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桥头堡机遇,加快推进率先建成平安和谐州进程
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 加快推进率先建成平安和谐州进程
根据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1年第二次集中学习会有关要求,我结合分管工作,作题为“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率先建成平安和谐州进程”的简要发言。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肩负起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职责使命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枪抓机遇,围绕桥头堡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州委、州政府及时对桥头堡建设作出动员部署。政法工作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一样,一方面,有着乘势而上难得的良机;另一方面,推进桥头堡建设对新形势下的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看到已经打下的良好基础,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又要清醒准确地把握面临的形势,居安思危,迎接挑战。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有全局的安宁与发展。当前,我们必须深刻地看到,一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形势严峻。由于所处特殊地理位置,周边敌情社情复杂,渗透与反渗透、恐怖与反恐怖、分裂与反分裂等工作任务艰巨。二是因利益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多发。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态势,农垦改制、征地拆迁、山林土地以及工程建筑领域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上访问题、群体性事件仍然是影响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三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盗窃摩托车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毒品犯罪仍在高发势头,3D私彩赌博比较突出,涉松水爆等问题存在隐患,黑恶势力犯罪时有发生等;另外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容忽视,金融、合同诈骗犯罪,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影响桥头堡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战略中,如何率先建设平安和谐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重点就是:从思想上、行动上要准确把握桥头堡建设的深刻内涵,准确定位政法机关服务桥头堡建设的目标要求,自觉把政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桥头堡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工作的重点上就是要紧紧围绕“民族更加和睦、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边防更加巩固、群众更加安康”的目标,按照“爱民因边保稳定、严打整治促平安、综合治理固基础、创新管理建和谐”的理念,进一步找准政法工作与桥头堡建设的结合点,加快就先建成平安和谐州的进程。
二、以维护边境安宁为重点,为实施桥头堡战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推进平安边境建设。深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筑牢边防安全战略屏障。认真研究开放环境下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破坏的新特点、新变化,着务防范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我州的特殊的地理区位、利用宗教民族问题、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不断提高情报信息搜集研判水平,力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不断提高主动进攻、防范打击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边境维稳处突建设。密切关注周边国家局势,健全完善反恐应急机制,做好边境维稳处突各项准备工作,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不断完善与老挝、缅甸在打击跨境犯罪的双边会晤和执法协作机制,高度重视、妥善解决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安全等问题,继续打击、整治边境地区贩枪、贩毒、拐卖人口、跨境赌博等突出治安问题。
——推进通关便利化建设。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项目,一方面加强口岸、通道、便道及边境一线的管理;另一方面,努力实行通关便利,探索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实现通送快捷化、手续简便化、服务就近化,努力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要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凡属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法部门都要积极依法创造条件,“少干预、多帮忙、不作难、不添乱,多办路标、少投路障”,确保便民利民、顺畅高效。
三、以排查整治为抓手,为实施桥头堡战略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组织开展好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对桥头堡建设所伴生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析、防控、排查、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对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流动人口聚集地等区域和部位为重点的排查整治,着力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最大限度把影响稳定的隐患发现在早期、消除在危害之前。
——组织开展好系列专项打击工作。严厉打击危害桥头堡建设的犯罪活动,切实加大对盗窃、抢劫、破坏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公路、铁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设备的犯罪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偷税漏税、职务侵占、商业贿赂、侵吞国有资产等犯罪活动,依法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依法平等保护合法经营和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继续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3D私彩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组织开展好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大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努力在堵源截流、禁种除源、禁吸戒毒上狠下功夫,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势头。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对景洪嘎洒、勐海勐遮等超过100名以上吸毒人员的乡镇列入挂牌整治。认真落实防艾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综合预防和行为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毒品、艾滋病危害。
四、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基础,为实施桥头堡战略打牢夯实和谐稳定的根基
