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处处偕是和谐之美
【知识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产生对各个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对应章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教学情景】
运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一些民族习俗有所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的多彩。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许多感动。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一件事。
图一:瑶族父老乡亲手拉着手在跳舞,象征着瑶族的父老乡亲团结一致,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
图二:阿昌族的人民在庆祝节日快乐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利用班班通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4、听了这么动听的歌声,同学们想到什么?
生:我们苗家的敬酒歌 生:我们苗家的拦门歌 生:对酒歌 生:„„
师:在我们的民族节日中,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吗? 生:瑶族的过瑶年 生:苗族的吃新 生:仫佬族的仫佬年 生:„„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民族习惯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家乡人美,风景美。社会到处都和谐之美。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民族小学看看。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
1、让日常生活中的美进课堂 我们的生活中不缺乏美,引导学生去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心灵美、民族服装的美。有利于对学生从小就对美产生一种情愫。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地方文化贴近学生生活、知识丰富而充满趣味。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民族的盛装,让学生对漂亮的民族服装的一些认识,在心里对民族服饰的美生产一定的认识。
2、辅助新型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让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民风的理解。运用民族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兴趣。
教学设计者:共和中心学校
龙安芬
第二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形近字
评(评比)
带(带领)
蝴(蝴蝶)
状(形状)
孔(孔雀)坪(草坪)
戴(穿戴)
葫(葫芦)
壮(壮大)
礼(礼物)二.多音字
当dāng(当家)dàng(上当)
教jiāo(教书)
jiào(教室)好hăo(好人)hào(好奇)
晃huàng(晃动)huăng(晃眼)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三.四字词语
绚丽多彩
穿戴不同
四.词语搭配
鲜艳的服装
欢唱的小鸟
飘扬的国旗
敬爱的老师
好奇地听着 古老的铜钟
粗长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凤尾竹的影子
五、课内阅读
1.这是一所(团结美丽)、充满(祥和气氛)的民族小学。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动物来凑热闹?
描写小动物来凑热闹,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羡慕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3.课文结尾 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民族小学的(难忘、怀念)之情。
4.“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从(树枝)、(鸟儿)、(蝴蝶)三个方面写出窗外(安静)。
5.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6.作者为什么要写窗外的安静?
7.我国有(56)个民族,有(白族)、(苗族)、(藏族)、(满族)、(高山族)等。
2.金色的草地
一.形近字
耍(玩耍)
瓣(花瓣)
查(检查)
钓(钓鱼)
拢(合拢)要(要求)
辫(辫子)
察(观察)
钩(鱼钩)
笼(灯笼)二.多音字
假jiă(真假)jià(假日)
朝cháo(朝代)zhāo(朝阳)三.四字词语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仔细观察
四.词语搭配
盛开的蒲公英
合拢的花瓣
金色的花瓣 可爱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
五、课内阅读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2、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我的两个发现 :第一个是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第二个发现是(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
4.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相关)。
5.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脸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我两次发现草地变色,它又要给我带来(探索、发现)的喜悦。
3.爬天都峰
一.形近字
峰(山峰)
似(似乎)
奋(奋斗)
勇(勇气)
仰(仰望)锋(锋利)
拟(拟人)
备(准备)
桶(水桶)
柳(柳树)二.多音字
背bèi(背心)bēi(背包)
相xiāng(相信)xiàng(相机)似sì(似乎)shì(似的)
发fā(发现)fà(头发)三.四字词语
白发苍苍
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四.搭配词语
