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篇:三年级咏柳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2.本课是全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专题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感受古诗文字美,课文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课前布置让学生认真观察柳树,特别是细心观察柳枝与柳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感受课文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咏”、“柳”、“泗”、“绦”、“滨”五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大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知道春寒料峭之时哪种树感受春天最早,最先发出翠绿的芽儿迎接春天的到来吗?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说哪种树,说法各有不同。
(设计意图:引出春天的柳树。)
2.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早春的柳芽,翠绿的柳树。看到这么坚强、这么美丽的柳树,你感受到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多媒体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畅所欲言。(设计意图:感受初春柳树的坚强,美丽,激发学生热爱柳树,热爱春天。)3.教师活动:板书《咏柳》。板书“咏”、“柳”两个字。学生活动:认识“咏”、“柳”两个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字、识字。)
二、自由朗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意。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歌含义。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感悟古诗。)
三、质疑问难。
教师活动:请大家自读古诗,并提出读书要求。学生活动:1.自读古诗,结合文中注释,了解诗意。2.再读古诗,哪些地方不理解,在文中划出来,小组交流探讨。(设计意图:1.学生自读,自学,借注释了解诗意。
2、学生再读古诗,小组学习,探讨疑难。本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自主选择揣摩朗读。
教师活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反复吟咏,并圈点批注,这些词或句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吟咏,圈点批注。思考这些词句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自我发现诗句的妙处。)
五、交流探究读,认识生字。
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读的诗句,说说自己认为这些诗句好在哪里。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大胆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读,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读书感受与理解。(设计意图:小组交流学习,互相启发,合作探究。)
2.教师活动:出示生字卡:认识生字“泗”、“绦”、“滨”,大家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学生活动:认识三个生字,交流识字经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字,互相学习识字经验。)
六、范读,美读,挑战读。
1.教师活动:师配乐范读,请大家仔细聆听,并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配乐范读中感知朗读美,并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倾听,感知朗读美;能说出听后的感受,学会较为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
2.教师活动:请各小组代表范读,师生共同评议谁读得最美,哪里读得美?你从他或她的朗读中感悟到什么。你可以挑战他或她的美读。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范读,学生评议读,读中悟。敢于挑战同学的朗读。
(设计意图:人人敢于展示朗读,会评议。学会读中感悟。敢于挑战同学。)3.学生活动:生个人美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互相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能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能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感知美。)
七、当堂背诵。
教师活动:请大家自己背诵,小组赛背。教师提示背诵要求:不仅要背得正确、流利,一定要有感情;可以边读边想象诗歌内容。
学生活动:自己背诵,小组赛背。努力做到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古诗从读到背是感知,理解,消化的过程,背诵也要体现古诗节奏美,意境美的特点。)
八、拓展练习。
学生活动:作业自选超市:
1.给爸爸妈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咏柳》这首古诗,还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2.画一幅自己心中最美的柳树图。
3.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咏柳》这首古诗改编成一段话。(写话练)(设计意图:三个梯度作业,由简到难,符合各类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作业自选,学生没有了畏难心理,有读书,有背诵;有画画;有古诗改编写话,符合班级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
板书设计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 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篇三:三年级 下册第二课《咏柳》 教学设计
《咏柳》 教学设计
南宁市共和路小学葛宇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流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以前还读过一首古诗,叫咏??(生:咏鹅)
师: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会说: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师:(示范写“咏”字)写“咏”字的时候,要注意“永”的第三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点”“提”。
(生书空,并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教学中以复习学过的古诗导入,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生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词)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教师正音)
师:谁愿意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我们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生练读,师对通顺、读准字音等进行评价。全班齐读。)师:(出示碧、妆、裁、剪)这几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生可能会说“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三、研读古诗。师: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边听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生谈自己的感受。有可能说仿佛看见了满树碧绿的叶子;也有可能说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摆动。)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碧玉 绿丝绦。)
师:是啊,诗人用“碧玉”来碧玉柳树,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师: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在诗人的眼里,这棵柳树难道仅仅只是一棵树吗?
(生:对着河水梳妆打扮,那随风飘扬的柳枝仿佛是柳树姑娘的长头发)
师:“碧玉”一个词还让人想到“小家碧玉”,“小家碧玉”是指古代的美女,诗人把柳树想象成一个正在梳妆打扮的姑娘。文字不仅仅是文字,她有形象,有颜色;甚至有动作有姿态。看看柳树姑娘是怎样妆扮自己的?
(生想象说话)
师: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垂下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千万条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绿丝绦
师: 如果这时候,一阵微风吹来,那又会怎样呢?
(指名读——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师: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 三四联诗,多读几遍。
(生自读。)
师:“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说成“二月春风似菜刀”(生可能答:不能,菜刀不是用来剪东西的,不能把叶子裁漂亮的。)
师:“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个“剪“字,“不知细叶谁裁出”里有个“裁”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由裁剪,我们还能联想到春姑娘用灵巧的双手把柳树的叶子裁剪得细细的,嫩嫩的,我们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
(指名读生读。)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指导写话。
师: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小组内说——指名生说,教师从通顺、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评价。)
师: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生写。)
师:我们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
五、课外拓展。
师:描写柳树的诗句还有很多。(出示:新柳)
新柳
(宋)杨万里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生读。)
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中外有名的诗句,我们可以从课外书、网站上查找。
六、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我想不能吧,一来,【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让学生多种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在诵读中感悟诗中的美,在情感上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第三篇:人教数学三年级下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丰兴康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对比,学生体会到选择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是最理想的;
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认知冲突,学生感受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发现和认同用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是合理和方便的。突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PPT的演示,对比解决。【教学过程】
一、感受“面”,认识面积(出示两个物体)
师:观察垫板的这个表面和盒子的这个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垫板的表面大,罐子的表面小。
师:谁能上来边摸边介绍这两个表面的大小?
