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时间:2019-05-13 02: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第一篇: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 首,李白有诗900馀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科举】

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乡试”、“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这是古代私塾都有义务传承的传统文化。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学校替代私塾是一个进步。然而,我们却行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消逝中。

素材积累

1.国家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其中从“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样板戏里选中9首唱段作为教学曲目(见2008年2月22日《南方都市报》)。

2.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但是,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电影是别人制作的……尽管在国内,“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但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却被美国抢了先。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在全世界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3.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4.对于国粹之一,竟然不断有一些具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提出废除中医。

5.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充分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焰火,璀璨英两夜空;缶声,悠扬悦耳……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整台开幕式,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奇观感”的恢弘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

6.唯有中秋佳节,天南地北共赏一轮明月;唯有春节,大江南北,将一锅饺子煮成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与团团圆圆(能够用上语言表达中的句子,值得鼓励)

7.余光中“当女友改名叫玛丽,还怎么吟诵一首《菩萨蛮》。

8.如今,许多独力传承某种民间工艺的老艺人大部分没有接班人,连自己子孙都不愿学习老一辈的手艺,有的民间工艺出现了人绝艺亡的困境。

9.过圣诞节比过春节更热闹,过2月14日的情人节已成为惯例,中国的七七节最近才被商家炒作起来,婚纱结婚司空见惯,却几乎见不到花骄、拜堂……时尚的现代人以崇拜西方文化为荣,把中国的传统当成古董,会背若干唐诗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禁想问,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古董吗,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维持多久?

10.包括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及云南丽江古城等中国境内六处世界遗产,因管理不善,面对即将吊销世界遗产之名的危机。其中云南省「三江并流」因政府在上游兴建水坝,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被世界遗产大会责令整改,如明年未有明显改善,将被剔出《世界遗产名录》。

11.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今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4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12.一个中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却不愿意在语文科上花时间,觉得学和不学一个样。13.目前,许多大学都不开语文课,但大学生却要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学习英语。

14.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科学学术会议,却要求一律用英语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

15.近几年,尤其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国内外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快速增长。16.借助中国英语学习热和巨大的市场,2004年,英国英语教学年输出利润分别占到了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额总额的4%,英语已经成为了英国赚取外汇的龙头产品之一。有人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流利使用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掀起学英语的高潮,英语成为升学、就业等必备“敲门砖”时,我们是将之视为国际化的进步,还是母语的失落? 社会评论型高分作文的常见结构: 明确思路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并摆明态度。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 第六段:过渡

第七段:谈解决方法 例文: 传统·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涵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欢乐已淡…… 现代人,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怕只有窝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独啃风味更浓,情味已淡的月饼罢?春节佳际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罢?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传统,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阵地萎缩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现代人的眼光,人们冷冷地把它丢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独放冷冷的青辉。太冷了!冷的岂止明月,还有现代人的一颗心,还有现代文明那颗蒙尘的灵魂。传统不复,一块小小的月饼自以为具备了所有,其实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没有了文化内涵,一切的载体都将失去意义!

我们的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人来传承来弘扬。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是那块自古吃到今的月饼吗?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吗?是那锅自古包到今的饺子吗?显然不是。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对着明月吃上几口月饼便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为一碗水饺下肚便有为人满誉的团团圆圆?我们要传承的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载体。

倘若我们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谈古今,不论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还是现实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为一体,以明月为纽带,把古人的哲思与今人的智慧沟通,那便是对文明的传承。抑或是随吟几首诗词,感受古时的明月带给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对明月独特的情感,那也是对文明的传承。

文明的传承不应该被困顿在实物的基础上,不应该被束缚在载体的限制中,我们应把握传统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给它力量让它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给它活力让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胁。

传统是文明的结晶,需要不断地传承。别让传统的鲜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作文题目」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也能写出优秀之作!关键在于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精彩例文」: 没有月的夜晚

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夜,明月半墙,此等美景已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圆,也勾不起游子思家的心。“望月怀人,见云思友”已成旧谈,因为现代已无需“思念”。寄去一张照片,打一次电话,上次网见见面,比望月望云简捷迅速得多。看来“月”确实没了用途,中华文化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实社会忘记“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然而我独爱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觉有了归宿。

李白的“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我对幼时的怀念,对天真幼稚的向往;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是打发无眠之夜的良药,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开始。遥想东坡当年,独自一人,观“缺月挂疏桐”,听“漏断人初静”,与“孤鸿”为伴,与“缺月”为伴,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虽已降临,却没了人静之夜,虽有缺月挂树梢,却没了鸟的痕迹。此景不仅不能打发愁苦,反会使人更加抑郁愁困,真羡慕苏轼的月。在苏轼人生的低谷,遥望到一轮明月,才使他释然身轻,由庸俗走向洒脱,由喧嚣走向幽静。怀念苏轼的月,是“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苏轼的月,是“明月夜,短松岗”的真情之月;渴望苏轼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似月光下的一张网,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无处可逃,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没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没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点评:本文标题新颖,选材上独特。乍一看,月似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细读之,琢磨之,才明白作者行文的妙处,月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文章开头由李白之月写起,写尽了古代文人的望月情怀,又自然的与今人的“忘”月作比,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相信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指日可待。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点评」:行文上的非凡气势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开头以引用歌词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反问,然后纵横古今,侃侃而谈,至结尾与文题紧紧照应,可谓一气呵成。

第二篇: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

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 总昰想太多 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一个人“传统文化失落”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我们面对的现实】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当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文化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才配谈文化,而那些种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来是见不着也想不到这样的阳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风居于正统的时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读书人的行头也似乎比别人高雅尊贵了许多。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流传下来,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贲张着文化的国度,所以,文化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宠爱,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风气或潮流。于是,这样的文化几乎可以填满这个国家的坑坑洼洼。

无论如何,文化都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国民的素质就高到连天上飘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个境地了吗?如此“文化”的泛滥并不能见证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优越,反倒是体现出了它的荒唐和无知。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

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

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我们的建设事业。

【我们的思考点选择】

传统文化,我们是否正在渐渐失去你

1、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最近,社会公众明确地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即将遗失,并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环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强势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也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并改变?

