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外诊断试剂胃蛋白酶原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最终版)
化学发光法胃蛋白酶原试剂盒
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
公司简介
河南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微生物检验试剂、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及配套仪器。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7000万元,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GMP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专业研发实验室1000平方米。先后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获得6840体外诊断试剂和6840医学检验仪器的生产许可证。目前公司已掌握了多个方向的产品开发核心技术,并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一、什么是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
PGI主要来源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PGII则来源于全胃腺(胃贲门腺、胃底腺、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腺,前
化学发光法胃蛋白酶原试剂盒
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II。
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因此,联合测定PG I和PG I/II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PG 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 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
PG 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二、胃癌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胃癌死亡率高居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
化学发光法胃蛋白酶原试剂盒
结果判定依赖于经验性,受检人群混杂及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期胃癌的判定显得无能为力。
血清PG检测对诊断早期胃癌或肠型胃癌更有价值,钡餐检查对诊断进展期胃癌或弥散型胃癌更有价值。(2)其他肿瘤相关标记物
优点:采用血清检测,无创伤、广泛认知
缺点: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胃部疾病 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如: CEA 在胃癌患者胃液中阳性检出率为50%, 血清阳性检出率仅为 4.5%(3)胃镜
优点:行业金标准,检测准确。
缺点:⒈体内检测,痛苦。
⒉受医生水平影响大。
⒊检测费用高。
⒋不适合体检普查。(4)胃蛋白酶原PGI&PGII血清检测: 优点:1.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2.费用低廉,适用于普查体检。
3.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
化学发光法胃蛋白酶原试剂盒
四、几种检测方法收费标准的比较
胃镜检测费: 140-340元/次
肿瘤标记物检测: 50元/项(组合350-1200元)
碳-13呼气: 100-400元/次
上消化钡餐: 180-320元/次
胃蛋白酶原I&II 160-240元
五、综上所述血清PG检测优点
(1)胃癌初筛的国家标准
(2)胃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
(3)操作简便
(4)无创,病人耐受好
(5)费用低
(6)快速
化学发光法胃蛋白酶原试剂盒
第二篇: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相关知识
体外诊断试剂,包括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根据产品风险程度的高低,体外诊断试剂依次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产品。
(一)第三类产品:
1.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抗体以及核酸等检测相关的试剂;
2.与血型、组织配型相关的试剂; 3.与人类基因检测相关的试剂;
4.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试剂;
5.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检测相关的试剂;
6.与治疗药物作用靶点检测相关的试剂;
7.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相关的试剂;8.与变态反应(过敏原)相关的试剂。
(二)第二类产品:除已明确为第三类、第一类的产品,其他为第二类产品,主要包括:
1.用于蛋白质检测的试剂; 2.用于糖类检测的试剂;
3.用于激素检测的试剂; 4..用于酶类检测的试剂;
5.用于酯类检测的试剂; 6.用于维生素检测的试剂;
7.用于无机离子检测的试剂; 8.用于药物及药物代谢物检测的试剂;
9.用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试剂; 10.用于微生物鉴别或药敏试验的试剂;
11.用于其他生理、生化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试剂。
(三)第一类产品:
1.微生物培养基(不用于微生物鉴别和药敏试验);
2.样本处理用产品,如溶血剂、稀释液、染色液等。
体外诊断试剂的命名原则: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名称一般可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测物质的名称。
第二部分:用途,如诊断血清、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等。
第三部分:方法或原理,如酶联免疫方法、胶体金方法等,本部分应当在括号中列出。
如果被测物组分较多或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与产品相关的适应症名称或其他替代名称。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标准,是指为保证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所制定的标准物质、质量指标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注册产品标准。
注册证书中产品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
×(×)1(食)药监械(×2)字××××3第×4××5××××6号。其中:
×1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地的简称: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境外医疗器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为“国”字;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为注册审批部门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设区市的简称,为××1(无相应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时,仅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
×2为注册形式(准、进、许):“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进”字适用于境外医疗器械;“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械;
××××3为批准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品种编码(体外诊断试剂的品种编码为:40);
××××6为注册流水号。
第三篇:体外诊断试剂制度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
为了确保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规范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首营企业是指与本公司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生产企业或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经营企业。首营品种是指本公司首次购进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
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必须经质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购进业务。
三、审核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必备资料
1、首营企业
1.1《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1.2营业执照及其年检证明复印件
1.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1.5相关印章、随货同行单(票)样式 1.6开户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
1.7《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首营品种
加盖生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首营品种的出厂检验报告书;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以及价格批文等。
3.质量保证协议书 3.1明确双方质量责任; 3.2供货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规定的资料且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3.3供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具发票;
3.4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等有关要求;
3.5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有关规定;
3.6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的质量保证及责任; 3.7质量保证协议的有效期限
四、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
1、采购员应详细填写“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连同相关资料及样品报质量负责人。
2、质量负责人对采购员填报的“首营品种(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和样品进行审核后,报企业负责人审批。
3、如依据所报送的资料无法对首营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时,应对首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由质量负责人根据考察情况形成书面考察报告,再上报审批。
4、质管部将审核批准的“首营企业审批表”和“首营品种审批表”及报批资料等存档备查。
购进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严格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货关,确保依法经管,杜绝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流入,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进货原则:
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采购、质量第一”的进货原则,严格执行进货质量控制程序。
3.人员要求:
采购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4.进货质量控制程序:
4.1合格供货方资格审核:采购员负责审核所有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包括向供货方索取加盖供货方公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并审核其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有效期、发证机关印章等项目。供货方证照上生产/经营范围必须涵盖拟供产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方式必须为批发。无误后方可填写“合格供货方审批表”。
4.2首营企业审核与建档:供货方如为首营企业,索取和审查资料后,按照本公司《首营企业资格审核制度》的规定,填报“首营企业审批表”,交质量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将首营企业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后,采购员方可填写该首营企业的“合格供货方审批表”。
4.3供货方销售员资格验证:包括验证企业法定代表人为销售员出具的《授权委托书》原件、销售员身份证原件及上岗证、资格证复印件,无误后将有关内容填入“合格供货方审批表”留存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上岗证、资格证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无需盖章)附后。对方无上门销售的可以注明。
