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

时间:2019-05-13 02:5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

第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发[2004]5号 【发布日期】2004-02-09 【生效日期】2004-0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

(京政发[2004]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市属机构:

近年来,国外频繁发生口蹄疫、疯牛病等动物疫病,国内也发生了危害畜牧业发展、危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动物疫病。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14号)精神,为加强本市动物防疫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

动物防疫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市、区县政府的具体职责是:组织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稳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负责发布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责任到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开展疫情监测、免疫、疫病净化、检疫和监督等项工作以及落实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要依法做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加强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科技部门要抓好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流通领域商业经营行为的管理和生猪屠宰管理,规范连锁超市、菜市场经营畜禽及其产品行为;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工作;公安部门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加强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卫生部门要严防人畜共患病在人群中流行;工商、城管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经营畜禽及其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防疫物资的调运;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对以动物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对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和运输工具以及旅客携带物、邮寄物的检疫、消毒和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都要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本市实行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每年与各区县政府签订责任书,对各区县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考核。各区县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区情况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

二、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一)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狂犬病等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建立免疫登记和标识管理制度,免疫密度达到100%。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做好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供应,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并监督检查实施强制免疫工作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小区、户),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提供免疫服务。

(二)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净化。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动物疫病防治计划,统一管理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实施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净化。疫病监测要涉及养殖场(小区、户)、屠宰加工厂、动物诊疗单位、市场、公路(铁路、航空)检疫监督站等场点。加强对种用、乳用动物和马属动物的疫病净化,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依法对检出的染疫动物进行处理。

(三)强化检疫和防疫监督。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认真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动物检疫员必须到现场按程序检疫,并对检疫结果负责。对不严格履行检疫职责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运输动物及其产品进京,必须有输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必须在本市依法设立的公路(铁路、航空)检疫监督站接受检查,货主或承运人要积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来自疫区、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无证或证物不符以及其他不符合动物防疫规定的动物及其产品,要依法处理;对运输动物及其产品进京不接受检疫监督站检查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引进动物报验和隔离检疫制度。

从外埠向本市输入种用、乳用、比赛用、展览用等动物的,必须有输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到达本市后,应当不与本市原有动物混群,实行分群饲养、观察。货主应当立即向输入地所在的市或区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验并接受检查。必要时,本市将对引进的部分种类的动物实行隔离检疫。

三、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控制能力

(一)做好应急控制准备工作。要落实《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预案》的规定,建立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做好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和机具、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要建立应急处理预备队,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

(二)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健全本市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快速、准确地报告疫情。一旦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确认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或散布疫情信息。对瞒报、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或其他违反疫情管理规定的,要依法查处。

(三)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扑灭疫情。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进行诊断和确认,并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依法对疫区、疫点、受威胁区采取控制、扑灭疫情的措施。要做到发现一个疫点消灭一个疫点,绝不留隐患。对造成疫情扩散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加强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加强区县兽医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兽医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充实郊区各区县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防疫检疫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组织养殖场(小区、户)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对防疫、检疫、动物及其产品运输、市场环节进行监督,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五、加强法制建设,依法防治动物疫病

要抓紧动物卫生方面的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形成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紧密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制体系和管理体制。

六、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立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储备库、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站、动物隔离检疫场、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和疫情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改善疫病诊断、监控和检疫条件,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监控和扑灭疫情的能力。

七、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投入

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要列入市和区县财政预算。对日常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强制免疫、疫病监测、净化、检疫、监督等经费以及扑灭疫情所需经费予以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扑杀补偿政策,制定本市补偿标准,对强制扑杀造成的损失及时给予补偿。

(府印)

二ΟΟ四年二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本市动物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程监管、重点控制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按照职责将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检疫、监督管理以及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门人员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和扑灭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和引导村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基层兽医机构,在村、社区设置村级动物防疫员、社区动物防疫协管员。

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环境保护、市政市容、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职责不明确的,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提出建议,报请市人民政府确定;在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前,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先行承担有关动物防疫工作职

责。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未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县,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他专业机构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七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报告、控制等工作,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防止疫情扩散。

第八条 动物防疫相关行业协会应当承担行业自律责任,根据章程指导、规范和监督会员依法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参与制定、修订生产和服务标准,向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和服务。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动物疫病保险产品,逐步扩大承保的动物疫病种类和

