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统计局苏州企业如何降成本 任重道远
国家统计局>>苏州企业如何降成本 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问题凸显,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面对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设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改革任务,其中“降成本”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提质和转型,为实体经济稳增长夯实基础,其中,工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苏州规上工业总量已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作为工业经济大市,如何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不仅对全市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降成本是经济调速换档阶段的通行之举
当前,中国已进入高成本时代,资源环境的制约、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制造业成本优势明显下滑。“降成本”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纵观全球,很多发达经济体都曾经历过“降成本”来刺激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如美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减税减负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繁荣;日本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节能减耗降息以及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减量经营”扶持经济增长。
成本的不断提高减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到阻力。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激发实体经济活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剂良药。今年八月,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务院发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江苏省政府也出台了《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为企业降成本的措施。苏州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聚焦企业成本关键环节,有效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
二、苏州工业企业成本现状
本文所述的工业企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另外职工薪酬包含于主营业务成本及费用中,因其对我市工业企业成本存在较大的影响,本文将此作为成本的重要内容予以并列分析。
(一)主营业务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工业成本构成的主体
主营业务成本占据全市成本构成的绝对比重,2015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达259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87.0%;应付职工薪酬体现的用工成本位居第二,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应付职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达7.4%;三项费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依次为4.6%、2.6%、0.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最低,为0.3%。
(二)单位成本水平居省内高位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处于高位,2015年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成本达87.2元,在全省十三个市中仅次于常州(87.3元),高于全省平均1.3元,高于省内单位主营业务成本最低的连云港4.8元。从全国来看,苏州规上工业企业的单位主营业务成本也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1.5元。
(三)工业盈利能力偏低
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1%,分别低于全省及全国1.4、0.7个百分点。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苏州的盈利水平也不具优势,不仅与上海(7.8%)、天津(7.2%)、杭州(7.3%)等地的销售利润率差距较大,也与重庆的6.7%相差超1个百分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工业企业成本水平较高的现状。
三、苏州工业企业成本走势及特点
(一)从比重结构看,六大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三升一降两平”
2006~2015年的十年间,全市工业企业效益总体略有提升,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由2006年的4.7%上升至5.1%。从六大成本构成看,尽管作为成本主体的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89.6%降至87%,但用工成本(应付职工薪酬)比重则由4.8%提高至7.4%,主营业务成本下降的份额(2.6个百分点)正好被用工成本的上升所抵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重维持于0.3%左右。从三项费用看,财务费用比重维持在0.8%左右;销售费用比重由2.2%微升至2.6%;管理费用比重提高幅度最快,由3.1%提高至4.6%,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人员薪酬提升0.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由0.5%提升至1.1%,提升0.6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在应对人工成本上涨的同时,也在通过加大创新投入成本谋求转型。
(二)从年均增速看,税、费、薪酬增长明显快于收入