中国文化曾经有它的从容和优雅,也曾经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近200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蹂躏,无休止的战乱**,带来至今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濒临外忧内患的重重危机中,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对其赋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责。

2、不得不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还剩下几许?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3、传统文化面临的压力:西方文化的如浪冲击和我们知识分子的试图摆脱。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曾经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着。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实际上,这种影响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对科学和创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杨振宁在讲到中国本土为什么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明确指出:“中庸之道对

于科学发展不是最好。中国为何没有得出欧几里德的几何定律,在于它所揭示出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与中国倡导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的文化传统相背离,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4、正视现实:谁能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内地语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水准如何可想而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重的是思想灌输,要的是政治正确,“文革”十年破“四旧”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如岳飞“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这样的教师,沿袭旧的为政治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5、另外一种现实:白领们如奉圭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在进行时。在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有一篇标题为《“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作者韩福东)这样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了‘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人。„„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落,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及邻国。我们心有不甘,不过我们真的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主动把文化遗产拱手让语文轩/转贴请注明。人。”

那么,在一个日益物质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保持一种传统文化习惯,保持用传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可能呢?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但在新中国白领张勋眼里却仍旧如奉圭臬。这个白领阶层的出现,其实不过20几年的时间。这一个群体,通常被描绘成为西装革履、讲英语、崇尚西方文化、抛弃传统的形象。但是他说,“我曾经想过,以后要发起一个‘四书五经基金会’,谁能把它背出来就发给一笔奖金,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写字楼文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如果这样看待传统文化,那就证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确实已经有很多误解了。

同样,传统民俗负担着承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当端午节申遗的消息如一记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邻国的经验,对自己的鞭炮、年画倍加珍惜。

6、观点:我们必须向邻国日本学习。

日本就很注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确实是用心良苦!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但作为无形的文化传承,日本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生活习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节日很多,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比如岐阜县的高山节之类。东京的隅田焰火大会每年8月都要举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焰火大会都有上百万人观看。虽然只能从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观赏,但五光十色的焰火在楼与楼之间升腾,引起阵阵欢呼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对传统我们不应一概拒绝,而是应该更多地反思,这样就不会迷失。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忽视,更多的来至于追求现代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扬弃论。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行为,不是盲目“崇洋”,就是盲目“排外”。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强调传统的价值,但也必须警惕报仇雪恨的义和团式的心态以及大中华主义和泛中华主义情结,因为这种心态极易演化成为极端的国家主义,使人丧失价值理性。

【针刺文选编】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朱鲁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选自《中国青年》)

【述评】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普遍发现“过年”的欢愉与日递减,除了吃吃喝喝,“过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儿”。春节这个最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在逐渐失落。如果我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怎样?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怎样保持民族精髓?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春节:不能成为正在失落的传统文化样板。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煮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己„„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的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选自《教师报》)

【述评】

炊烟有代表贫穷落后的一面,但在作者的眼里,它更代表自然古朴、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浸染的诗意的生存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的东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母体的链接载体;它也是精神家园,是一种让人怀恋的纯朴、远去的宁静。

在文章中,作者对炊烟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眷恋是对质朴世态人情的一种追念;这眷恋是对一种纯朴、宁静、诗意的生存环境的向往;这眷恋也蕴涵着作者对温馨精神家园将逝的一种深深的忧虑;这眷恋是更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消蚀古朴自然生活形态的伤感。

【强化练习设计】

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甚至还能够读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的事件,请就你所观察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事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人造鸟语与人造礼貌语

——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

东山月晓

(一)在泰山山腰有一个不知名的山谷,在这谷中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坪,人们从山脚上坐旅游车到这里后,或步行登山,或乘缆车上山,各随其便。停车坪三面环山,古树苍劲挺拔,枝叶繁茂,坪的周围人工种植了不少的鲜花,道路修得宽敞,环境卫生工作做得也十分到位,一下车,就让人有一种极好的心境。

从旅游车下来后,忽听得一阵悠扬的小鸟鸣叫,“鸟噪林愈静,蝉鸣山更幽”,鸟语之声给泰山增添了不少宁谧,泰山在鸟的啼叫声中,倍觉可爱。忽然有了对鸟的感激之情,于是,看一看鸟,与鸟亲和亲和的愿望也便由然而生,可以任我如何决眦入归鸟,如何仔细地搜寻,却总是连鸟的影子也找不到,更不可能找到一根鸟毛来,后来,游移的目光终于停留在一个奇怪的匣子上,然来,那是一个发音器,鸟的叫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呵!呵!然来是机器鸟的叫声代替了原声的鸟叫,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在某市政府的广场是鸟语,忽然想到了某集团公司广场的鸟啼,„„呵呵,然来都是假货!忽然又想起了,哈尔滨、北京、深圳、香港海洋公园、长沙岳鹿山的鸟语林。不错,那里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鸟,而且是活的鸟,可是鸟语林的鸟是关在网子里面叫的,这种叫也许是对自由的呼唤,对山林的象往,是一种悲切的哀鸣,天可怜见,他们的悲鸣之声有几人能懂。哀哉!

