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间有大爱
人
间
有
大
爱
——记新兴县看守所副指导员、所医李冠芬
高小莉
有一种信念百折不挠,有一种耕耘默默无声;有一种关爱慈母心肠,有一种情怀地远天高。——题记
冬天里一簇炉火
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房间,靠墙一排橱柜,整齐有序地放着药品;门边一张长木沙发,窗前两张办公桌,整个环境显得简朴整洁。据说,李冠芬“出名”后,许多人到她那小小的医务室参观,在被李冠芬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为医务室环境的简陋而惊讶。他们说,我们新兴出了个李冠芬,这是新兴人的骄傲。让外人看见她的办公环境如此简陋,实在太过意不去了!县里一个单位慷慨解囊,把医务室改造一新,并购置了一些新的办公用品。那台陪伴了李冠芬十几个春秋的锈迹斑驳的电风扇光荣“退休”,而李冠芬,依然不知疲倦地转动着。
新兴县看守所就在县城的马路边,从外表看,跟一般的建筑没什么两样。不见高墙,不见哨兵,一切都那么祥和而宁静。明亮的太阳底下,院子里的龙眼树结满了累累果实,一棵紫薇开得热情奔放。再往里走,进了铁门里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花圃,浓绿浅翠中,点缀着一些小小的花朵。头一个感觉,怎么也不会跟牢房监狱之类挂上钩。只有把目光投向四周的房子,门上那把沉重的铁锁,才让人蓦然惊觉,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所在。
新兴县看守所集看守、行政拘留和强制戒毒于一体,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在平常,监所都是仓容满负,而每当开展一些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后,在押在戒人员更是多达300多人。多少年来,李冠芬作为唯一的所医,监所的防病治病工作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于想象。但有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在李冠芬担任所医的18年中,新兴看守所从未发生过扩散性流行疾病,也没有发生过因误诊延医而造成的意外事故。
十八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匆匆的一瞬;十八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又是多么的漫长!十八年如一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同一个环境里,做着同样的、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工作,这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恒心!不变的是钢筋水泥的围墙,变化的是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不变的是一颗甘于寂寞的心灵,变化的是一双双从迷茫到明亮的眼睛。
乍一看去,李冠芬给人的印象再平常不过了。无论是外表,还是言谈,都是 那样的平凡朴实,泼辣干练、肃穆威严之类的形容词跟她一点不沾边。随意地聊过几句后,你会发现,她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这东西让你感觉安静,让你感觉温暖。仿佛,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亲切的大姐,或者,一位慈爱的母亲。
这样一双瘦弱的肩膀,是如何承当沉甸甸的责任的?这样一个单薄的躯体,是如何扛起一副副重担的?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夏日的中午,我的目光掠过看守所一个个仓室,掠过仓室里一双双困惑的眼睛,搜寻着过往岁月里,发生在这里的一些真实故事。
那一天,李冠芬把葡萄糖等一些营养品放在张某的床头,耐心探问,细心叮嘱。张某得的是肾炎,自己又是“犯了事”的人,没有家人的照料,心情自然很压抑和难过。李冠芬悉心为他治疗,嘘寒问暖,体贴周到。他知道,李医生给他买营养品是自己掏腰包,李医生深夜为他治疗是希望他早日康复。他们的关系,原本是犯人和看守,而现在,却像是自己的亲人。
在李冠芬的照料下,他的病情很快好转,不久就康复了,张某和家人感激涕零。“李医生,我要不好好悔改,做个好人,我对得起爹娘,也对不起你!”张某痛心疾首,从此积极悔改。
那一天,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未婚先孕准备实行引产手术的冯姓女子。护士见这女子穿的是看守所的号服,陪同的是警察,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看女子的眼神也变得怪怪的。她们可能在猜想,这女的犯的什么罪?偷盗抢劫还是吸毒卖淫?总之,进了看守所就不是什么好人。在照顾女子时,护士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话语中也缺乏热情。
从手术室出来,冯姓女子身体不住地发抖。正是冬天,北风呼啸,在经受了肉体的强烈痛楚后,她还得忍受精神的折磨。她多么渴望,有一个亲人能在身边,哪怕是问候一声,端一杯热水。孤独无助的她失神地看着冷落的走廊,希望有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然而,她失望了。眼泪悄然滚落脸颊,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有一个人轻轻来到了她的病床前,摸摸她的额头,整理整理她凌乱的头发。睁开眼,她看见了一张熟悉的笑脸。不过,这张熟悉的笑脸不是家里人,而是李冠芬――李姨。她刚想说什么,李姨说:“你太虚弱,来,喝点鸡汤,补补身子。”李姨把鸡汤端到她嘴边,叮咛说:“这种事情,很伤身体的。你一个女孩子,要好好照顾自己。你现在什么也不要想,身体要紧。”
冯姓女子一口一口喝着鸡汤,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这是百感交集的泪,感激的泪。她哽咽着对李冠芬说:“李姨,您对我实在太好了!你虽然不是我的妈妈,却像妈妈一样亲。”
