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工伤管理制度
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维护企业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农民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各项目部在郑州市行政区域内以总承包形式承接的各项工程,外埠工程按工程所在地的要求于当地参保或在郑州市参保。
三、参保登记
1、按工程项目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总包工程的项目部应当自该工程开工之日起15日内,携带营业执照(复印件)、建设施工合同(原件、复印件)、参保农民工花名册等资料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并以工程项目预算造价的0.16%核定一次性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2、按工程项目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关系自农民工名单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次日起生效。工伤保险关系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工程项目合同期的期限。工程延期的,最长不超过工程竣工验收期的期限。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视为工伤保险关系有效:
1、工程开工之日至在规定期限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送农民工名单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
2、因紧急情况临时增加或调用农民工,未能及时报送农民工人员变化情况,自临时增加或调用之时起48小时内发生工伤事故的;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待遇
1、农民工发生事故伤害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尚未做出工伤认定结论时,用人单位应当先行垫付有关费用。应当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自发生事故伤害之日起3日内,用人单位或个人以书面、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伤康复处报告。
2、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期限:即自发生事故伤害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局工伤处为农民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农民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高工伤风险企业使用的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工伤医疗待遇项目有:①治疗工伤所发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目录或标准的全部费用;②康复性治疗费用;③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用。
第二篇:农民工工伤调查报告
哈尔滨市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也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走访了周边的一些工地,完成了下面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和正视农民工的问题。为了调查研究我市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劳动保障、工资待遇、法律维权的情况以及法律援助对他们的帮助程度,我们对农民工以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了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水平、工资支付、工伤赔偿以及法律援助的有关数据,并记录了相关建议和意见,下面是我们对问卷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一、关于劳动合同签订问题的调查
1、是否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据统计,有43.8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2、如果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与包工头签订了相关合同?
据统计,只有42.3%的人与包工头签订了相关合同。
3、是否达到最低工资标准(640元/月)? 据统计,由83.38%的农民工能够达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可以对劳动内容和法律未尽事宜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使双方明了权利和义务,促进双方全面履行合同,防止因违约而导致责任发生;劳动合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也是解决纠纷的重要证据,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损耗费用。
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都要遭受一定的损失。同时,实践还证明,不签订劳动合同,吃亏最大的往往不是老板,而是劳动者本人。因此,签订一份完备、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来说都很重要。
然而通过以上数据,我们看到跟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只占百分之四十多,而有一半多的人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就会使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农民工往往因为麻烦或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不能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的收入还是普遍较低,虽然有大多数已经能够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考虑到另外20%的人和只是能够达到最低标准,农民购得待遇仍然有待提高。
二、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和解决情况问题的调查,4、用工单位是否拖欠工资?
根据统计,有将近42.3%的农民工遇到被拖欠工资的问题。
5、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发生后的解决途径?
在这些被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有16.1%的人采取找人调解的办法,大部分人37.7%的人采取个人解决的办法,仅有9.2%和7.7%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或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6、追讨拖欠工资的结果?
在这些追讨工资的人数中,有47.7%的农民工能追回拖欠的工资,另外还有16.9%的人没有结果和9,2%的人放弃追讨。
“用工单位是否拖欠工资”,有将近42.3%的农民工遇到被拖欠工资的问题。职工工资是社会对职工劳动价值的一种承认,也是用人单位对职工付出劳动所应给予的报酬,是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即职工及其家属的养命钱。用人单位理应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全国各地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立法方面的原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够配套和完善,缺乏法律保驾护航是拖欠工资问题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第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方面的原因。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监察不严,有隙可乘,是部分用人单位屡次无故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的重要原因。
第三,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拖欠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劳动者法律意识淡漠,依法维权意识差。
在这些被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有16.1%的人采取找人调解的办法,大部分人37.7%的人采取个人解决的办法,仅有9.2%和7.7%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或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能通过最有效的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大部分的人采取找人调解或自己解决的办法。这就让社会安稳埋藏了隐患,如采取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第一: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第二: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 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关于“追讨拖欠工资的结果”,有47.7%的农民工能追回拖欠的工资,另外还有16.9%的人没有结果和9,2%的人放弃追讨。最辛苦的是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最多的是他们,但被人最看不起的也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劳动付出却得不到最基本的工资回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十几亿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但是就是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要想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是第一大关键。
三、关于农民工工伤问题的调查
8、是否受过工伤?
