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3)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对比,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可以概括成哪几幅图画?每幅图画的特点又是什么?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济南的水—— 绿、清、亮(5)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1.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5.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讨论并归纳: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6.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7.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教给学生描绘景物的方法,让学生笔下生辉
(一)、细致的观察
1、眼看(形、色)
2、耳听(声)
3、鼻闻(味)
4、身体触摸(感觉)
5、观察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二)、怎样描写
1、抓住特征重点描写景物本身特征、时令特征、动态静态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变
化,使之活起来)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一、赏析精彩片断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老舍笔下的五幅图
第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俯视)
(这幅图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古老的济南城在阳光照耀之下,温暖安适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有紧扣住济南“温晴”的特点,如“阳光”、“温暖”等词语)
第二幅:阳光朗照下的山(俯视)
(这幅图中,作者先介绍了济南的地理环境,这是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然后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对小山进行了描写,使人联想到摇篮边的慈母;对济南人的描写,包括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等,表达了人们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寻找体现“温晴”的句子和词语。)
第三幅:薄雪覆盖下的山(空间顺序)
(从文中找出表示写景顺序的词语:“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再找出每一处所描写的景物,你觉得哪句话最能流露作者对济南的感情?)
第四幅:城外远山(远眺)
(作者描写了城外远山,勾勒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有两个字用的非常好“卧”,形象生动,传神无比。)
第五幅:济南冬天的水色
在作者的形容之下,你觉得济南冬天的水具有怎样的特色? A.清澈透明(用五个“绿”反衬)
B.水是温的且不结冰(冒“点”热气、不忍冻上等,采用拟人的手法)
C.水天一色的美景(展开想象,采用“蓝水晶”比喻的手法,写出济南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作者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有没有紧扣住“温晴”的特点?试举例分析)]
小结:作者写景,首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层次井然地描绘济南的山山水水;其次,能做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三种情况:直接抒发感情;创设意境,流露诗情;虚实结合,进行联想,抒发感情等。)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 的理想境界。)第二组: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教师点拨:(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和品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写法。
3、感知内容,体验和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揣摩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掌握文中的修辞,欣赏散文的语言风格;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济南”点明了地点;“冬天”,揭示了文章所写的季节。文题既流露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也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是有特色的“冬天”之意。
2、作者介绍: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3、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
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
成篇。
4、学习生字词。
济南(jǐ)晒着(shài)着落(zhuó)水藻(zǎo)....
贮(zhù)蓄澄(chéng)清镶(xiā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
情”,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2——5):描绘的是济南冬天的山、水,进一步印证“温晴”的特点,说明冬天的济南真是个宝地。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
外远山——如诗如画(4)。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
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
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
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
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
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
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
第三部分(6):点题,恰到好处,引人回味。
三、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
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课题“济南的冬天”,“济南”说地方,“冬天”说节令。“济南”对“冬天”这个词起限制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
个特定地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总体把握课文:
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读,散读课文。在阅读时可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
为什么?
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
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宝地。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
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三、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
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
注。
1、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
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
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
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
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
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
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2、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
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
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
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
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
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
准保暖 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
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现
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
情。
4、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
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总分总结构,按照山顶、山尖、山坡、山腰的空
间顺序,体现“妙”处。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
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
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
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再现了冬
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
态。
过渡: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
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出山坡,以
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5、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
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
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6、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
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
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7、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明确: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
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
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
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四、写作特色。
1、课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
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明通俗易懂。文中把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
摇篮”;把山坡上的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
灵的蓝水晶”等等。
2、课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3、品味句子的含义:
(1)、“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
(2)、“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况,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
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五、教师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冬天”修饰“济南”,既和开头“济南
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10、济南的冬天
“温晴”(对比)阳光下的山
小雪后的山
城外远山
冬天的水——蓝水晶
————首尾照应,山清水秀,无限热爱。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杨雅娟龙绕初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品味其优美的语言。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教学难点:
学习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呈现给读者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景物描写上,注重在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过程中,品味济南的冬天之美,感悟作者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看图话冬
身处严冬的人们啊,总是希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有一处地方的人们在冬天却是面上含笑的,似乎并不渴望春天的降临,这处地方是哪儿呢?
二、作者简介
三、听读感知
我来说一说,“这是一个_______冬天。”
四、内容梳理
1.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并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写法来引出这一总特点的?
2.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传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怎样的情感?
五、语言品析
本文有许多优美的词句,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六、拓展练笔
老舍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赞美了“温晴”美丽的济南冬景.你也能用上手中笔赞美一下家乡的冬景吗?请以“家乡的冬天 ”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1.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50-100字之间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境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你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句呢?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冬天,除了美丽的雪景也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个城市却是个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四年,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个了济南。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出示读文要求:
①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
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读文后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
③
自学生字,要理解字义。
2、字词通关
①
认读生字、词
x
iāng
zǎo
píng
zhù
镶
边
水
藻
绿
萍
贮
蓄
chéng
jì
báo
jǐ
澄
清
一
髻
儿
薄
雪
济
南
②
结合句子理解划线词语。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文要求:
①
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
②
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2、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从济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济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济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个方面,突出展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的特点。
五、了解济南的天气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济南的天气是怎样的?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天气?