——强化综治目标责任落实。州、县市综治维稳委今年要结合桥头堡建设,进一步完善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真正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推动作用,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和综治工作在全省考核等次有新提升,共同推动我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强化综治维稳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乡镇(街道、农场)综治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乡镇专抓政洁工作副书记的职责,巩固和扩大基层治安防控阵地。继续开展基层、行业和系统平安创建活动,深化平安县市、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文化市场的创建活动,加强对平安出行、平安旅游、平安边界、平安社区、平安边境等系列创建的协调指导,在抓平安创建面和平安创建成果上狠下功夫。
——强化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发挥好群众工作专门机构的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走访群众工作日制度,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坚持深入到民情责任区、问题突出、群众需要的地方走访,深入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巡综合治理,凝聚全州各族群众的力量共创平安和谐。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健全完善与桥头堡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政法部门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实践,突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结合,自觉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在创新中前行。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积极适应桥头堡建设大开发新形势下人员流动增多的情况,进一步探索完善“发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总结推广景洪市“五个一”工作方法。及时清理“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外国人),有效为建设者、投资者、开发者提供服务,努力建立适应桥头堡建设大开发需要的人口管理工作新机制。
——推进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创新。以实际居住地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建立健全社区(责任区)干警责任制,建立健全 相应的登记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确、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机制,做好跟踪帮教,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境外非政府组织准入、备案和年检制度,加强信息收集研判,认真做好背景核查和业务基础调研,依法加强日常监管服务,切实防止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好对有害网络信息的处置工作,建立完善网上打击违法犯罪联合协作机制,有效打击整治网上违法犯罪。
六、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桥头堡建设中,政法队伍要发挥好作用,就必须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加强政法队伍教育,继续组织开展好“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综合素质;突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围绕政法干警“零犯罪”,研究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从严加强政法队伍的管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确保队伍纯洁廉明,树立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我们相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西双版纳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稳定。
第二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进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进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进程营造良好宽松的政治环境。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为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委宣传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形式和实实在在的先进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基层干群的精神文化生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的理论不断武装基层干部的头脑,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对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提出的“六要六不要”要求,不断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建设。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大宣教”为依托,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在教育对象上,要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在内容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任务,突出抓好党的基本理论、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同时要针对少数基层干部职责不明、在职不在岗、在岗不谋事甚至外出打工领空响以及村干部在新的形势面前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着力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岗位职责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教育,促进基层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在形式上,或以县、乡、村三级党校为阵地开展廉政知识培训,或结合“三下乡”活动,编写简易廉政读本、制作廉政事迹光盘、选送廉政电影下乡,或以建设乡(村)两级廉政文化活动室、廉政公益广告、廉政宣传栏、廉政春联等静态的形式,或组建廉政宣传队,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廉政小戏、相声、小品、歌曲等动态形式,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使广大基层干群学廉、知廉、倡廉、守廉。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为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要不断完善制度。执行制度的主体是各级干部群众,要坚持以人为本,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使制度更符合农村实际,切实可行。如安徽省泗县刘圩镇在实施“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时,坚持“政府引导、分村负责、群众参与、代表监督、干部带头”的二十字方针,并制定了不准镇村干部参与入股承包施工、不准镇村干部向施工方推销原材料、不准镇村干部及工程质量监督员接受施工方宴请等规范镇村干部行为的“七不准”廉政规定,做到“任务分解到村、责任明确到村、议标施工到村、资金筹措到村、监督管理到村”,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选择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基层干群捐资210万元,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40多公里乡村水泥路的资金筹集和路面铺设任务。二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上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如在村干部选举工作中,按照《选举法》规定,村民有选举、罢免村干部的权力。而实际上村民只行使选举村干部的权力,对于一些不胜任职务的村干部,村民很少动用罢免权,体现了法律落实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乡镇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履行组织指导职责,切实保障村民的政治权力得到正确行使。四是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站所要积极履行职责,为执行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制度的内容要体现责权相符原则。