(笔陡)的石级(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五.课内阅读
1.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因为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峰顶,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2.(“在云彩上面”)突出了天都峰的(高),“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突出了天都峰的(陡)。“挂”字用得好,准确、形象的将天都峰的陡体现了出来。
3.从“终于”一次我体会到爬天都峰的(辛苦)和爬上天都峰后的(喜悦)。
4.槐乡的孩子 一、四字词语
随风飘动 满载而归 缕缕炊烟
二、搭配词语
淡淡的(清香)轻轻地(飘动)勤劳的(孩子)长长的(钩刀)觅食的(小鸭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三、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介绍了槐米
(三)种用途,分别是(入药)、(做染料)、(换学费)。
2.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吃苦耐劳)品质。
语文园地一
背诵反映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诗小儿垂钓》
5.灰雀
一、形近字组词。
郊(郊外)惜(珍惜)渣(面包渣)低(低头)诚(诚实)校(学校)借(借书)查(检查)底(海底)城(长城)
二、多音字组词。
散 sǎn(松散)sàn(散步)转 zhuǎn(转学)zhuàn(转动)三、四字词语。
自(言)自(语)欢蹦(乱跳)惹人(喜爱)
四、词语搭配。
(高大)的白桦树(欢快)的灰雀(诚实)的男孩 婉转地(歌唱)肯定地(说)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2、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3、当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这一方面体现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一个方面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4、通过学习课文,我发现了(列宁喜欢灰雀),还发现了(小男孩是诚实的)。
5、我知道列宁的故事还有《蜜蜂引路》和《绿色办公室》。我还知道其他的名人故事有《爱迪生救妈妈》、《难忘的泼水节》。
6、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6.小摄影师
一、形近字组词。
基(基本)按(按照)准(准备)侧(侧面)秘(秘书)杂(杂志)
其(尤其)安(安静)推(推车)测(测验)密(茂密)朵(花朵)
二、多音字组词。
当 dāng(当时)dàng(停当)卷 juǎn(胶卷)juàn(试卷)
相 xiāng(相同)xiàng(照相)三、四字词语。
(阳光)明媚 很久很久
四、词语搭配。
阳光明媚的(早晨)(亲爱)的高尔基(仔细)地打量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和(一名少先队员)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少先队员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2、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少先队员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
3、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喜爱)。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高尔基对孩子很有耐心)。
4、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
5、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句子中的(很忙)和(一定),两个词语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少先队员非常重视,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6、我知道高尔基的作品有《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形近字组词。
著(著名)坑(大坑)秦(秦岭)纪(纪念)旅(旅行)者(或者)炕(火炕)奏(奏响)记(日记)族(民族)
二、多音字组词。
藏 cáng(躲藏)zàng(西藏)兴 xīng(兴奋)xìng(兴趣)三、四字词语。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很深很深 孤零零
四、词语搭配。
(著名)的地质学家(巨大)的石头 很深很深的(大坑)平整的(土地)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久)。(4)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从这句话我能体会到(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4、通过学习课文,我懂得了(做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5、(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
8.我不能失信
一、多音字组词。
教 jiāo(教书)jiào(教师)漂 piāo(漂流)piào(漂亮)
二、词语搭配。
(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 守信用的(孩子)(奇怪)地问 甜甜地(笑了)
三、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2、(宋庆龄)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毕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儿童时代》杂志就是在她的关心下创办的。
语文园地二
一、我的发现。(见书31页)
1、知道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用法。
2、会给句子加标点。
二、读读背背。(见书32页)
会背写名人名言。
三、我会填。(见书32页)
会组词。
四、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见书33页)
1、《闻鸡起舞》是成语故事,写了祖逖、刘琨刻苦练习本领,报效国家的一件事。
