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鲁盟)
教学目标
1.理解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2.体味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3.理解文章的主旨,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从中获得人生启示。课型及方法:引导、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教师板书:猫
郑振铎)
二、明确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三、活动一: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5分钟)1.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屏显:表格。来历,外形,性格,结局)学生认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要求说猫的故事,教师评价、点拨。
2.教师启发小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只猫虽然性格不一,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怎么?(亡失)在整个的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中,因为它们的命运都是亡失,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四、说读活动二:说人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15分钟)
1.第二个板块的学习——说人。(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要求同学们继续看有关养猫之乐的文字,看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2.说人的养猫之乐(找出文中体现养猫之乐的句子)3.说人的失猫之痛(找出文中体现失猫之痛的句子)4.教师小结:养猫之乐,乐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让我领受到如家人一般的温情。
5.启思导学: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确。(生边读边划课文)
小结:第一只:酸辛;第二只:怅然、愤恨、诅骂;第三只:更难过得多 前两只:痛惜
第三只:痛悔
6.小组合作: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但它的死却使我这样的难过,而且还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并且“我家自此永不养猫”?
五、活动三:拓展延伸(10分钟)
观看有关弱势群体的视频。小组讨论,说感受。
六、结束语(1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板书设计]
16.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
命运之悲
人:养猫之乐
失猫之痛
主旨:平等博爱
同情弱小
第二篇: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章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亡失后的情感。
3.初步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知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亡失后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知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班班通
教学方法:
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多媒体放映小猫的照片,观察小猫的可爱,引入动物——小猫。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班上很多同学都养过它,那我国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经养过小猫,从小猫的养护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郑振铎先生《猫》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
(1)作家作品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好段序,圈出重点词语,梳理字音词意。
(3)教师点拨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一)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根据表格要求,分组找出三只小猫的相关信息。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a)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1、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
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
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
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
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生字、生词,弄清“枝折花落”和“屏息凝视”两词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二、阅读课文,了解猫长大后和满月时的特点,并运用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体会满月时小猫的天真可爱。
三、借助课外阅读,品读课文内容,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情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勇于创新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设情感。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让我们感受到动物身上那种和我们人类同样伟大的母爱;学习《雪猴》《鸟情》,我们又感受到人与动物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依然要走进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二、用心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解难: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字找出来。
(通过查字典,结合语境,重点弄清“枝折花落”“屏息凝视”中“折sh锓屏bǐng”的读音。)
2.初识内容:
你觉得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怎样的猫?
(学生各抒己见,将猫的'各种性格一一谈出,暗含“性格矛盾”之处,利于老师进一步启发。)
3.理清脉络:
老舍先生到底写了几只猫,出示两幅挂图。
文中哪部分写了长大后的猫?哪部分写了满月时的小猫?
(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自然理清了文章脉络。)
三、情趣激发,自选内容。
两部分中,同学们想先学哪部分?
(自由选择,统一想法——学习“小猫”部分。)
四、品读想像,情感共融。
1.读读想想,小猫满月时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2.遇到印象深的或感受深的句子,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一下。(学生或读中体会感情或在书上点注或想像文中片断。)
3.小组交流。
4.品读想像,激发学生爱猫之情。
①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的情景。
②小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
5.欣赏“养花”片断,体会老舍爱猫的情怀。
①出示“养花”片断,谈谈感受。
“养花”片断——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他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②对课文此部分中哪些句子有感触?(读一读)(从“爱花”之感深到“爱猫”之情切。)
③想像表演,体会至深:试想一下,老舍先生面对他钟爱的花,又面对破坏了花的那么天真可爱的小猫,会是什么样子?
6.师生共读此段。
7.感悟写法: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心理涌出了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脑海中涌现了如此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将大家熟知的小猫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学生小结:仔细观察,充满爱心。)
五、欣赏精品,激励共鸣。
1.现代大作家冯骥才也曾写过一篇类似文章《珍珠鸟》,和老舍先生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欣赏一下吗?
2.其实,不论是大作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都有过与小动物朝夕相处或亲密接触的经历,只要我们像老舍先生那样仔细观察,充满爱心,我们也一定能写出同大作家一样精彩的文章。
3.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2.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关爱、善待生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郑振铎先生家也曾养过几只猫。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
诅骂()红绫()..
