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和谐社会内涵探讨社会维稳工作1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2
二、和谐与稳定的关系„„„„„„„„„„„„„„„„„„„3
三、当前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4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好维稳工作„„„„„„„„„„„„„„5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6
2、让弱势群体得到利益补偿和共享发展成果„„„„„„„„7
3、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7
摘要: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从阶级斗争时代转入和平发展的时代。根据对当前时代特点的认识,本文从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就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维稳工作,阐述了和谐与稳定的关系,针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让弱势群体得到利益补偿和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见解。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内涵
维稳工作
从和谐社会内涵探讨社会维稳工作
郑 贤 琳
一、“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样着重强调社会和谐,把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能提到这样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和谐”意味着安宁有序,蕴涵着富足安康,是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老百姓最深沉的内心诉求。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及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的政治运动的中国人,对和谐自然有着一种他样的感受。相当长一个时期,凡是以和谐平安为题的文艺作品、例如歌曲《祝你平安》、《常回家看看》等,都被广泛传播和传唱就是明证。在这个意义上,“和谐社会”这个词组代表着一个时代中国人的共识和美好期盼。
和谐社会的提出也标志着我国从阶级斗争时代转入和平发展的时代。它意味着我们对待利益矛盾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力图将利益矛盾引向利益对立,冲突和利益斗争,转变为力图将利益矛盾引向矛盾的缓和与化解。过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一旦纳入阶级斗争的范畴,就变得不可调和。而今天,为了缓和与化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为了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法保障,我们必须完全摆脱阶级斗争思想的束缚。将思想转变到社会和平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本文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从和谐的内涵探讨如何做好社会维稳工作。
二、和谐与稳定的关系
数年前,我们经常听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近年来,我们听到的更多是“维稳是压倒一切中心工作”、“维稳是大局”、“稳定压倒一切”等口号。为了维稳一方面各级政府设有信访机构,以听取群众的呼声和受理群众的各种合理需求;另一方面又把群众的上访视为洪水猛兽,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表面上的稳定,官员为了被问责,不惜动员手中权力,不惜化钱,堵访,截访,社会上甚至催生了截访公司。老百姓的许多呼声、提出的合理诉求就遭到压制和扼杀,这样的做法无疑背离了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意,这样的“稳定”也不是真正的稳定。
应该看到“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稳定有各种类型的。死水一潭,固然稳定得边一点涟猗都没有,可那毕尽是死水,容易腐臭。高压下的稳定是表面的,短暂的,也不是真正的稳定。和谐 也有多种、静态的和谐固然可贵,动态和谐更加难得。从古希腊到黑格尔都阐述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和谐不是原地卧倒,不是故步自封。动态的和谐才是美,才是艺术。动态的和谐使人心情舒畅,能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谐”与“稳定”,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社会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
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看,“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它们各有各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候多党合作,什么时候社会和谐。“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不是富少数人。和谐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
三、当前社会中不稳定因素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联系“和谐社会”内涵来
看,就是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情况下存在着某些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
1、社会差别问题。部份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比如垄断行业职工收入与一般性行业职工的收入继续拉大;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国企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继续拉大。同一大学,同一届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所在行业及单位不同,在岗时与退休时,收入相差6-7倍甚至更大。近几年,贵阳市国企退休职工争取住房增量待遇;建国时期入伍的老兵和自愿军战士要求解决提高退休生活待遇等,频频到省市委、省政府群访,从而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
2、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部份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趋于扩大,社会贫困凸显。一方面有日进万金,日挥霍万元的富翁,另一方面也存在靠低保维持生计的贫民。
3、社会就业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需矛盾紧张。
4、群体性事件问题。由于民众对分配不公的不满,少数领导干部腐败和官僚主义的不满和憎恨等等,从而因发生的一些小冲突事端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县发生的打砸烧县委和公安局事件,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5、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等都会引起复杂紧张的矛盾,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做好维稳工作。