范围;鼓励动物养殖者参加动物疫病保险,减少动物疫病造成的损失。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举报属实,为查处动物防疫重大违法案件提供关键线索或者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兽医、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统一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时互相通报信息。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外来动物疫病防范等方面的合作。

第十二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因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样品的,应当按照规定标准给予动物养殖者动物应激损失补偿。

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

构根据国内外动物疫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和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并向有关部门及时通报评估结果。

第十四条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程度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出动物疫病风险警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情况紧急、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隔离、紧急免疫接种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施责令暂停购进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限制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移动等临时控制措施。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分别报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有计划地控制和净化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

和人体健康的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净化计划,建立动物免疫退出和动物疫病传播阻断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特定动物病原场群建设,实施对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控制和净化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十七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辖区内的动物饲养者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第十八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

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配备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不具备自行实施免疫接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基层兽医机构申请强制免疫接种服务。

第十九条 本市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犬只养殖场配备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应当为饲养的犬只实施免疫接种。其他犬只饲养者应当到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狂犬病免疫点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并按照规定支付免疫费用。

犬只接受狂犬病强制免疫接种的,取得狂犬病免疫证明、标识。狂犬病免疫标识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

犬只饲养者携带犬只在户外活动,应当为犬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犬只饲养者不得携带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的犬只在户外活动。

第二十条 禁止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宠物市场除外。

禁止携带活畜禽乘坐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车辆、道路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

第二十一条 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掩埋、弃置:

(一)病死、死因不明的动物;

(二)动物诊疗、教学科研活动中死亡的动物;

(三)染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四)经检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五)宠物尸体;

(六)其他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第二十二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是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规划、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编制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

设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

本市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向社会提供无害化处理服务。

第二十三条 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收集、运输、处理以及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支持等办法,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市政市容、环境保护、水务、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并保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对自身产生的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实记录无害化处理情况。

无害化处理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二十五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应当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居住区等区域。

第二十六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通则,为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十七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保证动物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三)对患病动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四)不遗弃饲养的动物。

市公安机关依法设立犬类留检所,负责收容处理犬只饲养者放弃饲养的犬只、被没收的犬只和无主犬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设立或者委托有条件的社会机构设立犬只以外的动物收容场所或者暂存场所,实施犬只以外动物的收容。

第二十八条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以及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二十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特定区域或者场所设立官方兽医室,派驻官方兽医。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用兽医专业人员作为签约兽医,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技术工作。

官方兽医出具检疫证明,并对检疫结论负责。第三十条 本市对猪、牛、羊、鸡、鸭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农村地区自宰自食的除外。

猪、牛、羊、鸡、鸭定点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定点屠宰证。

前款规定以外动物的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在屠宰前向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三十一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并如实记录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二条 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

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购入日期和数量等事项。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三条 集中交易市场或者庙会、游园会、展销会等场所内有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或者提供出租柜台供经营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备专职人员,指导并督促入场经营者落实动物防疫责任;

(二)建立场内动物、动物产品经营者档案,记录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等信息;

(三)对入场销售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查证、验章、验物;

(四)根据需要配备动物产品检验、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

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公示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信息、产地信息。

第三十四条 冷库经营者在动物产品入库时应当查验、留存检疫证明,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入库日期和数量等信息。

动物产品出库时,动物产品经营者应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发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出库后,冷库经营者应当保存原检疫证明和相关记录至少2年。

第三十五条 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的主办者,应当提前60日向活动举办地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隔离检疫。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三十六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原件、监督电话;

(二)建立符合规定的病历、处方、药品、手术、住院等诊疗管理制度;

(三)保存动物诊疗病历、处方、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等资料至少3年;

(四)执行有关防止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或者扩散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五)按照规定对动物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

处理;

(六)聘用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美容等项目的区域与动物诊疗区域,应当经过物理分隔、独立设置。

第三十七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诊疗活动中与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动物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动物诊疗机构不得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

第三十九条 从事动物寄养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相应的消毒、废物处理或者暂存设施设备;

(三)有与其服务规模相适应的隔离饲养器具和动物活动空间;

(四)有完善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

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但参加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佩戴载有本人姓名、照片、执业地点、执业等级等内容的标牌。

第四十一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执业兽医

考核和培训计划,对执业兽医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为执业兽医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或者组织承担执业兽医考核、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聘用执业兽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所聘用的执业兽医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时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的保障水平。