2.作者介绍。(1分钟记忆黑色字体)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默读,感知文意(默读注意事项)
(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1.不出声。2.不指读、不倒读。3.一分钟不少于500字。全文大概2500字左右,所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文章。
(2)、文中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这几只猫有什么不同?(比如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我的感情等方面来找。)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我的感情:
(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你能不能把第一只猫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教师小结: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作者和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感情是不同的。
四.品读,体会情感
有一位表演艺术家说,人的喜怒哀乐,连最微妙的情绪,都可以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三只小猫,却有三种感情。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我”和家人对小猫态度的语句,并借助你的声音读出作者的情感。(在组内试读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很明显,我和家人对第三只猫的.感情与前两只猫形成了一个鲜明地对比。那么在本文中,我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五、悟读,感受哲理
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六、教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是描写了猫的外形、动作和神态,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猫的活泼、可爱,而最使我们能刻骨铭心的记住这三只猫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如果我们再描写动物的话,不仅要描写它的特点,更应该注入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不仅会有广度,更会有深度。
七.作业
描写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
要求:1.要有外形、神态、动作等描写。
2.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不少于600字。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3. 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深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弄懂“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思考课后练习一。
2、教师: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待作者并板书课题。
2、(读导语质疑)养猫诚然有乐,又怎么会悲伤甚至懊悔呢?让我们一块进入文本,看看本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悟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配角,哪只是跑龙套的?(课件出示问题----初读领略)
明确:一共出现了四只猫,主要写了前三只,重点写第三只。这篇文章就是写的郑振铎先生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阅读要仔细,不能粗心)
2、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三只小猫各自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各自最后的结局。(请同学们汇报预习成果,再多媒体出示表格)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 隔壁要的 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
后来消瘦了,毛也污涩了 很活泼
后来懒惰
郁闷 相伴的小侣 病亡
第二只 舅舅家要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亲爱的同伴 被人捉走
第三只 门外拾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
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
更难看 不活泼
天生忧郁
懒惰 大家都不大喜欢它
在家中若有若无
可厌 被我屈打至死
3、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既然这样,那我们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课件出示问题----思考把握)
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这句话其实是我们全文的行文线索。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并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分析体会
1、你们喜欢哪只猫,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展示优美语句)
第一只是活泼可爱的小猫。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一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分析并准备汇报。
○1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以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板书)
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二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
○3“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④“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板书)
第三只是可怜的小猫。(找出文中描写每只小猫的句子,品读分析再得出其特点) 第三只小猫——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发现被人遗弃的它,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见上表)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2、分析探究文中描写我对第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课件出示问题——析疑探究)
○1“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因为我认为是它咬死的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 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④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做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5于是“我”的态度如何?——体味第30段(课件展示——品读感悟),扣“十分难过” “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做出判定),体会“针”的含义。
○6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板书)
四、感悟升华
