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学习
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
(二)课堂教学步骤
(事先邀请同教研组老师听课,其中包括准备写毛笔书法的黄同异老师。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头要求同学以本学段学习过的《兰亭集序》中一句对仗的句子来形容今天来听课的人和盛况。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文对)
2.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
3.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课程资源分析:福建的名人,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林则徐)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课程资源分析:七中书记室悬挂的此联书法横幅,拍出照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作者是谁?答案周恩来)
③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课程资源分析:七中高三年段五楼走廊张贴着此教师书法联,拍出照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蒲松龄)
(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
4.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
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5.兴趣激发:古人从小学对要背一些规律,如《笠翁对韵》。邀请学生齐诵课文中《笠翁对韵》片断。由“天对地”说起,引入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6.在此摘取《笠翁对韵》中的几句,我们也来对一下,注意其中创设的情境和主题,注意押韵。
(1)清对淡,薄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先来点简单的)
答案: 薄对(浓);
结合李清照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2)暮鼓对
(课件放映)
答案:暮鼓对(晨钟)
结合“晨钟一杵醒尘梦”。(课程资源分析:泉州崇福寺钟鼓楼对联之上联,以课件放映照片)
(3)鱼书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来点难点的)
答案:鱼书对(雁字)
教师引导:①鱼书:东汉末年的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雁字:结合李清照词,师生一起背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草舍对
(课件放映)
答案:草舍对(柴扉)。
结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句。
(5)鸡晓唱,雉朝飞。
对绿肥
答案:(红瘦)对绿肥。
结合李清照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骑马踏花归
(教师提醒:来点更难的)
答案:(举杯邀月饮)
教师启发:①宋太祖时翰林图画院招考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苏轼回环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课程资源分析:本人有此回环诗的书法拓片,拓于西安碑林,出示此拓片看学生会不会读出回环的四句诗,激发兴趣)②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7)秋露横江,月明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苏子)月明(游赤壁)
教师启发:唐朝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下联写的就是这情境故事。上联与我们本学段学到过的苏东坡的文章有关。
(注:在对的过程中,结合的诗句可在引导学生时或学生自行对出后使用,视课堂即时情况。结合诗句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还在于感受文化,加深文化印象)
7.奇联妙对欣赏(课件放映各联)
(1)猜猜有谁
①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
②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
③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
(2)猜猜是什么地方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
(3)猜猜下面什么行业
①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是什么行业?理发店)
②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是什么行业?酒家)
(4)欣赏艺术
承接前面讲到“刘伶”
①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唐伯虎妙对张灵,谐音。对联可以戏)
②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地名国名,抗战胜利后的对联,双关。对联可以欢)
③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叹,谐音,“怜子”、“离儿”。对联可以悲)
④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谜联,上联扣“秃”字,下联扣“驴”字。对联可以讽)
(注:欣赏时或介绍其中手法,或介绍对联故事,或介绍字谜猜法,言简意赅带过)
8.以同学名入对出上联,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根据要求对出下联。
(1)(板书)春留柳青林佳利
(上联嵌入本班同学刘柳青、林佳利名字,且有谐音。教师引导学生看出此联特点,不仅嵌入本班学生名字,而且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要求学生也以班上学生名字入对,且用谐音,考虑平仄。)
(2)学生讨论。
(3)请同学主动上黑板写出下联。正确答案有两种情况:
夏无冰寒李颖华(嵌入吴冰寒、李颖华两同学名字)
冬无冰寒颜劲松(嵌入吴冰寒、颜劲松两同学名字)
(注:教师事先要利用学生名字作为课程资源,创设此对联,考虑可能出现的下联。视课堂即时景观,对学生的答案点评,去伪存真,指出以上两对较好,并辨明“李颖华”对“林佳利”在平仄上更工整)
(4)对联与书法艺术是分不开的。好的对联加上好的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邀请我们学校高三年语文组的黄同异老师把这幅对联写下来。我们刚开始上课时看的那幅高三引用越王勾践的励志联,就是黄老师书写的。他的书法是学朱以撒的,写得很好。
(5)黄老师已备好笔墨纸砚,上讲台书写上下联。
(6)黄老师书写期间,教师再讲讲“绝对”,与同学们再欣赏几个绝对。
①先点明“绝对”的含义:独特,古往今来几乎没有比较工整的对。
②(板书上联)烟锁池塘柳
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成为绝对的特点(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
③后人有对“炮镇海城楼”(板书)较为工整。
④(板书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⑤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称为绝对的特点(嵌入诸葛亮的名和字,且“葛”“格”谐音,上联情境天衣无缝),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
⑥后人有对“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板书)尚属工整。
⑦教师:上面两联还可以说后人有一些比较工整的、公认的好对,但我下面再出一对,真的是至今也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下联。清同光年间,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上联:
(板书)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不用问学生此上联特点,教师故意把它多读两遍,让学生心领神会笑出来)
激发兴趣: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过后去尝试对一对。
⑧与黄老师一起将写好的上下联展示给学生看,并赠送给班级,请班长接过。
9.小结今天的欣赏和对对活动,要大家明确:
(1)对联种类多样,艺术手法丰富;
(2)对联需创设情境和主题,不单纯是文字游戏;
(3)对联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10.(课件放映)探究作业:
(1)上网阅读,探究更多的对联知识和奇联妙对
(2)搜集整理泉州可见的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内容、作法、鉴赏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3)以学习、生活、社会、时政中的任意一个为话题,尝试写一幅对联。
板书设计
望梅止渴,缘木求鱼。
画饼充饥。
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春留柳青林佳利,夏无冰寒李颖华。
冬无冰寒颜劲松。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七、教学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班同学名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案《奇妙的对联》
【课题】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 启发 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明确>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板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明确>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第三篇: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 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 瞪口呆。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对联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小处说,它是一种文字游戏,往大处说,它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课本上: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
对联又往往同律诗、书法等文学形式联系在一起,书香墨韵,就这样绵延了千年。
我们首先来看一首大家学过的律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下第一联:新年纳余庆,嘉杰号长春(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所题)对联先产生还是律诗先产生?
