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集到的乡村医生们的现状、意见(乡村医生最真实的内心独白)
2012年七月,初识河南独臂乡村医生马云飞,在于其接触的过程中,被他真实而感人的经历感动,随后也加入到“乡村医生QQ群”,群内成员都是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这个乡医分享群是各位乡村医生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学习的共享平台。作为一线记者,在群内与乡村医生们交流谈心,征集到他们的意见建议。他们通过邮件发送到我的邮箱,现将大家的真实独白汇总,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关心这群平凡而伟大的人。
因涉及隐私,现将乡村医生们发的邮件以匿名形式陈列于下:
现在就是一个县的政策到基层也不同,虽应付上面检查,对外宣称村卫生室已合并,就像每个村都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村村有村医,其实不然。基药的价格偏高,但药品零差价从没真正进村卫生室,老百姓并没享受到实惠。村卫生室合并后,有一个好领导,各自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利多弊少。极少数村卫生所就能在新农合上弄虚作假,套取一般诊疗费、新农合基金。
村卫生室合并利少弊多,就拿我村来说吧全村有4000多口人有两个自然村组成实行一体化以后另外一个村就没有卫生室了,现在村里就剩些老弱病残有个有疼发热的还得到几里地以外的卫生室看病,白天还好些要是遇到晚上或者是风雨路滑就遭殃了,这难道是方便群众吗?再说基药比药店的价格还高让村医咋生活,各项补助太少,口都难糊更别说养家。。。
同是看病的医生,医院的职工出问题,医院是坚强的后盾。我们的后盾是每月那捉襟见肘的补助,还是妻子儿女无助的眼神?
各行各业工资在涨,畅想未来,生活质量步步高升。村医举步维艰,生活质量节节败退。村医的春天何时花开,能坚持走多远?翘首以待。
想问问进药的价格谁在定,我乡医院给我们村卫生室下发的基药价格如下,莲花清瘟胶囊,11.34元,通信络胶囊,27.31,元。参松养心胶囊,26.01元,而我们当地大药房买的价格分别分别是10元,20元,23元请问这样的价格,老百姓能实惠吗,叫我们咋卖,这是谁在操纵市场价格,村医的悲哀啊,可怜的村医该咋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石家庄市投入3亿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投入3.14亿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添置医用设备。南京市投入13亿多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共完成7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所分中心改造或新建任务。西宁市投资5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福州市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特岗医师计划,共招收20名医师,另行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生活补助。杭州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为基层培养定向医学生和招录医学本科毕业生。长沙市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安排700万元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个一批”工程,即引进一批、培训一批、返聘一批、下派一批,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
(三)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武汉市、西安市、福州市、乌鲁木齐市建立了全科医生团队;济南市、青岛市、成都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沈阳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责任医师团队,对居民的健康管理试行包干到户。郑州市推行“片医负责制”的服务新模式,提升居民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四)保障乡村医生待遇。太原市规定退出村医队伍的高年资乡村医生,除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外,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额一半的生活补助。西宁市将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并增设学历补贴和水电暖补贴各1000元,村医收入中政府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年平均达到1.5万元以上。