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不过,这个故事似乎太过于沉重。让我们读了心里有种压抑。不过,既然是故事,就像表演一样,咱们能不能也来当一当导演,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喊停,然后告诉你的演员,怎样能避免他们即将上演的悲剧,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比赛,选代表汇报板书)
1、第一、二只猫的亡失悲剧——略讲
eg:事不关己,莫不不关心的周家的丫头;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
2、第三只猫身世之谜——尽量不讲,提及就让感兴趣的同学仿写《丑小鸭》
3、第三只猫的生活处事态度——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对“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五、拓展训练
1、共唱《让世界充满爱》(屏幕展示歌词,配乐齐唱)
2、习作练笔《生活中,假如我们这样做??》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
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
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6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性格古怪,胆小,勇猛,喜爱
耍个没完
淘气,摔疼了也不哭,天真可爱
摔跤打秋千
作业:
一、组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的折
二、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性格()()闭息()()变化()()()()可亲
三、造句
无忧无虑
四、背课文(第4自然段)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
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默读圈画)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
生:汇报。
a.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
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投影出示)
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
生:不一样。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 惩戒(ch?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 红绫 (líng )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为什么不单写第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一、品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a.“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c.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9
一、这篇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
教学这篇文章,首先要思考的是它的文体。像散文?像小说?很写实,很有解读诱惑力。
这篇作品很难把它当做小说来读,这就是郑振铎小说的特别之处。小说的最高境界就是觉得它不像小说,它是真的。作者的儿子郑尔康曾经回忆父亲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我家的猫,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自从上述那两件‘猫的事件‘发生不久以后,父亲便写了他的《家庭的故事》的第一篇《猫》。”这说明,本文所记的并非作者亲身经历,借这件事来阐述自己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和态度才是本意。《猫》写在1925年11月7日,地点是上海。此前,作者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博爱”思想影响,但在那个时候,他思想上极度“彷徨”如鲁迅,看不清更找不到中国的出路。于是,1925年到1927年,他创作了16篇组成写实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猫》是其中的第一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照社会,审视人性。
小说,我们就更能解释文章的情节设置的巧妙性与刻意性。为什么前两只猫那么漂亮,而且一只比一只有型?为什么“我”的难过会更加增多?为什么会有两只美丽的鸟儿?为什么第三只猫会特别注意并凝望它?为什么有只黑猫闪过,又正好捕捉到了小鸟还让我看到?为什么我觉得对不起第三只猫两个月后它又死去,而且是忽然,是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为什么我最后永不养猫?
小说,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它究竟要说些什么?
二、文章在诉说什么?
初读《猫》一课,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爱护弱小动物,关爱卑微生命这样的主题,学生们也能够很容易地在文中读出这样的主题。徐志耀老师在《启蒙生命的责任——郑振铎解读》中说:“我们在教学中这样一个问题常常无法回避:为什么作者在文本写道‘自此,我们家永不养猫’,如果仅仅是关爱弱小的生命,他完全可以如当今社会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一样,继续收留那些流浪的猫犬,用自己的关爱来弥补无心的过失。他没有这样做,说明文章的主题绝不应局限于这个层次上,其中还包含着作者更深层的思考。”最后一只猫虽然丑陋,可也是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让我们感觉如此温暖,安静,美好。可是“我”却无情地去棒打它,甚至“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我”的暴怒、虐待,“我”的被针刺过的良心,“我”的妄下断语,没有判断明白带来的冤苦等,这个层面上的理解学生都能读出,文章也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了。那么,教学要教什么?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孩子能读出的东西(重温也是一种教学),更要教出他们应该要读出却还没有读懂的东西,而且,教法不是告知,是在教师的点拨下感悟体验最终收获。回到文章深处阅读,我们会问,针刺良心,刺出了什么?“我”严于律己、自我解剖又得出了什么?“永不养猫”的负罪感的背后又是什么?人性的多面性!生命的平等、自由的诉求!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尊重生命的漫长的路,强弱之分的社会状态,人性中的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暴露提示着人性中善良、仁爱、公平、正义等美好一面的觉醒。文中的“我”剥夺了小猫的生命,“我”的忏悔和负罪又说明什么?过深的解读对初一学生而言,自然不适合,但一点都不去思考文本的深度,教学必然走向浅表化。我们应该教学生认识到:判断未明,勿轻结论;否则,既伤人,又害己。而且,我们还应该通过郑振铎先沉重的笔触去感受“一个时代知识精英对生命的尊重与高度的责任感”,语文,才是一种文字的精神的滋养和唤醒。
三、“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
第二只猫走失后,“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里的“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第三只猫,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诉说,它不是也被这些“不知名的”夺走了所爱的东西吗?生命,尊严,平等,自由,价值等,这是猫的所爱,也是所有生命的必须。这些“不知名的”是什么?人性中的丑陋、阴暗面,自私,残暴,地位等等。这样一想,文章的情节被打通了,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顺畅了。这堂课,我们就来找这些“不知名”的东西,就来思考“我们所爱的东西”,作者写作的目的就从这里亮堂开来。
四、几只猫?
