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党员信念 践行司法为民大全
坚定党员信念 践行司法为民
党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是每个党员的立身之本,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作风端正则队伍过硬。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作风问题、党性问题。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根本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以领导班子为重点,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但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的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二是群众观念不强,服务水平不高;三是执行力不够强,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律已不严,随意性大。究其原因,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不力;自由裁量权过大,凭意愿办事;监督不力,奖惩不明等。结合黄松有违纪违法的警示教育,从中吸取深刻教训,黄松有的违纪违法行为再一次说明,不论是法院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法官,一旦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就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身不由已地坠入腐败的泥潭。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一些腐朽没落思想必然会影响到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腐败问题上都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防线不牢固,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
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加强法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确保人民法院法官履行职责使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的是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法院干警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
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法院队伍。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审判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者,同时又是人民合法权益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每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人民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的主题。加强党性修养与践行司法为民主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的主题,践行司法为民主题是为了实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
一、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
1、加强党性修养,是人民法官的必修课 一个人的党性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自发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性修养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只要加入共产党就有良好的党性。一个人在组织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只是具备了党员的基本条件,而要牢固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则是需要长期的党性锻炼和自觉的党性修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担任法官必须“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党性修养就是政治素质和良好品行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法官在增强党性、保持同党的深厚感情以及世界观的改造上存在模糊认识,一些法官对党的宗旨出现认识上的错误,把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同党的事业割裂开来,一些人认为党性修养只是党员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实践中偏离了政治方向。有的法官认为,法院的中心工作是审判,“法律就是法官的圣经”,讲党性会影响法律的严格执行,而忽视党的理论的学习,消极应付,不求甚解。有的法官不坚持工作原则,在各种非法利益和诱惑面前,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案子一到手,就看有没有”,喜欢给老板办案子不喜欢给老百姓办案子,群众观念淡薄,同群众的感情疏远,不会甚至不愿做群众工作,影响党群关系等等。法院队伍中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法官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法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些棘手 的案件也会迎刃而解。
2、加强党性修养,是人民法官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时代要求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指导思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三个至上”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一个整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将“三个至上”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人民法官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忠于宪法法律的现实写照。当前一些法官的司法能力与党的事业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审判工作的需要还不适应,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凭老经验办案造成了大量的信访上访现象,有的引发了群体性涉法上访案件。一些法官思想解放不够,思想陈旧保守,对人民法院工作方式的变革不适应,全面把握案件和综合协调处理的能力都不强。在法官队伍中存在理念混乱的思想纷争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被动问案和能动司法的关系,错误的认为法官只有“法律至上”,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上帝”,在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上,思想模糊,方法简单,无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些问题都是党性锻炼不够造成的,只有加强党性锻炼,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落实“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审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3、加强党性修养,是人民法官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法官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一名称职的法官,除了需要具备法律基本素质,还要有高度的司法职业道德。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也不能当法官。”当前一些涉诉上访现象增多,当事人与法官的关系紧张,一方当事人把案件的纠纷直接转化为同法院的矛盾。由于素质造成的作风问题、道德问题、形象问题经常困扰着法院,人民法院的整体发展面临着形象的考验。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还是党性修养不够的问题,法官只有不断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校正自己的主观世界和价值观念,使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变成自己的行动,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怎样加强法官党性修养
法官的党性修养是由法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不仅仅局限于对党员的要求,法官加强党性修养,要彻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工作作风、精神境界、价值取向都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党的事业的根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基本司法需求,这不仅需要个人艰苦的、长期的锻炼和修养,更需要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
1、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
马克思“把学习首先看成是历史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学习法律知识是法官不折不扣的必修课,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法律已经不是法官学习的一部分,而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强调法官学习法律,是分内之事,也是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法官应该铭记美国爱德华考文所说的“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除此,法官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经济知识、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作为一名法官,要想深刻领悟和贯彻好党的各项文件,就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党的政策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也在适时地加以调整,这些政策的调整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对政策的学习也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法官。
