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教案设计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3)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三、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 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 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二、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
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第24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3、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五、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1、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
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2、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
第二篇:20穷人教案设计
穷
人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认识“嗯、嘿、哦、喃”四个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熬过去。
2.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二.学习重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沙皇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和学习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三.学习难点: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了解了他笔下穷人的悲惨命运。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领略小说中的穷人形象。
二、读题激疑
1.师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3.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师相机引导与重点相关的问题。
如:为什么用《穷人》作题目? 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并用圈点批注法作出读书笔记。
三、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感知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1.师:同学们,你从文中什么地方了解到穷人很穷? 2.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感知穷人的穷。3.师根据生的回答总结。
渔夫:又黑又冷、正起着风暴的深夜出去打鱼。桑娜:从早忙到黑,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西蒙:丈夫已死、自己病死、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 4.通过学习体会穷人的穷
四、深层研读,体会人物品质。
1.师:文章只写了穷人的穷吗?导入人物形象的分析。2.学生认真研读此部分,找出自已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3.合作学习,结合重点句子体会。4.汇报交流,体会品质。
(1).结合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性格。A.“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
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B.“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表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家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表明渔夫和妻子同样有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2﹚结合情节,深层感知。
A.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句子了解了渔夫一家美好的品质。桑娜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家的孩子抱过来?
B.生找到第九自然段,讨论研读,体会这家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困难的品质。
五、抓住内心活动,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第九自然段。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桑娜的思想活动。
桑娜心情:激动——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坚定
﹙2﹚.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
2.指导朗读渔夫与妻子的对话部分。﹙1﹚.自由组合分角色读。﹙2﹚.汇报朗读,汇报体会。
六、拓展延伸。
续编《穷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穷20
桑娜:激动
忐忑不安
坚定
人
淳朴善良
渔夫:熬
执笔人:任顺敏
2005.5
1四、汇报交流,精读重点。2..
归纳总结与中心相关的问题。选取自己问题,分小组合作探究。
1.(1)学生汇报自己找出的句子。找出描写环境的句段,感受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2)通过这些句子的描写,你有什么体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三题,体会穷人的品质。
(1)找出描写穷人矛盾心理的句子。Aa..“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b.B 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讨论交流。”? a..“她忐忑不安„„也好!”
b.解释“忐忑不安”。Cc.体会桑娜此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找出渔夫听后反映的句子。(b.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哦,„„醒来” 揣摩人物心理。
b.a.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c.汇报朗读。d.评议。、e.练习有感情读。
汇报体会。
四.拓展。
读 编《穷人》故事。板书设计:
人穷
桑娜: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淳朴善良
渔夫:熬
执笔:任顺敏
2005. 5
第三篇:课文穷人优秀教案设计
复习导入:
(课件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
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勤劳、坚强
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师:他们除了勤劳、坚强,还有什么别的品质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8页。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课件二)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桑娜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
体会桑娜品质
师:通过刚才学习,桑娜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读课文语句并谈体会
生:桑娜很善良(板书:善良)
她看到西蒙死了,就伸出援助之手,把孩子抱回家
生:桑娜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师: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根本就没细想,就把这事给做了
师:体会得真好。
(课件三)
同学们,“非这样做不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
生:不这样做,孩子会冻死,会饿死;
生:不这样做,桑娜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西蒙
……
师:就是因为桑娜的善良,她才会毫不犹豫地把死去的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谁愿意把这样句话读给大家听听,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一生读。
互评:他读得怎么样?(优、缺点)
师评:你读得很流利,同学们的建议你愿意接受吗?
师指导读: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除了“非这样做不可”要重读,“这样做”也要加重语气。
学生练读,试读,齐读
师:在抱孩子的时候,桑娜是不假思索的,把孩子抱回家后,她想了什么呢?
(课件四)
“她忐忑不安的想……也好。”
师: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生:省略号
师:省略号的的连续使用,表明了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同学们,你们小声把这段话读一读,思考:课文写了桑娜哪些心理活动?
(生:紧张、激动、担忧、害怕、坚定……)
师: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谁能通过读体现出来?