4.4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在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的同时,应与供货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该协议书的有关信息也应填入“合格供货方审批表”中。
4.5合格供货方档案微机记录:质量负责人负责合格供货方资料的审批与建档,负责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4.6首营品种审核与签订购销合同:如拟供品种属首营品种,应按公司《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的规定向供货方索取有关资料,经初审合格后填报“首营品种审批表”,连同资料一起交质量负责人。经质量负责人审批通过,采购员方可与供方签订购销合同。审核未通过的不可签订购销合同。
4.7非首营品种签订购销合同:如拟供品种不属于首营品种,在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和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后,方可与供货方签订有明确质量条款的购销合同。
4.8电话要货记录:如供货方为经营单位,所供品种多且进货次数频繁,在不方便签订书面购销合同的情况下,必须做详细的电话要货记录。
4.9购进记录:采购员应将购销合同或电话要货记录录入系统,形成“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注明产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等项内容。
4.10执行购销合同:双方严格按照购销合同条款开展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购销活动。
5.合格供货方管理:
5.1所有供货方都应建有“合格供货方审批表”,所附资料都在有效期内,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提醒供货方的资料效期,发现快到期及时通知采购员向供方索取。5.2凡是没有建立“合格供货方审批表”的供货企业或者“合格供货方审批表”所附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和“质量保证协议书”已经过期的供货企业,一律不得购进其生产或经营的产品。
6.购销合同和质量条款内容:
6.1购销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包括:签订合同地点、签约人;采购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企业或产地、价格、交货地点和质量条款;对于包装、标识、运输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也应注明。
6.2与生产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质量条款应明确: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整件产品附产品合格证;
产品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产品的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
生产企业每次供应的产品尽可能提供同一批号的产品; 6.3与经营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质量条款应明确;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整件产品附产品合格证;
进口产品,随货提供进口产品的有关证明文件;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符合有关规定和货物运输要求;
产品到货时的剩余有效期应不少于该产品有效期的二分之一。7.禁止购进的产品: 禁止购进下列产品:
7.1本单位经营范围以外的产品; 7.2未取得合法批准、注册文号的产品; 7.3不是采用国家标准生产的国产产品; 7.4无合法进口证明文件的进口产品;
7.5已经超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期限,不得继续销售和使用的产品;
7.6包装标签、说明书的标识和内容与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不符的产品;
7.7医疗单位配制的制剂产品; 7.8不能提供合法供货票据的产品。8.其他职责和要求:
8.1采购员负责制定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采购计划。制定计划时应有质管部门的人员参加,明确审核意见并签字或盖章。
8.2采购计划、购销合同、质量保证协议书应由主管领导或其授权人按职责权限审核批准后执行。
8.3采购员应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进货质量评审,必须有质管部门的人员参加。
8.4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由供货方开具合法票据,建立所有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购进记录,做到票、帐、物相符。购进记录应保存5年,票据应保存10年。
8.5采购员应定期与供货方联系,配合质管部共同做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管理工作,协助处理质量问题。
8.6采购员应及时了解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库存结构情况,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避免产品因积压、过期失效或滞销造成损失。发现滞销苗头应及早与供货方联系,采用退货换货、扣付货款,由对方承担损失、促销等方式妥善处理。
9.责任追究:
9.1采购员发生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由采购员本人承担直接责任,分管负责人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分管领导承担领导责任。
9.2公司及其有关管理和考核部门有权对进货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奖罚意见,经批准后兑现。
9.3采购员违反本制度导致质量审核时出现不应有的缺陷项或导致发生质量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收货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严格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收货关,确保依法经管,杜绝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流入,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收货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内容;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收货人员应当核实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做到票、账、货相符。
3.2随货同行单(票)应包括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单位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章原印章。
3.3冷藏、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
3.4收货员对符合收货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按照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或者设臵状态标志,通知验收。冷藏、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在冷库内待验。
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
为确保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把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入库质量关,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质量验收的定义: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包括产品外观的性状检查和产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
3.人员要求:
验收员应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量验收的依据: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的依据是《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企业质量验收管理制度、质量验收管理职责、质量验收程序。
5.质量验收的内容:
5.1验收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供货单位为批发企业的,检验报告书应当加盖其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检验报告书的传递和保存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形式,但应当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5.2在待验区内,凭采购员提供的采购记录、随货同行单对来货进行逐批验收;一般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到货后1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需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到货后1小时内验收完毕(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验收,应存放在符合规定的环境中待验,并给出明显待验标志)。
5.3验收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5.3.1同一批号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至少检查一个最小包装,但生产企业有特殊质量控制要求或者打开最小包装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可不打开最小包装。
5.3.2整件:50件或50件以下,抽取2件,50件以上时,每增加50件多抽一件,不足50件的以50件计,在抽取的每件中,从上、中、下不同部位抽3个以上最小包装检查,复查时,加倍抽样。
5.3.3破损、污染、渗液、封条损坏等包装异常以及零活、拼箱的,应当开箱检查至最小包装。
5.4验收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分类,对产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5.4.1验收时,应进行产品包装内、外标签和说明书的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
5.4.1.1整件产品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5.4.1.2产品包装必须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内标签至少应当标明产品的通用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等内容,外标签应当注明产品通用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内容,不能全部注明的,应当标出主要内容并注明“详见说明书”字样;
5.4.1.3供上市销售的最小包装必须附有说明书,其核准日期和修改日期应当在说明书中醒目标示;
5.4.1.4进口产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产品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
5.4.1.5验收入库的产品包装完好,无污染,能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
5.5对销后退回的产品,验收员应按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验收程序的规定逐批验收。
5.6对验收抽取的整件产品,应加贴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进行复原封箱。
5.7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入库时注意有效期,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产品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从经营企业购进的产品到货时的剩余有效期应不少于该产品有效期的二分之一;
超出上述期限或有效期不足12个月的产品不得入库。因特殊原因需入库时,由质量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入库。
5.8发现以下情况拒收或部分拒收:
5.8.1验收时发现到货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注册证号等项目与GSP验收入库单或随货同行单上的内容不符的;或产品质量异常、包装质量不合格、标签模糊、包装内、外标签不符或有其他问题的品种,应在GSP验收入库单上写明情况,并填写“拒收报告单”,及时报质量负责人处理。
5.8.2验收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对整批符合规定产品中的下列产品,应保留有关证据,填写“拒收报告单”,批准后部分拒收或报损:1)、破损的产品 ;2)、包装被污染的产品;3)、有充分证据证明在运输途中丢失短少的产品。