第四十三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四十四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信息共享、全程追溯、技术协作等合作,并根据需要对进京动物、动物产品的外埠供应基地提供动物防疫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企业在外埠建立稳定的动物、动物产品供应基地,保障输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安

全。

第四十六条 经公路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检疫通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规定实施查证、验物、签章和车辆消毒。

动物、动物产品经铁路、航空运输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提前通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通知,应当及时实施监督检查。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市公路管理机构许可,可以在本市检疫通道以外的乡级以上公路的市界道口设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禁行标志。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货主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发现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

(二)发现运输过程中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情况紧急,需要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立即处理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四十八条 本市建立动物防疫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公布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运输、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涉及食品安全的,纳入本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第四十九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使用伪造、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视同未经检疫。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违法履行、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职责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不执行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隔离、紧急免疫接种等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未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犬只饲

养者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经营的活畜禽和器具,可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未能保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撤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未保存相关记录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定点屠宰证擅自屠宰猪、牛、羊、鸡、鸭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予以取缔,没收动物、动物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

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未在屠宰前申报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停业:

(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的;

(二)不具备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从事动物寄养活动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未备案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未记录、保存相关事项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冷库经营者未查验、留存、保存相关证明和记录的。

第六十条 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举办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未申报隔离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本次活动;活动已经结束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动物诊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动物诊疗机构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执业兽医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处

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由注册或者备案机关收回并注销执业证书。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未佩戴标牌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未经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检疫通道进入本市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承运人每车次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有法律责任的,按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四届〕 第6号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于2014年5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5月23日

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

(2014年5月23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适用其他有

—1—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本市动物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程监管、重点控制的原则,建立政府监管与服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和社会参与的共同治理工作机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按照职责将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检疫、监督管理以及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动物防疫责任制度,明确专门人员,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动物饲养情况调查、动物疫病监测、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和扑灭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督促和引导村民、居民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

第五条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派驻基层兽医机构,在村、社区可以设臵村级动物防疫员、社区动物防疫协管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社区动物防疫协管员应当协助做好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强制免疫接种、动物饲养情况调查、疫情观察报告和调查处臵、违法行为报告和制止等动物防疫工作。

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环境保护、市政市容、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与动物防疫相关、一时难以定性且涉及多部门的事项,由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处理并负责协调。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动物防疫知识宣传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未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县,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他专业机构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第八条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

—2—

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报告、控制等工作,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防止疫情扩散。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和服务,并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承担部分动物防疫相关事项。

动物防疫相关行业协会应当承担行业自律责任,根据章程指导、规范和监督会员依法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推进行业诚信建设;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参与制定、修订生产和服务标准,向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动物疫病保险产品,逐步扩大承保的动物疫病种类和范围,鼓励动物养殖者参加动物疫病保险。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科学研究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兽医、卫生、园林绿化、水务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统一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时互相通报信息。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外来动物疫病防范等方面的合作。

第十三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因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样品的,应当按照规定标准给予动物养殖者动物应激损失补偿。

第十四条 本市建立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制度。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国内外动物疫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和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开展动物疫病状况风

—3—

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五条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程度动物疫病发生风险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出动物疫病风险警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动物疫病状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情况紧急、可能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隔离、紧急免疫接种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施责令暂停销售和购进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限制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移动等临时控制措施。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分别报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需要,适时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分级分类、有计划地控制和净化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净化计划,建立动物免疫退出和动物疫病传播阻断制度,支持企业通过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特定动物病原场群建设,实施对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控制和净化重点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动物饲养者应当遵守本市动物免疫退出和动物疫病传播阻断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外的养殖场所动物防疫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外的养殖场所应当在基层兽医机构指导下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辖区内的动物饲养者做好动物

—4—

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第二十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

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配备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不具备自行实施免疫接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基层兽医机构申请强制免疫接种服务。

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强制免疫和动物疫病净化相关疫苗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免疫质量评估。

第二十二条 本市对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

犬只养殖场配备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应当为饲养的犬只实施免疫接种。其他犬只饲养者应当到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狂犬病免疫点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并支付免疫费用,本市地方性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犬只接受狂犬病强制免疫接种的,取得狂犬病免疫证明、标识。狂犬病免疫标识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监制。

犬只饲养者携带犬只在户外活动,应当为犬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犬只饲养者不得携带未佩戴狂犬病免疫标识的犬只在户外活动。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

