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9:3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

第一篇: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

榆林市榆阳区常兴煤矿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

一、简述验收组工作开展情况 常兴煤矿于2012年5月15日成立了以矿长张毅为组长的验收小组,生产副矿长段怀军、机电副矿长王昭旭、安全副矿长樊永祥、总工王双成为副组长,分为矿建工程,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条件验收小组,小组成员为生产职能科室科长和专业技术骨干,各小组采用对照资料,现场查看、对照现场和实际测量等方式,逐项按照各个单元进行验收。

二、矿井概况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函【2007】167号《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本整合区由原井田及东部未设置采矿权井田整合而成,整合区编号(Z1区),整合后该企业名称为榆阳区常兴煤矿。

常兴煤矿从2010年4月开工建设,该矿地处榆阳区牛家梁镇什拉滩村,距市区约15km,北与东风煤矿和常兴大井田相邻、南与金牛煤矿相邻、东南与大梁湾井田相邻、西部为未整合的常家梁井田。整合后井田面积4.905km²,地质储量28.562Mt,可采储量11.766 Mt,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由榆林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建设规模生产能力为0.45Mt/a,矿井服务年限20.1年。

矿井采用一斜两立综合开拓。在井田南部征榆东渠东部沙滩地新建主工业场地,开凿一条运煤主斜井;旧工业场地改为辐助工业场地,原来的主立井改造为辅助提升井,原副立井改造为立风井。

利用原来巷道布置,结合主斜井见煤位置,在井田东西中央沿3号煤层间隔35m南北向平行布置三条主要大巷,运输大巷胶带机输送接转载至主斜井胶带机上运出地面;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胶轮车运输;另一条为专用回风巷。工作面在大巷东侧条带式布置回采。

工作面布置“采12留8”条带式保水采煤,采煤方法为综掘机落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搭接转载,胶带输送机运输,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顶板管理采用锚杆加锚索支护。井下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以保证矿井的生产接续和三量平衡。

常兴煤矿可采煤层3#煤,平均厚度5.2m,该煤层为低灰低硫,高发热值的优质气化煤,3#煤为易自然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经监测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该矿为低瓦斯矿井。井田地温正常。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矿井布设两个工业广场,主斜井工业场地设立筛分车间、修理车间、压风系统、10KV变电所、绞车房、热风炉、消防水池和办公楼等配套设施;辅助工业场地设置办公楼、联合建筑、热风炉、污水处理站、10KV变电所、主风机房、绞车房等配套设施。(一)矿井主要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

通过对本矿井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分析结论,认为本矿井的危害因素依次为矿井瓦斯、火灾、水灾、顶底板及煤尘。

1、瓦斯

根据2008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全省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瓦

斯绝对涌出量0.13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0.87m3/t, 矿井CO2涌出量0.13m3/min,按本次设计规模,月平均日产量为1364t,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2m3/min,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瓦斯管理的各项规定,对瓦斯进行治理,加强通风管理。

2、煤尘

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检验报告,煤层煤尘爆炸时,火焰长度大于400mm,抑制性煤尘爆炸岩粉用量≥80%,均有爆炸性危险。

另外,根据工业分析计算出各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V/(V+FC))为38.10~39.74%,远大于有爆炸性危险的临界值10%,表明煤层有爆炸性危险。

3、自燃

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检验报告,煤质分析结果表明,3号煤层煤类以长焰煤为主。在煤质分析中,利用原煤样着火点和氧化样着火点的差值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即ΔT2-3℃ >40为易自燃煤。

4、地温

本区最大地温小于25℃,故井田属地温正常区。5、煤层顶、底板

3号煤层老顶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厚4.48~33.2m,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及中粒长石砂岩,这些岩石空间分布连续性好,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渗透性差,为抗拉、抗压强度大的半坚硬—坚硬岩石,属II类中等冒落顶板。老底为泥岩、粉砂岩,直接底为炭质泥岩,厚0.10~9.28m,岩石空间分布稳定,结构简单,抗压强度大,不易造成底鼓现象。矿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单一,岩体结构多为厚层状,可采煤层顶、底板多

属坚硬、半坚硬的层状岩类,稳定性良好,属层状简单型矿床。(二)矿井建设过程和竣工验收情况

矿井采用一斜两立开拓方式。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进风、和轨道材料运输,副立井担负进风和人员运送,回风立井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矿井布置采12留8条带式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为综掘机落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载,胶带输送机运输,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顶板管理采用锚杆加锚索支护。井下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和一个条带式采煤工作面,保证了矿井的生产接续和三量平衡,达到矿井生产能力0.45Mt/a。

矿井项目概算静态总投资为20573.37万元,其中:矿建投资6365.10万元,土建工程投资2397.35万元。装备及工器具购置4837.42万元。安装工程投资2595.42万元。其他费用3496.67万元。矿井竣工验收已通过了职业病防护、工程质量备案、档案、消防、水保和环保单项验收。(三)矿井主要生产安全系统设置情况

1、项目建设:2010年4月开工;于2011年11月底竣工;整合项目共设计单位工程90个(矿建22个,土建43个,安装25个),其中:取消单位工程2个(土建),利用原有单位工程21个(矿建4个,土建17个),应完成单位工程67个,实际完成67个(矿建18个,土建24个,安装25个),已完成的67个单位工程全部进行了竣工验收。2011年12月20日进入试运行且试生产运行正常。

矿井已取的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20名安全管理人员和59名特种作业人员取得了相应证件,入井人员经过培训考试

合格。

矿井瓦斯等级由2008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局陕煤局发[2008]238号由省组织进行了鉴定,并取得了陕西省煤炭安全局生产监督局的批复,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鉴定由陕西煤炭安全装备检测中心进行鉴定。矿井主要扇风机、压风机、主要皮带机等主要电气和机械设备经过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进行了检测检验。矿井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委托陕西西安秦安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编制。

2、开拓与开采

井田采用一斜两立开拓方式,主工业广场地布置主斜井,标高+1180.00m,井底标高+996.00m,井筒倾角16°,斜长671m,井筒装备B=1000mm胶带输送机和600mm轨距30kg/m检修轨道,行人台阶,主要提升煤炭,兼进风和材料运送任务;副立井井口标高+1144.80m,井底标高+1018.80m,垂深126m,井筒内敷设电缆和管子道,主要作用矿井辅助提升和进风,主要负担辅助提升人员兼进风任务;回风立井标高井口标高+1142.64m,井底标高+1018.64m,承担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井筒装备有梯子间。

