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3 19: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个乡镇,个行政村,万人。其中,建制镇个,人口万,城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

化为动力源,以商临大通道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我们将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整体幅射与带动作用,利用三、五年时间,与全市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机链接。

二、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了三块工作。

一、突出重点,就是突出县城主中心这个重点。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格局,重点搞好行政文化新区建设。用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策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组装,展现“优、美、亮、绿、畅”的特点,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实施各机关分批入驻;以曾康路为连线,逐步将旧城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拓宽整理。

二、强化中心,即强化老城镇次中心和付井、纸店两个副中心建设。付井镇以金丝猴集团为依托,采用开放型、小组团、网格式格局进行建设纸店镇以中粮储备库为支撑,采用紧凑型、大组团、复合功能式格局进行建设。借助纸店沙河大桥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强强对接,合二为一,形成豫皖交界处的经济“隆起带”。老城镇着重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以西关鞋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框架,再建一个“新老城”,以旧城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昔日八景的复原和改造。

三、拉动一般,即依靠县城主中心,付井、纸店副中心和老城次中心的幅射拉动作用,依托皮革、丝网、机械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建设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园,促使专业私营业主进镇入集,实现集镇规模的有序膨涨。同时,搞好专业市场和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达到“精、靓、齐”的效果,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与县城和重点镇相呼应的大城建体系。

三、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盘活土地资产。一是对国有、集体土地进行整合,高度垄断,把严管死土地一级市场,放开、盘活、炒热土地二级市场。二是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三是对热点区段,一片一策,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客商注资。四是对投资温度欠低地段,编制详规,展示前景,拉动房地产投资。五是降低门槛,热点地段利益不让,抢手地段舍近看远,未成熟地段放开投资。

(二)整合城市资源。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对城市道路、桥梁、广告、公共客运、公共建筑等使用权、冠名权进行有偿出让,对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以城养城,以城聚财,滚动发展。

(三)聚合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担保信誉作用,把闲散资金聚拢到城镇建设上来。一是鼓励农民入集进镇;二是发挥名人效应捐资;三是依托名优企业建立融资平台,向社会借资。

(四)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靠项目拉动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营造环境,通过国债、世行贷款和预算内投资,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五)用好用活特许经营权,吸引投资。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弱电管线、燃气等公用事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激活融、投资机制。

通过经营城市的科学运作,收到了良好绩效。去年以来,通过土地出让聚集资金达万元;吸引民间资金万元;争取项目资金万元;依托特许经营权融资万元。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流转,为城镇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

一是政策引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成立了高规格的城镇建设管理领导组,为日常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重点工程项目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镇建设,即挂帅又出征,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落实规划,严格把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对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定、集体决策,体现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对症下药,细化措施。为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订了《沈丘县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房地产、市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依法进行规范和细化。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23.4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17.8%,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漯阜铁路、漯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

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史和现状分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修建,周口大东环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着眼跨越式,实施非均衡,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层次与水平。

高标准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以规划 为龙头,对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和20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沈丘特色基调。制订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梯次推进、内引外联”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托漯阜带,面向沪苏皖,一带一纵加一环,一主一副两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网络规划原则。同时,我们在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高水准、高品味设计的同时,对各小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同时进行科学定位。

经上级批准的城建新总规,分为两个综合经济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以槐店、纸店、付井镇为中心,涵盖14个乡镇;南部以老城为中心,涵盖7个乡镇。槐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将其定性为“豫皖交界处的交通贸易中心,以食品、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城镇”。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体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250.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4%,以强化形象、提升品味、园林生态为主导,形成“一带一线三区’构架。纸店、付井将以沙河大桥为纽带,以金丝猴集团和中粮储备库为依托,膨胀规模,快速充盈,顺势而上,强强对接,在界首身边形成与之相互补的省际边沿隆起带。老城镇将以历史文化为动力源,以商临大通道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我们将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整体幅射与带动作用,利用三、五年时间,与全市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机链接。

