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灰雀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丁小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充分地接触课文、阅读课文;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复杂情感,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为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语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词语,并能正确读写;
2、能通过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关爱之情,渗透“诚实守信”的教育;
2、感受主人公的复杂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主人公的语言及神态描写当中体会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词语,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五课《灰雀》,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本课的词语。老师点几位同学来带读,她读对了你们就跟着她读两遍。好,谁先来?(发现错误则正音,若无,则速过)师:嗯,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先给自己加加油,我们一起来:“棒、棒、棒,我最棒!
二、理清框架,分析课文
(一)理清框架
师:好,把小手放好,坐端正!接下来你们看下大屏幕的词语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颜色变了(第一行变成蓝色了,第二行变成红色了,第三行还是黑色)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蓝色部分描写的是谁吗?(预设回答:灰雀)师:红色部分呢?(预设回答:小男孩,随即板书:小男孩)师:黑色部分呢?(预设回答:列宁,随即板书:列宁)
师:嗯,大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很认真,老师表扬同学们。那么,灰雀、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同学们先看清楚阅读要求。(出示阅读要求)
(二)以读促讲,具体分析课文
师:课文的题目是《灰雀》,我们先来看下灰雀到底是怎样的。(出示图片)师:灰雀漂亮吗?(预设回答:漂亮)
师:那本文的作者笔下的灰雀是怎样的,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或词语?(预设回答: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书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随即出示相关课件)师:这一段的关键词是什么?(预设回答:惹人喜爱)
师:怎样惹人喜爱呢?大家试想想:这三只灰雀呀,一会儿跳上,一会儿跳下,十分欢快的样子,歌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长,一会儿短,非常悦耳动听。你们谁能用婉转的声音把灰雀的可爱读出来呢?
(学生范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预设回答:喜欢)
师:你们都喜欢呀,伟大的革命家列宁也同样非常喜爱这三只灰雀,那老师问问同学们,列宁每次遇见这三只灰雀,都会做些什么?
(预设回答: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随即出示相关课件)
师:列宁每次都要停下来看看它们,还经常给它们喂食,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证明列宁很……(预设回答:喜爱这三只灰雀)师:本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形容灰雀?(预设回答:欢快)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这样欢快的灰雀,周围的人都被它们的可爱和欢快感染了,所以列宁很……(预设回答:喜爱它们)师:突然有一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你们说列宁着不着急呀?(预设回答:着急)
师:那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列宁替灰雀着急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同时想想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说明列宁担心灰雀?
(预设回答: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出示相关课件)师:这句话为什么能说明列宁担心灰雀?(引导学生找出“找遍”这个关键词)师:从“找遍”一词我们可以看出灰雀失踪列宁很着急,不管哪个角落他都不放过。师:谁能把列宁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师:谁还找到了其他句子?
(预设回答: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出示相关课件)师:这句话为什么也能说明列宁担心灰雀?(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询问男孩时着急的语气)
师: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不见东西的时候拼命找,看到人就问有没有看见,这就是着急的表现。
(教师范读,读出着急的样子;全班齐读)
师:还有没有其他句子?
(预设回答: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随即出示相关课件)师:这句话又为什么能说明列宁担心灰雀呢?(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怕灰雀冻死了的感情)
师:列宁没有找到灰雀,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猜测当中,他既不想看到灰雀真的冻死了,也不希望灰雀……(预设回答:飞走了)
师:列宁对灰雀的担心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我们在担心的时候常常会胡思乱想。还有谁找到其他句子?(预设回答: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随即出示相关课件)师:这里有几个关键词,谁知道?(预设回答: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
师:你们都很会读书,那这句话为什么能说明列宁替灰雀着急呢?(引导学社体会灰雀的可爱,引出“可惜”)师:是呀,多好的、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再也见不到了,真的是好可惜,列宁很伤心,作者用了“自言自语”这个词来形容列宁这时的状态,你们谁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就会有这个状态?(预设回答:在很高兴或很伤心的时候)
师:对了,我们在极度高兴或者是极度悲伤这些大喜大悲的时候常常就会出现这种状态。谁能用这种“自言自语”的声音把列宁极度感伤的状态表现出来?
(学生范读,全班齐读)
师:这么好的灰雀到底哪里去了呢?(预设回答:被小男孩抓走了。)
师:唉……小男孩刚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怎么会是他抓走的?到底小男孩刚开始的时候有没有说实话,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当小侦探查查案,由你们前后两张桌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找出线索和证据来。师:你们找到了哪些线索和证据呢?(指名回答)
(预设回答:男孩说:“没……我没看见。”随即出示相关课件)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男孩没有说实话?
