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政府令[2014]16号文)
河北省用能和排污计名
称: 索 引 号: 000217883/2015-00033 量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机构:省政府办公厅
文
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4〕第16号 主 题 词: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31日
主题分类:其他
河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庆伟
2014年12月31日
河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用能和排污计量行为,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准确,促进节能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河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用能和排污计量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的领导,支持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先进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将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机关事务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配备用能、排污计量器具。
用能和排污单位不得使用性能不符合计量技术规范要求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检定(校准)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不得伪造检定证书,不得伪造或者损毁检定标记、封缄、防作弊装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用能和排污单位购买指定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
第六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确保使用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对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应当依法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检定,对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应当按照规定自行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
第七条
用于贸易结算的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量表的强制检定,由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经营单位向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依法申请。
前款规定的计量器具,每批次强制检定的平均示值误差应当趋向零。
第八条
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计量器具,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当将用能、排污计量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用能和排污计量管理制度,明确用能和排污计量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计量专业知识和相应能力。
第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接受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能源计量审查。
第十一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加强计量器具管理,建立用能、排污计量器具台账。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台账应当报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计量数据管理制度,保证计量数据与计量器具实际测量结果相符。
第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用能计量数据接入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在线监测平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将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接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线监控平台,实现用能计量和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在线采集。
能源供应和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定期向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在线监测平台传输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计量数据。
第十四条
用于在线采集的计量器具,出现用能、排污计量数据与相关标准不符合或者测量结果异常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要求用能和排污单位更换。
第十五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统计和机关事务等主管部门,建设用能、排污计量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六条
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的计量服务单位,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并保证其提供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真实可靠。
计量服务单位从事用能、排污计量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计量专业知识和相应能力,并定期接受计量专业知识培训。
第十七条
开展节能减排补助、奖励等工作使用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应当是具备相应资质的计量服务单位确认的数据。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下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一)计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
(二)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管理;
(三)用能计量数据的采集、传输、汇总;
(四)计量工作人员的配备、培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责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从事用能、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要求用能和排污单位购买指定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的;
(二)未依法履行用能、排污计量监督检查职责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用能和排污单位未建立用能、排污计量器具台账的;
(二)重点用能单位不接受能源计量审查的;
(三)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将用能计量数据接入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在线监测平台的;
(四)计量服务单位提供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不真实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计量服务单位是指为从事能源监测、环境监测、能源公正计量、能源效率检测、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等提供用能、排污计量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云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云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2013年7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8月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6号公布 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准确,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用能和排污计量活动、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支持用能和排污计量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用能和排污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机关事务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
第六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配备用能和排污计量器具。
禁止使用下列用能、排污计量器具:
(一)未经检定(校准)或者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的;
(二)性能不符合计量标准要求的;
(三)伪造或者破坏检定证书、标记、封缄、防作弊装置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用能和排污单位购买指定的计量器具和技术服务。
第七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对使用的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校准),保证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
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应当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依法强制检定。
非强制检定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依法自行或者委托具备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定期检定(校准)。
第八条 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安装经检定(校准)合格的用能、排污计量器具,并在安装前将计量器具的配备与安装方案报所在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九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当明确计量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建立健全用能和排污计量管理制度,维护计量器具正常运行。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能源计量审查。
第十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不得虚报、瞒报,不得隐匿、伪造、篡改、销毁计量数据资料。