二、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了三块工作。

一、突出重点,就是突出县城主中心这个重点。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格局,重点搞好行政文化新区建设。用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策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组装,展现“优、美、亮、绿、畅”的特点,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实施各机关分批入驻;以曾康路为连线,逐步将旧城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拓宽整理。

二、强化中心,即强化老城镇次中心和付井、纸店两个副中心建设。付井镇以金丝猴集团为依托,采用开放型、小组团、网格式格局进行建设;纸店镇以中粮储备库为支撑,采用紧凑型、大组团、复合功能式格局进行建设。借助纸店沙河大桥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强强对接,合二为一,形成豫皖交界处的经济“隆起带”。老城镇着重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以西关鞋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框架,再建一个“新老城”,以旧城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昔日八景的复原和改造。

三、拉动一般,即依靠县城主中心,付井、纸店副中心和老城次中心的幅射拉动作用,依托皮革、丝网、机械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建设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园,促使专业私营业主进镇入集,实现集镇规模的有序膨涨。同时,搞好专业市场和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达到“精、靓、齐”的效果,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与县城和重点镇相呼应的大城建体系。

三、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盘活土地资产。一是对国有、集体土地进行整合,高度垄断,把严管死土地一级市场,放开、盘活、炒热土地二级市场。二是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三是对热点区段,一片一策,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客商注资。四是对投资温度欠低地段,编制详规,展示前景,拉动房地产投资

。五是降低门槛,热点地段利益不让,抢手地段舍近看远,未成熟地段放开投资。

(二)整合城市资源。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对城市道路、桥梁、广告、公共客运、公共建筑等使用权、冠名权进行有偿出让,对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以城养城,以城聚财,滚动发展。

(三)聚合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担保信誉作用,把闲散资金聚拢到城镇建设上来。一是鼓励农民入集进镇;二是发挥名人效应捐资;三是依托名优企业建立融资平台,向社会借资。

(四)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靠项目拉动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营造环境,通过国债、世行贷款和预算内投资,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五)用好用活特许经营权,吸引投资。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弱电管线、燃气等公用事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激活融、投资机制。

通过经营城市的科~作,收到了良好绩效。去年以来,通过土地出让聚集资金达7300万元;吸引民间资金216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6000万元;依托特许经营权融资3000万元。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流转,为城镇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

一是政策引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成立了高规格的城镇建设管理领导组,为日常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重点工程项目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镇建设,即挂帅又出征,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落实规划,严格把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对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定、集体决策,体现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对症下药,细化措施。为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订了《沈丘县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房地产、市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依法进行规范和细化。为解决城镇公共客运秩序混乱问题,制订了《沈丘县公共客运管理办法》;为解决广告不规范和小广告乱喷、乱涂、乱贴问题,制订了《沈丘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为解决县城弱电线路乱拉乱架,纵横交织,有碍观瞻问题,我们同中铁电气化集团合作,引进资金,对60公里的弱电线路实施改造,取消明线,全部入地;为解决环卫经费不足、环卫设施滞后问题,我们首先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制订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有偿服务费征收标准》。这些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建设管理城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建好队伍,加强管理。对城建监察、环卫队、绿化队三支专业队伍理顺了管理体制,做到组织机构、经费和装备三个到位。为推动城镇管理工作尽快改善局面,打开突破口,去年我们还开展了全社会联动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大打“告别陋习、拥抱文明、向垃圾宣战”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硬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优杯”竞赛评比中,我县由过去的倒数,一跃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五、以人为本,高起点改善基础设施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每一项建设都是从“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权益,发展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中心,讲究建设的实用性、舒适性、合理性和便利性”作为出发点,进行论证和筛选。在“膨胀县城、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发展思路指导下,突出槐店镇主中心的幅射带动作用,先后安排了十项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和品位需求。行政新区和曾康路开发建设项目,是启动城镇化的标志性工程;农贸市场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缺乏专业市场、解决干部职工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问题,同时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示范生活小区;西关街改造和5万吨水厂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拥挤堵塞和吃水难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关街、建行路的改造项目是改善中心闹市区繁华地段街容街貌,更好地方便群众;迎宾大道和兆丰大道的基础设施完善美化、绿化、亮化项目则成为展示沈丘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这十项工程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使基础设施配套一步到位,供排水、电力、电讯、绿化、硬化与建设同步完成。为加快进程,今年底又追加了一干渠、向阳渠的硬化绿化;新区办公场所建设和一横二纵道路;迎宾大道的慢车道修建等项工程建设。计划两到三年时间全部建设、改造、组装、配套到位,建设投资将突破2亿元。

