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伟:做事情要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访大学生村官李伟
李伟:做事情要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李伟,山东微山人,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2010年8月选聘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横沟村工作。现任江都区仙女镇新火村党支部书记兼江都区团县委副书记。基层干部:不是丢脸的事儿
“当干部不是丢脸的事儿,应理直气壮”他说。当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当地的村庄有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基层的干部大多在四五十岁,基层年轻干部青黄不接,年轻人不愿意干,主要的原因在于工资低。为了使自己的工作顺序渐进,他对自己提出了三个的工作理念,亦即坚持“三个不”:不着急、不功利、不腐败。
“大学生村官是锻炼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岗位”他告诉我们。基层工作涉及招商、计生、共青、妇联、企业、上访、建房和拆迁等方方面面。他认为自己目前在农村工作主要有三个重点,即带好队伍是关键,村民创收是保障,民生工作是核心。
2010年刚到横沟村,如何适应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走访群众,通过走访群众主动和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尽快熟悉当地方言,工作两道三个月后他基本能够听懂当地的方言,能和群众正常的交流;二是协助村里主要干部(两委正职)开展工作,来农村伊始,他只是一个办事员,更多的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配的工作;三是协助做好干部工作,横沟村并不富裕,村里有很大一部分干部不会使用电脑,为了实现无纸化办公,李伟就把村里的一些干部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熟悉电脑办公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用这种方式团结和做好村里的干部,凝聚了班里子的力量。
创业创收:顺势而发,顺意而为
村里的蜂蜜养殖几年来都是村里创收的重要来源。李伟到村工作后,经过仔细调研和实地考察,他发现,蜂蜜的产量和销量上去不,资金不足,这让他很苦恼。为了实现村民创收,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贷款,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他通过广泛社交,认识了一些村里的企业老板,请求他们资助,通过多方斡旋和商谈,最终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为了提高蜂蜜的产量和销量,他联系了当地的两家超市,在超市增开了两个加盟店。他还为村里生产的蜂蜜申请了商标,同时申请参加苏南产销会,增加产品的影响,扩大产品的市场。为了更加合理的发展蜂蜜产业,村里专门成立了蜂蜜养殖生产合作社,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有效管理。资金有了保障,销量有了提高,管理变得合理。如今,蜂蜜的产量从过去的20吨增加到了40吨。农民的收入有了稳步的提高。
如何实现创收?李伟谈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创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建设产房,长效创收;二是创新管理,合作社创收;三是吸引资助,公益创收。
持久爱情: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每一个来扬州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都有一辆电瓶车。李伟工作的农村里租住的房子需要50分钟的路程。每天上下班,这辆电瓶车一骑就是一年。
李伟的妻子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两人至今谈了6年恋爱。毕业后她随李伟一起来到了扬州市江都区农村当大学生村官。两个硕士研究生,一月工资总共2500元。对于他们的选择,很多人并不理解。“不能因为我选择了基层而离开我,我们的爱情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李伟幽默的说。“家里对自己的每一步的选择都无条件地支持”,妻子的支持是他安心在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你有多少钱?应该看你支配了多少钱。”李伟说,艰苦的生活并不影响朴素的爱情。
清华身份:厚爱三分,高看一眼
“当地群众不排外,不持怀疑态度,持观望态度”李伟这样评价当地的群众对他的看法。但群众对大学生村官有期待,他们希望包括李伟在内的当地大学生村官能够实实在在的干事。
“厚爱三分,高看一眼”李伟说,别人经常这样看待清华毕业生,因为清华的身份,总是给人更多的期待。“但有压力”他接着说。一方面,群众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由于能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并不能使百分之百的事情做得让群众完全满意。压力就是来自于这两方面的冲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出清华人的风格,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他研究生期间他说的是法律专业。日常的工作与法律知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作为一个法律人所培养和具有的逻辑与思维,是终身受益的,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自己所决定的事情是否经得起别人的说三道四”,“做事情能否经得起老百姓和村干部的考验”,这也是在考验李伟的缜密的思维和合理的逻辑的体现。
“能力是被逼出来的”,当谈到如何为人处事和人际交往的时候他说道。集体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与更多的人接触,和企业老板谈招商引资,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的需要逼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和水平。当干部,无非是处理两种关系,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一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前者可能更为关键和经常。
“一直在思考,不断在进步”,这是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同其他学校大学生村官不同的重要区别,临别时扬州市江都区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科王科长这样告诉我们。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李伟的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第五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
李
伟
先
进
事
迹
报
告
材
料
2012年8月 李伟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萧县龙城镇 李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大学生村官们:
大家上午好!刚刚上台时我所朗诵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描绘春夜雨景的名作《春夜喜雨》。但是我觉得把这句诗歌用在我们这些立志到农村奉献青春的大学生村官再合适不过了。各位不正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好雨”,利用党和政府给予的“东风”,悄悄地铺撒到干涸与充满希望的农村广袤大地上吗?!今天,我很荣幸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代表,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叫李伟,09年8月被选聘到萧县龙城镇李台村担任书记助理,2011年8月在村两委换届中全票当选李台村党总支副书记,同年8月,我通过努力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现任龙城镇党委组织干事。
三年很短,弹指一挥间;三年也很长,因为这段路的确很艰难,很不寻常,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三年基层工作的历练,我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品格得到了锤炼和砥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三年里,我的努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刊登在安徽日报和宿州市拂晓报上,曾先后被授予“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宿州市关爱留守儿童优秀爱心志愿者”、“2010-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李台村也从一个后进村和难点村一跃跨进全县先进村的行列,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 2 村”、“宿州市文明卫生村”、“安徽省文明村”等称号。下面,我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向大家简要汇报:
一、真心融化陌生 真情拉近距离
刚进村的时候,村民们对带着眼镜、一身学生气的我充满陌生与疑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村里繁杂的工作他能行吗?” “又没带资金又没带项目,对村子的发展能做出啥贡献啊?”……面对一双双疑惑眼神,为了尽快的融入村里的环境,我挨家挨户去走访,走上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零距离接触”,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听取、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我走遍李台村七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00多户农家,走访了五保户、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种养大户20余户,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各种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充分利用双休日、春节等节假日利用村里的投影设备定期为群众播放电影,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并与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老干部,为“五保户”、老年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带头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献爱心,为重大疾病人员及失火受灾户捐款,累计捐款数万元,近年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计278件。
农村工作繁琐和复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想干好基层工作,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学以致用。我始终给自己加压,坚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精神,每周坚持写一篇学习心得,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类学习笔记达数万字,撰写的心得体会数十篇。同时 3 我将学习从纸面走向地面,基层的群众都是“老师”,在县委组织的“三级书记大走访”活动中,我和村两委一起走访了村内大部分农户,结交了一批农民朋友,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朴实、善良和勤劳。
二、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使李台村得到真正的发展,我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做好支部建设,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我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2011年,我又主持制订了《李台村2011-2012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李台村发展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继续重点、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施“二项工程”,近年,李台村已发展16名致富能手入党,把42名党员培养成为拥有专业技能的致富标兵,十多名村干部成为农村小康建设的带头人,各自然村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李台村新村建设工作中,我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2010年6月,我和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对两自然村的危房进行实地察看,并确定新村址进行危房改造搬迁。筹划新村建设时,我跟着村干部走遍了新村址的每一寸土地与工人们同吃大锅菜,晚上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顶着酷暑,忍着蚊虫叮咬,看管工地的建筑用料,有时还参与夜间巡逻。截至2011年3月份,李台村实现危房改造520户,搬迁群众1476人,历时9个多月,顺利完成危房改造工作。李台村原生活环境较差,到处污水肆溢,生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阴雨天群众出行困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我通过实地调研,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与上级单位领导沟通、协调,与村两委一起 4 研究商讨,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讨论研究,最终整合了搬迁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村庄整治资金等多项资金进行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改造。2011年,我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入户率达100%,铺设主次管道入户率达100%,建下水道8892米,铺设主干道、巷道水泥路共计7800米,外墙粉刷68000㎡,铺彩色地砖2400平米,建简易长廊56米,架路灯80盏,绿化面积达10000㎡,电信、移动光纤、摄像头及有线电视已全面覆盖全村。此外,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民生项目,新建村卫生室一所,建可居住60人敬老院一座、面积1600㎡幼儿园一所(资金到位,正在施工中),使广大群众过上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幸福生活。
李台村以种植业为主,要实现李台村的跨越发展,村干部带头是关键。我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群众,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特色产业的市场效益和美好前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流转土地500多亩,治理复垦塌陷地300多亩,建特色产业大棚近百亩,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培养养殖能手12人,新建养殖基地2处面积达500亩。此外,我还积极聘请新农办专家对李台村村民进行农技培训,帮助他们科学种植、科学养殖,不断促进本村农业向科学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高效增收。2011年,李台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三、让专业成为优势 用爱心孕育花朵
通过走村入户和一段时间的调查,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了解到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自去年一月起我就兼任起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村团支部书记,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以及学校阵地,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我还先后向上级争取到2万元图书和体育器材。我为留守 5 儿童建立了“一人一档案”,便于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我设立了留守儿童爱心电话和飞信爱心短信平台,让留守儿童每半月与外出务工的父母通个电话,定期将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情况用短信反馈到家长手中,让远离孩子的家长时刻掌握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三年的工作实践与锻炼,我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一件件小事、实事中体现出了工作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最后借用一段话结尾: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我想,既然大家选择了村官这条路,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快乐,选择了纯粹,选择了成功!
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