第十一条 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应当配备专人负责计量工作,其计量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计量专业知识和相应能力,接受计量专业知识培训。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将用能计量数据接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线监测平台,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将排污计量数据接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控平台,实现用能、排污计量数据在线采集。
能源供应和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定期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线监测平台传输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
第十三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统计等主管部门建设用能、排污计量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 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的计量服务单位,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
计量服务单位从事用能、排污计量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计量专业知识培训。
计量服务单位提供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应当真实可靠,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计量服务单位对大宗能源的贸易交接、能源消耗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实行第三方公正计量。
第十六条 开展节能减排补助、奖励等工作使用的用能量、排污量计量数据,应当使用具备资质的计量服务单位确认的数据。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对下列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一)计量管理体系、制度;
(二)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
(三)用能量的采集、传输、汇总;
(四)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五)用能设备的能源效率标识;
(六)计量工作人员的配备、培训。
第十八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报、瞒报计量数据或者隐匿、伪造、篡改、销毁计量数据资料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罚款。
第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或者重点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照规定配备专人负责计量工作或者未将用能计量数据接入在线监测平台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罚款。
第二十条 计量服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计量认证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或者提供的用能、排污计量数据不真实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计量服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并公布。
州、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的本级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计量服务单位是指为从事能源监测、环境监测、能源公正计量、能源效率检测、能源审计、节能量审核、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等提供能源、排污计量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吉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文
吉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
【发布日期】2009-07-18 【生效日期】2009-09-01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吉林省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
《吉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6月4日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省 长
二○○九年七月十八日
吉林省用能和排污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准确,推动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用能和排污计量活动以及实施能源和排污监测、计量监督管理,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能和排污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第一章 总
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推广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计量管理方法。对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先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五条 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应保证用能和排污计量工作正常运行。明确计量管理职责,配备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相关计量管理制度,确保能源和排污的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应具备计量管理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第六条 用能单位应按照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的配备率和准确度,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或规范,配备排污计量器具。
第七条 由于工况条件恶劣或计量器具制造水平的限制,无法配备计量器具的,用能和排污单位应制定用能量、损耗量、排污量相应的限额和评定方法,并按管辖分工,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八条 非重点排污单位应提高计量管理和测试水平,积极配备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
第九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使用的计量器具应依法进行强制检定或定期校准。
第十条 重点排污单位所使用的在线监控计量器具应依法进行强制检定。环境监测机构按管理权限在依法检定周期内应进行比对监测。
第十一条 禁止使用下列计量器具:
(一)未经检定(校准)或超过证书有效期的;
(二)准确度或防作弊装置遭到破坏的;
(三)计量器具检定标记、封缄被伪造或破坏的;
(四)计量器具性能被擅自改变的; 第二章 用能、排污及监测单位的计量责仸和义务
(五)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
第十二条 有关单位采购、安装和使用纳入国家 《计量器具产品型式批准目录》的用能和排污计量产品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及其标志。
第十三条 用能和排污单位用于贸易结算、考核评价、统计分析的用能、节能、损耗、排污及其折算所需用的计量数据,应以计量器具检测(化验)的实测结果为基础,并按国家、行业或省统一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门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环境统计和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工作中,应以重点排污单位安装的在线监控计量器具出具的数据为依据,不得估量计费和虚报数据。
第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的量化管理体系,开展节能量化自我评价,并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定期量化评价和检查。
第十六条 重点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管辖分工,定期向省、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节能减排计量数据和计量状况。
第十七条 进行大宗能源交易需要计量的,能源贸易供需双方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公正计量机构进行计量。
第十八条 能源和排污监测机构、能源公正计量机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机构应具备保证检测(监测)质量及公正性的条件和能力,并依法进行资质认定。
第十九条 推广用能、排污新产品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单位,应在技术标准或方案中如实标明节能或减排计量指标和参数,可以向具备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申请实施计量检测。
第二十条 省、市(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用能和重点排污计量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节能减排信息服务。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量和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量由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进行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确认。
第二十二条 重点排污单位的名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及时通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第三章 计量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计量监督应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检查程序,制定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第二十四条 计量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计量监督检查时具有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证人和有关单位进行调查;
(二)对一次性显示、不可复现的计量数据,可以提前采样、测试;
(三)查阅、复制与被检查计量行为有关的票据、账本、合同、凭证、报表、文件、业务函电等有关资料;
(四)使用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提取证据;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五条 被检查单位应配合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检查;不得伪造、隐匿或者销毁有关资料和物品。
第二十六条 计量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计量管理情况,包括管理制度、计量器具一览表、网络图、档案、标识管理及原始检测记录、报表等情况;
(二)用能和重点排污单位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三)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完好率、合格率情况;