六、改善环境,增强城镇聚集效应

着眼于标本兼治,软硬兼营,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我们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一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定期听取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方面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协调优化城镇发展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制订优惠政策。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了《沈丘县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沈丘县招商引资实施意见》、《沈丘县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以及优化环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完善管理体制。县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效能监察中心,规范服务行为,突出效能监察,从源头上治理发展环境问题。四是细化措施。实行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制度,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准干预项目的建设和运作;实行督查评议制度,对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公众举报制度,对发现的以权谋私和“四乱”典型,予以处理并曝光;实行对职能部门评议制度,每年两次邀请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对县直职能部门进行背靠背的评议,奖优罚劣;实行项目发布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新闻发布会,宣传沈丘,推介沈丘,打造投资热土效应;开通县长热线电话,全天侯值班,每日把各类情况汇总分类后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阅批。通过上述措施,去年以来,我们共引进项目93个。其中,工业项目26个,基础设施项目38个,协议引资额1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6亿元。仅今年上半年,槐店镇农贸市场引资额达1500万元、付井的金钥匙中学XX万

元、曾康路建设开发引资2800万元、恒瑞商业步行街3500万元、中英文学校5000万元、纸店的物流中心6000万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任务艰巨,困难很多,经验不足,与兄弟县、市相比无论是投资规模、建设档次和整体品位都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建设周口大东环的历史机遇,自我加压,知难而进,比、学、赶、超,把我县的城镇建设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23.4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17.8%,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漯阜铁路、漯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

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史和现状分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修建,周口大东环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着眼跨越式,实施非均衡,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层次与水平。

高标准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以规划 为龙头,对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和20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沈丘特色基调。制订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梯次推进、内引外联”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托漯阜带,面向沪苏皖,一带一纵加一环,一主一副两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网络规划原则。同时,我们在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高水准、高品味设计的同时,对各小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同时进行科学定位。

经上级批准的城建新总规,分为两个综合经济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以槐店、纸店、付井镇为中心,涵盖14个乡镇;南部以老城为中心,涵盖7个乡镇。槐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将其定性为“豫皖交界处的交通贸易中心,以食品、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城镇”。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体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250.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4%,以强化形象、提升品味、园林生态为主导,形成“一带一线三区’构架。纸店、付井将以沙河大桥为纽带,以金丝猴集团和中粮储备库为依托,膨胀规模,快速充盈,顺势而上,强强对接,在界首身边形成与之相互补的省际边沿隆起带。老城镇将以历史文化为动力源,以商临大通道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我们将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整体幅射与带动作用,利用三、五年时间,与全市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机链接。

二、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了三块工作。

一、突出重点,就是突出县城主中心这个重点。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格局,重点搞好行政文化新区建设。用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策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组装,展现“优、美、亮、绿、畅”的特点,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实施各机关分批入驻;以曾康路为连线,逐步将旧城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拓宽整理。

二、强化中心,即强化老城镇次中心和付井、纸店两个副中心建设。付井镇以金丝猴集团为依托,采用开放型、小组团、网格式格局进行建设;纸店镇以中粮储备库为支撑,采用紧凑型、大组团、复合功能式格局进行建设。借助纸店沙河大桥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强强对接,合二为一,形成豫皖交界处的经济“隆起带”。老城镇着重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以西关鞋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框架,再建一个“新老城”,以旧城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昔日八景的复原和改造。