(二)游完泰山回济南的路上,汽车从一个收费站经过,我恰好坐在司机的后面,看到那司机诚恐诚惶地把过路费交经目无表情的交警,交警开具了票据后,忽听得一声问候:“收费五元,一路好走!”收票交警是位四十多的先生,问侯声却是一位年青的小姐发出的甜甜的声音,好不悦耳动听。忽然记起了小时侯听到的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拦路抢劫,对过往的行旅商人总是一句这样的话:“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从此地过,路钱先交来!”如今收路钱比以前可是文明多了,至少还有一声问候,而且这路钱交的一点也不冤枉,本来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借贷修路,收费还贷,无可厚非。可惜的是文明语的表情、动作,性别与声音配合得那样不一致,听了以后感觉有些令人作呕,总让人觉得被温柔的宰了一刀。这机器的问候,代替了人的问侯,真令人莫明其妙。

(三)机器鸟的啼叫代替了自然鸟的欢歌,复读机的礼貌语代替了自然人的微笑。这不知是科学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福音,还是为我们谱写的一首哀歌。依稀记得古诗中咏叹鸟叫的歌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上九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黄鹂也好,白鹭也罢,仙鹤也行,鸥鹭也可,我想我们的高科技都是可以制造得活灵活现,以假乱真,但这再现出来的家伙和这以假弄真的东东,毕竟是假的,总是缺少自然物的那种特有的灵气。这些死了灵魂的自然物,未必会对因灵气感应而生情的诗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再看看那些经过培训的小姐们朗读出

来的礼貌语言,这种语言,如今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可以听到的,在各种类型的收费站,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呵,呵,几乎凡是提供了服务,而又存在着不合理的收费的地方,都会听到这温情的礼貌语,真可谓是温情一刀,宰你没商量。我想人类的礼貌语本来是一种关心,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表现,它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体现于体表,如脸上,嘴上,眼神,动作中。否则再美的礼貌语都是虚假的,都是言不由衷的。孔子说:“自以上,吾未尝观也”,又说:“祭在,如神在”。说的虽然都是祭祀中的礼节,但讲的实质内容却是诚实,是发至内心的真诚,如果在进行重大的祭礼活动中没有真诚可言,他老人家是不愿看的,如祭奠祖先时,觉得祖先不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祭祀了。按孔老夫子的这个标准,我们这些由机器发出来的言不由衷的文明用语,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意义。

未了,我想呼吁:拒绝在森林中听到机器鸟语!让鸟儿们自由地歌唱,让鸟儿们回到他们自己的故乡,让我们与自然更亲近更和谐,让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华重放光芒!我还想呼吁:拒绝在收费站听到机器文明语!让我们的言语与行动真正统一,让我们真诚的服务感动每一位“上帝”,让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不被机器的媒介隔绝。

从“圣诞垃圾”说到作为“扩胸运动”的文化

张耀南

圣诞树、圣诞树挂饰品、仿真藤条花链、彩灯、圣诞帽、荧光棒、圣诞卡片、圣诞大餐之残羹剩饭、圣诞礼物之包装、聚会开车排放到空气中之污染物等等,统称为“圣诞垃圾”。2005年圣诞节那一天,北京的“圣诞垃圾”达到了1000吨,占到北京城市垃圾日产生量的九分之

一。难怪有人惊呼“污染京城”„„

追星族对他们所追的那个星的痴迷,常人是无法理解的。同样,中国人对洋节的痴迷,似也已到令人莫名其妙的程度。伴随而来的,便是“圣诞垃圾”几倍、几十倍地疯长。

学得像还好,问题是学不像。人家洋人过圣诞节都是阖家团聚,几乎所有商场、饭店、超市都关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而我们却涌到街上,造成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拥堵以及饭馆门口的长龙大排队。人家洋人的圣诞树都是真树,是由技术专家专门培育栽种出来的;而我们把玩的那些矮到一厘米、高到一两米的圣诞树全是假的,且百分之百是用无法降解的塑料泡沫做的,即使填埋几十年也不得“超度”。人家洋人的圣诞装饰品是循环使用的,今年用过了,擦洗干净保存起来明年照用;而我们手中的圣诞彩灯及能发光的荧光棒之类却是随手乱扔,不仅无法循环使用,且成为潜在的化学污染源„„

在有些人眼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已然不值一提,被要求作为垃圾“扔到茅坑里去”。若果真是中不如洋,昔不如今,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我们这十多亿人又是如何活到今天的呢?这民族能不灭,这人民能不亡,一定有它“生存的秘密”,一定有它高于“垃圾”的内在精神。

这精神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大”,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可久可大”。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追求“可久可大”的文化:它只想把你的下作变得崇高一点;它只想把你的小肚鸡肠变得广大一点;它只想把你的鼠目寸光变得长远一点;„„它只想告诉你,世界比你那个“自我”要大,比你那个“国家”要大,比你那个“人类”要大,比你那个“生物”还是要大„„我们的文化千言万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你把“心”放大再放大,把“胸”扩大再扩大——我们的文化不过就是一场“扩胸运动”,或者叫作“大心运动”。

洋人有洋人的上帝,我们有我们的“大人”。东施效颦?你能不能给出一个理由!

“不过是找个由头乐一乐!”这也许是一个理由。好吧,那你就去乐吧,不过要在家里而不是在街上,不过要养一棵真的圣诞树而非假的“垃圾树”„„

(选自《中国青年》)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楚辞》 屈原、宋玉等著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 的巨大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

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

生活。

4.《老子》 李聃 著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

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

依据。

5.《庄子》 庄周 著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

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6.《史记》 司马迁 著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

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

学著作。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 的深深情感。

7.《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

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

8.《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 著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唐诗三百首》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诗句呢。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

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宋词选》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

想境界。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

11.《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

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菜根谭》 [明]洪应明 著

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

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

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古文观止》

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

基本技巧。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水浒传》 [明]施耐庵 著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16.《西游记》 [明]吴承恩 著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著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著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21.《鲁迅选集》 鲁迅 著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2.《家》 巴金 著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

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3.《骆驼祥子》 老舍 著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朴素自然的风格,也伤痛他的