一生读:
师: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出来了吗?还不太明显。没关系,因为咱们对这段话还不太理解,所以读起来有点难度,那么,我们就先来理解这段话
同学们,如果你是桑娜,当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你会担忧什么?试着把第一个省略号补充完整
生:……
原来桑娜担忧的中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呢?这两个问题你们小组自己讨论解决,试着把后面的几个省略号加以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试着把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现在,你能理解桑娜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了吗?好,下面咱们再来读这段话。读到省略号时,应怎样读?(停顿一下)
学生试读
一生读:(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
谁还想试试(自评:自己觉得哪儿读得好?教教大家)
学生齐读
尽管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有没有改变?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善良:为了收养孩子,挨打挨骂桑娜也不在乎
生:善良:只要丈夫同意收两个孩子,自己受点皮肉之苦也没什么)
师:说得好。桑娜(板书: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多么善良的桑娜。
老师也被桑娜这种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
(师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别净说好的,你认为老师哪儿读得还差点?(学生指出,跟学生练读)
再齐读
(二)归纳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8——11,我们认识了桑娜的善良,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课件五)
学习办法:
1、读课文
2、划句子
3、找重点词
(三)提出学习问题
师:渔夫又有什么别的品质呢?我们就用体会桑娜品质的学习方法来体会渔夫的品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为学生布置什么样的学习任务?
(课件六)
问题我解决:
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还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四)体会渔夫品质
师: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渔夫很善良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
(课件七)
师:善良的渔夫决定收两个孤儿,聪明的孩子,你告诉我,这一决定对桑娜、对渔夫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五个孩子来说,孩子们可能会怎样?
这些渔夫想到了没有?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生:……
在困难面前,他退缩犹豫了吗?而是做好了准备。从哪句话体会出来的(课件七)
哦,我们,我们总能……的)
(课件七)
“熬”这个字如果能替换,你想用哪个字?
生:
哪个最好?好在哪里呢?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用“熬”来过?生:苦日子)
师:也就是说,(课件八)
渔夫为了————,做好了————的准备)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为了体现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在读这段话时,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生:……
主题的升华
(课件九)
师:数学题中 5+2=7在这篇课文中,你用语文方式算一算:五加二又等于什么?
生:……
师:回答得真精彩!现在咱们再回味一下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穷人,是不是整篇内容都在写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哪儿不穷?
师:是啊,他们是那样的勤劳、善良、坚强。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他们这样勤劳、善良,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呢?
师:问得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成为穷人呢?(回忆一下,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的)(课件十)
就是因为沙皇的专制统治,使得勤劳、善良的他们成为穷人。尽管他们生活上是那样的贫穷,但精神上却是那样的富有!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课件十一)你看,桑娜拉开了帐子,夫妇二人看到的是,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声中安静地甜甜地睡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着碰撞。桑娜和渔夫会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遗憾的是,托尔斯泰老爷爷却没有继续写下去。庆幸的是,多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诞生了!他,就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是你们自己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编下去?那就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课件十一)
师:编写的时候要注意:(课件十二:温馨小贴士)
师:昔日的〈〈穷人〉〉己经流芳百世,相信今天你们的续写一定会风云再起,有信心吗?下面就把你的构思跟小伙伴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用
师:同学们,课下你们继续构思这篇课文的续写。下节课咱们再一起续写、交流、评价。
托尔斯泰一生著作颇丰,老师在这儿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课件十三)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将这几本书读一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第四篇:《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用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
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交流汇报:注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 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⑶ “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导写,领悟写法
引导欣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说、教师随时引导):
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二是有想法。“有想法”又分为两个层次:
1、想法复杂,又这样想又那样想。
2、最后拿定主意。
三是合理使用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仿写一片段。
练习设计:第一次偷……第一次想……
四、总结,拓展积累
1、总结。
2、积累好词,好句。
3、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话题续写《穷人》。
第五篇:《穷人》
探析“穷人”的美好心灵——《穷人》教学谈
《穷人》出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手,因其作品真情感人,且又具有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等精彩语段,常常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现在人教版将其选入小学六年级上册,比原先的浙教版教材将近提前了一年,尽管在不同的单元里都安排在第一篇课文,但是却赋予不同的主题和内涵。对于今天的教学,笔者觉得更应注重流畅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特点,来探析“穷人”的美好心灵,以品味“人”字所托起的真情社会。
一、单元弘扬人间真情