三、拉动一般,即依靠县城主中心,付井、纸店副中心和老城次中心的幅射拉动作用,依托皮革、丝网、机械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建设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园,促使专业私营业主进镇入集,实现集镇规模的有序膨涨。同时,搞好专业市场和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达到“精、靓、齐”的效果,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与县城和重点镇相呼应的大城建体系。

三、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盘活土地资产。一是对国有、集体土地进行整合,高度垄断,把严管死土地一级市场,放开、盘活、炒热土地二级市场。二是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三是对热点区段,一片一策,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客商注资。四是对投资温度欠低地段,编制详规,展示前景,拉动房地产投资

元、曾康路建设开发引资2800万元、恒瑞商业步行街3500万元、中英文学校5000万元、纸店的物流中心6000万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任务艰巨,困难很多,经验不足,与兄弟县、市相比无论是投资规模、建设档次和整体品位都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建设周口大东环的历史机遇,自我加压,知难而进,比、学、赶、超,把我县的城镇建设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

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2003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23.4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17.8,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漯阜铁路、漯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

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史和现状分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修建,周口大东环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着眼跨越式,实施非均衡,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层次与水平。

高标准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以规划为龙头,对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和20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沈丘特色基调。制订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梯次推进、内引外联”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托漯阜带,面向沪苏皖,一带一纵加一环,一主一副两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网络规划原则。同时,我们在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高水准、高品味设计的同时,对各小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同时进行科学定位。

经上级批准的城建新总规,分为两个综合经济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以槐店、纸店、付井镇为中心,涵盖14个乡镇;南部以老城为中心,涵盖7个乡镇。槐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将其定性为“豫皖交界处的交通贸易中心,以食品、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城镇”。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体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250.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4,以强化形象、提升品味、园林生态为主导,形成“一带一线三区’构架。纸店、付井将以沙河大桥为纽带,以金丝猴集团和中粮储备库为依托,膨胀规模,快速充盈,顺势而上,强强对接,在界首身边形成与之相互补的省际边沿隆起带。老城镇将以历史文化为动力源,以商临大通道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我们将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整体幅射与带动作用,利用三、五年时间,与全市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机链接。

二、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了三块工作。

一、突出重点,就是突出县城主中心这个重点。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格局,重点搞好行政文化新区建设。用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策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组装,展现“优、美、亮、绿、畅”的特点,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实施各机关分批入驻;以曾康路为连线,逐步将旧城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拓宽整理。

二、强化中心,即强化老城镇次中心和付井、纸店两个副中心建设。付井镇以金丝猴集团为依托,采用开放型、小组团、网格式格局进行建设;纸店镇以中粮储备库为支撑,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2003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23.4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17.8%,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漯阜铁路、漯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

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史和现状分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修建,周口大东环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着眼跨越式,实施非均衡,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层次与水平。

高标准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以规划 为龙头,对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和20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沈丘特色基调。制订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梯次推进、内引外联”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托漯阜带,面向沪苏皖,一带一纵加一环,一主一副两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网络规划原则。同时,我们在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高水准、高品味设计的同时,对各小城镇的性质、区位、文化、产业等同时进行科学定位。

经上级批准的城建新总规,分为两个综合经济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以槐店、纸店、付井镇为中心,涵盖14个乡镇;南部以老城为中心,涵盖7个乡镇。槐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将其定性为“豫皖交界处的交通贸易中心,以食品、纺织、化工、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城镇”。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体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250.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4%,以强化形象、提升品味、园林生态为主导,形成“一带一线三区’构架。纸店、付井将以沙河大桥为纽带,以金丝猴集团和中粮储备库为依托,膨胀规模,快速充盈,顺势而上,强强对接,在界首身边形成与之相互补的省际边沿隆起带。老城镇将以历史文化为动力源,以商临大通道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我们将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整体幅射与带动作用,利用三、五年时间,与全市的快速发展进行有机链接。

