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点儿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雨点儿》说课、教学设计、反思(执教人 董凤花)
说课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学会用()从()句式说话。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2.揭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点。3.老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知道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1.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2.检查学习生字:
1)结合学生回答学习生字。
2)学习剩余生字:指名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说说你准备怎么记这些生字? 或你在哪儿看到过这些生字。后开火车读生字。
4)看生字:清、彩、飘、落,每个字都有一部分的读音跟这个字差不多,这 样的字叫形声字,以后学生字时要好好观察。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说说你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中插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理解: 句式练习:
出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不能照样子说一句话:小猴子从()。()从()4)朗读第一节。
2.想象说话:这么多雨点,他们在空中相遇,会说些什么呢? 3.大雨点、小雨点到底去做什么事了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四、复习巩固: 1.卡片抽读生字
2.生字藏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出示作业本题4,先指名读句子,再画一画并展示
五、指导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方、半,笔顺是怎么样的?后指名说一说,齐书空。2.再仔细观察: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哪几笔?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一个。4.抄写剩余生字,并展示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一、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开头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二、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第二篇: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问问父母或自己查查资料:为什么会下雨?
2、雨中、雨后的课件。教学重点:
练字、联系朗读,通过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写雨的。(出示:
12、雨点儿)谁来读一读?这是一个儿化音,儿字不出声,只要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像老师这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提问:同学们,知道小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范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拼音朋友帮帮忙,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词。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三、识字读文。
1、出示生词,生认读。、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出示生字卡片)(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4)认读“云彩”“飘落”。举例:纸片飘落地下。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让我们再去看看雨点儿落下来的情景吧。(课件)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了,他们嘴巴裂得大大的,笑得多开心呀!让我们再来读一遍,把雨点儿的高兴劲读出来。(第1自然段)
3、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5)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4、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5、出示“半空”。
6、分角色读。学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第2、3、4自然段)
点评: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两位小朋友。学习问句:大雨点,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哪里”的语调为什么要往上甩一甩?
谁来试一试?一起来一遍。
小雨点,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大雨点,你再读读回答小雨点的话,你此刻心情怎样?为什么? 全班分角色读对话。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抢读、排小火车读等。
课中休息:让我们和大雨点、小雨点玩一会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7、雨后赏景
1、(课件)大雨点和小雨点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
2、在同学们一阵阵的赞美声中,已经感受到了雨后的景色很美,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
有位小诗人欣赏完小草这幅图后,它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吧。离开这些图片,想象一下,雨点儿还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也想到了一句:雨点儿是五彩缤纷的,大地喝了它,变得更美了。
8、学习第5自然段。
1、听了小朋友的赞美声,让我们感到这世界更美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吧!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了。
2、在我们地球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那里没有花,没有草,只有光秃秃的一片。后来,大雨点和许许多多热心的雨点来了,不久,这里变了!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3、看到这样美丽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来读读这句话: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绿的草,红的花。
五、整体诵读课文。
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
六、小结:
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是呀,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更绿了;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更高了;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更红了;雨点儿落在菜园里,青菜更绿了......雨点儿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发电、冲洗、供水......)
七、当堂检测。
八、指导书写 “半”,进行书写练习。(机动)
1、观察位置。
2、生自己看书,认识笔顺。
3、书空。
4、范写。
5、学生练写,巡视,纠正姿势。
6、反馈。
教学反思: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在本课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评价语言,包括对个别孩子的评价,以及对全班孩子的评价。就如在孩子们朗读完一遍后,我这样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我相信比奖励小花效果更好。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很少。这主要是我不敢大胆放手,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探究学习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2、孩子们质疑的环节没有。学生质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中我没有设计,但是实际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质疑的,我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第三篇:雨点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章的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空白之点、顿歇之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填充。本课的教学,就以第五小节为凭借,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习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1、2、3、4、5自然段。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妈妈有许多孩,它们子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它又唱起了歌:滴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2、出示课题: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你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小朋友真热情,瞧,雨点儿来了。.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2.这句句子里有几个词语你能把它们读好吗?按顺序出示数不清、云彩、飘落三个词语,指名读。3.请小朋友再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4.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①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③飘落:慢慢轻轻地落下来。
5、看着雨点儿飘落下来可爱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自由练习,指名读。
三、学习第2、3、4、5自然段。(1)学习2、3、4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师朗读并出示相关句子)
2、交流:你听到了些什么呀?