(预设回答:从他吞吞吐吐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小男孩没有说实话)
师:从哪里看得出他说话吞吞吐吐了?(预设回答:从省略号中可以看出来。随即出示省略号)
师:原来省略号有这么大的作用呀,小男孩撒谎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谁能读出小男孩吞吞吐吐的语气?
(学生范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证据?(预设回答: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师: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预设回答:本来想。)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从这里怎么看出来小男孩刚开始没有说实话呢?(预设回答: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肯定知道怎么回事)
师:讲得真好,“本来想”证明小男孩知道灰雀在哪,那为什么他不说出来呢?(预设回答:他怕列宁批评他)师:是的,他心里可能有这种担心。你们还找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师:怎么看得出来?(预设回答: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证明灰雀在他手上。)师:你们分析得很透彻,还有其他证据吗?(预设回答:“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从这里又怎么知道?(预设回答:小男孩会把灰雀放回来。)
师:你们个个都是很棒的小侦探,证据搜集完整了,你们真棒!小男孩刚开始说谎,后来一再对列宁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的话感动了小男孩)师:那么列宁几时就知道小男孩在说谎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列宁很用心地暗示小男孩犯了错误就要改正。小男孩在他的指引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出了“放灰雀回来的决定”,列宁对小男孩是一种什么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男孩是像父亲般的慈爱之情。随即板书“像父亲般的慈爱”)
师:列宁心中有灰雀、有小男孩,为什么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小男孩,随即板书“尊重”)
师:对了,你犯错的时候如果有人当面指出来,你肯定会觉得很丢脸,列宁正是用这种委婉的方式既让小男孩改正了错误,又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
师:那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遵守诺言放了灰雀。随即板书“诚实”)
师:对了,因为小男孩遵守了自己的诺言,知错就改,把灰雀放了回来,所以小男孩是诚实的,也同样值得我们表扬。
(男女角色对话,教师旁白)
(三)板书设计
列宁(像父亲般的慈爱)小男孩(尊重)(诚实)
(四)作业布置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第二篇:灰雀教案
《灰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名人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名人故事。
2、指读、齐读课题
3、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课文围绕灰雀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板书列宁、小男孩)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读的时候呢端起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2、处理字词
三:精读课文,处理第一段
1、那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2、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读出你的喜欢。谁还喜欢?也读出你的喜欢吧
谁还想读?一起读。
3、是啊,他们颜色鲜艳,性格活泼,歌声优美,不仅同学们喜欢他,谁也喜欢他啊?列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一下你的感受(抓住经常、每次谈体会)
5、谁愿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6、老师听出来了,这位同学读的时候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来表达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让我们学着这种方法都来读一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像我们刚才这样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品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四:处理3-10段
(一)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一下列宁此时的心情。
(二)集体交流
你画了哪些句子,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自读体会。
1、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2、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引导概括: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其实都源于他对灰雀的喜爱
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边读边画句子边思考的方法体会到了列宁的心情和对灰雀的喜爱,我们在平时的读书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理解文章。
(三)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同学们,你能不能出小男孩的表现中猜出灰雀的去向?请大家学着用我们刚才掌握的方法,轻声朗读课文的3-10段,快速划出描写小男孩表现的句子,思考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你能不能猜出灰雀的去向。
1、谁猜出了灰雀的去向?
(让学生结合小男孩的表现谈体会,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是的,正是从小男孩一系列的表现中我们知道了会确实被他捉走了。总结: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学习,这么快就会学以致用了,用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法猜到了灰雀的去向。
2、小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
3、既然小男孩那么喜欢灰雀,为什么又决定把他放回来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3—10段,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4、先不要着急告诉老师,四人小组先来讨论一下。
是的,正是在列宁的循循善诱下,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爱鸟的真情感染了小男孩,使他决定把鸟放回来。
5、分角色朗读。
列宁爱鸟的深情不仅打动了小男孩,也打动了伊老师,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谁愿意读小男孩的话。
谁来评价一下我们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读出了怎样的语气?
同桌都来练习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咱看谁能读出他们的不同语气。一会展示给大家。
找同桌读。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写列宁的心情和小男孩的想法,但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读他们的对话却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
五、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1.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而且,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师叙述12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2、是的,男孩是诚实的,列宁这是在保护男孩的自尊心。同学们,你们看列宁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让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了,他是多么会教育孩子啊。
六、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2、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列宁,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正是这样一位伟人,却愿意为了寻找一只失踪的灰雀四处寻找,却愿意去小心呵护一个小男孩的自尊心,我想可能就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让他变得不平凡。
七: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列宁的故事《诚实的孩子》
第三篇:灰雀教案
课前交流:
师:课前咱们一起来回忆名人故事,回忆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是谁?(依次出示《难忘的泼水节》、《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的课文插图)
师: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名人,老师带着你们认识这些名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人为引子,导入
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是谁?