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制度既要有加强对乡村干部监督的各项制度,但同时也要制定和完善对乡村干部政治、经济权利保障的制度,如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等;既要赋予乡村干部的责任,也应给予一定的权力,如减少对基层的评比检查等,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监督检查,为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在监督内容上,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检查,维护基层群众的政治权利。加强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维护群众的政治权益,满足群众的参政需求,激发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各项惠民政策的监督检查,维护群众的经济权益。要围绕“三补贴、三减免”等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要围绕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围绕教育、医疗卫生、农资市场、扶贫救灾等领域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围绕新农村建设中上级拨付的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重大工程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围绕农民的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开展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及时为群众提供发展资金(支农贷款)及和谐宽松的社会环境。在监督措施上,应以深入农户走访座谈、专项检查等主动监督为主,以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等被动监督为辅;应以事前、事中监督等预防性监督为主,以事后查处等事后监督为辅;监督中,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坚持专项检查与经常性监督检查相结合。监督工作要重点突出,每年可以选择1—2个村,对其落实各项制度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既能从中发现问题,又能对其他村干部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在监督力量上,要实行监督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监督职责,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的职能,建立监督工作协调机构,不断整合监督力量,使人大监督、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四、严格责任追究,为加快推进和谐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纪环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逐步加强,特别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党风廉政制度不断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乡村干部的宗旨意识、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同时由于随着农村基层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村干部职数的减少,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逐步加强,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明显减少态势。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三农”的资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逐步增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尤其要始终保持查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在查办对象上,要重点查办八类案件,一是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惠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二是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案件,三是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或失职渎职等案件,四是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五是为黑恶势力充分“保护伞”案件,六是选举中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七是参与赌博、借婚丧喜庆收钱敛财案件,八是农村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部门违反政策乱收费的案件,九是查办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各项民生工程中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案件。在惩处措施上,要完善案件查处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包案制,认真解决农民群众来信来访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坚持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司法处罚相结合,形成惩治腐败的强大声势。
第三篇: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推进德宏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 - 副本
抓住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机遇
推动德宏州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
德宏州广播电视局局长段培相
广播影视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离不开广播影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离不开广播影视,促进边疆经济社会繁荣离不开广播影视,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幸福指数离不开广播影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赵金书记、孟必光州长都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工作”,并在人力、财力方面给予了适度的倾斜和支持,使我州广播影视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德宏州广播影视工作,与其他事业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以1954年为起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辉煌成绩。广播从有线广播、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网络广播;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数字电影;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广播影视体系,建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关怀支持下,德宏州广播影视事业建设明显加速。在农村,重点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西新工程”、地方民语节目覆盖工程和数字微波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了地面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在城市,重点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积极推进新媒体、新业态发展,开通了手持电视和车载电视;支持电讯部门推出电视传播业务,满足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影视文化需求。
目前,全州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78792户,占全州总户数(31万户)的25.42%;群众自己购买“小锅盖”59302户,占全州总户数的19.1%;全州有线电视用户86987户,占全州总户数的28.06%;数字微波用户20500户,占全州总户数的0.66%;拥有手持电视用户1万多户;发展IP电视3026户。目前,全州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3.46%和93.68%。