村医,村医,顾名思义,就是村上的医生,我们属于本村村民,我们不与民办教师比,不与村干部比,不与大医院的医生比,我们只求有属于自己头上的一片蓝天,脚下的一席之地,我们不希望乡医院来管理我们,指导我们。
我有以下想法供大家参考:
1,国家投资给每村建一个完全姓“公”的卫生室:现在的卫生室大多是个人出资,国家补助的新建或旧房改造的,有的地里位置不佳,有的是家庭卫生室,不符合卫生学要求,更不利于乡村一体化管理。
2,转变村医身份,合理调配村医:每个村的村医分布不均,有的村村医过剩,有的村村医 老化,有的村没有村医,合理调配村医的基础必须是村医姓“公”,能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能养家糊口的“公”。3,对村医的补助不合理:村医的主要收入靠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零差价补助,由于村医分布不均,有的村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再扣除村卫生室的各项支出,村医所得更是少之又少。就拿我村来说,2011年我的公共卫生服务所得302元,2012年1--3月份药品零差价补助600元,这样的收入能养家糊口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处在矛盾的过程中,我们要发现矛盾、提出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会出结果,才会有前进。
村卫生室合并的好处:
1、便于国家各项卫生政策的落实;
2、便于村医医疗观念和医疗行为的转变,为村级卫生的与时俱进创造便利;
3、便于拓宽村医技术的互补性,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广范围的医疗服务;
4、便于调整村医的作息时间,减轻村医24小时服务在岗的工作强度;
5、便于对资质和技术不同村医的工作进行岗位调整,以优化组合村医队伍;
6、便于对用药和医疗价格的监管,使群众得到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在个体的前提下得以发展的,现在倒好---中医西医化了;诊所合在一起秘方不用了;卫生室中药不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老百姓改吃西药了;丸散膏丹被药监局枪毙了;针推灸痧收入低要失传了;自种、自采的中药没有发票成假药了;连博士医学生都嫌中药不卫生--四气五味他能品的出吗?这样的情形孩子们谁还愿意用心品摸抽象难董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表里寒热?昨天看到一著名中医专家在收到表彰时说:“我们这些中医专家,要成为看着中医灭绝的专家了,可悲啊!”我个人认为推行个体行医是中医发展的原动力。
关于村医
乡村医生顾名思义就是工作在农村,服务于农村广大群众的医生。这么多年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我们没有想到要得到国家的补助,即使清贫,我们无怨无魂,因为喜欢这项工作。可是突如其来的医改,让许多医生想放弃经营这么多年的诊所,诊所是大家的心血,没有人愿意放弃,可是如果零进零出,只靠那一点补助,那里够养家糊口。现在工作在农村的医生大都是中青年,上有老要奉,下有子要养。面对医改大家不得不想到该行。
看病难,看病贵,症结不在村医,我们最低的价格,最贴切最及时的服务,村民容易接受。不要只去参访某个人,可以走进基层,走进村民中间,让我们服务的这个群体为我们打分,如果没有村医,受痛苦折磨的将会是广大村民。仅靠补助,又会有几个村医坚守?仅靠补助即使坚守,还会那样尽职尽责么?就那么一点点的补助,如果医疗事故来了,谁为乡医买单?
个人意见,我知道改变不了什么,可是我还是想说。
试问 假如没有村医 中国的医疗会变成什么样子 没有村医 有的病人怎么足不出户得到医治 假如 村医都退出舞台 会怎么样?
试问一下,当今哪一个职业像我们村医,每天承担着多大的精神压力,饭不能按点吃,觉不能按点睡,病人的一切比什么都重要,耽误自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都是空忙,不挣一分钱,可有了医疗事故呢,又有谁站出来为我们说一句公道话呢?村医的世界原来是这么的黑暗.......说得再多都是无奈.无奈.无奈.........14
在目前的乡村一体化体制下,村医作为卫生院的下属,成为这个等级制体系的最底层;同时村医没有国有事业单位身份,这又使得村医成为受卫生院管理和控制的体制外人。既是最底层、又在体制外、还被管理,当然就成为最弱势、有义务和责任,却没有权益和保障的一个群体。如果政府不能为村医提供收入保障,那就还村医执业的自由,不要让原本正当合法的收入变成“灰色收入”。现在的情况只有村医自己行动起来才能帮助村医改变现状。
我来谈一下药品的问题,执行基药以来咱们的药品价格真的便宜吗,我感觉比我原来的药品价格要高多了并且还配送不及时,这真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了吗?方便了吗?