现实的东西总是需要借助一种现实的力量才能实现。我们的祖辈在追求和谐的历史过程中给我们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即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立在道德说教的基础上。同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维稳工作要消除不稳定因素,不能采取消极的“堵”,甚至错误的高压办法。我认为真正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和做好工作。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利益,群体利益之间,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与根本利益之间存在复杂紧张的矛盾。受相对滞后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群众的不断提高并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利益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利益矛盾关系愈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难度加大。但是,这些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在维稳工作中处理不好,人民内部矛盾就可能激化或转化成对抗,各地发生的在征地房屋拆迁中的野蛮强拆,城管的粗暴执法中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发生群体性上访群体性事件时,如果处理不妥,特别是如有敌对分子的利用和煽动就可能把矛盾转化,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事件。所以,维稳工作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必须
对可能的激化和对抗保持高度的警惕。
2、让弱势群体得到利益补偿和共享发展成果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指导下,政府对城市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生活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政府在开发就业机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在实施困难救助,解决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时,一定要设身处地考虑弱势群体的困难,以较有人情味地处理各种问题。实际上,从生存权利的角度看,政府一定要承担关照弱势群体的责任的。在已为改革做出牺牲,而改革又取得显著成就的情况下,使这些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合理的。弱势群体上访、群访中提出最多的诉求,也就是经济利益诉求。
3、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条件。
社会公平和正义,精义就在于给每个人以所应得,一方面,在参与财富等社会资源分配的之前,机会平等的规则要求摒弃先赋性的因素(如特权、身份等级)等不公正的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从而拓展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参与财富等社会资源分配
时,遵循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可以消除平均主义的影响,使社会成员得到所应得的那一部分。所以,确立机会平等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有利于真正、充分持续地激发社会活力,并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社会政策视觉下的城乡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王思斌
《河北学刊》2006年第一期
《法律与和谐社会》葛洪义
《法学》2005年第五期
《理论热点面对面》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2011年6月
学习出版社
《中国策》
人民论坛杂志社编
2011年4月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第二篇:社会维稳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维稳工作的几点思考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更有为地促进全县大局稳定和谐,成为摆在每一位政法战线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部署,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组织正确领导下,围绕“事要解决,确保稳定”的主题,以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为动力,着力畅通信访渠道,排查信访隐患,解决信访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大批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的大案积案得到调处,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但今年以来,信访维稳势头有所反弹,信访维稳形势仍然严峻。表现在“四个尽管、四个仍然”:
1、尽管赴京到省去市访呈下降态势,但赴县群体访仍然大幅上升。根据信访维稳部门2009年统计数据,我县信访维稳案件总体呈现“三降一升”态势,即赴省市信访总量、集体访、重复访明显下降,赴县访大幅上升。表明县里处访稳控有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县级层面,没有上交矛盾;另一方面说明“燃点”“触点”增多态势没有明显改变,信访维稳形势仍然很严峻。
2、尽管信访维稳工作渠道更加畅通,但群众上访方式却更趋激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信访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信访维稳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极大地优化了群众诉求渠道。特别是去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在县信访局坐班接访,直面群众,答复问题,解决矛盾,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应当说,通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改进,我县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是多样的、便捷的、通畅的。但有形的变化没有带来信访维稳形势的根本好转,反而是缠访、闹访不断,甚至时常发生围堵党委政府大门的事件。
3、尽管决策部署注重保护群众权益,但利益问题引发的信访维稳案件始终占据大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倾斜是前所未有的,县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把实施民生工程列为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出政策和做决策时,也都非常注重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这几年确实也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但从群众来信来访涉及范畴看,利益调整引发的问题仍然是焦点和热点,集中表现在四个领域:一是因劳动社保、工资福利问题引发的上访,占信访总量的27%;二是因涉法涉诉、突发事件问题引发的上访,占信访总量的21%;三是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引发的上访,占信访总量的19%;四是因企业改制、权属流转问题引发的上访,占信访总量的15%;其它信访案件总计占18%。一边是政府事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一边是群众利益诉求的不断升温,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从根本上防范这类事件重复发生,应成为信访维稳战线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点。
4、尽管信访维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但被动“救火”性质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为把信访维稳工作纳入有序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县政府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如滚动排查制度、领导“四访”制度、高层决策制度、“一岗双责”制度、排位警示制度、信访新闻联动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其中一些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但从实际工作来看,信访维稳工作还是没有从被动应付、疲于奔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信访维稳干部更多的仍然是像“消防员”或“挡箭牌”。有了相关配套的制度,为什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症结何在,改进的着力点何在?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原因分析