遭遇。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

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

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此外,老舍的散文是现代作家中最具可读性的散文之一。

24.《边城》 沈从文 著

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

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25.《雷雨》 曹禺 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

峰。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

达到了极致。两个家庭8个人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却包含了过去的恩怨,不但有伦常 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剧本情节扣人心

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26.《围城》 钱钟书 著

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二十多遍。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玩味的 一本小说。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

子。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

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也写透了。

27.《京华烟云》 林语堂 著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古今文章”的林语堂,其驾驶英语的能力让美国人也叹服不

已。本书“浮生若梦”的主旨直承庄子,是一本很有哲学意义的小说。如果可能,可以

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28.《倾城之恋》 张爱玲 著

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她 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 泪。”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29.《顾准文集》 顾准 著

我们有本土知识分子偶像了。因为,在一个**的年代,顾准坚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

心。

30.《傅雷家书》 傅雷 著

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

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由于傅雷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非

常丰富,又由于这是写给他自己儿子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故意说理

的做作。

31.《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细

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2.《舒婷的诗》 舒婷 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很多当代年青人

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3.《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

受。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4.《我与地坛》 史铁生 著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我搜集

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

下。自此,有人把地坛叫做史铁生的地坛。

35.《文化苦旅》余秋雨 著

成名后的余秋雨表现让人失望,但我永远怀念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

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

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当中有

了一个新的名词:“文化大散文”。

36.《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特别是他 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

37.《长恨歌》 王安忆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据说,王安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作家,但我认为,如果她写得

少一些,恐怕会好一些。《长恨歌》是她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其中

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

38.《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著

如果没有柏杨,中国人的性格中可以删去勇气和自省这两种缺陷。

39.《三毛文集》 三毛 著

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学生当中,三毛是不是还一样流行。与很多的流行作家不同,三毛的

散文里其实有着很浓厚的哲学底蕴,因为她本来是学哲学出身的。这也就导致了她散文 的深度。而且,她的散文的确好看。

40.《李敖文集》 李敖 著

“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自己说的,但你看过他的作品,也许你觉得这不完全是狂妄。他是真正的骂战

大师,而骂人出彩是文字的最高段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41.《圣经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对经故事》。

42.《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特

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

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

43.《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 著

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

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

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本400年前的小说,结构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但它的优点更多。

44.《莎士比亚戏剧集》[英]莎士比亚 著

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

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

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

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特别推荐朱生豪的译本。

45.《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著

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这一点比现代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就有的奇遇强多了。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

赞歌。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

存,我们需要人群。”

46.《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著

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

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47.《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最终我们都将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

前。”这是简对罗彻斯特说的。

简的追求和个性是这部书受到一代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喜爱的根本原因。一个不漂亮的

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既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

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

48.《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作者是《简·爱》作者的妹妹,本书问世后的很长时间都受到冷落。进入20世纪后,这

本书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文学地位超过了《简·爱》。它对于人类心理的极限

状态的深刻探索受到了高度推崇。读过它的人再也不可能忘掉其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及

激烈的情感状态。

49.《牛虻》[英]伏尼契 著

一本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在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

焦点集中体现在他与生父蒙太尼的关系上。作者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成为画龙

点晴之笔。

50.《忏悔录》[法]卢梭 著

本书是作者卢梭的自传,以深刻的内省、惊人的坦率和对文明的批判著称于世。阅读卢

梭是一场情感教育,你将从中学会真诚。

51.《红与黑》[法]司汤达 著

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小

说之一。

对人在行动中的心灵的冲突、斗争、算计、期盼等心理状态的高度精确的刻画使本书拥

有“灵魂的哲学与诗”的美誉。虽然深刻,但这本书也很好读。

《悲惨世界》[法]雨果 著

雨果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同时也是大诗人,他的语言具有交响乐

一般宏伟壮丽的特征。对于苦难的感受,对下层人民博大的同情使他的作品感动着一代

代的读者。

53.《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著

如果你对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部分对于老葛朗台的描写记忆深刻的话,我想你一定希望把

这本书读完。作者巴尔扎克是描绘各种生活画面的大师,也是描写人类欲望的大师。本

书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54.《基度山伯爵》[法]大仲马 著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非常具有可读性。

不妨选它作为西方文学的入门书。

55.《茶花女》[法]小仲马 著

作者是大仲马的儿子。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

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中华荡子魂”的巨大反响,至今仍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喜爱。

56.《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著

很多专家认为,这本书是19世纪的长篇小说中艺术上最为完美的一部。

57.《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 著

莫泊桑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在小说的艺术方面成就辉煌。他的小说的最大魅力

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选择和高度简洁传神的描写。回顾一下中学时学过的《项链》就可

以体会到这一点。

58.《恶之花》 [法]夏尔·波德莱尔 著

一本不太容易读的诗集。但据说,文学现代化的“0公里”标在此。

59.《追忆逝水年华》 [法]M·普鲁斯特 著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在一栋楼上足不出户地呆了17年,全凭思维和回忆流动,写成了这本书。我敢肯定没几个人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但是它的一部分就获得了

龚古尔奖。

60.《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史,其中有贝多芬的影子,也有罗兰自己的影

子。不仅是小说,也是诗。

61.《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 著

写给成年人看的哲理性童话。

62.《局外人》 [法国]阿尔贝·加缪 著

哲学小说化,法国也是一流的。

63.《情人》 [法国]杜拉斯 著

身体先于心灵成熟,法国人才能写的主题。

64.《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著

歌德最伟大的著作是诗歌《浮士德》,但那本书适合在有了充分的文化准备之后再阅

读,所以向你们推荐这本书,从中可以体会这位大文豪的特色。

6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 著

一本由悔过书演化成的小说,昆德拉的小说有很大的哲理性,也有对于中国读者难以理

解的捷克式幽默,这妨碍了它的可读性。他的书只能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但就算你不

