第一篇:平台化战略构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
平台化战略构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将是一个平台化战略构建的服务体系。它与传统网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平台体系化特性。传统网银只是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业务应用,传统网银发布后,其功能是固定的,超出其业务边界的功能无法在其上实现。而新一代网银将是平台体系化的产物。
新一代网银的平台体系化主要体现在自有的运行机制上的自我生长的能力。新一代网银通过几大平台的构建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运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单元,它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生长机制,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架构,并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实现和技术保证。
新网银的体系构建
新一代网银相对于传统网银在业务理念和经营策略上是全新的,因此,它需要全新的网银体系提供支撑。这种支撑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提供:业务创新角度、经营管理角度和技术实现角度。
业务体系的构建
新一代网银的业务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业务模式从纵向的单点服务转向横向的关系链价值服务。新网银的业务服务将体现出跨界、跨行和合作共赢的趋势。
跨界是指以传统网银交易服务为核心价值将服务能力延伸到其他行业,如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管理、个人财富管理等等。这些新服务并非突兀的孤立存在,而是以银行金融服务作为连接点而横向拓展出来,比如将企业运行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
跨行是指银行之间的联合互通。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新一代网银里,银行之间不但有竞争,更有合作。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体验,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是新一代网银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可能会存在多种方式的尝试,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将互联网银行链接在一起。
合作共赢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法则之一。新一代网银要实现跨界、跨行的业务发展,必然需要与更多的第三方合作,合作将是新一代网银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不但有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可以看到基于这个平台,更多的第三方以及社会化力量所贡献的服务,它们一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可定制化的服务,一起伴随客户成长。
新一代网银也会改变传统网银业务的处理流程,从单点服务到关系链服务的差异决定了很多网银业务功能在将来会不断地进行重构。如现有的理财产品销售将会在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上去完成。理财产品将突出用户之间的推荐,好友之间的共享,而将传统的受益分析等复杂的技术型指标放在后位,这种业务流程的转变体现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也是面向关系链挖掘价值的典型应用。在面向企业端,无论是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企业信用评估等业务都将在一个虚拟的关系链环境中得到真实体现和重构。这种业务流程的重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不断演化推进。
要实现上述的业务转型,新一代网银必须对现有业务体系进行一系列改变。新一代网银是依托于互联网环境的全新的银行业务单元,它完全可以独立承载经营职责,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银行的职能,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银行在银行业务体系中的位置,为电子银行业务单元提供充分授权并实现客户的分享,并逐步重构整个电子银行业务流程。首先要统一客户信息,并提供客户信息聚合能力,这就涉及到很多后台系统的改造;其次要以客户类型为主体来审视整个客户服务功能,找到服务之间的联结点,以服务场景为核心,延伸客户服务能力,重构一站式服务体验;最后就是对客户数据的挖掘,这就不但需要银行现有的资金维度的信息,更需要通过合作共建获取更多的客户互联网数据为智能推荐和业务决策提供支撑。整个过程也是需要分阶段规划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审视其成果,勇于调整和尝试。
管理体系的构建
从经营管理角度来看,新一代网上银行体系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经营管理的转型。
首先是完成经营模式的转型,从主运维转变为主运营。原有网银管理更多的是运维,以保证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交易服务体验,更好地实现渠道替代率。新一代网上银行体系,构建了一个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网银的经营需要更多的运营内容,如应用分成商业模型的建立,更好的链接客户营销推广,强化应用开发商的合作,社会化应用推广,线下开发商大会,管理更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等等。