生:(摸垫板的表面)垫板的这个表面比罐子的这个表面(摸罐子的表面)大。师:你介绍的非常棒。现在也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XX同学这样来介绍它们的大小。开始吧。生1:„„ 生2:„„
师:他们说的都可好了。一定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你对着你的同桌来说一说吧。„„„„
师:原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面积。
师:你怎么知道“面积”这个名字的? 生:听XX说的/ 从XX看来的。
师: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是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吗?(PPT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生:有面积。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边框内的所有部分。生:圆形的面积就是圆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师:我明白了。那么这三个图形有面积吗? 生:第一个没有,第二个有,第三个没有。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第三个没有封闭。师:我不是很明白。谁再来跟我说说。
生: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不封闭图形大小是不确定的。也就没有面积。师:哦。这样啊,我懂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下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它们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表示它们的面积吗? 生:„„
师:学到现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面积了。谁来小结下?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
二、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 1.观察、重叠比一比面积大小
师:一课四练封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较,怎么样? 生:一课四练的面积比数学课本的面积大。
师: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意大利的国土面积相比,怎么样? 生:中国的国土面积比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大。师:刚才比较面积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
师:来比一比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XX,你怎么认为?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同意吗?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观察不出来了。你有什么方法? 生:重叠着比一比。
师:PPT演示。比出来了吗?XX你来说一说这两个面积的大小。生: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2.讨论如何测量面积(出示两个图形)
师:你能观察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试试重叠法。谁大谁小? 生:(各种答案)
师:看来重叠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割下来继续重叠
师:不断割,不断重叠一定能比出来,不过操作起来可能很烦琐,而且还伤害了这两个图形。为了不伤害这两个图形,我想我们需要去测量它们的面积。测量肯定需要测量工具了。用尺子能测量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不能,尺子只能测量长度,是不能测量面积的。师:那同学们认为测量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引导到用图形去测量)
师:同学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学过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什么图形来测量既合适又方便呢? 生:„„(得到结论用正方形)
师:正方形由于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比较收欢迎。
3.引发认知冲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每个小组长处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一个这么大的长方形,还有一些小正方形,请同学们相互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摆出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那么大。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师:好了,请问这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6个。
师:每组的长方形可是一样大的,怎么测量结果相差这么大呢?我请两个组上来摆一摆。„„
师:你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测量结果不同吗? 生:正方形不一样大。
师:是啊,正方形不一样大,测量标准也就不同了。看来要使得大家测量结果都一样,必须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长方形。(PPT出示)第一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每行8个,有三行,三八二十四。
师:很好,看来只要摆一行,摆一列就能知道结果,不需要全部摆完。第二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也是24个。
师: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看来同意测量的标准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我们想,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怎么才能统一这个测量面积的标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四篇:三年级《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第五篇:三年级 下册第二课《咏柳》 教学设计
《咏柳》 教学设计
南宁市共和路小学 葛宇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流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
(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以前还读过一首古诗,叫咏„„
(生:咏鹅)
师: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师:(示范写“咏”字)写“咏”字的时候,要注意“永”的第三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点”“提”。
(生书空,并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教学中以复习学过的古诗导入,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生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词)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教师正音)
师:谁愿意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我们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生练读,师对通顺、读准字音等进行评价。全班齐读。)师:(出示碧、妆、裁、剪)这几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生可能会说“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三、研读古诗。
师: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边听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生谈自己的感受。有可能说仿佛看见了满树碧绿的叶子;也有可能说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摆动。)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碧玉 绿丝绦。)
师:是啊,诗人用“碧玉”来碧玉柳树,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师: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在诗人的眼里,这棵柳树难道仅仅只是一棵树吗?
(生:对着河水梳妆打扮,那随风飘扬的柳枝仿佛是柳树姑娘的长头发)
师:“碧玉”一个词还让人想到“小家碧玉”,“小家碧玉”是指古代的美女,诗人把柳树想象成一个正在梳妆打扮的姑娘。文字不仅仅是文字,她有形象,有颜色;甚至有动作有姿态。看看柳树姑娘是怎样妆扮自己的?
(生想象说话)
师: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垂下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千万条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柳枝美在——绿丝绦
师: 如果这时候,一阵微风吹来,那又会怎样呢?
(指名读——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师: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三四联诗,多读几遍。
(生自读。)
师:“二月春风似剪刀”,能不能说成“二月春风似菜刀”(生可能答:不能,菜刀不是用来剪东西的,不能把叶子裁漂亮的。)
师:“二月春风似剪刀”里有个“剪“字,“不知细叶谁裁出”里有个“裁”字,合在一起就是“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由裁剪,我们还能联想到春姑娘用灵巧的双手把柳树的叶子裁剪得细细的,嫩嫩的,我们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
(指名读生读。)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指导写话。
师: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小组内说——指名生说,教师从通顺、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评价。)
师: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生写。)
师:我们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
五、课外拓展。
师:描写柳树的诗句还有很多。(出示:新柳)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生读。)
师: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中外有名的诗句,我们可以从课外书、网站上查找。
六、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我想不能吧,一来,【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让学生多种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在诵读中感悟诗中的美,在情感上受到了美的熏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