信访维稳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是自上而下,遍及各地的共同感受。分析信访维稳问题多发高发甚至激发的根本原因,这里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既有一般性原因也有个体性原因,既有政府部门问题也有上访群众的问题。尽管个案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分析归纳起来,根源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阶段之故。当前,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种发展中的矛盾多样多发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分析我县信访维稳案件的共性,无论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还是企业改制、权属流转、劳动社保、工资福利等等,贯穿其内的都是权益得失之争。这应当是经济转型、社会转轨阶段的一个“阵痛”。对此,政府既无成熟经验可循,也无充分超前准备。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扩大的特殊时期,部分企业难以生存导致大量的裁员减薪、破产倒闭、债务纠纷等事件,与当前信访维稳的热点难点问题相迭加,进一步放大了信访维稳工作的压力。特别是这类案件当中,许多是人、地、事三分离,牵涉面非常广泛,单靠一县甚至一市、一省之力都无法解决,又很容易演化成赴京重复访的重点,成为当前信访维稳工作的一大难点。如去年我县罗溪镇农民工出国务工和下埠集乡农民工在浙江经济纠纷引发的赴京访等,都是这类情况。
2、社会环境之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总体是好的,是和谐的,这是主流。但也积累了许多这样那样的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特定历史环境所致,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环境,形成不良循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头顶偃塞湖”。一是政策导向之偏,失之于软。当前,政策倾斜民生、关顾民愿的力度前所未有。个人理解,这是对过往“农村支持城市、地方支持中央、小家支持大家”政策的补偿,是对社会财富两极分化问题的补救。方向上是正确的、应当的、必须的。但矫枉不能过正,过正犹如不及。政策一方面对地方政府促和谐提出硬目标,另一方面又对地方政府施政行为划红线、设雷区,导致基层政府实际上事权与责权不统一,目标与行动难协调,经常陷入两难境地。比如一些违规建房、违章营运、违法生育以及一些土地抛荒的整治难问题,一些公益事业建设中集体与个体意愿不一致导致的兴办难问题,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中因“钉子户”不配合导致的实施难问题,一些信访维稳案件上面只管下达“必息令”但地方掌控不了导致的调处难问题等等。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夹在当中无所适从,对上访群众只好“饿了给馒头,困了给枕头”,在不断妥协退让中寻找平衡点,做为权宜之计。这又为越级访、重复访埋下隐患,且损害地方政府威信,助长缠访闹访歪风。二是法治进程之缓,失之于虚。尽管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多年,确实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离依法治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当前出现许多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曲折。在调处涉法涉诉信访维稳事件中,本人亦深感法制途径的程序过繁、时效过慢、成本过高,加上司法监督不够完善,司法公正备受质疑,即使千辛万苦赢得“官司”,往往还要面临执行上的遥遥无期。过高的门槛导致许多涉及群众“不走法院走信访”。三是行政效能之低,失之于诿。分析一些重大信访维稳案件的演进变化过程,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相关主管领导和部门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措施不果断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一些跨部门、跨区域的信访维稳案件,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多,主动负责、真心解决的少,致使小事拖成大事,轻病拖成重症,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3、素质作风之害。少数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好、责任心不强,也是造成群众上访的一个重要诱因。突出表现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眼里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及时采取措施,“逼”得群众上访;一些基层领导为出政绩,脱离实际盲目上大项目,不顾群众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惹”得群众上访;少数基层领导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局面复杂,干群关系紧张对立,“气”得群众上访;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来信来访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对挂点乡镇和包案的信访维稳事件满足于“知道了”、“过问了”,从不去直面矛盾,真心解决问题,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拖”得群众上访。
4、错误观念之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认识,也是信访维稳事件多发高发的推波助澜因素。突出表现在“四信四不信”:一是信“上”不信“下”。总认为只有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干部是好的,遇到切身利益问题习惯性地把矛盾和责任怪罪到基层政府和干部身上,认为只有找到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公正解决问题。这也与上面部门个别接访干部遇事动辄批转责成基层如何如何办理,而不及时进行公正客观、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有一定关系。二是信“多”不信“少”。无论什么事,总认为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才更可靠、更可信、更踏实,“油多不坏菜”。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一闹三分理”。认为只要往市、往省、往京去上访,就能抓住政府的“软肋”,实现自己的意图。或许这也是每年一到“两会”或遇有重大活动赴京访就回潮反弹、各地赴京接访干部云聚的重要原因,是少数信访维稳案件在闹访中退让妥协产生的后遗症。四是信“访”不信“法”。认为上访后,会有专门的领导来过问和帮助协调问题。因此,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习惯于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三、对策建议
1、围绕近民情,更好地完善信访维稳渠道。一是要加强信访维稳渠道建设。着眼降低群众上访成本,方便群众反映诉求,进一步拓展网上信访、“民声通道”、“县长热线”、“文明行风热线”等载体沟通群众的作用,努力构建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的接访新格局。二是要加强信访维稳数据库建设。着力构建自下而上,内部共享,相互贯通的信访维稳案件资料库,把每一个信访维稳案件的发生事由、处置经过、政策依据、存在问题、包案领导等相关情况整理入库,以此厘清无理缠访闹访行为,方便上级部门监督基层行为、正确处置现场,推动信访维稳工作向理性化、有序化、良性化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强信访维稳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建好、管好、用好维稳信息督查员队伍,解决好待遇难落实、身份难界定、工作难开展、考核难统一等问题。