广播影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成为最普及、最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州广播影视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全国广电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看,当前广电工作面临最大的形势,是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最迫切的事情,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最要紧的工作,是构建惠及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最不能放松的政务,是继续强化安全播出。从云南省和德宏州中长期任务看,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德宏是前沿阵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中,德宏瑞丽被列入改革开放试验示范区,这是德宏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把广播影视工作融入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大构架中并有所作为,是德宏广电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目前我州广播影视发展的现状看,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数字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州广播影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影村村通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本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亟待提高;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制约着广播影视可持续健康发展;广播影视特殊人才培养、引进、招录、薪酬制度与实际脱节;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发展急需加强;广播影视应急系统亟待建立;各县市转播台发展不平衡,安全播出隐患增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州广播影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州广播影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德宏实际;既要践行政治目标,又要满足人民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确定了全州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喉舌,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构建和谐、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影视文化需求,强化公共服务,办人民满意的广播影视;紧紧围绕“宣传管理、行业管理、事业发展、产业促进、安全播出”五项基本职能,为全州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一思路的核心是办人民满意的广播影视,就是要全州各族群众能够“看(听)得到、看(听)得懂、看(听)得好”广播影视。“看(听)得到”是第一个层次,就是要努力提高覆盖率,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广播影视,包3-
点覆盖。二是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规定的业务范围,稳妥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进一步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一是按照“国办发[2010] 76号”文件的要求,出台推进我州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扶持计划,力争在2015年以前,基本完成县级以上城镇数字电影院建设改造任务。二是抓好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在确保每年完成农村4032场、城市社区832场的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进入社区、校园、企业,努力扩大公益电影覆盖面。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农村放映场地建设,力争每个自然村有一个平整、固定的电影放映场地。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能力建设。继续办好民语电视译制中心,积极向总局申请开办德宏广播电视台民语频道,增加软硬件投入,提高制播能力,每年译制电视节目500小时以上;加强电影译制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升级,加快电影译制录音棚和试片室改造,每年译制完成傣语、景颇语、载佤语电影故事片36部,科教片36部。
——加强宣传管理,确保安全播出,建立应急广播体系。一是严格宣传纪律,搞好内容监管,确保导向正确;二是不断完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确保安全播出;三是尝试州直管各县市转播台的体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减少环节;四是积极申报将德宏列为应急广播建设试点,争取国家更多的投入,借力推动发展。
——强化行业管理,促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二是加强广播电视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行为,查处违规播出广告的行为;三是加强网络视听节目、户外大屏、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公共载体广播影视节目播放活动的监管,引导新视听媒体业务健康发展。
——完善机制保障,促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广播影视长效投入机制,参照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的办法,争取省州财政每年定向安排德宏广播影视建设发展资金1000万元,用于台内数字化建设、传输设施建设、数字电影院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场地建设、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地方节目覆盖及各项广电业务培训等;二是建立广播影视特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薪酬机制,努力提高全州广播影视质量和水平;三是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长效维护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户户通;四是建立应急广播电视采编播体系,将应急转播车购置列入计划。
——开拓创新,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中有所作为。一是认真做好规划,超前建设,适应德宏未来发展需要,要在国家和省的指导下,对未来德宏广播影视发展进行高起点的全面规划。二是要积极支持广播影视企业走出去,开拓境外市场。支持广电企业走出国门,与境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帮助邻国构建广播影视网络,积极发展境外业务。沿边境线布点,增加沿边村寨电影放映场次,重新构建两国边民共看一场电影的和谐图景,积极发展境外院线。搞好边境沿线广播台站建设,努力扩大境外广播覆盖范围。积极争取将德宏列入应急广播建设试点,借力推动发展。
当前,德宏州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广播影视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相信,在国家和省的关心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广播影视工作做好,我们将以“办人民满意的广播影视事业”为宗旨,紧紧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一心一意,加快发展,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龙井乡中心学校在平桥区教体局领导下,秉承“培养习惯,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遵循“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将“规范+特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坚持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坚持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师生法制观念和领导依法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先后荣获了区级、市级“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以及“养成教育示范校”、“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示范校”等殊荣,上级有关领导对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作了高度的评价,对我校“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养成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安全发展”的做法给了很高的赞誉,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依法治校的常规管理