二、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了三块工作。

一、突出重点,就是突出县城主中心这个重点。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格局,重点搞好行政文化新区建设。用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策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组装,展现“优、美、亮、绿、畅”的特点,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实施各机关分批入驻;以曾康路为连线,逐步将旧城区的主干道进行改造和拓宽整理。

二、强化中心,即强化老城镇次中心和付井、纸店两个副中心建设。付井镇以金丝猴集团为依托,采用开放型、小组团、网格式格局进行建设;纸店镇以中粮储备库为支撑,采用紧凑型、大组团、复合功能式格局进行建设。借助纸店沙河大桥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强强对接,合二为一,形成豫皖交界处的经济“隆起带”。老城镇着重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以西关鞋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框架,再建一个“新老城”,以旧城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昔日八景的复原和改造。

三、拉动一般,即依靠县城主中心,付井、纸店副中心和老城次中心的幅射拉动作用,依托皮革、丝网、机械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建设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园,促使专业私营业主进镇入集,实现集镇规模的有序膨涨。同时,搞好专业市场和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达到“精、靓、齐”的效果,突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与县城和重点镇相呼应的大城建体系。

三、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盘活土地资产。一是对国有、集体土地进行整合,高度垄断,把严管死土地一级市场,放开、盘活、炒热土地二级市场。二是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三是对热点区段,一片一策,以项目为载体,吸纳客商注资。四是对投资温度欠低地段,编制详规,展示前景,拉动房地产投资。五是降低门槛,热点地段利益不让,抢手地段舍近看远,未成熟地段放开投资。

(二)整合城市资源。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对城市道路、桥梁、广告、公共客运、公共建筑等使用权、冠名权进行有偿出让,对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以城养城,以城聚财,滚动发展。

(三)聚合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担保信誉作用,把闲散资金聚拢到城镇建设上来。一是鼓励农民入集进镇;二是发挥名人效应捐资;三是依托名优企业建立融资平台,向社会借资。

(四)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靠项目拉动建设。充分利用政策,营造环境,通过国债、世行贷款和预算内投资,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五)用好用活特许经营权,吸引投资。用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弱电管线、燃气等公用事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激活融、投资机制。

通过经营城市的科学运作,收到了良好绩效。去年以来,通过土地出让聚集资金达7300万元;吸引民间资金216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6000万元;依托特许经营权融资3000万元。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流转,为城镇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

一是政策引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成立了高规格的城镇建设管理领导组,为日常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重点工程项目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镇建设,即挂帅又出征,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落实规划,严格把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对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定、集体

决策,体现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实施方案的制订,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对症下药,细化措施。为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订了《沈丘县城镇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房地产、市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依法进行规范和细化。为解决城镇公共客运秩序混乱问题,制订了《沈丘县公共客运管理办法》;为解决广告不规范和小广告乱喷、乱涂、乱贴问题,制订了《沈丘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为解决县城弱电线路乱拉乱架,纵横交织,有碍观瞻问题,我们同中铁电气化集团合作,引进资金,对60公里的弱电线路实施改造,取消明线,全部入地;为解决环卫经费不足、环卫设施滞后问题,我们首先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制订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有偿服务费征收标准》。这些办法的出台,对规范建设管理城镇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建好队伍,加强管理。对城建监察、环卫队、绿化队三支专业队伍理顺了管理体制,做到组织机构、经费和装备三个到位。为推动城镇管理工作尽快改善局面,打开突破口,去年我们还开展了全社会联动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大打“告别陋习、拥抱文明、向垃圾宣战”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硬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优杯”竞赛评比中,我县由过去的倒数,一跃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五、以人为本,高起点改善基础设施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每一项建设都是从“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权益,发展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中心,讲究建设的实用性、舒适性、合理性和便利性”作为出发点,进行论证和筛选。在“膨胀县城、城乡一体、全面推进”发展思路指导下,突出槐店镇主中心的幅射带动作用,先后安排了十项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和品位需求。行政新区和曾康路开发建设项目,是启动城镇化的标志性工程;农贸市场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缺乏专业市场、解决干部职工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问题,同时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示范生活小区;西关街改造和5万吨水厂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拥挤堵塞和吃水难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东关街、建行路的改造项目是改善中心闹市区繁华地段街容街貌,更好地方便群众;迎宾大道和兆丰大道的基础设施完善美化、绿化、亮化项目则成为展示沈丘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这十项工程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使基础设施配套一步到位,供排水、电力、电讯、绿化、硬化与建设同步完成。为加快进程,今年底又追加了一干渠、向阳渠的硬化绿化;新区办公场所建设和一横二纵道路;迎宾大道的慢车道修建等项工程建设。计划两到三年时间全部建设、改造、组装、配套到位,建设投资将突破2亿元。

