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潘序伦先生纪念馆筹委会一次会议纪要
潘序伦先生纪念馆 筹备工作会议纪要
一、会议时间 2012年9月25日
二、出席对象
2013年是中国会计学泰斗、著名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120周年诞辰。为此,潘序伦先生后人、宜兴市丁蜀镇政府、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筹建潘序伦先生纪念馆。潘序伦先生纪念馆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东坡书院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潘序伦后人潘元诚、潘曾锡、潘庶芳,宜兴市丁蜀镇文化站站长张小琴,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蔡军、副校长虞伟民、退协谢坤荣、宣传处副处长王岑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周新古镇修复办公室顾问邹国强等。
三、会议内容
会议就筹建潘序伦先生纪念馆的筹委会人员、主要分工、纪念堂设计布局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商讨,现将形成的会议决议纪要如下:
1、关于筹委会的人员问题
会议决定由潘曾锡、潘元诚、潘庶芳、宗菊如、虞国胜、蔡军、杨健、周京生、高亚声、张小琴为潘序伦纪念馆筹委会委员。
总顾问为潘曾锡先生。
2、关于筹建事项的操作问题
会议决定筹建工作由筹备执行小组负责实施。组长蔡军(总指挥);
副组长:虞伟民(协调)、惠利兴(服务保障)、王岑郁(材料组织)、潘庶芳(资料提供)、张小琴(后勤保障);
组员:谢坤荣(文字材料)、邹国强(策划顾问)、倪顺喜(设计策划)、谢逸(制作策划)、华丹艳(资料汇集)。
3、关于纪念馆的内部布局问题
潘序伦先生纪念馆座落在宜兴市丁蜀镇潘序伦先生故居(东坡书院旁),目前房屋已经由宜兴市丁蜀镇政府修缮完工,共有三进。
通过现场勘察和论证后,决定前两进房舍和天井作潘序伦纪念馆,供布置展览和游客参观用,最后一进房舍作文化站活动和办公用房。
4、关于纪念馆的布置问题
会议决定纪念馆名称为“潘序伦先生纪念馆”,邀请名人书写并挂匾在大门上。
纪念馆外面的墙面上制作铭牌,具体介绍该纪念馆的概况;房子第一进拟名为“遗安堂”,通过展板、图片等展示潘氏家族情况,包括潘家的历史、潘家的名人、潘家的现状等。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的天井布置潘序伦先生的铜像,铜像由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制作,并署上学校名。第二进通过展板、图片、实物等展示潘序伦先生的生平事迹、潘先生所创“立信”事业的的概况,包括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实体(开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文化事业(创办出版社)等。
所有策划、设计、布展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
第二篇:真如时期的暨大校舍,潘序伦最早在这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
真如时期的暨大校舍,潘序伦最早在这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
暨南商科自上海首创以来,一直领先时代。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经济大家云集暨南园,如我国现代会计学界的泰斗潘序伦,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蔡馥生,一生著译甚丰的经济学家周宪文等。这些经济大家学术成绩骄人,而且教书育人薪火相传。
潘序伦1893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举人。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刻苦用功读书,12岁便考进了上海浦东中学,当时担任校长的正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刻苦认真积极上进的潘序伦颇得黄炎培的赏识,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
后进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他在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
他1924年回国,1925年秋潘序伦应聘来到暨大,担任商科大学部主任,着力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当年商科大学部的教学,在国内尚属首创。例如,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那时仍旧处于相当简陋、极不完备的阶段。无论是科目设置、章簿格式、记账程序、会计制度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种严密系统的整体,更不用说用科学的会计理论来指导会计工作了。
他生活非常朴素,从不奢侈浪费,从不肯轻易购买新家具和新衣服。1980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重新复办,潘序伦献出一生积蓄,设立潘序伦奖学金,将存书二千余册捐赠给立信图书馆,将事务所赚的钱和立信编译所出版的《立信会计丛书》的版税,全部投入会计教育,作为购置校具,扩充校舍等基本建设费用。
他一直致力于祖国会计事业长达六十多个春秋,成为中国现代会计学界的泰斗,被国际会计学界尊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他一生著作极丰,专著(包括译著)4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至今深有影响。
郭道扬教授:中国会计史学的开创者
笔者没有查阅过《谷城县志》,不知道这个偏远的鄂西北小县诞生过几位历史文化名人,但1940年11月23日出生的郭道扬先生,足以使这个县的民众引以为荣。
郭道扬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湖北省重点中学——襄樊四中。1960年9月,进入湖北大学经济学系贸易经济专业学习,1964年7月留校任教。“文革”开始不久,湖北大学撤销,他被调到武汉工学院,先后当过保管员、采购员、计划员,也下车间开过车床,但就是没有机会继续从事财务会计的教学和研究。1972年,湖北大学以“湖北财专”的名义恢复,他这才赶回学校,走上讲台,并参加教材编写工作。
1978年春,为准备粉碎“四人帮”后的全国首届商业会计学术讨论会,国家商业部给学校下达了9个研究课题,郭道扬在校办农场劳动期满回学校时,已有8个专题被别的教师选定了,仅剩下“中国会计发展史”无人问津。挑选那8个专题的同事们当然知道,这最后一个专题的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是一片充满荆棘的处女地。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寻廖若晨星的会计史料,从5000多年中国文明史、2000多年零散会计工作的记录中修一部贯古通今的专史,无疑有一种沙里淘金的浩繁与沉重。但郭道扬别无选择,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虽然后来他赢得了经久不息的赞叹,颁受了一个个炫目的光环,但他在炎炎夏日的史海搜索,在几平米陋室通宵达旦的奋笔疾书,以及仿佛置身炼钢炉前,在汗雨浸泡之中的煎熬,至今还令人“忆而生畏”。有人戏称“中国会计发展史”是被人选落的课题,如果郭道扬选题范围更宽,或该课题被别的学者选定,那么,中国会计史专著的问世,或许是另一种样子。历史不能假设,但即便如此,如果研究者没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史功底,没有一种废寝忘食、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和执着求真的学术品格,也不可能打造出一部惊世之作
中国会计历史上的每个“第一”
会计“人物”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1962 年出生于河北邯郸,198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1987 年和 1993 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3 年 8 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系主任、福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集美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1986 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第一位审计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于 1989 年获得审计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 15 本。除会计及审计理论之外,李若山还对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证券与法律关系有独到见解,被公认为案例研究专家。