那一天,李冠芬强忍着异常难闻的恶臭,为严某治疗脚伤。进看守所前,严某因为脚面受伤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腐烂恶化,多次求医问药都不奏效。进所后,严重化脓的脚伤恶臭阵阵,令人作呕。同仓室的人避之惟恐不及,见了严某赶紧掩鼻转身。这已经影响到仓室其他人员的生活和健康,也为安全埋下了 隐患。开始,李冠芬被那臭气熏得差点晕过去,但她忍住了。突然,脓血喷洒出来,溅到李冠芬的手上、身上。严某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自责。再看李冠芬,根本不当回事,依旧镇静地进行治疗。清洗伤口,剔剪腐肉,打针敷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接下来的两个月,李冠芬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又搜罗正方偏方,精心治疗。终于,严某顽固的脚伤痊愈了。家人探访,对李冠芬感激不尽,交口称赞李冠芬“妙手回春”,严某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天,李冠芬在各仓室之间来回忙碌,消毒、检查、量体温、发药品,严格严厉,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是“非典”猖獗时期,人人谈“非”色变,李冠芬深深知道,落实每一项防范措施,都至关重要。在她的努力下,“非典”过去,新兴看守所安然无恙。而李冠芬,眼睛深陷,整整瘦了一大圈。
这一天,这一天„„
许许多多的“这一天”,就是李冠芬平凡的工作。
都说,看守所是公务员工作最脏的单位,所医,又是这个最脏的单位里最脏的岗位。李冠芬接触的病人,有可能是肝病、性病、肺结核,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感染。李冠芬也是血肉之躯,难道她不忌讳不担忧吗?
李冠芬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样对我说:“进了这里的人,精神压力都很大。如果身体又有病,那么就得承受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我想的,就是尽量多做一点,尽量减轻和解除他们的痛苦。”
生命其实很脆弱,当肉体的痛苦压倒一切,人有时甚至可以放弃生命。李冠芬是个医生,“医者父母心”;李冠芬又是一名干部,她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对那些被玷污的心灵,感化和挽救不是一句口号,而更需要温暖和关怀。
当心灵的原野遭遇冬天,李冠芬没有歧视和拒绝。虽然,她不能建造一座温室,让他们逃避严寒,然而,她燃起一簇簇炉火,温暖一双双手,温暖一颗颗心灵。
春天里一滴雨水
这些日子,李冠芬发现,她分管的仓室一位姓温的男子情绪很低落。李冠芬有个习惯,利用与犯人接触的机会,随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李冠芬是所医,按理说,防病治病工作是她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独力承当的她能顺利完成已经相当不容易。至于监管教育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就是额外的差事了。
李冠芬不这么看。
很多年来,李冠芬不但包揽女仓室的管理,还负责男仓室的监管教育工作。常常,她还主动请缨,接管一些责任大、管理难的仓室。和其他同志一样,管理仓室,轮流值班,李冠芬满腔热情,尽忠职守。在她看来,医务和监管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所分管的责任仓,多次被评为“文明监室”。李冠芬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吗?没有。她靠的是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就像温某,神情里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忧郁,李冠芬觉察到了。这天,温某身体不舒服,李冠芬为他看病。
李冠芬问:“这几天怎么啦?好象很不开心。有什么事吗?” 温某沉默片刻。
李冠芬说:“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
温某被李冠芬平和关切的话语所感染。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老婆几个月都没写信来了。”
李冠芬一听,明白了温某的心思。有句话说:“坐监真是惨,下巴生草(长胡子),老婆走佬(跑掉)”。家庭是他们最担忧的,也是对监管教育结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李冠芬安慰温某,要他别担心,她可以帮忙做工作。
一歇下来,李冠芬马上动笔给温某的妻子写信,谈温某的情况,谈家庭的支持对温某改造的重要性,耐心开导,语重心长。终于,温某的妻子被感动。在收到妻子来信的时,温某喜出望外。家庭的温暖,新生活的召唤,激发了他改过自新的热情。
有个姓张的年轻人,因为参与犯罪在新婚第四天被抓获,后来被判刑留所改造。一天,李冠芬给他看病,他却突然哭了。这样的情况,李冠芬经历过不少。相处中,李冠芬的平和与宽厚、关心与爱护深深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不知不觉,他们就把李冠芬当成亲人,有什么苦恼,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李冠芬诉说。
果然,小张哭诉了自己的苦恼。新婚妻子不愿意来见他,并且传出话来,打算跟他离婚。李冠芬马上写信约见张妻,与她促膝谈心。李冠芬说:“人都有错,他现在犯了错,而且知错了,正在努力改造。我看他本质不坏,就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你就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一点时间,相信他会变好的。”
张妻问:“如果不变好呢?”
