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江岔镇旅游景点介绍(田园诗戈2018年6月4号)
欧江岔镇旅游景点介绍
作者:田园诗戈 2018年6月4日星期一
深入贯彻落实赫山区委、区政府“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争先赶超”战略部署,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谷城渔乡湿地明珠”目标定位,加速推进“融入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三大战略,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基地、新型城镇样板基地、全域旅游特色基地”三大基地,主攻“产业升级、基础建设、新型城镇、民生保障、底线工作”五大重点,高质量开启欧江岔镇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征程。
欧江岔镇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周谷城故居、广场、文化墙和烂泥湖纪念广场等。近年来,将旅游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环境大治理,完成新河沿线部分房屋穿衣戴帽工程,黄杆湖、张家塘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在日前授牌的湖南省2016年星级休闲农业农庄中,我市四家休闲农庄获五星级农庄殊荣,欧江岔镇黄杆湖休闲农庄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全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正稳步推进,一批新型农家乐、休闲庄园、特色乡村旅游综合体等竞相出现,休闲旅游业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一、赫山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赫山区东北部(欧江岔镇),原属洞庭湖区范畴,规划区总面积1706.82公顷。主要包括来仪湖、鹿角湖、白萍湖、窑头湖、高湾湖等湖泊,以及沟通这些湖泊、连接外部水系的向阳渠、新河电排渠等河(渠)道。湿地公园以湖群为主体,以湖泊、河道周边环绕的围堰、堤坝为界限。其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型。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409种,脊椎动物227种,公园鸟类占湖南省鸟类总数的31.5%。
赫山区委、区政府对湿地公园建设高度重视,指导有力,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指导湿地公园开展建设、积极投入资金支持湿地公园建设,保证了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效、进展和方向;赫山进一步加大监管巡查力度,保护好湿地公园及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努力建设好大美湿地、生态赫山,将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宣传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以维护洞庭湖区南缘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水资源安全为出发点,以保护来仪湖湿地典型的洞庭湖区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渔耕文化和烂泥湖精神为特色,以体现“保护—利用—提高”理念为准则,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展示、湿地科普宣教、湿地科研监测、湿地生态旅游、防洪调蓄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公园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动物10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湿地植物3种,湖南省重点保护湿地植物3种。鱼类:湿地公园内分布有鱼类4目12科40属57种。两栖类:在本地区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目3科3属6种。爬行类:公园范围内共记录到爬行动物3目6科11属13种。鸟类:湿地公园共发现鸟类15目46科90属141种。兽类:本地区共发现野生兽类3目4科7属10种。植被:公园分布的湿地野生维管束植物共有84科254属409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23种,被子植物69科237属386种。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每年的2月2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二、黄杆湖生态休闲农庄
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闸坝湖村,东靠望城县,南邻宁乡县,西连益阳市区和东部新区,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集水产生猪养殖、果蔬种植、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实现产品自产自销,提供生态的食材,优质垂钓、娱乐、游船;水面宽阔,有10000多亩水面,环境优美,鱼类丰富,有野生甲鱼、黄鸭叫、翘嘴白鱼、鸭嘴鱼、鲢鱼、武昌鱼等。
园区总占地4200亩,整个产业园划分二大块和四个功能区。二大块即陆域环境和环湖区域。陆域环境依据地形、交通、居民点布置各功能区,各区既注意了有机衔接和过渡,又和谐地融入大自然,加上合理的交通布局,使得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环湖区域位于产业园区东南部的黄杆湖及沿湖带环境为规划区域的中心地段,黄杆湖是一个内湖,湖面清风徐来,霞光辉映,碧水吹皱,水音盈耳,令人心旷神怡。湖内港湾逶迤,曲径通幽,连绵起伏,环湖公路,深邃棋布,让人流连忘返。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科学人工布景彼此融洽,步步为营、层层入景、宛如进入人间仙境。四个功能区为黄杆湖滨水区、牲猪养殖基地、张家山水果种殖基地和鱼苗养殖基地。
黄杆湖滨水区以黄杆湖为中心,在湖南面设置黄杆湖主入口区,安排入口广场、停车场。结合防洪二级台地布置休闲亭和垂钓亭,通过生态花卉和水果廊道将休闲亭和垂钓亭进行有机串联。沿着生态廊道往北结合现有的地形及现有的基础,进行生态养殖;湖西面修建休息长廊,种植四季花卉,建设湖滨小岛。湖北面安排休闲度假的服务区,游艇码头等。同时生态鱼塘与莲藕的有机布局,对生产能力的深入挖掘与创新,使整个黄杆湖区域构成一个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为一体的和谐生态系统。
牲猪养殖基地全部按现代高标准、高要求的牲猪养殖要求进行布置,又大力发展沼气池,为周围居民提供服务。
张家山水果种殖基地利用张家山的荒地,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将荒山进行绿化,种植名贵水果。另一方面,进行土鸡等地方家禽的养殖,形成立体发展。鱼苗养殖基地利用现有村组的小鱼塘,进行土地、水面用地性质的流转,发展鱼苗繁殖,保证黄杆湖区的鱼苗供应。同时将区域内荒废的水面进行有效的利用,更大程度的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养鱼业。
三、周谷城故居