2、围绕解民难,更好地调处信访维稳矛盾。关键是建立和落实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管用机制。一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访维稳案件综合治理机制。构建信访维稳工作部门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格局。特别是对一些跨县、市甚至跨省的人、地、事三分离的案件,上级也应建立和落实相关机制,不能停留在“见招拆招”,更不能简单地把问题下推、矛盾下交、压力下放,使基层政府陷于困境。二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访维稳案件高层决策机制。特别是对一些包案领导“包而未息”的重复疑难案件,要落实党委、政府高层决策机制,限时未办结的,及时提交党委、政府办公会集体决策,不能当决不决、久拖生乱。三是在要建立和落实突发事件访应急处置机制。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不确定、处置很紧急、情绪易失控、先机更关键的特点,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组建专门机构,成立专项基金,安排专业人员,开展专项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根本解决。
3、围绕促民安,更好地规范信访维稳秩序。关键是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宣传相关法制与提高机关效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机关效能建设的同时,一手抓相关法制宣传,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二是加强思想教育与惩处恶意上访相结合。要教育有过高要求者自觉放弃过高要求。同时对一味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提过高要求、搞过激上访甚至恶意缠访闹访的“上访钉子户”,要出台专项处理规范,严惩恶意缠访闹访行为,把基层政府从一味妥协退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方向。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信访维稳案件,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对于动辄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过激访案件,必须坚决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4、围绕顺民心,更好地落实信访维稳责任。要按照“第一责任”的要求和标准,切实把信访维稳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要实行过硬调度。就是要把信访维稳工作摆到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党政班子要定期集中听取汇报,分析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二要实行过硬督查。对重大信访维稳案件,基层组织要安排专门人员,实行专项督查,跟踪督查;上级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进行回访督查。三要实行过硬考核。坚决兑现奖惩,该“一票否决”的坚决“一票否决”。
第三篇:创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司前镇开展综治三平台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取得成效情况
司前镇位于广东始兴县城南部,距县城
45公里,总面积194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45万,其中农业人口1.1万。近年来,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保稳定、保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基层、聚合力、夯基础为基本立足点,以抓重点、建机制、重调解为直接着力点,同步跟进普法及“三打两建”工作,扎实开展、整体推进、完善落实,以探索创新社会管理和提升执法公信力为抓手,深化“平安司前、和谐司前”联创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治安秩序良好。
一、主要成效
(一)搭建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新平台,优化了服务。中心的建立,整合了各部门的资源,搭建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为来访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也强化了监督,改变了过去一些部门对群众诉求不重视、无人处理或相互推诿的现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形成“打、防、管控”严打整治新格局,实现治安状况保持良好。坚持严打整治行动以“降发案、保平安”、全力提高人民群众“两率一度”、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为目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执法办案在“打” 字上下功夫,重拳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全镇共立刑事案件15起,同比下降30.7%,破案13起,破案率87%;治安立案39起,破案38起,破案率97%;刑事拘留6人,取保候审6人,治安处罚12人,查处无证无牌两轮摩托车128辆。
(三)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降低了信访量。建立中心,实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极大地提高区级处理矛盾纠纷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全镇共排查出纠纷 863宗,调处863宗,调处成功859宗,成功率98.6%。全年处理上级交办信访件3件,结案3件;处理平日来访75件,结案73件;化解积案5件。至目前,全镇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上访和越级到市、到省、进京上访案件。
(四)建立创新“五个”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对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负总责,按照上级要求成立综治办并配齐配强了综治办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增强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力量。二是工作运行机制。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紧扣工作制度,做好接访、分流、转办、督办等工作。三是责任追究机制。对因推诿扯皮、调处不力、不作为、滥作为而造成矛盾激化、恶化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四是经费保障机制。镇党委、政府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加,保证了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五是信息共享制度。通过整 合力量、集中办公,逐步实现、完善各部门信息共享,继续加大信息外延体系建设,尤其是利用村级户联理事会的重要作用,结合派出所警务信息平台,打造信息“集中管理、共享共建、上下两条线”的模式,提高综治工作中心排查不安定因素、调处矛盾纠纷的战斗力。
(五)完善落实“六项”制度。2009年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以规范各村、社区、单位的行为,使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有章可循。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重大问题查究制度;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重大问题领导包案制度;领导信访接待制度;矛盾排查例会制度;镇领导值周和机关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等各项制度,推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规范化建设上水平。