文章写的是养猫的事情,但标题不是“养猫”,是“猫”。
本来文本写的是“我”和四只猫的故亊。 “可是,绝大多数的老师却只讲前三只猫,好像文本中就没有第四猫一样,这说明我们语文教学文本解读问题是不小的。因为不讲第四只猫,就证明没有读懂这文,极大地流失了《猫》文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尤其是不能将此文上升到更加“有用”的境界。”(徐江《不能忽略第四只猫而且是“黑猫”》)徐教授说:“一个语文老师需尝试锻炼之,给初中生作出上述归纳以薰陶学生,使他们对文本内涵有升华性认知,为进入高中作操作性归纳打下基础。语文阅读所谓“感悟”者,此之谓也。当今阅读教学效果低下,老师少此意识、少此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尝试锻炼”,很让人感动。只为考试而教学的教学,最后必然只有一个冰冷的分数,而为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而展开的教学,奠定的才是人生的基础(包括分数)。小说(或者就说散文),要读出更多的意蕴和深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字中折腾?作者隐喻在文本里的是什么,猫仅仅是猫吗?
小说要展示的是社会百态万象世相。
三妹最爱猫,我呢,也“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第三只猫丑,难看,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就不是真爱猫的真爱生命的人。而“我”的棒喝,“妻子”的怒骂,陌生人顺手抱走第二只猫等等,都足以证明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我们咒骂着抱走猫的人,却用自己的冷酷残暴和武断毁灭着一只猫。若不好好拯救,走出怎样的心灵污泥,我们未来的遭遇又何尝胜过那只死在屋脊上的猫?至于张婶,她最没地位,最是可怜,“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她自己不就是那只任人咒骂的可怜的猫吗?可是她,也“向来不大喜欢”比她更低一级的猫。这就是“我们”,“我们”也是猫!
五、我的教学设计——xx
1、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亡失,难过)——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这个设计,有很强烈的阅读意识。既考量整体阅读,又需要归纳比较。
2、找出三次“难过”的语句,从“更”“比”字的鉴赏中感受“我”的心情和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②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③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你证明能看出“更”难过?“比”又说明什么?
(天灾——人祸——己过,“一缕酸辛”“只得安慰”“也”——“也”“好久”——“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永无”“永不”)
“更”——文章的重点在第三只猫上,“比”——文章的主要写法是对比。
我很喜欢这个设计,很轻盈,又很厚实,文章的结构、重心、感情和手法,都在其中。我为自己点赞!
3、读第三只猫的语段,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妄下断语?
——阅读小说,就是要利用主问题挑起理解争端,多角度涵盖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元素。这是我这堂课的最重要的问题,集中在第三只猫上,不去做三只猫的外形、习性、来历和地位等的比较(这些比较就是零零碎碎的寻找,缺乏思考深度,学生肯定找得出)。教学,要有聚焦点,要有发力点。课堂,是我们展开阅读碰撞的课堂。
哪些因素呢?我想学生的回答有:猫的“凝望”(作案动机),猫的“好像”吃着什么,猫畏罪潜逃,现场鸟的死状,张婶的无言,妻子的咬定……(教学中,果然是这里呈现高潮,学生的解释多角度)
学生容易忽略的是猫的被厌恶,这点其实很重要。它的“若有若无”,被人“不大喜欢”“觉得难看”,还有主观上的不改变自己不进取,“仍不改”,都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设下伏笔。而这一点又可以回到猫的本来特点上,很自然地和前两只猫比较。
这样,“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怎么理解“于是”中的情感?语言品味,感悟文字温度,在语言文字中寻找作者隐藏的东西。
这样,借这个主问题,把教学引向重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关键是落实文中语言,回答要有文本依据。同时,这一部分文字中,多个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非常精彩很见性格,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读出人物的特征为后面文本主旨理解做好铺垫。
4、猫死了,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那猫一定也有要说的,如果你是那只猫,你想说什么?——小说体验阅读,为主题解读蓄势。
5、第三只猫死了,按“我”的话说,“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夺走的是猫所爱的什么?“不知名的”又是什么?
——这里,开始为深化理解做思考了。“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良心的背后,什么在失去?这个问题指向很深。
——生命,猫死的是生命,但所爱的也被夺去了:尊严,平等,自由,价值,诉说和辩护的权利……不知名的是什么?是棍棒,是怒斥,更是我们人性中的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等等。这样一思考,我们就慢慢地走向《猫》最要诉说的人性和生命观。
6、文章还写到几只猫?