(四)用能和重点排污量的采集、传输、汇总与计量器具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
(五)组织用能或重点排污监测机构现场核查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情况;
(六)重点用能单位能耗、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效率及其他用能和排污计量指标达标情况;
(七)用能、排污新产品及技术改造项目节能或减排计量指标、参数的标明和计量检测情况。
第四章 法律责仸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不涉及经营行为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涉及经营行为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未按照国家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配备计量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不涉及经营行为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涉及经营行为的,辅助计量器具处5000元罚款,主要计量器具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未给国家和用户造成损失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给国家和用户造成轻微损失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排污计量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不涉及经营行为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涉及经营行为,责令赔偿损失,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用能和排污单位不以实测结果作为量值基础或不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不涉及经营行为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涉及经营行为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轻微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能源和排污监测单位及从事用能、排污计量监督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仸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仸:
(一)检测、监测单位利用职务之便,故意出具虚假数据,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从事能源和排污计量监督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执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用能单位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使用能源的单位。其中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省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较大的用能单位。第五章 附
则
(二)排污单位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其中重点排污单位是指:
1列入国家、省、市(州)重点污染源或承担重点减排仸务的排污单位;
2向重点流域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污单位;
3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污单位。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43号)
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43号)
《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8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代 市 长 汪 泉
2013年8月1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以及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统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建筑材料、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统称相关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依法履行工程质量责任。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范围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专业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有资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监督检测,并开展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
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全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组织抽查、巡查和检测等监督检查活动,对市(县)、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并统一建立工程质量动态监管、工程检测等信息管理系统。
第六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条件,并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方可依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工程质量事故、缺陷以及违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和投诉。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二)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
(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的工程质量行为;
(四)抽查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质量;
(五)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七)建立工程质量诚信考核评价机制;
(八)建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第九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检查;
(三)对影响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局部停工、暂停生产;
(四)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采取诫勉约谈、质量诚信扣分、记录不良行为等措施;
(五)组织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培训。
第十条 工程质量监督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二)制订监督计划;
(三)组织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重点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的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
(四)监督工程竣工验收,重点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进行监督;
(五)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并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六)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时,应当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三)中标通知书和施工、监理合同;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符合规定要求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签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
未依法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标准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六)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完毕;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齐全。
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竣工验收时间、地点、验收单位以及验收人员名单书面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就工程竣工验收组织形式、程序等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书面责令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或者整改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通过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十四条 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建设单位应当在15日内持下列文件和资料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三)依法应当由规划、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四)依法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五)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十五条 符合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要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存在违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备案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时,应当向产权登记机构提交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第十七条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监察机关等部门。
第三章 工程质量责任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等单位承担工程有关业务,并依法签订合同,履行对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
(二)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不得擅自变更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文件修改涉及公共利益、结构安全或者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应当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另行委托的专项设计文件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签署确认意见;
(三)不得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或者任意缩短合理工期。
