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勘单位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地勘单位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的宏观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个“要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当前,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求真务实,全面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煤炭资源开发的先行者—煤田地质队伍,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进一步促进煤炭工业的全面发展,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要做好新时期煤田地质工作,就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要认真组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有关指示、讲话,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座谈,以统一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领导干部对新时期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在地勘各项工作中,自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归纳起来,就是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座谈,务必使广大干部达到五个认识。一是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观念和主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继承和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二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这个认识上要使各级领导干部实现三个明确:第一,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以发展这个主题来贯穿的,“发展”存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之中;第二,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个我们党执行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伟大实践;第三,要明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三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四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地质队稳妥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有利于审时度势、妥善解决和处理诸多矛盾。五是要认识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切实把科学发展作为地勘单位首要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
三、加强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最广大干部职工。做好地勘工作同样离不开人,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地质工作者,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为做好地勘事业、推动国家能源产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组织保障。
一是要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各级干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地勘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新任务。在抓好对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其一,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特别要开展“更新知识、适应发展”方面的培训;其二,要实行全方位教育培训,不留教育培训“盲区”;其三,要注重提高培训效果,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强化干部廉政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毫不放松地抓好对干部的廉政建设,并要将此作为一项考核干部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廉政制度及其监督约束机制,从机制上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严查违纪违法行为,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堤坝,时刻敲响“廉政”警钟。
三是开展以人为主的创建活动。要结合地勘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以人为主的各项创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激发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使地勘队伍逐步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赢得社会赞誉,真正让党和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职工满意。
四是实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地勘人成、发展环境。在推进“人”的全面进步,不断提升素质和水准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激励机制,是难以达到效果的,难以实现整体队伍的素质稳步提高。因此,作为地勘单位在抓好职工培训、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务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诸如,出台有关于“干部学习激励机制”,“职工岗位竞争激励机制”等等,以激活人力资源,盘活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新,使之人尽其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为地勘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而促进地勘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行业振兴。
第二篇:关于加强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之我见
关于加强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之我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步成为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管理工程,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则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并且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无疑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主要的核心子系统。集团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集团财务管理是集团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就现实状况下加强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经营机制变革为重点,以向企业化经营过渡为目标的地勘单位经济改革进展到今天,多数地勘单位已不再是清一色的事业经济,而是处于事企混体,亦事亦企的多元化成份状态中,其经济总量也较改革初期大幅度增加。以笔者之见,当前由于地勘单位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过度的分权经营,使得许多地勘单位各自为政,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薄弱之处。
1、注重零散的管理,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管理,集团企业对下属地勘单位的监控还比较薄弱。各地勘单位在战略目标、经营理念、资本运营、品牌建设等方面与集团公司边缘化情况越来越重,本位主义现象较严重,无法充分发挥集团的监控职能。
2、集团财务信息滞后,不能为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各地勘单位资本运营分散、规模效益低,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形成拳头产业,不利于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发挥整合资源优势。
3、各地勘单位独立核算、分散管理,内部往来不清,企业资金周转慢;财务核算自成一体,互不往来,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往来账款各自为政,三角债较多,相互扯皮现象时有发生;银行账号林立,资金沉淀多,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作用。
4、各地勘单位信息化较落后,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不能集成,数据无法共享,实为信息孤岛。
二、加强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集团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能,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树立正确的集团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地勘单位正处在从事业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摆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企业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观念上要有一个全新的转变,树立正确的集团财务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首先,要有全局观念。要做大做强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必须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保证集团利益的最大增值。其次,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各地勘单位不能为了自己的“业绩”“创造”利润,忽视风险投资,而要全面考虑企业价值的增长。第三,要有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发挥集团财务管理的优势,通过集团财务管理,集团能够实时查询了解到各地勘单位经营状况和各项财务指标;决策层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各项关键财务指标,直接从底层获取数据,加快了决策速度,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失真。第四,要有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观念。合理投资,降低风险,有效地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2、能。
