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桥镇副书记李广旗建文明乡村 筑幸福家园
袁桥镇副书记李广旗建文明乡村 筑
幸福家园
(袁桥讯)“趁着早上天气凉快,我们到各村检查一下村里的下水道,省的到了下雨天,排不出水去。”袁桥镇党委副书记李广旗介绍,今年6月份以来,袁桥镇李广旗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大规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对村路两侧杂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飘浮物进行了集中打扫与清除,对超门店经营、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了现场整理,现在笔直通畅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房屋,文明美观的文化院落,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已成为该镇的真实写照,昔日“三点小雨,两脚泥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农民生活焕然一新。这仅仅是袁桥镇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袁桥镇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活动以来,按照“布局优化,河沟净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将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素质、提高乡镇干活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全镇文明水平。
副书记李广旗以培育新型农民,来提升文明生态村创建水平。依托“农家书屋”科技培训基地,组织农民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同时提供致富信息服务。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以镇带村,村带组,组带户的形式全力打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
袁桥镇以培育文明村民,来提升文明村镇的品位。李广旗通过开展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文明待客、文明过节、文明健康用语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李广旗副书记来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从群众的日常行为抓起,倡导文明礼仪,培育文明习惯,提升道德修养。
袁桥镇以培育文明干部,来提升机关单位的文明水平。副书记从改进机关作风入手,加强思想建设,引导机关干部多读书、读好书,讲文明健康语言,努力做到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干,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正气,少一些杂音。多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争做人民满意的公仆。(张玮)
第二篇:德州袁桥镇李广旗副书记在农田受灾情明确后将确定救灾款项(范文模版)
德州袁桥镇李广旗副书记在农田受灾情明确后将确定救灾款项
82万亩农田受灾 灾情明确后将确定救灾款项
8月15日,德州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大强度的一次降雨,强风暴雨致使大面积玉米、棉花倒伏,受灾严重。截至昨日的统计数据,全市已有82万余亩农田受灾。如何缓解灾情、减少农民受灾损失已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众网德州8月18日讯(记者 赵乾)8月15日,德州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大强度的一次降雨,强风暴雨致使大面积玉米、棉花倒伏,受灾严重。截至昨日的统计数据,全市已有82万余亩农田受灾。如何缓解灾情、减少农民受灾损失已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德州袁桥镇庄科社区的田间看到,大面积的玉米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灾,有成排树木遮挡的玉米田受灾相对较轻;没有树木遮挡的则大片倒伏,近两米高的玉米杆成片地“贴”在地面上。据村民介绍,现阶段倒伏的玉米如重新扶起就会被折断,像这样大面积倒伏的玉米田绝产几成定局。
袁桥镇李广旗副书记介绍说,全镇43个村的7000余亩田地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风灾影响,其中40%的田地受灾严重。
记者了解到,今年德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为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其中玉米保险的保险费为10元/亩,保险金额300元/亩;棉花保险的保险费为18元/亩,保险金额450元/亩。然而保险是农户自愿投保,大量农户因保险意识原因没有投保,李广旗副书记介绍说,在袁桥镇投保的农户几乎没有。
受灾严重的玉米田现在改种别的作物选择性也很小,受灾严重又没有保险补偿的农民只能靠救灾补贴来减少损失。
记者从民政局救灾科了解到,由于灾情仍在变动,救灾款项将在明确受灾情况后确定;具体的补偿金额会按照各户农田的受灾情况而定。大众网将持续关注救灾补偿情况,及时发布最新信息。
据德州市气象台消息,未来三天德州市都有降雨,19日中雨,20日小到中雨,21日阵雨。但降雨并不伴随大风,短期内将不会有造成灾害的天气。
民政局救灾科最新灾情统计数据:受灾人口51.51万人,受灾面积5.584万公顷。(责任编辑:赵乾)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共筑幸福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共筑幸福家园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为亿万国人带来新的福祉。县委、县政府吹响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商城的号角,为全县人民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立足生态优势,举全乡之力,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全民共筑幸福家园。
一、立足生态优势,营造美丽环境