北平的风——济南的暖
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
伦敦的雾——济南的晴
热带的毒——济南的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扫清了课文的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一起走进济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老师课件出示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老舍)
我们对这位作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笔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学生整合老舍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①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天气、山景、水色)
②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怎样的天气特点?
(对比手法
济南天气的温晴)
三、济南山景欣赏
出示自学提示:快速自读课文2---4自然段,根据其内容给每段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阳光下的山
小雪后的山
城外远山)
【阳光下山景图】
1、读文。找学生合作读“阳光下的山”段落。同学点评,教师指导。
2、赏析。哪一处描写最打动你,说说打动你的原因。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时而比喻时而拟人穿插描写,赋予小山感情色彩,像一位家长呵护着济南这个城市。而济南就只管“暖和安适地睡着”。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处对济南人神态、心理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济南的“温晴”特点。
师过渡:这样温暖的济南,这样温情的小山,要是下场雪呢?会变得寒冷起来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小雪后的山景图】
出示自读提示:齐读本段。用“____”画出本段中心句,圈出表示方位的词,思考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中心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中心句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及中心,话句话说就是本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顺序:自上而下的顺序。
山上矮松(树尖):——“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字写出雪的位置与大小,形象地写出小雪后松树的形态。)
山
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银边”形象地写出山与天相接处的美态,同时紧扣“小雪”)
山
坡
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把山上因下小雪而露出不同地色
比喻成一件花衣,花衣还能动,把一幅静止的画面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山
腰
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化手法描写成一位害羞而脸红的少女,贴切又美好。)
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雪后的山景,遣词造句精妙讲究,字字传神。句句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么美的景,如此美的文字,我们也定要美美地读一读。教师知道朗读。
【城外远山图】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水墨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之态。
四、济南水色欣赏
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本段,根据内容概括出小标题。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空灵水晶图】
温暖——“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五、深入全文,体味情感
师引导:欣赏了济南的山景水色,感受了济南的温晴舒适,文章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置疑?文章题目叫“济南的冬天”,文章最后却说“冬天的济南”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
济南的冬天——重点在冬天上,因为作者的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冬天的景色来写的,所以题目叫济南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重点在济南上,作者全文都表达出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放在文章最后用来抒发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师引导:想要写好一篇景色文章,老舍先生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抓住景物某一特点,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把景物写得更生动。
写景离不开抒情,要情景交融。
七、拓展阅读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济南的秋天》
推荐阅读:
《济南的秋天》
《老舍读本》
八、仿写练习
仿写练习:
请借鉴老舍先生写景散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写一写
《春天的小雨》。
【板书设计】
阳光下山景图(可爱)
山景
小雪后山景图(秀气)
城外远山图(淡雅)
济南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
水色
空灵水晶图(温暖、澄清)
景
交
融
情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模板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朗读技巧和方法。
2、初步学会从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角度赏析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课文。
2、了解写景文的赏析方法,并进行课文的鉴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学式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林间,风儿在行走;枝头,花儿在微笑;原野,青春在歌唱。让我带你站在《第二起跑线》上。第三个环节现在开始,猜一座城市:它位于山东省;它的周围有一圈小山,其中最高的千佛山也只有285米;在它老城的北部有大明湖,是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它被称为泉城。它是哪一座城市?(生答:济南)。那么,济南的风景怎么样呢?今天,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将带我们进入《济南的冬天》。
二、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1、听读课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冬天显得太冷清凄凉,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飞雪飘飘,寒气逼人。那么,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请随音乐曼妙的足音,去领略冬天的济南风光吧!(放多媒体幻灯片)边欣赏济南的美丽风光边听读课文。要求:
⑴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⑵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
2、男女生朗读比赛:
刚才,同学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听着老舍先生动人的解说词,欣赏了美丽的济南风光。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美妙意境。
下面进行男女同学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三、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头脑中肯定有了一幅幅美景。现在老师要求你们用最简洁的文字和最美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设计成板书。四人小组讨论完成。
同学们刚才设计出的板书相当不错,全面把握了作者描写济南冬天的思路;而且反映了同学们独具匠心的安排。说明了同学们阅读的能力相当不错。下一节课老师将给同学们搭建更大的舞台让你们表演。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的内容。
2、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一、低吟浅诵,细部赏析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反复朗读,同学们初步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同时我们还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从局部,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就是赏析课文。
1、指点迷津,豁然开朗:
本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进行。
⑴生动的词语。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的“顶”。
⑵优美的句子,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⑶巧妙的比喻和拟人,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展开想象,作文比赛:
请同学们对照老师刚才举的例子,自由地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凝神体会,展开想象,前后桌讨论。准备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二、看图说话,活学活用
从同学们刚才所写的赏析文字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很强,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错。下面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们想当导游吗?
(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举手。)
欣赏风光片《走进九寨》,欣赏画面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要仔细,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然后用你们在课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描绘九寨的风光。接下来请导游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美丽的九寨,好吗?。
学生活动:对照多媒体中的九寨风光,给它配上解说词解说。解说的语言要优美,声调要柔美清朗。
三、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如此温情,九寨的山水这样迷人,祖国还有多少壮丽的山河等着你去翻阅……不信,你去读读《雪》、《江南的雪景》吧。
四、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捧一束鲜花,掬一口清泉,摘一片绿叶,采一道阳光。看吧,我们的季节早已花枝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