(六)做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待组负责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处理来信,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填写《信访登记记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当场解释并解决来访群众疑难;对于较为复杂一时难以解释清楚、难以当场给予答复、需要其他部门或者领导包案处理的,填写《信访案件受理登记表》,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任签批转送并负责督办落实、收集上报结果。二是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各类矛盾纠纷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立案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 质、类型,经中心主任批转,填写《案件转办通知书》,责令相关单位限时办结。三是领导包案处理信访疑难问题。每月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牵头,对信访疑难个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四是统一调配人力、物力。整合后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具有相对集中的综治战斗合力,对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大时刻或敏感时期的稳定工作,由综治办牵头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各部门协同作战,确保按时、高效完成任务。五是统一规范的完成配套跟踪服务。各部门和单位对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按时、按要求认真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对分流到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了案件的及时处理和各类矛盾的有效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林权证的发放,山林权属、界址的矛盾纠纷。
2、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征地、拆迁、改道等问题带来大量的矛盾纠纷。
3、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越级上访现象有所出现。
4、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在兑现资金的发放及土地面积的争议上带来大量的矛盾纠纷。
5、其他惠及农民的补助上,由于涉及面窄而带来的矛盾纠纷。
三、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1、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国家的普法规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采取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使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特别是犯罪呈低龄化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普法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重视、家庭关心、全社会关注”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互动网络。
2、加强对基层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力度,防患于未然。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有效调处区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要努力增强工作超前性。健全基层信息网络,坚持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筛选,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要全力打造排调长效机制。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事事 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积极组织镇、村、组三级开展“三级联防”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基本不上交”。
3、坚持“预防、排查、化解”的信息原则,从源头上控制矛盾发生,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的预防、排查机制。要建立“预防、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控制机制,做到决策科学、信息准确、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一是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对排查出的信访苗头和因素,逐项登记,建立台帐,及时报告,及时化解。二是健全基层信访工作信息网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三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集体访、越级访的苗头,要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四是坚持接访、下访、回访相结合的原则,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努力控制信访工作成本,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
4、坚持“依法、及时、就地”的效率原则,从环节上减少信访事态的扩大,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的受理、督办机制。一是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制定初信初访受理、交办、回告制度和首办负责制,防止事态扩大。二是着力提高老访户稳控和消号率,建立老访户包案责任制。三是尽快建立“联合接访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乡镇村(居委会)要突出加强调解工作机制建设,整合信访、民政、综治、司法等资源和力量,各乡镇和县直系统单位成立“矛盾调处中心”,负责长年矛盾调解工作,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 层,要深入村、组,深入矛盾点,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调处、解决,综合发挥作用,确保发现一件,调处一件,成功一件;村、居委会完善治调委员会工作,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把矛盾消灭在基层。
5、坚持“合情、合理、合法”的结论原则,在结论后遏制矛盾反弹,完善和落实信访问题复查、复核制度。一是落实时回访制度。对信访事项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对信访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信访当事人思想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增进理解、谅解、情绪稳定的目的。要认真地对信访人周边群众进行回访,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二是落实复查、复核制度。按照复查、复核程序,实行信访件三级办结制,所办的信访案件,经得起上级复核,经得起听证,经得起历史检查,经过复核过的信访事项,坚决不予受理,对无理缠访扰乱信访秩序行为严厉打击。三是落实监控制度。对处理结束后的信访事项,落实好监控责任人,为当事人提供缮后服务,实现信访当事人思想上的和谐。
(二)建议
1、上下衔接,统一口径,共同做好工作。对一些已经按有关政策得到解决的信访问题,但信访人要求过高还不满意的,有可能赴京上访的,应该上下统一口径做好信访人工作。对基层已经结论(特别是经过“三级终结”)的或正在办理的,上级机关不应该立案交办或是三番五次立案交办,要有 “不予受理”的明确态度,以避免基层劝返再劝返,屡接屡访,没有尽头。对已有明确结论意见而仍上访不断的典型信访个案,上级可适时介入,采取联合听证等方法给予明确答复。