3、小朋友听到了大雨点和小雨点在说话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原来是从这些提示语中知道的,那下次我们想知道是谁和谁在说话我们就可以看提示语了。朗读训练: ①我是小雨点,就在你面前,哪位大雨点朋友来问问我?(师生合作)②小雨点想问大雨点什么呢?(指名说)原来小雨点也想知道大雨点要去哪里? ③刚刚大雨点和小雨点之间互相问答就是在进行对话。我们就学他们来进行对话,好吗?自由练习。④现在老师把提示语去掉了,能直接对话吗?同桌两人试一试,指名对话。(2)学习第6自然段
1、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 小雨点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朗读指导
2、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大雨点儿到哪里去了? 哦,没花没草的地方好看吗?大雨点为什么要去这种地方呢? 大雨点和小朋友想得一样,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示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雨点儿让大地变得如此美丽,你有什么想对雨点说的吗? 师总结: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做一颗颗无私的小雨点儿,让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4、课间操:歌曲《小雨沙沙》
四、巩固生字。现在我们把课文里出现的生字宝宝复习一下。
1、卡片认读。
2、生字板
3、雨点回云妈妈怀抱。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看书,观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点和弯钩所在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笔顺。
2、指名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 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优美,讲述了春雨过后大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渗透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美丽的画面。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本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提供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刺激调动和协调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课件,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把小草发芽、果树开花、花更红、草更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使课文融入学生的心灵。教科书 + 多媒体的应用,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点燃了情感,达到了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雨点儿教学设计及反思
1.课题 12 《雨点儿》2.课型讲读课3.辅助工具(1)教具 雨点儿(2)多媒体 课件4.教学内容(1)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2)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3)课堂练习设计 摘雨点儿卡片(正面是雨点,反面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5.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3)学生差异分析6.教学方法 情境识字、字理识字 朗读引导、质疑发现7.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 低段阅读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计划第一课时完成三个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写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土地干涸,树木枯萎。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那你知道这些枯萎的小树、枯黄的小草,最需要什么吗? 2.引出课题:雨点儿。瞧瞧,谁来了!出示11个雨点卡片。(背面是这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雨点儿》 板书课题《12 雨点儿》。(点字注音。)(手指点字)这个加拼音的字谁会读?谁来拼读一遍。请注意拼读时不要把中间的介母i丢掉。一起拼一遍。点字的后面跟了一个儿,读的时候应该把这两个音连起来,读点儿.这是儿化音。跟我读一遍。好,齐读课题。
二、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要求:读正确。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读课文,能正确地读下来吗?好,打开课本,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呢? 我请五位小朋友来读课文,每位小朋友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听一听他们读得对吗?谁来? 评议。(谁来说说,他们读对了吗?)(过渡:刚才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仅读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有的小朋友读的时候错了一点儿,不过,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学完了生字,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请把书轻轻地扣在桌子上,看这里!)(刚才读的时候,小朋友们不仅读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好了,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请把书轻轻地扣在桌子上,瞧它们来了!)
三、学习生字
(一)交流识字方法,渗透字理识字 生字分两组学完。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2)出示词语数不清,课文中讲的是什么数不清呢?(3)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过渡:说得真好!看,又有生字宝宝来了!(4)认读云彩、飘落。猜猜看,这个飘字右边为什么是个风呢?(5)你会读带有这三个词语的句子吗? 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过渡:学了这些词,句子读得多流利呀!我们继续来学习生字。2.认读理解半空问、回答、方。(1)出示生字半空问回答方。多种形式指导读准字音。(2)来猜猜,问里面为什么是口?外面是门字?(其实是这样的:有人在外面敲门,门里的人张口问,谁呀?怎么样,我们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吧?)(3)那你知道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吗? 出示:大雨点问小雨点儿什么?谁会读? 指导朗读。读出问的语气。还有谁也想问一问? 大家一起问!出示小雨点的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谁来当当小雨点回答一下大雨点儿的问话。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 小雨点儿问大雨点儿什么呀?(1)出示大雨点的回答。谁来读读大雨点儿的回答。现在,老师是大雨点儿,想找一个小雨点儿和我一起合作读这段对话,谁来? 过渡:认识了生字宝宝,咱们句子读得更流利了,而且还读出了问和答的语气。现在,再读课文一定就没问题了!