我来说两句,村医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现在国家实行药品基本药物制度,更加让村医们雪上加霜。
首先,病人目前看不起病的主要问题是在医院看不起,没有哪一个病人在卫生所输一天液20-30元负担不起,因为村医们提供的是最低医疗保障,并且病人看病有50%的都是记账,而在医院,输一天液200-500元,就是药品价格下降,但是其他检查等等费用都在上涨,没有那一位病人一天住院费用在200元以下的是吧,并没有直接降低病人负担,这才是病人看不起病的真正原因。虽然现在有新农合,但是押金要交吧,出院后要跑多少次才能报销,住院要家属陪护,一天的吃住费用又是多少呢。
其次,村医明显的入不敷出,每一个诊所每年的电费、网费、通讯费用、交通工具费用(出诊)、过期药品销毁、办公用笔墨纸砚等等一切费用一年最少5000元左右,大的诊所更高,而规定病人每一个疗程只能收4.5元的诊疗费,一个病人如果输5天,光注射器和输液袋的费用就要6元,如何来体现劳动者的价值观。
第三,村医的发展明显与社会脱节,现在物价直线上涨,村医的收费一直没有改变,我本人从医20多年,物价上涨了10倍都多,而我们看一位病人平均收费一直在10-20元。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年人身体不好要吃药,小的们要上学,一家人要穿衣吃饭,这个问题如何保障。我们所在的乡总人口35000人,有36个行政村,98名村医,最大的村2000多人,最小的100多人,人口越少的村越是老弱病残者多,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家庭困难,看病不方便,医生出诊难度大,出诊费用高,而这些村更需要医生,可是100多人的村子,就目前的政策,一年所有的补助收入不足2000元,还不够诊所一年的电费和网费。
第四,学一位医生至少要3年,所需费用最少30000元,这还不算考助理所用的时间和支出,一旦工作,收入低、风险大、精神负担重、任务多、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没有春夏秋冬地工作。而学一位理发师最多3个月,投资2000元,工作后只用白天上班,不用完任务、没任何风险,理一个发用10多分,投资水电费0.3元,收费7元,按每天10位算,一天收入最少60元。而医生看一个病从诊断到治疗到输液,费多少脑细泡,还要承担多大风险,收费4.5元,每天看10位,一天下来收入最多30元(除去注射器输液袋)。大家想想,现在不愿学医是否有这种可能存在。
第五,村医的医疗水平和学习,现在的状况是村医收入低,没有能力出去学习和发展业务,卫生所还是靠老三件来看病,连最起码的血常规都做不了,所以导致村医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服务。就是上级安排的培训,也是走过场、完任务,没有真正到位。
就村医的待遇问题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完善。
1、为村医定位,明确身份。村医是三级医疗保障的网底,担负着全体村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和报告、公共卫生等等复杂的工作,同时他们还是农民,还要干农活,参加劳动。没有正确的身份无法体现他们的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无法让他们安下心来更好地工作。
2、养老保障问题:我们没日没夜地工作,连春节都没时间休息,可是我们的养老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参加新农保,退休后每年可以和农民一样领700元养老金。一位教师带薪休息3个月(署、寒假),一年的星期天1个多月,每年实际工作7个月,退休后每年退休金30000多元。请问,这种待遇合理吗?
3、建议村医有最低保障工资,现在的社会,每一个家庭每年最低生活费用在15000至25000左右,国家应该在实行医疗改革、基本药物政策的前提下,对每一位村医发放最低保障工资,以保证他们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在结合绩效工资、奖金等等辅助待遇,来充分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队伍,以确保村医不流失,不缺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
以上是个人不成熟观点,让大家见笑了。
绿柳随想
暖暖的季风,吹来青青的草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春意盎然,带着浅浅的笑意款款走来„„„踏着春的脚步,沿着绿柳垂地的河堤,我悠然漫步在蒙蒙细雨间。
烟雨无声,百思无序,触摸着那丝丝的柔情,那杂乱无章的烦心事,随着凌乱的雨丝,一缕缕一幕幕绕过脑海,在蒙蒙烟雨漂移。
一例例错综复杂得病疾,个体的差异性,瞬息万变的症候,都要你审时度势,反复推敲;倒悬着的心,一切不确定性因素,医患的信任缺失,如上刀山,如覆薄冰„„。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虽然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是仍有很多疾病无法治愈。由于医学的局限性,任何治疗方案都不会尽善尽美,总是有利有弊,医生只能“两者相权取其轻”。尤其是在面对危重患者时,医生为了抢救生命必须冒险。但是,冒险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柳暗花明,病情好转;一种是险象环生,病情恶化。而医学就是在一次次冒险中进步的。从长远来看,医生越是勇于冒险,患者越是受益。在危重患者面前,只要有1%的希望,医生就会尽100%的努力。但是,医生敢不敢冒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态度。营造良好医疗环境,是医学之福,患者之福。
360个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风雨交加的夜,冰天雪地的天;谁可曾想起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谁可曾想起你,疫情来临之际,舍生忘死,冲锋陷阵„„。
这就是医生——瘦马拉套,超负荷的工作量,微薄的工资,不确定的待遇,党员的要求,公务员的工作规范,脚手架的工作环境。
这就是医生——白天救死扶伤,疗疾解痛,你是医疗工作者;晚上整资料上档案你是统计员;抽空探望重症病人是你护理员;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指导你是保育员;疫情监测上报你是信息员;大型聚餐、碘盐管理你是监督员;老年人年检、慢性病随访等你是公务员;完不成任务你是——哎!