要完成经营转型,需要重建考核指标。传统网银大都会采用渠道替代率、网银开户数和交易活跃度等指标来考核网银业务绩效。但新一代网银的经营已经完全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战略,需要聚合更多社会化力量来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建设,相应的考核指标也应发生转变,未来的考核指标可能会改变为:应用分成收入、合作开发商数量,合作企业数量,应用质量和应用使用人数等指标。只有这些指标得到实际的考核支撑,一个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化力量的支撑。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舆论监控管理体系。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将运行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接入更多的第三方社会化应用,更多的用户交互信息通过社会化网络快速传播,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银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化应用审核和管理机制,充分评估第三方应用给平台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用户隐私风险。同时,必须建立完备的社会化网络媒体监测机制。监控社会化媒体不仅是实时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的前提,更是引导舆论导向,实现危机管理和公关的必要条件。
技术体系的构建
第三代网银从技术上来说,已经不是一个业务应用,而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这就要求新一代网银在技术实现上以提供机制和建立规则为主,以业务实现为辅。未来的业务实现将在平台机制和应用规则的基础上自行演化并不断创新。
第三代网银的IT架构上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撑:
一是现有网银系统的服务平台化改造。新网银体系下,网银交易将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发布在网银平台,通过应用对服务的调用和整合形成全新的场景化应用功能。在考虑现有网银系统资产价值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平台改造,可以快速完成网银交易的服务化。
二是为支撑社会化众包开发和第三方应用整合,该平台首先是一个客户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客户多维属性信息的统一和身份认证,以及客户之间关系信息的聚合。其次该平台是一个开放平台和应用聚合平台,可以对外发布API,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实现应用开发,并提供完整社会化应用上线发布和管理功能。
三是为支撑应用推广和金融产品营销的社会化营销管理平台。该平台首先是面向客户提供与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环境的对接功能,实现与社会化媒体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完成银行客户ID与社会化网络应用ID的绑定识别,为通过社会化网络环境营销提供支撑。其次该平台是面向银行内部市场管理和营销活动管理的平台,实现面向互联网营销的统一管理和效果分析,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投放监听反馈分析调整”的闭环营销管理过程。
新一代网银在技术应用上,应在兼顾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技术体系之上,尝试构建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直在引领着全球IT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网银系统将全面开放于互联网环境,面对大用户量、不可控的并发风险、超大数据集处理和分析的压力,这就要求新一代网银平台在技术架构上充分考虑互联网应用的特色,有选择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网银平台。在新一代网银平台上,必须要能够提供以下的互联网功能支撑,为新网银的稳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这些互联网技术包括:
全文本搜索引擎技术:对于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来说,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客户之间的关联信息也将越来越多,一个好用的全文本搜索引擎是必备利器。
分布式缓存技术:单一缓存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高并发访问量的需求,新一代互联网银行需要更易扩展的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支撑,目前这一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得到了足够成熟的应用。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包括NoSQL数据库及分布式文件系统。互联网信息量几乎一年翻一倍的速度滚动增长,新一代网银必须考虑未来超大数据集的存放和高效访问能力,同时兼顾服务器成本。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所带来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为新网银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分布式方案采用PC服务器集群来有效降低服务器成本。
