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规定-保卫处(范文模版)
中国传媒大学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精神,认真做好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良好治安秩序,建设和谐校园,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是,在校党委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职能部门工作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各部门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
第三条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提高认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常抓不懈。
第四条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
第五条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目标是:师生员工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勇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和火灾、交通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一般案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校园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员工有安全感。
第六条
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逐级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
每年年初学校主管领导代表学校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与各部门各单位签订本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责任书的要求,应当向所属下级单位逐级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和要求。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学校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由主管保卫工作的校领导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若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保卫部(处)。各部门、各单位相应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主要党政正副职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成员若干。
第八条
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职责
(一)认真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作要求,根据学校及周边治安情况,研究部署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完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制度,确定工作目标,指导、协调全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组织实施治安综合治理逐级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对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奖惩和组织经验交流。
第九条 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对各单位落实校综治委工作部署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提出工作建议,发挥参谋作用。
(二)负责起草全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总结、简报,做好统计报表工作,具体落实有关会议。
(三)了解掌握全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各单位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工作计划情况向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汇报。
(四)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法制教育活动。
(五)负责组织全校性的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防范漏洞和协助当地政府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六)负责协助公检法和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处理有关违法犯罪案件。
(七)指导各单位民事调解工作和对重点人的帮教及监管工作。
(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督促检查各单位流动人口的使用和教育管理情况。
(九)负责落实全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年终总结、考核、评比、表彰、奖惩和经验交流活动的具体工作。
(十)负责提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预算,掌握使用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费用。
(十一)负责治安综合治理文件的收发、保管、建档和有关来信来访工作。第十条 各部门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在校党委及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下,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议事日程,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不断推动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根据学校与本单位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逐级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各岗位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三)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全面做好治安防范、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危险品管理、保密、流动人口管理、大型活动保卫等工作,努力实现本单位安全无事故。
(四)经常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尤其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寒暑假前后以及特殊时期,要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漏洞及时整改,做好值班和信息反馈工作。
(六)定期对本单位人员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思想动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防范突发事件和不安定事端发生。发现重要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七)积极配合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调查与本单位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
(八)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监管对象和其他重点人的帮教和监管工作。
(九)做好本单位人员或与本单位有关的民事纠纷工作。
第三章 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第十一条 严厉打击校园违法犯罪活动。学校保卫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是严厉查处偷盗、抢劫、持械斗殴、故意伤害等严重扰乱校园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和侵犯公私财产的案件。各学院和有关部门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行为按校纪予以严肃处理。广大师生员工都有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责任。
第十二条 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保卫部门要加强门卫巡逻,控制校外闲杂人员和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充分发挥技术防范系统的作用,加强校园、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监控;各单位对所辖各区域、各重点部位应做好值班巡查工作,做到“看好自己的门”;各单位对重点要害部位应当采取“三铁一器”(防盗门、铁护窗、铁质柜、报警器)防范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
第十三条 广泛深入地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安全知识及自我防范的宣传教育。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校报、校园网、橱窗等媒体和举办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知识答题和发放治安情况通报、安全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开展以防火防盗和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维护稳定意识、安全意识和道德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保卫部、宣传部、学生处、工会、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四条 加强重点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尤其对贵重仪器设备、重要档案资料、现金票证、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品、大型活动、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和实验室、财务室、物资储存室(库)、食堂、礼堂、演播厅、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场所加强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重点要害部位要建立保卫档案;各类大型活动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使用单位与被雇(聘)人员签订责任书,建立工作档案,做到人数清、情况明。
