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2:1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海口市白沙门小学

黄 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 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

2、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兵马俑图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秦兵马俑)

师:兵马俑指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2、简介资料

秦始皇不仅在生前建立统一的秦帝国,死后也想为自己营造庞大的地下王国,于是便有了“秦兵马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秦兵马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一起来赞叹。

带着你的赞叹一起读课题两遍。“秦兵马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秦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书写“靴、擎”

(4)齐读

(5)生描红

3、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宏伟气势 昂首挺胸

张弓搭箭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雄兵百万

战车千乘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1)自由读

(2)读出节奏

(3)读出画面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哪两方面的特点来介绍兵马俑的?找出最能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2、认识过渡段

(1)出示: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3)课文哪几部分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部分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给课文分段

四、抓住“过渡”,感悟“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全班汇报、交流(1)出示句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平方米,足有()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个。

问:你们有什么发现?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你能读出它的规模宏大吗?(2)出示句2:在三个俑坑中,()最大,东西()米,南北宽()米,总面积有()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个左右。

问:你们又有什么发现?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从你的读中体现它的规模宏大。

3、师引读: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1)问:人们看到如此规模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2)你还从哪些词语中去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3)你能读出兵马俑的气势吗?

(4)再次欣赏图片,感受规模宏大的气势。

五、小结

同学们,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已跨过历史的硝烟,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期待下节课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再去欣赏他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里面的很多词语、句子非常难读,通常学生不怎么爱读。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通过探读,体悟奇迹。在教学中,我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

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与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3、读出心声(重在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声音读出自己的惊奇,用情感读出自己的赞叹。找伙伴读,互评互促,入情入境。

4、调整板书(整体构建):从总体感受入手,老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进行调整。可先将“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重点词重调于课题下面,再将“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让学生归类调整词语。重在强化学生对秦兵马俑特点的把握和对美的语言的感受。

通过读,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非常到位,加上图文结合,发现对秦兵马俑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从这堂课中,我发现对于这样的阅读课,用“读”其实也是蛮有效果的。

第二篇:秦兵马俑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小学 胡莉

首先,我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学习单的正确展开教学,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重点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采用扶放策略,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和准确。

其次,在朗读上多加指点,读中感悟,朗读有层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最后,按照本文学到的方法,仿写 有的……有的……好像……

仿写一种兵马俑的神态。在集体交流中学生跃跃欲试,会想会说,生动形象的兵马佣展现在我们眼前。说明文的方法:举例子 列数据

打比方 作比较 学生了解并会合理运用,学生能清楚知道课文的构段方式,在平时的写作中经常使用,收获良多。

第三篇: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有人类智慧的结晶。《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结构清楚,条理分明,以总分总的思路,生动、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先从兵马俑的影响和出土地点写起,然后用一系列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接下来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具体分类介绍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兵马俑,准确、细腻、传神地表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最后盛赞秦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文中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有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人阅读时如临其境,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选编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秦兵马俑,学生有的去西安旅游时亲眼看过,有的通过其他途径听过、见过,但是对于秦兵马俑的规模、气势、神态等等特点学生知之甚少,没有清晰完整的印象,这就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满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渴望了解秦兵马俑的来龙去脉,知道更多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的课堂是他们发挥自我、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探究学习的氛围更为浓厚,学生的想象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设计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活生生、有头脑、有情感、有行为的人;学习的实质是人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都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协作讨论,会话交流,营造一个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学习环境。就本课教学来说,课文介绍秦兵马俑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它所涵盖的信息却是无限的。以电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整合图片、文字、音像等等资源,使之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引入到师生课堂的学习中,参与到阅读对话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知识创设出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多媒体教学与语文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且提供了更为优越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各种丰富信息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挖掘智慧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

一、设疑导入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句子都写到了谁?反馈、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师: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反馈。

师:秦兵马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亲自去感受一番。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学生在无形中,就会产生疑问“秦兵马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并想一想秦兵马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誉,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答案?

(二)交流反馈,引出句子: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设计意图:在文本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这是一个过渡句,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

(一)规模宏大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规模宏大。2.交流反馈。

(1)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2)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3)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制作工艺精湛,体会规模宏大。

师:秦兵马俑的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引读: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读课文,文中讲了哪几中类型的兵马俑?反馈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好好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馈

3.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博大场面。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4.引读第8段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象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象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象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5.欣赏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给学生的视觉产生极大的冲击,学生对于秦兵马俑会有更高发自内心的赞叹。)

6.再读第8自然段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7.说话练习

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是写也写不完的,请你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学着文中句式说一说。

出示:有的,好象。

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姿态各异就会有很多自己的体会,也会感受到秦兵马俑确实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

8.引读第9自然段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生动 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9.指读第1自然段

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四、主题升华

(一)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二)秦兵马俑,这沉醉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我们又仿佛看见那疾驰而来的军阵,听见战马的嘶鸣,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设计意图:在文本的教学中,多次让学生品读第一段话,让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得到激发,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浏览有关秦兵马俑的网站,更全面地了解秦兵马俑。

(设计意图:21世纪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秦兵马俑,也让学生懂得学习不单单只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设计意图:板书是文章的点睛之比,本课用极其简单的板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的内容就能一目了然,学生也能通过板书学会概括。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篇:秦兵马俑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4]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4)写将军姿态。(5)写武士姿态。(6)写骑兵俑姿态。(7)写车兵俑姿态。(8)写弓弩手姿态。(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4]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篇: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游振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词语:举世无双,绝无仅有,鸟瞰,惟妙惟肖,享誉世界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能在学文过程中了解列数字、打比方、联想在表达中的作用。