采用民国初期洞庭区民俗古建风格,按原址原貌原材质重建,建筑面积247平方米。故居修复工程历时近2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故居陈列馆展出了78张珍贵图片和100多件实物,以时间为主线,图文并茂地展示周谷城的生平事迹、社会活动、家乡情节以及社会评价与后记等内容。周谷城故居的开放,通过大量文物的呈现,展示出了一个立体的周谷城形象,能让参观的人员从各方面了解周谷城的一生,同时也能发掘好、保护好周谷城遗留下的文化财富。益阳周谷城故居,免费对公众开放,为益阳增添了一张文化名片和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谷城,1898年9月13日生于湖南省赫山区欧江岔镇长东湖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首任执行主席、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他通诗词擅书法,在历史学、政治学、逻辑学、美学和哲学等领域建树独到,造诣深厚,著有《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世界通史》等。回顾周谷城百年人生,我们深感他创立的事业长存,他垂立的风范长存。百岁谷城成为20世纪中华民族永存的一个精神坐标。
四、赫山区的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
位于赫山区欧江岔镇北坪村境内的新河电力排灌站,由“一碑五馆”组成:烂泥湖工程治理纪念碑、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历史名人馆、民俗文化馆。在“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广场”,矗立着“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碑”,碑高12.8米,外形由三把巨大的铁锹构成。
五馆”处于长廊栈道的尽头,绿荫掩映、古朴端庄而又不失现代气息,总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主展馆内部是圆形设计,共分两层,第一层是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第二层是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主展馆右边是新河电排原有的两栋老厂房,现改造为历史名人馆、民俗文化馆,独立成区而又与主展馆第一层展区连廊相接。历史名人馆、民俗文化馆着重展示的是湖湘文化、胡林翼、叶紫等名人风采以及兰溪双桡龙舟、赫山婚俗、赫山地花鼓等独具特色的赫山当地民俗文化。
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设置序厅、国之根基、走进园区、改革之光、未来农业、总规沙盘六大版块。布展设计突出地域特色以及发展成果,倡导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与生态发展观念。展馆将成为展示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成果以及赫山精神文明风貌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赫山农业、经济、社会、文明建设和谐统筹的亮丽名片。
五、烂泥湖工程治理纪念碑
位于烂泥湖工程新河旁的欧江岔镇(游草堂桥附近)新河电排处,2006年为纪念烂泥湖治理工程主体工程竣工30周年兴建。纪念碑高8米,碑体为3把竖立的锹,锹头朝下,锹头上刻有当年民工挑土开河的浮雕。碑右为一浓缩的烂泥湖新河图。碑左立3块不同内容的宣传墙:一块刻有烂泥湖治理工程证;一块刻烂泥湖精神:励精图治,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另一块刻有本区诗词作者所写的八首诗词,诗词由本区书法家书写。纪念碑占地约2亩。
第二篇:欧江岔镇学校创建合格学校汇报材料
欧江岔镇学校创建合格学校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不辞辛劳来到我校验收指导省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在此,我代表欧江岔镇学校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现在我就学校创建合格学校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欧江岔镇学校地处欧江岔镇,创办于1976年,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生均占地16.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生均8.8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800平方米,生均1.06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380平方米,生均5.06平方米,有一个2×60米的直线跑道,有2个室外篮球场,4个室外乒乓球台,一个沙坑。实验室用房3间,电脑30台。现有在职教师46人;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共751人。学校是益阳市“安全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赫山区教育局2005年、2008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单位、2008-2009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赫山区“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欧江岔镇学校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良、文化底蕴厚实、办学质量优秀、办学规模较大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以创建为动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更上新台阶
(一)领导重视,工作务实,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1、领导重视,创建工作坚强有力。在创建省级合格学校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当地党委、政府等领导多次来校指导工作。学校把创建合格学校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周密有效的工作方案,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动员会、5次行政专题研究会、2次有镇政府领导参加的专题议教会、6次工作小组碰头会和8次教师工作布置会,营造了氛围,分段落实了任务。
2、工作务实,创建工作卓有成效。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制定了创建合格学校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领导小组成员牺牲了暑假和双休日,或亲临施工现场指挥督工,或忙于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小组成员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在创建过程中,坚持“以创建为动力,促管理水平和办校质量的提高”,做到“软件不软,硬件达标”,收集整理了60余本资料,基本完成了建设项目和校园硬化、绿化建设,完成了科教楼各功能室建设与配备。校容校貌大为改观,设施设备完善达标。
(二)规范管理,提高品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实施科学管理,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我们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管理方法,学校的科学管理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近年来,我们着重突出“四抓”,抓出了学校的新风景。