3、齐读课文。齐读过后,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是啊,雨点儿可真了不起。同时,教师出示配乐画面,描述画面。
(四)读文感悟 1.教师边出示干枯图,演示雨过后草长花开的动画,同时描述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描述: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教师:是呀,正是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了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2.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谁能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像这样把句子说完整。小草从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花从_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交流: 说的真好!小草小花能从土里慢慢地长出来,是谁的功劳呀?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五)巩固识字,当堂检测,大家这么喜欢雨点儿,想不想带一个小雨点回去呢?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请上来的孩子摘下雨点儿后,读出背面的生字,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三遍:ⅹⅹⅹ,请把雨点带回家。读错了,其他学生:错错错,请改正。
(六)指导书写方。过渡:有一个小雨点藏了起来,它现在还不愿跟你走,知道为什么吗?它希望大家把方字写好以后再跟你走。请一起来看方的笔顺,伸出小手,跟着书空。
1、出示方。演示笔顺。
2、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点、第三笔的起笔和收笔、撇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横要稍微向上斜。)
4、教师巡视。注意写字姿势。
5、展评。学生观察。指名回答。指名回答。学生齐呼:雨点儿。指名读。齐读。齐读课题。学生回答。指名读。学生评议。学生之间评议,教师点拨即可。学生看拼音读准字音。学生练习说话。学生拼读生字。学生回答。指名读。学生齐读。齐读、开会车读。指名学生猜一猜。指名回答。学生朗读。(指名朗读、齐读)指名读,思考、回答。指名答。指名分角色读一遍对话。分清问和答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学生交流。学生齐读。学生说话练习。学生讨论交流。说话练习。学生做游戏。学生观察,跟着书空。观察交流。学生描红书写。展评交流。9.反馈(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读雨点儿卡片(2)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来说比较成功,识字教学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种滚动式教学,有趣有效,帮助孩子们读通课文,同时在识字过程中渗透字源字理的知识。孩子们很喜欢,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汉字的趣味,坚定了我字理识字的信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进行了有趣的当堂检测。学生上课时摘雨点时,哪个都喜欢,竟犹豫不决,不知摘那个好。但上课时我出示过草长花开的画面后,忘了让孩子们练习说话,错过了一次很好的语言积累的机会。10.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雨点图片(正面是雨点儿,反面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第五篇:称赞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称、赞、椅、泄、闻、谢、消、劳”;正确书写并记忆“赞、谢、泄”3个生字,并巩固复习“已”。
2.仔细阅读课文,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3.通过对文章重点句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4、创设情景,试着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用真诚的话语进行称赞。
二、教学重点:
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四、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试着去了解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五、教学过程:
(课前随机表扬同学们,如:朗诵声音真响,而且有感情,老师要称赞你们,真棒!
你坐得真好!小眼睛已经看着老师了,我同样也要称赞你!)