李冠芬有些为难。世上的事情,很多可以拍胸口信誓旦旦,而一个犯人,谁能担保他一定能变好呢?李冠芬诚恳地说:“你们能结婚,说明你们是有情感基础的。可是,刚结婚就离婚,太可惜了。这样吧,你给他一个机会,如果他实在不能学好,那也是他活该,到时你们再离婚不迟。你知道吗?你现在要是提出离婚,极有可能,导致他不能改造成一个好人。你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李冠芬的威望广为传诵,她的话,有着很重的份量。张妻掂量了又掂量,觉得有道理,默许了。一方面,李冠芬劝导张某积极改造。此后,张妻定期前往探望丈夫,夫妻关系恢复正常。由于张某表现积极,被提前释放。后来,张某成了遵纪守法的种养专业户,靠劳动创业致富,并多次携带妻儿拜访李冠芬。一次,他对李冠芬说:“是您让我明白怎样做人,是您给了我今生的幸福,就让我叫你一声大姐,可以吗?”
在新兴,还有个知名人物,叫苏九。苏九是个专业户,在平沙镇的青山绿水 间,夫妻俩养鸡养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天下午,七月的骄阳下,苏九站在自己的渔塘边,对我说:“我还准备再开一口渔塘,多养两棚鸡。”目光里,满怀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话题一转,他说:“没有李姨,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好日子。”说得朴实,感激之情却溢以言表。
几年前,苏九糊里糊涂参与一场纠纷斗殴,被送进了看守所。担心年幼的儿子学坏,担心承受不住内外压力的妻子离弃,他忧心如焚,一度到了绝望的地步。李冠芬与他谈心,拉家常,稳定他的情绪;又找他的妻子,劝慰和开解。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后来苏九表现积极,被减刑一年释放。
耽误了几年,田地荒疏,家不成样子。贫困的日子怎么过?苏九陷入了新的困境。李冠芬比他还着急,亲自出马,找到著名的温氏集团的老板,请求给予苏九支持。没多久,苏九得到了温氏集团的扶助,办起了养鸡场。一个有“污点”的人,李冠芬用宽厚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包容他,同时让社会接纳他,尊重他,给他新生的机会。有人问苏九,李冠芬对你那么好,是你的亲戚吗?苏九的眼里满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她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
在大众的心目中,被关押在看守所的人,不是穷凶极恶,就是心灵扭曲的。他们曾经作恶,即使遭社会的唾弃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李冠芬看来,这样的人有,但极少数。大多数的人本质都是好的,只是一时糊涂犯下错误。李冠芬怀着善良慈爱的心,总是相信,人是可以感化,可以变好的。
在李冠芬办公室的抽屉里,满满的全是从看守所出去后的人,给李冠芬写来的感谢信。
“李医生,为了人民的满意,您忠于职守,挽救浪子,作出无私的奉献,我们这些重拾人生的人,永远会把你记在心里,永不忘记。”
“李妈妈,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李姨,希望一直都有你的教诲陪伴,愿您能在繁忙的时间里,令我追悔过去、放眼未来的时候,一路引导我。”
“李医生,你对我涓涓的教导和安慰,使我这颗失魂落魄的心,又重现光明。我衷心的感谢您对我的厚爱,您就像我那慈祥的母亲般,使我认识到珍贵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有个死囚,一直对政法机关怀着深深的敌意,为了存心考验警察的破案能力而故意杀人。思想之偏激,行为之极端凶残,可谓是穷凶极恶。可是,在他被处决前,却突然提出了一个强烈要求:给李冠芬写封信。
信的开头,是一首小诗—— “用教化、感化、挽救,医好了迷途的羔羊。无悔奉献青春,为的是,无愧穿在身上的橄榄绿,把一生都奉献给党。无情的岁月,在你头上、面上,染了白霜,刻上皱纹; 你依然,不向岁月低头。”
最后,这位死囚写道:“李医生,请您接受,您是我最尊敬的管教,我是一名死囚,什么权利都无,是您,依然给我母亲般的关怀,不厌其烦的帮我治病,令我太感动了!我愿您好人一生平安。”
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令一位死囚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前夕,如此念念不忘呢?从仇视到感恩,从敌对到赞美,短暂的过程,奇迹的诞生却意味深长。
李冠芬的脸上,恬淡如常。她觉得,她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在做自己份内的事。
当我试图请她回忆一些故事的片段,她沉默许久,似乎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完整地表达。她说:“就这样一天天过来了,也没感觉到特别。在做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以后有一天要讲述这些。我真的觉得,我所做的,太平常了。干我们这行的,有许多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泥土一样朴实,庄稼一般谦逊。犹如春天里一滴雨水,虽不张扬,却滋润心田。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可千千万万的水滴汇集起来,就是澎湃的江河。
夏天里一缕清风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做好它。热爱才有热情,才能精神饱满全力以赴。李冠芬对工作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十八年,家庭和单位,几乎是两点一线。同样的付出和投入,孰重孰轻,李冠芬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只明白,只要工作需要,她可以放下一切,义无返顾。