生:列宁。
师:(出示列宁头像)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了解列宁。(出示资料袋)列宁是前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
生:灰雀。
师:看老师板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
生读课题。
二、疏通为基础,初读
师:让我们一起按要求读读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出示三个句子)
师:这三个句子里面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读好可不容易,谁来读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师:老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出来。谁会读,就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生带读“白桦树”。
师:看,这就是白桦树,高大、挺直,树干上还有像眼睛似的节。
一生领读“胸脯”。
师:注意“脯”读第二声。胸脯在哪,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生拍胸脯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生:还是形声字
师:在古代,月大多数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的字很多都有月字旁,我们一起找找。
老师做动作,指脸,脖子,背,胳膊,腰,腿,脚等,学生说出相应的部位
(出示“婉转”)生读。
师:“婉转”在词典上有两个意思。(出示两种意思)课文指婉转的什么?应当选第几种呢?
生:第二种
(出示面包渣)生读。
师:生词读准了,还记得第二个要求吗?(出示自读要求)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找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
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
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为关键,品读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师:课题是灰雀,(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1:活泼的。
生2:可爱的。
生3:伶俐的。
2.品读词句,感受“灰雀”。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
指名读。(课件出示“公园里„„惹人喜爱”一句。)
师:怎样的三只灰雀呀?用一个四字词语,就是——
生:惹人喜爱
师:你喜欢三只灰雀的什么呢?再自由读一读。
生:我喜欢灰雀来回跳动。
师:这叫动态。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
生: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
师:这边——(生:那边)那边——(生:这边)
师: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
生:惹人喜爱。
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
几名同学读。
师:谁能读得让别人仿佛看到了这三只灰雀?
两名同学读。
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出现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配乐读)
生齐配乐读。
3.自主品读,感受“列宁爱灰雀”。
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除了写灰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灰雀。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生交流。
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指导写字。
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间架结构可以分成哪几类?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师:生字重新排起了队,你发现了什么?注意每个字左边、右边的占格位置。
重点指导:“低”注意下面的“点”不要漏掉;“步”注意下面不要多加点;“或”的斜钩、点。
学生分类练习写字。(三个田字格)
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分类读词语,巩固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习了生词。现在来考考大家,课文的这些词语,你们认识了吗?
指名读,齐读。
(分行分色出示词语)
师:这些词语重新排序了,你发现什么了?
生:第一行与灰雀有关
生:第二行与列宁有关
男女生穿插读
师:分类记,我们记得牢,用得准。
二、对话为重点,研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经常来到白桦树下仰望,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
生:灰雀回来了。
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
师: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灰雀哪去了?
生: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划下列宁说的话,横线划下男孩说的话。
生默读课文。
师: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听老师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边读边想。
师读对话。
师:灰雀哪去了呢?
生:被男孩抓走了
生:小男孩藏起来了
师: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
生:受了列宁的启发
师:怎么受列宁的启发呢?让我们来体会体会。女同学,你们读列宁的话,男同学读小男孩的话。
师:我们一块来到白桦树下,诶,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女生读)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列宁心里怎么样?
生:焦急。
师:读出焦急来。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焦急地问——
女生焦急地读。
师:男孩说——
生读“没„„没看见”
.师:男孩为什么回答得吞吞吐吐呢?
生1:因为男孩明明藏了灰雀
生2:因为他撒谎了。
生3:我觉得男孩心里有鬼。
师:列宁明白了,于是他走到小男孩跟前,‘小男孩,明明是你把灰雀藏起来了,快把它交出来吧。’列宁是这么说的吗?
生:不是
师:列宁是怎么说的?
女生读“一定是飞走了,或是冻死了,„„”
师:从列宁的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列宁担心灰雀。
师:读出你的担心。
生读
师:列宁还说了什么?
女生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1:列宁很关心灰雀。
生2:列宁感到惋惜。
师:多好,可惜,关心,惋惜都在其中了。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想想怎么说能打动我,谁来读一读?
生深情地读
师: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得可以打动这个男孩
全班深情读
师:同学们,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他对小男孩,有批评吗?
生:(没有)
师:有指责吗?
生:没有
师:列宁有的是用话语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所以,当列宁问:“会飞回来?”孩子是肯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同学们,知道这时候,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吗?
生1:我明天把他放回来,跟列宁说我不应该把灰雀捉走
生2:列宁多么喜欢这只灰雀,我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师:你们都明白了,独自藏起来是喜欢,放飞自然更是喜欢,男孩也是很喜欢灰雀。同学们,老师们把你们体会到的句子放在屏幕上,有什么发现吗?