禁止携带活畜禽乘坐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车辆、道路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

第二十四条 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臵:

(一)动物饲养活动中死亡的动物;

(二)动物诊疗、教学科研活动中死亡的动物和产生的病理组织;

(三)染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四)经检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五)其他可能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的动物和动物产品。

第二十五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是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规划、环境保护等行政部

—5—

门编制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

本市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向社会提供无害化处理服务。

第二十六条 对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列举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收集、运输、处理以及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的运行维护、财政支持等办法,由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市政市容、环境保护、水务、园林绿化等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应当具备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并保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已经委托他人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动物饲养者不能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应当将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动物产品及时送交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实施无害化处理,或者及时告知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收集单位,由收集单位送交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实施无害化处理。

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臵小型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第二十八条 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应当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居住区等区域。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科技、环保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无害化处理先进技术、设施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成果示范推广。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技术通则,为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指导。

第三十条 动物饲养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

(二)保证动物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三)对患病动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四)不遗弃、虐待饲养的动物。

市公安机关依法设立犬类留检所,负责收容处理犬只饲养者放弃饲养

—6— 的犬只、被没收的犬只和无主犬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需要自行设立或者委托有条件的社会组织设立犬只以外的动物收容场所或者暂存场所,实施犬只以外动物的收容。

第三十一条 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以及在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家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章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第三十二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特定区域或者场所设立官方兽医室,派驻官方兽医。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或者聘用兽医专业人员作为签约兽医,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技术工作。

官方兽医出具检疫证明,并对检疫结论负责。

第三十三条 本市对猪、牛、羊、鸡、鸭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农村地区自宰自食的除外。

猪、牛、羊、鸡、鸭定点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动物防疫条件;牛、羊、鸡、鸭的定点屠宰场所应当取得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定点屠宰证,生猪定点屠宰证的核发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执行。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动物的屠宰加工场所,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在屠宰前向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屠宰加工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如实记录动物来源、动物产品流向、检疫证明编号等可追溯信息,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四条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致病性微生物、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并如实记录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五条 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

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购入日期和数量等事项。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六条 集中交易市场或者庙会、游园会、展销会等场所内有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或者提供出租柜台供经营者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经营的,—7—

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备专职人员,指导并督促入场经营者落实动物防疫责任;

(二)建立场内动物、动物产品经营者档案,记录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等信息;

(三)对入场销售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查证、验章、验物;

(四)根据需要配备动物产品检验、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

动物、动物产品经营者应当公示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信息、产地信息。

第三十七条 冷库经营者在动物产品入库时应当查验、留存检疫证明,记录动物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疫证明编号、入库日期和数量等信息。

动物产品出库时,动物产品经营者应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发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出库后,冷库经营者应当保存原检疫证明和相关记录至少2年。

第三十八条 动物产品销售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动物产品可追溯信息凭据。

餐饮经营者和单位食堂购买动物产品,应当保存检疫证明或者可追溯信息凭据,并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九条 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的主办者,应当在活动举办60日前向活动举办地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防疫指导,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章 动物诊疗

第四十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示动物诊疗许可证和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监督电话;

(二)建立符合规定的病历、处方、药品、手术、住院等诊疗管理制度;

(三)保存动物诊疗病历、处方、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等资料至少3年;

(四)执行有关防止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或者扩散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五)按照规定对动物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六)聘用注册或者备案的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8—

动物诊疗机构兼营动物用品、动物美容等项目的区域与诊疗区域应当经过物理分隔、独立设臵。

第四十一条 动物诊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诊疗活动中与动物疫病医源性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的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动物疫情报告和医疗废物处臵等工作。

第四十二条 动物诊疗机构不得在动物诊疗场所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

第四十三条 从事动物寄养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相应的消毒、废物处理或者暂存设施设备;

(三)有与其服务规模相适应的隔离饲养器具和动物活动空间;

(四)有完善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第四十四条 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当佩戴载有本人姓名、照片、执业地点、执业等级等内容的标牌。

第四十五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执业兽医考核和培训计划,对执业兽医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为执业兽医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相关机构或者组织承担执业兽医考核、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聘用执业兽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所聘用的执业兽医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时间。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和监督管理水平。

第四十七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四十八条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信息共享、全程追溯、技术协作等合作,并根据需要对进京动物、动物产品的外埠供应基地提供动物防疫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9—