财务管理中心是集资金运筹、会计核算、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为一体的财务管理机构,根据管理的需要,将其职能进一步划分为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三部分。
财务管理主要负责整个集团财务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制度建设,以及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定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并组织实施,参与集团公司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的调研、论证、分析工作,从事集团财务目标的确定。
资金管理主要负责集团资金的筹措、管理和运营,通过成立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统一对集团资金的结算、融资进行管理,实行统存统贷。
会计核算主要负责提供集团的财务信息,编制合并的财务报告,进行会计分析,对内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指导和监督各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3、建立“三统一分”的集团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变目前的报账型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组织机构,建立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进一步明确其管理职 2 为决策经营型财务管理。
按照以资产经营为纽带,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资产管理和会计信息管理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尺度的财务管理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建立“三统一分”为主要形式的运行机制。对下属地勘单位实行财务机构统一、财务人员统一、资金运营统一和经济核算分离的新型管理制度。根据集团的运作机制,建立集团分级核算体系,分别核算成本、计算盈亏,实现集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确保核算真实。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系统,职责、义务具体到人,必须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报表数据传送至集团财务中心,并建立集团综合财务分析数据库,变目前的报账型财务管理为决策经营型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通过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集团能够实时掌控集团货币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减少了信息传递失真,能实时监控各地勘单位的财务状况。
4、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把资金管理的重点落实到资金的输入、输出两头,把计划管理的重点落实到财务预算。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支出不合理或者支出数据不及时入账,就会造成财务报表的失实,导致潜亏发生。根据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加强对各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与考核,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集团企业确定的实现产值、利润总目标,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编制出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的目标,通过目标层级分解,将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三个环节,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找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因素,发现不足,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水平。
5、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施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统一基本业务流程,提高信息的利用度,形成资源、知识的共享。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局推广实施ERP管理软件,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并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初步整理并统一了地勘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对其业务的运作提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和基于同一网络服务平台的管理软件,能有效地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信息的利用 3 程度;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全局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形成资源与知识的共享。实施集团财务管理软件能为理清集团内部业务、加快内部资金周转、清除不良数据提供机会与工具;还能通过充分利用往来对账及合并报表自动抵消功能,简化报表的合并流程,加快报送报表的出具时间。
诚然,如何做好地勘单位集团财务管理,使决策层及时了解所属地勘单位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及时处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关系,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做到事前控制和监督,决不仅止以上几条拙见。诸如调整财权配置、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目标管理机制、硬化财务指标体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等问题都很重要,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重视。但正如本文开头所述当前地勘单位的现状,既有企业经济成份,又有事业经济成份,对地勘单位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的过渡状态下,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时期,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格外引起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重视,从而得到规避,才不致于造成“丰产不丰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地勘单位生存、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立足岗位,实践科学发展观
置身“科学发展观”的大讲堂、大学校中,学习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髓,联系以往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我感到科学发展观理论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在当前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深化的大背景条件下,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并把它作为我党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无疑是及时和正确的。联系个人,我认为要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加以学习实践。结合个人的学习消化和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认识: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特点认识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有“三无”特性:一是无局限性。发展是硬道理,但无论哪种发展都要讲科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科学;二是无界限性。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受到世界认同,在全局上看,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到局部和围观层面,科学发展观适用各行各业;三是无意识形态性。科学发展观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不仅资本主义国家适用,社会主义同样适用。要把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重点”:重点是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重点是实践,重点是干好本职工作。要处理好几种关系:金杯、银杯与口碑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争地位与有作为的关系等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入脑入心,必须转变为思路,转变为能力,转变为成效。
二、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最终要体现到实践中,体现到行动上,体现到效果上。联系工作实际,我认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立足本职厉行节约。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贡献,关键是养成节约的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减少个人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并努力使个人的良好习惯变成家庭的节约习惯,影响并带动身边人一起践行节约行为。
二是面向基层促进发展。围绕基层需要,要重点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提高科学维权的能力,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要通过提高素质促进效率,忙得有条理,忙得有效率,忙得有价值。要加强学习充电,加强实践提高,注重积累跨越。
三是服务职工履行职能。职工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要把他们看成是我们的上帝,看做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把为职工服务看成我们的份内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抓手促进和谐企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
四是突破瓶颈解决问题。要加强工作调研,真正了解掌握职工所需、所求,切实找准工会维权的着力点、突破口。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把工会的位置找准摆正,围绕维权核心发挥作用、增强影响。
第四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现场赛)复习题
1、什么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发展观包含对哪些重要问题的认识?