2、注重实践,在工作中锻炼党性修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少奇曾经指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革命的修养,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革命实践。法官要主动到审判的第一线、到人民群众中间、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只有能够安心扎根于基层,在工作的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只有在矛盾突出的地方,积极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担当审判的重任。实践也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唯一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具体到法院的工作业务,就是要通过办理的每一个案件,来实践自己的党性修养,案件的评判以客观公正为标准,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通过办案发现自己在党性修养上,能否做到司法为民。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总结归纳、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对党性修养的认识。
3、参加党内生活,在生活中提升党性修养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方式,党内生活历来主张通过批评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审判实务的管理,既是法官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要克服管理是领导的事情的错误思想,对工作中的问题要提意见,开展批评,要在大家的帮助下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勇敢接受别人的批评,认真弥补自己的缺陷。自本年度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这是一个典型的党内生活教育活动。参加党内生活的形式丰富多样,在我们法院系统中组织的一些活动,也是党内生活的一部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工作推进会要求有计划的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加案件大评查等具体活动,都是党内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对党性修养的认知度,增强为人民司法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如何践行司法为民的主题
(一)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在主观意识上需要做到:
1、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职业追求,并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2、有为人民服务的勇气。要经受得住权与法、钱与法、情与法等各种考验,敢于面对在执法过程中来自权力、金钱、物质、美色的各种诱惑和针对人身的、精神的、家庭的各种威胁。在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职业和人生价值所在。
3、有为人民服务的智慧。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多总结办案经验,将我们的法律思想、法治理念和工作经验融入到千变万化的案件中,注重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二)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在法官个人操守上要做到:
1、严守职业道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人民利益的实现,离不开法官的正直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它体现在立案、审判、执行及工作的全过程,也体现在八小时以外的方方面面。法官不但要抓好每一次开庭,写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办好每一个案件,尊重每一个当事人和来访者,而且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正确处理私情与法律的关系。
2、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对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锻炼。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德立身、以德励志、以德服人。要不为利所诱,不为情所累,做到司法为民,司法护民,司法爱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自觉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损害当事人利益、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人和事。
(三)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在具体工作上要做到:
1、提高认识,勤政守法。要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杜绝违反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滥用执法权力、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乱作为;有效防止不履行或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和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漠视人民群众疾苦和合理诉求的不作为。不断加强案件的审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案件审结速度,同时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建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缩短办案周期。
2、强化意识,甘当公仆。要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办理案件,本着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要切实解决群众参与诉讼时遇到的困难,认真落实各种司法便民、利民、护民措施,方便群众诉讼。
3、转变观念,文明司法。文明执法是司法为民理念对法院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法院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它有助于妥善化解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信任。文明执法要做到服务热情,对群众说话和气,态度和蔼,考虑细致,多为群众提供便利。要做到举止文明,态度公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对所有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都要耐心地听取,不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决定对当事人的态度。要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多从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当事人和群众,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关怀。
第二篇:如何践行司法为民
司法警察如何践行司法为民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保障力量,在人民法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担负着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送达法律文书、看管提押人犯、协助执行、执行死刑以及保卫审判机关安全、处置突发性事件等职责。司法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
当前,随着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任务的增加,司法警察的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其职能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下,作为司法警察如何正确应对挑战,践行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实现司法警察工作的持续良性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司法警察在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中,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突出“强化执法理念,提高服务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司法警察在警务执法过程中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作如下浅析。
一、当前司法警察在践行“执法为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司法警察工作的生命线。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明确地回答了政法工作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当前司法警察在践行“执法为民”中尚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执法的为民意识淡薄。从司法警察工作实际来看,一些法院的司法警察在警务执法过程中,仅把思维停留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只要自己工作不出现安全事故即可,没有在主观上确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和理念,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忽落了群众的感受,生硬地执法。
2、执法的服务意识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包括司法警察在内的任何国家机关所必须遵循的宗旨,因为一切权力均来自于人民。但从现实来看,尚有一些法院的部分司法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他们在执法过程中,仅片面地追求严格执法,但对何为严格执法,怎么做才算严格执法,严格执法的价值追求是什么?缺乏必要的、正确的认识。
3、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素质决定工作能力,决定工作的好坏与成败,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是履行司法警察工作职能的基础和保证。但就当前的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来看,许多警队的司法警察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与业务技能方面。
