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授课班级:二年级下半学期章节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6.14黄山奇石
计划 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②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③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简要讲述或简单画出。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②通过课后办小报,初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感受黄山奇石的美,培养学生初步审美意识。
学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
具
体
6.14-1
字
知道
描
述语
句
正确选择课题中“奇”字的解释。
6.14-2
词
理解 掌握
掌握多种方法,理解“秀丽神奇”“尤其”“陡峭”“翻滚的云海”“金光闪闪”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
6.14-3
句
理解
体会生动的句子和比喻句。
6.14-4
段
掌握
较好地掌握运用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相关段落,完成自学练习。养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好习惯。
6.14-5
篇
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2、3、4自然段的四 块奇石
学生自主选学一块奇石。渗透学法,重点突破,再举一反三,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体会黄山的奇妙。
教学难点
理解“陡峭”“翻滚的云海”“金光闪闪”等词语和掌握四块奇石的特点
多媒体演示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
采用“划、说、读、演”学法,感悟、表现、创造“奇”。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6.14-1
课件
“奇”的四种解释
A
E 课题中“奇”的解释为少见的,特殊的。
1′
自制6.14-5
课件
随文画面配音配乐
B
C
初步感受黄山石千姿百态的特点。
2′30
自制6.14-2
课件
多幅黄山风光画面
I
F
看图理解“秀丽神奇”
2′
自制6.14-4
课件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画面,学生选学之一
H
F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自制6.14-3
课件
选学奇石的句子
A
F
正确划出相关词句
3′
自制6.14-2或3
2或3 课件
选学奇石的画面
H
E
看图理解词语或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
3′
自制6.14-2或3 6.14-4 2或3
课件
图表
自学三幅画面
自学检测练习
H
E
F H
看图理解词语或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 运用学法,合作完成练习
15′
自制6.14-4
图表 投影
想象绘画 E C
H G
展开丰富想象,乐于展示和表达
5′
自制6.14-2
课件
几幅不知名怪石图画
H
B
根据画面,给怪石取名
2′
自制6.14-5 课件
随文配画配乐
I
G
看画面,背课文片段
2′30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第二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安徽铜陵师范附属小学
杨莉
一、概述
1.年级:二年级 2.学科:语文
3.简介:《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十四课。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自主学习。运用课件创设最佳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展开丰富的想象,能简要讲述或简单画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以及排版面、绘图、写作、书写的综合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感受黄山奇石的美,培养学生初步审美意识; 4.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搜集、整合、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对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功底
学生普遍思维活跃,能积极并有条理地发表个人观点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经验还不足,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引导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在课后办小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排版面、绘图、写作、书写的综合能力,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抄写练习为主动地搜集、制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深受学生欢迎。
四、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图1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流程图
五、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资源主要是: 《黄山奇石》课件
多幅黄山的图片和几幅不知名的怪石画面
在Internet上用搜索引擎可以搜到的与黄山有关的文本、音视频等信息。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选择“奇”的解释,理解了它在课题中的含义,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发散思维”和“给怪石取名”,既具有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地表达的能力。
通过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大胆想象,且乐于表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给奇石配画”将语文学科向其它学科的渗透,用口头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象的画面,增强了趣味性,适应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自学检测练习”由于设计了辅助性语言,降低了表达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该练习。知识性的练习分散于各知识点,学生练习很轻松,加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多媒体直观感知,学生对基本知识都能掌握。
最后,布置了写奇石和搜集资料办手抄报的作业,实现了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经过课堂的学习,对此项作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办手抄报开阔了眼界,学生了解了许多课文中没有介绍的关于黄山风光的知识。初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黄山奇石[推荐]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编选了一系列文章,旨在使学生感受祖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文章主要描绘了号称“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怪石,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构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山石画卷;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赞美,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学文,初步分析作者在文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怪石之“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教学内容上的轻重缓急,需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下面我来谈谈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能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怪石之“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时,提倡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谈话法,情境法,讨论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本次教学我将教学过程定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细读课文,感知魅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开始,我将在多媒体中呈现“黄山四绝”的图片,请同学们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并说明理由。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会为同学们介绍:“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也就是我们刚刚在图片中所看到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今天我除了是老师之外,还是你们这些小游客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你们一起走进黄山,来感受黄山奇石的魅力。(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中之重。首先,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我会着重强调,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要怕,一定用笔标记出来,继续往下读,之后自己对照课本上生字的拼音注释或查阅字典先自学生字。
然后我将用准备好的识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写,纠正读音,认清笔画,并组词加强记忆。