9、受工伤后用工单位的赔偿结果是什么? 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务工人员曾经受过工伤,但是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得到过赔偿,这些真实而严峻的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受伤农民工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得到过任何赔偿——哪怕是一毛钱,手拿着少的可怜的工钱,面对相向的冷眼,他们怎样处理伤情?农民工本已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当他们怀揣着对城市的希望、对人生的憧憬,告别家人、远离乡土,以为只要用双手在水泥马路、摩天大厦间挥洒汗水就可以在隆冬新年之际带着亲人的期待返乡吃热腾腾的饺子时,他们哪里想到,辛勤的汗水不仅换不来足额的工钱,居然还要自己用疲惫的鲜血去渲染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灰色天空!没有赔偿的遍体鳞伤,求偿无门的农民工的悲惨遭遇让调查员们震撼,而且事实远不只如此,调查员们还注意到,被调查的农民工大多面色惨然、神色无光。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实际上,即使部分农民工受伤后得到了赔偿——且不论是经过怎样艰难的索要过程,那些屈指可数的赔偿金对于身受重伤、举目无亲的农民工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且用人单位对此类事情的态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处理方式简单粗糙,只知赚钱、不顾民工死活,民工受伤后就给点钱草草了事,然后打发农民工走人。加之很多人没有签用工合同、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无门,更没有医疗保险,身体的伤痛只好任由时间慢慢抚平,而在精神上,所有的伤痛只能由自己默默承受,所有的凄苦只能有远方的亲人天天挂念。
四、关于法律援助相关问题的调查
10、是否知道法律援助?
对于是否知道法律援助问题,知道的仅占11.3%
11、是否了解法律援助的程序和获得援助的条件? 了解法律援助城和获得法律援助条件的只占6.5
12、是否申请过法律援助?
对于是否申请法律援助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占人数的3.08%
13、申请法律援助的结果是?
14、对法律援助的结果是否满意? 其中,见到过法律援助成果的更是微乎其微,卫队法律援助的结果的满意程度也是一般。
从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的活动中不难看出,农民工的法律知识贫瘠,对法律及法律援助的了解甚少。这是我们今后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要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走到需要帮助的人群中去,对于现如今的法律援助,需要帮助的人一则不知道,二则不了解,三则不信任。而我们的法律援助不仅需要帮助被侵权者维护合法权益,更要唤醒人们的主动维权意识,让更多的农民工群众和广大的弱势群体主动的进行维权,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做到实质的维权。
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农民工中去,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法律援助的必要,了解法律援助的责任以及法律援助的不足。通过本次调查,今后我们的法律援助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1、法律援助要深入基层,不单单要深入社区,更要深入农村。农村是法律知识最薄弱的地区之一,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农民工出门务工时多方面的上当受骗却得不到相应的维权所带来的合法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农村的法律维权意识。到农村去普法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要加大,要切实让老百姓知道法律援助,了解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承认法律援助。
3、加大对法律援助程序的完善,尽量简明扼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做到取信于民、方便于民、服务于民,真正做到伸援助之手,献诚挚爱心,捍法律尊严。
五、相关建议与意见
15、其他建议与意见?