发展本质、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发展价值、发展代价、发展战略。
3、科学发展观,是同哪些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发展。
9.统筹兼顾要着力于哪些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坚持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1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1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 14.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6.科学发展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鉴戒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7.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0.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的三大战略是什么?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3.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中国在发展中仍面临着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24.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什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5.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26.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什么方面取得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促进经济增长从哪些方面转变?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9.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群众观点的“三个不能”是什么?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30.“两个务必”指的是什么?
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2.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4.我们的发展不能以什么为代价?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36.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两型社会”指的是什么?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7.坚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家与资源环境协调,必须走什么样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8.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40.我国总体上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41.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需要形成哪些科学有效的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什么? 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44.新时期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4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宏观上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6.什么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8.实现社会公平,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收分配制度?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9.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0.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地执政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1.干部“四化”方针是什么?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2.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
5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什么有机统一起来?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5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哪些基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6.什么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5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
58、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9、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什么? 自己的发展。
60、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
6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2.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4.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是什么? 改革、发展、稳定。
65.改革、发展、稳定是什么关系?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66.什么是“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67.怎样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处理地区差距问题?
一是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二是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68.引导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支持,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机制? 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
6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7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含义是什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中国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2、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那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答: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73.什么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74.创新与国家、民族、政党有何关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75.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
7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7.我们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是什么?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78.党的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79.党的建设的主线是什么?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80、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坚定理想信念
81.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82.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3.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健全民主集中制。
84.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85.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则什么?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民、务实、清廉。86.党的建设的32 字目标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87.党执政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是?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88.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89.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0.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91.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什么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9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发生什么改变?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94.新型农民的特征?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95.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什么?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96、社会保障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9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98.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
9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00.科教兴国的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01.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2.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社会实践。
103.“四个尊重”指什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04.推动科学发展和人民的关系是什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5.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106.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的内容是?
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107.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是?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108.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109.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 解决二元结构,建立起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1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是?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11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情况如何?
答: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
11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的“四个必须”是什么?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1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主要意味着哪三大问题的基本改善? 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均等。
114.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 经济增长。
115、经济增长通常用什么来衡量?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16、衡量经济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指标是?
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就业状况。
117、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衡量经济发展的三个核心标准是?最低生活需要、自尊和自由。
118.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通过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21世纪议程》。
11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
贫困的根除;使用清洁或更清洁的工艺以减轻环境污染;人口增长放慢;环境成本内在化。120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上,达到的六大平衡的能力水平是?
人与自然的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平衡;开发<创新>与保护<继承>的平衡;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自由竞争与整体规范的平衡。1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阶跃性原则。12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其公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是?
一方面是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12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124.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
125.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举一面旗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2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突出一个主题是什么? 科学发展
12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三个着力点是什么?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1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什么历史决策?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129.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3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1.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32.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33.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
134.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把什么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135.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什么?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136.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什么?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积极依靠群众,最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37、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什么?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13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什么的权利?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39.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人民群众。
140.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着重把握几个方面? 一是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三是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14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是?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14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载体是? 理性、合格的市场主体。
14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动力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4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是?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146.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147.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得内在要求是? 统筹兼顾。
148.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坚决贯彻什么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149.在新形势下推进思想大解放,就是要围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做到的“四个客服四个增强”是什么?
要克服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思想,增强干事创业、锐意发展的进取意识。
要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狭隘思想,增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意识。要克服怕担风险、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增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要克服“自给自足”、盲目排外的封闭思想,增强借力发展、诚信共赢的开放意识。150.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抓住的两个关键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什么?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关键是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152.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在于?
单纯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153.经济发展方式都包括哪些方面?