二、问题与不足产生的原因
纵观司法警察在“执法为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工作实际不看,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政治业务学习不够。这主要表现在政治学习形式化、业务学习浮浅化等方面,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
2、个人自律意识不强。这主要反映在个别干警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注重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缺乏工作的上进和进取心。
3、执法与服务理念滞后。这主要体现为部分干警仅片面追求本职工作相安无事,对执法的目的、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执法的服务大局意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
4、规章制度落实不力。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规矩不遵守也不制裁,笔者认为倒不如没有此规矩。具体到司法警察这个职业而言,有关的规章制度很多,且多是约束行为规范、规定工作要求的,可一些司法警察在落实这些规章制度时,存在着不细致、不严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的效果与质量。
三、司法警察要做到“执法为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坚持执法为民,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为民的素质。
执法为民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尤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人民法院及司法警察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审慎执法、注重服务的发展之路;要按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为目标,结合法警工作实际,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可通过经常组织各类丰富多彩地练兵比武活动,及时总结、表彰,评出每周、每月的业务学习先进个人、技能训练能手、岗位文明执勤标兵、单项训练标兵、捆绑能手、神枪手、摔擒王等,并进行宣传、表彰,广泛激发个人训练热情,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执法严、素质高的司法警察队伍;要突出“强化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结合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司法警察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职责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衔接,更好地服务审判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
提高司法警察的自身素质,个人主观努力最重要,我们每一位司法警察都要加强对法律知识、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做到先学法、再执法,达到业精技熟;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日常性警务执法实践中,注重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注重研究解决薄弱环节,实现执法水平质的飞跃,提高自身执法的实践能力;要对自己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等方面的不足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正确地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要树立较高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提高个人的素质,做到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公正、公开、公平、为民,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各级警队亦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兴趣化、岗位练兵化,以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
2、坚持执法为民,要正确处理好“为民”与“执法”的关系。
“为民”与“执法”在本质上是相统一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内涵的精辟论述。
务执法为民之实,求执法观念新突破,应成为每一位司法警察工作的价值追求,要处理好“为民”与“执法”相统一的问题,首先必须回答好为谁用权、为谁执法这个问题,以增强对执法为民客观必然性的认识。结合司法警察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司法警察要立足本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切实增强三方面意识:一是要不断增强执法的服务意识。要坚决打消“执法即执权”的错误意识,坚决杜绝执法过程中的冷、横、硬现象,提高宗旨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人人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到警务执法过程中去。二是要不断增强执法的群众意识。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为人民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三是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原则,也是我们为民执法的重要准则,衡量工作是否执法为民,关键就看是否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是否依法办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法治意识的执法者是如何执法的,故作为一名司法机关的执法者----司法警察必须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坚持执法为民,要做好执法理念与服务理念的有机融合。
司法警察要把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警务执法工作之中,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最佳融合,通过学习教育、交流讨论、查摆剖析问题等有效形式,让每位干警都深刻理解执法为民思想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从真正意义上来实现执法理念的转变,推动警务执法服务观念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从传统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遵循现代客观规律和变化趋势,切实转变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司法警察在实践中切实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端正执法思想,甘当公仆。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服务和保障审判、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职责,坚决革除以管人者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坚持杜绝为体现自己存在而执法的恶习,坚持肃清为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和经济利益而执法的本位意识;二是必须转变执法观念,廉洁执法。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在运用执法权力时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切实严格依法办事,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任何时候都经得住权力、金钱、人情和美色等的考验和诱惑;三是必须增进执法感情,文明执法。要通过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教育,打牢广大司法警察执法为民的感情基础,司法警察工作处于窗口位置,所以要时刻以和谐执法的理念来展现人民法院的和谐司法,在工作中要做到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考虑细致,尽可能多地为群众提供便利,尽可能少给、不给群众添麻烦,并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做到不侮辱、不挖苦、不嘲讽当事人;第四是必须规范执法行为,注重执法形象。在警务执法过程中,每位司法警察都要做到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并加强对业外生活的约束和自律,时刻注重维护执法形象,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条令》及有关行为规范要求去做,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
4、坚持执法为民,要从抓制度、促规范上下功夫。
制度化、规范化是执法为民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押解规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规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看管规则》及《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等对司法警察的职责及执法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该《条例》和《规则》,各级警队应制定和完善《司法警察管理办法》、《考勤制度》、《八小时以外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工作的管理机制,使司法警察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把《条例》的贯彻落实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为抓司法警察工作和司法警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严抓目标管理和考核,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模式,既抓司法警察在队中的管理,也抓司法警察出警中的管理;既抓工作时间内的管理,也抓八小时以外的管理;采取以事究责的方法,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规范司法警察的言行,增强司法警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司法警察执法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律性。