2、闻鸡起舞:一听到鸡叫就起身练武,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向上、勤奋努力。
3、我还知道别的成语故事,有《九牛一毛》《虎头蛇尾》《力大如牛》。
9.古诗两首
一、形近字组词。
忆(回忆)异(异乡)倍(几倍)遥(遥远)插(插花)亿(一亿)导(领导)陪(陪伴)摇(摇头)播(播种)
二、课内阅读。
1、《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这首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3、《夜书所见》中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是因为深夜里远处的篱笆下有一盏灯亮着)。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身在他乡,每次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5、我还知道写思乡之情的诗有《静夜思》、《秋思》。
6、熟记课文注释。
7、会背写古诗。
10.风筝
一、形近字组词。
精(精心)村(山村)坊(磨坊)情(亲情)材(木材)访(访问)
二、多音字组词。
奔 bēn(奔跑)bân(奔向)磨 mî(磨坊)mï(磨刀)坊 fāng(潍坊)fang(磨坊)三、四字词语。
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四、词语搭配。
(飞快)地跑(快活)地喊叫 拼命地(奔跑)不停地(转)(巨大)的木轮
五、课内阅读。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贾平凹),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2、课文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做风筝)、(放风筝)是“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
3、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但“我们”依然快活是因为:(风筝是自己做的,它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4、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时,心情是(快乐)和(幸福)的,而风筝丢失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5、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 这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6、风筝有(两千年)的历史,最初叫(木鸢),后来叫(纸鸢)。(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7、我还知道描写心情的词语有:(胸有成竹)、(七上八下)、(眉开眼笑)、(心惊肉跳)。
11、秋天的雨
一、形近字
邮 yïu 邮寄 粮liáng粮食 衔xián衔接 刺cì刺猬 犁 lí木犁 油 yïu石油 狼láng狼狗 街jiē街道 喇lǎ喇叭 梨lí梨花
二、多音字
扇 shàn 扇子 shān 扇出 觉 juã 自觉 jiào 睡觉 三、四字词语
五彩缤纷 舒舒服服:AABB 是是非非 结结巴巴 认认真真
四、词组搭配
(五彩缤纷的)颜料(红红的)枫叶(好闻的)气味(金色的)小喇叭
五、课内阅读
1、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
答:这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见到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答:
1、植物颜色的变换
2、果实气味
3、小动物活动树木的样子
3、课文写秋雨的色彩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
答:
1、色彩: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仙子
2、气味:梨、菠萝、苹果橘子
4、冬天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准备?
答:
1、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
2、松鼠找松果当粮食
3、青蛙加紧挖洞
4、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5、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多音字
别 bié告别 biè别扭
二、词组搭配
(绽开的)谷粒(辽阔的)音乐厅(暖暖的)叮咛
一(片)叶子 一(颗)谷粒 一(滴)汗水 一(阵)秋风
三、填空
1、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2、诗中从两方面写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心领神会无声的声音。
3、你在秋天还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哗哗哗”的声音,秋雨在快活地笑着跳着;“嘿呦嘿呦”小蚂蚁在忙着准备粮食过冬。
语文园地三
一、我的发现(见书49页)
每组都是以颜色的一个字打头,接着在这个字后面拓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可以继续拓展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
二、日积月累(见书49页)
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是和秋天有关。要求会默写
三、我会填(见书50页)
“地”+动词
勤奋()学习辛勤()劳动 痛快()玩耍 用心()思考
“得”+形容词
加班睡()晚乌龟爬()慢 大树长()慢 考试出()难
“的”+名词
美丽()花儿 青青()草儿()风儿 红红()太阳
13.花钟
一、形近字
艳(艳丽)内(内容)娇(娇气)嫩(娇嫩)苏(苏州)湿(潮湿)绝(绝句)肉(猪肉 骄(骄傲)懒(偷懒)芳(芬芳)温(温暖)
二、多音字
鲜 xiān 鲜艳 xiǎn 鲜有 强 qiáng 强大 qiǎng 勉 强 种 zhîng 种花 zhǒng 种子 三、四字词语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含笑一现 欣然怒放
四、词组搭配
(艳丽的)蔷薇(淡雅的)花蕾(美丽的)笑脸
五、课内阅读(会默写第一段)
1、瑞士号称“花园之国”又称“钟表之乡”
2、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答:
1、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2、与昆虫活动时间有关