2、严厉打击无理上访且有违法行为人员。对少数无理缠访、闹访人员,不能一味迁就,过度“人性化处理”,该打击的要坚决打击,以收到“打击处理一人,教育疏导一片”的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北京公安部门要落实治安“属地管理”原则,信访当事人在北京滞留违法上访闹事,应由北京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依法处理,必要时可联合办案或向基层出具证据和处理意见,不能上推下卸,以免造成取证难,依法处理难。
第四篇:2011年社会综治维稳工作讲话
改则镇经济会议材料之三
认清形势常抓不懈
全力做好综治及维稳工作
同志们: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镇综治维稳工作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稳的新形势,对2010年全镇综治维稳工作进行总结,谋划好2011年全镇综治维稳工作,为打造“和谐阿里、和谐改则”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下面我就2010年的全镇的综治维稳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并对2011年的综治维稳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2010年,全镇积极创新举措,认真履行职能,综治有方、司法有效,为全镇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安宁的良好环境。综治维稳的总体成绩应该充分肯定,然而我镇的2010年综治维稳工作还有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项工作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上,充分暴露了专项工作开展的不够扎实。二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镇辖区流动人口管理、寺庙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维护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还有待加强,没有能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枢纽作用,协同配合需要进一步改进,四是村级综治基础工作不平衡,个别村的综治工作水平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年的综治维稳工作面对新的情况,要求也更高,任务更艰巨,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大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改进社会管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综治办队伍建设,以打赢“三大战役”、完成“四大任务”、确保全镇社会稳定为目标,坚决把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关于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大政方针,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讲究策略,夯实基础,加强戒备,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部署,积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创造“三个环境”,不断巩固我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重特大案件,努力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围绕上述目标,各村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充分认识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综治维稳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首先,要认识维稳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
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认识综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实现平安乡镇,还有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敏锐性、警惕性和前瞻性,做到警钟长鸣,有备无患。各级负责人要牢记“为一方官员,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思想,不要认为综治维稳就是综治办、派出所等几个部门的事情,维护稳定大家都有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再上新台阶
1、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各村、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稳定观,真正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工作重任。要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任,对因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或处置不当,导致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恶性案件及安全事故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2、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对重大矛盾纠纷要严格实行领导包案督办、责任部门限期调处制度,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集体上访的重
大隐患,分管领导、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班子集中力量展开攻坚,确保把问题解决在村组,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3、深入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综治工作中心是提升基层综治工作效能的重要载体,合理有效地运用好这个平台,必将对深农村平安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综治工作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基层综治维稳的工作力量有效整合起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机制,重点要在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确保中心正常有效运转。各村、社居、信访等部门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枢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 工作,坚持抓早,抓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切实加强镇司法建设。
4、深化平安创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寺庙、平安家庭、平安旅店等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工作的内涵、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继续深化农村无职党员“综治维稳责任岗”建设。
三、深入推进社会法制管理创新,促进社会长治久安一要在加强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上有新突破。要加强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等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动态管理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员的管控,依法严厉打击流窜作案违法犯罪活动。
二要在法制教育上有新思路。要利用3月法制宣传月、6月法制宣传周等时间开展“法律进牧区”、“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单位”、“法律进校园”、“法律进寺庙”等活动,以法律增强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法律推进我镇的长治久安。