为使学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一开始就定位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并使其逐渐走向科学化。
1.加强领导,强化职责,我校的依法治校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有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政教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副校长、班主任;法制副校长、少队辅导员、法制课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兼职教师三条系列运行整个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使法制教育工作达到了网络化的管理,网络内的每个成员各司其职,以计划开展工作,以制度保证工作,以督察促进工作,使其法制教育系列化。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使学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校伊始,我校就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有力保证,三年来,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法制教育制度》、《会议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校园礼仪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等50余项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全体教师几上几下讨论修订后,并提交教代会通过后进行实施的,基本上实现了制度的民主化管理。
3.坚持学习,坚定依法治校信念。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是教育兴衰之要。这方面,我校坚持党员的“一课三会”、教职工的“学习例会”、暑期教职工“职业道德培训”、教师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以及每学期一次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大家谈”活动雷打不动,通过学习,领导管理增加了新内涵,教师教学增加了新方法,使教师在“为谁教育,凭什么教育,怎样教育,教育得如何”成为系统的规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课余生活,大家都能按这个规程不左不右、不偏不移的生活工作,并时时增添新的乐趣。4.坚持“五五”普法教育,使法制教育常态化。为使普法教育高效化,我们聘任了阳城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贾兵富为法制副校长,坚持“五个一”的法制教育,即每学期法制副校长一次法制讲座;教师每两周一节法制教育课;高年级学生每学期一次法制教育演讲比赛;全体学生每学期一次法制教育手抄报展示;学校每学期一次法制教育动员会与总结表彰会。通过“五个一”的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进活动落实到了实处。
二、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的办学行为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这方面我们是从以下方面做的:
1.认真开展师德、师风的自查自纠。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并对照师德条例,层层自查,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及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同时对有问题的教职工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大力表彰本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和批评教育。
2.确立良好的“三风一训”,即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我们的校风是“勤奋守纪,和谐创新”;教风是“严谨善导敬业爱生”;学风是“自主合作求索进取”;校训是“明礼扎实健美好学”。“三风一训”毕竟是理念性的,为使其更具体、可操作、好评价,我们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等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了“三风”的全面落实。
3.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实行校务、政务公开。我校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从无乱收费现象,重大的收费项目由教代会通过并向全校教职工公开公示,就连今年暑期舞蹈、古筝、书法、军乐队兴趣小组的训练,都不向家长收一分钱。这一举措,赢得了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社会化效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政务校务方面,我们坚持“学校的事情大家办,办好学校的事情为大家”的原则,学期初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由校委会公布学校基建项目、投资预算等,待讨论通过后付诸实施,学期末向教职工公示完成情况和经费支付情况,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几年来,我校的校务政务无一人投诉,无一人上访。校务政务的公开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要让每个劳动者都体面劳动,所谓体面,首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要让教师体面劳动,我们是这样做的: 1.坚持学习法律法规。要求全体教师对《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付诸于实施。
2.教师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了该做什么,该得到什么,我们还追求权利的高境界,义务的高品位,经常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员干部《廉政准则》的培训与学习,以8项52条法律红灯警示党员干部的言谈举止,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爱生如子,不虐待、不歧视、不讽刺、不辱骂、不体罚于变相体罚、不因关系亲疏排座位、不因家庭贫富评三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教师的形象不受玷污。
3.教职工的聘任、评优、晋职等都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对评选的对象一律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学生方面的“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以及各类星级标兵都是由个人申报、班内评选、家长参与、学校审核进行表彰,例如我校的《阳城三小》校报每学年两次表彰,表彰的人数达学生总数90%以上,四次表彰无一位家长进校反映相关情况;“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模范党员”连续三年的评选无一人投诉,无一人上访,无一次纠纷,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校园和谐。
四、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为了使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我们还坚持做到了“四个结合”。
1.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校的育人法则,好的表扬,差的帮扶,是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拿手剑,特别是农民工子弟,给他们多一点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帮助,多一份激励。