第三步是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我将组织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学生要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比如給生字注音/组词,或者到讲台上听写生字。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生字,同时也可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知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正式走入黄山,来领略黄山怪石之“奇”。首先,我为同学们播放本篇课文的朗读录音,然后随机挑选六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他们的读音及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从文中找到,作者一共提到了哪些景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整体感知之后,我将让学生来分段学习,从细节部分感受黄山奇石的魅力。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讨论:第一自然段在整篇课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很快得到答案:第一段开门见山,仅用几句话就点出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那么黄山究竟是凭借什么“闻名中外”,让人称“奇”的呢?接下来我将带着你们来到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仙桃石。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同时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找到作者对于“仙桃石”的描述;“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教师借此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修辞及其效果。作者通过把学生尚未亲眼见到的黄山之石比喻成我们经常见到的“大桃子”,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感受到黄山的石头是多么奇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参观了仙桃石之后,相信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的旅途还长着呢。这时我会在多媒体中呈现“猴子观海”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先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与作者的描述相比,你的语言妙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复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板书)
黄山的景色这么迷人,我这个导游也害怕迷路,哪个小游客能帮我指明方向呢?这时我在多媒体中呈现 “仙人指路”的图片,然后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内容,根据作者的描写摆出相应的姿势,比比看谁摆的最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里。(板书)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看看在阳光照射下的石头是如何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的。同时仔细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你的游客介绍“金鸡叫天都”这个景点,然后自己主动站起来做全班同学的导游,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的是否精彩的同时,也要听她字词的发音是否正确。(板书)
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对课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将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黄山的其它怪石。比如作者在最后一段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然后我在多媒体中呈现文章没有详细描写的黄山怪石,请学生结合图片,大胆想象,根据奇石的样子取名字,并给大家介绍,让同学们跟你一起感受黄山怪石的神奇,有趣。(板书)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我们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会在多媒体中再次呈现这些景观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图片在小组内讨论,分别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点,然后自己就做这个景点的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这里,尽量用到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比喻修辞和生字新词,看谁的介绍最精彩,最吸引游客的目光,由同学们推选“优秀导游”,然后由教师颁发“小导游资格证”。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提升小学生思想认识,升华课堂主题的重要环节。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作最后的补充和总结。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的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四块神奇怪石。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把黄山写得栩栩如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定要亲自到黄山,感受它的魅力。最后我为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对于以下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二选一):
(1)结合文中所提供的图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搜集你喜欢的其他景点的图片进行描述,尽量用到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比喻修辞,下节课与全班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一:总领全文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真切的感受黄山怪石的奇特魅力。
神奇有趣
第四篇:《黄山奇石》评析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一课向读者介绍了神奇秀丽的黄山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他们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此刘梦琳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刘老师以奇石名称导入,复习生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刘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看、找、说、演、读等形式,辅以课件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6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刘老师的教学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时注重学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如学习“猴子观海”,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再让学生找出猴子动作的词:抱、蹲、望,并请学生上台做动作等。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自然体会到奇石的有趣,读出奇石的有趣。刘老师在详解2、3两个自然段后及时小结学习方法:
1、看图片;
2、看图说一说(做动作);
3、演一演;
4、读一读。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4、5两个自然段,4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指导。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写法介绍这些石头的样子、动作。这一板块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加深体会奇石之美。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较少,应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趣、美。还有教学生字时,刘老师在让学生练写的时候在黑板上范写,这一点个人觉得不妥。老师应该先范写,让学生看并书空,再让学生练写,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
第五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15学年第一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
屠传煜 柳营路小学 2015.10 第十五课: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区、仙、尽、管、猴、逼、峰、照”8个生字;认识部首“山”字旁;能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峰”。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闻名中外”、“逼真”、“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4、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2、正确朗读课文,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欣赏“黄山风景图片”,初步感受黄山美景。板书:黄山。
2、听记句子,练习说话,初步了解黄山。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位于哪里呢?听老师读句子,边听边记: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2)学生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区”。(3)齐读句子。
3、说话练习。
(1)理解词语:闻名中外(说说闻名中外的近义词)。
(2)说话练习:现在请你用上“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这3个词语说一句话,你能有几种说法? 媒体随机出示:(预设)
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我国安徽省南部有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4、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板书:奇石(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呢?打开书本,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奇石的名字圈出来。
2、学生交流。
(1)课文写到了哪些奇石?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奇石?(随机板书)
3、集中识字。
(1)学习生字“仙”。
(2)学习生字“猴”(注意中间部分的书写)。(3)多音字正音:奔、都。
三、研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之处:
(一)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仙桃石”的奇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仙桃石”外形的句子。媒体出示:“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它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学生交流,出示图片。(2)齐读句子。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叫它桃子石呢?