一、情境导入,课题揭示。
1、陆老师刚才表扬大家时,都用了一个什么词?(称赞)出示词语卡片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平翘舌音chēng zàn)
这两个字不仅容易读错,也容易写错,特别是“赞”字,看老师写这个字,想想哪一笔要特别注意。(第6笔竖提)
3、称赞就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称赞为题的课文,来读课题——(出示媒体
齐读)说明:
教师课前的随机表扬,既是激励学生以更认真的态度投入学习,同时也是有意识地将“称赞”一词植入学生脑海,为课题的揭示及读音的指导做铺垫。课题中“称赞”两字都是生字,读音一翘一平较易发生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准。“赞”字第六笔易写错,老师示范时,书写应慢一些,让学生看清笔画。
二、学习课文
(一)读通课文,了解文章角色与主要内容。
1、课文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陆老师请你们在学习小组里进行课文朗读,每人轮流读一节,注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组员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
2、请一小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准备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课文写了谁称赞谁了吗? 板书:
刺猬
小獾 说明:
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检测预习情况并读通课文;在集体交流和评议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及明确点评的基本方法,同时初步引导学生能大方而真心地给予别人称赞。
虽然“刺猬”、“獾”不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但他们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教师在板书时应略放慢速度,并注意书写笔顺,让学生对这几个字的字形留有大致的印象。
(二)读好“称赞”的句子。
1、故事发生在刺猬与小獾之间。他们是怎样称赞对方的呢?请默读全文,用直线 划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句子。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通常称赞别人时语气是怎样的呢?自己试着来读读。可以配上动作。
指名读句子。
评:老师注意到了,他们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容易表示语气的词语读好了,读出了称赞别人时的表扬的心情,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也许你有不同的读法呢!
3、同桌分角色读句子,加上动作。(右边读刺猬,左边读小獾)
4、小结(过渡)
啊,这真是两位好朋友,都能真诚地为伙伴送上自己的称赞。那这样的称赞在小獾和刺猬身上产生了怎样神奇的效果呢? 说明:
刺猬与小獾互相称赞的两句话是全文学习的切入口,在学生静心默读课文,找到句子划出,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自由练读,读出真诚称赞别人的语气。
(三)体会称赞给人带来的激励作用。
1、请同学读读课文7—10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出示7—10节内容)
2、以下两句句子变红,指名读 :(1)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
(2)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请小朋友注意两句句子中的字,出示“已”和“谢”,学习字形)说明:
以上这一内容,一是培养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是随文识字:
3、为什么简短的称赞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1)让我们先来看看小獾当时是怎样说的?
出示: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谁来读一读。
对呀,当时,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板凳,虽然他做的很认真,但是都做得很——粗糙,不精致也不漂亮。他心里会怎样?(很难过的,很灰心,不想做了。)
这就是泄气(出示 “泄气”)。
此时的小獾多需要别人给他鼓励呀!
出示句子 引读:这时小刺猬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会怎样想? 接着怎么做呢?(想象说话)
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地笑了,心想:()。于是,他又认真地做起了板凳。
在刺猬的称赞下,小獾对自己有了信心,在一次次努力下,小獾成功啦!
出示句子
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
(指导
自豪的语气)板书:建立信心(看,一句称赞能使灰心,泄气的人重新建立信心)
(2)让我们再来看看小刺猬,当他劳动了一天,感到十分疲倦时,得到小獾称赞自己所采的苹果时,——他的疲劳消除了。(出示句子
读)
板书:消除疲劳(一句称赞还能让人消除疲劳呢!)
4、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真不能小看一句称赞,它的作用可大呢!谁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建立自信
高兴
消除疲劳
成功
称赞
希望
()别人,不仅会使人感到(),还能帮助别人(),()。给人们带来(),带来()。
齐读这段话 说明:
体会称赞给人带来的神奇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不能将称赞与建立自信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这一教学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步学会联系文章前后(上下)的相应内容,整体地去理解的阅读方法。
“想象说话”的练习为理解“信心的建立”做铺垫;选词填空的练习既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归纳,也是巩固学生对真诚称赞所拥有神奇作用的体会和理解。
三、拓展延伸 “已”字是旧字,“谢”是生字,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看清“已”第3笔,“谢”第9笔。
1、是啊,在别人做得好时,我们送上一句称赞,可以使对方产生自豪;当别人做的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他的努力,给于真诚的称赞,那就会带给对方莫大的信心。称赞给予人们的是多神奇的力量啊!