第十五条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各单位在建立健全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以及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积极参与治安管理工作;各单位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种治安防范、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将责任和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师生员工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单位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要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组织在调解纠纷和维护稳定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第四章 考核、评比、奖惩
第十八条 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组织考核小组,对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和奖惩。
各部门各单位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及推荐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和相关材料报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各单位的总结和先进事迹材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单位工作情况,组织考核和评定,报经校党委批准后进行表彰奖励。
组织评比和表彰奖励一般每年一次;对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事迹的可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发生重特大案件或事故负有责任的相关责任人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对有特殊贡献的,推荐参加朝阳地区、北京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
第二十条 按照“一票否决”的要求,对年度内治安长期混乱或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取消其评选资格。被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一票否决的干部和责任人,在本单位治安面貌改变之前,取消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当年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
第二十一条 因工作严重失职而发生重大案件或事故,对单位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考核内容
(一)单位党政领导重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之纳入单位议事日程,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二)认真落实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基层。
(三)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健全,并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做到人人皆知或张贴上墙。
(五)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六)利用各种形式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教育面达到80%以上,教育效果良好。
(七)对本单位辖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
(八)了解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发现不安定因素及时疏通引导和及时上报。
(九)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防止矛盾激化。
(十)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当年内未发生有影响的政治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和失泄密事件,一般案件和事故不超标。
第二十三条 评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条件
(一)落实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成绩突出的;
(二)在治安防范、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民事调解、安置帮教、保密等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
(三)单位主管负责人和治安责任人,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出优异成绩的;
(四)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五)保护抢救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有功的;
(六)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有其它突出贡献的。第二十四条 取消评选资格的情形
(一)由于责任、措施不落实,致使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火灾、交通责任事故等治安灾害事故的;
(二)对内部矛盾和纠纷解决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疏于防范和管理,连续发生案件,又不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的;
(四)对本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和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置之不理的;
(五)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五条 本校师生员工为维护学校治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壮烈牺牲的,由学校申报烈士称号或按因公处理。本校师生员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误工的,视同出勤,负伤致残的,按因公负伤致残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校所属的各部、处、院、所、馆、室、社、中心、公司及师生员工,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七条 驻本校的外属企业、事业单位,应确定一名主要领导负责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本单位秩序良好和稳定。
第二十八条 驻本校外属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承包经营者,均需与本校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并履行责任书中规定的职责,按属地管理的要求“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对内部长期混乱或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和治安秩序的,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有权责令解除合同,限期离校,问题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6月制定的《北京广播学院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模版]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管理规定(修订)
中传学字〔2014〕10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第三条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 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行为守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本校学生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六条 学生应该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 9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 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正式录取的新生,应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来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教务处请假。未经请假或请假后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即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请有关部门查究。第九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否则按违反学习纪律处理。未请假或请假未准逾期两周以上(含两周)未注册者,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节 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
第十一条 本科学制四年,高职学制三年,第二学士学位学制二年。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六年,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四年,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长年限为三年,超过此年限者,不予注册。
第十二条 不能在正常学制内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学习年限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申请、缴费等手续。