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企业在外埠建立稳定的动物、动物产品供应基地,保障输入本市的动物、动物产品安全。

第五十条 经公路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在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检疫通道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验;经铁路、航空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的,承运人应当提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规定实施查证、验物和车辆消毒,在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加盖监督检查专用章。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接收未取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专用章的动物、动物产品。

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市检疫通道以外的乡级以上公路的市界道口设立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禁行标志的,按照本市公路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货主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发现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

(二)发现运输过程中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

情况紧急,需要对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立即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由货主承担。

第五十二条 本市建立动物防疫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公布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诊疗,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运输、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涉及食品安全的,纳入本市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第五十三条 禁止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

禁止持有、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视同未经检疫。

第五十四条 本市鼓励组织或者个人举报动物防疫违法行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为查处动物防疫重大违法案件提供关键线索或者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将举报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10—

第五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违法履行、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职责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不执行隔离、紧急免疫接种、暂停销售和购进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限制相关动物及动物产品移动等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不遵守动物免疫退出和动物疫病传播阻断制度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犬只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饲养者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在有形市场现场销售活畜禽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经营的活畜禽和器具,对销售者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市场开办者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规定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或者自行建设的设施设备不符合规定,也未委托他人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可以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定点屠宰证擅自屠宰猪、牛、羊、鸡、鸭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予以取缔,没收动物、—11—

动物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未在屠宰前申报检疫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产停业:

(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未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进行致病性微生物、兽药残留、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检测的;

(二)不具备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从事动物寄养活动的。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从事动物收购、销售、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未备案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屠宰加工场所的经营管理者未记录、保存相关可追溯信息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从事动物产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未记录、保存相关事项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冷库经营者未查验、留存、保存相关证明和记录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动物产品销售者未提供动物产品可追溯信息凭据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餐饮经营者和单位食堂未保存动物检疫证明或者可追溯信息凭据的。

第六十六条 市场开办者、活动主办者或者柜台出租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涉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举办动物展览、演出和比赛

—12—

等活动的主办者,未按规定报告并接受防疫指导和监督检查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举办活动;活动已经结束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动物诊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在动物诊疗场所从事动物交易、寄养活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动物诊疗许可证。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未佩戴标牌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经检疫通道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进入本市,或者接收未取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专用章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承运人、接收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转让、伪造或者变造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收违法所得,收缴检疫证、章、标志或者畜禽标识,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有法律责任的,按照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10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同时废止。

—13—

第四篇:动物防疫

鲁纳乡四措施做好冬季动物防疫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鲁纳乡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一是加强防疫员的培训。由于冬季防疫与其它季节的防疫有一定的区别,畜牧兽医站对乡内的防疫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针对冬季多发的病情,采取强化培训,要求每个防疫员都能达到专业化的防疫水平。二是入户指导。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农户的动物圈舍都不能达到防寒要求,至使很多动物在冬季容易感病,针对这一情况,由畜牧工作员和防疫员组成了30人的冬季动物防疫小分队,分别下到11个村,深入到每家每户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三是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场入舍开展疫情普查和免疫效果跟踪调查与抗体监测。同时及时更新、补充应急储备物资,严格应急值班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疫情测报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由乡政府成立动物冬防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全面检查各村和规模养殖场冬防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督促完成,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据统计,全乡共免疫注射牛9832头,猪3.1万头,羊1.5万只,鸡5.2万,免疫率达到了100%,有效预防了动物疫病的发生。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02]26号)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发[2002]26号 【发布日期】2002-10-08 【生效日期】2002-10-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

(京政发[2002]2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和本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首都基层文化建设的新突破,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首都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充分认识加强首都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首都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强化北京文化中心功能的基础性工程,是首都文化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首都基层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本地区基层文化建设。

(二)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强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北京特色的先进文化,到2007年基本建成与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遍布城乡的基层文化体系,使首都基层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为促进基层文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坚持依法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二、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现代化建设,扩大覆盖率,提高利用率

(四)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市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区县政府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以满足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各级规划管理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统筹规划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城镇新建居民小区必须按照《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城镇建设确需征用文化设施用地的,应先行建设,列入验收,重建的文化设施规模应高于原有的规模,不得低于原有规模。