看这本书,记住这个标题也是好的。

66.《死魂灵》[俄]果戈理 著

果戈理是俄罗斯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这本书也是世界讽刺文学中的典范。

本书中一系列愚蠢或狡猾或贪婪的地主与官吏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果戈理人物画

廊。其中对于种种奴性的刻画对于我们这个封建传统编制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实在

是太熟悉了。

67.《罗亭》[俄]屠格涅夫 著

屠格涅夫被喻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具有抒情诗的味道,非常

耐读。特别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每 一部都是经典。

6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本书中对于犯罪心理的描述,对处于疯狂的临界点的精神状态的天才描绘,几乎能把读

者本人卷入到那种梦魇般的境地。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作品,阅读它将会是一种精神上

的历险。

69.《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只要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它就无愧于

这个世界了。”据调查,托尔斯泰的小说在经典文学名著中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销量

最大的。本书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70.《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我私人认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战争小说有两部,一部是《战争与和平》、一部是

《静静的顿河》,都是由俄罗斯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71.《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这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他也凭借此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72.《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 著

契诃夫是19世纪和莫泊桑并列的短篇小说巨匠。天才的讽刺与感伤情调是契诃夫小说的

两大特征。他能用一个细节或一句话代替别的作家的几页。

73.《静静的顿河》[俄]肖洛霍夫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战争小说的鸿篇巨制。作者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本书中没有任何

说教和议论,它的主旨是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一种盲目的力量裹挟着,无

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我们只能用“残酷的真实”几个字来形容作者把握历史与生活的卓

越能力。

74.《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著

苦难对于俄国人来说,好像总变成了良药。书中的许多经历中国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因

为,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仿佛都是苏联的翻版。

7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恩 著

马克·吐温亲切的幽默了全世界的读者。

76.《草叶集》 [美]惠特曼 著

虽然是诗人,但惠特曼不是以一种文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而是以一个真正的美国创业

者、劳动者的身份体验世界,在他的诗中最普通的物象都可以入诗,最淳朴的感情以最

博大的气势以诗的韵律歌唱出来。

77.《马丁·伊登》 [美国]杰克·伦敦 著

作者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品。它描

写了水手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的艰苦奋斗道路。它的英文版也比较好读。

78.《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 著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电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他

笔下百折不弯的形象都极富特色。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是一本很薄的小说,但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有可能的话可以看一看这

本书的原著,并可以大声诵读。

79.《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对于我们本来是非常陌生的,《飘》却通过一个叫斯嘉丽的女子掀

开了它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见了许多肮脏和美丽并存的事物。

《喧哗与躁动》 [美]威廉·福克纳 著

福克纳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有本土性,也就越具有世界

性。”

81.《第22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 著

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在美国出版本书,却是在英国引起轰动后才引起美国

关注的。很难读,有一种“病态与变态的幽默”。

82.《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塞林格 著

美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了自己被学校开除

以后,在纽约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83.《在路上》 [美]杰克·凯鲁亚克著

游游荡荡,一种我们失去的本能。

84.《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很容易读的一本小说,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85.《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说,他最好的读者是一位美国的妇女:“她把这本

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想弄清楚究竟是作者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其中的祖孙三代居然都叫奥雷良诺。但是第二遍读

过之后有了很多新的感觉。在很多当代中国作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影子。

86.《博尔赫斯文集》[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著

30岁时,他的文笔还那么差,可是,他后来却写了不可思议的小说。

87.《城堡》 [奥地利]弗朗克·卡夫卡 著

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叙事像机器一样冷漠而精确。

88.《雪国》 [日本]川端康成 著

一种不露声色的沉着与冷静,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点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有一星半点 的禅意在里面。

89.《挪威的森林》 [日本]村上春树 著

“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是这本书结

尾的一段话,这是一本流行的小说,但的确不错。

90.《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著

在国外的诗歌中,泰戈尔的诗歌是最优美的,而它的翻译也是最精美的,因为译者中有

冰心、郑振铎等。

第四部分:其它

91.《中国历代史通俗演义》[民国]蔡东藩 著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套书改变了历史一本正经的面

目,让历史充满趣味性。而其亦文亦白的行文也颇有意思。

92.《万历15年》黄仁宇 著

这本书告诉大家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也就是所谓“大历史”的概念。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

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

93.《中国哲学史简编》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在言必称西学的二三十年代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分

为子学时代(先秦)和经学时代(汉至清),自成一家之言。他认为中国哲学多讲内对

外王之道,因而他的书读来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书卷气极浓,又不乏金石声。

94.《西方哲学史》[美]梯利 著

梯利本身不是重要的哲学家,这倒有助于他介绍起哲学史来比较客观。这本哲学史篇幅比较适中,不是长得使人失去耐心,也不是短到讲不透彻。是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入门

书。

95.《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 著

作者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使他的这本哲

学史也格外适合青少年作为哲学的入门书。

评论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

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尼采 著

尼采不是一个逻辑很严密的哲学家,他本身还是个诗人,他的哲学被称为是诗化哲学,这反倒让他的书比别的哲学家的好读的多。听听他说:“上帝死了!”、“我的虚荣就

是,有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所说出的话,所没有说出的话。”

尼采的书中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像火,像电。虽然我们在中学接触过鲁迅对于尼采的批

判,但以鲁迅而言,他本人也受了尼采的巨大影响。

以尼采作为研究哲学的入门书也许是不错的。

97.《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著

儒勒·凡尔纳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大师。与当今的神话般的科幻小说不同,他 的作品往往有相当的科学依据,以致于许多他当时的预言都成了今天的现实。航天的开

拓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坦白地承认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对他的影响。