*乡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群岚叠嶂,山河秀丽。这里的山,巍峨壮观,满目苍翠。这里的水,清澈甘甜,*河、**河水流潺潺,滋润着这片沃土。这里的路,四通八达,旅游路蜿蜒曲折,纵贯全境,直达安徽;方集路、段集路宽阔整洁,直通*。这里的茶,漫山遍野,所产高山云雾茶驰名中外,香飘四海。这片美丽的土地禀天地之所赋,汇八方之英杰,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何发挥优势,扬长补短,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加强资源保护。生态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要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行为,守住我们的青山绿水。和谐社会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更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保护生态,需要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坚持不懈地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和持久战。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加强资源保护,首先要把思想意识问题放在首位,要多形式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群众知晓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内容、目的和重大意义,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
穿漂亮,而且还要有内在美。美丽乡村体现在经济发展、生活富美;生态宜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生活和美;民生改善、幸福甜美。作为*乡,要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乡村建设和示范带提升为重点,以农村清洁工程为突破口,以茶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三大通道(旅游路、县乡路、出省路)为依托,以加大投入和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我乡建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 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按照“一心三线四区”的总体思路,以生态为根本,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机制为保障,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心”即以茶产业开发为中心。茶产业作为我乡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全乡茶园面积达3.5万亩,成为推动全乡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三线”即打造旅游线、县乡线、出境线三条环境整治示范路线。对这三条主干道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路边栽植树木和草坪,修建绿化带,建造垃圾池。“四区”即建成茶叶观光区、旅游示范区、商贸服务区和对外交流区。依托各村茶园和“十里茶香”生态有机茶叶观光长廊打造茶叶观光区;加快###地质公园@景区、**景区、*景区和*景区开发建设进度,打造旅游示范区;发展茶叶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打造商贸服务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同安徽*、*的交流合作,打造对外交流区。
二是乡村联动,全员参与。以生态为根本,通过“五动四联三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动”,即全员行动治环境,典型带动舞龙头,产业推动强支撑,乡村互动建机制,创新驱动促发展。“四联”,相监督机制,无论是谁都有责任和义务检举揭发破坏环境治理的人和事,要彻底改变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制定好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身素质也得以提高。
二是建立管理机制。要把握“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全面提升”的原则,不断改革创新,攻克难点,逐步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环境综合治理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探索建立《门前“五包”制度》、《垃圾分类清运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现农村环境管理维护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内容,及时兑现考核奖惩。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列入考评内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真实、客观地做好考核记录,每月汇总考核结果,统计各村得分情况,兑现奖惩。各考核小组坚持每月检查考核,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底总成绩中,落实问责制;同时,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各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除了考核小组考核外,还邀请当地居民参加打分,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大家的智慧,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只有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美丽的幸福家园!
第四篇:建设美丽乡村 共筑幸福家园(未修改)
建设美丽乡村 共筑幸福家园
近年来,三堡镇党委、镇政府抢抓市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立足既有条件,统筹考虑具体村庄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以农村环境治理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完善为支撑,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以社会治理创新为保障,坚持规划先行和点、线、面结合,着力打造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群众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社会环境和谐的美丽家园。筹措整合各类资金900余 万元,完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庄村、市级“千村美丽”示 范村下二坝村、县级美丽乡村任官村、“万村整洁村”徐寨村和库陀村建设任务。