智能推荐技术:传统网银大都采用企业级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来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这种方式笨重,建模要求高并且代价昂贵。互联网采用轻量级的推荐引擎技术,利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有效提高推荐处理效率,并不断集成基于互联网用户关系和行为数据为核心的推荐算法,这是符合未来利用多维数据实现智能推荐的需求。新网银必须利用智能推荐技术,为未来网银服务的精准营销和快速发现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这些技术合力打造出的,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级的虚拟云服务平台。当然还有很多新的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如异步消息处理、全新云操作系统、虚拟云服务技术等等,在新一代网银技术体系下,也需要持续跟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网银技术的应用,以保证网银业务不断完善与持续发展。
新一代网银平台产品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体系的建设需要有规划的阶段性建设,这不但需要有专业的业务、技术规划能力的团队,也需要专业化的互联网银行产品的支撑。北京宇信易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宇诚网络)作为国内一流的金融IT服务供应商,一直在不断地跟踪和研究中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并不断推出网上银行换代产品帮助银行实现网上银行业务的持续创新。
宇诚网络最新推出的“互联网银行平台产品”正是面向第三代网银建设的创新系列产品。在深刻理解第三代网银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理念的基础上,产品系列主要提供完整配套的平台化产品来帮助银行支撑全新的网上银行运营体系。它主要包括全新的网银服务平台Life,为网银服务的开放提供支撑;全新的社会化平台Belink,为网银的社会化应用提供支撑,它包括一个面向用户的SNS社区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以及面向众包开发管理的应用商店管理系统;全新的互联网营销管理平台Evertalk,在原有的银行广告管理、活动管理和在线客服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了面向社会化网络媒体的对接和营销推广管理以及基于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客服服务。在三大平台之上,该产品系列更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汇聚和数据分析平台DataOne,以推荐引擎为核心为网上银行运营提供智能发现和推荐能力。
全新的互联网银行建设不但需要产品的支撑,更需要运营的支撑。宇诚网络在强大产品体系的基础上,从运营出发,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互联网银行平台运营、合作伙伴管理、应用管理、营销推广策划等多种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实践为银行提供参考样本。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银行的实践不断深化,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本文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网”: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 原文地址: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2-08-06/130136.shtml
第二篇:从电子银行渠道整合看工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
小编记得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名为《工商银行俩大伽结婚啦》的文章,抱着满满的八卦之心点开一看,竟是工行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双渠道整合了!作为常年混迹于金融圈子的小编,迅速察觉到了工行电子银行战略布局中的一丝不寻常。于是经过一番深度挖掘,果然有新发现: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腥风血雨,工行竟然举棋若定、不疾不徐地暗暗布下一盘平台战略的大棋!个中乾坤,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客户至上,破渠道沟壑,升级服务总动员
2014年以前,工行电子银行做渠道那是“蛮拼的”,从上个世纪末的电话银行开始,逐步推出了网上银行、短信银行、手机银行至微信银行,将所有线上渠道“一网打尽”。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工商银行拥有了国内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双亿级”的客户群,2014年工行网上银行交易量突破400万亿,在国内确立了产品功能最丰富、客户数最多、市场份额最大和经营效益最好的领先优势。作为电子银行行业标准的树立者,地位不可撼动。然而,工行也清醒地意识到,电子银行多渠道服务固然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但在如今追求简约、极致的互联网时代,以渠道划分客户显然不是践行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于是,在这个“互联网金融”满天飞的2014年,宇宙行悄然拉开了渠道整合大幕。
为此,小编亲身体验了工行电子银行渠道整合的流程,感觉比较容易操作:登录个人网银或手机银行时,点击“我要升级服务”的提示,就可以完成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的渠道整合,实现四项“统一”,即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统一的注册账户列表、统一的安全认证工具和统一的电子银行服务。而新客户仅需一次注册,就可享受双渠道服务,这更无疑是便利客户、节约柜面成本的大好事。不得不承认,工行通过电子银行渠道整合,确实提升了用户体验,全面升级了服务。
渠道功成之时,平台战略隐现
然而,敏锐的小编看到,工行电子银行渠道整合大功告成,并不是结束,而是开端,其背后隐隐透出的是工行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战略。