井田中央南北向平行布置三条大巷,分别为辅助运输大巷、主运输带式输送机大巷、总回风大巷,大巷间距35m,均沿煤层布置,三条大巷均采用矩形断面。

① 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3101首采条带式工作面布置在大巷东侧布置,安排两个条带工作点。工作面位于大巷东侧,长度100m,垂直大巷沿3号煤层布置三条顺槽巷道,呈“W”形,中间为运输顺槽,间距100m为回风顺槽,间距20m为材

料运输顺槽兼回风。工作面两条安全通道分别为运输顺槽和材料运输顺槽兼回风,回风顺槽为专用回风巷,不作为安全通道。

首先采用掘采一体机开掘一条宽6m,高3.5m切眼将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之间贯通,形成完整通风系统,然后掘进机从回风顺槽向运输顺槽进行回采,条带回采总宽度为12m,留8m区内支撑煤柱,依次进行回采。悬空顶板采用锚杆加锚索支护。

② 首采面装备

3101采煤工作面为常兴煤矿首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340米,倾斜长度100米,煤层厚度5.2米,工作面安装一台综掘机落煤,顶板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工作面40T刮板运输机,顺槽胶带输送机运煤,上下端头及顺槽使用DW35型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超前20m支护,达到了条带式开采的设计要求。

3、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风井主要通风机为两台FBCDZNO-24/2*280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及配套电动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风机由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供电,通风机房配电设施、仪表齐全,反风装置可靠。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法进行通风。主斜井、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掘进工作面均独立通风,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其回风流直接进入回风巷。井下各硐室风流混入进风风流中;个别硐室其深度小于6m,采用扩散通风。井下通风安全设施主要有双向风门、调节风门、风桥、隔爆水棚、进风井井口防火铁门及回风井井口防爆 6

门等设施,均符合设计要求。

矿井建立了通风管理制度,购置30台通风安全仪器仪表,以满足矿井通风日常管理瓦斯(含二氧化碳)含量鉴定、反风演习工作的需要。

4、粉尘灾害防治

井下消防、防尘洒水管路,净化水幕安装了10组。主辅运输大巷、回风巷净化水幕、各掘进面风流净化喷雾已安装并能正常使用。矿井建立有测尘、防尘机构配备有仪器设备。对于产生煤尘的地点,采取了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以排除粉尘。配置了洒水橡胶软管,由防尘员定期清扫和冲洗巷道帮顶。每班对设备表面上的没尘,转载点处的浮煤进行清理。为每个职工配置防尘口罩。采煤工作面机头、转载点有净化喷雾、降尘设施。地面生产系统,厂区内各工作地点都有消防洒水设施。井上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了消防洒水、隔爆防爆设施。破碎机安装有防尘罩,以防止煤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煤尘。工业场地设置了两座400m3的井下消防洒水水池,井下大巷水管采用Φ108mm矿用给水管,法兰盘连接;掘进头及各顺槽供水、压风管Φ75mm,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快速接头连接。

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盘区运输巷与回风巷、消防洒水管道每隔100m设DN50支管及阀门。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与回风顺槽每隔50m设DN50支管及阀门。带式输送机机头、机电硐室、材料库、爆破材料发放硐室等处配置了消防器材。在主要进回风大巷、进回风顺槽设置了隔爆水棚。

5、瓦斯灾害防治

矿井瓦斯主要靠风排瓦斯,其次是靠监测监控系统监测井下有害气体,再次是靠仪器仪表人工检测瓦斯浓度采区措施,矿井安装隔爆水棚18组、瓦斯防治系统工程及瓦斯监测监控已按设计完工投运,调试运转情况良好,常兴煤矿通风机构,制定了灾害预防制度及措施,配备有5名专职瓦检巡检员巡回检查瓦斯,建立有瓦斯检查制度和瓦斯报表签审制度调试生产期间未见瓦斯涌出。

6、矿井放灭火

矿井主采3#煤层在初步设计中煤层有自燃性。矿井与2011年11月委托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进行了自燃性测定(取实际煤样),鉴定结果为“煤层有易自燃倾向,等级Ⅰ级,煤尘有爆炸危险性”。因此应重点预防煤层自燃,同时加强井下明火、放炮,电流短路、摩擦等原因引起的外因火灾。为防止井田煤层自燃,采取喷洒阻化剂、注氮气防灭火措施,同时井上下建立相应的防灭火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和束管监测系统。(1)氮气防灭火

采用井下移动式制氮系统。矿井氮气防灭火有关指标选取为:采空区惰化指标为7%;注氮火区含氧量为3%;氮气纯度为97%。矿井在3101首采面进风顺槽安装一台DT-400/8型注氮机,对采空区进行定期注氮,防治煤炭自燃。(2)火灾监测

矿井安装JSG-7-5型束管监测系统。在微机控制下可将井下任意地点的气体,通过已敷设的束管连续不断地抽至井上气相色谱仪中进行精确分析,实现对CO、CO2、CH4、C2H4、C2H6、C2H2、O2、N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分析结果用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表两种方式提供给有关人员的同时,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报煤炭自燃的趋势;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

7、矿井防治水

矿井主、辅助工业广场所处位置分别为榆东渠西南和东部,地表径流常年干枯无水,仅雨季有短暂汇流出现地表水排泄较好,多为平缓的小型沟渠,无大的汇流河沟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地面标高分别为+1180.00m,+1144.80m,+1142.64m,场区采用暗管与明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在控方边坡坡度和挡土墙处没排水明沟、在道路下设雨水管,将场区雨水集中收集后排至场外水沟排走。场外雨水对矿井无大的影响。

矿井正常涌水量56m3/h,最大涌水量88m3/h。采用三台水泵两趟管路排水系统,在中央水泵房内安装三台MD155-30×7型多级离心式水泵,矿井正常涌水量时,水泵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矿井最大涌水量时,两台水泵同时工作。排水管路选用的Ф159×5无缝钢管。

主排水泵房按3台水泵2趟排水管路布置;硐室水泵采用喷射泵射流引水启动方式,喷射泵以洒水管压力水或主排水管路存水为动力源。泵房配水井安设配水闸阀3个,配逆水闸阀。为便于设备安装和检修,泵房内设置起吊安装梁和WA5型环链手拉葫芦1台。

8、矿井防治顶板灾害

首采3101工作面,实际采用悬空顶板锚杆加锚索联合支护:锚杆直径Φ18mm,使用k3540锚固剂端头锚固600mm,每根锚固强度不低于60KN,间排距800×800mm;锚索锚固长度8m,使用Φ15.24mm,锚固强度230KN,间排距2400×3200mm.端头及缺口处使用DW35单体液压支柱做工作面临