98.《宇宙》[美]卡尔·萨根 著

一本很好的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比霍金的《时间简史》好读多了。

9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著

我认为,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最好的一本科学史。内容详实、图片精美、行文流

畅,有助于读者形成一个立体的、发展的科学观。

100.《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

审美也是可以培养的,这门学科就叫作美学。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

思想发展的专著,对于青年一代联系时代背景考察西方美学流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2。《楚辞》 屈原、宋玉等著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

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

生活。

4。

《老子》 李聃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

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

依据.5。《庄子》 庄周 著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

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6。《史记》 司马迁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

学著作。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的深深情感.7.《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

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8.《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 著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唐诗三百首》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诗句呢。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

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宋词选》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

想境界。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

11.《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

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菜根谭》

[明]洪应明 著

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

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

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古文观止》

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巧。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

《水浒传》 [明]施耐庵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16.《西游记》 [明]吴承恩 著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红楼梦》[清]曹雪芹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21。

《鲁迅选集》

鲁迅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2。

《家》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

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3。

《骆驼祥子》 老舍 著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朴素自然的风格,也伤痛他的遭遇。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

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

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此外,老舍的散文是现代作家中最具可读性的散文之一。

24。

《边城》沈从文著

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

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25。

《雷雨》

曹禺 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

峰.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

达到了极致。两个家庭8个人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却包含了过去的恩怨,不但有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剧本情节扣人心

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26。

《围城》

钱钟书 著

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二十多遍。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玩味的一本小说。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

子.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

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也写透了。

27。

《京华烟云》 林语堂 著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古今文章”的林语堂,其驾驶英语的能力让美国人也叹服不

已。本书“浮生若梦”的主旨直承庄子,是一本很有哲学意义的小说。如果可能,可以

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28.《倾城之恋》张爱玲著

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她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泪.”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29。

《顾准文集》顾准著

我们有本土知识分子偶像了。因为,在一个**的年代,顾准坚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

心.30。

《傅雷家书》傅雷著

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

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由于傅雷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非

常丰富,又由于这是写给他自己儿子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故意说理的做作。

31. 《城南旧事》 林海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细

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2。《舒婷的诗》舒婷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很多当代年青人

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3。《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

受。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4.《我与地坛》史铁生著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我搜集

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

下。自此,有人把地坛叫做史铁生的地坛.35。《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成名后的余秋雨表现让人失望,但我永远怀念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

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

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当中有

了一个新的名词:“文化大散文”。

36.《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特别是他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37。《长恨歌》王安忆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据说,王安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作家,但我认为,如果她写得

少一些,恐怕会好一些.《长恨歌》是她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其中

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38.《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

如果没有柏杨,中国人的性格中可以删去勇气和自省这两种缺陷.

39。

《三毛文集》三毛著

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学生当中,三毛是不是还一样流行.与很多的流行作家不同,三毛的散文里其实有着很浓厚的哲学底蕴,因为她本来是学哲学出身的。这也就导致了她散文的深度.而且,她的散文的确好看.40.

《李敖文集》李敖著

“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自己说的,但你看过他的作品,也许你觉得这不完全是狂妄.他是真正的骂战

大师,而骂人出彩是文字的最高段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41。

《圣经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对经故事》。

42.《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特

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

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43.

《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

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

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

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本400年前的小说,结构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但它的优点更多。

44.《莎士比亚戏剧集》[英]莎士比亚 著

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

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

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

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特别推荐朱生豪的译本。

45。

《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这一点比现代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就有的奇遇强多了。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赞歌。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

存,我们需要人群.”

46.《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47。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最终我们都将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

前。”这是简对罗彻斯特说的。

简的追求和个性是这部书受到一代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喜爱的根本原因。一个不漂亮的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既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

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48。《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作者是《简·爱》作者的妹妹,本书问世后的很长时间都受到冷落。进入20世纪后,这

本书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文学地位超过了《简·爱》。它对于人类心理的极限

状态的深刻探索受到了高度推崇。读过它的人再也不可能忘掉其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及

激烈的情感状态.49。

《牛虻》[英]伏尼契

一本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在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

焦点集中体现在他与生父蒙太尼的关系上。作者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成为画龙

点晴之笔。

50.《忏悔录》[法]卢梭

本书是作者卢梭的自传,以深刻的内省、惊人的坦率和对文明的批判著称于世。阅读卢

梭是一场情感教育,你将从中学会真诚.

51。

《红与黑》[法]司汤达 著

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小

说之一.

对人在行动中的心灵的冲突、斗争、算计、期盼等心理状态的高度精确的刻画使本书拥

有“灵魂的哲学与诗“的美誉.虽然深刻,但这本书也很好读。

《悲惨世界》[法]雨果 著

雨果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同时也是大诗人,他的语言具有交响乐

一般宏伟壮丽的特征。对于苦难的感受,对下层人民博大的同情使他的作品感动着一代

代的读者。

53。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著

如果你对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部分对于老葛朗台的描写记忆深刻的话,我想你一定希望把

这本书读完。作者巴尔扎克是描绘各种生活画面的大师,也是描写人类欲望的大师.本

书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54。

《基度山伯爵》[法]大仲马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非常具有可读性。

不妨选它作为西方文学的入门书.55.《茶花女》[法]小仲马

作者是大仲马的儿子。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

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中华荡子魂”的巨大反响,至今仍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喜爱。

56.《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著

很多专家认为,这本书是19世纪的长篇小说中艺术上最为完美的一部。

57.《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 著

莫泊桑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在小说的艺术方面成就辉煌。他的小说的最大魅力

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选择和高度简洁传神的描写.回顾一下中学时学过的《项链》就可

以体会到这一点。

58。《恶之花》

[法]夏尔·波德莱尔著

一本不太容易读的诗集。但据说,文学现代化的“0公里”标在此。

59。

《追忆逝水年华》

[法]M·普鲁斯特著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在一栋楼上足不出户地呆了17年,全凭思维和回忆流动,写成了这本书.我敢肯定没几个人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但是它的一部分就获得了