律诗。对联是借用了律诗和骈文的形式,从春联中诞生的。
二、对联规则
1、对仗工整(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2、平仄相异
古汉语:平、上、去、入(仄)
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
3、内容相对或相近
三、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1、竖行书写,从上到下,不要标点
2、书写美观,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3、上联右边,下联左边
四、笠翁对韵
五、楹联分类赏析
1、写景:山水名胜之地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宁鹏年
【注】题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
一径飞红雨
千林散绿荫
【注】题云南昆明西罗汉山的龙门。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风雷——富好礼
【注】题四川峨眉山清音阁。
2、言志:住宅书房之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学生上去书写)
3、记事: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飞墓)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郭沫若武侯祠)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秦皇岛姜女庙: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第四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
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
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投影)
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A.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 神州面貌新
2、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 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投影)①审清“出句”结构 ②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第五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2.学习欣赏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收集和积累名联。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教学重点]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2.尝试对简单的对子。[教学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对联等)。
2.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演对联
生1:各位,本财主打算开个酒店,愿出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生2:我来(上台板书):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生2:怎么样?给钱吧!
生1:你难道不知我是大名鼎鼎的吝啬鬼吗?想要我的钱,做梦去吧!生2:(气恼地)我就知道你会赖账,钱我也不要了,我给大家念一念对联吧: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在众人哄笑之际,财主气坏了)
二、掀开盖头——识对联
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贴”“联语”,俗称“对子”。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对联的起源于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仄起平收)。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平和,尾音长,有余韵。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去——去声分明哀远道,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入——入声短促急收藏。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3.平仄相合,音调和谐。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竖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三、百读不厌——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名胜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赏析: 这是岳阳楼的对联。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喜庆联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赏析:通俗而自然,道出了人们喜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哀挽联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赏析:联语用词生动贴切,且赞且叹,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行业联 虽为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
赏析:“毫末”和“顶上”是一语双关,“毫末”既指头发,也指理发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顶上”既指理发是头上活,也指理发师的技术是最好的。
集句联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这是一副集句对联,上联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下联出自李白的《将进酒》,两句一凑,浑然天成,妙到毫巅。
2.妙联撷趣。
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汉高祖侯封洛阳萧红韩寒
赏析:上联以孙刘联合,赤壁破曹为题材,巧妙地利用两个歌星“刘欢,孙悦”的名字进行别解。曹孟德在赤壁兵败了,最应该欢悦的只能是刘备,孙权两人,别无第三人可以跻身其间的。
下联讲刘邦在洛阳论功行赏,力排众议,以萧何“功第一”,萧何当然红了。而韩信在此前即已被夺了兵权,又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想起当年蒯彻“鸟尽弓藏”之语,自然要不寒而栗的。
四、高考接触——考对联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2004年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评分标准: 首先从形式上考虑,结构、词性、平仄都符合的给4分;其次从立意角度给分:构思精妙,立意新颖给2分;与上联联系不好,如以果对果的给一分;构思笨拙,立意欠佳的不给分。
参考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
6分题 长城故宫三峡 尽为中华风光
5分题 小桥流水人家 均是江南风光
4分题 天坛故宫长城 皆是中国名胜
乃属北方佳果 3分题苹果石榴蜜桃
2分题 苹果梨哈密瓜 皆是西北美味
1分题 学业成绩大学 皆是学生梦求
0分题 语数英X综合 皆是高考科目
五、牛刀小试——写对联 1.对几个简单的词组
辞旧岁(迎新春)千山秀(万水清)蜂采蜜(蝶恋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2.对几个简单的句子。处处风光好(天天气象新)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品茶品酒品人生(赏花赏月赏秋香)
3.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六、研讨练习:学校下列地方中挑出两处,各拟写一副对联。
图书馆校史陈列馆
艺术欣赏教室
图书馆
棋社
教师办公室
自己班级教室 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