对于农民工通过调查问卷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如下:
第一、劳动保障局要督促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保障劳动者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国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将“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从而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
第二、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有关农民工的劳动法规,使劳动合同有法可依,从而构建和完善法律体系,真正有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应该颁布更多的惠民政策,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承担保障。
第三、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发展好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进城上学问题迫于解决。政府要努力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在创业中就业。第四、政府应该认真对待农民工信访事件,进行各项社会调查,为人民服务,饯行“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宗旨,政府作为农民工的依靠,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第五、社会上的法律机构应该定期去社区,工地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农民工法制观念,法律援助也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第六、应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的单位一定要依法严惩,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创造条件。
第七、各大媒体等舆论监督机构也要“慧眼识坏蛋”,抨击社会上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在杀一儆百的同时,维护农民工的利益。以上是我们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总结。关注农民工的生活,为农民工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第三篇:农民工工伤保险条例
农民工工伤保险条例
目前,在国家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架构与设计的背景下,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认知、参保率和权益维护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那么,农民工工伤保险条例是什么?金投保险网小编介绍,大家可以登录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看当地的农民工工伤保险相关政策。
城市案例:北京农民工工伤保险条例
一、根据国务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建筑业企业中,用人单位应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法人主体。为保障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实现以建设项目为单位、所有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全员参保、开工前一次性趸缴保费的目标,按照《通知》的规定,实施的具体措施是,由总承包单位在开工前统一代缴农民工工伤保险费。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分包计费时,不再向分包企业另行计提、划拨农民工工伤保险费。
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应当认真履行工伤保险的法定职责。
二、总承包单位应在与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分包合同时,同时签订《关于代缴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的协议》,并作为分包合同的组成部分备查、备用。进入施工现场的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未与总承包单位签订代缴工伤保险费协议的应当补签。
三、工伤保险费作为规费,不得作为让利因素参与竞标;在招投标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单独列支。总承包单位所缴纳的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用:
1、按现行预算定额计价的工程,其工伤保险费已包括在企业管理费中;
2、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其工伤保险费应在规费中单独列项。
四、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将农民工工伤保险费预提后一次性拨付给总承包单位。
总承包单位应将农民工工伤保险费作为专款,及时以建设项目和总承包单位为名称存入银行账户,并以支票转帐或托收的方式一次性向社保经办机构缴纳。
总承包单位在办理缴费时,需携带加盖公章的含有建设项目名称、工程总造价、工期等内容的合同相关页码的复印件,填写《北京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表》(附件二)、《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一次性趸缴汇总表》。汇总表中所列上职工月平均工资应按照市统计局公布的年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个月(计算的结果四舍五入保留到“元”)填入。社保经办机构应即时核发标明有建设项目名称和总承包单位名称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五、总承包单位应向已签订《关于代缴农民工工伤保险费协议》的分包企业,分别发给盖有总承包项目部或项目主管部门公章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复印件。
六、按照《通知》第八条的规定,农民工人员名册及增减变化情况由用工企业按照市建委的规定及时输入“北京市建筑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农民工发生工伤时,以该系统中的人员名册为准。
七、根据《通知》第八条规定,总承包单位要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实名制管理,及时汇总分包企业名册和农民工名册,准确掌握人员增减情况,并切实指导和督促分包企业落实实名制管理。
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建设项目安全监督备案文件时,应包括注明建设项目名称和总承包单位名称的《社会保险登记证》和注明建筑工程项目名称工趸字样的银行托收单或缴费发票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建设项目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由总承包单位按照统一规定的式样制作《建设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公示》(附件四)标牌,在施工现场张贴或悬挂。
九、属于本市总承包企业承包的分布在不同区县的建设项目,可以在项目所在地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缴费,也可在总承包单位注册地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缴费;如果总承包单位是外地注册的企业在京承揽工程的,可以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缴费,也可在北京的办公所在地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缴费。
十、建设项目延期竣工的,在向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时,需携带以下证件、资料:
1、《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变更表》;
2、建设项目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3、总承包单位的“工程延期施工报告”(报告需说明延期施工的起止日期)。
建设项目竣工后有保修、维修期的,在向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时,需携带以下证件、资料:
1、《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变更表》;
2、建设项目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3、建设项目保修合同(合同中需注明保修期或维修期的起、止日期。
十一、农民工发生工伤提出申请工伤认定时,需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按“填表说明”准备材料,同时出示建设项目《社会保险登记证》复印件,以及附有《关于代缴农民工工伤保险协议》的分包合同。
十二、工伤人员门诊、急诊、急诊留观以及外地就医治疗的医疗费,由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1—4级的由街道社保所)执单据送劳动保障部门医保中心审核后传递社保中心报销。
十三、认定工伤后伤残评定为1—4级按月领取定期待遇的,由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将协商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支付给工伤人员后,到社保中心办理工伤保险转移手续,持社保中心开具的转移单以及《建筑业工伤证》,将工伤保险关系转移到缴费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所在地的街道社保所,由街道社保所按月办理工伤待遇发放管理手续。
1—4级的工伤人员,每年1月份将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生存证明邮寄给街道社保所,作为继续享受待遇的凭证,未按时提交的将暂停待遇支付。
十四、1—4级工伤人员死亡的次月,其家属向街道社保所提交医疗机构死亡证明、当地公安派出所户口注销证明、被供养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有无生活来源的供养关系等证明材料办理有关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手续。超时限提交死亡证明在核定丧葬费等项待遇时将多领取的伤残津贴、护理费扣还工伤保险基金。
十五、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办理了核准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手续后选择按月领取定期待遇的,由农民工所在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到社保中心办理工伤保险转移手续,持社保中心开具的转移单以及《建筑业工伤证》,将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人员的工伤保险关系转到缴费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所在地的街道社保所,由街道社保所按月办理待遇发放管理手续。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人员(18周岁以下子女除外)每年1月份将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生存证明邮寄给街道社保所,作为继续享受待遇的凭证,未按时提交的将暂停待遇支付。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人员死亡,其家属要在次月向街道社保所提交医疗机构或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办理终止待遇手续,超时限提交死亡证明的一经查实,将多领取的定期待遇退还工伤保险基金;属于骗取工伤保险基金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予以处罚。