第一位获得 CIA 全球状元的华人 李艳华女士在 2001 年国际 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以全球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 William Smith 奖的最高奖项——金奖,成为自 1974 年 CIA 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李艳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在国家审计署工作十二年,其间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的大型审计项目。1996 年她加盟泰康人寿后,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和稽核总监,参与了泰康人寿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和重大项目,如业界首家申请信用评级等。在聘请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公司进行三年审计、聘请德勤会计公司为公司做整体评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规范化、与国际接轨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李艳华熟悉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自大学毕业以后,李艳华一直工作在审计领域,从政府审计到内部审计,无论在实践抑或理论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艳华作为北京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来自金融保险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第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 ACCA 会长黄敬安 在 2003 年 5 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 ACCA)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黄敬安先生当选为 ACCA 全球会长。他是自 1904 年 ACCA 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 11 月起领导 ACCA 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黄敬安于 1974 年修读香港理工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赴英国修读工商管理硕士,1979 年回香港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并于 1993 年成为合伙人。
其 他
第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 1987 年,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铜像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落成。潘序伦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出身书香门第,1921 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学成回国。1927 年在上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41 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账册报表。后发起成立了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1985 年冬因病去世。第一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1989 年 4 月,中国会计学会和华人世界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持续一年多时间,参赛人员 260 多万,对于普及和宣传会计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 年 2 月 10 日,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6年影响会计业的五位人物
王军 财政部副部长
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王军曾师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著名教授王浦劬学习政治学理论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王军副部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借鉴国际准则和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十一月十四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王军就世界会计职业发展,提出了开放、互动和稳健发展的三项战略主张。
李金华 国家审计署署长
自称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的“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审计所做的定位:审计不仅仅是监督,它还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2006年,在李金华的推动下,审计署逐渐向公开、透明的法制建设发展。2003年7月,审计署公布《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效益审计”被前所未有地高调推出。分析人士认为,这事实上标志着一次“审计变法”:审计署的职能、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监管国资的真实合法,到现在同时监管国资的使用效益。李金华说,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也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陈毓圭 中注协秘书长
陈毓圭是中注协历任秘书长中最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为历任秘书长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在就任中注协秘书长前,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副秘书长,分管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工作。2月15日,中注协发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中注协还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框架下,制定了实施指南。
去年以来,在财政部的领导下,中注协确定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三大战略,也即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和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
11月,陈毓圭秘书长获选连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
张为国 证监会首席会计师
张为国现供职于监督管理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中国证监会,1997年1月至今一直任中国证监会首席会计师,现还兼任国际部主任。他将于2007年7月卸任当前职务,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为该理事会的首位中国代表。张为国现年49岁,1957年1月生于上海,在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财大会计系主任。1986年至1987年间张曾被遴选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修,并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实习,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任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评估协会常务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
顾雏军
科龙电器前董事长
科龙电器前董事长顾雏军涉嫌虚报注册资本、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等4项罪名被起诉。对于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顾雏军在庭审中忽然曝出“内幕”,称这笔发生于2004年有争议的5.1亿元销售收入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逼迫所致。顾雏军案不仅将德勤卷入泥潭,还引爆了整个会计业信任与监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