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思想品德塑造计划
学生思想品德塑造计划
为全面推进我学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整体发展的德育工作格局,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努力构建全、全员德育、特色德育的工作模式。
2、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效性,促进德育情感内化,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高尚,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3、创建德育特色品牌,深化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德育科研,打造一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内涵发展。
二、实施策略
1、抓导向,积极开展德育科研、结合实际,落实人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准备参加“十三五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实现德育科研规范化。
2、抓常规,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每周一举行规范的升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演讲;开足、上好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时事新闻课”、班会课,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开发德育校本教材,推动德育教育课程校本化。
3、抓载体,深化主题教育。要根据实际,创新内容、形式,抓好以下四项主题教育。一是,以诚信之星、美德少年、故事大王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和爱读书的良好品质;二是,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依托,自行设计每月活动主题,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三是,以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功能为突破口,做好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课程开发等工作,培育小学生健全人格;四是,以学生社团建设为切入点,突出社团校本课程开发。
4、抓队伍,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开展多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交流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一本先进教师事迹的书、写一篇德育论文、帮助一名后进学生的“三个一”活动,推动德育工作全员化。
5、抓特色,提高德育创新水平。各学校在扎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从内部挖掘本校德育工作特色,总结新做法,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实现德育效果最优化。
三、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认真制定本校工作计划,组织人员,明确职责,抓好落实。
2、活动保障。把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精心设计载体、拓宽渠道,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不少于5次,学生参与面达到校生的90%。
3、评价保障。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道德、教师师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办法。实施班级德育工作评比制度,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生思想品德塑造计划
新安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第二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期教学复习计划
周堂三中陈香永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关键的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时间短、任务紧。扎实搞好中考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科学有效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初中三年所学思想品德的知识,以及学生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业成绩,按照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特制定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复习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校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初中的学习,在思想品德方面基本上懂得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加上本校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波动性比较大,有部分学生有厌学、只顾贪玩不良现象,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的不活,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个学期要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他们顺利的毕业,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三、指导思想
让学生巩固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会考试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习成绩。教研组教师精诚团结、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以集体的力量确保学科优势。
四、教学内容
1、七--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 2、2015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与指导;
3、强化模拟训练。
(考纲未涉及的教材知识点一律删除,不作复习,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五、时间按排
根据时间的关系和现有的复习资料,复习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上旬至4月底。主要采取地毯式复习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所以采取地毯式复习。
对七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所有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两课时完成一个单元);将课标与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按识记、理解、运用不同层次的要求,结合教材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理解、运用,并使其系统化。
第二阶段:5月。专题复习,以课标与河南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为主要资料。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时事与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并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侧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阶段:6月。进行综合性复习与模拟测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广泛收集资料,精心编选好符合中考要求的综合性题目进行训练,编写试题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第三:时政热点训练.集时政、所学理论、青少年成长三方面相联系的综合题的分门别类的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考前一周左右,学生自由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少背多思,让学生自主复习的目的是避免其有过多的依赖性,让他们整理、选择上考场时的必备资料、课本,在考前要强调注意事项。
六、教学措施
从去年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我认为思想品德中考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元复习,夯实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复习限度。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使学生构建课本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细化落实考点。
(二)、专题复习,整合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的某一点或时政要点、热点为载体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把分散于教材的知识电联系起来构成整体。
(三)、适度训练,提高能力
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磨练思维、开阔思路、触发灵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最终得到落实和提高。但训练应适度,切忌搞题海战术,对各种资料不加选择的滥用、乱用。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精心编制训练试题,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的习惯和心理,同时也要适度的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总之,经过三轮复习,不但能使学生的政治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较大的提升,意志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逐步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合格学生。
第三篇:思想品德学科组计划
思想品德学科组2011~2012上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一.抓好集体备课
加强研究,切实转变重教不重学、管教不管学、教学脱离的落后教育教学思想,在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既考虑如何教,如何组织教学环节,更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学的更好,以及如何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注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们在反思环节能够回归课堂,反思教学,查找经验与不足,特别的查找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漏洞,以做出及时的弥补。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下大力气精心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置与优化。
从备课环节开始,将备学生纳入到备课中来,并作为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想认识基础,做到有的放矢。
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力求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三.加大教科研,不断探究教科研新形式
1.抓好常规教研,认真进行好集体备课研究、业务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听评课研讨活动,按照学校统一计划,我们安排每周听一节课,听后即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另外组织部分教师上示范课,并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讲座,对部分教学水平较差的老师,通过组织进行优质课观摩、查找自身问题、细化问题、及时整改等,循序渐进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创新教科研形式,大力推进网络教研