——黑猫逃走了,但逃不脱它的命运。张婶呢?我们呢?我们何尝不是这个世界中的渺小的猫?反思,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美好”,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夏目漱石《我是猫》说:“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没有人是孤岛,无数的远方和行人都和我们有关!这个问题是一个借力打力的问题,源于文本,又进入现实,这就是文学给我们的力量!我努力想奉献给学生们的,”是我们对他们鲜活生命体的关爱,是他们在成长中应该获得的,在未来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语文素养。“(xx老师语)
附:课文是昨天晚上八点才知道的,以前从未教过这文章,毕竟在高中。时间紧,难免粗浅,但确确实实有我语文思考的印记。教完后,觉得“如果你是那只猫,你想说什么”这一小说体验式的阅读可以删去,直接奔到“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这一环节,并且在“生命”提示后,追问“猫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所爱的东西被夺去了”,这样课堂又会在思考阅读后掀起又一个高潮。《猫》真是一篇好文章,我相信我能教出更美的它来!——xx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通过摘句归纳法,概括每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难点:初步理解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出示猫的叫声,同学们,你们猜,这是哪只小动物的叫声?你们猜对了。(出示猫图)你们觉得这些猫可爱吗?猫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家庭宠物,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的?作者老舍也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笔下的猫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自学探讨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1)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2)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1)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2)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3、你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1)朗读交流。
(2)是呀!猫就是这样古怪,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呢?请你们再找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师:出示第一自然(幻灯打出)
生:交流
师:点击重点连接词语。(说它老实吧,它的确……,可是,它决定……;任凭谁……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非……不可……)
追问: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比较读(出示幻灯)
(1)说它老实吧
(2)它很老实
(3)说它贪玩吧
(4)它很贪玩
问: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娓娓叙述自己的宝贝)
◆比一比,说一说
幻灯出示: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1)、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谈体会。
(2)、说换训练:
你们能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试着说话吗?(幻灯出示句型)
◆指导朗读感悟
幻灯: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生读)
让我们看看这幅……图:出示(”屏息凝视”图片)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生做表情)
师:我看大家都做得很好,“屏息凝视“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对,就是暂时不呼吸。(幻灯: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老鼠不可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出示: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非……不可……
师:你们能用“非不可”再说个句子吗?
生“回答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4、小节:作者通过总分方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接着分述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用举事例的方法表达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5、、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
2、齐读第二段。
(五)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2、小结:找段中的概括句来归纳段意,是一种好方法,不过有的概括句不能直接照搬,需要删减或补充一下,这样内容就更加全面准确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生字词。
板书:
猫
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生字、生词,弄清“枝折花落”和“屏息凝视”两词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二、阅读课文,了解猫长大后和满月时的特点,并运用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体会满月时小猫的天真可爱。
三、借助课外阅读,品读课文内容,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情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勇于创新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设情感。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让我们感受到动物身上那种和我们人类同样伟大的母爱;学习《雪猴》《鸟情》,我们又感受到人与动物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依然要走进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猫”。
二、用心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解难: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字找出来。
(通过查字典,结合语境,重点弄清“枝折花落”“屏息凝视”中“折sh锓屏bǐng”的读音。)
2.初识内容:
你觉得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怎样的猫?
(学生各抒己见,将猫的各种性格一一谈出,暗含“性格矛盾”之处,利于老师进一步启发。)
3.理清脉络:
老舍先生到底写了几只猫,出示两幅挂图。
文中哪部分写了长大后的猫?哪部分写了满月时的小猫?
(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自然理清了文章脉络。)
三、情趣激发,自选内容。
两部分中,同学们想先学哪部分?
(自由选择,统一想法——学习“小猫”部分。)
四、品读想像,情感共融。
1.读读想想,小猫满月时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2.遇到印象深的或感受深的句子,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一下。(学生或读中体会感情或在书上点注或想像文中片断。)
3.小组交流。
4.品读想像,激发学生爱猫之情。
①小猫玩鸡毛、玩线团的情景。
②小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情景。
5.欣赏“养花”片断,体会老舍爱猫的情怀。
①出示“养花”片断,谈谈感受。
“养花”片断——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他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②对课文此部分中哪些句子有感触?(读一读)(从“爱花”之感深到“爱猫”之情切。)
③想像表演,体会至深:试想一下,老舍先生面对他钟爱的花,又面对破坏了花的那么天真可爱的小猫,会是什么样子?
