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2:1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

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变为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惨烈的变化。孙老师这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同学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高大坚固的的立交桥转眼间变成了断壁残垣,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消防队长望着繁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这副模样,地震后的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瓦砾”。3、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导学案)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交流句子: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请同学们呢来读读父亲的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问的是同一个意思,后两句话完全一样,老师的问题来了,虽然话有些重复,但父亲的心情一样吗?

学生谈感受。第一次:恳切 第二次:焦急 第三次:发疯了 透过父亲这简单的三句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心理。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当有些好心人上来拉着父亲,劝说他时,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谁愿意来帮助我?”消防队长过来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他焦急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了,叫他马上离开,父亲一心要救儿子,听了这话,他快崩溃了,他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我想问问这位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且灾情如此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 学生自由说。关键要说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既然你的心里有这么多的想法,你为什么不跟大家说清楚呢? 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读懂了父亲的焦急,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1)这句话的那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

从“挖”字可以看出没有任何工具,就靠一双手拼命的挖,请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老师范读,老师不明白,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可能只做挖这一个动作吧,他可能要﹒﹒﹒﹒﹒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的坚持和劳累,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父亲这时候已经挖了36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不着急,先小组内讨论讨论,再交流。

三、小组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罗列时间呢?

学生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这是怎样的36小时啊,也许会发生﹏﹏可是父亲依然坚持了“8小时,12小时 ﹒﹒﹒﹒﹒”时间过去了,可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也许他会挖出遇难者的尸体,也许﹒﹒﹒﹒﹒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坚持了36小时呢,是父亲的承诺,还是什么呢?

四、展示点拨

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五、训练拓展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段深情。出示图片。(配乐)

解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在废墟中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无助的泪水诉说什么事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在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的尸体回家。

这个小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坍塌的天花板,守护住了小生命甜甜的梦,他临终前留下这样一条短信“﹒﹒﹒﹒﹒” 小练笔:

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父亲的心,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儿子却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深情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小诗:

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将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的的父爱。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不起的儿子。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后,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起。通过一段录象,了解地震带来的严重灾难,为后面体会父爱的伟大做铺垫。在精读课文时,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句层层展开,反复地读并由重点句进行质疑,读中悟,悟中读,让读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读,认识父亲,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了解父亲的爱是了不起的,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感受关键时刻时信任与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块儿学习17课。(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出示: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破烂不堪 塌下来 砸着 颤抖 疾步

重点正音:瓦砾 砸着(2)谁来说说课文写的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3、过渡:

师:大地震使许多楼房便成了废墟,变成了瓦砾堆。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地震之后的废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谁来告诉我,在这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在洛杉矶大地震中,这位父亲在废墟中挖掘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瓦砾堆下的儿子和他的同学。)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预设:生:我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

三、精读课文。

1、过渡: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默读划记、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区。)

师:我们具体来分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师板书:父亲

(预设:

1、从这段话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真了不起。„„)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还有谁也找到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父亲挖了36小时,仍然没有放弃,多么坚定呀!)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36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没吃没喝没睡,多么伟大呀!)师:36小时,相当于我们上50多节课的时间哪,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不停地挖掘。)师:真了不起呀!板书:挖

师:你从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的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联系我们前面看到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我仿佛看到他36小时没有睡觉,加上劳累与焦急,父亲的双眼布满了血丝。

2、我仿佛看到其他父亲叹气摇头绝望地走了,只有那位父亲不放弃继续挖。

3、我仿佛看到钢筋刮破了父亲的衣服,尖锐锋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戳破了父亲的手,割伤了父亲的腿,到处都是血迹。„„)

师评价:父亲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哪。你们能够边读书边想象,把这句话读成了一幅画,很会读书。

师:在废墟中挖掘,是多么的艰难哪。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体会,让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生1: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师可以大力表扬: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表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预设生2: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生3: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

师:你们提出了一个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解答呢?

(预设生1:读课文来理解。生2:读课文,再想象画面来理解。„„)师:对,深入到字里行间。光读这一段话就够了吗?