总之,作为司法警察,在践行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过程中,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做到心中有民、胸怀大局,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竭尽全力地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各级警队要本着强素质、树形象、顾大局、重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文化育警、从优待警的工作思路,按照队伍建设革命化、规范化、军事化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警察队伍,使每位司法警察把“执法为民”的理念牢记于心、践于言行。
第三篇: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
坚持群众路线 践行司法为民
2014年3月,省政法委组织全省政法干警开展了以“正风肃纪,争做好干警”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这项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法律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
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中最基础的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基层司法所承担的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职能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据此,作为基层司法干警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践行司法为民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满足群众需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制定工作政策时,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更具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立即调研整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工作的需求与期望。比如,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律师进社区”工作就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在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到所有社区进行调查,发放《法务需求调查问卷》,收集群众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坚持每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了解社区居民对此项工
作的了解程度和反应情况,积极采纳居民群众提出的良好建议,真正做到了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工作效能。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真心实意对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热情及时的解决群众反应的问题。当我们为弱势群体争取合法权益,当我们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当我们热情帮扶的社矫人员重归社会之时,都会感到由衷的满足和欣慰。
三是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情零懈怠。”这要求我们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把司法为民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把每一件事情都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维护司法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既要合情合理,又要依法依规,面对双方的诉求,要从法律角度予以解释说明,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矛盾凸显的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作为基层司法所的一名干警,要应对这些挑战,就一定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司法干警“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为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戴 晶 珞南街司法所
第四篇:践行司法为民 忠实履行职责
法庭建设经验材料
践行司法为民 忠实履行职责
爱辉区人民法院爱辉法庭
爱辉法庭成立于1986年10月,坐落于历史名镇爱辉,负责爱辉区4个乡镇、3个煤矿、5个林场、2个良种场及1个种畜场的8千平方公里4.6万人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爱辉法庭现有干警3名,平均年龄33岁。近年来,全庭干警以“三个至上”为指导,紧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不断加强法庭各项建设,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被省高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庭”(2002年)、“档案管理达标单位”(2003年)、“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2004年)、“全省优秀人民法庭”(2006年)、(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人民法庭”、“市级优秀法庭”等荣誉称号,并被黑河市中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一直以来,我庭根据辖区经济发展特点,在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作为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首选方式,不断扩大简易程序适用率,提高调解结案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五年来,我庭共审结各类案件1055件,其中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的为965件,调解率为91.5%,居全院前列。由于调解工作有效运用,我庭连续五年结案率100%,法官年人均审结案件超百件。连续五年取得无错案、无重审、无再审、无申诉、无上访、无超审限的“六无”佳绩。在减轻审判、执行工作压力,使有限的审判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受到了诉讼当事人,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总结我庭工作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抓方便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问题。
法庭针对人员少、任务重、辖区大、战线长的情况,不断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改革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除法庭直接送达和由速递公司邮寄送达外,法庭与辖区乡镇司法所及各村村委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80%以上的村建立了联系点,多数案件由联系点协助送达,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提高了法庭的工作效率。
法庭广泛推行诉讼指导、风险告知、巡回立案、口头立案等便民利民措施,完善“绿色诉讼通道”,努力发挥了人民法庭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前沿优势作用。五年来共为老年当事人、下岗职工、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办理口头立案,代书诉状等34次,对群众关注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及离婚纠纷等焦点案件,入村入户开庭128次。同时,对于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钱诉讼的当事人,坚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依法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案件41件,金额两万余元。该庭便民、亲民、利民的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性化司法理念,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二、抓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司法为民的意识,提高司法工作的公信度。
我庭牢固树立“人民法官为人民、人民法庭为人民”的工作思路,发扬优良工作作风,坚持文明办案,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做好接待工作。以“五心、五个一”服务为标准,热心服务、态度诚恳,耐心周到,针对审判工作中双方当事人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全庭干警总是不遗余力地努力化解,对待当事人努力做到“解疑释惑有耐心,定纷止争有恒心,扶贫济困有爱心,惩恶扬善有决心,公正司法有信心”。以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暧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解渴,一个答复解惑,不断拓宽为人民 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渠道,架起了一座人民法庭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五年来向灾区捐款捐物,爱心助学资助贫困学生,约合人民币5000余元。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共收到感谢信21封,锦旗33面,在辖区内树立了人民法官为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三、抓科学管理,通过常态的科学有效管理,确保法庭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科学管理,教育是基础。我庭将日常的廉政教育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来抓。法庭干警中党员2人,积极分子1人。全庭干警能够严格执行“五个严禁”和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将廉政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坚持以“三个注重”抓好廉政教育,即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各项专题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干警的公正司法意识;注重在干警中开展纪律教育,增强干警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注重以违法违纪案例与身边蓝晓娜同志的先进事迹的对照学习,做到了警钟长鸣,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