时和超前补强支护。

井筒表土段采用混凝土碹支护,基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大巷采用锚网喷支护,顺槽采用锚网支护。对支护的顶锚进行了拉力试验,均符合设计的要求。

在3101工作面矿井安装有顶板位移、顶板压力传感器,对工作面的顶板压力变化实施不间断的监测。

9、矿井供电及其他灾害

矿井已实现双回路供电。双回路LGJ-185线路,从什拉滩开闭所的不同母线段引自工业10KV变电所。主副工业广场各设一座10KV变电所,分别向工业广场供电。在主生产广场变电所,增设两台SCB10-630/10/0.69变压器,以660V电压双回路电源,分别向主斜井脐带输送机、空气压缩机和筛分楼系统供电;井下中央变电所以MYJV22-3×120电缆双回路10KV电源供给井下中央变电所。变电设备设施在投运前均检测检验合格,设备已全部投入安全运行。

10、提升运输和空气压缩机(1)主提升系统:

主斜井倾角16°。井筒内装备一台(套DTL100/400*250型钢绳芯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的提升任务。带式输送机带宽B=1000mm、运量Q=400t/h、带速V=2.4m/s、倾角a=16°,带强ST2500N/mm(阻燃)、电动机YB2355M-4 功率2×250kW、减速器H3SH16 速比I=31.5(二套)、头部双滚筒二电机驱动,功率配比1:1,头部自动机械张紧装置。起动方式为ABB变频起动。

材料运输:(2)辅助提升系统:

主斜井轨道提升井下掘进矸石,升降人员、运送设备和材料。提升绞车型号JK3.5,为采用600轨距、1.5t矿车单车单钩提升,为配合材料运送作业,在斜井井口场地设置一材料出入井轨道,并安装一台推车机、阻车器等。井地换装洞室起重机换装,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各工作地点实现从井底车场到采掘工作面的无轨胶轮运输。

为了保证副井绞车提升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设计配有一套斜井防跑车装置,型号为XPF-A型,防跑车装置为常闭式。

(3)空气压缩机

压缩空气设备的选型,在工业场地西北边建空气压缩机站一座,根据设计计算压缩空气需要量,站内设置MLGF-12/8G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每台额定排气量12m³/min,额定排气压力PH=0.8MPa,功率75KW;压缩空气干管选用φ108×5无缝钢管,由地面空气压缩机站经主斜井井筒、主要运输大巷敷设一趟,长度1200m。大巷压缩空气管选用φ75×4无缝钢管,沿相应的综掘工作面巷道敷设,长度1600m。保证人员灾害预防用风和部分设备用风。

1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设KJ70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地面设2个JF-F8型监控分站;在井下设8个JF-F8型监控分站。井下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均接入各分站;分站与地面中心站的信号传输由计算机KJ110-J1和KJ110-J2传输接口完成。

矿井配备束管检测系统。在井下共设16路束管。分别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和专用回风巷内各设8路束管。分路箱安装在井下辅运大巷和30101工作面联络巷内。检测点分布在采区的采空区、密闭区、巷道中。

通信实现数字网络化,调度通讯实现了网络互通。

12、矿山救护保健核安全管理

(1)矿井应急救护任务由榆林市矿山救护中队承担,我矿与榆林市矿山救护中队签定长期救护协议书,救护协议书每年进行一次年审,最近签署的有效期限从2012年4月10日到2013年4月10日。救护中队由三个小队、战训科、办公室、财务室等组成,配三辆救护车。矿井设置辅助救护队(设在浴室灯房及任务交待室、保健站联合建筑内)。下设三个救护小队组成,共有救护队员10人,协助榆林市矿山救护中队做好矿井救护工作。符合《煤炭安全规程》(2011年)和《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要求。

(2)、安全管理机构及职工安全教育

目前,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且各系统运行正常。各种管理制度已建立健全;各工种操作规程已编制完成。《常兴煤矿管理制度》;《常兴煤矿操作规程汇编》;《常兴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常兴煤矿岗位责任制》等。各级领导、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已制定并上墙悬挂;特种作业人员已全部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各工种人员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完成。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矿井现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

职称3人;初级职称7人;设安全、生产、机电矿长、总工程师各1人,副总工程师2人,分管安全工作和“一通三防”工作。安全环保科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专职机构,配备18人。其中科长1人;副科长1人;技术员1人;安全监察员15人。安全监察员负责分片盯面跑线,监督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矿井各大系统的安全运行状况。

矿井现在在编人员390人。其中:管理人员45人;井下生产人员240人;地面生产等人员150人。入井240人全部培训,并取证。其中59人为特种作业人员。

13、“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矿井“六大系统”中的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五大系统均已按照常兴矿井安全设施设计和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之要求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安全紧急避险系统正在实施中。

(1)、监测监控系统

检测监控型号为KJ70N,设有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共63台,地点和位置符合要求。我矿中心站设在联合建筑四楼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双机热备),监测监控系统设立13个分站,(其中,地面4套,井下9套),可满足使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检测点分布在采区的采空区、密闭区、巷道中。

(2)、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型号为KJ271,识别卡260个,人员定位系统按照要求,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矿井调度室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地面中 13

心站,并设置了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系统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采掘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和压风自救系统。斜井工业广场设置两台MLGF-12/8G型空气压缩机,符合设计要求。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为:φ108毫米;其他巷道为φ75毫米。采、掘工作面为φ75毫米。矿井主副大巷及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已敷设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在主送气管路中安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装置连接处,加装开关和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安装齐全,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4)、供水施救系统

常兴煤矿已建设完善的供水施救系统。

供水水源应引自立井消防水池,水源可靠,水量满足并和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供水管路已安装完毕,并设置供水阀门。

供水施救系统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5)、通信联络系统

矿调度室安设SH-3000D型主机128门,井下各硐室、采掘工作面安设电话15部,地面各要害场所、办公场所安设电话33部,可满足矿井正常通信使用。

KTK113(A)智能语音系统,从井口至井下各生产区域安设10部本安音箱,地面高度指挥中心,能实现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由地面人员来迅速的通知、全程指挥、引导井下现场所有受危险人员安全疏散、撤离;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救援过程中的次生影响。

(6)、紧急避险系统

已按设计要求正在施工建设之中。

14、安全设施投资完成情况

安全设施概算静态总投资为2036.27万元,其中:矿井投资55.86万元,土建工程投资153.89万元。装备及工器具购置1130.25万元。安装工程投资466.76万元。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229.51万元。