龚古尔奖。

60.《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史,其中有贝多芬的影子,也有罗兰自己的影

子。不仅是小说,也是诗。

61.《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著

写给成年人看的哲理性童话。

62.《局外人》

[法国]阿尔贝·加缪著

哲学小说化,法国也是一流的。

63。

《情人》 [法国]杜拉斯著

身体先于心灵成熟,法国人才能写的主题.64。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著

歌德最伟大的著作是诗歌《浮士德》,但那本书适合在有了充分的文化准备之后再阅

读,所以向你们推荐这本书,从中可以体会这位大文豪的特色.6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著

一本由悔过书演化成的小说,昆德拉的小说有很大的哲理性,也有对于中国读者难以理

解的捷克式幽默,这妨碍了它的可读性。他的书只能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但就算你不

看这本书,记住这个标题也是好的.66.

《死魂灵》[俄]果戈理 著

果戈理是俄罗斯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这本书也是世界讽刺文学中的典范。

本书中一系列愚蠢或狡猾或贪婪的地主与官吏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果戈理人物画

廊.其中对于种种奴性的刻画对于我们这个封建传统编制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67.《罗亭》[俄]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被喻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具有抒情诗的味道,非常

耐读。特别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每一部都是经典。

6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本书中对于犯罪心理的描述,对处于疯狂的临界点的精神状态的天才描绘,几乎能把读

者本人卷入到那种梦魇般的境地。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作品,阅读它将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历险。

69.《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只要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它就无愧于

这个世界了.”据调查,托尔斯泰的小说在经典文学名著中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销量

最大的。本书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70。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私人认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战争小说有两部,一部是《战争与和平》、一部是

《静静的顿河》,都是由俄罗斯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71。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他也凭借此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72。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 著

契诃夫是19世纪和莫泊桑并列的短篇小说巨匠。天才的讽刺与感伤情调是契诃夫小说的两大特征。他能用一个细节或一句话代替别的作家的几页。

73.《静静的顿河》[俄]肖洛霍夫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战争小说的鸿篇巨制。作者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本书中没有任何

说教和议论,它的主旨是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一种盲目的力量裹挟着,无

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我们只能用“残酷的真实”几个字来形容作者把握历史与生活的卓

越能力。

74.

《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著

苦难对于俄国人来说,好像总变成了良药。书中的许多经历中国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因

为,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仿佛都是苏联的翻版。

7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恩 著

马克·吐温亲切的幽默了全世界的读者。

76。

《草叶集》

[美]惠特曼著

虽然是诗人,但惠特曼不是以一种文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而是以一个真正的美国创业

者、劳动者的身份体验世界,在他的诗中最普通的物象都可以入诗,最淳朴的感情以最

博大的气势以诗的韵律歌唱出来。

77。

《马丁·伊登》

[美国]杰克·伦敦著

作者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品。它描

写了水手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的艰苦奋斗道路。它的英文版也比较好读。

78。

《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著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电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他

笔下百折不弯的形象都极富特色.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是一本很薄的小说,但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有可能的话可以看一看这

本书的原著,并可以大声诵读。

79.《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对于我们本来是非常陌生的,《飘》却通过一个叫斯嘉丽的女子掀

开了它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见了许多肮脏和美丽并存的事物。

《喧哗与躁动》

[美]威廉·福克纳著

福克纳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有本土性,也就越具有世界

性。”

81。

《第22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

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在美国出版本书,却是在英国引起轰动后才引起美国

关注的。很难读,有一种“病态与变态的幽默”.

82。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塞林格著

美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了自己被学校开除

以后,在纽约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83.

《在路上》

[美]杰克·凯鲁亚克著

游游荡荡,一种我们失去的本能。

84.《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F·S·菲茨杰拉德著

很容易读的一本小说,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85。《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说,他最好的读者是一位美国的妇女:“她把这本

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想弄清楚究竟是作者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其中的祖孙三代居然都叫奥雷良诺。但是第二遍读

过之后有了很多新的感觉。在很多当代中国作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影子。

86.《博尔赫斯文集》[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

30岁时,他的文笔还那么差,可是,他后来却写了不可思议的小说。

87.《城堡》

[奥地利]弗朗克·卡夫卡著

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叙事像机器一样冷漠而精确。

88。

《雪国》

[日本]川端康成著

一种不露声色的沉着与冷静,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点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有一星半点的禅意在里面。

89.《挪威的森林》

[日本]村上春树著

“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是这本书结

尾的一段话,这是一本流行的小说,但的确不错。

90。

《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著

在国外的诗歌中,泰戈尔的诗歌是最优美的,而它的翻译也是最精美的,因为译者中有

冰心、郑振铎等。

第四部分:其它

91.《中国历代史通俗演义》[民国]蔡东藩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套书改变了历史一本正经的面

目,让历史充满趣味性.而其亦文亦白的行文也颇有意思。

92. 《万历15年》黄仁宇著

这本书告诉大家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也就是所谓“大历史”的概念。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

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93.