何为平台?这个被互联网公司频繁挂在嘴上的词,其实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小编这样理解: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是资源的优化整合,是创造价值的聚合体;而平台思维的特征是开放、共享、共赢,颇有“自渡渡人,自利利他”的佛学意味;平台要具备“渠道、产品、机制”三个要素,通过搭建共赢的生态圈,以透明、高效、降低成本、体验佳来满足客户,并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因此,平台模式是这个时代最有潜力的商业模式之一。那么,工行是否具备了推进平台战略的要素呢?分析如下:
1、渠道。电子银行渠道整合大功告成,工行渠道优势毋庸置疑,此处不赘述。
2、产品。再好的平台也是因好产品才能留住客户,比如Apple Store固然火爆,但根源是Iphone、Ipad非常给力。这一点工行更不成问题,因为作为最大的国有银行,其在产品设计、风险管控、商业信誉以及各方参与者价值聚合方面的优势是一般互联网公司不能比拟的,而且去年伊始,工行更加快了支付、投资、融资三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线建设。
3、机制。如果之前对工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还有少许疑问的话,那么近几个月来工行频频动作,重拳出击,则彰显了其高层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决心和野心。据了解,2014年秋,工行召开了互联网金融营销动员大会,“全行上下都动起来了”,内部人士如是说。
平台,是获客留客的平台,是利己利他的平台。平台中每个产品越发倾向于通过一个个场景来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平台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在资源吸聚重组中获益。我们看到,工行暗自经营的这一棋局,脉络清晰,出手果断,平台战略隐现。
E-ICBC: 3大平台、3大产品线、3.0时代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或许恰好印证了几何学里三角形最稳固的理论,这三个“3”,清晰描绘了工行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格局。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主打“小微牌”不同,工行的平台战略是全方位的,十分符合这家国有大银行的资源禀赋和自身定位。
3大平台:2014年,工行先后成功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服务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分别剑指电商、金融兴趣社交和低门槛简约型金融服务。
3大产品线:依然是2014年,工行确立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
3.0时代:据悉,2015年工行将重磅推出“电子银行3.0”这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理念,业务展现形式更具电商特色,无论是否工行客户均能免登录浏览产品信息、购买产品或办理业务,并深入融合了智能化、社区化、个性化等特点。
由此可见,3大平台为骨骼、3大产品线为经络、电子银行3.0为肌理,互融互利,相映成辉,E-ICBC生态圈的构建思路完整清晰。
点评:善谋实干,行远乃成
对于此轮互联网金融战场上工行的表现,可以用“谋”与“实”二字概括。谋者,善谋行远,看似闲敲棋子的工行,其实从开篇布局到谋势成局都有清晰的战略意图,有条不紊,气定神闲;实者,实干乃成,工行不炒概念、不玩噱头,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贯彻平台战略,一切交由市场定论。无论未来如何,市场都需要这种朴素实效的事业作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互联网金融真正普惠到每一个客户。为此,真心为工行点个赞。
第三篇: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 李晓东
一:该书的研究方向:
《平台战略》是一本经济管理方面的书。是由著名的经济学教授陈威如和余卓轩所著的,书中由浅入深的探讨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概念,并且创新性的研发出了系统框架,解释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首先什么是平台战略,平台战略就是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多主体共赢的一种战略。
商业也不再是简单的上游下游。今天的买方,明天可能会摇身一变成为卖方,今天的上游,明天可能就会吞并整个食物链,成为行业霸主。尤其在信息科技的冲击下,今天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龙头公司,明天就可能被一个好不相关的组织干掉。世界变化太快,我们需要静下来梳理一下新的商业规则,《平台战略》这本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书中所举的很多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商业案例,淘宝网、盛大文学、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网、拉卡拉等等,都是这样情况。比如电子商务之首——淘宝网,它连接了商品卖家和买家,让他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在“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
二:该书的重点内容
读完这本书,对我影响比价深刻的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平台生态圈的成长、平台生态圈的创新思路、平台生态圈的竞争。(1)关于平台生态圈的成长
1、突破引爆点
平台企业希望享受到网络效应的果实,有个关键的前提:平台生态圈的用户必须达到存活的最低”临界数量“。在平台模式中,”临界数量“是平台吸引用户的规模达到一个特定的门槛,让平台生态圈能自行运转与维持。
2、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建立在免费、优惠、体验等条件上的策略是吸引人们首次使用平台的好方法。