1998年的夏天,忙得昏头转向的李冠芬生了一场大病。病情稍微好转,她就躺不住了。同事很奇怪,李医生不是在住院吗,怎么总是看见她出现在单位?今天给这个打针,明天给那位开药。同事间说起,一致以为她痊愈出院了。然而,事实是,李冠芬的病没好,医生要她继续住院治疗。而且,叮嘱她静心修养,不能太劳神。
李冠芬哪里躺得安稳?她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人在医院,心早就回到了看守所。医生拗不过她,还是让她提前出院了。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李冠芬躺在床上准备歇息,电话来了。干警告诉她,有病号和戒毒人员需要紧急治疗。李冠芬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心急火燎地赶往单位。当瘦弱的李冠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晨曦已经在东方闪亮。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这是李冠芬一贯的作风。1999年年初的一天凌晨,刑警队的梁队长他们在审讯一个吸贩毒团伙时,有两名嫌疑人突然毒瘾发作,审讯根本无法进行。刑警们束手无策之时,想起了李冠芬。“请李姨来,她有办法。”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电话打过去,白天忙碌了一天正在沉睡中的李冠芬简短地说了句:“我就来。”李冠芬急匆匆赶回所里,带上针械药物,赶到审讯的地方。这样的情况李冠芬见得多了,所以不用多问,就麻利地为两位嫌疑人打针用药。待他们情绪稳定,李冠芬才收拾停当,回家歇息。
刚躺下,急促的敲门声又响起。一看,还是梁队长,李冠芬就有些意外。梁队长很不好意思地说:“李姨,刚才打完针的一个人又晕倒了,还得麻烦您再跑一趟。李冠芬也不多说,重新穿着整齐,跟着梁队长回到了刑警队。仔细检查嫌疑人的身体,李冠芬心中有数了。她严肃地戳穿嫌疑人的鬼把戏,指出他根本没什么事,只是装死撒赖,逃避审讯。并告诫他老老实实交代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嫌疑人的诡计被识破,只得乖乖地继续接受审讯。
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李冠芬的服务心怀感激,也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对那些已经被魔鬼占据了灵魂,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李冠芬遭遇的,常常是屈辱和尴尬,甚至生命危险。当他们毒瘾发作,当他们失去理性,当他们兽性大发,李冠芬的苦口婆心不但不能起作用,反而招来粗言秽语的辱骂,甚至拳脚威胁和袭击。
漫长的十八年,李冠芬也曾经动过调换岗位的念头。可是,她始终没有向组织开口,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从一名普通的群众到光荣的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到工作出色的所医,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副指导员,李冠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
也许,对李冠芬来说,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的人都是病人。一些细菌曾经侵入这些人的精神,同时撕咬着他们的肉体。他们渴望关怀,渴望亲情。尽管,他们中的个别人,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最后,他们被送了进来,在这里等待公正的判决,或者从这里改过自新,开始新的人生。李冠芬的愿望是,只要他们在看守所一天,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天地有正义,有公平;人间有真情,有大爱。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是这些曾经危害社会的人,政府和社会也并没有将他们唾弃,他们还可以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2003年年底,看守所关押了一位熟悉的犯人。他叫甘某,是原县公路局局长,因为贪污被判刑。刚来时,甘某牢骚满腹,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李冠芬利用为他看病治病的机会,像亲人和朋友一样,与他谈心,谈法律,谈他所犯的罪行。新兴是个小县,在小小的县城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没有交往,李冠芬的名字甘某也是熟悉的。他听说过许多李冠芬的事迹,可他并不相信。这次,面对面的交谈,李冠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品德让他折服。他深刻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痛改前非。甘某留所改造后,主动协办宣传栏,并积极向县政府和 有关部门提出多个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现代社会,你能信任谁?还能无条件地相信一个人吗?多少兄弟、夫妻、朋友为一己私利反目成仇,折射出功利社会人性的丑陋。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犯人,在一轮又一轮的审讯后,你还能信任一个管教干部或者看管你的警察吗?