六、改善环境,增强城镇聚集效应最好的着眼于标本兼治,软硬兼营,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我们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一是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定期听取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方面的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协调优化城镇发展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制订优惠政策。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了《沈丘县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沈丘县招商引资实施意见》、《沈丘县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以及优化环境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完善管理体制。县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效能监察中心,规范服务行为,突出效能监察,从源头上治理发展环境问题。四是细化措施。实行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制度,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准干预项目的建设和运作;实行督查评议制度,对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公众举报制度,对发现的以权谋私和“四乱”典型,予以处理并曝光;实行对职能部门评议制度,每年两次邀请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对县直职能部门进行背靠背的评议,奖优罚劣;实行项目发布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新闻发布会,宣传沈丘,推介沈丘,打造投资热土效应;开通县长热线电话,全天侯值班,每日把各类情况汇总分类后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阅批。通过上述措施,去年以来,我们共引进项目

93个。其中,工业项目26个,基础设施项目38个,协议引资额1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8.6亿元。仅今年上半年,槐店镇农贸市场引资额达1500万元、付井的金钥匙中学2000万元、曾康路建设开发引资2800万元、恒瑞商业步行街3500万元、中英文学校5000万元、纸店的物流中心6000万元.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任务艰巨,困难很多,经验不足,与兄弟县、市相比无论是投资规模、建设档次和整体品位都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建设周口大东环的历史机遇,自我加压,知难而进,比、学、赶、超,把我县的城镇建设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建设边境魅力城市打造云南东大门形象

-----富宁县小城镇建设交流材料

富宁地处中越两国三省(区)十县结合部,南与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两县接壤,国境线长75公里,国道323线和正在建设的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是我省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重要门户。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2592个自然村39.1万人,是云南省的东大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战”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县。1997年以前,由于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县城建设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状态,房屋破旧、街道狭窄,“脏、乱、差”现象突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按照中央“小城镇、大战略”的要求,我县立足实际,把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发展、树立形象、惠及百姓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城镇富县”战略。1997年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2000年进行城北开发,2002年实施城南建设,2004年全面推进南北片区协调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净起来”的个性化边城,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多方筹资,先后组织实施了“道路建设、城网改造、城区绿化、城市亮丽”等八大市政工程。

至2007年底,城区建成面积从1998年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4.4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1.83万人增加到4.11万人、城市道路建成面积扩大到45.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增至47.77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为13.2平方米,城区路灯安装854杆4210盏,彩带装饰灯66300米。城市化水平从1998年的7.5%上升到13.8%。

回顾我县小城镇建设历程,县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造云南东大门形象”这一奋斗目标,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优,不求其最,但求其特”的指导思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首先,引入城市经营理念,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传统体制下,城市建设基本上都由政府规划、投资,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部分社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也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富宁县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带动城市发展,市场化筹集资金,推动城市建设。一是规划先行。规划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龙头,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大纲,是实施城市品牌战略的蓝图。为制定科学的县城发展规划,富宁县根据县城四周峰峦起伏、绿树成荫,普厅河穿城而过、蜿蜒东流而形成一幅天然图画的特点,立足于县城建设长远规划,将县城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明确了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打造云南东大门形象”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柔情富宁、休闲壮乡”的城市品牌。同时,把板仑、归朝、里达三乡(镇)纳入半小时集镇圈,者桑、洞波、剥隘、木央、田蓬五个乡(镇)纳入1小时集镇圈,重点打造以县城为中心,剥隘、田蓬为窗口的集镇圈,实现“一个中心”带动,“两翼”互动齐飞,构成科学合理、左右连接、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为了集思广益,促进发展,还专门邀请了许多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实地考察,全面分析论证县城发展规划,先后完成了《富宁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富宁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富宁县城区总体规划布局》和绿地系统、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片区建设等规划的编制,为建设高质量的富宁县城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市场运作。富宁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财政困难,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城市