(五)提高区县文化馆、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五年内,90%以上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达到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加快建设少儿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可以附设在区县图书馆,也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附属于教育设施,鼓励建设独立的少儿图书馆。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的设施和装备,包括演出、培训和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服务设备;建设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的全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文化信息共享网络连通;图书馆配备流动图书车,郊区文化馆配备流动演出车。

(六)建设街道、乡镇、社区和村文化设施。

五年内,街道、乡镇所属文化设施要全部达到市颁标准,全部社区和80%的村要建成适合于群众开展日常文化活动的文化室(俱乐部、文化科技大院)。城区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要与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及实施“星光计划”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单独建设街道文化体育中心;农村要加强综合性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图书馆(室)的建设。要配置必要设备,使其具备宣传、文艺、图书、教育、体育、科普等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各街道、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设文化广场,并使之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广场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条件较好的社区和村应建有一处可供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小型广场。

(七)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各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和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等不同群体提供多门类的文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阵地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使之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之家,充分发挥其作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对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要坚决收回;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

(八)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专兼结合的群众文化和图书馆业务骨干队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要在巩固区县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充实街道、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编制,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文化馆(站)和图书馆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注重培养一批文化经营人才。北京群众艺术馆和首都图书馆以及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成为培养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艺骨干的基地。

(九)建设稳定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采取文化部门委派,与辖区内文化单位挂钩,街道、乡镇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聘请等方式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有影响的艺术家、教师和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担任文化指导(辅导)员,指导基层开展文化活动。五年内,每个社区、村至少拥有1至2名文化辅导员。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到文化馆(站)和图书馆(室)参加公益性服务。

(十)规范和加强群众业余文艺、体育团队建设。培育和发展街道、乡镇、社区、村以及基层单位的文艺、体育团队,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基层文体组织要加强管理和指导,有组织地参加市、区县以及街道、乡镇举办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的文化素养和水平。

四、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和具有首都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十一)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街道、乡镇文化设施要开设“数字化社区”网络终端,保证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得文化信息服务、进行图书借阅、欣赏优秀文艺作品。要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有计划地进行本市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十二)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结合“人文奥运”的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结合公民道德教育、科普工作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积极提倡开展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弘扬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文化活动;要使基层文化活动深入到楼群、院落、家庭,不断扩大覆盖面,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展示群众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成果,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全市性的庙会花会、群众歌咏、文化广场、全民读书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要不断提高水平,形成品牌。各区县、各系统要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并力争有若干项成为有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

(十三)关心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的文化生活。积极组织老年人业余文艺团队,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各区县要在基层文化设施内开办老年大学或学校,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开办老年大学或学校,把全市老年教育和丰富老年人生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适合少年儿童兴趣爱好的课余文化活动,组织好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的少年儿童文化活动;要增设残疾人活动设施,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增进残疾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

(十四)繁荣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继续抓好“群众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培养业余创作人才,提高业余文艺作品的创作水平。制定扶植政策,对优秀群众业余文艺作品的创作、演出和出版给予奖励和表彰;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群星奖”和“蒲公英”奖等有关评选和比赛活动;加强新秧歌的创作、普及与指导,提高群众街头秧歌的艺术水准。

五、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十五)加强区县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建立区县文化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水平;建立文化市场监察员队伍和经营者行业协会,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和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扶持大众化、民族化的文化经营场所和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十六)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京郊农民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市和区县文艺团体要努力创编、上演反映现实题材、农民喜闻乐见的剧(节)目,定期组织下乡演出,积极开发农村演出市场;鼓励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为基层培育一支不走的业余文艺队伍;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扶持力度,培育电影放映户,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六、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保证措施

(十七)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以促进基层文化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区县政府要承担起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解决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区县活动,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区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计划、财政、人事、编制、民政、农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税务等政府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基层文化建设。

(十八)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等经费的投入;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和各级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鼓励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投资与捐赠;鼓励单位内部文化设施对社会开放。

计划发展部门对区县文化馆、图书馆改建、扩建、新建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市财政将基层文化建设补助资金列入部门预算,作为鼓励区县政府投入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的匹配资金;市文化事业建设费继续对基层文化建设给予支持。

(十九)深化改革,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深化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以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新的用人机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增强自身活力。要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体育健身运动等有机地融入基层文化活动。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资源共享相结合的基层文化建设新机制。

(二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文化工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基层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基层文化的建设者。因此,要充分调动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文化单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根据各自特点,充分利用设施、场地、经费、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参与和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首都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设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阵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4]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