失衡的待遇,遥无定期的期盼,一月月,一年年。
春风如剪,剪碎了柳叶,剪碎了医者之心。
漫步在柳行堤畔,纷乱的思绪,在茫茫烟雨中浸润游牧。
村医任务太重了,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只有填不完的数据,输不完的电脑,没完没了的随访,搞不完的健康教育,唉,一句话真累。但是收入太少
我想说的问题是:补助水平还是太低,不能满足医生的生活需要,以我为例,全年各项补助在足额发放的情况下,只能领取一万元左右,这个水平,刚够孩子上学用。试想,如果这个情况,让医生如何安心乐业?
各项补助没能和学历水平,执业职质相挂钩,一切补助都和服务人口联系密切,这明显不公平。
村所应该严把准入制度,一些长年不在卫生所行医的“村医”,或凭关系,或只是挂名,看到补助就想来捞一把,这种行为对于在职的村医,无疑是不公平的。希望严把准入制度,保证合法村医的利益。
第二篇:乡村医生意见
乡村医生意见归纳
1:部分村卫生室门牌过于陈旧、部分凳子已坏
2:宣传标语未更换实时内容
3:天坪村卫生室科室无门牌、无工作服及病床上物品
4:更换的营业执照没有及时下发
5:二月份的合医款没有及时下发
6:乡村卫生室缺乏小孩最基本的用药
7:打到乡村医生卡上的钱无明细,不知来源
8:乡村医生没有交给养老保险
9:希望50%的药在医院进,其余部分自己进
10:村卫生室电脑陈旧。公卫及合作医疗共用不方便
11:接到患者反映,我院检查呈“拉网式”,针对性不强 12:希望建立药物配送点,简化进药程序
13:医院上网采购药物时间过长
14:部分药品涨价太高如:曲松钠针、金钱草冲剂、地塞米松针 15:建立乡村医生与我院相关人员的Q群,及时将信息及相关精神发布到网上
16:公共卫生科下村体检后结果太过于简单,有群众反映结果雷同
第三篇: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1.卫生室房屋陈旧,不能适应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
2.卫生室设备短缺。
3.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老龄化,乡村医生大多集中在较大的行
政村,年轻乡村医生流失严重,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
4.村卫生室,均不同程度存在行医不规范、滥用抗生素、乱输液、开“大处方”等问题,埋下医疗事故和疾病传染等诸多隐患。
5.受经营收入微薄、养老保险缺失等因素制约,我辖区一些较小的行政村甚至没有乡村医生,无法满足当地村民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6.乡村医生收入除部分医疗技术好的乡村医生外,乡村医生月收
入很多在500元至800元,部分乡村医生收入甚至低于500元。
7.由于业务能力差、执业环境差、没有辅助检查设备等原因,乡
村医生执业风险高。”
8.由于业务收入微薄,政府的经费补助不到位,个人生计难以维持,不少乡村医生无奈改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坚守在乡村医生岗位上的,大多是年龄在45-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多数
赵戈中心卫生院 2011-9-2
第四篇:最美的乡村医生
最美的乡村医生 每一次的生命呼唤,你第一时间赶到;他用大爱去感动全中国人,他用无私去抢救需要救助的人;
每一次的艰难路程,他都会坚持走下去,因为他总是不会忘记自己要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一份平凡、一份辛苦、一份坚持、一份感动;他用生命守护生命,让大地充满温情;他的付出,让我感动不已。
他是扁担医生,他行医都是挑着扁担,扁担里装载着给乡亲看病用的药品,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扁担一头是对事业的执着,一头是乡亲们的健康。十年如一日,他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着青春年华,用春风般的关切,抚慰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以实际的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这一神圣的职业。
他是最美的。即便身患重病,心中依旧牵挂着乡亲们的健康,他坚持只要在大浪村一天,就会为这里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负责到底;他不善巧言令色,却在做透析治疗的同时,依然翻山越岭去为村民送药看病;他用仅装着感冒、风湿、消炎药的普通药箱,给山里人免去了很多病痛的折磨。他是执着的,他不仅仅在行医,还是在做一番事业,为底层健康做自己的努力。这是最底层人的铮铮誓言,朴素无华,却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要向“最美乡村医生”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一是要有责任心;二是要有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三是有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美医生,美在责任。他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乡亲尽心、对工作尽职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美医生,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病人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病人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医生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最美医生,美在善于沟通。正是因为医患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医患沟通,心往一处想,医患合作,强化工作的效果,为新医改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医生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健康的守护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
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中的医生,基层群众的健康保健才会有保证,他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乡村医生现状情况的总结
乡村医生现状情况的总结
乡村医生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医改在基层的持续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乡村医生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仍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一、队伍现状
截至目前,通州区共有在岗乡村医生891名(含2018年新上岗的38名农村医学生)。
1.年龄结构老化。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0岁。其中,60岁以上499人,占56%;45~60岁202人,占22.67%;35~45岁99人,占11.11%;30岁以下仅108人,占12.12%。全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在岗乡村医生已占到半数以上。