2006~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0%,高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8.7%)0.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保持略有提升的主导因素。而应付职工薪酬年均增长13.8%,三项费用年均增长12.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19.3%,这三类成本增速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以原材料为主体的主营业务成本刚性较强,调整空间不大,因此税、费、薪酬等成本应成为成本调整的重点方向。
(三)从行业看,重点行业成本构成差异较大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六大行业近年来占据全市规上工业主导地位,2015年六大重点行业企业数量达4945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一半,实现产值2.0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5%。2006年以来,六大主导行业销售利润率连续低于全市平均,不同行业之间成本构成存在分化,面临不同的成本压力。
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信息行业)管理优势明显。电子信息行业是我市第一大行业,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行业中外资企业较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十年来该行业三项费用占比均低于全市平均,2015年行业三项费用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4.0%,远低于全市8.0%的占比。行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在六大行业中最低,税负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行业加工组装份额较大,劳动力相对较为密集,人工成本成为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加上原材料以进口为主,成本较高,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9%,低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
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主营成本、融资成本高。2015年两大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93.0%、91.7%,均远高于全市87.0%的平均水平;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7%、1.8%,在全市工业行业大类中处于低位。由于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两大行业管理和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低于全市平均。值得关注的是,两大行业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超出全市平均一倍,分别为1.6%、1.8%,行业资金成本偏高。用工成本方面,两大行业呈现相反趋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薪酬占收入比重为2.5%,在六大行业中最低;纺织业薪酬占收入比重较高(8.7%),由于纺织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特性较强,必须通过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人员结构,因此面临更为显著的人工成本压力。
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以及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三大行业人工、费用成本比重高。2015年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5.2%、79.4%、79.9%,均低于全市87.0%的平均水平,因刚性成本较低,三大行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9%、9.5%、7.5%,均高于全市5.1%的平均值。由于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较大,三大行业管理、财务两项费用占收入比重高于全市平均。以电梯为代表的通用设备行业近年来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人力成本也随之加大,行业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9.1%,在六大行业中最高。
(四)从规模看,中小企业税费及人工成本较高
随着近年来苏州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与规模显著扩张,大型、中型、小型(含微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0.4:0.4:0.3发展至2015年0.5:0.2:0.2,大型企业占比显著提升。中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最低,小型随后,大型企业最高,2015年大、中、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9.3%、82.5%、85.8%。薪酬方面,中型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达10.2%,高于全市平均(7.4%)近3个百分点,其次为小型企业,比重为7.8%。在企业管理运营成本方面,大型企业由于其成熟的管理水平与高效的运营效率,营销手段趋向多样化,因此大型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远远低于中小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的财务费用比重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资金成本偏高,需加大对小型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税收方面,十年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持续最低,2006~2010年间小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大于中型企业,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扶持的不断推进,2011年以来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均低于中型企业。总体来看,中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最高,2015年中型企业销售利润率6.7%,分别高于大型、小型企业1.7、2.6个百分点。