3、出示图片,动手比一比,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媒体出示: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做动作,谈感受。(2)指导朗读。
(3)学习词语:尽管(正音)
4、师生合作朗读第2节。
(二)学习课文第3节,了解“猴子观海”的奇特:
1、理解:“猴子观海”的“海”指什么?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猴子观海”的逼真。
3、那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出示:你瞧,石猴的两只胳膊抱着大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陡峭的山峰上,仿佛在观看翻滚的云海。
(1)学习生字:峰(学习“山字旁”,指导书写)。(2)朗读指导,注意停顿。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形象逼真。(4)学习生字“逼”。
4、朗读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4节,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的奇特:
1、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是同一组石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
2、读读第4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分句学习第4节。(1)学习第2句。
出示: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学习生字:照。指导朗读。(2)学习第3句。
出示: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教师引读。学习第1句。
教师小结:同一组石头,从不同角度竟然发生了变化,难怪作者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齐读。
四、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1、填空练习。(1)正确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有趣、金光闪闪、啼叫、云海、奇特、桃子。(2)记一记这些词语的书写。(3)完成书后填空。
媒体出示:黄山上有许多形状()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的名字。“仙桃石”像(),“猴子观海”中的石猴仿佛在观看翻滚的(),“金鸡叫天都”像一只()的公鸡,对着天都峰()。集体交流。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词语:闻名中外 仙桃 似乎 尽管 逼真 山峰 翻滚 金光闪闪。
2、正确朗读课文1-4节。
3、选择合适的词语放进括号里,连起来读一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 陡峭()的名字 翻滚()的山峰 金光闪闪()的云海 有趣()的公鸡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类的文章,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不少奇特石头,从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在教授这篇课文中,教师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开始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共性,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把《黄山奇石》的第一小节和《鸟岛》的第一小节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两篇课文在第一小节都介绍了“黄山和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两者闻名中外的原因,不同之处就在于,“鸟岛”从“鸟”字中就可以感受到,“鸟岛”必定是以“鸟”闻名中外,而黄山则是因山上的奇石闻名中外。这两篇课文的共性,也是与其他写景类文章的共性,在第一小节都会介绍所要描写景物的所在地理位置,这在今后高年级的课文中都会有所体现。
再此,觉得在学习了第一小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下面会写什么,从而引出下文肯定会写黄山上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寻找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奇石时,学生的寻找出现了偏差,主要是围绕“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上,学生会认为这是两块不同的石头,其实不然,只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文,如果仔细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两者其实为一。这里,教师也不慌不忙,让学生自己阅读第四小节,寻找答案,而经过阅读,学生也发现了两者其实是一块石头。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学习,多读、多思,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找到答案。
在具体学习三块石头时,教师的侧重点也不同,“仙桃石”的重点是位置,“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姿态。“仙桃石”在教授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奇特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一小块”,并与“巨石”相联系,从而感受“仙桃石”虽大,但是与下面山石只有一小块相连,这就是仙桃石的奇特之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抓住了姿态,更侧重与人们的想象。
同时,认为第五小节的处理其实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去思考既然已经介绍了“三块石头”,那为何还要写第五小节,罗列了那么多的石头,而且都具有奇特的名字,学生开始或许对于这样的问题无法进行回答,因为他们是不知道文章是如何布局谋篇的。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五小节中的这些石头都像前面三小节那样,把每块石头都介绍得非常具体,那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应该会发现,如果这样,文章就没有结束之时,而且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知道人们是根据这些石头的姿态,为这些石头起的名字,那光从这些名字就已经可以体会这些石头的奇特之处了。那如果没有第五小节,文章又会出现什么问题,这里可以让学生回到第一小节去进行阅读,让学生思考黄山上的石头怎么样,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发现,黄山上的石头既多又奇特,这样如果只有三到五小节,那黄山石头多的特点就没有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