李冠芬就能让人信任。在她面前,不少人不知不觉消除了心理的隔膜,不知不觉就把她当了亲人,愿意对她倾诉,信任她,敬重她,爱戴她。有了这信任,李冠芬获取了重要线索多条,防止越狱事件1起,破刑事案件2宗,摧毁贩毒犯罪团伙1个。
是李冠芬有什么魔法吗?如果说有,那就是她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翻开李冠芬的简历,清晰地记录着她走过的历程和得到的荣誉。李冠芬,1953年12月出生,新兴县人。原来是新兴县东城公社乡村医生,1987年开始担任新兴县看守所所医。18年来,李冠芬2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999年被广东省公安厅授予“十佳”看守民警荣誉称号; 200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1年被广东省委授予省政法战线南粤“百优”女政法工作者和广东省优秀党员称号;
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人事部联合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荣誉,是对李冠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的鞭策。面对一批接一批前来采访的记者,李冠芬反复说的就是:“真的没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我做了这工作,就要做好,就要尽力。”
秋天里一片红叶
提起新兴,可能有许多人感到陌生。但我说出一个名字来,你一定会在意外的同时感觉熟悉。这个名字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史料考证,秦汉以前就有人类在新兴栖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新兴为百越(百粤)地,秦代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被划入象郡。其后,南越王赵佗于公元前196年曾率众来县境狩猎,在今县城之南5公里处的南塘村(俗称越王殿村)捕得白鹿一只,众将筑台庆贺,史称“白鹿台”,被列入广东四个越王台之一。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临允县,以允水(今新兴江)在县境而得名。属交州合浦郡,后改苍梧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析临允,置新兴。新兴县名从此而得。
那么,禅宗六祖跟新兴又有何关联呢?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新兴是禅 宗六祖惠能的故乡!
新兴的山不高,触目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四面环抱,美景天然。过去,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新兴的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再美丽的风景,也是“藏在深闺”。李冠芬在这片土地出生,长大,付出了青春热血,付出了毕生精力。与其说,李冠芬从事这项工作,是命运的安排,倒不如说,是她主动选择了这条路,并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和心血,无怨无悔。
1986年。这一年是李冠芬的人生最为黑暗、最为悲痛的一年。疼她、爱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永远离开了她和亲人,离开了那个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看着年迈的婆婆,搂着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李冠芬泪如雨下。她才33岁,一个女人鲜花灿烂的年龄,却要承受这样的生离死别。今后的生活怎么安排?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怎么办?李冠芬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但是,李冠芬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丈夫离去了,她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丈夫未能完成的责任,她得接过来独力承担;丈夫未能实现的愿望,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李冠芬瘦了,瘦得不成人形。但李冠芬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咬咬牙,坚强地站立起来。