四、安全设施及条件验收情况

(一)安全设施及条件存在的问题

1.个别喷雾洒水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到位,致使喷头堵塞,防尘降尘功能降低。

2.“六大系统”建设中,对紧急避险硐室的建设还在进行当中。

(二)建议

加强喷雾洒水设施的管理,尽快建设“六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

(三)总体评价

矿井建设过程中,能按照安全设施建设“三同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公司关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要求,安全设施能按照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完成且能正常投入使用,“六大系统”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了统一建设。

2011年11月25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和榆林市能源局和榆阳区煤炭局对常兴煤矿的联合试运转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以榆政能发(2011)117号文件批复常兴煤矿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达标矿井。

榆林市能源局 2012年5月13日,常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由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直属监督站通过了矿井工程质量备案验收。

四、验收结论

通过常兴矿验收组的检查,认定矿井整合项目达到了安全设施和条件的验收标准,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45万吨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准予申请验收。

验收组组长(签字):

2012.5.24 16

第二篇:道路工程竣工自验报告范本

xxxxxxxxxxxx道路工程

自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xxxxxxxxxxxx起点与旧沥青路相交,起点桩号为K00+000,终点位于xx镇,与现有水泥路顺接,终点桩号为K11+111,总里程xxxxx公里。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5.5米,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基本结构形式及主要工程数量

1.基本结构形式

该工程为旧路改造四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5.5米,全幅式水泥混凝土路面。

2、路基超高方式

路基超高绕路基中线缘旋转。路面横坡度为1.5%。

(2)主要工程数量

道路工程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涵洞工程、安全设施工程,完成总投资9999999元

1、路基工程

路基挖土方:33113m3

路基挖石方:16355m3

M7.5号浆砌片石边沟:11367m2、路面工程

10cm厚填隙碎石底基层:123329.32m2

均厚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5531.54m2

厚13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28380.87m2

均厚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9304.95m2

20cm厚水泥砼面层:253575.27m23、涵洞工程

涵洞:盖板涵3道

4、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

混凝土护栏:1930米

单悬臂式交通标志:128个

凸面镜:48个

二、机构组成1、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施工组织机构的组建按照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成立 “XXXXX工程项目部”,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代表我公司按照合同要求履行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满足业主要求。

项目部组成由具有相当类似施工经验工程师组成,由项目经理1人、项目付经理1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人。项目部下设施工技术室、质检安全室、物资机械供应室、计财室、工地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工期的要求,投入三个专业队伍:路基队、路面队、构造物队。

2、主要人员、设备投入情况

人员及设备的进场,总体原则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的实际需要和监理的要求,分期分批地进入现场,并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进场人员、设备立即投入工程施工中。

按合同文件和阶段工程需要,主要人员投入情况: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兼内业工程师),项目总工1人,路基路面工程师1人,质检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1人,试验检测工程师1人(试验委托宁德市质检站),财务主管1人,计量工程师1人。主要设备投入情况:挖掘机3台,装载机2台,压路机18吨2台,运输车15吨12辆、发电机组2台,变压器1台,JS350拌合站1座,JS500拌合站1座,三辊轴摊铺机2套、台背回填2吨振动夯1台,混凝土运输车8部,洒水车1部,钢筋及木工加工设备2套,日本宾得T-602(J2)全站仪1台,天津森氏DSC232水准仪1台,试验设备用宁德市质检站仪器。

三、质量管理情况

(一)、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自检组织机构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牵头,由项目质检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部各科室负责人、各工程队队长及质检员、项目经理部的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组成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内外贯通、纵横到位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3、质量自检组织机构:质量自检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部质检负责人和安全质量科与测量试验室负责人组成。质检负责人由法人代表直接委派,全面负责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在质量把关方面直接对法

人代表负责,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一票否决权。

4、质量目标:保证工程质量为优良工程

(二)、强化全员创精品意识

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全体参建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强化创精品意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四高”主导思想和精密组织,精细管理、精工细作、精湛工艺的“四精”措施组织施工,做到一次达优、一次验交。

(三)、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加大监控力度

配足各专业工程师、技术员与测试、质管人员,定岗定责。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各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周密的施工技术方案,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测试与质管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质量控制,在重点项目设质量管理点,开展QC小组活动。实行以质量论奖罚的政策,“优品计价,劣质重罚”。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密切合作,尊重并服从他们的督导监控,“四位一体”联手创优。

(四)、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本标工程实际,组织全体参工人员学习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使全员明确标准,全方位有章可循,全过程措施到位。严格执行优质优价制、安全质量事故处罚制、质量否决制、标准试验室制、重要岗位易人审批制等规定。落实开(竣)工报告、隐蔽工程签证、设计变更、质量验评程序与奖罚、验工计量与计价质量签证、测量换手复测、材料复试、质量事故报告、施工机械与人员进退场报验,以及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与工班初检、工程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的“三检制”等制度。

(五)、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样板引路

认真落实我单位已通过ISO9001认证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标准,制定工序、工艺的质量监控措施,实行标准工法作业。坚持样板引路,每项工程都先试做样板,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施工工艺达标、质量合格后再展开施工。组织现场观摩见学活动,促进施工工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严格执行甲方要求的施工单位自购的主要材料其生产厂家须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规定,全部材料均应有质保书。进场时,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或产品技术鉴定书,严格进行材质、规格及外观检验,并按规定进行复试检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达标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七)、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项目部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配置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格执行计量设备和器具检定规程,保证取值的准确性。试验人员深入工地跟班作业进行计量检测,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试验器具进行维修、保养、检验标定。

健全工地计量管理制度,坚持挂牌施工,把好计量关。凡需计量的工序必须配备符合精度要求并经计量检验部门标定的计量器具,砼搅拌站采用电子自动计量配料设备,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计量。

(八)、质量管理评定

经过系列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本建设项目(合同段)质量自检评

定得分为86.4分,质量等级为合格。具体如下:

合同段公路工程划分两个单位工程,质量自评结果如下:

1、路基单位工程评87.8分:所属有1个分部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评87.8分)。

2、路面单位工程评86.1分:所属有1个分部工程(路面工程评86.1分)

第三篇:穆棱市农发项目竣工自验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

竣工自验报告

穆棱市水务局 2010年12月5日

一、组织开展项目验收情况

我们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穆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与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联合对2008年实施的小清河、梨树沟小流域、2009年实施的太和小流域、2010年实施的仁里东沟、大炮台小流域进行了自验,验收小组由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曲树成亲自带队,参加人员有水务局长汪金贵、水务局副局长刘福堂、农发办主任白峰、副主任衣平志、水务局屈远强、陈广勇、韩基石、黄东鹤、宋春亮,省监理公司监理李成杰、陆洪彬。验收时间分别为2008年11月5日至15日、2009年11月15日至25日、2010年11月15日至25日,总历时30天。