5.9应做好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验收记录,包括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记录要求内容完整,不缺项,字迹清晰,结论明确,每笔验收均应由验收员签字,并签署验收日期。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诊断试剂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5.10验收后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验收员应在“GSP验收入库单”上签字,并注明质量状况、验收结论。仓库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GSP验收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品种,应予拒收并报质量负责人。
储存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正确、合理地储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确保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和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从事储存工作的人员(仓库保管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入库和拒收:
仓库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验收入库单”办理诊断试剂入库手续。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应拒收并报告质量负责人处理。
3.储存原则和要求:
应根据“按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对温度、湿度条件的要求存放”、“分类存放”、“实行色标管理”等原则,将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分类存放于具备相应条件的仓库中。储存中应做到:
3.1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性能、储存要求和验收员的提示,将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常温库温度应控制在10-30℃,阴凉库温度应控制在不高于20℃的范围内,冷库温度应控制在2-10℃。库房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35-75%之间。
3.2在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状态应实行色标管理。其统一标准是:待确定为黄色;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
3.3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与地面之间有有效隔离的设备,通风和避免阳光直射的设备。
3.4搬运和堆码应当严格按照外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包装。3.5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3.6有效调控、检测温湿度的设备。
3.7有符合储存作业要求的照明设备,有包装物料的储存场所和设备。
3.8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存放在不合格区,并有明显的标志。
3.9对销后退回的凭“销售退回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经核实是本公司售出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通知验收员验收。凭验收结论将产品存入合格区或不合格区。退货记录应保存3年。
3.10保持库房、货架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防虫、防鼠、防鸟等工作。
3.11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无关的公私物品,不得存放。
3.12按规定点单下帐,对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实行动态盘点(每天清点当天有过实物交接的产品),月末大点(每月进行一次所有库存产品的大清点),保持帐货相符。
3.13在储存工作中接受养护员的监督指导。
3.14储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货架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和杂物堆放。
3.15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报告:
4.1保管员发现有破损、污染、过期失效等情况时,必须及时书面报告养护员,发现其他质量问题时,也应当天向养护员书面报告。
4.2保管员不按时报告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保管员承担直接责任。
养护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依法经营,严防出现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提高服务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养护员应当具有药学或者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养护员应当根据库房条件、外表环境、质量特性等对在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行养护,主要内容:
3.1指导和督促保管员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
3.2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 3.3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调控;
3.4按照养护计划对库存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外观、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
3.5发现有问题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和记录,通知质量负责人处理。
3.6定期汇总、分析养护信息。
4.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时,应当迅速采取安全处理措施,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5.对质量可疑的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告质量负责人确认。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5.1存放于标志明显的专用场所,并有效隔离,不得销售; 5.2怀疑为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及时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3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
5.4对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销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依法经营,严防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售出,提高服务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制度。
2.人员要求:
销售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客户资格审核程序:
3.1销售员销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向客户索取加盖有客户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GSP认证证书》复印件;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其单位名称、经营范围、有效期、发证机关印章等项目,审查无误后,填写“客户资质审批表”;
3.3经销售、质量负责人批准后,质管部将客户信息输入微机,通知开票员可以销售;
3.4资料及审批表归档备查。4.销售服务要求:
4.1销售开票时要坚持“先产先销”、“近期先销”的原则。应对违反该原则开票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开票时有领导签字确认的除外。
4.2药品/体外诊断试剂销售严格执行《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复核管理制度》,经配货、复核手续方可付货。
4.3销售员提货时应认真核对:货与单相符,在销售清单上签字。4.4应开具合法票据,将销货清单按月装订作为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包括:产品的品名、剂型、规格、单位、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购货单位、销售价格、销售数量、销售日期等项目。
4.5销售人员应正确介绍产品,不得虚假宣传、夸大产品疗效或误导用户。
4.6应随时收集客户意见,认真协助质管部受理和处理客户的质量查询和投诉,及时进行质量改进。
4.7销售部门应按“近效期产品催销表”所列品种及时组织销售。4.8销售人员应随时跟踪近效期产品在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确认在产品失效前无法使用完的部分,应及早帮助医疗单位办理退货换货,以避免产品过期失效退回后,造成本公司经济损失。
4.9已经过期失效的产品,一般不得同意医疗单位做退货处理。5.停止销售付货的情形:
销售付货或复核时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付货,并报养护员处理:
5.1产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5.2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5.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或污染;
5.4产品已超出有效期、霉烂变质、虫蛀、鼠咬等; 5.5非法产品或本公司无经营资格的品种;
5.6怀疑有质量问题,未经质管部明确质量状况的品种; 5.7药监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通知暂停销售的产品。
出库复核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准确无误,保证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杜绝不合格品出库,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2.出库原则: 2.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2.2如果“先产先出”与“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优先遵循“近期先出”原则。
2.3销货清单上指定的批号违反出库原则时,要暂停出库,汇报直接上级协调或查明原因,经重新开票或由直接上级在原票上签字后,方可继续出库。
2.4违反出库原则又无直接上级签字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保管员和开票员的责任。
3.出库复核: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出库必须经配货、复核手续方可发出。
3.2保管员按销货清单配货完毕后,在销货清单上签字,将货交给复核员复核。复核员必须对照销货清单所列的品名、剂型、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项目,逐品种按批号与实物进行复查核对;还应同时检查产品和包装的质量状况以及购货单位、销售日期等项目。经复核无任何问题的,复核员应在销货清单上加盖质量合格章并签字,按月装订作为出库复核记录。
3.3复核发现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批号与销货清单所列批号不一致的,应换付相同批号的产品;无相同批号产品时,通知开票员重新开票。
3.4出库复核记录应保存到超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4.拆零拼箱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出库复核: 4.1拆零产品逐批号核对无误后,由复核员进行拼箱加封; 4.2使用其他产品包装箱作为拆零产品的代用箱时,应将代用箱原包装内容覆盖或涂改,标明拼箱标志。
5.停止出库的情形: 出库复核时如发现以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养护员处理: 5.1产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5.2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5.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或污染;
5.4产品已超出有效期、霉烂变质、虫蛀、鼠咬等; 5.5非法产品或本公司无经营资格的药品;
5.6怀疑有质量问题,未经质管部明确质量状况的品种; 5.7药监部门或质管部通知暂停销售的产品。
运输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保证运输过程中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规范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运输工作,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前,运输员应与出库复核员办好交接手续,对照“销售清单”清点产品数量,数量无误后在“销售清单”上签字确认。
3.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应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路线。