李冠芬的丈夫原来是公安局的法医,从丈夫的身上,李冠芬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也了解到从警的艰辛。出于对丈夫深沉的爱,也出于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追求,李冠芬决定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毛遂自荐,最终成为新兴县看守所一名所医。
李冠芬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人。然而,工作和家庭,有时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两全。刚参加工作不久,她接到了一项任务:立即参加押解一批女犯到增城妇教所。当时,婆婆正巧出门省亲,一时回不来,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独自在家,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李冠芬对孩子们千叮咛万嘱咐,又是哄劝又是安慰。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小儿子眼泪汪汪地问。李冠芬说:“就2天。2天后,妈妈就回来。”
孩子一听,惊恐地哭成一团,一个抱胳膊,一个抱大腿,怎么也不让李冠芬出门。大儿子哭着说:“爸爸没了,奶奶又不在,你走后,我和弟弟怎么办?晚上谁陪我们呀?妈妈,你不去行吗?我怕„„”
李冠芬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心很痛很痛,几乎要碎裂了。她把孩子拥在怀里,为他们擦了擦眼泪,依然转身走出了家门。两天后,当李冠芬出色地完成任务深夜归家时,她看到的是一地的狼籍。剩下的夹生饭、东一个西一个的碗筷、凌乱的卧室。两个孩子蓬头垢面的,歪斜在沙发上睡着了。李冠芬心一酸,忍不住泪如雨下。
婆婆90岁那年,不小心跌伤了筋骨,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好几个月,婆婆大小便失禁,完全靠李冠芬伺候。想把老人送医院,老人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 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一切听天由命了。好心人见老人的病情很重,就劝李冠芬准备后事。
李冠芬没有放弃。她是个医生,也是个护士;她是个儿媳妇,也是个女儿。每天,李冠芬为老人擦拭伤口,细心细致,知冷知热。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冠芬的努力见效了,婆婆度过了危险期。
然而老人还不能下床,起居饮食都需要照料。李冠芬的两个孩子,一个工作了,一个在读书,都在外地。李冠芬忙完工作回到家,来不及歇口气,又得里里外外打理老人,直累得筋疲力尽,头晕眼花。一次,李冠芬帮老人洗干净身子,像往常一样把她抱回床上。突然,李冠芬脚底一滑,一头撞到床沿,老人也失手跌落在床上。顾不得脚上一阵阵的剧痛,李冠芬急忙扑到床边,查看婆婆是否有事,哪里摔疼了。
老人张开嘴巴,无声地哭了。拉住比亲闺女还亲的儿媳妇的手,婆婆负疚万分:“冠芬,我没事。你撞痛了吧?你瘦了这么多,是我累了你啊!要是我儿子还在,那该多好哇!” 想想这么多年的辛酸和委屈,独自苦苦支撑这个家庭的艰难,李冠芬再也控制不住,与婆婆抱头痛哭。
婆婆是在96岁那年走的。临终前,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儿媳妇的好。她最后说的话是:“冠芬呐,我们董家有你这样的媳妇是我们董家的福气呀!这么多年来,你受苦受累了,我们董家,欠你太多,太多„„”
李冠芬是传统的。她坚韧、顽强、勤劳、孝顺,纤纤弱体,却蕴涵着非凡的毅力;李冠芬又是现代的,她公私分明,首先考虑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家庭是残缺的,但又是温馨幸福的;她的爱是残缺的,但她用一颗善良慈爱的心,让爱变得完满。
走过人生50多个春秋,李冠芬的头上,已经有了斑斑白发。去年冬天,李冠芬的小儿子完婚,他们一家回乡下热热闹闹地摆了几桌酒席,乡邻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他们说,李医生辛苦了一辈子,好人有好报。李冠芬的脸上,洋溢出心满意足的笑容。18年,一晃就过去了。回过头看去,路好象并不长。可是,艰难跋涉的时候,路是那么的漫长。漫长的路上,信念是一盏明灯,映照着眼眸,映照着心灵。
两个孩子长大独立了,李冠芬可以全副身心地投入工作。好心人劝她:都快退休了,别再那么操心了。李冠芬说:“我在岗位一天,就做好一天。做好了,心里才踏实。”
话不铿锵,却落地有声。有着那么多的荣誉,那么多的赞许,在很多人心目中,李冠芬是个英雄。她是英雄吗?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既没有赴汤蹈火的英勇,也没有舍身取义的豪情。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有时是婆婆妈妈的。她不是英雄吗?忠于职守,甘于平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的崇高,品德的可贵;从她的身 上,我懂得了,和平年代的英雄,并非都是流血牺牲!