一是抓校长姓教。我们说的校长姓教,是全体班子成员的姓教。我校在“校长姓教”工作中,着重抓了八个要点。抓导向,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德治校,质量立校,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抓质量,旗帜鲜明地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抓学习,每周召开一次干部例会,每两周举办一期教职工培训班,组织学习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灵活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抓实干,引导教师脚踏实地抓工作,求真务实促发展。抓亮点,突出自身优势,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德育管理等方面抓出自己的特色,并通过自己的特色形成学校工作的亮点。抓盲点,根据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盲点,做好预防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切入点,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设身处地的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抓协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增进交流,协调工作,发挥各自智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二是抓制度管理。制度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备的《欧江岔镇中心小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二是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相关考核评估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奖励到位,调动了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为加强对各处室和全体教职工的考核评估,学校制定了《欧江岔镇学校行政人员岗位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和《欧江岔镇学校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方案》,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抓情感管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管理,倡导“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份、环境是一种福利、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生命质量”等理念。对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予以全方位的关怀,努力让全校教职工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学校每期组织一次教职工全面体检。定期开展教职工运动会、庆祝“三八”等活动,以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学校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及时了解广大教职工的生活状况,真心实意地与广大教职工交朋友,创设了团结、信任、平等、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热情。
四是抓民主管理。我们坚持推进民主进程,切实推行校务公开,认真抓好“规范程序,落实职能,强化监督”三项工作,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规范程序”是指学校重大决策由校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并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办事公开,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落实职能”是指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集提案等形式,从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规章的制定与修订,到教师评价方案的修改和完善等,都由全体教职工深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了“我参与、我遵守、我执行、我快乐”的民主治校氛围。“强化监督”是指发挥教代会和学校经审委员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监督学校重要决策落实和经费使用情况。
2、线面紧密结合,德育效果更加明显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德树人”的鲜明特色。学校德育的基本做法是:形成一个序列线。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形成了涵盖“天—周—期—年”的德育序列线。一天:每天由学生会通过《学生守则》检查评估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周:每周组织一次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一月:每月形成一个具体的主题活动,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一期: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大会,总结交流,反思工作。一年:每年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意志,自我感悟、自我成长。
形成面上四大主题。学校坚持正面教育,突出引领作用,形成了四大德育主题活动。一是爱心主题。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向贫困学生和重病学子捐款、向灾区献爱心等活动,让爱的阳光常驻心灵。二是感恩主题。举办“学会感恩”主题团队活动;还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举行感恩主题班会、开展感恩主题征文等活动,培育了感恩文化。三是民族精神主题。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撰写观后感等活动,利用宣传窗、黑板报营造了弘扬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四是爱我校园主题。通过校园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等活动,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清洁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还与派出所联手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全面落实安全工作措施,每期进行一次安全应急演练,形成“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的局面。近年来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举办家长学校,建立了德育社会评价制度,全面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加强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更加齐整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学校着力于行政、教师两支队伍的建设,打造了两大特色。