4、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接着分析(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做法很奇妙。
5、“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这就是昙花在(夜间)开放的原因。
14.蜜蜂
一、形近字
袋(袋子)减(减少)超(超常)途(旅途)确(确实)装(服装)喊(哭喊)越(翻越)涂(涂改)触(接触)
二、多音字
闷 mēn闷热 mân 烦闷 几 jī 几乎 jǐ 几个 散 sàn 散步 sǎn 散落 尽 jìn 尽力 jǐn 尽管 三、四字词语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AABB 的的确确 清清楚楚
四、词组搭配
五、课内阅读
1、作者(法布尔),(法国)生物学家有代表作品(《昆虫记》)。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作风。
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得出了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令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过程:
1、捉自家花园蜜蜂——便于观察
2、给蜜蜂做记号——与其它蜜蜂区别
3、叫女儿从家等——掌握蜜蜂回来时间
4、两里外放飞——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3、蜜蜂为了酿造(500克)蜜,通常飞行(十几)公里。蜜蜂是勤劳的昆虫,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在蜂箱一百米外,它们跳(“摆尾舞”)。
15、玩出来名堂
一、形近字
镜(镜子)闲(悠闲)待(待着)阅(阅读)腿(大腿)境(处境)闪(闪电)侍(侍候)闲(闲谈)随(随时)
二、多音字
看 kān 看门 kàn 看见 磨 mï 磨面 mî 磨坊 调 tiáo 调节 diào 调动 待 dài 等待 dāi 待着 三、四字词语
千里迢迢:ABCC 相貌堂堂 风尘仆仆 书声琅琅 衣冠楚楚
四、词组搭配
(细微的)东西(简单的)显微镜(全新的)世界
五、课内阅读
1、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文中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这样玩出花样的:(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2、再次玩放大镜,把两个镜片放到一起发明了显微镜)(3、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2、课文中对“小人国” 指的就是(微生物世界),“居民”指的就是(微生物),“玩具”指的就是(显微镜)。
3、学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1、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其实在玩耍中也能产生。
2、在玩耍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在玩耍中“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找骆驼
一、多音字
着 zháo着急 zhāo高着儿 zhe看着 zhuï着落 干 gàn 干劲 gān 干净 哄 hōng 哄堂大笑 hîng 起哄 二、四字词语
不紧不慢:ABAC 不闻不问 不慌不忙 不屈不挠 不明不白
三、课文阅读
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答:
1、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迹象,如:“脚跛、驮着蜜和米、缺颗牙”等。
2、通过迹象来确定骆驼特点
3、从而帮商人找到骆驼
语文园地四
一、形近字(见书64页,会认会写)
píng 草坪 评价 苹果 biàn 分辨 辫子 花瓣 bàn zào 干燥 急躁 做操 cāo ã 俄国 嫦娥 饥饿 â
二、日积月累(见64页会背并会默写)
三、读读认认(见书64页会认会写)
这些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月”字旁,都是和身体有关:
肩膀 手臂 胸膛 腹部 肠胃 脊背
四、宽带网
伟大的发明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明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第三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五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幸福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插图,揭示课题
1.从文中的插图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又在干嘛?
2.在我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你们愿意去参观一下吗?(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2.解决生字词。
(1)指名读,正音,组词。(2)比较字形
(3)反义词:粗——细,尾——头,安静——热闹。
(三)品读文章,理清课文顺序
1.分组比赛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2.文章共分为几段,分别讲述了什么事情?
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布置作业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继续探究。
1.阅读资料卡的信息。2.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所小学吗?(美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我们民族小学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感受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学习,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讲述。)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开始上课了。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呢?(2)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是猴子,看到小朋友学习的这么认真,听到了朗朗书声,此时此刻,你的想法是什么?