(五)从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主营成本及融资成本高
苏州工业经济的外向型特点显著,2015年,规上外资工业产值比重达64%,远远高于民营工业33.9%和国有工业0.2%的产值比重。从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看,民营企业最高,达87.2%,分别高于外资和国有企业0.3、4.2个百分点。从人工成本看,国有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达10%,在三大经济类型中的比重最高,人工成本压力最重;民营企业薪酬比重为6.6%,低于外资企业1.3个百分点。从三项费用看,国有企业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达11.4%,远远高于外资的4.7%和民营的4.5%,从国有企业管理费用构成看,人员薪酬占收入比重为5%、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4.8%,另外,民营企业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为1.5%,高于国有、外资企业1个百分点左右,民营企业资金运营成本压力较大。
四、当前降成本政策措施成效与问题
为了解今年以来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实施效果,8月份我市抽取了15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降成本专项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成本,其次分别是税费成本、物流成本、能耗成本、融资成本,环保成本、制度性成本占比较小。
(一)用工成本是企业最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
现状:调查显示,88.8%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占比大,在八大成本构成中位居第二。随着就业人员工资的逐年提升、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用工成本也随之逐年加大,2015年应付职工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7.4%,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八大成本构成中占比提高最大的一项,调查中83.6%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用工成本,在八大成本构成中位居第一。
降成本政策成效:政策1:在继续实施现有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基础上,2016年~2018年再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调查显示,82.9%的企业2016年已经执行了该项政策,以新区某设备制造企业为例,2016年仅失业保险一项就预计能为该企业降低成本181.9万元。
政策2: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查显示,34.2%的企业了解此项政策,26.3%的企业认为此政策对本企业降低成本有作用,33.6%的企业预测2016年工资总额较2015年会有所下降。
面临的问题:社保方面,仍有17.1%的调查企业未执行或不了解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政策。调整工资标准方面,65.8%的调查企业认为此政策对本企业降低成本基本没有作用,64.5%的调查企业测算2016年工资总额高于2015年,67.8%的调查企业测算2016年人均工资高于2015年。援企稳岗方面,虽然提出了落实援企稳岗的补贴政策,但调查中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此政策。
(二)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下降但企业压力不减
现状:原材料成本毋庸置疑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制造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消耗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5.5%,在降成本调查中,94.7%的企业选择原材料成本为企业占比最大的成本项。2012年以来,工业品价格指数连续四年处于下降通道,工业品价格不断下降,原材料成本受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市直接材料消耗占收入的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成为“十二五”期间唯一占比下降的成本项。
面临的问题: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其下降虽然拉低了原材料成本的占比,但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调查显示,仍有81.6%的企业迫切希望原材料成本降低,在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构成中仅低于用工成本位列第二。
(三)税费成本压力位居第三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34%,占比比2011年提高0.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34.2%的企业认为税费成本占比大,40.8%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税费成本,在八项成本构成中均位列第三。
降成本政策的成效及问题:降低税费成本涉及的政策较多,但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仅针对小微企业,在规上工业企业中的惠及面不广,仅“暂停征收防洪保安资金”这项政策有近一半(48%)的调查企业反映已执行,其他政策绝大多数企业均不涉及或不符合条件。
(四)能耗、物流成本占收入比重有所上升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成本、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28%、0.91%,占比比2011年分别提高0.20、0.17个百分点。在调查企业选择的最大成本项中,30.9%的企业选择物流成本,27.6%的企业选择能耗成本。在最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项中,25%的企业选择物流成本,27%的企业选择能耗成本。
降成本政策成效:政策1:从2016年起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企业用电价格下调3.12分/千瓦时。调查中33.6%的企业属于一般工商用电企业,其中49%的企业已执行了此政策。
政策2:规范港口、机场、铁路经营服务性收费,落实国家和省“绿色通道”及取消船舶港务费相关政策。调查显示,6.6%的企业涉及此政策,其中30%的企业已较好执行此政策。