验收采用内业、外业结合的方法,内业主要检查技术档案是否齐全,资料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时上报计划、统计、财务报表,资金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账目、手续是否清楚、完备,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管理

规定。外业主要检查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全面的验收。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小型水保工程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地埂是否拍实,是否有植物护坎,水土保持林树种、密度是否符合设计,工程整地及成活率情况,封禁治理是否有规定办法、专人管护及标志等。

二、2008-2010年项目计划投资和任务完成情况 2008-2010年计划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63.5公顷,实施梨树沟、小清河、太和、仁里东沟、大炮台等5条小流域,现已全部竣工。其中:修筑复合式植物带1337.0公顷,改垄1628.5公顷,地埂植物带3440.6公顷,水土保持林238.9公顷,经济林果2.3公顷,退耕还草198公顷,生态修复1218.2公顷;修蓄水池1座,修浆砌石谷坊56座,土柳谷坊804座,沟头埂4.0千米,削坡4.31万米3;挖截流沟19.0千米,作业路51.5千米,有基涵12座。

完成中央投资1180万元,省投资115万元,市财政投资4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07万元。

三、资金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2008-2010年工程计划总投资2242万元(财政投资177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80元,省财政投资472万元,市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7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242

万元(财政到位资金1335万元,尚缺4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80万元(足额到位),省财政到位资金115万元(欠拨357万元),市财政到位资金40万元(欠拨78万元),农民投工投劳907万元(计划472万元,超额435万元)。

2、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区共完成治理面积8063.5hm,其中坡耕地治理6406.1hm,配套工程有浆砌石谷坊56座,植物谷坊804座,生产作业路21.5 km,有基涵12座,蓄水池1座。1、2008年小清河、梨树沟2条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8 hm,投资415万元。其中工程措施含复合式植物带531.5hm, 支出 79.7万元;地埂植物带1104.7hm,支出82.35万元;水土保持林9.81hm,支出104.3万元;封禁治理205.9 hm,支出5.11万元;保土耕作233 hm,支出14.3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86.1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16座,支出21万元;植物谷坊67座,支出21.4万元;作业路21.5㎞,支出22.2万元;有基涵6座,支出20万元;蓄水池1座,支出1.5万元。独立费含项目管理费支出14万元(含设计费、宣传费);科技推广费支出13.17万元(含培训费、苗木费);建设监理费支出9.14万元;幼林管护费支出7万元。2、2009年太和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00.2 hm,投资600万元。其中坡耕地治理2512.6hm,投资367.6万元。

222

工程措施包括复合式植物带232.3hm, 支出 100万元;地埂植物带1237.3 hm,支出106.4万元;水土保持林119.6hm,支出101.00万元;保土耕作1043 hm,支出60.2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55.4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6座,植物谷坊280座,支出45.50万元;截流沟16㎞,支出7万元;沟头埂1.4㎞,支出2.20万元;削坡30m,支出0.70万元;独立费用17万元,其中工程项目监理费12万元,小流域设计费5万元。3、2010年仁里东沟、大炮台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5.3 hm,投资912万元(实际到位480万元)。其中坡耕地治理1331.7 hm,投资348.30万元。工程措施包括坡式梯田573.6hm, 支出 118.3万元;地埂植物带758.1 hm,支出80.0万元;水土保持林75.9hm,支出90.0万元,种草188.3 hm,支出60.0万元;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投资113.7万元。其中浆砌石谷坊34座,植物谷坊322座,支出110.0万元,有基涵3座,支出3.7万元;独立费用18万元,其中工程项目监理费10万元,小流域设计费8万元。

流域内群众投劳折资907万元。用于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扶埂整形、改垄、种草等的人工费;沟道修建谷坊、等配套工程的人工费等。

四、工程建设质量

该项目区各项措施布设全部完成,合格率达95%以上,其

优良率达到79%,在工程管护落实方面做到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了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相应管护办法,将工程管护责任逐项落实到人,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工程完好。

五、工程管理和工程效益情况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李大义同志任组长,副市长曲树成、市长助理财政局局长王中才同志任副组长,市农委、农发办、水务局、发改局、林业局、农机局、交通局、审计局、广播电视局、国土资源局、马桥河镇、下城子镇、八面通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穆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在水务局设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工程实施。在组织管理上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产权确认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制、资金报账制、公示制、承诺制,做到“八制”贯穿项目全过程。资料和档案由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到各项措施全部生效时,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保土效益达到8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70%以上,各项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均收入提高30%以上,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六、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把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了各乡镇政府的一级目标进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并纳入了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作为评价班子、衡量业绩、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精力抓。市五大班子领导亲临水保会战现场参加劳动,为市直党委、部门的干部群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农民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以农村为重点,积极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等各种形式,广泛利用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流失危害性和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利用典型事例,说明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耕地毁坏、破坏道路桥涵、河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等危害,以及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深入揭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密切关系,宣传水土流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展现水土保持的特点、优势与成效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农民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努力在农村

形成“治水土、保家园、促发展、建小康”的氛围,调动农民投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积极与共青团一起协调教育部门,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水土保持知识培训,培养学生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体现社会的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氛围。三是专业施工,干部带动,全民参与项目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坡耕地为重点,采取集中攻坚会战与专业施工队施工相结合,在夏秋季节组织专业施工队进行坡面工程的机械施工和治沟、作业路等其它配套工程的施工,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在春秋两季组织以市直各党委、部门和中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共3000余人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治理攻坚会战,带动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土方填筑、人工整形拍实、植树造林等坡面工程的施工及耙地、调地、改垄工作,确保了全年施工任务的完成。通过开展市直部门水保大会战,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建设宣传面,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而且成为我市补充水土流失治理用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扎实推进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全民参与、部门攻坚”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四是科学设计,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并举。我们聘请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专家为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做项

目可研和小流域初步设计,通过实地踏查、测量、定位,根据小流域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资源分布和生产力水平情况,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治理坡耕地为重点,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的林木植被(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基础上,本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并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科学合理地布设各项水土保持工程。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工程质量标准较低,土方工程秋季虽已充分踩实,但经过冬季冻胀、化冻后,土质疏松,在春季易发生水毁;二是当年栽植苗木成活率低,需第二年补植;三是工程管护不到位,在人为破坏水保工程高发时期,各村水保管护员因怕误农时,忙于农活,疏于管护工作。四是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农民对土地倍加珍惜,小农思想更加严重,只注重当前使用土地数量,不顾土地质量,使水土保持工程占地、土地垄向调整工作难以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占地补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工程实施难度加大。