(3)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
(4)下课啦,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操场上又是怎样一幅景象?你能用文章中的话回答。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中“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点题)
(2)为什么文章的最后还要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通过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的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1.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景色优美的句子,描写环境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四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材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
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 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再次理解课题:出示 民族小学
“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 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理清思路:上学的路上 上课 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 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学习第三段
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
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
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杨再隋说得好,留下语言印象。这里,我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悟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4.评价: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的路上:快乐 上课:安静 下课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4、槐乡的孩子
八月
黎明
早起出发:勤劳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女孩——捡)
满载而归(快乐的歌声)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副板书: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可简化成写在黑板两边的词:勤劳、懂事、辛苦、快乐„„)
采摘槐米: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5.《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
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
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 - 10),第三部分为(11 - 13)。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
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
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
人。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 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性”
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疑导入。
伟大领袖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他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 5 课——灰雀 板书
(灰雀)。、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列宁和灰雀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我们首先给孩子们作简单介绍。、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指名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说说:
你从这一段看出了什么?(生说,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每
次、都要、仰望、经常)。这三只灰雀如此惹人喜爱,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导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每天散步到这儿,都要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
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接着我们来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首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 2 - 10 段,看看哪些是列宁说的话,哪些是小男孩说的话,分别用横线和曲线标出,然后读一读。(学
生找出来后)
②屏幕上出示课文(3、5、7、9 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这些话的意思。
让学生交流(从中看出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和惋惜),然后让学生带着对灰雀的担心的感情来读。学生读完后,分
析,那么这其实也集中表达了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板书
喜爱)
③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文章的 4、8、10 段)。
请同学们各自练读小男孩的话,学生读完以后体会。
灰雀哪去了?(生可能会说: “被小男孩捉回家了。”)你怎么看出来的?(从开始的支支吾吾到后来肯定地说:“一 定会飞回来的。”)。
这时候,通过对重点词句(会、一定会、肯定)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当小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 这时候想想,那小男孩在想什么呢?(生可能会说:
“小男孩想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
我怎么忍心把灰雀捉走呢?我一定把灰雀送回来。”)
④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因为他太喜欢灰雀了)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他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发表看法
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⑤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 - 10 段。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第三部分,学生读完以后,不直接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
自己提,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上来了。
至此难点已完全突破。
指导朗读: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 自然段!、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我们要有错就改;我们要像列宁一样爱护鸟类„„)
到这儿,学习目标已全部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列宁
小男孩(知错就改)喜爱
灰雀
6.《小摄影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 5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小摄影师》。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 2 篇课文,本单元通过写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小事,去感受他们的不平凡。《小 摄影师》
主要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为没有带胶卷未能照成哭着离开。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
少先队员的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 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适合培养学生朗读和想象说话的能力。
二、说学情,依据课标要求,我预估:
三年级的学生处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衔接阶段,在学习课文时,鼓励他们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
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故事简短,但三年级的孩子要理解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还是有点困
难。在学习课文时,主要通过抓住关键字词、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等让学生感受到高尔基的关爱。
再结合本单元导语和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会认“摄、基”等 8 个生字,会写“突、摆”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明媚”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心理层次,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抓住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叶圣陶说: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基于新课程理念和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
用的教法主要是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的最大化要落实于学的最大化中,学法主
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整体把握。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教师绝对不能以自己的阅读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第二课时:深入解读 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赏读课文,理解高尔基对小摄影师的关爱以及小摄影师对高尔基的敬重。这里我主要说第二 课时的教学过程。
a、复习导入,回忆内容
出示课文生字词,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请几位同学进行分段朗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b、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板块,我 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导入:“高尔基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小男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是怎样认识的?”这样的导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先阅读第 1 到 5 段,并通过交流感受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形象。、学习6-11 自然段,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主要抓住小男孩的动作,高尔基的反应等来进行体会。、学习第 12 到 15 段,通过提问,高尔基喜欢让人照相吗?引发学生思考,表明高尔基不喜欢让记者拍照,但是如果是
小男孩就请他进来,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话,从中体会高尔基的品德。
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抓住关
键字词,品读关键句等形式加深学生理解。
至此,重难点已得到了较好的来落实和突破,并且营造了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
进入了尾声环节: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c、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
在这一阶段,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小摄影师还会回来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课文内容,续写一个故事。通过这
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会站在课文中的人物去思考问题,对课文人物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五、说板书设计
著名教师王松泉老师曾经说过:
“教学板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给学生以审美 感受。”板书设计的原则有规范性原则、概况性原则、条理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小摄影师
关心、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耐心
尊敬
有礼貌
工作忙
可爱、聪明、粗心
„„
„„
7.《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 7 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
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二、说对教材的解读;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
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
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 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
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教法 :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 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
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说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
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
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
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
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 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
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
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
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
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 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
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
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
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 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
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第五篇:我们的民族小学
优秀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róng)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收藏0 分享 顶0 踩0.回复
举报
.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16691.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20余名学生对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的完成,剩于20余名学生对目标1、2 能够掌握,对 于目标3、4 的完成有所困难,还有两名同学对字词都很难掌握,基于本课课文内容丰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会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所用的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资源,大屏幕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教学策略
针对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本课学习中我要采取多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回复
举报.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16691.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08:14: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