4.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要包装完整,包装牢固,已开箱产品应封口并签单,品名、标识清楚,数量准确,堆码整齐,不得将产品包装倒臵、重压,堆码高度要适中。
5.实施文明装卸运输,搬运、装卸产品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产品的安全。
6.对需要冷藏运输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时应放臵在车载冷藏箱内,并优先运输。
7.运输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针对运送诊断试剂的包装条件及运输道路状况,采取必要措施(泡沫板等),防止产品破损和混淆。
8.货到后请客户在“送货单”上签字认可,送货单返回财务作报帐处理。
9.运输员对押运的产品负责,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按公司
有关规定处理。
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公司产品的售后服务,促进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的方针的实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特制定本办法。
2.机构设臵:
2.1设立售后服务兼职人员。
2.2通过公示的服务(热线)电话、网站、信箱或其他方式,接受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咨询、使用意见反馈、投诉等事务。
2.3经营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约定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售后技术维修。
2.4负责公司产品客户(用户)意见收集、投诉受理、退货换货、维修联系等管理工作。
3.公司设立多级投诉制度: 客户要向公司当事人的直接上级投诉,或直接向公司领导投诉。
3.1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产品质量、使用功能的,应反馈生产企业或提供售后技术维修部门处理。
3.2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产品包装破损、变质的,反馈供货企业处理。
3.3受理的意见和投诉中涉及公司营销、安装、售后服务人员态度差、不尽职的,送营销部门处理。
3.4公司产品、服务存在的重大问题,出现或可能出现危机和媒体曝光、法律诉讼、影响公司公信力的,列为专案优先处臵。
4.服务公约: 4.1公司的经营宗旨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4.2客服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接待过程不得怠慢客户和消费者。对每一次来电、来信、来访,接待员均应详细记录在案,填写有关登记表,按规程和分工转送有关单位和人员处理。紧急事件应及时上报。
4.3公司对每个来电、来信、来访,须给予迅速、满意回复,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奖励。
4.4客户的意见和投诉情况,作为考察与之相关部门和人员业绩的依据之一。
4.5公司产品因质量问题的退货和换货应有具体规定,明示于销售场所、载于产品说明材料内
4.6具体退货和换货工作流程,培训有关人员熟悉该规程。4.7仓库、运输、财务、销售部门为退货和换货予以支持和配合,并进行工作流程上的无缝衔接。
有效期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了严格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的管理,防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过期失效,确保所经营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按劣质产品处理。
2.购进与验收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管理: 2.1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有效期控制原则应尽量遵循“逐批采购,第延效期”(即每批采购的有效期原则应等同或延后于上批采购的有效期)和“勤进快销、防止积压”的原则。
2.2除合同中另有约定的外,从生产企业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到货日期距生产日期在6个月以内;从经营企业购进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剩余有效期不应少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二分之一。否则,验收时应予拒收;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到货时,剩余有效期不足12个月的产品,验收时应予以拒收,采购员在拒收报告上注明原因要求验收入库的,方可验收入库。
2.3基本单元包装上未注明有效期、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更改有效期的产品,一律拒收。
2.4采购员签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进货合同时,应对供应的生产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应签订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销售不畅时给予退换货或过期失效后与货源单位协商解决的合同条款。
2.5近效期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确认无法在失效前形成不可逆销售的部分,应由采购员在失效前与货源单位联系做退换货处理。
3.储存养护环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管理: 3.1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按批号进行储存养护,根据有效期相对集中存放,按效期远近依次堆码。
3.2严格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出库和销售原则。出库或销售票上所列的批号违反该原则时,要暂停出库,汇报直接上级协调或查明原因,经重新开票或直接上级在原票上签字后,方可继续出库。违反出库原则又无直接上级签字造成损失的,要追究保管员和开票员的责任。
3.3距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为近效期产品,养护员应按月填报“近效期产品催销表”,并与保管员与实货进行核对后,按月报质量负责人、采购员、销售员。
3.4距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6个月的产品库存货位上应有近效期标志或标牌。
3.5养护员对近效期产品应每月进行养护检查,并做好记录。3.6诊断试剂有效期满时,养护员填报“不合格产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后,通知保管员将过期失效产品移入不合格区,并登记不合格产品台帐。
4.销售环节的效期管理:
4.1销售部门应按“近效期产品催销表”所列品种及时组织销售。4.2销售员应随时跟踪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医疗单位的使用情况,确认在产品失效前无法使用的部分,应及早帮助医疗单位办理退货,以免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过期失效退回后,造成本公司经济损失。
4.3已经过期失效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一般不得同意医疗单位做退货处理。
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及其销毁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是用于诊断治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为严格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管理,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或流出本公司,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质量管理部是公司负责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实行有效控制管理的机构。
3.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定义: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均属不合格产品,包括:
3.1经生产或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检验部门或法定监督检验部门检验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3.2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3.3各级药监部门公示禁止销售的品种;
3.4过期、破损、污染、霉变及其他质量问题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诊断试剂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4.判定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依据: 4.1验收员填写并得到质管员确认的“产品拒收报告单”; 4.2法定监督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或其他正式通知,均可作为判定不合格品的依据;
4.3产品破损、污染、过期失效以及明显的外观质量问题、包装质量问题和标识违规问题,凭质管员签字确认的“不合格产品确认表”、“销售退货单”(销售退回不合格)作为判定不合格产品的依据。
5.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监管: 质管部负责本公司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品的管理,包括不合格品的确认;检查实物和“不合格品台帐”的记录是否相符;进行不合格品的汇总分析;审核报损和销毁手续;监督销毁过程等。保管员负责保管不合格品、登记“不合格品台帐”、填报“不合格品报损审批表”。
6.各环节发现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 6.1验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出具“拒收报告单”,拒收来货暂放入不合格品区,给出明显的标志,并做好验收记录,通知有关部门拒付货款,联系处理;销售退回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填写“销售退货单”报质管部确认。
6.2养护员对库存产品进行养护检查时发现的破损、污染、过期失效产品或可疑不合格品应记入养护记录,挂红牌或黄牌标志,同时填写“不合格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属不合格品的,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并通知保管员接收不合格品实物存放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标志。必要时应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6.3销售和出库复核时发现的质量可疑产品,应挂黄牌,养护员填写“不合格品确认表”报质管部确认,属不合格品的,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并通知保管员接收不合格品实物放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必要时应根据销售记录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6.4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或药监、检验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品时,质管部应立即下发“不合格品停销通知”停止销售,通知养护员在微机中将货移入退货库,保管员将不合格品实物移入不合格品区,挂红牌标志。必要时应追回已售出的不合格品。
7.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处理:
7.1经质管部确认的不合格品,养护员在微机中移入退货库,保管员将实物移入不合格区,并全部记入“不合格品台帐”; 质管部应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2属不合格品的,根据有关规定应由我方承担损失的,保管员如实填报不合格品报损表,经公司质管部、财务部等审核并签注意见,最后由总经理签注审批意见。
7.3同意报损的保管员将货在微机中移入不合格库,通知财务部下账报损。报损后的不合格品仍然应妥善保管,给出红色标志。不得混放。
7.4对已报损的产品,凡已无使用价值或按规定应该销毁的,由质管部填写报损产品销毁审批表,经公司质管部、财务部等审核并签注意见,由总经理签注审批意见后执行。销毁时经质管部对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等核实无误后方可装运到指定地点销毁。整个装运销毁过程都应在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监督下进行。销毁结束后,有关监销人确认实际销毁产品与销毁产品明细表所列的内容全部相符,方可在销毁表上签字证明。如有不符,要查明不符原因,查清责任。对重大问题的责任者要作出相应处理。
7.5不合格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报告、确认、报损、销毁等记录应妥善保管,留存备查。
退货管理制度
1.目的和依据:
为确保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质量和服务质量,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销售退回产品和购进产品退出、退换的质量管理,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2.销售退回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范围和条件: 2.1销售退回产品是指本公司产品销售给客户后,由于各种原因从客户方退回的产品。