2.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我校的养成教育受县市教育局表彰,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成为我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在“教师职业道德 ”、“文明班级”、“模范学生”、“星级标兵”、“一日生活常规”、读书写字“三个一”等规章制度范围内,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以规范生活学习,学校纪律严明,秩序良好,全学期无一生违规违纪,文明行为率达100%。
3.与安全卫生教育相结合。我校把普法和依法执教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从细微处做起,从安全卫生习惯做起,将依法治校知识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工作例会,班主任安全教育“十个一”,特别是统一后的安全教育课内容,克服了以往安全教育内容随机无序的弊端,使其达到了“内容统一,培训统一,备课统一,笔记统一”,为保证学生活动既丰富多彩,生龙活虎,又安全无事故,学校将“学生活动班主任制”完善为“学生活动安全活动区域制”,要求每层、每层拐角、每个场地都有教师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周”的防楼梯踩踏演练,全校师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险境,说明我校安全教育达到了具体化,通过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我校无一例治安事件,无一人安全事故,无一处财产损失,全校安全事故率保持在0%。
4.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问广度发展,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反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网吧、吸毒等教育,学校综合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平安校园得以进一步巩固。
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几年来,我校在开展依法治校创建工作的实践中,依法管理,学法、知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校师生遵纪守法意识强,在校师生无严重违纪和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校风好、学风正,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实现我校提出的“做中国最好的教师,办中国最好的学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江苏监狱:在推进平安和谐进程中阔步前进
江苏监狱:在推进平安和谐进程中阔步前进
2007-09-26
监狱机关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这里是高墙、电网、岗楼、哨兵围起的特殊世界,也是维护“平安和谐”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江苏监狱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始终把监狱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全省监狱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司法厅“对标找差,全国争先”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打造文明监狱、服务和谐江苏”的总目标,确立了“6个不发生”、“5个明显下降”的确保目标和努力实现“八个全国领先”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监狱质量建设,努力实现监狱工作从安全型到质量型、经验型到科学型、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为维护我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文明的法治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力创建平安监狱
努力服务“平安江苏”建设
对监狱机关来说,维护监管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监狱工作全局,还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李福全说,确保安全稳定,是监狱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监狱工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刻也不能放松。多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意识,积极投身“平安江苏”建设,大力开展创建“最安全监狱”活动,深入推进“平安监狱”建设,全力维护了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
关键词一——“新监管安全观”的引领。监狱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监狱的长治久安,不能单纯的就安全讲安全,死看硬守保安全,而应将监狱各项工作都围绕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和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来展开,同时辅以严格规范的考核管理制度,形成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合力,最终实现以监狱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来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在具体实践中,江苏监狱系统围绕监管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了以制度、责任、激励、屏障建设为内容,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监管安全防控体系,形成了人防到位尽职、物防安全可靠、技防科学高效的监管安全防范格局;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坚持以防罪犯脱逃、暴狱、行凶、纵火等重特大案件为重点,制定出台了《处置监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以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拉得出、打得响、赢得了”;建立并完善监管安全责任机制,推行“一票否决制”、责任倒查追究制和责任保证金制度,将监管安全列入“三好班子”和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民警评优晋级等紧密挂钩,营造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监狱安全由“经验型”、“运动式”向“科学化”、“长效机制”的良性化发展。全省监狱连续7年实现了持续安全稳定,没有发生影响全省以及全国的狱内重特大案件。
关键词二——“四大调整”的推动。如果说,新监管安全观引领江苏监狱安全工作迈上常态化步伐,那么,监狱“四大调整”则推动了江苏监狱工作特别是监管安全工作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2000年初,江苏省监狱管理局针对当时监狱关押布局分散、监狱设施落后陈旧的状况,从优化整合全系统资源要素出发,提出了“四大调整”战略,实施监狱布局、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监狱办社会职能调整的同步推进、系统优化,大力推进监狱建设,监狱面貌和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全省监狱系统以扩容建设为主的第一轮关押布局调整任务提前完成,并积极实施以监狱建设达标为重点的第二轮布局调整。通过对监狱的扩容、改造建设,监狱关押能力大大提高,所有室外农业劳作罪犯全部转移到室内,分散独立的分监区关押点全部进行撤消和收缩,全省监狱关押点进一步压减,关押能力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监狱的面貌焕然一新。罪犯监舍居住条件、生活设施、学习条件和改造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安全防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合布局调整,江苏监狱系统对包括民警、职工和罪犯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优化,警务效能进一步提高。按照“押犯规模、罪犯类型、警戒等级、生产项目”“四要素”配置警力资源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司法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推进工人“三定”管理,优化配置罪犯劳动力,沪宁沿线押犯数已占80%以上。以推进农村、城郊监狱民警住房城市化转移为抓手,推动监狱办社会职能的分离。目前农村监狱民警住房城市化率超过60%,民警职工的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及生活后勤服务初步实现社会化。