那么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你会怎么说呢? 说话练习:
(1)写字课上,同桌小朋友写的字并不漂亮,但他写得很认真,本子很整洁。这时,我会称赞他:“
。”
(2)音乐课上,同学唱歌的歌声很动听,我听得心里很舒畅。下课后,我会称赞他:“
。”
(点评:能模仿,或灵活运用文中的句子;
引导称赞给于别人信心)
说明:
这一说话的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实践体会如何给他人送去自己 真诚的称赞。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对他人进行称赞的。在这里,重点是要能完整,通顺的将真诚的称赞说出来。
2、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会用宽容的、善意的心,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与别人你最真心的称赞。
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一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事情,让学生 感受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这篇课文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这个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已进入了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的方法,但是在生字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对生字中的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边读边想,动笔墨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课文线索明朗,语句简短易懂,充满了童趣,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相辅形式,做到听说读写各有侧重。教学以课题“称赞”直接入手,让学生在充分读文基础上,找到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了解“称赞”的神奇作用,再以课文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感受,既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整个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字形分析、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等。因此,在教学时生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的是指点、归纳、复习的作用。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能在初读课文时就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自己浅显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称、赞、椅、泄、闻、谢、消、劳”;正确书写并记忆“赞、谢、泄”3个生字,并巩固复习“已”。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课共识字学习“称、赞、椅、泄、闻、谢、消、劳”8个生字。其中“称”、“赞”两个字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让学声拼一拼、读一读。“赞”字第六笔为竖提,“谢”字第九笔撇不出身,“已”第三笔半出头,这三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教学时提醒学生特别关注。目标二:仔细阅读课文,能找到文中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出称赞的语气。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始段应着重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朗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从二年级起逐步递进至有感情,流利地朗读。本文中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体会,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句的自我感悟体验。
目标三:通过对文章重点句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
课文第七小节内容揭示了“称赞”的神奇作用,但由于句子的含义还是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我设计了情景式的对话及一个想象说话练习,设置坡度,帮助学生体会小獾当时在泄气时受到称赞的心情变化,最终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称赞能给人树立信心。”这一作用。这一部分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整体地去理解的阅读方法。
目标四:创设情景,试着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用真诚的话语进行称赞。
二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主要目的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在此基础上学会完整、清楚地表达。本课教学最后环节,老师设计两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仿一仿,练一练,将课文中学到的称赞他人的语句恰当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能通过练习,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能大胆而真诚地给与别人称赞。
四、教学设计。
(一)字词教学——自主识字,教师有侧重的进行引导。
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再加上本文要求认识和记忆的生字数量不多,难度也不大。因此,对于本课生字的学习,我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为辅的模式。
学生在预习时对所有生字的音和形都进行了解,并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用方便自己识记忆的方法记忆。课堂上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结合课文学习有机地将生字的重、难点放在反馈时进行指导,起到抓重点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效益。如揭示课题时,着重帮助学生记忆 “称赞”的读音和“赞”字的笔画;在朗读重点句时,随机学习“谢”字,巩固旧字“已”;对“泄气”这一词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随文理解含义。
(二)阅读教学——抓住主线,以读代讲,层层推入。
本文内容较为生动,文字也较浅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朗读称赞的语气,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真诚地把称赞送给别人,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自信和勇气。对于二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在读文中大致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我紧抓课题“称赞”,以此为教学主线,设计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1、初读全文: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替代教师检查,激发读书,学习的兴趣。
在揭示了课题后,就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在伙伴间展示自己预习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 “小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课文朗读,每人轮流读一小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真听组员的朗读,如果觉得他读得好,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由于课文语句浅显,通俗,学生课前也进行了认真的预习,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朗读是充满自信的,加上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他们更觉放松,人人都能自觉,积极地投入朗读,这样,因为有了自我学习的展示,又有同学的肯定与赞扬,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大大激起。