第十九条 住宅工程的建设单位除履行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依法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按照规定缴纳工程质量保证金或者办理工程质量保险;
(二)组织参建单位进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并实施住宅工程交楼样板制度。
第二十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
(二)勘察、设计文件深度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以及实际施工要求;
(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勘察、设计文件变更;
(四)参加工程质量相关验收,出具工程质量验收意见;
(五)参与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在资质范围内承接工程施工业务,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工程项目质量技术管理人员和设备仪器;
(二)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组织施工;
(三)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预拌混凝土等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有关材料应当见证取样和送检,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四)建立和执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按照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五)收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以及重要使用功能检测报告。
第二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在资质范围内承接工程监理业务,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现场监理人员和设备仪器;
(二)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监理,书面制止施工单位在工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通知建设单位;
(三)对工程质量实施旁站监理,并进行巡视和平行检验;
(四)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五)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验收,签署工程质量验收意见;
(六)不得降低验收标准、出具虚假验收意见。
第二十三条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在核准的资质或者认定的范围内承接检测业务;
(二)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检测规程和合同要求制定、实施检测方案,检测流程符合规定,检测结果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试块、试件、有关材料质量;
(三)按照规定取样、验样和收样,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涉及现场专项检测的,对所代表的工程结构实体部位负责;
(四)不合格检测报告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参建各方或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检测结果产生异议的,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组织检测或者鉴定。
第二十四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审查合格的,向建设单位出具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和审查合格证,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情况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不在审查范围内或者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建设单位并书面说明理由。
施工图审查机构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予以审查合格,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等相关产品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责任:
(一)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在资质许可或者营业执照范围内供应相关产品;
(二)相关产品质量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真实、齐全;
(三)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进入施工现场的相关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登记备案文件等经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核验。
第二十六条 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诚信制度。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诚信奖励、失信惩戒原则,对建设活动参与单位和注册执业、持证上岗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诚信状况进行监管,建立工程质量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相关质量诚信记录信息。
第四章 工程质量投诉与处理
第二十七条 工程在建设过程和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缺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负责监督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投诉。
符合受理条件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及时受理,并将投诉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 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保修义务,费用由责任方承担;保修期外的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工程质量缺陷造成质量问题的,由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处理,费用依法由责任方承担。
第二十九条 住宅工程的产权人、使用人发现住宅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时,应当向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反映,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因工程质量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或者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三十一条 受理工程质量投诉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得将投诉中涉及的检举、揭发、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检举、揭发、控告的人员和单位。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擅自开工的;
(二)未履行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质量管理责任的;
(三)未按照规定变更施工图设计文件的;
(四)未依法承担住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的;
(五)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告和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的;
(七)未按照规定组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或者实施住宅工程交楼样板制度的;
(八)未按照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或者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或者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备案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勘察、设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勘察、设计文件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的,或者勘察、设计文件的深度不符合有关规定、施工要求的;
(二)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勘察、设计变更的;
(三)未按照规定参加工程质量验收或者未对工程实体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进行检查并出具工程质量验收意见,或者出具虚假验收意见的;
(四)未按照规定参与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处理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未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或者未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工程项目质量技术管理人员和设备仪器;
(二)未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
(三)未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预拌混凝土等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未按照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
(四)提供虚假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
(五)施工质量问题未按照规定整改、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未按照规定报告和处理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未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未按照规定配备现场监理人员,或者监理人员不在现场,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
(二)未按照规定实施旁站监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
(四)未按照规定和标准组织工程质量验收的;
(五)未按照规定签署工程质量验收意见,或者降低验收标准、出具虚假验收意见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质量检测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影响检测质量的;
(二)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质量检测的,或者未按照规定出具检测报告的,或者检测数据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三)未按照规定制订检测方案并实施检测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