(出示:
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前后不一样,但意思一样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个句子说后面是冒号
生:第二个句子,说在后面,打句号。
师:当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句子的时候,对话也可以这么呈现。
(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师:没有提示语了,分角色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两人一组演。
让孩子们推荐一组上台。
老师旁白,生读对话。
三、问题为抓手,练笔
师: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生读“你好,灰雀„„”一句。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他呢?
师:多会提问啊,咱们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
师: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1:列宁不想伤男孩的自尊心。
生2:怕男孩说不出来话
师:你们都感受到了,列宁是爱男孩的,列宁对男孩的爱含着理解和爱护。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列宁看看男孩„„你到哪去了)
师:孩子们,如果灰雀会说话,如果灰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
1.灰雀说:“”
2.“”灰雀说。
生写。
师:多少同学用了第一种,多少用的是第二种?
(生举手示意)
生1:昨天小男孩把我捉去了,现在它又把我放了,您就不要说它了。
生2:列宁先生,您好。
师:多有礼貌
生:昨天小男孩把我捉走了,它给我很多面包渣,请您放心,它不会伤害我的
生:昨天它把我抓走了,它很好地招待了我,但我对它说,大自然才是我的家,请不要斥责他。
四、板书为参照,升华
师:(指板书)课文学到这,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小男孩也喜欢灰雀。
生:列宁也喜欢小男孩。
师: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
五、读物为纽带,拓读
师:还想了解列宁吗?
生:想。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生读《斗鹅》。
师: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列宁小时候和大鹅斗的故事。
师:从这个故事看出列宁是什么样的人。
生:勇敢。
生:列宁爱护图书。
师:课后可以读一读列宁的故事。
(出示第三组导读图片)
师:我们还可以找一找这些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这节课就上到这。
第四篇:〈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搜、胸”等六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大家昨天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谁来交流?老师也搜集了关于列宁的资料,想不想看?
(出示列宁以及灰雀的资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列宁的文章,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要求,一项项检查。
(1)认读生字词:小组抽读,全对的组加分。你认为哪一个字难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习“搜”的笔顺。理解“婉转”的含义。从造字本义说起。并引导孩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2)标段落:这篇课文一共多少段?
(3)课文读五遍:读五遍课文的孩子为小组加分。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会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
三、深入课文,感悟真爱
1、感受灰雀的可爱
这到底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
(出示第一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哦,原来他们这么可爱,你能把它们的可爱读出来吗?
两生读。老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如果去掉里面的词语,你还能读出来吗?
这么可爱的灰雀,你喜欢吗?那列宁呢?你从哪个词语中见出她对灰雀的喜欢?
2、对话中感悟爱
(1)可是,这么可爱的灰雀却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出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自读体会。
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学生自读后抽查)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师板书: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小精灵儿童网站] 3)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
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板书: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男孩读列宁说的话,女孩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3、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1)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师叙述12自然段。)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师板书: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写话拓展
师: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列宁、小鸟或者男孩说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写后学生交流)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第五篇:灰雀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句子。
2、体会列宁对小鸟的喜爱以及对小朋友的尊重,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有保动
物的意识,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
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多媒体出示课件,指名开火车的读生字、词语)
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灰雀的故事,好不好?
二、默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大家齐声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完,师提问这样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那么列宁喜欢这样的灰雀吗? 生:喜欢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从第一段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老师出示句子并圈出每次、都要、经常。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默读2-10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心理
师:请大家默读2-10自然段,列宁发现了什么? 生:灰雀不见了
师:列宁是怎么做的?请读读课文并找出来 生:……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此时列宁的心情一定很_____________? 生:着急、担心……(板书担心)师:这时候着急的列宁看见了谁?对小男孩说了什么?你们来替列宁问好不好? 生:小男孩,……
师:小男孩怎么回答,你们来替他回答好不好? 生:没……我没看见
师:谁能说一说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表示小男孩说话断断续续
师:小男孩说话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 生:灰雀的消失与小男孩有关系 师:我们把3、4自然段齐读
师:这时候列宁又说什么了?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的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谁来读一读列宁说的这两句话,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看出列宁的担心,对灰雀的喜爱。师:列宁对灰雀如此的担心和喜爱,那么小男孩师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多媒体出示男孩的说话。说来说一说男孩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男孩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回灰雀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对话,看看谁读的最有感情。生读
你们读的太棒了,读的真认真。
四、学习11-13自然段,体会男孩的诚实 师:灰雀有没有回来呢?男孩有没有遵守诺言呢?我们一起来齐读11-13自然段。师:男孩为什么低头?
生:男孩做错了事情感到惭愧,不好意思
师:请大家思考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灰雀去哪了,而是问灰雀,灰雀又不会说话?
生: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男孩。
五、交流总结
师:你觉得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列宁是一个善解人意,懂得尊重、保护小男孩的人,小男孩是一诚实、天真、知错就改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