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便捷的优势,利用现代的网络交流工具,及时与全国各地的名师进行交流,互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当我们遇到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都在与这些名师的交流中得以解决;每年的中考之后,我们都可以及时的搜集到各地的中考试题,便于捕捉命题动向。
3.分解细化教研环节,加大小课题研究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形势,高效成为一个基本的要求,我们通过精心的思考,仔细排查制约学科教学及成绩提高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分解,大力推行小课题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在小课题研究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选题来自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为课堂教学服务。我们发现,导致制约学生学科成绩提高的因素很多,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学生的答题能力的欠缺,如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组织答案能力等,为此,我们进行了“各种题型解法研究”,按照思品考试中“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题型,针对各个题型的特点、命题规律,我们通过分工,逐个研究,最后就每种题型的命题特点、思维方法、解答思路、答案模式等形成了统一的思路,使学生受益匪浅。有效的解决了困扰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实现了事半功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学科能力。
四.加大试题研究力度,探究考试命题趋势
我们与多家报社、出版社广泛联系,以此为平台,组织教师们定期为其撰稿,不断加强研究,把握命题趋势的能力有了增强,每年在中考中均可以较好的把握住命题的动向;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部分学科增加课时、作业的背景下,我们在坚持不加课、不挤占课下时间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丰富,我们先后在省市及以上级的报纸刊物、著作上发表成果多篇,还有的被报社聘为特约编辑或作者。在老师们的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发表的成果整理归入教学资源库,为日常的课堂教学、电子备课和电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就爱那个在加大试题研究力度的基础上提升写作的层次。
五.了解学生情况,精心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将时政引入课堂。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要有计划性,对学科组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早计划、早安排,要有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
2.不能安于现状,要有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3.要继续做好教科研围绕教学、服务教学的文章,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力求发挥教科研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4.从目前较为单纯的试题研究走出来,有意识的引导老师们对平时的课堂教学、备课教研等行为进行反思,将平时的所思、所得进行提炼、凝缩,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5.构建“大思品课堂”,使思品课走出教室,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探索利用思品课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途径。
2011.09
第四篇:思想品德教研计划
2006---2007学第二学期
思想品德课教研工作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研组
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常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与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学校调研,研究政治教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政治课课堂教学;组织部分教师探讨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问题;组织初三教师认真学习中考政治科考试说明与要求,指导初三政治教师有效地指导复习教学;引导教师把握间的重大热点问题,组织好两次模考阅卷及评价工作;继续开展对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一、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届人大的有关精神,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常规,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加强新教材培训工作的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教学工作。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在评价课堂教学时,严格遵循学科教学常规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学常规进行。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本学期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第五篇: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面临中考,所以要做好专题辅导尤为重要。
专题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分析】
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卷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归纳、演艺、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该题型所占份数较多,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十分重要。
【解法指导】
解答思想品德单项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首先,要明确题意。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必须听懂、弄懂。同时,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从常见的试题来看,主要用“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五种规定性词语来限定答题的思路。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的知识范围。三审题肢,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大家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词语,即与要求不符。解答单项选择题,通常运用排除法、对照法。先用排除法,排除掉最不符合题意的或明显错误的题肢。如果剩余的题肢无法用排除法,就运用比较法,就是将题肢与题干进行比较对照。题肢中涉及全面与片面,则选全面;涉及本质与现象,则选本质;涉及直接与间接,则选直接说明题干的题肢。
【典例分析】
下表为某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2006年
8690.62
3263.99
2007年
9124.3
4216.7
52008年上半年
5123.4
2642.17
①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 ②城乡居民收入没有差距 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降低④应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解答表格题要求既从横向上看,又从纵向上看。本题从横向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可见②错误,采用排除法排除掉;从纵向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见③不正确,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专题二:简答题
【题型分析】
简答题是中考固定题型,其生命力经久不衰,且常考常新。这种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简答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纵观以往中考题可知简答题主要有填表类、说明类、时事类、概括类、表格类、漫画类、评析类等几种题型。
【解法指导】
解答简答题一般按“四步法”进行。第一步,仔细审题。先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概括出材料的中心;然后再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通过审题,准确把握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要求,找准材料中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做到既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第四步,对照检查。答完题后,还要注意查漏补缺。解答简答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切忌拖泥带水、啰啰嗦嗦。第二,紧扣主题,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可长篇大论。第三,要点齐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第四,注意回归教材,紧扣课本知识作答,不应随便发挥,力求使用科学用语。
【典例分析】
材料一: 2008年11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对天门城管打人致死案作出判决,分别判定城管孙代榜、熊巍、鄢志明、胡落红等人有期徒刑6年、5年和3年,至此,震惊全国的“城管打死人案”落下帷幕。此案中,魏文华因用手机拍摄孙代榜等人与村民冲突的场面而被孙代榜等人活活打死。
材料二:2008年11月20,第五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为保护乘客财产安全与歹徒英勇搏斗的河南省新乡市运输公司驾驶员谢启民、奋不顾身抢救交通事故人员和财产的焦作市云台山旅游车队司机闫云楠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司机”称号。
⑴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请你结合材料谈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侧重考查理解能力,是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然后回归教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两则一正一反的材料,材料中人们的行为不同,则导致了结果的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相关课本知识谈出自己的实际做法即可。
参考答案:
⑴材料一说明非正义的行为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会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材料二说明正义的行为,会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要做到:①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②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非正义的事坚决不做;③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④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非正义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受害者给予援助。