同志们,稳定是民心所向,平安是民众所盼,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维稳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细致扎实的作风,切实把维稳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实现“和谐阿里、和谐改则”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2014年社会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要点
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要点
2013年食品公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总体目
标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法治是第一环境”的理念,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稳定一方”的创建活动,狠抓治安防范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确保全公司安全稳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1、全公司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把综治与维稳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等群防群治组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完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公司办公室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按要求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从公司到个人,责权明确,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综治和维稳工作中出现重大过失人,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维稳工作活动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维稳工作创建活 1
动领导机构,单位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办公室文书及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落实,积极参与和支持所在区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系列平安创建成员单位的各项任务。
2、切实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到实处,开展“五无四安一优”和治安巡逻活动,健全值班制度,做到详细记录。
3、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为重点,做到每季度检查一次,杜绝重大事故及其治安事故的发生。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按照工信局党委关于《2013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和维稳工作责任书考核细则》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争取最大努力完成综合治理及安全维稳工作目标责任要求。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措并举,突出抓好职工群众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工作的落实,坚持矛盾排查“零”报告制度,做到定期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职工因矛盾纠纷而引起的群体上访事件,防止引发社会不
稳定事件发生,确保单位整体稳定。
2、以强化管理为根本,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活动,进一步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和不安全、不稳定事件的研判、预警和防范机制,强化源头监管、动态监管,强化法治意识,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教育职工自觉抵触邪教、反对邪教、不参与邪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抓制度,积极控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及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4、继续开展普法活动,增强职工法制观念和综治意识,坚决贯彻县上和工信局党委综治维稳工作精神,认真总结综治维稳工作经验,培养先进典型,坚持抓点带面,做到使职工受教育面达到100﹪、合格率达95﹪以上。
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1、充分认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信访维稳工作列入综治及维稳工作的重点,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
2、严格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要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深入排查并有效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隐患,加强对重点事和重点人的分析研判,及时梳理不稳定因素,建立预防控制机制,认真做好个别人思想
工作,深化高危人群排查管控工作长效机制,切实落实“三包”,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之中和初始阶段,防止事态升级,努力完成信访工作的各项控制指标要求。
3、畅通民主渠道,坚持科学决策。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公司办事公开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更加注重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条件、必经程序”,对没有稳评报告的项目不予审批。
四、夯实基础工作,加强单位内部治安防范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制,完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狠抓制度落实和源头监管,及时消除隐患,完成工信局党委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确保单位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体系建设,单位内部人防、物防、技防、设施防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单位内部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3、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中的虚假、诈骗等不法行为,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4、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严防干部、职工经济和刑事犯罪行为。确保单位内部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的违法犯罪案
件,无“法轮功”练习者和其他邪教组织参与人员。
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1、严格执行国家《生猪定点屠宰条例》,完善其管理制度,确保肉品食品安全。
2、完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工作机制。加强“乐万家”购物广场及公共场所卫生检查监督,定期组织卫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不发生重大传染病蔓延事件。
3、认真完成局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参与主管部门的各种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