3、追求质的提升
以知名用户巩固发展基础
例如,明星加入微博
4、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5、累积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要判别哪方使用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基础是规模(”知名用户“例外)。如同天平,左侧增码、右侧也增码,天平总量也会增加。
6、实施定价策略
1)定价一边,影响全局;
2)生态圈的发展阶段 达到引爆点之前补贴策略重要,达到引爆点之后衍生盈利模式
3)产业竞争格局
一方市场若具有”多地栖息“的现象会受价格战影响。
4)朝多元定价发展
7、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引导用户四步骤 1)觉察
最直接的方式是广告
2)关注 网络分享工具,如”Addthis.com"、“Sharethis.com”,提供一个小型网络按钮,可加入博客或网站中。若有访客喜欢网页的内容,轻点按钮,可将内容直接连到社交平台上。3)尝试
4)行动
付费的关键之一是”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与可靠度
8、拟定用户绑定策略----提高转换成本
用户绑定策略可以通过众多形式实现,不同的平台模式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其中包括硬件设备的投资、消耗的时间与精神、长期养成的习惯、有法律依据的契约、累积的人际关系、切身感受的情感等,都可成为留住用户的理由。协助用户在生态圈建立真实的归属感可再用户的潜意识中形成巨大的转换成本。
对于不需要依赖绑定策略的平台生态圈(例如 58同城),“高度的便捷性”是关键,(2)平台生态圈的创新思路
1、以“时间”为平台内核模式
近几年流行的真人选秀节目,就是以精心设计的时间轴来推动和演进的。
2、以“地理”为平台内核模式
线下拉卡拉、维络城(打印机放在商城入口处等)。
3、布建实体基础设施
生态圈的成长并非仅是互联网为中心,硬件设备也通亚光可能扮演生态圈发展进程中最关键的角色。例如:拉卡拉、维络城、ipad、kindle、游戏机等。(3)平台生态圈的竞争
产业的同边效应和跨边效应越高(正向),出现“赢家通吃”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微软的windows,起点中文等。企业也可以通过创建一个互补的平台来增强正向的同边网络效应,以增强人气。比如淘宝网的支付宝,携程网的点评机制,卖电子书的网站允许用户之间相互“借书”。对于跨边网络效应的平台,平台方应该找到多地栖息的一方,给与优惠,并开出排他性条款,吸引该方入驻平台,另一方也会慢慢进入,从而达到赢家通吃,垄断市场。在线视频网优酷土豆等鼓励上传“用户自创内容”,这促使两方群体的跨边与同边网络效应成功融合
三:该书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在商业畅销书里面,有一类是特别容易得到好评的。那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你很多商业案例,然后提炼出一个概念,并试图用这个概念解释他看到的现象。这样的书,我印象中就有《长尾现象》、《引爆点》等。读完陈威如、余卓轩写的《平台战略》,感觉这本书大概也符合这个情况。但是遗憾的是,擅长这样写作的人一般都是老外,很少见到中国人在这方面的产出,这本《平台战略》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在这种类型写作里面,出现了中国人的作品。之所以说这本书是中国人的作品,更重要的一点是本书大量案例都来自中国本土,中国人看了,能够和自己过去的印象加以对比分析,感觉更接地气,当然作者毕竟是旅美学者,国际上的经典案例也信手拈来。回到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提出了“平台”这个词,能够从商业现象中提炼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概念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能力,能做到这一点的作者大都是实力不俗的。
不足:细细品读,定会发现书中所描述的企业清一色几乎都是互联网企业,所以所谓平台战略也只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其对平台的认识也仅限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我认为这是本书的局限性,很难从书中读到什么独立、创新、更具思考与建设性的内容。而《平台战略》这本书基本就属于这类书籍。它告诉我们“平台战略”很好,基本所有新兴大型成功企业都是在搞这个,所以,要想成功,就做平台。但是他忽略了平台之外其他重要的东西,而是反复地举例讲平台战略如何如何的好,我觉得平台战略好是肯定的,举一两个例子就够了,不用通篇都在举例论证,论证完后就结束了,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可能会误导一些人傻钱多的富二代创业者,说不定看完就头脑一热开始要创业搞类似于淘宝的东西。
平台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前途似锦,其实几百年前的西方经济学史上就有了相关的信息可寻。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中学课本上读到这些时,当时很不能理解,圈那么多土地有什么用,现在明白了,其实土地就是“平台”,土地是商业活动,特别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下所有商业活动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涌入的人口、暴增的商业活动形成巨大的供需缺口,自然土地的价格一涨再涨。因此,我理解,所谓平台就是通过强大的先发、资源优势占据某项商业交易载体,并达到一定的垄断地位,且这个载体具有很强的难以替代性,这就是平台,其范围远大于《平台战略》这本书中提到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同时搞平台战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也正因为此,书中只是反复叫好,却给不出实践指南,因为平台战略是一家企业所掌握的多种资源优势促成的结果,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些资源优势,而不是垄断行为本身。假设哪天这些资源优势不复存在了(或者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某项资源优势转化为劣势),那么这家企业的垄断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再来举例说明,为什么平台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平台本身。淘宝网就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短短十来年时间,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与零售业的奇迹,过几天就要在美国上市,据称其将是史上最大IPO。这么成功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互联网B2C交易平台吗。淘宝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马云团队的努力以及雅虎与软银的巨额资金支持;