2、情感目标:

激发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以及中国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读题解题(2’)

1.回顾《长城》《颐和园》的学习方法,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同学们,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浏览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欣赏了美丽的颐和园,并且在学习这两篇课文时,我们留心了文章的表达方法,想象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今天,我们要运用所学过的表达方法学习第19课——秦兵马俑)板题:19 秦兵马俑

2.指导解题,明白“俑”的意思,再读课题

(“俑”是指古代帝王、贵族陪葬时的偶人,多数是用泥或铜雕塑的。兵马俑就是士兵和战马的塑像。)

通过查资料,你了解到秦始皇为什么要用兵马俑陪葬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天下的皇帝,他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他用30年的时间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墓,秦兵马俑就是其中的陪葬品。)

二、读词正音,整体感知(8’)1.出示两字词,指名读,齐读。

出示带多音字的词。(这组词不太好读,有多音字。自己练习读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多音字相机了解“鹖冠”、“战车千乘”,出示四字词。(一行行读,提醒最后一行字音。同学们,这篇略读课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读起来简短有力,非常优美,这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很值得积累。齐读。)

2.生快速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生概括主要内容。(你用一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句话也是文章中的一段话,在第几段?——第3自然段,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像这样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把这个句子再放回课文中读一读,研究研究,这个句子除了是中心句,还是一个——过渡段。你是怎么理解的?

同样一个句子即是课文的中心句,还是课文的过渡段。不但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够从课文的第一个特点过渡到第二个特点。这就是课文的过渡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一)品读“规模宏大”(12’)

1.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1)列数字 指名读数字。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些数字,想想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在这一段旁白处做上批注。

交流:我知道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你抓住了这一段的中心句来谈感受)俑坑的面积特别大,兵马俑的数量特别多。(能用你的朗读表现俑坑面积很大,兵马俑数量很多吗?)我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兵马俑十分壮观。

(2)“作比较” 这段话除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用了——? 拿什么和什么作比较?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像这样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能让我们具体感知俑坑的面积)

那你能用上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和兵马俑的规模做个比较吗?就用我们的校

园来作比较吧。老师提示一下,我们的校园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在操场集中做操的全体学生约3000人。谁能仿照课文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一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表达方法,还能学着课文的样子运用这些表达方法,真不错!

2.秦兵马俑不仅俑坑面积大,兵马俑数量多,而且它的排列惟妙惟肖地模拟了秦皇军队的排兵布阵。出示秦俑一号坑图片,(简介)

看了这样的兵马俑,你觉得秦国的军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作者看了这样的兵马俑,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带着想象读一读:“走进大厅……一行行,一列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注意一行行、一列列要读出秦军阵容强大的感觉。

(读得很有气势,这真是一支横扫六国的威武之师啊!)

(二)品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6’)

1.如此宏大的规模中,兵马俑都有哪些类型呢?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几种类型的兵马俑?用笔在课文中圈一圈。(相机出示不同种类的秦俑图片。)

2.(出示自学提示):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把这些俑的个性写清楚的?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快速默读4~8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3.以将军俑为例交流:课文用了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描写了兵马俑的个性。

(举例说明)第4段第一个句子写了将军俑的外形、穿着、动作、神态。第二句写的是作者的想象。“你真会发现”)男生读第一句作者看到的,女生读作者想到的。

你觉得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比较读)

去掉了想象的句子,感觉怎么样?(写了后面想到的,就把兵马俑内在的精气神给传达出来了。有了想象,它不仅是一个模型,而是一个有思想、有动作、有过去、有故事的人。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能把兵马俑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作者能把一个兵马俑写成一个大活人,你能把它读活吗?)

3.其它三个类型的俑也用了这种表达方法吗?指名读。

让我们想象这几种俑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几段。男女生合作朗读5、6、7自然段。

4.听了同学们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了。师生合作读第8自然段。(小结:兵马俑出现在2000多年前,那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能雕刻出这么多人形就实属不易,更难得的是还能把兵马俑的面部神态雕琢地如此精细。有专门进行兵马俑考古的专家对已挖掘的近八千个兵马俑进行仔细比对,发现竟然没有任何两个神态完全相同,真可谓是千人千面。秦兵马俑就是如此神形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5.运用“看到的与想到的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模仿写话

出示三张图片,仔细观察面部神态,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2’)

1.看了这样的兵马俑,作者又怎样的赞叹?(或: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2.激情朗读课文首尾段。

(让我们和作者一同来为秦兵马俑惊叹吧!男生读!让我们和作者一同为秦 兵马俑感到骄傲吧!女生读!)

3.看过兵马俑的人无不为秦兵马俑的阵容所惊叹,无不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所折服。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的几位元首对兵马俑做出的评价。(出示名人语录)

4.总结:秦兵马俑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就是因为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用心记住这名族的骄傲,祖国的自豪,记住——秦兵马俑!(5.能够形象地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的不仅仅有秦兵马俑,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寻找。下课。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下载《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秦兵马俑》是一篇精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

    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目标: ⒈认识8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

    《秦兵马俑》教案

    14.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注意“吏、擎、拟”字的字形,读准“所向披靡、战车千乘”等词语,理解“举世无双、所向披靡、战车千乘、绝无仅有”等词语的......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教材分析:小学课文《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和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

    秦兵马俑反思总结[合集]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小编收集了秦兵马俑反思总结,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秦兵马俑反思总结篇1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秦兵马俑》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