2.2因价格变动,为订正票据开具退货票,没有发生实际物流的单纯票据退货,不在本制度的管理范围内。
2.3已经过期失效或由于客户保管不当出现了质量问题的产品,一般不得退货。
3.销售退回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退货程序: 3.1符合退货条件的退货,客户由销售人员代其办理,不符合退货条件的,应事先取得主要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退货手续。
3.2由销售人员对照拟退回产品实货逐项填写“销货退回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的有关拟退回产品信息。
3.3由保管员或开票员通过核对销售记录或销售票据,查验是否为本公司售出产品,补充拟退回产品的相关信息,核对数量、破损、污染情况并签字确认。不能确认为本企业售出产品的,不得退货。
3.4确认为本公司售出产品,将退回产品暂放入退货区。采购部根据进货的来源,联系供货商,在处理意见上注明处理方式,同意退货的,保管员通知验收员验货。
3.5验收员对退回产品按新进货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打出“销售退货单”并在“退货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和“销售退货单”上写明质量状况并做出验收结论,签字后交保管员。3.6保管员根据验收结论,将合格品从退货区放入相应的合格品区,将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记入不合格品台帐。
3.7质管部检查两单及实物的处理情况并签字确认。
3.8以上产品实物退货手续办理完毕后,将“销售退货单”一联交验收员作为退回验收记录、一联交保管员作为退货台帐,一联与“退货通知、验收、入库交接单”交保管员作为退货通知单,一联交财务部,一联交退货方。
3.9允许先退货,后验收,即退回产品经主管领导或其委托授权人审批同意退货,并放入退货区后,即可办理开退票手续。
4.购进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退出、退换: 4.1不合格品经与供货方协商可以进行退、换货或财务处理。供方不要求退回实物的,实物应存放于不合格区等待销毁。
4.2合格的库存产品或销后退回产品,因滞销等原因需退回供货方时,应由进货员填写“购进退出审批交接单”,保管员根据审批后的交接单办理退货,并打出“购进退货通知单”,经复核员复核签字,退货经办人签字后保管员留存一联为“购进退货出库复核记录”。进货员留存一联为“购进产品退出记录”,记录妥善保存三年。
4.3购进产品的换货:退出的产品应按退出处理,换回的产品应按来货重新验收入库。
冷链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确保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GB500725冷库设计规范》。
3、范围:适用于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物流冷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储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术语和定义:
4.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是指对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运输有温度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4.2冷藏指温度符合2℃—8℃的储藏运输条件。4.3冷冻是指温度符合-10℃—-25℃的储藏运输条件。
4.4药品冷链物流指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
5.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区应当设臵在冷库内; 5.2收货时检查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
5.3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5.4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从收货转到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在30分钟内,冷冻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15分钟内。
5.5验收应在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规定的储藏环境中。
5.6对退回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视同收货,严格按5.1、5.2、5.3、5.4、5.5操作,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5.7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1年以上备查,记录至少保留3年。
6、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藏、养护
6.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说明书上规定的储藏温度要求。6.2储藏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应按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6.3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6.4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有效期1年以上备查,记录至少保留3年。
7、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 7.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7.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规定的储藏温度下进行。
7.3装载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时,冷藏箱应预冷至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运输温度。
7.4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处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7.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发货应设臵在冷库内,不允许臵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他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臵。
7.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在储存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
8、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运输
8.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
8.2应制定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发运程序。发运程序内容包括出运前通知,出运方式、线路、联系人、异常处理方案等。8.3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箱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温度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臵。
9、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9.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臵不得超过30分钟/次。9.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冷藏要求。
9.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3年。
9.4温度报警装臵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臵,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
9.5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臵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备完好。
10、冷藏药品储存、运输的设施设备
10.1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存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臵。
10.2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储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箱运输。
10.3应有经营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规模相适应的的冷库和冷藏箱。
10.4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回路电路。10.5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藏、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急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3年。
10.6建立健全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储存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3年。
11、人员配备要求
11.1应配备与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11.2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
11.3从事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收货、验收、储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冷藏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储存、运输、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
11.4直接接触体外诊断试剂(按药品管理类)的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第四篇:体外诊断试剂文件培训
体外诊断试剂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分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 命名原则是被测物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
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制工作包括: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产品生产工艺的确定;注册产品标准的拟定;产品稳定性研究;参考值确定;产品性能评估。为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了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细则,细则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管理职责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为相关的专业并按照本细则进行培训和考核,且不得互相兼任。组织机构需明确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相关质量体系标准的管理者代表并至少有二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厂房、设施与设备应当与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相适应。生产、研发、检验等区域应当相互分开布局应合理。仓储区各个区域必须划分清楚,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防止异物混入如需冷藏,应当配备符合产品要求的冷藏设备并定期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储藏温度。专门人员负责保管和发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体的物料。列出危险品清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其环境、设施与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厂房应当按照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酶免等体外诊断试剂需要洁净度级别:10万级;尘粒最大允许数≥0.5μm 3,500,000/立方米≥5μm 20,000/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沉降菌数10/皿。万级;尘粒最大允许数≥0.5μm 350,000/立方米≥5μm 2000/立方米;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沉降菌数3/皿。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当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工艺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应能防止微生物污染和滋生,监控并定期记录制水设备并定期清洗、消毒、维护。对空气有干燥要求应配置空气干燥设备,定期监测室内空气湿度。文件与记录控制
