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企业非法使用未经授权计算机软件案件回顾
2008年企业非法使用未经授权计算机软件案件回顾
自2007年12月以来,江苏省版权局、青岛市版权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广州市萝岗区版权局、广东省版权局以及重庆市版权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对当地非法使用未经授权计算机软件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对相关案件做出司法裁决。其中广东省版权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广州市萝岗区版权局是首次对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江苏省版权局的80万元处罚成为目前国内对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开出的最高行政罚单,而青岛欧特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向微软、参数技术和Autodesk(欧特克)三家软件公司依法赔偿人民币共计110万余元一案,成为迄今我国最终用户非法使用盗版软件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涉外案件中赔偿额最高的案例。
这一系列的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决涉及华东、华南、华北、华西四个地区的多个省市,涉及的产品包括奥多比公司的Photoshop系列软件、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办公软件Office 系列、奥腾(Altium)公司的Protel软件、参数科技(PTC)公司的Pro/E软件、欧特克公司的AutoCAD软件以及西门子公司的UG NX等绘图和工程设计软件。这些被处罚的公司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非法复制并使用著作权人的软件,造成了不良影响,干扰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行政处罚与司法裁决充分表明了各地政府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的进程中,在正面引导和积极教育当地企业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执法力度,对继续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坚持教育和执法“两手抓”。
一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查处和打击非法使用未经授权的计算机软件的典型案例有:10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欧特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授权非法安装使用多家软件公司计算机软件案做出终审裁定,准许青岛欧特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撤诉,一审法院判决即时生效,欧特美公司最终向微软、参数技术和Autodesk(欧特克)三家软件公司依法赔偿人民币共计110万余元一案,成为迄今我国最终用户非法使用盗版软件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涉外案件中赔偿额最高的案例。此前,在2007年12月,青岛市版权局已对欧特美公司做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并没收两台复制有侵权软件的兼容主机。
1月,广州市萝岗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区版权、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其辖区内广州某公司进行了行政检查,在抽查中10套未经授权的微软Windows、Office软件被发现未经授权使用。之后,萝岗区版权局对该公司处以7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同时该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正版化。
1月,重庆市版权局在对其辖区内的重庆某发展有限公司、重庆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微软Windows、Office软件,Windows Server Cal、Sql server 等盗版软件分别进行了人民币各一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该两家公司进行了正版化。
国家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专家组的成员、中国软件联盟的常务副理事长邹忭表示:“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是我国政府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改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正版化有利于实现软件企业和用户的共同成长,和谐共赢。我们也应看到,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使用盗版软件是保证顺利推进正版化工作的必要手段。执法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法院依法判决一些企业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行动既表明了我国政府保护软件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的决心,同时也是对广大企业用户的法制教育。企业用户使用盗版软件,不但侵害了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将对其自身造成严重后果。” 2009年,随着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各种有力措施的实施,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且力度更大的执法行动在各地逐步展开,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继续非法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应该认识到使用盗版给企业带来的种种风险,尽快实施软件正版化。
第二篇:未经授权在店招上突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被认定侵权
未经授权在店招上突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被认定侵权