整改措施:一是提高工程质量,改人工扶埂为人机结合;二是增加本地苗圃育苗数量,加强苗木运输管理,严把苗木栽植质量关;三是加大管护力度,提高市级、乡镇及水保监督员 的巡查力度和频次,改进村级管护员与市、镇监督员的资讯联系方式。四是建议在工程预算中加入工程占地补偿费。

八、验收结论

穆棱市清河项目区经过三年的治理,各项措施的布设已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保存率达到了98%,各项措施工程质量均达到了合格以上,监督管护措施均已落实到位,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可以申请国家验收。

第四篇: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竣工自验报告

浦城县九牧镇人民政府

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竣工自验报告

浦城县国土资源局:

九牧镇土地整理项目,是2007年8月6日经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南国土资综[2007]99号”《关于浦城县九牧镇富源村、杉坊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的批复》文批准的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位于浦城县九牧镇富源村、杉坊村。该土地整理项目规模354.1亩,新增耕地29.0亩,省厅下达耕地整理补助资金70.82万元。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浦城县国土资源局,项目业主为九牧镇人民政府,项目由福建省地源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根据招投标程序,我镇于2007年10月11日委托浦城县诚辉建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实行公开招标,2007年11月22日开标。开标会邀请县监察局、县国土局、县工商局、公证处、九牧镇政府领导等到场监督指导。由江西省降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由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监理单位。

该项目工程于2007年12月10日开工,于2008年5月10日全部竣工。现将该项目区工程竣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工程项目:

1、竣工面积:项目规模面积354.10亩,经过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29.0亩。

2、土地平整: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地块均达到设计标准。主要完成工程量,格田内土方开挖13894.61m,格田内土方回填13894.55 m,表土剥离10045.76 m,田埂修筑280.08m3。

3、农田水利:①排水农沟、斗沟总长925米,土方开挖703.79 m,m5浆砌石方45.47 m3,C15砼压顶16.72 m3,过路排水涵管3座。②灌溉水渠共计总长2262米,完成土方开挖493.04 m3,C15砼510.56 m3,灌溉涵洞5座,引水坝5座,引水渠清淤900米,放水口24个,节制闸3个,分水闸5个,渠道过沟2座。

4、田间道路:①新建田间道673米,土方开挖5305.96 m3,M5浆砌块石护坡444.26 m3,泥结石路面2002.85㎡,片石灌砂垫层1956.41㎡,路基夯填土3494.68㎡。②2m生产路1198米,土方开挖1288.62 m3,砂砾石面层3473.11 m3,路基夯实填土3526.73 m3。③倒

33车转台1个,土方开挖7.92 m,m5浆砌块石护坡18.66 m,泥结石路面51.88㎡,片石灌

砂垫层51.88㎡,路基础夯填土52.93㎡。④错车道2个,土方开挖0.95 m3,M5浆砌块石护坡1.12 m,泥结石路面73.2㎡,片石灌砂垫层73.2㎡,路基夯填土74.52㎡。

5、其他工程:①土地整理标志牌1座。②过路排水涵管16座(其中O200砼9座、O30033333砼5座、O400砼2座)

二、技术指标:

1、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部分进行变更设计,该项目区灌溉水源水量充足,通过土地整理新建水渠后,可保证各地块农田用水有效灌溉率达90%以上。

2、田间排灌水系配套合理,设施完善,达到灌有渠,排有沟。

3、各条沟渠的水流顺畅,过水断面适用防洪,改变以往灌、串、排不合理的壮况,既能进水,又能排水,防止漫灌、崩塌。

4、田块耕作层厚度均达到30cm以上,田块间坡度在0—12之间。

5、项目区田间道路形成互通交通路网,方便村民生产耕作。00

三、组织实施

该项目是以浦城县国土局为建设单位,九牧镇人民政府为业主,富源村、杉坊村积极配合,两个村委会指定专人协助地面物清理补偿,协调施工现场及质量管理等工作。工程采用

公开招投标方式,公正、公平竞争。该项目由江西省降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的监理单位,确保工程质量。

四、资金管理

该项目土地整理的资金管理使用,根据省国土厅《福建省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及补充规定,采取报账方式,工程进度款根据工作施工进度,按签订的合同规定的条款,经现场管理人员确认,监理签证,业主审定,报国土资源领导审批后拨款,资金使用手续齐全、票据齐备、账目清楚,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到位。

该项目工程设计预算总投资为70.89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58.92万元(占83.11%),其他费用(包括地面物补偿费)11.91万元。

该项目工程竣工决算总投资为70.82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58.85万元,其他费用(包括地面物补偿费)11.97万元。

目前,上级拨入经费56.00万元,尚欠资金14.82万元。

五、土地权属与整理后管理措施

1、该项目验收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仍按开发前富源村、杉坊村的村界为准,耕地面积增加的部份按原面积的比例归各村集体所有,承包给村民耕作,收入盈利归村集体所有。

2、督促富源村、杉坊村委会研究制定各项管护制度,抓好落实,确保项目区路、沟、渠畅通,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3、加强对水利、路网项目的管理维护,实行包干管理,保证经常疏通沟渠。

4、耕地分配到户后,动员农户施放农家肥,种植有机肥作物等,以增加土质肥力,确保增产增收。

附件: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

3、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4、主要工程量审核对照表

九牧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土地整理竣工报告

主送:浦城县国土资源局

第五篇:曾都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自验报告

曾都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自验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在建项目专项检查的通知》(鄂农办函[2006]19号)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要求,我区于8月下旬在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专家组对200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自查自验,现将自验工作情况及自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验方法与措施

2006年7月11日,我办接省办文件后,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根据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制定了区级自查自验的方法步骤,按照标准严格、形象突出、功能齐全的总体要求对200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和资金管理进行了全面整改。具体检查组织工作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办于7月11日和7月12日分别召集农发办人员和检查组专家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学习了鄂农办函[2006]19号文件精神,会上就检查专班组成、检查方式方法、检查时间安排、检查职责分工进行了详细地安排部署,通过学习确保全体参检人员充分认识到此次检查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新时期农发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突出重点,明确方法。在检查内容上,我们重点突出八个方面,即项目前期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建后效益发挥情况、建后管护情况和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乡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情况、资金“三专”管理和报账制情况、会计核算情况等。在检查方式上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议、五结论”,即听项目镇(办事处)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看项目建设内容、质量及整体形象;查资金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由各参检人员对照验收考核评分标准逐项进行评议打分;由验收组长最后作出综合性验收总评结论。