2、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普及;
3、网络支付安全经受考验;
4、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且物流业与基础设施相当发达,人工成本仍然较低——供结面提供了无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归功于政府一对多的低成本粗放式高效率的教育模式)、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这些因素为需求面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以上四个重要因素中除了第一点资金外,其他都是外部因素。可见,淘宝的成功并不是平台本身的成功,而是多种资源优势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些资源优势不是这家企业的优势,而是企业所在的市场自身所积累并逐步具备的优势。如果淘宝同一时间到印度开这样的公司,给予同样的团队与资金支持,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功的,因为印度发展电商的外部环境比中国差非常多。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当初马云背后的金主不是软银也不是雅虎,而是中国的某个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主,结果会怎样,我相信大家都会倒吸一口冷气。
所以在每个商业领域、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佼佼者,任何行业都可有所作为,不要整天想着做平台,赚暴利,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存在暴利行业的。我想说的是,做一家企业,就脚踏实地地做,没有做到行业前三,就不要想着另辟蹊径,你在原有的积累多年的优势领域都做不好,做其他不熟知的领域更是不可能做好,即便它有多吸引人。做人也是如此,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脚踏实地地努力前行,终究会结出另你满意的果实。
以上就是我对《平台战略》这本书所做的读书笔记和一些体会。总体看来这本书当属时下比较热门的经管方向的著作。
第四篇:平台战略心得
学习《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
革命》一书心得报告
最近学习了教育训练部下发的一本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书——《平台战略》。这本书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陈威如和余卓轩所著的。书中由浅入深的讲述了“平台”这个改变人类商业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新概念,并创新性的研发出了系统框架,解释平台战略的建构、成长、进化、竞争、覆盖等战略环节。
首先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我了解了什么是平台战略的定义——平台战略就是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多主体共赢的一种战略格局。
其次让我领会了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所在,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
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追求的愿景。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书中所举的很多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商业案例,淘宝网、开心网、盛大文学、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网等等,都是按照这样的情况。比如电子商务之首——淘宝网,它连接了商品卖家和买家,让他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在“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应运而生了,通过这个平台交流的各方机构和企业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
一家平台企业的终极目标,在于打造出拥有成长活力和赢利潜能的生态圈,若想将平台战略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环境,并在平衡中成长。
而我们顶新国际集团公司旗下第二艘航空母舰---德克士,正是本着这样的愿景和目标,正在积极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市场模式的不断变化,全球经济的不断影响,公司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利润池逐年下降。那我们德克士公司是不是也可以在平台战略上有所借鉴和启发呢?比如我们德克士永续经营的命脉和餐厅根基---QSC,是不是可以借鉴平台战略思维模式和框架,建立一个加盟餐厅自检系统(MVR)的经营管理平台,和我们的加盟总经理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共同打造这艘航空母舰呢?