2.学历层次不高。本科学历仅8人,占0.89%;大专学历41人,占4.60%;中专学历362人,占40.62%;高中及以下学历497人,占55.78%。虽然对在岗乡村医生采取了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但仍有五成以上的乡村医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3.执业资格较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17人,占1.90%;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85人,占9.53%;具有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88人,占21.09%;具有执业护士资格45人,占5.05%;具有乡村医生资格514人,占57.68%;新上岗农村医学生(试用期)59人,占6.62%。目前大部分乡村医生仍是持《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执业。
4.收入待遇一般。全区乡村医生人均年收入约6.8万元(含各类保险补助及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等)。其中,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分别补助约人均2万元和4万元,另有医疗服务收入人均约8000元。2009年起为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险。其中,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保的596人,占68.50%;参加新农保的249人,占28.62%;另有25人未参保,占2.87%。参加的医疗保险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和医疗责任险为商业保险。
二、问题分析
1、队伍补充乏力。受工作条件、职业前景、待遇福利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制约,医科毕业生不愿到村卫生室就业,能够来到农村的,一旦条件成熟即另谋出路,导致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老龄化,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乡村医生职业吸引力黯淡,经济收入较低,发展空间受限。
2、委培起点偏低。《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现行定向委培农村医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的中职学生,特别是开始两年由于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录取的农村医学生普遍素质不高,一旦毕业后若不能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将涉及依法执业问题。
3、业务能力不强。乡村医生大部分是由原来的赤脚医生转变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虽然组织多轮次专业技能培训,但相当一部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乡村医生还要承担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于人数和实际能力不相匹配,只能应付了事,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4、服务行为失范。卫生院人少事多,加之村卫生室面广量大,乡村医生又变相个体行医多年,村卫生室存在不少不规范行为。特别是在执行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时不够严格,出现一些乱收费问题,坑害群众利益。甚至有一些乡村医生凭个人经验从业,滥用抗生素、激素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容易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而引发医疗纠纷。
5、社会保障不一。在岗乡村医生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获取报酬,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由于离岗后生活补助标准不一,乡村医生相互攀比,造成不稳定因素。通过参加新农保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但新农保待遇太低,难以实现养老保障,造成乡村医生到龄超期“服役”现象比较普遍。
三、对策建议
1、推动入编管理。积极推广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做法,适应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增加镇卫生院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医学类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和招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优秀在岗乡村医生,提升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
2、加大培养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提高生源质量。可参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委托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也可委托高职学校定向培养高职农村医学生。重点要立足本地生源,使之能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3、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对乡村医生教育培训的领导和经费支持,制定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计划,强化乡村医生岗位培训。特别是要通过临床技能务实进修,提高乡村医生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要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在线培训,促进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规范、合理应用。
4、严格执业监督。建立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自上而下的监管和村民对乡村医生自下而上的监管,形成一个具有反馈回路的闭环式监管机制,是对村卫生室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只有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不断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提高服务质量。
5、强化政府责任。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让乡村医生能安心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同时,要明确为乡村医生办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
等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完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