3、开展自查,自我整改。由于这次检查的涉及面较宽,时间较紧,我们一方面组织专班清查整理财政资金和县级报账的有关资料,主要是看计划执行是否严肃,有无调整计划和增减建设内容的情况,无偿资金县级报账是否规范,有无资金支出与项目计划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对照5月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项目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级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的情况,开展自查整改。另一方面要求以项目区乡镇为单位,对2005农发项目和资金开展一次普遍自查自纠工作。

4、组织专班,全面检查。7月23日—26日我办组织农、林、水、审、财等有关部门专家一行7人组成检查专班,对2005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具体分四步实施,第一步:由检查组集中听取项目区关于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汇报;第二步:对照上级批复计划和国家农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资金管理规定及验收标准等文件,现场查验项目区的建设和管护情况,座谈、走访项目区的干部、群众,听取他们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看法和要求;第三步:清查资金到位拨付使用情况,对照工程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清查文档管理情况;第四步: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议,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

二、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情况

2004年以来,我区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政部29号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湖北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和省财政厅、农发办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的思路,牵头制定了《曾都区2004—2010年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重新修订了《曾都区2004年-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划》。将全区85万亩基本农田按粮食主产区、灌区或者是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统一规划为何家、安南、府河、曾北等8个土地治理项目区,实行分年治理。目前,我区的高产农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主核心区,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项目参与并向四周扩展的建设格局。在农发项目的选择和申报上坚持五看一定:即一看项目申报乡镇是否纳入《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范围;二看乡镇是否诚实守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偿还;三看乡镇领导班子强不强、是否团结,能不能、会不会为群众办实事;四看群众有没有积极性,是要群众干还是群众要干;五看配套能力是否具备,群众筹资投劳能否落实等。在勘察设计上本着科学、实际、实用的原则,坚持资质专家设计、专班专家评审,逐一对沟、渠、路、桥、站等项目工程定点、定位、定量,严格按照省下达投资额度和有关规定,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扩初设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库管理上,对所有开发项目按备选、在建、竣工分类纳入项目库实行项目微机动态管理。

三、项目计划完成和工程质量情况

1、开发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批复我区2005土地治理项目2个,涉及淅河、万店、唐镇、万福四个镇、办事处,计划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4.28万亩,实际完成4.28万亩,所有项目工程建设基本上按国家、省批复计划执行,没有擅自变更现象。各项治理措施完成情况如下:(1)水利措施:建拦河坝2座,新建及改造排灌站18座,新打机电井2眼,输变电线路配套2公里,新建和扩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13座,开挖疏浚沟渠68.85公里,衬砌渠道74.68公里,修建田间建筑物2230座, 分别占计划的100%。(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6000亩,修建机耕路50.1公里,建良种晒场5400平方米,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68台(套),分别占计划的100%(。3)林业措施:营造防护林0.4万亩, 占计划的100%。(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26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5台,示范推广4500亩,分别占计划的100%。

2、工程建设质量良好。近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建设重点始终放在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针对制约项目区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主攻措施,重点突出了“水袋子、旱包子”的治理,采取合理布局沟渠和建设排灌泵站等方式,结合冷浸田或旱包子的治理,消除了项目区及周边的水利死角和岗地周围低洼的渍洪灾害。在严格筛选立项的基础上,项目区的泵站、涵闸等主体工程建设标准较高,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过去的“水袋子”和“旱包子”,变成了涝能排、旱能灌、排灌畅通、地下水位可控的稳产高产田。在水利措施方面,项目区普遍使用混凝土U型渠、管道输水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排灌沟渠布局合理,田间配套建筑物规范齐全;排灌泵站的各类设备相互匹配,综合设置标准较高;骨干蓄水建筑物安全可靠,利用合理。在农业措施方面有较高标准的机耕路、生产路,田块整齐,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宽密度适宜,有一部分机耕道铺设砖渣、碎石并进行了硬化,机械化作业通道设置适宜。在林业措施方面,农田防护林采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树种,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较好,长势较好,明显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效益。土地治理项目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桥涵闸相配套”的农业生产格局。2005农发项目经过区级检查验收,万店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都被评为合格以上的工程,自验评分分别为

94.5分、95.5分。

四、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在工程建设队伍选择和主要建筑材料采购上采取招投标制。凡是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工程建设队伍,把好工程质量关;对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 型槽等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确定生产供应商;对2005项目区工程建设涉及的重点工程、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的9座泵房、2座漫水桥、8000米硬化排灌渠、泵站机电设备、预制U型槽及全部压力管、涵管等19个标的共计500余万元财政资金进行了招投标,招标结果大大促进了农发“阳光工程”建设,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把项目区镇、办事处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及第一责任人。三是在项目监督管理上强化工程监理制和项目资金公示制。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单位——随州曾广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部纳入监理范围,对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理。将项目申报、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投入额度、施工及监理单位、工程预决算及审计结果在项目区采取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公布,以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四是在项目管理上严格区、镇两级农发专管员职责。按综合、项目、财务等岗位职责分工和区、镇级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区级农发专管员和乡镇农发专管员管理办法,将农发专管员按岗位职责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区级农发综合专管员、项目专管员、财务专管员及乡镇项目区农发专管员;固定两名副主任和两名办事员作为区级农发项目专管员,在日常工作中与项目区镇、办事处农发专管员和工程监理员一起负责项目区的工程施工和验收报账工作,综合、财务专管员根据省市农发办各主管线上的要求做好各自对口的工作,促进了农发监管工作由临时性向日常性转变,保证了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增强,为我区农发高产农田建设提档升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拨付和使用情况。2005,土地治理项目国家和地方资金投资计划为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占总投资68%;自筹资金598万元,占总投资32%;按用途分:水利措施997.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17.41万元;农业措施685.2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7.37万元;林业措施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12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项目管理费42.22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 18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54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41万元、区级财政配套85万元),自筹资金598万元。拨付财政资金1088万元,待拨付财政资金192万元;分项目区为:万店镇先觉庙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

605.2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106.8万元;唐镇石伏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拨付财政资金482.8万元, 待拨付财政资金85.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817.4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267.37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 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128万元;其它措施财政无偿资金报账计划为42.22万元,其中工程监理费26万元。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1088万元,其中:水利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694081万元;农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46.09万元;林业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96.5万元;其他措施财政无偿资金实际报账25.6万元。

