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reisler,187-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下。
第二篇:《中国花鼓》、《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
1.听:丝路中国花鼓
2.移动:集体舞蹈:唱歌和跳舞接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国民间音乐风格的初步体验及其魅力,认识国家性质是世界真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觉。
2.通过创造集体舞蹈唱歌和舞蹈接近你,使学生在唱歌和跳舞体验移动旋律,交换情感,深化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表达的感受。
■教学过程
首先,享受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享受中国的中心
(1)简介Fritz Chrysler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国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第一次公开演出,同年入学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由于优良的金牌。12岁毕业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87年获得小提琴演奏奖,已经出音乐五年,在莫斯科音乐会之后。1901年在伦敦的初步表演,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予他贝多芬金奖。1915年-1924年搬到美国,业绩广泛,声誉悠久。在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地许多旅行。
(2)唱中国花鼓主题旋律,感受中国音乐的特点。
(3)听音乐,根据旋律的变化提示教材,感受音乐的活泼,温暖的氛围。
(4)听,甚至一系列
(5)听,引导学生谈论音乐的形式,主要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总结:
这是一种东方风格。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民间音乐非常感兴趣,他在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旅行,不得不享受当地中国移民表演唐人街音乐。克莱斯勒感受到中国艺术家的表现,因此选择了创作歌曲的前奏中枢。普通的西方作曲家在使用东方的旋律构图,总是使用慢的速度的曲调,也就是东方风格的舞蹈潮,茶,潮,茶平。这个 第一首歌是突破徐慢平模型,使用快速,华丽精致的旋律,快节奏,充分发挥小提琴演奏技巧,也描绘了中国民间仪式在热烈欢迎,喧嚣和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于1923年访问中国,在上海等大城市举办个人音乐会,主要曲目是中国中心。
2.享受丝绸之路
(1)激情进入丝绸之路展示相关的风景图片,音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仙寺三藏大传传说没有鸟,没有动物,没有水草,野路,但自从汉代张钱死去打开,这条崎岖而荒凉的路已经出现在团队商务旅行,长长的骆驼钟。从那时起,东方古代文明和许多西方国家开始了无穷无尽的联系。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了丝绸之路研究计划,丝绸之路被有意义地称为对话,当代中国人称之为开路。为什么叫对话的道路,开路?今天,我们沿着丝绸之路,看看一些,感觉有些。
(2)听电视剪辑的使用音轨方式欣赏。
(3)要求学生谈谈音乐的心情,内容的表现,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以此来演奏乐器。
(4)了解作曲家和音乐背景
(5)听
第二,集体舞:唱歌和跳舞接近你
1.查看歌曲
2.小??组创建行动,教师检查指导
3.集团报告,摘要,优秀行动组合的选择。
三,本课的总结,走出课堂。
第三篇:《花鼓》教学设计
《花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记忆主题旋律,积极参与歌舞表演。
2.听辨、熟悉《花鼓》的三个乐段,能听出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3.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旋律的节奏、节拍、音区、速度、情绪及所表现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音乐活动熟悉、体验、表现音乐主题。
难点:听辨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导入
1.模仿老师拍腿拍手三种不同的声势动作,由简到难。
2.逐步加入衬词。
3.念读歌曲衬词,加入二声部声势动作。
二、学唱民歌《凤阳花鼓》
1.欣赏老师歌舞表演,了解凤阳花鼓是安徽民间一种歌舞表演形式。
2.揭题。
3.聆听老师范唱曲谱,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4.辨别相同或相似乐句,和老师合作接口唱。
5.跟琴声配唱歌词,用快乐的情绪唱歌。
6.学习两个简单的花鼓动作,为歌曲表演。
7.完整演唱歌曲,分组合作,加入声势动作伴奏和花鼓动作表演。
8.交流歌曲所表现的场景。
三、欣赏《花鼓》第一乐段
1.听辨老师钢琴模拟演奏的锣鼓节奏,并跟着拍一拍。
2.初听《花鼓》第一乐段主题,听辨音乐中熟悉的《凤阳花鼓》的旋律。
3.加入四二拍和四四拍的声势动作唱唱相似的乐句,辨别两个主题的异同。
4.完整听第一乐段,出示聆听要求:乐段中主题重复了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1)听完交流,主题在高低音区分别出现。