面临的问题:下调电价方面,调查中有65.1%的企业不属于一般工商用电企业,政策的受惠面不高;其中一般工商用电企业中,19.6%的企业未执行下调电价,31.4%的企业不了解下调电价政策。取消港务费方面,92.8%的企业都不涉及此政策。
(五)融资、制度性、环保成本占收入比重基本保持平稳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融资成本、制度性成本、环保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65%、0.12%、0.02%,与2011年基本持平。调查中,这三项成本也是企业选择的压力相对较小的成本,分别有13.2%、1.3%、6.6%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这三项成本。
降成本政策的成效及问题:涉及降低这三项成本的政策较多,但多为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加之目前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调查企业大多不涉及或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
(六)企业对降成本政策的评价及期盼
在给降成本政策影响程度的总体评价上,15.8%的企业认为降低用工成本政策作用明显,7.9%的企业认为降低物流成本政策作用明显,17.1%的企业认为降低能耗成本政策作用明显,9.9%的企业认为降低融资成本政策作用明显,18.4%的企业认为降低税费成本政策作用明显,9.2%的企业认为降低制度成本政策作用明显。
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企业也提出希望政府对于政策文件能宣导到位,使企业能全面了解政策的细则;希望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提高个税起征点,规范从业人员流动性;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及审批环节,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的信用体系,给予信用优良的企业税收、融资优惠政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减少物流成本。
五、苏州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路径及建议
自2013年规上工业产值总量超三万亿以来,苏州工业经济持续处于低位运行,工业生产徘徊于水面以上,规上工业退库企业已超过1千户,新入库企业逐年减少,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因此,降成本对于缓解工业企业经营压力、激发制造业活力、加快动能转换、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应注意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成本特点不尽相同,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差异也较大,因此需要在降成本攻坚战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打好降成本“组合拳”。
(一)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一降”与“三去”的关系。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制造业领域的改革集中于“三去一降”,其中,“三去”主要表现在: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需“去产能”;在低端产品滞销积压的同时,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需“去库存”;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无法向有效需求领域、中高端领域配置,需“去杠杆”。可以看出,制造业领域的“三去”更专注中长期增长动力的重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一降”这一降成本政策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的导向作用,对优质高效供给坚决降、全面降,对过剩产能、低端供给不降甚至反升,从而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优质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二是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成本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降成本企业是主角,政府作用有效但非关键,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工业企业成本构成来看,主营业务成本是主体,而原材料成本是主体中的主体,企业仍需从自我革新入手,降本节支,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原材料损耗,同时要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生产效能,夯筑成本主体优势;而政府作为降成本配角要在对接制订各项减负措施的基础上,关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降成本诉求,不搞一刀切,扶持配套功夫要做得深做得细,注意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及时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减负与企业降本的共振效应。
三是处理好降薪酬与留人才的关系。人工成本是工业企业的第二大成本项目,由于人工成本的上涨不断挤压企业盈利空间,降薪酬也成为降成本的重要选项。但也应注意到,单纯缩减人力成本开支尽管能带来短期的盈利增长,但未必能带来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行业或企业,提高薪酬待遇应是企业吸引专业人才、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苏州是制造业大市,近年来由于房价等生活成本上涨较快,因此,保持薪酬的适度增长或优势增长应该是苏州留住制造业人才,实现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二)工业“降成本”对策建议
1.加快降成本政策制定进度,扩大已实施政策覆盖面
苏州降成本政策制定的跨度有三年,从降成本调查情况看,部分政策正陆续发挥作用,但也有政策尚未制定,企业无从知晓,建议对这部分政策的落实制定序时进度表,提早设定预案,有效缩短政策落地时间。目前已落实降成本政策普遍存在企业知晓度以及惠及面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新闻媒体、政策宣讲会、网络推送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效应。研究制定政策执行细节,做好调研摸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对有门槛条件的降成本政策实施触发式响应、避免申报式扶持以及政策“空挂”,最大限度发挥降成本效果。