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154.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
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15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五篇:地勘单位改革
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方案
发布人:sc207 来源:网络 时间:2015-10-8 点击:6343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我省地勘单位改革,根据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和省委改革办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9年4月,国务院要求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我省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和省煤田地质局自成立以来,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完成了一批地质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调查等重大任务,为全省地勘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地质勘查队伍庞大、体制不顺、事企不分、职责交叉、管理失范、后劲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了地勘事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勘单位改革。1999年以来,扎实推进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支持转企改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进我省地勘单位改革。2015年,省委主要领导对地勘单位改革做出重要批示。同时,受当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地勘单位面临新的严峻形势。因此,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精神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地勘单位突出问题的需要,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时不待我,必须坚定不移、形成共识、积极稳妥、改出成效。
二、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主要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以促进全省地勘事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职责定位,实现事企分开,规范内部管理,建设精干队伍,增强发展后劲,做优地勘事业,壮大地勘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由问题倒逼改革,着力解决解决我省地勘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体制机制,减少同质化竞争,实现事企分开,精简队伍规模,规范内部管理,增强队伍活力,促进我省地勘产业健康发展。
2.区别对待。坚持“一局一策”,不搞“一刀切”,针对各地勘单位局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既体现中央、省委改革精神,又符合各地勘单位实际需要。
3.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关心干部职工的角度,深入细致做好思想作,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妥善解决干部职工的合理诉求,尽量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确保地勘队伍和谐稳定。
4.聚焦主业。聚焦地质主业,剥离与其无关的辅业和办社会职能,突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
5.积极稳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稳慎有序。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一)明确职责定位,减少同质化竞争。根据各地勘单位自身优势,明确主要发展方向,适当调整职能职责,实现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开发及服务;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主要承担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地质勘查、开发及服务;省核工业地质局主要承担核地质勘查开发、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及服务;省煤田地质局主要承担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及服务。职能职责调整的具体意见由省编办提出。
(二)突出主业发展,剥离与地质无关的辅业。突出地质勘查及相关主业发展,将各地勘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等办社会职能剥离。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划归省国土资源厅管理,湖南省地矿医院划归长沙市委卫计委管理,湖南省地质中学划归长沙市教育局管理;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下属的湖南省有色地质医院划归长沙市委卫计委管理;省核工业地质局下属的湖南省核工业二四医院划归长沙市委卫计委管理,湖南省核工业技工学校划归长沙市教育局管理。
(三)推进事企分开,鼓励转企改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再从事任何经营活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从事与主业相关的部分经营活动;经营类事业单位必须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鼓励各地勘单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局为单位,以行业为主体,将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整体转企改制,或将所属相关事业单位整体转制,或剥离所属事业单位优良资产注入企业集团。根据“人随事走”的原则,转制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除提前退休等分流的外,一并转为企业人员。
(四)推进内部重组,规范管理运行。推进事业单位重组:以局为单位,根据“做优事业、方便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职能职责、地域关系等因素,对局属事业单位适当撤并重组,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进企业撤并重组:以局为单位,按“一局一集团公司”模式,将所属企业和优质资产重组整合为一个集团公司,将不具备发展前景、效益低下的企业关闭破产。规范内部管理:以局为单位,所属事业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自愿原则,向集团公司投资,投资的事业单位与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只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不管理公司经营;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不在集团公司任职,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可按有关规定审批后,采取兼职不兼酬的方式严格管理;集团公司去行政化,以市场化为方向,严格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鼓励集团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集团公司条件成熟后交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五)精简人员规模,建设精干队伍。省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将四个地勘局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现有的空缺编制全部核减,并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从严控制新进人员,未达到核定规模前,各地勘单位局机关按照“退三进一”的方式、局直属事业单位按照“退二进一”的方式控制新进人员。鼓励地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提前退休或辞职创业。待2020年地勘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后,逐步撤销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煤田地质局,分别组建四个相应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行业管理,有关具体事宜另行规定。