十六、5—10级工伤人员伤情变化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 1—4级的,按照上述1—4级工伤人员办理待遇手续。5?10级工伤人员随单位转入其它建设项目,在办理《建筑业工伤证》变更手续时,要提交新项目参保证明,《建筑业工伤证》变更后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待遇。5?10级工伤人员随单位转入到未以建设项目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施工工地工作后,将《建筑业工伤证》换为《工伤证》,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按月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待遇,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支付工伤待遇。
十七、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与认定为工伤的农民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要根据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等级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待遇,并负责将工伤证收回,办理人员减少和终止工伤保险关系手续,未收回工伤证则由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承担责任。
十八、《通知》实施前已开工的建设项目,愿意选择以建设项目一次性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可以按《通知》的规定执行,计算应缴纳工伤保险费时,保险期按照合同工期总天数减去已施工的工期天数后除以30天进行计算。在该建设项目改变缴费方式之前已认定的工伤人员,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可持总承包单位证明办理工伤证变更手续,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待遇。
十九、为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市、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区县建委要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民工工伤保险费的收缴和支付情况应公开透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建委要按季通报项目报批情况、参保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伤事故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胡威律师研读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就建筑业工伤保险相关纠纷问题作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本律师对该意见进行了研读,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可能涉及律师实务的条款归纳如下:
一、对建筑项目使用的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二、建设单位要在工程概算中将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支,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参与竞标,并在项目开工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次性代缴本项目工伤保险费,覆盖项目使用的所有职工,包括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使用的农民工。
三、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设项目,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依法由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用人单位和承担连带责任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不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四、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分包单位将工程(业务)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发包单位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以上四点,属于创设性的规定。
其中第三点中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缺乏上位法依据。其中第四点中的发包单位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规定,上位法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者因遭受工伤造成损失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附一:《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筑业属于工伤风险较高行业,又是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为维护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障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使建筑业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低、一线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伤维权能力弱、工伤待遇落实难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依据社会保险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切实维护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障权益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符合建筑业特点的工伤保险参保政策,大力扩展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对固定的职工,应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建筑项目使用的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可在各项社会保险中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二、完善工伤保险费计缴方式。按用人单位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应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保的,可以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科学确定工伤保险费率。各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参照本地区建筑企业行业基准费率,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商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缴费比例。要充分运用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根据各建筑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等情况适时适当调整费率,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
四、确保工伤保险费用来源。建设单位要在工程概算中将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支,作为不可竞争费,不参与竞标,并在项目开工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一次性代缴本项目工伤保险费,覆盖项目使用的所有职工,包括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使用的农民工。
五、健全工伤认定所涉及劳动关系确认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与其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加强施工现场劳务用工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工程项目施工期内督促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建立职工花名册、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台账,对项目施工期内全部施工人员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施工人员发生工伤后,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确认劳动关系。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及其他劳动者证言等证据,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相关方面应积极提供有关证据;按规定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六、规范和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应当由其所在用人单位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并提供参保证明等相关材料。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确认工伤的,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其所在用人单位负担。各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要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认定、鉴定时间。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探索建立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材料网上申报、审核和送达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七、完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政策。对认定为工伤的建筑业职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对在参保项目施工期间发生工伤、项目竣工时尚未完成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的建筑业职工,其所在用人单位要继续保证其医疗救治和停工期间的法定待遇,待完成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后,依法享受参保职工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其中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工伤职工所在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支付,也可根据其意愿一次性支付。针对建筑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特点,对相关工伤保险待遇中难以按本人工资作为计发基数的,可以参照统筹地区上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