6.师生共读此段。
7.感悟写法: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心理涌出了这么多的情感?为什么读着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的脑海中涌现了如此丰富的画面?为什么老舍先生将大家熟知的小猫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学生小结:仔细观察,充满爱心。)
五、欣赏精品,激励共鸣。
1.现代大作家冯骥才也曾写过一篇类似文章《珍珠鸟》,和老舍先生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欣赏一下吗?
2.其实,不论是大作家,还是我们普通人,都有过与小动物朝夕相处或亲密接触的经历,只要我们像老舍先生那样仔细观察,充满爱心,我们也一定能写出同大作家一样精彩的文章。
3.课后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 惩戒(ch?ng) 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 红绫 (líng )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四、品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1.体会作者一家对三只猫的不同感情以及猫亡失后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具体表达的句子。 第一只猫:“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托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
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
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
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一顿惩戒。”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当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周围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人”捉走后就“怅然”、“愤恨”、“诅骂”,在这段生活经历中展示的“我的人性”充满爱心,表现得十分宽容、温馨、善良和光明。然而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我”,不仅只凭主观猜测“妄下断语”,面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则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
2.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三、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
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能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和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这个单元的五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推荐课外两篇文章冯骥才的《珍珠鸟》和老舍的《我家的猫》,看看他们是如何和小动物相处的。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13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生字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事实真相: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
教师小结: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明确: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题:应善待生命、关爱弱小勿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七: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作者家里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有无尽的懊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的语句、抒情的语句、耐人寻味的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地将人物情感蕴抒情:将内在的情感外显化,更利于情感的抒发,感染人,打动人。
耐人寻味:“至此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不能忽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又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点?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得猫一一养猫一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一复得猫一一复养猫一一复亡失一一永不养猫。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首尾呼应、设置伏笔:文章开头交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记永不养猫"收篇,开拓新意,照应开头。伏笔的表现: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谓连珠缀玉、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非常喜爱前两只猫,使之和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以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称:文中的“我”是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既是目击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课外练笔: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第三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猫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感悟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污涩(sâ)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
蜷伏(quán)惩戒(chã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诅骂(zǔ)红绫(líng)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丢失 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3)“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4)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
(5)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3.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a.“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c.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六、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第四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结局。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首先出示一则谜语(课件呈现),引导学生来猜: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打一动物)
在学生猜出答案后,师随即出示一组可爱漂亮的猫的图片(课件呈现)让学生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一种非常乖巧、可爱的小动物,正因为如此,很多家庭都曾经养过猫。作家郑振铎先生家里就养过猫,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聆听、感受作者笔下一家人养猫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呈现)
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结局。
2、体会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形成善待生命、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态度,感受生命之美。
三、读读写写(课件呈现)
怂恿 怅然 蜷伏 虐待 惩戒 安详 懒惰 冤枉 畏罪潜逃
四、明确学习方法
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说读。(教师板书:说读)什么叫说读呢?就是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咱们就是采用这种边说边读的漫谈式的方法,来了解课文。咱们说读的话题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说猫、说人、(教师板书:说猫、说人)咱们首先进行的是第一个话题:说猫。说猫的什么呢?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五、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默读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课件呈现问题)
1、认识作者笔下的这三只猫。他们特点不同,命运各异。同学们可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情况。
教师示例:第一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
教师预设答案: 第二只猫:
(1)它是从舅舅家抱回来的,它比第一只猫更加活泼可爱,晚上还帮作者捉老鼠,但是它最终还是被别人抱走了。(2)它会爬树,还会去晒太阳。
(3)它不怕生人,而且有时还会去捉蝴蝶。第三只猫:
(1)是冬天在我家门口被捡到的流浪猫,很瘦,不好看,而且它也没前两只猫那么活泼,好像天生具有忧郁性。
(2)有次,它因天冷,钻到火炉底下,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难看了。
(3)有一次我误会了它,还打了它,两个月之后它死在了邻居家门口。教师小结