(六)加强业务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严格控制地勘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补充人员的,坚持“凡进必考”,重点引进地质及相关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省重大人才项目要增加地质勘查人才工程,提升地勘队伍能力素质。鼓励地勘单位人员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技能方向发展,地勘一线人员的职称评审,要以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适当放宽学历、外语、计算机等条件,具体办法由省人社部门制定。推进地勘技术创新,加强地勘装备建设,适当提高重大公益性地质找矿设备购置的财政专项。
四、改革的主要步骤和时间节点
2015年底启动改革,2020年底基本完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清理规范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6月)。各地勘单位根据改革总体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全面清理职能职责、主业辅业、机构编制、人员情况、资产情况和经营情况等,为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二)转型优化阶段(2016年6月—2018年6月)。主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第一,重新核定“三定”方案,2016年12月前,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各地勘单位发展方向,从严重新核定职能职责、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调整职能职责;第二,剥离无关辅业,2017年6月前,将各地勘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等办社会职能剥离,将不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关闭破产;第三,完成转企改制,2018年6月前,经营类地勘事业单位必须转为企业或撤销,鼓励各地勘单位按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以局为单位,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或剥离部分优质资产;第四,精简人员规模,自地勘单位改革总体方案下发之日起,各地勘单位按本轮改革规定的人员进退方式,严格控制新进人员,稳慎分流现有人员,直至消化到重新核定的人员规模。
(三)整合重组阶段(2018年6月—2020年6月)。各地勘单位根据本轮改革要求,以局为单位,对所属事业单位适当撤并重组,精简机构和人员;按“一局一集团公司”模式,将所属企业和优质资产重组整合为一个集团公司,将不具备发展前景、效益低下的企业关闭破产。同时,规范内部管理,按事企分开要求理顺事业单位与集团公司的关系,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20年地勘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后,逐步撤销四个地勘局,分别组建四个相应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行业管理,具体事宜另行规定。集团公司条件成熟后交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五、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激励措施
(一)改革期间及过渡期内政策 为积极稳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给予5年过渡期(自转制单位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算起),在改革期间及过渡期内,涉改地勘单位享受以下政策。
1.关于人员消化。第一,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特殊工种按有关规定执行)或工龄满30年的男性职工和工龄满25年的女性职工,经本人申请,上调一级岗位工资、五级薪级工资后,按事业身份提前退休。现有离退休人员以及转制时按规定提前退休的人员,经费由财政按原渠道予以全额保障。部分转制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由原单位管理;整体转制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按照就近原则,由继续保留的事业单位或局机关管理。第二,鼓励地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辞职创业,辞职创业人员,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并一次性给予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辞职人员在原地勘事业单位每工作一年,支付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2.关于社会保障。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转制地勘事业单位人员在转制前已加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转制后,继续享受事业社保。其他有关涉改地勘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湘办〔2013〕53号)规定执行。
3.关于财政税收。第一,转制地勘单位维持5年财政拨款不变。第二,转制地勘单位完成转制后,在过渡期内,原有正常事业费按相关规定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三,为确保转制工作顺利进行,省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资金,主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第四,转制地勘单位转为企业后,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对转制后经营范围为地质勘查及其相关业务的企业,其增值税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其他有关地勘单位转制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按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湘办〔2013〕53号)规定执行。省财政、税务部门可根据具体转制方案制定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4.关于土地和资产处置。第一,地勘单位转制的,其使用的原划拨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仍可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确定后,以作价出资(入股)方等方式处置,转增国有资本。第二,支持地勘单位依法处置现有存量划拨土地资产,有关政策按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给予省属地勘单位国有划拨土地处置政策支持的复函》(湘政办函〔2011〕156号)规定执行。第三,有关改革中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按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湘办〔2013〕53号)规定执行。
5.关于矿业权处置。转制前地勘单位持有的探矿权采矿权,属前期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时经批准其价款可转增为国家资本金;属前期国家出资勘查尚未形成矿产地或地勘单位自行出资的探矿权采矿权,由转制后的企业自主经营。
(二)常态化激励政策
1.关于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提高地勘事业单位预算基数,使其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稳定财政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正常投入,并逐年增长。提高“两权”价款收入返还用于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比例。继续保留重大公益性地质找矿设备购置的财政专项,并适当提高标准。
2.关于矿业权出让。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61号)有关规定,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时,要向实行探采一体化的地勘单位倾斜。对已经转制为企业或积极推行企业化改革的国有地勘单位,优先配置部分探矿权。
3.关于投资融资。引导商业银行对地勘企业给予贷款倾斜。出台探矿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抵押办法。
4.关于收益分配。支持地勘单位优先回购省级“两权”价款项目形成的探矿权。尽快明确国有地勘单位在省财政出资探矿权收益分配中的比例。严格落实国家地质勘查职工野外津补贴标准。5.关于地质找矿鼓励。尽快出台《湖南省地质找矿成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找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省地质找矿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