生产企业应当至少建立、实施保持以下基本规程和记录,并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补充:1.厂房、设施、设备的验证、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和记录;2.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3.菌种、细胞株、试验动物、血清等物料的保管、使用、储存等管理制度和记录;4.安全防护规定和记录;5.仓储与运输管理制度和记录;6.采购与供方评估管理制度和记录;7.工艺流程图、工艺标准操作规程;8.各级物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批生产、批包装、批检验记录;10.试样管理制度及记录;11.工艺用水规程和记录;12.批号管理制度及记录;13.标识管理制度;14.校准品/质控品管理规程及记录;15.检测仪器管理及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和记录;16.留样管理制度及记录;17.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18.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制度及记录;19.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和记录;20.用户反馈与处理规程及记录;21.环境保护及无害化处理制度;22.产品退货和召回的管理制度;23.人员管理、培训规程与记录。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的编制、更改、审查、批准、撤销、发放及保管的管理制度。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处置的职责和要求,确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记录应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更改内容或涂改,并按规定签字。设计控制与过程验证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产品研制控制程序,对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应有明确规定。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并能提供风险管理报告和相关验证记录。
生产一定周期后,应当对关键项目进行再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料、主要生产设备等发生改变时,质检或用户反馈出现不合格项时,应当进行相关内容的重新验证。采购控制
应当确定外购、外协物料的清单,明确物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对物料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级管理。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采购和验收,按照物料的质量要求制定入库验收准则。应当建立供方评估制度,所用物料应从合法的,确保物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主要物料的采购资料应能够进行追溯,外购的标准品和质控品应能证明来源和溯源性。应当按照不同物料的性状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管理。
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进行采购和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控制
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应制定生产所需的工序流程、工艺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确定质量控制点,并规定应当形成的生产记录。
应当明确生产、检验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建立维修、保养、验证管理制度,需要计量的器具应当定期校验并有明显的合格标识。
应当按照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生产环境、设备及器具的清洁规程,明确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等要求。
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应内容真实、数据完整,经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生产应做到有效隔离,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应当配备相应的储水条件和水质监测设备,定期记录并保存监测结果。
物料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运行。应当明确规定中间品的储存条件和期限。已被取样的包装应有取样标记。
生产过程应当具有可追溯性,应对物料及产品的追溯程度、追溯范围、追溯途径等进行规定;应当建立批号管理制度,对主要物料、中间品和成品进行批号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记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内包装材料不应对试剂质量产生影响,并应进行相应的验证,保留验证记录。
检验与质量控制
应当设立独立的检验室,设置待检、检验、留样、不合格品等标识,区分放置。应当配备专门的检验人员和必需的检验设备。有特殊要求的检验项目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置。
质量检验部门应当定期或在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制定校准规程,查验检定状态,并加以记录。应当规定在搬运、维护期间对检测设备的防护要求,使用前根据需要进行校准。当发现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使用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校准物质应能够对量值进行溯源。记录其来源、批号、效期、溯源途径(或靶值转换方法)、主要技术指标、保存状态等信息。
应当建立留样复验制度,留样期满后应对留样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并归档。对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外购物料,企业应制定验收规程。
应当保存注册检测报告和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出厂检验报告及记录,应有检验人员和产品放行批准人的签字。
企业应当定期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按照本细则要求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企业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行自查、自纠,保存审核报告和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包装标识、标签、使用说明书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
企业应当建立销售记录。根据销售记录能追查每批产品的销售情况,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召回。销售记录应当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
应当指定部门负责调查、接收、评价和处理顾客反馈意见,保持记录并定期汇总和分析用户反馈信息,及时通报质量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退货和召回的程序,并保存记录。因质量原因退货和召回的产品,应当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
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应当制定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有关职责、权限的规定。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专区存放,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及时处理并保存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认产品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当保存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并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后验证其有效性。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不良事件、质量事故监测报告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
产品经过研制后应做临床试验验证。临床研究要求申请人在符合要求的临床单位在买足临床研究最低样本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的使用目的、相关疾病的流行率和统计学要求,制定能够证明其临床性能的临床研究方案,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提高研究质量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1)伦理考虑,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2)临床研究单位及人员要求:临床研究单位应为充实人类健康或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的法人单位,研究产品应在其所从事专业范围内;研究单位必须具由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与研究试剂适应的一起设备,确保研究的实施;应在至少两家以上(含两家)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完成;
临床研究设计原则:选择适当研究对象,用临床前就产品与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进行盲法同步比较;已有同品种批准上市产品的临床研究:选择已批准上市产品,采用进行临床研究的产品与已批准上市产品针对临床样本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临床研究样本量:第三类产品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1000例;第二类至少200例。
变更申请中产品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变更前后对比试验,证明变更后达到变更前质量水平。
临床试验资料:临床协议及临床试验方案,各临床试验机构的临床试验报告(需加盖临床试验主管部门公章)、对所有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增强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产品的能力;向组织和顾客提供信任,起到质量保证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总体优化;确保产品满足要求;提供信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预防为主,不断提高;注意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强调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识别顾客和相关方,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据此家里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确定必须的过程和职责,提供必须的资源;规定测量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整个工作步骤按P-D-C-A方法完成(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改进过程业绩),划分为四大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文献编写阶段;体系试运行阶段;体系评价与完善阶段。
文献编写主要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包括: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文件(如对特定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进行质量策划所形成的质量计划,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编制的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标准、样图等,);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质量记录是指对所完成的质量活动或达到的质量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国家或地区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如产品注册要求的文件,法规规定持证上岗的资格证明等)。质量方针的制定:
目的是阐明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为质量目标的制定提供框架,并体现产品特点;避免空洞口号,要和组织的社会与市场定位相适宜 质量目标制定:
质量目标应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包括:1)产品应达到新的目标:增加什么新品种,采用什么新技术,性能或功能达到什么新指标2)为满足产品要求所需达到的管理目标3)为满足产品要求所 需的技术改造或资源增加4)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5)质量目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6)不要把应尽的职责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定为质量目标7)利用质量目标,促进质量改进8)建立质量目标可以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上一个P-D-C-A进入下一个P-D-C-A的过程 质量手册包括: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
封面;手册发布令;质量方针批准另;管理者代表任命书;手册目录
手册目录:范围(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过程、活动、场所及覆盖的标准条款); 组织结构和管理层及主要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内容,产品技术文档介绍;质量手册;文件控制;记录控制); 管理职责: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方针: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包括对满足要求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质量目标的策划:(质量目标应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内容,是组织实现满足顾客要求的具体落实,质量目标应是可实现的并涉及到可获得、可测量的成果);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及总要求;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职责权限和沟通:(职责权限: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和职责权限;为其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独立性和权限);内部沟通:(促进组织内各职能部门和层次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理解和步调的协调,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设施;工作环境)
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顾客沟通;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控制要求;安装活动要求;服务活动;标志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产品防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测量,分析和改进: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监视和测量:反馈;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不合格品控制:(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处置不合格品: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授权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已证实符合要求); 数据分析:
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识别和实施任何必要的更改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保持所有顾客抱怨调查记录;对顾客抱怨没有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其理由应予批准 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阶段:
通过试运行考验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并提高对文件的熟悉和理解程度。1. 有针对性贯穿体系文件 2. 严格按文件规定开展活动
3. 发现问题,集中协调,统一修改 4. 做好运行记录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与完善阶段:
至少做两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一次管理审评。
第一次内审必须尽可能全面覆盖部门、岗位,产品和过程,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于体系方面缺陷可通过制定新的规定、修改相应文件来进一步完善。第二次内审可根据上次审核结果及问题重要性针对性进行,还可以对内审活动本身进行评价。在两次内审基础上进行一次管理评价,由最高管理者对试运行以来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分类:
第一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审):组织本身提出对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目的: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内审确定强项和弱项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并进一步寻求改进的机会。
准则: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与组织和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批准产品上市的注册产品标准及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外审):由相关方或以相关方名义对组织进行审核;
目的:为了选择合格供方对候选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满足其采购要求;对已经建立了合同关系的供方有计划的堆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却保持须符合合同要求,进而促其改进和提高。
准则:顾客对供方的要求
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外审):由独立于相关方和组织以外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的审核。
目的:为顾客提供信任;减少重复的第二方审核;证明组织具有满足某个权威标准的能力;出于组织受益者的驱动。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被审核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项正式活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抽样过程具有一定风险和局限性;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通过过程评价进行的。审核原则:
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公正表达:真实准确的报告;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独立性:是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客观性的基础;给予证据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分为六个阶段:
审核启动阶段(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阶段(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其针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准备阶段(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工作分配;准备工作文件);现场审核阶段(举行首次会议;在审核中进行沟通;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收集和验证信息;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阶段;内审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阶段(编制审核报告;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审核准备:
组成审核组;评审有关文件;编制审核计划;准备评审工作文件,编写检查表(包括:审核项目;审核方法;审核结果;性质作用:保持审核目的清晰明确;确保审核系统、完整;注意问题:紧扣标准要求,结合体系文件;PDCA思路;检查方法;合理抽样:把握总体,适当分层;随机抽样;保证一定样本量;繁简适宜,实用为主;)现场审核的实施:(首次会议;现场审核;形成审核发现,确定不合格项并编写不合格报告;准备审核结论;召开末次会议)
最后是审核报告的编制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分为11个部分。考核项目156项,其中重点项目39项,一般项目117项。严重缺陷:是指重点项目有不符合现象。一般缺陷:是指一般项目有不符合现象。
判定标准:通过考核严重缺陷(项)0一般缺陷(%)≤25%限期6个月整改后复核严重缺陷(项)0一般缺陷(%)26-47%或严重缺陷(项)≤3一般缺陷(%)≤25%未通过考核严重缺陷(项)≤3一般缺陷(%)>25%严重缺陷(项)>3 第一部分:组织机构、人员与质量管理职责 √企业应建立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第二部分:设施、设备与生产环境控制
√企业的厂房、环境、设施、设备应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相适应。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体的物料的存放应符 合国家相关规定。
√部分或全部工艺环节对生产环境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应明确规定空气净化等级,生产厂房和设施应符合本细则附录A《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 √具有污染性和传染性的物料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处理,不应造成传染、污染或泄漏等。
√高风险的生物活性物料其操作应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
√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进行除菌过滤方可排出。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有防护措施。
√对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按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相关规定,具备P3级实验室等相应设施。
√聚合酶链反应试剂(PCR)的生产和检定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物中,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
√应配备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检验设备、仪器和器具,建立设备台帐。与试剂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应易于清洁和保养、不与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不会对试剂造成污染
√对空气有干燥要求的操作间,应配置空气干燥设备,保证物料不会受潮变质。应定期监测室内空气湿度,并有相应记录。第三部分:文件与记录
第四部分:设计控制与验证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产品的技术规范和应用技术文件,包括文件清单、引用的技术标准、设计验证文件、工艺文件和检验文件。第五部分:采购控制
√应确定外购、外协物料清单,并明确物料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
√应建立供方评估制度,所用物料应从合法的,具有资质和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供方采购 √主要物料的采购资料应能够进行追溯,企业应按照采购控制文件的要求采购。√应能证明外购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来源和溯源性。
√必须能够提供质控血清的来源,应由企业或医疗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确定值范围。应对其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有明确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外购的商品化质控物应有可追溯性。第六部分:生产过程控制
√应按照国家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应制定生产所需的工序流程、工艺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确定质量控制点,并规定应形成的生产记录。
√批记录应能追溯到该批产品的原料批号、所有生产和检验步骤,记录不得任意涂改。如需更改,应在更改处签署姓名和日期并注明更改原因,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企业应制定工艺用水的规程。验证并规定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检验周期和保存期限。应当配备相应的储水条件和水质监测设备,定期记录并保存监测结果。