今天我们正站在时代的顶端。每一天有无数新诞生或新转型的企业都采用了平台概念,如我们的竞争对手KFC提供网上订餐服务,彻底改变了过去餐饮业的商业行为,甚至是店内服务向顾客需求服务的进一步演进的方式。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回头看,会发现,现在的我们正身处于“迈向平台战略的引爆时代”和平台战略的最前沿,成为平台的弄潮儿。
2014年5月20日
第五篇:《平台战略》读后感
《平台战略》读后感
读完陈威如、余卓轩写的《平台战略》,总体感觉与《世界是平的》等畅销书类似,把一些其实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的领域与知识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罗列了信息革命下多种商业模式的变迁,并把它们都归类于平台战略的巨大胜利。书中列举了淘宝、拉卡拉、携程、腾讯、苹果、亚马逊、微软、GOOGLE、世纪佳缘、百度、360、优酷等多家知名平台企业的运营模式。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些企业清一色几乎都是互联网企业,所以所谓平台战略也只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其对平台的认识也仅限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我认为这是本书的局限性,很难从书中读到什么独立、创新、更具思考与建设性的内容。这不禁让我想起国内一位财经评论员,名叫叶檀,这位女士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冒出并活跃在国内各大主流财经媒体上,经常有网站引用她的评论,有电视节目请她做财经类嘉宾评论员,我看过她的文章与博客,主要特点就是更新得快,产出量大,几乎各种国内外时事特别是财经事件,她都能品评一番,但阅读过她的文章后往往会发现,其文章没有任何独立性,看不出她本人的观点、方法与价值取向,基本是中庸学派,所以看完后就如同读一篇财经记者写的新闻稿,除了增加自己的资讯量外,没有任何价值可言。而《平台战略》这本书基本就属于这类书籍。它告诉我们“平台战略”很好,基本所有新兴
大型成功企业都是在搞这个,所以,要想成功,就做平台。但是他忽略了平台之外其他重要的东西,而是反复地举例讲平台战略如何如何的好,我觉得平台战略好是肯定的,举一两个例子就够了,不用通篇都在举例论证,论证完后就结束了,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可能会误导一些人傻钱多的富二代创业者,说不定看完就头脑一热开始要创业搞类似于淘宝的东西。
平台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前途似锦,其实几百年前的西方经济学史上就有了相关的信息可寻。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中学课本上读到这些时,当时很不能理解,圈那么多土地有什么用,现在明白了,其实土地就是“平台”,土地是商业活动,特别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下所有商业活动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涌入的人口、暴增的商业活动形成巨大的供需缺口,自然土地的价格一涨再涨。因此,我理解,所谓平台就是通过强大的先发、资源优势占据某项商业交易载体,并达到一定的垄断地位,且这个载体具有很强的难以替代性,这就是平台,其范围远大于《平台战略》这本书中提到的互
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我想说的是,如果基于严格的垄断法来定义,几乎所有的平台企业都涉嫌垄断。所以书中提到的平台的价值,其实就是垄断的价值。所以所谓平台战略就是垄断战略,可见,搞平台战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也正因为此,书中只是反复叫好,却给不出实践指南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垄断是没有方法的,它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手段。也就是说,它是一家企业所掌握的多种资源优势促成的结果,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些资源优势,而不是垄断行为本身。假设哪天这些资源优势不复存在了(或者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某项资源优势转化为劣势),那么这家企业的垄断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平台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平台本身。淘宝网就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用过份成功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短短十来年时间,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与零售业的奇迹,过几天就要在美国上市,据称其将是史上最大IPO。这么成功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互联网B2CC2C交易平台吗。淘宝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马云团队的努力以及雅虎与软银的巨额资金支持;
2、互联网、个人电脑的普及;
3、网络支付安全经受考验;
4、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且物流业与基础设施相当发达,人工成本仍然较低——供结面提供了无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归功于政府
一对多的低成本粗放式高效率的教育模式)、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这些因素为需求面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以上四个重要因素中除了第一点资金外,其他都是外部因素。可见,淘宝的成功并不是平台本身的成功,而是多种资源优势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些资源优势不是这家企业的优势,而是企业所在的市场自身所积累并逐步具备的优势。如果淘宝同一时间到印度开这样的公司,给予同样的团队与资金支持,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功的,因为印度发展电商的外部环境比中国差非常多。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当初马云背后的金主不是软银也不是雅虎,而是中国的某个财大气粗的私营企业主,结果会怎样,我相信大家都会倒吸一口冷气。所以,现在阿里巴巴(淘宝)要上市了,国外这些资本家要赚疯了,我们没必要过度解读,过度强调民族主义。我想真正的资本主义世界是无国界的,我们现在走的就是资本主义的道路。
我认为每个商业领域、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佼佼者,任何行业都可有所作为,不要整天想着做平台,赚暴利,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存在暴利行业的。我想说的是,做一家企业,就脚踏实地地做,没有做到行业前三,就不要想着另辟蹊径,你在原有的积累多年的优势领域都做不好,做其他不熟知的领域更是不可能做好,即便它有多吸引人。做人也是如此,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脚踏实地地努力前行,终究会结出另你满意的果实。
以上是我对《平台战略》这本书的读后体会,这本书还不错,但浅读即可,且也只能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