一是行政班子“全优”组合。目前,学校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干部8人,平均年龄45岁,全部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行政班子专业结构合理,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带头作用发挥好,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教师队伍“高素质”组合。全校共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占32%,中级职称教师37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骨干教师4人,区级名师3人。有年龄在35岁以下教师10人,专任教师100%的能较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2005年以来,有50多人次获得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有近百篇教师业务论文获县级以上荣誉证书,有袁世平、杨格威等2名教师在市教研比武活动中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有刘琳等3名教师在区级教研比武活动中获奖。
4、质量立校,素质教育成果更加彰显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果不断彰显。
一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开课设节,按规定标准设置班额,对学生的成绩不按分数的多少排队,均衡分班,不设重点班、快慢班。我校毕业率达100%,实验操作考查合格率达100%。2014年我校中考有三科毕业科目进入全区优秀行列,综合总评排名第一,2014年重点中学升学率为11.2%,普通高中升学率为81.5%,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名列全区第一。
二是体育教学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生体育合格率达100%,达标率达99%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彰显素质风采,获得社会好评。2008年,中小学田径运动队在区运会上获得团体第四名。2009年,在区田径运会上我校获得第六名。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和广播体操比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三)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更加优越
近几年来,学校抓住危改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机遇,先后积极争取政府投资300多万元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一是环境优美。学校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新贴瓷砖3473平米,粉刷三零八15400平米。校园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布局精巧、人文气息浓郁,是师生快乐工作和励志修身的优良场所。
二是设施齐全。新维修了3620平方米的教学楼。修缮了高标准的旗杆、3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及3个乒乓球台和添置了一套完整的体育配套设施。
三是设备完善。实验室、电教室、音乐室和多媒体教室等23间功能室和实验室齐全,设备达到国家I类标准;开通了远程教育,新添置了30台电脑,总台数达到50台的要求;学校图书储藏量29000余册,其中新增521余册图书,满足师生学习需要;校园广播系统和10米校园宣传橱窗和各种宣传标语牌,为师生们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各位领导、专家:成就代表过去,希望在于未来。过去的几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校园面积不足、教师住宿条件不好等问题。同时,我们切身感受到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有待改进。在此,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为我们的美好明天指明前进的方向。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欧江岔镇学校 2014年11月26日
第三篇:欧江岔镇政务中心开业工作总结
欧江岔镇政务中心开业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率先发展﹑优化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的要求,建立起办事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服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及时成立了镇政务服务中心。
我镇政务中心于2010年起开始筹建,2011年8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政务中心现设惠民补贴、计划生育、党员服务、群众来信来访四个窗口,主要是集中统一办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为全镇1个社区,23个村民组,4.4万人口提供便捷服务。中心本着“便民﹑利民﹑廉洁、滤布高效”的办事宗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截止2011年8月30日,中心共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53起,代理事项24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8份,办理家电下乡335台,摩托车下乡15台。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和村为民服务代办点各项工作均规范有序地开展,达到了群众满意的效果。
随着镇政务服务工作的重心下移,加速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不仅推动了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也推动了镇村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真正成为镇村干部的新理念,“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成为农村工作的新亮点。
镇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专人承办,限时办结,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咨询办事。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但绝大多数群众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加之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主动热情,高效便捷服务,设身处地为群众排扰解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情,从而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