(五)不合格检测报告未按照规定在24小时内报送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预制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等主要建筑材料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通知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暂停使用其供应的建筑材料、构配件:
(一)超越资质许可范围生产的;
(二)未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
(三)所供应的预制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等材料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文件的;
(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提供虚假质量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八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以及其他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单位未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者记录不良行为。
第三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及范围如下:
工程实体质量,是指反映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工程质量行为,是指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相关主体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所进行的活动。
监督检测,是指具有监督职能的管理部门或者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及验收规范标准对被检对象和被检工程实施的检测活动,检测具有强制性要求,检测结果具有合法性。
质量缺陷,是指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承包合同的约定或者在工程验收通过后出现的非因不当使用与不可抗力造成的开裂、渗漏等影响结构安全或者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
第五篇:政府令-1996-8号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写写帮推荐)
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1996年9月18日海口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发布
根据2004年3月18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市郊各镇、开发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生活垃圾,是指本市单位和居民在日常生活及生活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第四条
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各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
鼓励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应实行分类袋装收集,运输密闭化,并积极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搞好综合利用。
第六条
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市发展规划,会同市规划、计划、环保、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实施。
第八条
从事经营生活垃圾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环卫有关作业规范、技术标准做好所承接的环境卫生经营业务,提高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
各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
各单位环境卫生设施(垃圾桶、垃圾收集屋、果皮箱等)的建设和设置由各单位负责并按下列分工实施:
(一)各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卫生设施,由各单位负责;
(二)各类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设施,由集贸市场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三)综合开发建设地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各类开发区)的环境卫生设施,由其管理部门或经营单位负责;
(四)风景名胜、公园、旅游点、体育、文化等场所及车站、公交始末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设施,由管理单位负责;
(五)医院、屠宰场(厂)、生物制品厂等单位应设置具有便于识别的容器单独存放有害特种垃圾。
第十条
环境卫生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设置垃圾箱(桶)等设施应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适应,有密闭、防蝇、防污水外流等防污染措施。
存放生活垃圾的设施、容器,外观应整洁。未经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搬移、拆除、封闭和毁坏环境卫生设施。
第十一条
设置的环境卫生设施由产权所有单位或管理单位负责保养、维修、更新和管理。
市、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
第十二条
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收集。居民应按环卫管理部门规定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塑料袋内,投入垃圾容器或者指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存放各种生活垃圾的塑料袋,应完整不破,袋口扎紧不撒漏。水域沿岸单位、船舶应按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袋内,委托环卫部门有偿收集。禁止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江、河、海域内。
第十三条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袋装。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袋装的地区,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规定,将垃圾分类袋装,在规定的时间,投入相应的垃圾容器或指定地点。
第十四条
重量超过5公斤或者体积超过0.2立方米以及长度超过1米的旧家具、办公用具、废旧电器及包装箱、箩筐等大件废弃物,应按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不得随意投放。
第十五条
医院垃圾、放射性垃圾、传染病人的垃圾、动物尸体等有害垃圾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
单位和个人在新建、扩建、改建和装修房屋中产生的渣土垃圾应自行清理,或委托环卫管理部门有偿清理,不得混人生活垃圾中。
建筑工程渣土、泥浆的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经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将生活垃圾运往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指定的垃圾转运站及处理场,不得任意倾倒。
第十七条
垃圾收集后,垃圾容器应及时复位,清扫作业场地,做到车走场净。
第十八条
环卫管理部门和驻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应互相配合,共同搞好垃圾袋装和分类袋装的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装运生活垃圾的车辆必须做到密闭化,不得暴露运输。装运生活垃圾的车辆应经常清洗和保养,保持车辆整洁完好。装运生活垃圾不得超载、吊挂,行驶途中不得飞扬、撒漏。
第二十条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实行收费制度。
环境卫生作业单位对委托其收集、运输和处理生活垃圾及设置生活垃圾容器等环境卫生设施的单位和个人收取服务费。
对居民可按一定标准收取生活垃圾管理费用,所收款项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维修和建设,由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后收取。
第二十一条
在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遵守本办法并做出明显成绩的;
(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在生活垃圾管理、监察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
(三)对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有较大贡献的。
第二十二条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或者设置环境卫生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其补建或限期改正,拒绝不建或逾期不改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搬移、拆除、封闭和毁坏环境卫生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三)环境卫生设施产权或管理单位,未按规定保养、维修、更新和管理环境卫生设施,造成环境卫生设施损坏污染环境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四)未按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规定方式、地点、时间和其他合理要求,随意倾倒垃圾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对个人处以二十至五十元罚款,对单位处以二百至三千元罚款;
(五)不按规定投放大件废弃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每件五十至二百元罚款。
(六)经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单位,未将垃圾运往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指定的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七)运输垃圾车辆不加密封,在运输途中超载、吊挂、飞扬、撒漏的,责令其立即整改,并按污染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十至二百元的罚款;
(八)未按市环卫管理部门规定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哭的,或放置容哭数量不够的,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九)未按有关规定,将有毒垃圾、特种垃圾及渣土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二百至二干元的罚款;
(十)未按规定缴交或逾期不缴交生活垃圾管理费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限期缴纳,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已造成污染环境卫生的,应责令责任者限期改正。当事人逾期未改正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可采取代为改正措施,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涉及环境保护和卫生方面的工作,依照有关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海府办函[1994]118号文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