科学管理,制度是保障。为保证法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断完善、执行《法庭干警学习制度》、《安全保卫工作规定》、《车辆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岗位职责》、《法庭干警八小时外管理监督规定》等11项制度的同时,注重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干警规范着装,在接待当事人、送达法律手续、开庭审理案件时,做到了佩徽、挂牌、持证上岗,既体现了法官的威严,又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同时还方便当事人的监督;坚持优化办公环境,全庭干警每天提前到岗,利用上班前的时间清扫卫生,整理物品,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彻底清扫,经常利用双休日修边沟、除杂草、平整院落、种植花卉,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办公场所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使当事人感受到法庭的庄严和肃穆;坚持严格执行案卷管理,做到当月结案当月报查,规范装订,确保案件顺利、完整、及时归档。科学管理,监督是关键。为了使监督不流于形式,我庭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举措,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除了将有关监督制度在法庭显要位臵张贴上墙外,对内庭领导与主管院长和全庭干警分别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并以开观摩庭的形式,主动接受审委会委员对业务工作的指导和案件全过程的监督。对外向群众公示廉政承诺书,并设立了举报箱,随时接受群众对干警违法以及廉政方面的监督,此外,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争取意见。廉政建设的强化和监督制度的健全,使全庭干警绷紧了廉洁自律这根弦,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警醒、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监督,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活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五年来,全庭干警拒绝当事人吃请千余次,拒收礼品、现金近万元。该庭未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和群众投诉举报案件。
四、抓素质提高,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法庭法官的职业能力建设。
我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要求,不断提高两个素质。坚持以各项活动为载体,把创建“学习型”法庭,争当“学习型”法官作为永恒的追求目标,依托活动查问题、抓整改、强基础、促发展,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定了“每日一小时”读书学习制度,干警形成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五年来撰写各类稿件100余篇。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在“能动司法”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对审判工作的调研,科学分析当地社会矛盾的新动向,掌握社会治安的主动权,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辖区的稳定与和谐。大力开展向身边先进人物蓝晓娜学习的“学创”、“八比八看”等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能力,追求服务成效。使大家学先进、赶先进、作奉献、创佳绩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五年来,干警个人共荣获省、市级十一项表彰奖励。
五、抓矛盾化解,全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我庭注意克服单纯的就案办案的思想,以及审判活动的随意性和简单化,在“想民、爱民、为民”工作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大局意识,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坚持“调解先行”的工作思路,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审判工作原则,处理好调解和判决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了“调解全程化、方式人性化、主体多元化”的诉讼调解模式,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调解作用,并协调、动员、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具体矛盾纠纷的化解中来,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采取委托调解、律师调解、分步调解、模糊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手段,同时,注意做好矛盾纠纷的“减压”和“修复”,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当地,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当地社会影响大、极易引发社会动荡的群体性事件处理上,注重用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防止“民转刑”的发生,尽可能地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
六、抓普法宣传,当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忠实执行者和“宣传员”。
我庭通过巡回就地开展审判活动和开展法律大集活动,送法进村屯、进农户,进学校、进军营,用生动的审判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依法维权、依法致富意识,弘扬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人民法庭还以培训的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着力提高民调人员的法律水平。我庭还以拥军共建为载体,与相邻的边防某部七连开展军警共建活动,每年在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以及老兵复员前夕,法庭都要派干警给战士上法律教育课,送法律书籍,平时连队还不定期派战士旁听法庭的案件审理,让部队官兵受到实实在在的法制教育。连队见法庭人员少,经常派战士到法庭帮助清理杂草和积雪,形成了军警共建的和谐氛围。
第五篇:坚定党员应有的信念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党课培训,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有了更明确的了解,认识了党的先进性与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在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中国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后,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应坚持的,共产党员应在它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入党的道路并不是遥不可及,学校给我们积极分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成长的机会”参加学习的老师们说。“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学习、立足本职、争创佳绩,时刻接受党组织对我们的考验,入党的伟大理想就会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也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而洋洋得意,每次的党校培训都有许多的人报名参加,我在这并不是想否定每个人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但我们在申请入党时必须真正了解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共产党员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无数先进的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共产党员有是普通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各阶层的任何事务中都起着表率榜样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涌现了无数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有干部,商人,普通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的角落了挥洒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履行的义务。
现在也有无数共产党员早已忘记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誓言,更有一些人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早已出现偏差。近段时间有许多地方曝光了共产党员的官腔事件,这些共产党员脱离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他们已不甘当人民的公仆,在权钱的诱惑下,他们的思想早已经腐化。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给予人民群众蔑视的同时却一味的巴结讨好上级,他们这样做只为求得自己的官位升迁。
这些人早已经忘记他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所给予的,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早已被他们抛在脑后,他们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追求物质享受而毫无精神追求,在个人主义与腐败中逐渐沉沦。这些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对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损坏了党的形象与威信,人民群众就会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质疑。
通过这次党课的学习,我入党的愿望更加迫切,我觉得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哪个时期,不论党员的党龄多少,都必须时常学习马列主义。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要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系统理论知识,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