轮胎经销商未经授权,在店面招牌上突出使用“米其林”注册商标,被法院认定为侵权。
米其林集团是全球轮胎科技的领导者。米其林集团在中国享有在轮胎等商品上注册的“米其林”、“MICHELIN”、以及轮胎人图形等商标的专用权。
2010年,米其林集团总公司发现被告吉林富龙轮胎经销有限公司(以下称富龙公司),在未经米其林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店面招牌上突出使用“米其林”标识。米其林公司以被告侵犯其在轮胎上注册的“米其林”商标为由起诉于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春中院审理后认为:富龙公司在未经米其林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店面招牌上突出使用“米其林”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形,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为此作出(2013)长民三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判令被告富龙公司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并消除影响。
法院判决认定侵权的理由包括:
第一、富龙公司在店面招牌上使用“米其林”是商标法意义上的突出使用行为。第二,被告在商标法意义上突出使用“米其林”目的是利用“米其林”商标的知名度和商标权人的商誉获得利益。第三,富龙公司的使用行为容易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第四,富龙公司未经许可在商标法意义上突出使用“米其林”给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商标用于商品和服务上,表明了商品和服务与其提供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表明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而且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作为来源的经营者的商誉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产生合理判断。商标法对注册商标专用权进行保护,其所保护的不仅仅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等或其组合而成的可视性标志,而是以此为手段达到真正保护标志背后所承载这种联系性的目的。所以任何可能导致消费者对这种联系性产生混淆和误认的行为都是对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行为。富龙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商标法意义上突出使用“米其林”注册商标,这种行为利用商标背后所承载的商品与商品提供者之
间的联系性,可能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认为富龙公司与商标权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富龙公司可能是商标权人的授权店或者连锁店,提供米其林的专业服务,使消费者可能根据米其林商标的知名度和商标权人的良好商誉,对富龙公司的经营行为及其所销售的商品产生错误的信赖,同时也给米其林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了损害,应当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形,应当承侵权责任。
该判决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各方均未上诉,现已生效。
万慧达代理米其林公司参与了本案的诉讼。
短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品的销售商将其销售商品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店招使用,轮胎经销店或维修店尤其普遍。那么,未被授权的店面是否有权使用呢?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就与此类似的情形发过《关于禁止汽车零部件销售商店、汽车维修站点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通知》(工商标字[1995]第195号),通知写到:“一些地方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商店、汽车维修站点,未经商标注册人认可,擅自在店铺的招牌上使用某些中外汽车企业的注册商标,并且将其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上,如使用‘奔驰’、‘吉普’等文字或图形商标。这种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于商业目的的行为,客观上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该店铺的经营者与商标注册人存在某种联系,自觉不自觉地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但是该文件后来被废止了。
就上述问题,为了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米其林公司在全国提起了系列诉讼,长春中院首开先河,认定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店招侵权,无疑为我们处理类似案件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从长春中院的判决可以看出,对于此类问题,关键要查明在店招中使用他人商标的主体与权利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与权利人形成商标授权使用的关系,才可以使用权利人的商标,仅仅出售他人的商品,无权在自己的店招中使用他人的商标故意制造与商标权利人的联系。
第三篇:为了人民的利益——广州办查处八家企业非法集资8亿元案件纪实(05-9-26)
为了人民的利益——广州办查处八家企业非法集资8亿元案件纪实(05-9-26)------------------
来源: 审计署广州办
位于广东省西部的某市,经济不甚发达。然而,就在这个不甚起眼的地区,却发生了性质严重的非法集资案件。此案涉案人员之多,金额之巨,影响之大,令人震惊。
2004年1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在对人行广州分行审计中发现:该市所属A、B两个县级市的8家企业从1997年下半年至2002年,以合作开发果园等名义面向国内十几个省和美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18000人非法集资8亿元。非法集资资金大量滞留境外,损失巨大,具有明显的金融诈骗性质。上述情况以审计要情上报后,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
背后的故事还得追溯到2003年。
确定重点