√企业应建立产品标识和生产状态标识控制程序,对现场各类物料和生产区域、设备的状态进行识别和管理。
√企业应建立批号管理制度,对主要物料、中间品和成品进行批号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记录 √生产和检验用的菌毒种应建立生产用菌毒种的原始种子批、主代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系统。
√生产用细胞应建立原始细胞库、主代细胞库、工作细胞库。应建立细胞库档案资料和细胞操作日志。自行制备抗原或抗体,应对所用原料的来源和性质有详细的记录并可追溯。第七部分:检验与质量控制
√应单独设立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并履行质量职责。
√质量检验部门应设立独立的检验室,并设置待检、检验、留样、不合格品等区域,配备专门的检验人员和必需的检验设备。
√应按照产品标准配备检测仪器,并建立档案和台帐,帐、卡、物应一致。√应定期或在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制定校准规程,查验检定状态。
应规定在搬运、维护期间对检测设备的防护要求,投入使用前根据需要进行校准。
√应建立留样复验制度,规定留样比例、留样检验项目、检验周期和判断准则。留样品应在适宜条件下储存,以保证复验要求。
√企业应有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出厂检验控制程序和记录,应有检验人员和产品放行批准人的签字。检验报告及记录应真实、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第八部分: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控制
第九部分:不合格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
√企业应对不合格品控制的职责、权限进行规定。
企业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专区存放,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企业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保存记录。第十部分:不良事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企业应建立产品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
√企业应确定工艺所需的空气净化级别。
√洁净车间安全门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平时密封良好,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能保证畅通。
√生产激素类试剂组分、操作放射性物质的洁净室(区)应采用独立的专用的空气净化系统,且净化空气不得循环使用。
√强毒微生物操作区、芽胞菌制品操作区应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配备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排出的空气不得循环使用。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认证申请——(初访)——文件审查——(预审核)——现场审核——通过后发证书——监督审核——有效期满后复评。
产品标准:为保证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所制定的标准物质、质量指标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注册产品标注。
注册检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具有相应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产品标准根据有关研究数据、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要求,针对其所设定的项目、指标,所采用的标准品或参考品的科学性、合理性等内容提出意见,并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在完成产品研制、临床试验、注册检测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后,向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首次注册申请:申请人对其生产的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体外诊断试剂所提出的注册申请。注册申报资料:申请表、证明性文件、综述资料、产品说明书、拟订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注册检测报告、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料、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参考值(范围)确定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临床试验资料、生产及自检记录、包装标签样稿、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报告。
变更申请与审批:发生登记事项变更提出变更申请;发生许可事项变更提出变更申请并在申请批准后实施。
重新注册的申请和审批:在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满6个月前继续生产销售该产品要提出重新注册申请 注册申请撤回、退审和复审:主动撤回注册申请可再次申请注册;未能在规定时间提交补充材料、不属于规定范围的注册产品、其他情形退审需在10个工作日向相应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第五篇: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文件(样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ZYEY2013-019 招标项目:肾素等发光免疫试剂
投标单位:
投标日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第一章 投标须知
根据浙医二院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文件的要求, 对本院使用的部分生化试剂进行公开招标。投标单位在投标之前必须认真阅读本招标文件的说明、表格、条件及规范等所有内容,投标方因未能遵循此要求而造成的对本招标文件所要求投标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信息、数据的遗漏或任何非针对招标文件要求项目的报价,均须自担风险并承担可能导致其投标文件被招标方拒绝的后果。
一、项目编号: ZYEY2013-019
二、采购方式:院内招标
三、采购内容:肾素等发光免疫试剂
四、投标单位的资格要求:见第二章
五、招标文件发放:杭州市解放路88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辅助楼三楼临床医学工程部办公室
六、投标时间和地点:
投标单位应于2013年9月13日09:00-10:00将投标文件密封交到投标地点。投标地点: 杭州市解放路88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辅助楼三楼临床医学工程部办公室
七、开标时间和地点:待定
八、联系地址和电话:
地址:杭州市解放路88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辅助楼三楼)联系人:娄海芳
联系电话:0571-8731524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第二章 投标单位资格要求
一、具备合法的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
二、投标单位必须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或生产企业许可证,以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具有各级代理授权书,包括国内生产企业或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商或唯一指定代理商、浙江省级代理商、区域代理商。
四、所有证照均需齐全、在评标期内有效、且无超范围经营现象。
五、投标单位商业信誉良好,在招标采购活动前两年内经营活动无不良记录信息。
六、投标单位基本售后服务要求
1.投标单位应具有完善的销售供应和售后服务的保障体系,接到供货通知后,须24小时内送货;加急物资需随叫随送。2.产品送货当日距产品失效期不小于6个月。
3.配送由投标单位或投标单位委托的配送企业负责,并搬运入库;物品包装破损或质量有问题要求无条件更换。批间差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第三章 报价要求
一、对于已经在我院供货的产品,投标价不得高于现供货价。
二、投标价格应包括耗材运费、设备安装调试费、培训费、投放设备维护、维修费等费用。
三、本次中标价格为合同(协议)执行价格,合同(协议)期内,招标方不会因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调整合同(协议)价格。
四、为防止出现恶意扰乱招标程序的报价,投标人报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或明显低于成本价的,视为无效投标处理。
五、投标单位如违反上述条款,将被取消投标资格或终止合同(协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第四章 投标文件格式
一、投标文件内容包括(逐页加盖公章):
1)《浙医二院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投标报价单》 2)投标单位工商营业执照 3)投标单位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4)投标单位税务登记证 5)投标单位开户银行、帐号
6)《法人代表人授权委托书》(附一)7)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8)产品质量与服务承诺书(附二)9)生产厂家营业执照 10)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
11)生产厂家对经销商的逐级授权书 12)医疗器械注册证(按投标产品目录次序)
1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验报告(国产)、医疗器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
二、《浙医二院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投标报价单》置于标书首页。
三、请按照“浙医二院体外诊断试剂招标投标报价单”和” 投标单位基本信息”格式要求提供Excel电子文档(光盘刻录或保存在U盘中),自行修改表格格式为无效文档。电子文档只需提供一份并放入标书正本封存。
四、标书请用信封密封,并在封面封口处加盖骑缝公章,信封封面请注明投标公司名称、投标产品目录清单(产品名称、品牌)。
五、请随带样品,样品单独封装,注明投标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品牌等信息。样品一般不退还,如需退还,请明确标注。
六、标书一式两份,正本1份,副本2份,每份投标文件封面标明“正本”或“副本”。
七、投标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投标将被拒绝或作无效投标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1.未在规定时间内将投标书送达规定地点的。
2.投标书未按规定密封或未按要求加盖公章或投标文件签署不符合要求的。3.投标文件无法人代表签字或签字无法人代表有效委托的。4.投标单位不符合投标单位资格要求的。5.投标单位不符合产品报价要求的。6.投标文件中提供伪造、虚假材料的。
投标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受委托人(签字):
地址:
邮政编码:
日期: 年 月 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附件一:
法人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兹委派我单位
先生/女士,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固定电话
,手机号
,代表我公司参加贵院此次医疗耗材招标(招标编号:),全权处理招标过程中的一切事项。本次委托有效期为签发之日起至合同履行完毕之日止。本委托书必须由本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并加盖本公司公章方为有效。
投标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受委托人(签字):
签发日期:
年 月 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用耗材招标
附二:
产品质量与服务承诺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公司本着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的原则,特对贵院承诺如下:
1、我公司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公司各种证照齐全。
2、我公司提供完善的销售供应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接到供货通知后,在24小时内送货;加急情况下随叫随送,并负责货物搬运入库。
3、若产品不符合医院需求、外包装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我公司无条件更换或退货。不以任何理由擅自停止产品的供应,否则贵方有权终止与本公司所以业务并追究由此造成的损失。
4、本公司销售的产品因质量问题或售后服务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本公司承担事故处理及责任赔偿等相应的责任。
5、公司承诺此次招标报价不高于公司在省内其他医院的供货价。
6、协助医院廉政、廉洁行医建设,依法文明经商。不采用不正当或非法的经营手段。如有不正当或非法经营活动,本公司愿承担一切相应的责任。
投标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日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