八、落实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政策。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设项目,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依法由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用人单位和承担连带责任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不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用人单位和承担连带责任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偿还;不偿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偿。
九、建立健全工伤赔偿连带责任追究机制。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分包单位将工程(业务)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发包单位与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十、加强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和培训。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规定的式样,制作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公示牌,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安排有关工伤预防及工伤保险政策讲解的培训课程,保障广大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知情权,增强其依法维权意识。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职工知晓其依法享有的工伤保险权益及相关办事流程。开展工伤预防试点的地区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工伤预防,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开展建筑业工伤预防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将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作为宣传和培训的重点对象。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建筑施工企业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建筑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工伤维权意识和岗位技能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
十一、严肃查处谎报瞒报事故的行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有关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要严格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和其他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并做好工伤保险相关工作。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要及时补报。对谎报、瞒报事故和迟报、漏报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依法查处。
十二、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职工工伤维权工作中的作用。各级工会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项目工会、托管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形式,努力将建筑施工一线职工纳入工会组织,为其提供维权依托。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在职工工伤维权方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具备条件的企业工会要设立工伤保障专员,学习掌握工伤保险政策,介入工伤事故处理的全过程,了解工伤职工需求,跟踪工伤待遇支付进程,监督工伤职工各项权益落实情况。
十三、齐抓共管合力维护建筑工人工伤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把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当前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领域,对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力争尽快实现全面覆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对违法施工、非法转包、违法用工、不参加工伤保险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和总工会要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业职工工伤维权工作情况的联合督查。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项目开工、项目用工、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监管等信息,实现建筑业职工参保等信息互联互通,为维护建筑业职工工伤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等相关行业职工工伤权益保障工作可参照本文件规定执行。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工会组织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协调工作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难点重点问题,合力做好建筑业职工工伤保险权益保障工作。
附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第九条 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四条
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篇:农民工工伤赔偿协议书范本
工伤赔偿协议书
甲方(用人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乙方(劳动者):,年月日出生,族
住址:职业:
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
乙方系甲方单位职工,因工作原因于年月日在地发生工伤事故。为妥善解决乙方工伤待遇及善后有关事宜,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协商达成协议如下,共同遵守:
一、工伤待遇: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如下:(略)
二、补偿金额:
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支付补偿金人民币万元。在甲方支付上述费用后,乙方放弃向甲方主张任何赔偿费用的权利。
三、付款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四、违约责任:
1、甲方迟延付款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一次性支付余款,并有权要求甲方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两倍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2、因任何一方违约而导致仲裁或诉讼的,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标准为对方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受到的全部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守约方依裁决或判决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诉讼费、律师服务费、调查取证费、交通费、通讯费、误工费、公证费和住宿费等。
五、争议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如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则将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
甲方(签章):委托代理人(签字):
乙方(签字):委托代理人(签字):
签订时间:年月日
第五篇:农民工工伤认定提供材料
外地企业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提交材料须知
1、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等)。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关系存在争议的,按冀劳社办[2004]253号第十二条之规定,首先申请进行劳动争议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待劳动关系成立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2、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乡镇出具的伤者是当地外出务工农民工证明。
3、用人单位工商执照注册地社会保险部门或用人单位出具的该单位在注册地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证明材料。
4、抢救医院或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当天及连续治疗)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5、农民工的身份证复印件。属于农民工近亲属申请的,应同时提交亲属关系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6、个人申请的应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申请书中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伤害经过、受伤部位、伤害程度等)。
7、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提交司法机关(如交警部门)作出的,对交通事故事实及责任认定完整的证明材料(如《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下班途中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对交通事故事实及责任认定完整的证明材料。
8、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司法部门出具的对职工受伤害原因及事实进行说明的证明材料。
9、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提交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的抢救证明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及有效的突发疾病时间、死亡时间证明。
10、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提交公安机关证明或其他证据材料;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申请认定因工死亡的,还应提交人民法院公布的死亡证明。
11、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应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材料。
12、复转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旧伤复发的,应提交本人的《革命伤残军人证》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旧伤复发的确认材料。
13、事故见证者的证人证言(由出证者按手印),证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有效联系方式。
14、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