2.在行政主导的成本重点领域,切实对接企业诉求降成本
以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为己任,以“小政府、大市场”为终极目标加快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改革,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激发各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政府性资金和收费项目,减少各项费用支出;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加快出口退税、奖励政策的落实进度,出台更多针对特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新兴产业以及新业态、新产业的减税力度;扩大政府担保资金规模,保障存贷款利率定价秩序,扩大续贷政策适用范围,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个性化金融扶持政策,对暂时困难企业不断贷抽贷,抑制不合理的金融机构筹资成本;鼓励企业开发环保自供电,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进一步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反映用电供求变化,降低电力成本负担;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降低通行费用。
3.有的放矢,各有侧重谋划差异化降成本途径
如对第一大行业电子信息业来说,降低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扩大盈利空间的关键,重点应控制好原材料购进环节的成本波动,对汇率波动做好预判和预防。对于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而言,要加大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行业成本新优势。我市中型企业盈利能力强于大型企业,但管理运营成本高于大型企业,税费成本高于小微型企业,因此现有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应适当向中型企业开放,以降低中型企业的税费、融资等方面成本,进一步加强中型企业的盈利水平。
4.以提高劳动效率为重点,降低用工相对成本
用工成本是成本构成的重头,对盈利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需进一步健全劳动用工法规,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握节奏,把控幅度,兼顾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职工培训补贴力度;加快理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适当降低社保费率,尽快落实社保缴费基数下调政策。降低用工成本的重点应是加快“机器换人”进度,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扩大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人数,在人均薪酬不降的基础上控制薪酬总量增长幅度,降低劳动力的相对成本。
第二篇:2015烧结降成本可行性报告
2014烧结降成本可行性报告
烧结进入微利时代,降成本传统思路空间已不大,寻找新思路哪怕是五角一元的空间日积月累也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现将两个典型案例呈现如下,供公司领导参考定夺。
一、新金钢铁用用部分石灰石粉替代生石灰粉,吨烧结可降成本壹元左右。
1、其操作思路:在原料以外矿为主,烧结透气性本来就好,再加上硅高被迫再配加生石灰。为保证烧结矿强度及正常工况,烧结机操作被迫采取压料操作来抑制其透气性。在这种情况下,保持6%生石灰不变,再配加2%至3%的生石灰粉来抑制透气性。生产中微调碱度只调生石灰粉。
2、经济性分析:白灰210元∕吨,石粉是22元∕吨,考虑到外加石粉带来燃耗上升1公斤的成本0.55元∕吨,吨烧结可降成本1元左右。
3、裕华现在情况分析:原料条件与新金基本相同,精粉20%外粉80%,碱度1.8,烧结矿硅5.7左右,白灰配7左右,这种情况下石粉可配也可不配,效益不大。但将来如果碱度要求提高,烧结的硅要求白灰加到8%-10%或者更高时,为抑制透气性,加上2%—3%的青石粉就很有必要,在保证正常的烧结指标情况下利润应该不低于1元。烧结一二两个车间一年就是小500万。
新金近俩月的情况:近俩月原料条件、碱度都与咱基本相同,9月份消耗石粉7694吨白灰23073吨,比例为25%比75%。10月份消耗石粉5819吨白灰30848吨,比例为15%比85%。俩月强度75以上,粒度组成、返矿率都要比咱好。
4、建议:现在咱不一定马上配,但可以考察一下石粉的价格、粒度、供货条件等,如果碱度要求提高、原料硅升高、白灰配加持续增加时,可考虑让一车间、二车间配加(但三车间配加需罐车用压缩空气打可能困难不小),其经济性显而易见。
二、鑫汇钢铁烧结厂长期配干选钢渣5%,燃耗(兰炭配80%煤配20%)小于49公斤,强度75、粒度、返矿率12%,指标先进。
1、其操作方法:烧结长期配干选钢渣粉5%左右,1.8的碱度强度平均75%,燃耗在武安名列前茂,一般月份比我单位低4公斤左右,好的月份低8公斤,高炉烧结返矿率12%。
2、我单位前景分析:考虑到炼钢对磷的要求不能高及实际资源状况,钢渣中的磷按0.7算、烧结磷不超0.065%、铁水磷不超0.12,钢渣可配3%。按现在的五座高炉年需750万吨烧结矿计算,年需钢渣27万吨,大约可替代白灰6.4万吨白灰,高镁粉15400吨,节煤15000吨,仅此三项项就可降成本2717万。
由于其含铁25左右,一吨钢渣粉可替代0.39吨63品味的铁精粉0.39吨。有资料显示,2014年1—8月份,邯钢新区配4%,吨混匀料可降成本21元。按咱年需750吨烧结矿计算,预计年可降成本1.32亿。
钢渣用作烧结材料宝钢、济钢、鞍钢等公司的实践表明:烧结矿中配加钢渣代替熔剂,不仅可回收利用钢渣中残钢、FeO、CaO、MgO、MnO等有价成分,还可用作烧结矿的增强剂。烧结矿中适量配人钢渣后,可显著改善烧结矿的质量,使转鼓指数和结块率提高,风化率降低,成品率增加。此外,由于钢渣中Fe和FeO的氧化放热,节省了烧结矿中钙、镁碳酸盐分解所需要的热量,使烧结矿燃料消耗降低。高炉使用配入钢渣的烧结矿,由于烧结矿强度高,粒度组成改善,尽管铁品位略有降低,渣量略有增加,但高炉操作顺行,对其产量提高、焦比降低很有利。烧结中配加钢渣应注意磷的富集问题。按照宝钢的统计数据,烧结矿中钢渣配人量增加10kg/t,烧结矿的磷含量将增加约0.0038%,而相应铁水中磷含量将增加0.0076%。比较可行的措施是控制烧结矿中钢渣的配入比例,另外可以在生产中有针对性地停配钢渣一个时期,待磷降下来后在恢复配料。
烧结矿中配加钢渣代替熔剂,不仅回收利用了钢渣中的残钢、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等有益成分,而且可以提高了烧结矿的产量。烧结矿中适量配入钢渣后,能使结块率提高,粉化率降低,成品率增加。再加上水淬钢渣疏松、粒度均匀、料层透气性好'也有利于烧结造球及提高烧结速度。此外,由于钢渣中Fe和FeO的氧化放热,节省了烧结矿中钙、镁碳酸盐分解所需要的热量,使烧结矿燃料消耗降低。高炉使用配入钢渣的烧结矿,由于强度高,粒度组成有所改善,尽管铁品位略有降低,炼铁渣量略有增加,但高炉操作顺行,可降焦比。
第三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