建设。为此,富宁县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有效途径,变城市建设单一由政府投入为多元化投入,走出了一条以城生财、以城聚财、以财建城的成功之路。盘活土地是城市经营的重要举措,富宁县在搞活城市经营过程中,把盘活土地存量作为整个城市经营的切入点,通过走“以地生财”、“以地招商”、“以商建城”的发展路子,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市场,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的升值潜力,借助外力来建设富宁。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把凡能推向市场的市政项目都推向市场,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如:城南金虎商贸中心投资3500万元为民间合股资本;富态商贸城投资1.3亿元为招商引资;民族体育馆投资2000多万元,则是在房地产开发中由投资商直接配套建设的项目。

其次,树立城市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城市名片”,营造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富宁县坚持品牌是城市生命线的思想,做活三篇文章,着力打造“城市名片”。一是依托普厅河,做“蓝”的文章。普厅河既是富宁人民的母亲河,又是富宁县城的灵魂河。对富宁而言,普厅河可以说是装饰城市最好的天然名片,它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富宁县坚持以人为本,在普厅河上游支流建水库和拦沙坝,在城区主河道建多座橡胶坝,修筑防洪堤和防护栏,实施河道亮丽工程、河边绿化工程和污水截流工程等措施,让水在河中静静流淌,碧波荡漾、绿荫倒影,形成了一道碧水蓝天的美丽画卷,突出了水的柔情,彰扬普厅河的个性与魅力。二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做“绿”的文章。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富宁县始终把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并举,推行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共享,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并重,采取公共场地绿化与庭院绿化相结合,专业部门绿化与社会力量绿化相结合,点、线、面一齐抓,乔、灌、草一起种等办法,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公共绿地面积。大力推进和实施拆墙透绿、见地披绿及面山绿化工程,先后投入绿化资金高达800万元。1999年富宁县在新老城结合部建设面积为2.77万平方米的富州广场,其中:绿化面积为1.3万平方米;2001年,在城南新区规划建设了长1200米,宽30米的普厅南路绿化带;2003年,又启动了县城面山绿化工程,即在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实施10万亩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2004年,在城北新区建设长880米,宽30米的珑端步行街,绿化带宽15米,移栽各种珍贵树种及花草20余种(类);2005年8月,又在城南新区普厅河旁,建设占地面积为2.44公顷的百越公园,并从剥隘库区淹没线下移植了157棵参天古树到公园内种植;2007年启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普厅河上下游30多公里范围内,沿河两岸垂直100米以下实施绿化带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城区共植树3800余株,栽种草皮4.8万多平方米,栽种花草4.5万多株,新增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0.3%。三是大力实施亮丽工程,做“橙”的文章。“亮丽工程”是富宁壮乡文化与建设现代都市有机结合的典范。富宁县的“亮丽工程”主要是沿普厅河两岸及休闲广场四周建筑用灯光来装饰和布局,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分三个阶段实施,目前已经实施完毕,整个县城夜晚灯光闪耀,光彩照人,动感十足,活力四射,创造了气韵生动的城市意象,靓丽边城魅力彰显。