《穷人》所处的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四篇文章的主人公都并不富裕,即便是拥有小提琴的落雪或者拥有电话机的汤米。但是整组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像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美好的人间真情。它们就像“人”字的结构,相互支撑着,相互提携着,相互进步着。无论是哪一篇文章,在教学中都应该围绕主题,突出单元整组教学特点,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达到人间真情的品味和感悟。这里仅以《穷人》一文为例,谈谈教学要点。
二、教学目标凸显人文主题
在不同的教材里,《穷人》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人教版将该课文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不仅突出了工具性目标,更突出了人文性目标,可以说《穷人》是一篇很好地能凸显意言兼得的好教材。
第一是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依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来确定的,而这一目标符合小学高段年级阅读要求。内容结构上很明显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是时间顺序记叙的,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朗读上要快乐有快乐,要紧张有紧张,要忐忑有忐忑,真情表达,跌宕起伏。书写上可以安排观看插图,读着“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续写,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内容都需要小学生去读,去掌握,也就体现了小学生知识能力的达成度。
第二是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故事叙述比较具体,但是故事情节比较流畅,扣人心弦。单元提示有“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读懂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还要体会感情,感受文章所透射出的真情实感。随着在课文的层层朗读中,学生不但会感受到桑娜和渔夫一家的贫穷生活,更会感受到她俩一家的富有的内心世界,会逐渐让人感到穷人不穷。第三是抓住语言现象学习对环境、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这在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课文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次次地被列入小学课本,与课文的许多语言现象分不开,比如:夜晚海面上让人惊心动魄、心惊肉跳的环境描写;而屋内让人倍感温暖与舒适的家庭环境描写。再譬如: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那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让人品味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让人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再譬如:渔夫回家后,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描写,不仅让人担心桑娜的做法,更让人担心渔夫的想法,然而一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简朴话语,使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三、教学流程彰显学生学习力
为了达到课文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合理的安排,才可能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按照单元提示和课文后边的思考题,尽管这么长的课文教学内容很多,但是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那就等于失去了教学的重点。如果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重点化,把所确定的三大目标逐一分解,那就可以浓缩成两个,就是“穷人真穷”和“穷人不穷”。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中,通过朗读、讨论和梳理,重点是通读全文、说说故事、讨论环境描写,来掌握桑娜一家真穷,从而推广到当时的俄国所有的穷人真穷。第二课时中,可以围绕“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吗?”的话题,抓住桑娜家庭环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桑娜和渔夫谈西蒙孩子的去向的对话等等,来品味穷人不穷,他们很富有,他们拥有一双勤劳的手,拥有一颗同情善良的心,拥有一种人帮人的精神。
2.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分析以往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陈述语言、问题语言、评价语言、引领语言等,这些语言都体现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面对这么长篇的课文,我们对于教学语言更要精准和精炼,尤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一般在第一课时,为了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桑娜一家真的很穷,我们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两个主打问题,以引导学生很快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譬如:课文哪些方面写出了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开头的环境描写对穷人一家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样的主打问题自然引导学生朝着主要内容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了达到穷人不穷这样的目标,我们不妨可以设计:穷人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穷人不穷?桑娜富有的是什么?这一系列的主打问题,个个问到点子上,个个朝着教学目标挺进。是的,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教师只要设计好问题,就好像朝河里投入了一块石头,从中激起水纹与水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从而让学生意言兼得。
3.建议教师课堂退位。新课程不仅提倡课堂是平等的、民主的,更是提倡课堂上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所以,我们建议课堂上教师可以退位些,再退位些,尤其是面对高段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教师退位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到教师退位呢?教师的退位是要靠课前的精心设计,是要靠课前的充分准备的。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上要退位些,而在课前更要往前些。譬如,教师必须要掌握穷人不穷的地方有:桑娜一家家庭美满、夫唱妇随;桑娜和邻里之间又是关系和睦、亲密无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桑娜一家能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宁可自己再辛苦些,再勤劳些,也要把西蒙家的两个孩子抱回来,跟死人呆在一起是万万不行的。于是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抓住环境描写、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等语言现象来朗读、理解、欣赏和诠释,品味桑娜一家人的美好心灵和诚挚情感。
课文有许多地方让人思考,令人寻味:“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号,感到心惊肉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是闹着玩的吗?”“两个人沉默了一阵”“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等语句都充满了激情,充满了
挑战,激发思考。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教学有方法,穷人美好的心灵就会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现代的人。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感受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
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