《中国哲学史简编》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在言必称西学的二三十年代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分

为子学时代(先秦)和经学时代(汉至清),自成一家之言。他认为中国哲学多讲内对

外王之道,因而他的书读来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书卷气极浓,又不乏金石声.94。

《西方哲学史》[美]梯利 著

梯利本身不是重要的哲学家,这倒有助于他介绍起哲学史来比较客观.这本哲学史篇幅比较适中,不是长得使人失去耐心,也不是短到讲不透彻。是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入门

书.95.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 著

作者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使他的这本哲

学史也格外适合青少年作为哲学的入门书.评论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

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尼采 著

尼采不是一个逻辑很严密的哲学家,他本身还是个诗人,他的哲学被称为是诗化哲学,这反倒让他的书比别的哲学家的好读的多。听听他说:“上帝死了!“、“我的虚荣就

是,有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所说出的话,所没有说出的话。”

尼采的书中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像火,像电。虽然我们在中学接触过鲁迅对于尼采的批

判,但以鲁迅而言,他本人也受了尼采的巨大影响。

以尼采作为研究哲学的入门书也许是不错的.97。《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大师.与当今的神话般的科幻小说不同,他的作品往往有相当的科学依据,以致于许多他当时的预言都成了今天的现实。航天的开

拓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坦白地承认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对他的影响。

98.《宇宙》[美]卡尔·萨根

一本很好的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比霍金的《时间简史》好读多了。

9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我认为,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最好的一本科学史。内容详实、图片精美、行文流

畅,有助于读者形成一个立体的、发展的科学观。

100。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

审美也是可以培养的,这门学科就叫作美学。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

思想发展的专著,对于青年一代联系时代背景考察西方美学流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林良画两角鹰歌

李梦阳(明)

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

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

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

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驖!

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我闻宋徽宗,亦善貌此鹰,后来失天子,饿死五国城.乃知写画小人艺,工意工似皆虚名.校猎驰骋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经.今王恭默罢游宴,讲经日御文华殿。

南海西湖驰道荒,猎师虞长皆贫贱。

吕纪白首金炉边,日暮还家无酒钱。

从来上智不贵物,淫巧岂敢陈王前.良乎,良乎,宁使尔画不直钱,无令后世好画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艺,棋艺等.棋声

作者:【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

第五篇: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1

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兴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

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

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静下心,细品那萦绕在鼻尖墨香,轻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树苍劲有力的枝条,在枝间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点提蕊,倾心而至,简单而平和。提笔落墨,即是人生之悟。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2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点)时开始为“冬至”。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农事有,一是三麦、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腊肥、浇泥浆水、清沟理墒、培土壅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层。三是搞好良种串换调剂,棉种冷冻和室内选种。四是绿肥田除草,并注意培土壅根,防冻保苗。五是果园、桑园继续施肥、冬耕清园;果树、桑树整枝修剪、更新补缺、消灭越冬病虫。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粪水、盖草保温防冻,特别要加强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强冬季管理、修补畜舍、保温防寒。八是继续捕捞成鱼,整修鱼池,养好暂养鱼种和亲鱼;搞好鱼种越冬管理。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3

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4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独有的文化,是祖先在漫长时间里的积累,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性的商业化,所有一切都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祖辈留传下来的精华正在慢慢的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现在随着西方各种节日的攻陷,传统节日却被渐渐淡化了,鲜少有人重视传统节日,像赛龙舟吃粽子、插茱萸、时赏月亮、时喝腊八粥等等。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记得,总是遵循留传下来的传统,过好每一个自己的节日。而一些年青人年少轻狂,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可是一到洋人的节日就大肆铺张、大办特办,好像他才是外国人。他们总是热火朝天地庆祝,我好想问问他们:中国人的节日呢?习俗呢?传统呢?早就被抛之脑后,飞到九宵云外去了……

其次就是传统歌舞。扭秧歌是很经典的例子,老人们在公园里卖力地扭着,年轻人却带着讽剌之心在嘲笑,他们喜欢的是西方的、等,这些更受他们的捧场,好像跳扭秧歌是奇耻大辱似的。再看看京剧,它有浓厚的历史、精彩的对白,这可是老一辈人的最爱啊!是我们的国粹啊!可是现在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哪怕坐下来静静的观看10分钟都难呢!

还有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皮影戏、中国独特的糖人、历史悠久的活化石梨园、传统的书法绘画等都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思想遭人嫌弃,这种种现象叫人担忧啊!看着它们慢慢地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依然热情的迎接外来文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华文明早晚不复存在。

该如何保护它啊?要从小培养对它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喜欢,有了喜欢才会关注,有了关注就不会消失。慢慢的越来越多人关注,就会有人去继承发扬,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国家也要不断的参与进来带头作用,给人舞台展示、鼓励大家积极,把传统发扬到国外,让世界为我中华而激情万丈,让外国人为我们的传统而折服迷恋。每个人都有义务,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宣传文化,每个人都是代表大使,做到全民都行动起来,让这种信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保护它,每个人都要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有关传统文化初三作文素材5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数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烟火。晚上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伙伴们的欢呼声。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园里正举行烟花比赛呢!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各异,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云宵,还有像一个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

我看见这样美丽的烟花心里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几十万倍。”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这烟花一定比你们的好看,可是,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喜庆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

下载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传统文化方面的作文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作文素材阅读素材

    节日和风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 )。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王母娘娘(the Queen of Heaven )最年幼的女儿“织女”爱上了人间的男子“牛郎......

    高考必备(作文素材)

    华人福布斯排名前十名 1260 中国香港 长江实业集团 2 郭炳江、郭炳联兄弟 200 中国香港 新鸿基地产集团 3 李兆基 190 中国香港 恒基兆业 4 郭鹤年 125 马来西亚 郭氏兄弟有......

    最新高考必备作文素材

    最新高考必备作文素材一话题:克服困难 谢旺霖:山不转,心在转 电影《转山》记录了台湾人谢旺霖骑行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人动容。 一路上他穿......

    《高考必备作文素材万能通用》[推荐]

    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

    2015高考最新作文素材

    1 躁急自败 庚寅冬,予自小巷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予愠为戏。......

    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

    “美丽星空”灿然绽放绝非偶然 日前,两位普通的“80后”青年,用生命谱写了壮美的青春之歌。如此高亢,如此雄浑,如此辉煌。不是出于灵感的一时冲动,也不是基于情绪的偶然失控,而是......

    高考材料作文素材

    高考材料作文素材 1、商鞅五十金徙木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

    高考万能作文素材

    经典素材挫折挡不住强者 张海迪立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