“四大调整”战略的深入推进,使江苏监狱工作踏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南京、苏州等6所监狱被命名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关键词三——“安全文化”的熏陶。现代管理已从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江苏监狱系统在维护监所安全稳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基础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外,还始终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使监管安全真正地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一个民警的血液之中,化作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如今,“监狱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坚决不搞、不利于监狱安全稳定的事坚决不做”等已经成为江苏监狱系统万余名民警的共识,并落实到每个监狱单位安全工作各个环节之中。苏州监狱在安全防范上确立了“监管安全无小事”、“事事用心,处处认真”、“平安到永远”等理念,积极引导全监上下事事想安全、时时保安全、处处抓安全,形成全员参与、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抓安全、保稳定工作格局,创造了连续26年无罪犯脱逃全国最好记录,被美誉为“天堂”金牌。省第二未管所积极创建罪犯教育、心理矫治、监区文化“三大特色”,推行对未成年犯的理性教育,实行奖励政策、生活待遇、等级处遇“三倾斜”,做到会见条件、学习时间、劳动考核“三放宽”,力争贴近未成年犯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犯生理、心理特点,贴近未成年犯家庭状况,以理性教育促安全,创造了连续18年无罪犯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狱内重特大案件发生的“三无”全省最好记录。无锡监狱以打造“富有文化、富有内涵、富有特色”的品牌监狱为目标,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措施,将“精、细、准、严”的管理特征体现在监狱工作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监狱各项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这座关押重刑犯的高等级警戒监狱已连续14年无罪犯脱逃,26年无狱内重特大案件发生。
大力实施依法治监
努力服务“法治江苏”建设
监狱机关的执法水平既反映监狱机关的工作水平,也直接影响监狱机关的社会形象。
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爱荣深有感触地说,监狱的全部工作,小到罪犯调配、工种调换、生活处遇,大到罪犯行政法律奖励等等,无不是在具体地执行法律法规,无不直接关联到罪犯法定权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着监狱机关的执法形象。一直以来,江苏监狱系统始终把公正文明执法作为监狱工作的生命线,紧紧围绕“法治江苏”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监进程,有力提升了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和监狱工作法制化水平。在2004年开展的全国监狱机关执法检查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组认为江苏监狱执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词一——制度化管理。据了解,为确保监狱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着力抓好执法规章制度和执法工作要求的落实,狠抓执法活动的规范运作,做到用制度来保证、用程序来制约。制定了全系统依法治监工作规划,全面清理和严格审核规范性文件,先后制定规范性文件400多件。对出台的管理制度,落实专门部门进行审核和规范;对各监狱出台的管理规章,实行备案审查。此外,每年都在全系统开展依法治监教育整顿活动。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五五”普法教育,认真落实司法部“六条禁令”、省司法厅“八项承诺”和省监狱局“九个严禁”,组织全省监狱系统13000余名民警签订了执法承诺书。全面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广泛开展“争创规范执法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窗口”创建等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监狱管理和执法行为。
关键词二——源头性控制。规范执法重在源头控制。近几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积极探索和创新执法工作新机制,大力改进罪犯考核奖惩机制,推出的罪犯改造计分考核办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了解,计分考核是监狱对罪犯改造表现的一种量化的考核和评估方式,不仅是对罪犯改造行为的一种政策导向,更是规范民警对罪犯奖罚的一项执法工作。通过改进对罪犯的计分考核,并建立完善了罪犯计分考核-行政奖惩-法律奖惩的罪犯考核奖惩机制,从源头上确保了对罪犯考核奖罚的公正性,使绝大多数罪犯在希望中改造,在改造中看到希望;也避免了过去一些服刑人员亲属对监狱执法心存疑虑,多方为亲人寻求“改造捷径”的现象。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严格执行集体研究、择优呈报、逐级审核制度,并认真落实罪犯改造奖励公示制、预备减刑、假释人员公示制和听证制,对原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等五类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实行特别审核程序,严格把关,确保公正执行刑罚。另外,江苏省监狱管理局还聘请江苏省内的14名全国知名医学专家,为罪犯保外就医的疑难病例作权威诊断结论,从程序和源头上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
关键词三——阳光般操作。近些年来,江苏监狱系统不断加大狱务公开力度,大力推进“阳光工程”,认真落实办理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条件、程序、评议、结果“四公开”制度。并通过在会见场所开辟狱务公开专栏、设置电子触摸屏、印发宣传册和公开信、开展在线访谈活动等,把社会最关注、与罪犯联系最密切的重点执法内容向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广泛公开。并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通过委派内部执法监督员、开展执法大检查、强化效能监察、实行罪犯刑释谈话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监狱长信箱、纪检监察信箱和检察官信箱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畅通监督渠道。同时,江苏监狱系统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及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中聘请了500多名公正文明执法监督员,经常组织他们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各类执法监督活动;通过邀请新闻媒体采访、在江苏监狱网上开通局长信箱等,主动接受社会及舆论监督。此外,对监狱级领导,监狱执法、财务、人事等重要岗位的民警,近几年来的轮岗率达到了80%。
大力提升改造质量
努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改造人是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做好罪犯改造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监狱工作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职责。