第三,融入壮乡“柔”文化结晶,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边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壮族是富宁县人口最多的世居少数民族,占富宁总人口的56.3%。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壮族独具魅力的“柔”文化,尤其以壮剧民族特色浓郁。在城市建设中,富宁县将独具特色的地势特点与壮乡的“柔”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城市各种资源,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定位城市个性,将壮族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公益项目建设中,精心打造了一批休闲、娱乐、购物、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2004年,富宁县以享誉海内外的动人爱情壮剧《螺丝姑娘》为基调,把富有浓郁的壮乡风俗和文化特征的“三月三珑端节”提炼升华,精心设计建成了一条全长880余米、宽30米,建筑面积达26580平方米的珑端街,一组以“珑端”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将商业与壮族文化融为一体,特别是具有壮乡文化底蕴的古式拱桥、艺术攀蛇柱等雕塑,既为美化整个县城环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城市增添了民族文化气息,丰富了整个县城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挖掘壮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富宁县还专门在城南新区建设文化与生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百越公园,赋予城市新的内涵,积极挖掘各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先后推出了3套民族广场舞蹈音乐和《魅力分瑞》VCD民歌光碟,进一步提升“柔情富宁”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竞争力。目前,富宁县

正着手对老城区改造作规划设计,以“水韵古城”为主题,融入壮族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壮族人文风情“流水人家”的民居风格,以此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内涵

第四,大力培育产业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富宁县把县域经济融到泛珠三角区域中去思考和谋划,加强区域协调沟通,强化“经济圈概念”,开辟泛珠三角区域的广阔市场,并通过泛珠三角区中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区“龙头”经济的摆动,带动富宁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相互间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实现共同发展。围绕“大通道”和“桥头堡”的优势,全力建设“开放富宁”。富宁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全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随着衡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桥头堡区位优势日益显现。面对新的机遇,富宁县围绕“大通道经济”,依托罗富高速公路和富宁港建设,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面向“两广”,打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切实加快热区开发步伐,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同时,突出构筑“一城带三乡(镇)”的县城中心经济圈,把板仑乡、归朝镇、里达镇的小城镇建设纳入县城建设长远规划盘子,进一步优化小城镇空间和产业布局,完善和提升县城城市配套功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造“远方的客商不请也留下来”的一流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把剥隘新镇建设成为以发展旅游、航运、酿造业为主,具有浓郁壮乡风情的生态园林特色集镇;把田蓬口岸建成功能齐备、边贸活跃、物流畅通的边境集镇。

第五,建立“依法治市”的管理机制,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富宁县始终把市政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多措举措,努力提高市政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出台了《城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城区“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城区实施清洁工程手册》等,不断完善市容市貌的相关管理制度;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机制。在加大对城区“脏、乱、差”现象综合整治力度的同时,首先对环卫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环卫作业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运作,对原环卫站职工进行分流,只留下部分精干人员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第二、将城市管理任务分解到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和各个体工商户,成立了“门前三包”工作管理办公室,通过签订责任书,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门前三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第三、规范出租车行业经营行为,取缔了城区客运三轮摩托车共114辆,对城区出租车经营指标进行公开拍卖,在原来93辆的基础上再投放70辆,现在城区出租车总数共163辆,对出租车车型、颜色、样式作了统一规定,车型必须是捷达车或夏利车,颜色统一喷为浅蓝色,各出租车公司分别设置统一的车顶灯,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城区出租汽车经营行为。第四、实施城区清洁工程,狠抓“五乱”治理,制定了实施城区清洁工程工作方案,同时编制实施清洁工程手册,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为全民大扫除日,并成立了3个督查组,从政协、人大、县委政府督察室抽调副职领导担任督查组组长,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作为督查员,在每项全民活动开展期间进行督查检查。第五、聘请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实行全天跟踪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机制;三是狠抓市民素质教育。编印了《市民文明手册》和制定了《“诚信富宁,从我做起”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并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不断强化宣传教育,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入手,积极培育和引导广大市民遵守城管法规,树立文明新风,提高文明意识,自觉积极参与县城管理。

富宁县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县域经济总量过小等因素的影响,富宁县的城市发展与全省其它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仍十分明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认真吸取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下载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实施三个对接 促进互动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国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围绕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业园区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二者相互关联,相......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姓名:倪文涛班级:2012年秋专业:农村行政管理【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