2、细读课文:培养静心阅读,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的阅读方法。
应该说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的脉络、层次也是很清晰的。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就应避免将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内容疏通的层面上,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我们就可以借课文的教学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 基本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本文教学,紧紧围绕“称赞”,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子展开,旨在培养学生静心读书,仔细划句,边读边想的阅读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一种基本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回阅读,帮助理解。
在教学的第二块面中,我设计了两次读文找句的学习,一是在初读全文了解了课文是写刺猬和小獾间的互相称赞后,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它俩互相称赞的句子划下,并读出称赞的语气。二是让学生默读课文7—10节,了解“称赞”在小獾和刺猬身上产生了怎样神奇的效果,找出相关句子。在通过仔细阅读,找到重点句子基础上,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了称赞给人带来的愉悦心情。随后,我以情境对话的形式,引导着学生通过朗读2—4节内容,来体会第七节中小獾说的“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要理解文章的重点句的意思,就要学会将文章联系起来读,不能把它断裂开。
(三)说话练习——以扶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敢于开口的信心。
二年级段是学生语言表达的起始段,在此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还是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敢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说话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说话训练主要有三处。一为帮助学生理解“是刺猬的称赞给泄气的小獾树立了信心”时,设置坡度,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练习。二是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后,设计的选词填空,将句子说完整的练习。这一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一些文中所学的词语来简单概括文章内容,同时再次体会“称赞”所具有的神奇作用。最后的一处说话练习为拓展训练,目的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励学生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善于将自己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人。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具有童趣的文章,语言浅显,线条清晰,学生学习障碍不多,兴趣较 高。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相辅的形式进行环节设计,做到听、说、读、写各有侧重。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在几次试教与教案的反复修改过程中,我虽碰了壁,但也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开展有了再次的情醒认识,特别是对以下这两条原则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一)以读为本设计阅读教学。
本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在别人泄气时给予真诚的称赞,能给对方带来自信、勇气和快乐。为解决此教学难点,我最初的设计是在学生找到句子——小獾说:“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目的是想以“学生质疑——教师导读——学生自我感悟”这一形式来展开教学。在我的想象中,学生可能对“泄气”一词不太了解,只要学生提出“泄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刺猬给小獾的称赞,会让小獾有了自信呢?我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来理解“称赞”在人泄气时所起的作用。然而,在试教时碰到了问题——学生并没有提出我设想中的问题,而是提出了 “我觉得只有在别人做的很好时,给他称赞,才会使他更有信心。”等与课文学习关联不大的看法。为了处理这些“意外”,我不得不花去一些时间与学生对话,把他们的思路再拉回,但相应的,对课文重难点的学习的时间便浪费了。
课后,我静心反思,发觉自己的问题还是出在没有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本质,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学生自主”,脱离文本,舍弃读文这一基本形式,一切解读都只是虚浮的。阅读教学切不可脱离课文而“读书”,尤其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事物的分辨和判断还未具有独立的能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来自于对字面的直接理解。教师在这一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读懂文章的方法,那就是认真、细致地反复读文,学会联系前后文的内容来理解。
于是,我将自己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先让学生自由朗读7——9节,找到“称赞”在小獾和刺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神奇作用;接着采用类似情景对话的形式,与学生配合朗读第2、3小节;随后以引读方式来代替原先的一问一答,再读7—9节。最后用一选词填空,说一说的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得出文章的难点内容:在他人泄气是,给予真诚的称赞会给对方树立信心。这次教学,内容紧凑了,时间节省了,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理解了“泄气”,理解了“真诚的给予称赞”,也懂得了什么叫“有了自信”。
(二)说话训练由“仿”到创。
新教材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说话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结合课文内容,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说话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然而这“创造机会”和“提供机会”也是值得我们来好好研究和把握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顾虑少,表现欲强,各个都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然而由于经验有限,积累有限,往往不能明白而有序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因而,在低年级段说话训练的目的还应放在帮助学生学会基本句式,积累一些表达的词句。在设计本课教学第三版块“拓展延伸”时,本想在“说话练习”中让学生寻找小伙伴的优点,用一两句话话来称赞他。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开口,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不注意别人的优点长处,也不善于去称赞他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其实,这问题并不在于学生,还是在与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考虑,没有真正考虑“我们的教学(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哪些实际的帮助”。在后一次教学中,我就将说话练习定为填空式的仿写,让学生对给定的一个情景,模仿文中的句子来学学“称赞”。学生有了一个假定的对象,再加上例句的仿造,说话难度自然降低了,参与说话的同学也多了,其中部分能力强的孩子,会自己组织称赞的语句进行说话的表达。这也就让我再次感到“创”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目标,但它 的基础必须是应踏实而牢固的,我们就应从最基本的方法练起,从最基本的形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