(最佳答案:反复地读这段话,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读。)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如果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划记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还有谁来读读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师:在地震中,(在课题的“地震中”下画波浪线)发生了什么?联系上文引读;(师: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很多人都来阻挡他。师:哪些人阻挡过他?是怎么阻挡他的?后来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继续引读„„)

出示:废墟 绝望 阻挡 危险 摇头叹息„„ 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他仍然在埋头接着挖。)

师: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吗? 出示:不论„„总„„

(不论废墟下的儿子是死是活,我总要找到他。)(父亲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论有多少父母绝望地离开,我总不会停止挖掘。不论有多少人阻挡我,我总会挖掘下去。

不论在废墟中挖掘有多么危险,我总会坚持挖下去。„„)师:父亲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不论挖多长的时间,我总要找到自己的儿子。

不论有没有人帮助我、理解我,我都要坚持挖下去。„„)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师:你们都是用自己的心在朗读呀!谁还想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很感动,真是了不起的父亲啊。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生齐诵。

2、师生合作总结。

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许多人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下面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

四、读诗歌。

老师把这几句话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出示诗歌)挖了8小时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12小时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24小时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36小时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读一读诗歌 1.自由读

2.一组读第1小节,两组齐读第2小节,三组齐读第3小节,四组齐读第4小节

师: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那么,为什么说阿曼达也是了不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走进阿曼达的精神世界,相信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板书:儿子)

五、作业。

1、作业本:1、2、4(1)

2、把这篇课文中有关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抄写在回作本上。

3、回家认真读课文,找找儿子的哪些表现最让你难忘,画下来,想想为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相信同学都会被这伟大的父爱深深感动。是啊,父爱如山,高大巍峨;父爱似水,流淌心扉。同学们,回去后请你们也写一首小诗送给深爱着你们的父母,好吗?(机动题)

父亲(不停)挖(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六、板书:了不起

儿子 ?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简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二题)(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交流句子: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小组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罗列时间呢?

学生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展示点拨

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是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训练拓展 小练笔:

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父亲的心,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儿子却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简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的读出混乱、废墟、爆炸等词语,学会书写混、墟、爆等生字。

2、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文段,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境想象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在地震中发生的蕴涵着深深父爱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词: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废墟 疾步 爆炸 瓦砾 砸伤 开辟 绝望 混乱 破烂不堪 学生开火车读、领读

2、指导学生写字,以墟为例。

三、课内探究

(一)整体把握:

1、请同学快速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生汇报,师评价)出示幻灯片:

课文讲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经艰辛,经过 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同学的故事。(生汇报)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2、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最后一段)

出示幻灯片: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精彩品读

1、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12自然段,哪一个段落最使你感动?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生汇报)出示幻灯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生自读这一段并感悟语调,师指导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体会感动的字、词。(生全部汇报完,师再指导)

2、引导学生体会挖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

A、大屏依学情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动作与时间的内容。

突出对父亲动作“挖”与时间的描写。

①反复朗读,抓住“挖”,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课件出示对比句: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③朗读思考,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独到。

感受父亲挖掘过程之艰难,时间之漫长,体会父亲的执着,感受伟大的父爱。

3、引导学生体会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血迹为何会让我们感动? 根据学情,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外貌的句子: ①听示范读,情境想象,结合画面,深入感受。

②反复朗读,抓住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的重点词语,想像父亲在36小时中受到的煎熬,并谈谈自己感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通过父亲的外貌,体会父亲的永不放弃,感受父爱的伟大。

四、课堂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动作、外貌描写来认识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的执着和永不放弃。这一节课我们巩固了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感悟,学习了作者通过运用动作、外貌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老师下发的几篇文章,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安丘市吾山镇吾山小学语文团队

2017-12-6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简案

教学过程: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谈5·12地震发生时自己的感受,引入观看大地震发生时的短片,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但在这样的灾难中却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释放,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学生自由汇报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四、品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2.全班交流。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不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画面,丰富形象。2)联系上文,揣摩心理。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5.感情朗读。

五、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六、以文激情,开放课堂。

1、父子的拥抱图,感受父子经历生死考验后团聚的幸福。激发学生的热情畅所欲言。

2、由文中的父与子之间的关爱引申到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无私,伟大的关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大灾更显大爱!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坚定信念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模版)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盐亭县云溪小学于凤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抓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上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螺洋街道中心小学罗筠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读通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在文中划......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合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二、 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从而让学生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1、 有感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