2、资金管理情况。一是健全了制度。按照国家、省办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文件规定,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曾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单项工程验收和资金报账实施细则》。二是坚持区级财政资金配套制。区财政每年都将农发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坚持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 “三专”管理。四是坚持执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对项目建设单位上报的施工合同、竣工决算等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验证,明确规定“三不”,即项目建设单位各项报账资料上报不全的不予拨款;项目建设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不予拨款;农发办专管员不到场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不予拨款。五是坚持国库集中收付制。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资金筹集、划转支付环节和程序由以往间接拨款模式变为直达模式。

六、项目工程建后管护情况

“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2004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建后管护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长远大事来抓,把建设和管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发项目发挥长远效益,具体做到了“一统一、二移交、三负责、四落实”;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项目竣工移交。项目区建成经过国家或省(市)验收后,区办将会同项目区乡镇,搞好工程决算、办理工程项目移交手续,落实项目工程管理;二是制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根据农发项目工程特色、详细制定单项工程管理制度,公约和规程、使管护工作有章可循;三是落实管护责任。要求把每个单项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对无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落实责任制,使项目工程最大限度地不受损坏和损失;四是落实管护资金。为长期保持工程设施完好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区办要求,对有经济效益的工程项目要做到承包自养,对其他工程项目维修资金乡镇村组可采用“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解决。通过以上管护措施,真正实现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一片,管护一片,见效一片的开发目的,以保证工程运行良好,持续发挥效益。

七、项目建设效益完成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维持了农业生态平衡、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社会效益显著。农业综合开发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农民期盼已久,但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淅河镇先觉庙项目区阳光村地处先觉庙水库溢洪道附近,看得到水但是用不到水,村里原有的耕地因为用水没有保证而只能种植芝麻、花生等旱作物,通过在该村新建谌家湾、白鹤嘴等2座泵站、开挖衬砌渠道 12900米,将该村耕地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适合种植水稻的当家田,亩平均增收350元;该项目新建的塔儿湾漫水桥和先觉庙漫水桥,彻底解决了淅河、万店两镇5个村1.2万村民的出行问题和近50万吨粮食、蔬菜、水果、农资、建材的出进问题,当地村民欣喜的称之为“连心桥”、“致富桥”;通过在唐镇石伏项目区新建油坊湾泵站,解决了杨寨村民老少三代期待四十多年而未能解决的用水问题,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被誉为“连心工程”。

(二)经济效益可观。项目区经过治理后年可新增灌溉面积0.4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96.25万公斤,棉花5.33万公斤,油料13.9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47.97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84.89万元。通过与银丰麦面公司签订“优质小麦订单”,由银丰麦面公司向项目区农户免费提供良种,走“龙头企业+项目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路,项目区种植优质小麦面积达80%以上,户均增收60余元;通过灌排渠道的硬化,农业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原来一个星期灌溉用水不能到田块,现在放水只用两天时间,今年整个项目区提前十天插完秧,年亩平节水50余方。

(三)农业技术先进适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办通过对项目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累计在项目区培训农民2600人次,取得“绿色证书”的有450人,发放农机补贴68台套12.97万元,示范推广了“银丰一号”和“9023—8”等优质小麦的大田种植,推广了高产抗病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205、Ⅱ优084,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Ⅱ优87以及双低油菜华杂4、5、6号,高产优质鄂杂棉4号等名优新品种25个,示范推广优质粮棉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水稻软盘旱育抛栽技术、油菜直插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等,示范推广面积达4500亩。把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真正建成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推广区、粮食稳产高产区。

八、自我评价

我区200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在省、市农发办的直接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相关规定,强化责任,服务“三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保证了项目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二是严格按照项目工程计划方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各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明显,经济效益高,农民得实惠多。四是在项目建后管护上探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五是执行了单项工程验收,严格了工程监理制度,确保了工程量完成和工程质量达标。六是规范了资金管理,实行了单项工程报账拨款,有偿资金债权债务落实。

总体评价是:项目选项合理、规划设计合理、建设标准较高,工程质量较好、园田化农田设施配套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其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们认为我区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任务已全面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严格规范,达到了国家、省、市规定的验收标准。

九、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存在项目区之间建设进度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不高的问题,少数项目区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忽略了配套工程与园田化形象建设。二是在项目管理上,存在部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项目区对水利设施和田间配套工程施工监督不力,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够高,有的项目区标志牌和建筑物的编号不够规范,有的排渠的清淤除杂抓得不力,工程竣工移交相对滞后,给建后管护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在资金使用与管理上,一是存在单项工程报账迟缓,报账手续不够规范。二是资金管理重视报账程序,忽视对实际工程的监管;重视对计划的监督执行,忽略了实际工程施工中项目变动的跟踪问题。三是在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中抱有用观望攀比心理,缺乏切实可行的回收措施,回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2、改进措施。一是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高产农田示范建设,加强前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项目区农民增收的路子。二是对项目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整改,保证计划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工程管护,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搞好移交,落实责任,保证项目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四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对农发财会人员的培训,规范农发财务核算管理;进一步强化有偿资金的管理,确保有偿资金的回收。

(二)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是高产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亩平投资标准平原地区为440元(财政资金为300元)、丘陵地区570元(财政资金为400元)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1000元相比差距较大,导致项目工程质量不能从整体上达到高产农田建设的要求。因此,建议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亩平投资标准,并使之与高产农田建设亩平投资标准保持一致。

2、取消或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筹资投劳比例。因为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公益性强,加之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以老、弱、病、残者居多,在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筹资投劳可使每一农户承担数额占家庭收入比重过大,导致项目区农民负担过重,迫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从而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在各级政府要求给农民减负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再大量投入实物或现金进行项目建设有相当难度,同时,涉及的又是千家万户老百姓,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议取消或者适当减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中群众自筹比例(不超过中央财政资金20%为宜)。

3、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及省级财政有偿资金呆坏账核销机制。当前,由于受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负担过重、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异常艰难,地方财政包袱沉重。据统计,我区自1989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到期未收回中央财政有偿资金985万元,其中因厂垮人散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86万元,因自然灾害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306万元,因公路、铁路、开发区建设占压农发项目区而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239万元,因其它原因造成农发财政有偿资金到期不能回收的有154万元。这些数量可观的呆、坏、死农发财政有偿资金落在基层而无法核销,现已严重阻碍了我区农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此以往将非常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国家、省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呆账核销机制,定期对往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进行核销,逐步化解沉淀在基层的财政有偿资金债务,以利于基层的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能够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服务于“三农”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搞得更好。

下载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兴煤矿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自验检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