第十三条 学分累计达到所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要求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各专业需达到毕业的总学分数,由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
第三节 考 勤
第十四条 培养计划规定的课堂讲授、考试、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时事政治学习,都要进行考勤,学生因故不能参加的,事先必须请假。未请假或请假未准而擅自不出勤者,均以旷课论。/ 9
教师可以根据本《规定》的原则、所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人数多少等情况制定本门课程考勤办法(如点名、签到等)进行考勤,并将学生出勤情况按所占成绩的比例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对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达到或超过10学时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1)旷课10—19学时,给予警告处分;(2)旷课20—29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3)旷课30—39学时,给予记过处分;(4)旷课40—49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5)旷课50学时以上(含50学时),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十五条 学生请假需办理《中国传媒大学本专科学生请假审批表》。请假三天以内,由辅导员审批,教学秘书备案;三天以上的须由学部/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主管教学领导审批。一学期内因各种事由累计请假超过一个月,应报教务处备案,累计超过本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按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
学生因病请假应有校医院证明;有特殊原因必须请事假时,须说明详细事假原因,事假不得超过两周。请假期满,请假学生须及时向辅导员、学部/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销假。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续假批准与否,应回复学生本人。
第四节 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六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七条 凡培养计划规定的或者学生选定的课程必须按时听讲、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一学期内学生缺课超过某门课程学时数的三分之一或缺交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超过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须另行重修。
第十八条 考试成绩的评定,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原则上除采用口试、课程论文等考试方式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可采用五级分制外,其他均按百分制记录成绩。
学生成绩单采用学分、考试分数、学分绩点并行记录的方法。其学分绩点规定为:
2GPA=4-3(100-X)/1600(60≤X≤100),X为课程百分制分数;不及格成绩绩点为0 五级分制换算百分制如下:
优—95,良—85,中—75,及格—60,不及格—50; 计算方法为:
一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绩点×学分数
学分绩点有两种计算方式:
1、只计算必修课学分绩点;
2、计算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分绩点。公共选修课不计入学分绩点。
学年或总评平均学分绩点=所学课程(公共选修课除外)学分绩点之和÷所学课程学分之和 重修重考通过一律按60分计入平均学分绩点计算。/ 9
第十九条 课程的考试一般在期末进行,取得及格及以上成绩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课程的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占40%~20%)。两者具体比例,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开课前报学部/学院教学办公室备案,同时由教师向学生宣布。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学校实行辅修制。凡申请辅修者,须经所在学部/学院和辅修主管部门同意,报教务处批准,方可入班学习。修满辅修专业规定学分者,发给辅修专业证书并附辅修专业课程成绩表。具体办法按《中国传媒大学辅修、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学生境外交流学习管理规定(修订)》,学生在境外所修学分经审核认定后方可转换为所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相应课程的学分。
第二十二条 学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考试违纪或作弊者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专科生考试规则》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节 期末考试、重修、重考与缓考
第二十三条 学生须按学校规定按时选课并参加所选课程的考核,课程考核资格依据教务在线内课程的选课名单,未选课学生不具备考试资格。考试安排完毕,统一由教务在线端口公布。学生可登陆个人教务在线端口,查询、确认考试安排,按时参加考试。课程考核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修或重考:
(一)学生必须按学校规定办理相应重修或重考手续,否则成绩无效。学生办理完手续后必须按时参加考试,未经批准擅自缺考(即旷考)者成绩以零分计。
(二)重考:课程考试不及格,且考试成绩在40(含40)分以上者,允许重考一次。原则上限选课不组织重考或补考,学生须选择改修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其他同类课程。重考及格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1.每学期初进行基础课重考,范围为上一学期考核结束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学初重考名单由教务处整理,与各教学单位核实后统一导入教务在线。学生根据通知,查询教务在线内考试安排,按时参加考试。
2.专业必修课重考考试将与下一进行的该课程考试一起考核。期末重考由考生自行网上报名参加,教务处将根据当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安排重考、缓考,学生根据通知要求,按时完成报名,参加该学期课程考试。
3.重考仍不及格和考试成绩在40分以下者,须申请重修。
(三)重修:课程考试不及格,且考试成绩在40分以下者,课程须重修。
1.重修课程不单独安排教学与考核,学生须参加下一学期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重修课程与其他教学环节时间冲突时,学生本人可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教师同意,学生所在学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可部分听课或自学,但必须完成作业和实验方能参加考试。
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重修次数不限。
3.学生不得重修已合格的课程,原则上限选课不允许重修。
(四)重修、重考课程通过,成绩如实记载,并在学生成绩单中标注“重考”、“重修”字样。第二十四条 学校允许学生在特殊情况下申请缓考:
(一)学生因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时,须在考前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学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缓考申请,同时提/ 9
交医院的相关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生效;
(二)因事一般不准缓考,原则上重考、缓考后不准再次办理缓考。
(三)基础教育课的缓考考试在下学期初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缓考考试将与下一进行的该课程考试一起进行,原则上限选课不组织重考、重修,因此不可办理缓考。未经批准擅自缺考(即旷考)者成绩以零分计,并注明“缺考”字样。缓考考试成绩按实考成绩记载。
第二十五条 学生应主动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务处咨询重修、重考或缓考的有关事项,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教务处办理重修或缓考考试手续。
第六节 转专业与转学
第二十六条 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本科生可以按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第二十七条 学生转专业一学年办理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在每学年春季学期进行。第二十八条 学生转专业前所修的课程成绩将如实记载在成绩单中。
第二十九条 转入学部/学院对转专业学生原所修课程进行认定,转专业学生须达到转入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第三十条 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办理转学手续;跨省市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三十一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录取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七节 休学与复学
第三十二条 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因各种原因需暂停学业或不能正常学习者,可申请休学或保留学籍。第三十三条 学生申请休学或学校认为须休学者,可予休学。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
(一)经校医院诊断,因病须停课时间超过六周的;
(二)一学期请病假、事假缺课累计超过该学期上课总学时三分之一的;
(三)因其他特殊原因学校认为必须休学的。
第三十四条 学生休学一般由本人申请,经学部/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同意,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休学。/ 9