走过季节的李冠芬,更像是秋天里的一片红叶。献出了生命饱满的汁液,依然在秋天明丽的阳光下微笑。
第二篇:人间有大爱
白血病无情人间有大爱
——记江苏银珠化工集团捐助白血病患者沈万童
12月22日上午,对身患白血病正在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沈万童小朋友来说,不知是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平常,毕竟他还很年幼。但是,当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刘文信董事长将96558元捐款递到他的父母手中时,他们感受到了一种人间大爱。
沈万童出生于洪泽县高良涧镇,是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者。父亲是洪泽县交警队的一名辅警,母亲是洪泽县城一家超市的普通员工,爷爷奶奶也只是普通的农民,收入微薄。为了给他治病,他们一家已经花费了6万多元,然而这才只是开始,即将面临他们的将是巨额的骨髓移植和术后治疗费用,对于每月收入仅千元的父母,几十万元的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几十万元的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当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刘文信董事长得知这个消息后,面对素不相识的小万童,他毫不犹豫地捐资2万元,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同时还向集团内各公司发出捐款救助的倡议,各分、子公司的干部员工们积极响应,纷纷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20元、50元、100元、200元……,凝聚了一颗颗爱心,汇聚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暖流,涌向了正在与病魔抗争的沈万童小朋友。
但江苏银珠化工集团的这些努力,对于小万童治病所需的巨
额医药费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为了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为了让他感受到人间和社会的大爱,做为社会上稍有爱心的人士都不会忍心看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爸爸妈妈从此与心爱的儿子阴阳两地。白血病无情,人间有大爱,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关心、关爱他们的命运,及时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曾经健康活泼的小生命,帮助这个困难待助的小家庭。
爱,能够点燃生命的希望;爱,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愿我们用挚爱的援手,让即将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让即将干涸的生命小溪永不停流!
祝小万童早日康复!
祝福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以下是小万童父母的联系方式:
沈(小万童父亲):
(小万童母亲):
第三篇:人间有爱,残障无碍
人间有爱,残障无碍
——体验特教生活,传递爱心经验汇报
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密山市教育局与密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举办了“体验特教生活,传递爱心”活动。我校那微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并回校作了生动的经验汇报,参会教师都根据个人感受和体会写出了心得。
通过汇报,我校老师深深体会到了特教老师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特教工作的繁琐以及艰辛,更是由于特教老师对残障儿童无限的爱,才使他们能够长期在这块特殊的教育土地上耕耘着。爱给人以温暖,更给人以希望。特教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们只是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真情,守护着孩子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特教老师的爱心,让孩子们收到了母爱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为学生学会生存,融入社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我校教师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特教教师为榜样,一定更加努力,全身心的投入,挖掘孩子们最大的潜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闻来源:密山市杨木乡中心小学
撰稿人:那
微
审核人:李君强
第四篇:小学作文:人间有爱
人间有爱
人间处处有关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生活中人们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就比如说一次,我看见一位男士不小心踩到一位女士的脚,男士忽然对女士说:“不好意思,踩到你了,没事吧,对不起!”女士说:“没关系。”你看,没吵起来吧,这就是爱啊!
我刚刚搬到新家时,每天上学放学都在小区门口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眼睛告诉我她十分寂寞、忧伤。后来听说老奶奶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为了老奶奶的财产纠纷都不来赡养她,因此老奶奶住在外甥女家的车库里,更不幸的是老奶奶的老伴已经走了,从此,这位老人不愿意与人交流。
我听了这件事后,十分同情这位老人。从此,我每次上学放学都要热情地叫一声:“奶奶好。”起初奶奶只是机械地应一声。她没有走出阴影,敞开心扉。但我没有间断过,只要一见她,我都会热情地问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奶奶的脸上绽放了笑容,并且真诚地说了一声:“谢谢。”现在她的心扉完全敞开了。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她那里玩,陪老奶奶聊天解闷,我们好似忘年交。
是呀!正如歌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五篇:人间有大爱 感动在身边
人间有大爱 感动在身边 平安中学
卢圣双
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体味到了生活中的爱。”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感动也因之长存.爱如春风,吹拂着大地;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爱如雨露,滋养着感动。点点滴滴的真爱,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就像小溪一样,悄悄的流着,流经岁月,虽没有巨大的波澜,却能让你把它记在心里,永远不能忘怀!