找准目标
2003年10至11月间,广州办在对广东省某市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调查中发现,该市一些农业企业利用假合同、假发票套取财政支农资金归还集资款。大量当地人也来审计组驻地反映农村基金会和行业基金会非法集资未兑现的问题。职业的敏感性让审计人员意识到,当年的集资问题可能又卷土重来。而人民银行有监督管理金融市场的职责,是否可以对此类问题在接下来的人行审计中作专项审计调查?审计人员立即将情况向办领导做了汇报,办领导表示此案关乎人民利益,应在人行审计中查深查透。接着,通过审前调查,审计组制定了以查找人行监管记录为突破口、以集资资金为主线、从企业银行账户入手,内查外调、彻底弄清企业非法集资的手法、背景及资金去向的审计思路。
2004年1月,农历除夕将近。但为了将问题查清楚,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该办3名审计人员毅然来到了该市开始审计调查。由于重点明确,审计人员来到该市,就查看了人行该市中心支行的监管记录,并结合财政支农资金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很快将目标锁定在8家企业。
内查外调
一追到底
目标确定后,审计组三名同志开始兵分两路展开调查。一个同志去B市了解情况,两名同志在A市追查。他们首先来到号称A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某果业有限公司。然而,公司董事长在审计人员足足等了一个上午后也没有露面。下午,审计人员决定另辟蹊径,以该企业银行账户资金流向为突破口。果然大有乾坤。审计发现,2000年至2002年,该公司将外地集资款1.04亿元划入其在农行A市支行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至2002年底,该账户仅有余额14.8万元。这些资金被大批提现去向不明,显然有转移资金之嫌。审计人员信心更足了。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第二天,他们在A市主管农业副市长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果业公司询问调查。公司董事长终于现身了。但好说歹说,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给出集资的相关原始资料。经过六个小时对峙,其见审计人员态度坚决,答应出具书面说明。审计人员按照其提供的资料去果园现场核实,发现其提供的用于集资的果园亩数与实际有很大出入,甚至出现同一块地被多次用于集资的现象。
此后,审计人员一方面继续调查其余几家非法集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现金交易及白条单报账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企业账册不全甚至长时间不记账。如:某庄园有限公司从1998年后根本无帐可查,审计人员只得从一大袋原始凭证和白条中整理集资款项,资金去向更是无人知晓;1999年至2002年,B市农业发展总公司共提取现金1.9亿元,绝大部分支出凭据为白条单,其支出的真实性难以证实。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通过马不停蹄走访当地的国土、农业、司法等相关政府部门。发现集资活动带有明显的政府背景。如:上述企业到外地开展集资活动,事先均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批准。在集资过程中,企业出资邀请国土、林业、司法等政府职能部门参与,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及公证,部分政府领导还到集资现场以政府名义为公司作保。甚至在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下发有关严禁企业利用庄园开发进行非法集资的紧急通知后,当地政府部门仍对上述企业的非法集资活动百般庇护。同时,作为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人民银行A市、B市支行监管乏力,行动迟缓,如1999年11月人民银行西安分行、2001年4月人民银行克拉玛依支行分别来函反映有关企业在当地的非法集资活动,直至2003年7月B市支行才发布取缔当地果园企业集资的通告,而A市支行至今未对当地企业的非法集资活动予以取缔。
要情上报
反响强烈
在掌握了企业非法集资的情况后,审计人员开始加班加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有关情况进行讨论,确定下一步工作和重点。期间,他们随时向办领导汇报审计进展情况,听取领导的要求。经过五天紧张有序的工作,情况彻底水落石出:
1997年下半年至2002年,该地区8家企业在基金会被取缔的情况下,变换手法,利用向农民租来的土地,以合作开发果园的名义,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设立集资机构,以最高达15%的回扣为诱饵,通过代理人向社会广泛集资,涉及金额8亿元,涉及境内外人员18000人。这些企业承诺给予集资者所认购果园五十年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实际上,这些果园用地是每2~3年向农户支付租金而承租的,一旦无法按时支付租金,农户随时有权收回土地,企业对出资人50年果园使用权及收益权的承诺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据审计了解,大部分企业回报很低甚至完全没有回报,部分公司已经出现了不能正常向农户支付果园用地租金导致农户要求收回果园的情况,企业集资具有明显的金融诈骗性质。集资者在既不能得到回报,所购买的果园五十年收益权又无保障的情况下,多次上访,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影响。
反映上述问题的审计要情上报后,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责成人民银行、银监会、广东省政府查清情况,追究责任,并做好善后工作,维护稳定。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案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德江等多位省领导相继做出“严肃查处”的批示,广东省专门成立了包括省纪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广州办等部门在内的10部门专案督察组,对案情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A、B两市按照省委要求进行积极整改。同时,广东省政府吸取教训,对全省各地非法集资情况进行了专门督察、处理,有效净化了金融环境。
目前,案件虽已告一段落,但全国各地非法集资又有抬头,集资方式不断翻新、涉案金额日益增大、手段更加隐蔽,严重干扰了金融秩序,给集资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如何切实履行职责,有效维护当地金融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一方平安,都值得认真思索。(陈岚
肖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