第三十五条 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经学校批准可持续休学,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学期结束前开始休学者,该学期按休学计算。
休学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
第三十六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休学学生必须办理休学手续离校,路费自理,学校保留其学籍。
(二)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不享受助学金、奖学金。
(三)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我校医疗管理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保留学籍至退役两年内。
第三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于期满前的学期末向学校提交复学申请,经学校审查合格,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学,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因病休学申请复学时,须附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可以正常学习”的诊断证明,经校医院复查合格者,所在学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可办理复学手续。伪造诊断证明或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
(二)因其他原因休学者,须提供必要的证明,经所在学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和校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办理复学手续。
(三)复学者,依其选修课程的情况编入原专业相应年级学习。
第八节 退 学
第三十九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学:
(一)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不合格(已重考、重修合格课程除外,实践学分除外)学分累计达到或超过20学分者;
(二)学生在前三学年内每一学期所取得的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低于12学分(含12学分)者(不包含实践学分和重考课程);
(三)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四)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五)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六)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七)在学校规定的在校最长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八)本人申请退学的。
若学生意外身故应由学部/学院或学生亲属代为办理学籍注销手续;
学生按照上述规定退学,对学生不是一种处分。退学申请书应附学生家长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并由辅导员核实后签字确认。
因
(一)(二)情形应予退学者可申请学业留级。学业留级的具体办法参见《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学业留级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9
第四十一条 对作退学处理的学生,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因特殊情况无法送交本人的,则在校内发布公告。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7天,即视为送交。
第四十二条 学生如对退学处理有异议,可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第四十三条 学生退学后的有关事项,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退学学生须在退学程序结束后的15天内办理手续离校,其档案、户口退回家庭户籍所在地。
(二)退学学生办理完退学手续后学校发给退学证明,学业期满一学年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可发给肄业证书。无故超过规定期限两周不办理手续者,学校将注销其学籍,不再出具任何证明。
(三)学生退学后学费的处理按《中国传媒大学学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九节 毕业与学位
第四十四条 具有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并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本科生同时达到辅修专业要求者,另发给辅修专业证书。第四十五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一)取得本科毕业资格;
(二)符合国家及学校有关学士学位授予规定。
第四十六条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所在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但因个别课程、实践环节或毕业设计(论文)考核不合格而未达到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四十七条 结业的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允许在结业后申请重修不合格课程,重修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以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五条者授予学士学位。
第四十八条 修读辅修专业者,因辅修专业课程没有完成,不允许延长在校学习年限,可在毕业离校后申请修完剩余课程(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合格者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对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由学校追回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五十条 学校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五十一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学生代表提案等方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五十二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9
第五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五十四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社团管理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第五十五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五十六条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培养计划,由校团委根据相关文件组织实施。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有关管理规定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中国传媒大学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可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五十八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五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有关规定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公寓管理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六十条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锻炼身体、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分别由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的相应部门评选、授予。
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分口头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奖学金等。
第六十一条 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学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并按有关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处分有下列五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故不适合毕业班的学生。毕业班的学生在受留校察看处分之前已受过处分的按开除学籍处理。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解除留校察看。在留校察看期间经教育不改、重犯错误的,应予以开除学籍。
第六十二条 对犯有如下情形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 9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八)学校认定的其他影响恶劣的严重错误。
第六十三条 其他违法、违规、违纪情况处理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六十四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要热情帮助、严格要求。对认错态度好并有悔改立功表现者可酌情减轻处分。对已受处分的学生,如有重犯要加重处分。开除学籍的学生只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有关规定限期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对违纪学生处分程序见《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程序(试行)》。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违纪处分一般在发现违纪学期内处理结束。
第六十七条 对学生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对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9
第三篇:治安综合治理规定制度