来历、外形、性情各不相同的猫,它们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在整个的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因为它们的命运都是亡失,让我们不禁为其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而感叹,(板书:生命之美、命运之悲),因此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了解了猫的生存状况后,让我将目光转移到作者身上,说说人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1、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摘录或概括填空,最好形成一组排比句。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感受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养猫之乐,乐在让我领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情
2、划出作者抒发失猫之痛这种痛感的句子。三只猫遭遇不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预设
(1)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2)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一只猫: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愤恨(怅然)
第三只猫:自责(难过)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自己的主观猜测,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与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七、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师在学生对第三只猫屈死感到不平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谈自己学到的收获或领悟到的道理、启示。(课件呈现设问)
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以免伤害无辜。
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人的个性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误会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会?能不能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听?(作为课下作业,下节课课堂交流)
八、课堂总结
这篇散文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亡失小猫后的痛惜、痛悔之情。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平等对待生命的意识。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品味作者笔下那妙笔生花的语言文字,赏析文中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以便在今后习作中加以借鉴,提升写作水平。
九、小练笔
对于生活中的“可怜猫”,我想说......十、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第一只猫:愉悦——难过 酸辛 第二只猫:快乐——怅然 愤恨
第三只猫:不喜欢——良心受伤 愧疚 自责
第五篇: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篇一:郑振铎《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3.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文章深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弄懂“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意思,思考课后练习一。
2、教师: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待作者并板书课题。
2、(读导语质疑)养猫诚然有乐,又怎么会悲伤甚至懊悔呢?让我们一块进入文本,看看本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悟
1、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只猫?如果说它们是在给我们演出,哪只是主角,哪只是配角,哪只是跑龙套的?(课件出示问题----初读领略)
明确:一共出现了四只猫,主要写了前三只,重点写第三只。这篇文章就是写的郑振铎先生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阅读要仔细,不能粗心)
2、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三只小猫各自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各自最后的结局。(请同学们汇报预习成果,再多媒体出示表格)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 隔壁要的 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后来消瘦了,毛也污涩了 很活泼
后来懒惰
郁闷 相伴的小侣 病亡
第二只 舅舅家要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亲爱的同伴 被人捉走
第三只 门外拾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
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 不活泼
天生忧郁
懒惰 大家都不大喜欢它
在家中若有若无
可厌 被我屈打至死
3、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既然这样,那我们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课件出示问题----思考把握)
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其实是我们全文的行文线索。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并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分析体会
1、你们喜欢哪只猫,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展示优美语句)
第一只是活泼可爱的小猫。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一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分析并准备汇报。
○1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以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2“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板书)
第二只更活泼更有趣。
找找文中描写我对第二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
○3“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④“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板书)
第三只是可怜的小猫。(找出文中描写每只小猫的句子,品读分析再得出其特点)第三只小猫——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发现被人遗弃的它,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见上表)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2、分析探究文中描写我对第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句子。(课件出示问题——析疑探究)
○1“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因为我认为是它咬死的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④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做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5于是“我”的态度如何?——体味第30段(课件展示——品读感悟),扣“十分难过” “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做出判定),体会“针”的含义。
○6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板书)
四、感悟升华
同学们,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不过,这个故事似乎太过于沉重。让我们读了心里有种压抑。不过,既然是故事,就像表演一样,咱们能不能也来当一当导演,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喊停,然后告诉你的演员,怎样能避免他们即将上演的悲剧,好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比赛,选代表汇报板书)
1、第一、二只猫的亡失悲剧——略讲
eg:事不关己,莫不不关心的周家的丫头;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
2、第三只猫身世之谜——尽量不讲,提及就让感兴趣的同学仿写《丑小鸭》
3、第三只猫的生活处事态度——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对“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五、拓展训练
1、共唱《让世界充满爱》(屏幕展示歌词,配乐齐唱)
2、习作练笔《生活中,假如我们这样做??》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
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
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
篇二:郑振铎《猫》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2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a)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惩戒(ch?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丢失死亡
4、依据表格,我们来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5、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议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是)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师: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为什么不单写第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一、品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a.“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b.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c.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