于爱荣局长举例说,江苏省监狱每年刑满释放的人数都在2万名左右,如果重新犯罪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减少近200人的重新犯罪,这无形中就体现了监狱工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一直以来,江苏监狱系统始终坚持以改造为中心,牢固树立教育改造新理念,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努力创新教育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罪犯的改好率达到95%以上。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一次对江苏籍刑释人员调查中显示,江苏省1998年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犯罪率为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一——素质教育。如何使罪犯由监狱人向社会人转化,使其矫正恶习,学得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最终成为守法公民,这是监狱机关面临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突出抓好以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罪犯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基本支持。2000年以来,全省共有30824人脱盲、31144人获小学毕业证书、11748人获得初中毕业证书,99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为加强罪犯技术教育,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监狱系统罪犯技术培训管理办法》,着眼于罪犯刑满释放后的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途径地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如开办电脑、缝纫、家电维修、烹饪等各类技术教育培训班。与此同时,还根据司法部、劳动部的有关要求,在罪犯中开展了SIYB(创业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试点。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省有42564人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初级证书,1424人获得了中级证书,23人获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162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者其它重大科技发明。通过对罪犯开展素质教育,有力提升了罪犯改造质量,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二——心理矫治。罪犯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绝大部分罪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疾患,心理问题愈来愈成为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对此,江苏监狱系统借鉴国内外罪犯心理矫治经验,大力强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全省25个监所全部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心理矫治人员96人,心理辅导员500余人。其中,有325人具有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74人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2001年以来,全省先后对79700余名新入监罪犯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全面建立了心理档案。新入监罪犯和顽危犯的心理测试面达到100%。24239名罪犯接受了心理咨询,成功的典型个案咨询达13600余人次,实施危机干预1650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监管改造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
关键词三——科学改造。科学认识罪犯、科学改造罪犯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治本之举。近些年来,江苏监狱系统积极探索罪犯改造质量评估问题。2003年,省监狱管理局成立了由于爱荣局长挂帅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课题组,先后对省内10多个监狱进行调研、测试、检测工作,采集到了100多万组数据和信息。先后编制了服刑人员信息表、心理结构测试表等十余种测评表。依据这些测评结论,监狱可以根据个体罪犯特点为罪犯拟订改造方案,确立改造规划和目标。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学术成果正在江苏监狱系统推广实践,江苏由此被司法部列入罪犯改造质量评估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全省试点监所在46个监区对16633名罪犯进行了质量评估工作,对1258名罪犯进行了出监评估,依据出监评估结果,为1235名刑满释放人员出具了回归保护建议,为社区安置帮教,有效防范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专著《罪犯改造质量评估》荣获司法部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法学教材科研专著三等奖”。从仅仅依赖经验到凭借科学手段,江苏监狱系统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工作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有人说,进入新世纪,江苏监狱系统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江苏监狱各项工作也步入了历史最好时期。成绩来之不易,守誉则不前。对此,于爱荣局长认为,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征程中,只有以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牢牢把握监狱工作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今天的江苏监狱迎来了新的发展平台,他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争创一流,努力踏出一条从安全向质量、经验向科学、粗放向精细、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创新之路,努力实现江苏监狱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为“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链接
深入推进平安监狱具体目标:
——“6个不发生”:不发生罪犯脱逃得逞;不发生影响本地区以及全国的狱内重、特大案件;不发生民警打骂体罚虐待罪犯致死致残案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罪犯传染病暴发流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影响监狱安全稳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辖区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
——“5个明显下降”:罪犯非正常死亡明显下降;狱内一般性案件明显下降;工伤死亡、重伤责任事故明显下降;民警在执法工作中的违法违纪案件明显下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
深入推进平安监狱“五项建设”:
——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教育改造建设;加强民警队伍建设。
江苏监狱创安全工作之最:
——防逃全国最好记录。苏州监狱创造了连续近26年无罪犯脱逃的全国最好纪录,成为全国监狱系统防逃“单打冠军”。
——“三无”全省最好记录。省第二未成年犯管教所实现连续18年“三无”目标,创下了全省监狱系统无罪犯脱逃、无罪犯自杀、无狱内重特大案件“三无”最好纪录。
全省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南京监狱;苏州监狱;徐州监狱;龙潭监狱;镇江监狱;南京女子监狱。
江苏监狱理论研究:
——《罪犯改造质量评估》荣获司法部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二等奖和“全国第二届法学教材科研专著三等奖”。
——承担的中国监狱学会的重点课题“罪犯教育改造科学化问题研究”、“职务罪犯的改造研究”获中国监狱学会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编写的《矫正技术原论》、《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已出版发行。
——涌现出一大批监狱理论研究骨干。近日,经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江苏省人事厅批复,省司法厅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爱荣,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狱情信息监测总站主任张晶两名同志获得监狱学专业研究员资格。
民警队伍建设:
——全省监狱民警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0%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0%以上。
——全省监狱系统有325人获得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74人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全省监狱系统有42个集体和119名民警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其中,监狱系统民警方勇、李森、范志祥分别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优秀青年卫士”、“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