“ 旅游+ ”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新庄、下二坝、库陀等村毗邻“最美国道227线”的区位优势,重点开发沿线村庄庭院旅游,巩固提升新庄旅游专业村品位,着力打造库陀生态旅游专业村,重点规划升级国道沿线的何家沟、任官、团结、下二坝四村沿线门面。累计新建住宅19户,改造门面877户。完善下二坝村行营休闲庄园基础设施,打造集垂钓、餐饮、休息、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垂钓园,切实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修建 库陀、任官两村 寨门,完成 徐寨、任官、库陀、下二坝、新庄村 文化广场 建设 任务,铺设人行道 8 500米,新建停车场 2 处,修建景观凉亭 11 个,新建文化走廊2处,栽植栽植云杉、榆叶梅、金叶榆 等 各类风景树2 0 000多株。完成 徐寨、展庄等村8000亩土地复平及渠系配套建设,稳步提升集镇建设成果,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着力引导群众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开展了五星文明户、书香门第、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法德进万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以沿路沿线、村委会、农户庭院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广场舞、农民运 动会、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养农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
第五篇:建幸福康乐家园 创文明和谐社区
建幸福康乐家园 创文明和谐社区——荷花池街道西新桥三村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经验介绍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09-02-19 15:35:22)
多年来,荷花池街道西新桥三村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始终围绕“健康快乐、文明和谐”这一主题,高标准建设社区、高水平整合社区、高质量服务社区,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项荣誉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自治功能
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江苏省文明社区标兵”和“常州市五星级社区”,西新桥三村社区得到各级领导的长期关心和支持,各项工作争先创优。
一是各级重视,创建氛围浓厚。区委、区政府以建设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为目标,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城区”活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努力建设商贸经济繁荣、社会事业进步、人居关系和谐、宜商宜居的现代文明街区。各级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西新桥三村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率先示范,党员作用明显。社区党委根据各楼道不同的实际情况,先后成立了“学习型”、“互助型”、“先锋型”、“康乐型”、“创安型”等八个楼道党支部。党支部与党员的鲜明个性特色与奉献精神,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展示在居民面前,成为文明社区建设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三是由民作主,社区自治程度高。2003年5月起,在全市率先采用“直选”形式,由居民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成员,凸现社区民主自治,对基层民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立了“和谐家园三合一工作室”,建立小区大事三家合议、三家合办的长效工作机制,理顺了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
四是共建共驻,整合区域资源。社区主动走出去,先后与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市科技局、农行西三村分理处等11家单位结成对子,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将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凝聚到社区大家庭,共同打造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实现人文资源的整合共享。
开展文体活动
倡导文明新风
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活动为抓手,发挥10支文体团队的作用,通过特色化、主体化、广泛化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陶冶居民情操,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一是活动特色化。将“康乐型社区”建设作为自己的品牌,创建“康乐组织”、打造“康乐阵地”、维护“康乐环境”、坚持“康乐奉献”,开展“康乐活动”。建立一个“康乐心理咨询室”,为居民定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提供一张“康乐便民服务卡”,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生活服务等问题。开设一条“康乐365天天服务热线”,为居民及时提供日常生活咨询。连续6年,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社区睦邻节”大型活动,使社区内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组建党员义工服务队,一大批拥有一技之长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离退休党员以“为民解忧”为宗旨,与社区孤寡独居老人长期结对,开展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服务。
二是活动主题化。围绕奥运年开展了“微笑见证奥运,共创和谐在西三”元宵节民俗趣味运动会、“社区舞动国球,我为奥运加油”凯纳杯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溶奥运知识、奥运精神、奥运主人的教育于一体。在寒暑假开办社区“阳光假日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的孩子们进行文明礼仪、公民道德知识的普及和辅导;组织他们到老年公寓服务慰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是活动广泛化。围绕各个时事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怡情益智的系列活动。琴、棋、书、画、编、唱、跳,长年不断。
完善基础设施
美化生态环境
社区通过经常性、全民性的环保、护绿活动,尽最大努力弥补作为老小区在硬件设施上的不足。组建“ 护绿妈妈队”,担当护绿使者,向社区居民发出“人人动手,让家绿起来”的倡议,倡导大家从我做起,把每家每户都变成一个清香宜人的绿色空间。组织40多位居民手拎菜篮子,到菜市场进行“削减白色污染”宣传,以实际行动带头抵制。
拓展服务领域
维护社区安宁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服务载体和组织,是全体居民都能在关爱中安居乐业。创办全市第一家“爱心超市”,6年来,社区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外来打工人员等困难家庭得到经常性的捐助300余人次,使社会弱势群体同样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建立了全市一流的残疾人康复室,为他们康复训练、融入社会、展现自我提供平台,得到中残联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