(2)结合钢琴的五线谱例,老师从不同音区示范演奏主题,讲解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3)以丝巾为道具为高低音区主题设计不同的动作。择优,跟着音乐一起做一做。
(4)再听时,男女生代表不同音区主题,跟着音乐哼唱。
四、欣赏《花鼓》第二、三乐段
1.完整聆听《花鼓》,看聆听要求:a.听到锣鼓节奏时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b.在乐曲的哪些部分你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听到锣鼓节奏模拟演奏,听到熟悉的音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表现。
2.聆听第二乐段,看老师舞动丝巾,感受乐段柔美的旋律。
(1)跟着老师边听边随音乐用丝巾舞动,对比两段速度、情绪的不同。
(2)老师揭示这个主题是根据民歌《茉莉花》变化而来。
3.聆听第三乐段,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以丝巾为道具自由用动作示意。
(1)听完,交流这个乐段出现了前面哪个主题。
(2)老师讲解“复调”。
(3)比较这个乐段同前面相比情绪速度有何变化。
(4)再听第三乐段,跟着音乐挥动丝巾,感受更加热烈的情绪。
五、初步检测
1.完整聆听全曲,听辨三部分主题出现的顺序。
2.两名学生上前合作,在相应的段落处贴表示主题出现的卡片。
3.结合几个关键词,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4.课堂总结。
编辑 谢尾合
第四篇:小花鼓教学设计
8小花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四个生字。
2、能正确认读声母“g、k、h”,会拼读相关的音节。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正确的笔顺描写“面、在、哭”3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儿歌的教学,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习汉语拼音。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完好的小花鼓)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上面画着什么? 预设:这是一面小花鼓,鼓上面画着一只小老虎。
2、师揭题:有个小弟弟很喜欢敲鼓。有一天,他敲鼓时发生了意外,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赶紧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8 小花鼓)指名读课题,生齐读。
二、学习儿歌,识记生字
1、打开课本(师:把书翻到43页),(1)像屏幕上一样圈出生字宝宝;
(2)字字过目听录音,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3)自己读儿歌,注意读准生字。
2、合上书,放桌角。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生眼睛看屏幕,读儿歌)
4、学习儿歌: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1)(出示完好的小花鼓)师:谁能用文中的话来表达这画面?指名交流。(2)学习生字:面 A、(出示:一()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师:对不起,老师没记住,在“小花鼓”前,你用的是什么量词?生齐答:面。师:“面”作为量词时,适用于扁平的物件。你还能说出一面什么?生交流。(预设:一面镜子,一面红旗,一面墙壁等。)B、师:“面”除了作量词讲,还有别的义项。你能够说说还在哪些词里见到过“面”?生扩词练习。(预设:白面、面条、拉面、方便面;脸面、面子;上面、正面等)C、师:这个字的笔顺也值得一说?谁来说说?生交流。(提醒最后一笔是“横”)D、师:把它放入田字格,写一写。老师写,你们书空,并说出笔画名称。
5、师:这面画着老虎的小花鼓,是弟弟的宝贝。可是,有一天,弟弟不小心把它敲破了。(出示图:弟弟敲破鼓,坐在地上哭。)指名读。(1)学习生字:哭(象形记忆,师范写)(2)学习生字:在
(3)指导感情朗读。男生齐,女生齐。
6、师:看着弟弟哭得这么伤心,哥哥想出了帮助弟弟的办法(出示:弟弟你别哭,哥哥帮你补。)学习生字:哥
指导朗读(男生齐)
7、游戏(补鼓)巩固生字:面、在、哭、哥。
8、送字宝宝回家朗读儿歌,开火车接龙读,每人读一行。
9、齐读。
三、学习拼音,复习巩固。
1、(出示带拼音的课文)师过渡:鼓补好了,弟弟不再哭闹了,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学习了。小朋友们,今天课文中又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马上就来认识他们。
2、(出示:鸽子图)学习声母:g(鸽子鸽子g g g,9字加弯g g g)提醒:声母发音时要读得轻而短。拼读练习:ɡe 加上四声进行练习。
3、同样的方法学习声母:k、h K:蝌蚪蝌蚪k k k,一挺机枪k k k。H:喝水喝水h h h,一把椅子h h h。
4、拼一拼。
5、师过渡:小朋友学得真不错,瞧,这些小动物们也想请小朋友帮忙,帮他们找到他们的音节。(出示:我会选)
6、练一练
7、读儿歌,练习绕口令。
(提醒:每一行儿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很相近,读起来顺口、好听。这样的儿歌我们叫做绕口令。比一比,看谁一口气读得又准确又快。)
四、写字指导
1、出示:面、在
2、指导:一看: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
二找:找字的起笔位置,找字的关键笔;
三写:动笔描描写写;
四查:查有没有漏笔画。
3、交流评议。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