亲人间的那些感动,总是那么的温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爱和母爱永远是那么的令人感动,那么的无私付出,那么的伟大。母亲承受十月怀胎之苦,生产之痛,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随即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母亲倾注了半生的精力来哺育我们、教导我们,倾注一生来爱我们、保护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我们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父亲是同样的伟大,他辛勤的工作,为整个家撑起经济的大梁,倾注一生来爱我们、保护我们。当我们心无慰籍时,他开导我们、教育我们,教导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会为我们用尽全力想方设法的帮我们渡过难关;当我们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父亲为我们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
更让人感动的是我的母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我,教育我,让我成为有爱心的人.她虽然只是个农村妇女,但是很开明、有爱心,受到村里人的尊敬。母亲六十岁了,但是人老心不老,我家住在小洋楼里,在村里也算是富户吧,在我家边有一间小平房,房里住着两口人,里面有个老奶奶,靠捡垃圾为生,她生有五个儿子,但是儿子都不孝顺,三个儿子出去外面打工,两个和她住在一起,在老人生病时,那俩个儿子都不管她,都是母亲帮她的,只要母亲有煮什么好吃的食物,都会拿一碗给她,每一天老奶奶都会去我家,因为老奶奶的儿子把电视霸占了,所以老奶奶才会去我家,母亲总是陪她看自己不喜欢听的吕剧。感动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它不需要你刻意去干什么,它只须要彼此之间的关心、关爱、有真意。
同事间的那些感动,总是是那么的体贴互动, 总是那么真挚。记得在在两年前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与张老师搭班,一同融入到六班这个大家庭中,在两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张老师对学生的大爱给了我许多感动。
课堂上。张老师总是耐心的给学生讲题,即使是这个问题老师已经重复很多遍,只要有一个学生不会,只要学生问,张老师都会仔仔细细的讲,并且举出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有一次,班里有一个英语比较薄弱的学生问她一个句型,张老师解释了很多遍可是这个学生依然没有懂,张老师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讲,把每个词的词性都解释出来,最后,这个学生懂了。
课堂外。从初一到初三,张老师认真的给学生把每一个单元的笔记和重难点打印出来,让学生去背,以至于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到了初三,张老师就更用心了,给学生们找中招题做,做完,张老师认认真真的批改,仔仔细细的给学生讲,让学生们背新概念,积累句子,练习口语。假期的时候,张老师利用网络和学生们交流,学生们有不会的问题时,张老师会在网络上给学生们讲题,使学生们可以随时向张老师求解。
张老师为人和蔼,平易近人。
张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像朋友一样,与张老师接触没有距离感。课下,张老师与各个成绩段的学生进行交流,询问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张老师喜欢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们,而学生们则像听一个长者讲故事,生动却意味深长。
张老师说给学生们的话有时胜似一则名言,却并非名言,使人感觉亲切,真切,张老师对待工作的热忱和对学生们的关心令我深受感动。
人性本善,不因时光而改变善意的坚持.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很不起眼,就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隐藏着诸多感动,都隐藏着这样一颗大爱的心,以致于让陌生人间的那些感动,竟也是那么的动人心扉.那天下午,我独自一人去学校上班。走到一家商店门口时,发现对面的路口有很多人,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好奇的心理,我马上跑过去,借助身体的优势,从人群中挤了进去,映入眼帘的的一幕景象惊的我好半天没说话。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倒在街头,嘴里吐出的白沫已经顺着嘴角滴到了下巴,还不停的重复着“酒真好喝,我还没醉,还能再喝”这句话。我见他这副样子顿时恍然大悟:“他八成是酒喝的太多了,醉得倒在街头。”这时,围观的人都在议论纷纷,有些胆小的人下得把头扭到一边,害怕的说:“这人怎么了?怎么倒在街头?嘴里还吐着白沫,真是吓人。”有的人猜测这个人为什么醉倒在街头,还有的人主张把人立刻送到医院。但是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拨通120急救电话。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男子看到此情景,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就拨通了120急救电话,拨完后,他立刻给那个倒在街头的那个人采取了急救措施。救护车来后就把那个人抬走了,那位男子也默默的消失在人海中。
这件事一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或许这真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良好品质与爱心。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平凡,像一粒沙,却不卑微。他们默默地帮助他人,在别人遭遇困难时伸出援手.雪中送炭般给予热情帮助,生命也因此而不同寻常。是他们,让我们发现了美,让我们认识到世界充满了爱, 让我们切切实实地受到感动.感动,是一坛陈年老酒,感动,是一幅传世名画,感动,亦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委婉。。。而只有充满大爱的心灵才会酿出感动的酒,才能浇出感动的花。让我们的心充满爱,并用爱来滋养感动。同时,将我们所得到的爱收集起来,在别人需要时,传递给他,让我们的感动在彼此之间流动。无论是对家人,对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感动的事,让我们用感动的事去融化心灵,让我们用感动的心灵去播洒爱!
(本文作者平安小学三年级一班卢俊婕的家长卢圣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