治安综合治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我校两个文明建设,维护校内安全稳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必须贯彻“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确保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是:
1.打击各种危害学校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
2.严密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堵塞安全漏洞;
3.积极开展对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4.鼓励师生员工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及时发现、疏导师生员工之间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确保校园稳定。
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我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班齐抓共管,治理内部环境,维护内部秩序。
为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其职责是:
1.根据上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和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及有关制度。
2.深入调查、分析校内治安状况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提出工作任务和措施。
3.督促、检查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及时总结推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
校长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部门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其职是: 1.根据上级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2.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治安综合治理各项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3.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搞好教书育人。抓好教风、学风建设,稳定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4.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各类案件或事故的发生。
5.认真开展对师生员工形势与任务、道德和法制及安全常识教育,增强其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自觉维护校内秩序,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疏导师生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一)校园治安管理规定
1.进入学校人员必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校内治安秩序。严禁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未经学校保卫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引领社会团体或校外人员在校内从事文体或者其他聚会活动。
3.校园内严禁携带管制刀具或者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禁止进行赌博、殴打他人、聚众斗殴、故意损坏公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奖惩
各班级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定的各项要求,学校定期组织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和标准:
1.切实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有检查、有总结、有会议记录;纳入了全员岗位责任制、同考核。
2.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制度健全,无各类案件和事故。
3.思想政治工作扎实。经常开展形势和任务、法制和道德教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没有不安定因素,无违法违纪人员。
4.经常开展安全防范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无隐患。
学校在“评先创优”工作中,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度》,经考核成绩优异,学校视情况给予奖励。
第四篇:中国传媒大学保卫处新生安全提示(2011-07-11)
校保卫处向新生安全提示
亲爱的同学:
恭喜你成为中国传媒大学一员。为使新生顺利来校报到并平安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特提示注意如下安全事项:
(一)报到途中
1、妥善保管携带的物品,不要让陌生人代管。
2、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家庭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
3、上下车时不要拥挤,谨防财物被盗。
4、自驾车来校注意交通安全。
5、大额现金请存入银行,保管好银行卡。
(二)到校后
1、拒绝上门推销人员,防止购买伪劣产品,防止不法分子“顺手牵羊”。遇有以老师、学生会等名义推销的所谓多功能电信卡,要拒绝购买,并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告。
2、电脑、手机、MP3等贵重物品应随身携带或锁入抽屉、柜子。
3、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4、请同学们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遵纪守法,关注安全。保卫处报警电话:010-65783110;公安报警电话:110
第五篇:中国传媒大学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管理规定
中国传媒大学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和来校工作的外来人员安全,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及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外来务工人员是指成建制或零星在我校从事建筑施工、临时合同工、经商服务等劳务活动的不属于学校编制的外来人员。
二、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有用工单位应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纳入本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并确定一名领导分管负责。
(一)严格用工手续。任何单位不得聘用无身份证或来历不明的人员。
(二)负责对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遵纪守法和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防灾害事故等安全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如建筑施工队、装修队、维修队、绿化队等)要建立治保组织,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并接受保卫部门检查指导。
(四)协助有关部门调解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负责调解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
(五)各用工、主管单位在成建制务工单位或外来务工人员进校五日内,须到保卫处办理有关治安管理手续和防火安全手续,填写“外来务工人员登记表”),同时办理《临时出入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和防火安全责任书(成建制务工单位)等。
(六)协助公安机关、保卫部门查处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中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七)做好本单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做到: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服从学校管理,配合学校及用工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二)自觉维护校园治安秩序,自觉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严防发生灾害性事故和意外伤害事故。
(三)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准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违章电器设备;用炊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在施工场地或住地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四)严禁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盗窃和破坏公物,不得扰乱校园公共秩
序,影响他人学习和正常生活。
(五)进出校门应主动出示《临时出入证》,遇管理人员查验时不得拒绝。
(六)《临时出入证》不得转让、转借、涂改和伪造;更换聘用单位或离校时,应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七)不得擅自留宿他人或亲属,严禁无结婚证明的男女混住。
(八)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保卫部门查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
四、保卫处是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凡在学校务工的各类外来人员均须自觉服从管理,不服从管理或无理取闹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本规定由保卫处负责解释。
六、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北京广播学院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北京广播学院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暂行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