专题三:辨析题
【题型分析】
辨析题又称为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在中考中较为常见,它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往往缺乏辩证思维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思维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绝对化倾向,比如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要么认为绝对正确,要么认为绝对错误。这种题型则能有效地考查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种题型灵活多变,迷惑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辨析题大致可以分为是非判断类、因果关系类、条件关系类、并列关系类、转折关系类、辨析行为类等几种类别。
【解法指导】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面对辨析题,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行为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如果通过辨别,认为观点或行为正确,就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原因,如果认为观点或行为错误,就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功效。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在广西隆重举行。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40.8倍,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农业大省;工业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汽车机械、钢铁锰业、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7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955.65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7位,排名西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 对此有人认为,确保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就能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关系类辨析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仔细分辨问题之间是否存在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充分或者必要,也就是说要分析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本题的条件不全,将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着条件之一“确保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作为唯一条件,显然是片面的。只要补全其他条件,就能使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成立。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确保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能够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还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也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当然更离不开少数民族自身的艰苦奋斗。
专题四:分析说明题
【题型分析】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题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兼容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考查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凸现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和谐发展。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注重以人为本,关
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学们就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材料分析题问题的设计有大有小,综合性强,答案要求多样和多元,学生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是很高,所以应该予以特别重视。此题型主要以文字材料类、图表类、漫画类、图文结合类为主。
【解法指导】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若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也能迎刃而解。首先,把材料认真的读一遍,联系所学知识,勾画出一些重点关键词、关键句。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关键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组织答案。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把题目答地更全面,确保万无一失。
【典例分析】
新闻一 新华网讯:回望30年不难发现,河南省越来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在一届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探索前进,从而实现了河南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贡献明显增大”的辉煌现在,成功走出了一条国有民营“双轮驱动”,公有非公“两翼齐飞”,具有河南特色的强省之路。
新闻二 河南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061.95亿元,增长25.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从企业效益看,全省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2.52亿元,增长49.7%;实现利润743.14亿元,增长59.4%,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1%。
根据上述两则河南省的经济新闻,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新闻一中河南省坚定践行的“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什么?
⑵新闻二中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⑶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以小见大,这是否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请结合新闻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属于基本类型,其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解答第一问,需要充分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问,从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数据可知,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故第二问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来组织答案。第三问应该联系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当今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⑴“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⑵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⑶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是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此,河南省越来
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题五:活动探究
【题型分析】
近年来,活动探究题作为一种新的题型,成为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题型创新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教材,又结合学生实际,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考改革的精神,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活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反映了中考思想品命题的科学化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探究题主要分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应用写作类、活动探究综合类等。
【典例分析】
总的说来,解答活动探究题的一般步骤有:第一步:走进材料的情境。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的具体情景,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身份,进行相应的回答。第二步: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情景材料(包括文字、漫画、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切合的基本观点。第三步: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对信息归纳运用。考生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设问指向对考查内容涉及到的相应信息整理和归纳。但活动探究题不同于一般的回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因此,设计的答案应蕴含着相应的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包括活动形式、操作步骤等)。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2日至3日,“中国国际生态建设市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城市与新农村生态建设──规划战略及项目实践”,以“城乡生态建设”和“水治理”。来自辽宁、浙江、江苏、广西、上海、山西等省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市长及政府官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与与会专家、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解决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直接对话交流。
⑴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⑵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策和贯彻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⑶思维拓展: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⑷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并说明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分析:目前中考试题中的活动与探究题,大多数不是单纯的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或者应用写作类,而是这些类型的综合。活动探究的综合,增大试题的灵活性,意在考查综合能力。本题是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和设计活动方案类三者的综合。回答第一问要围绕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来分析;第二问,应注意设问包括国策、战略、方略等方面,不能只回答一个方面;第三问是纯粹的“活动形式”,选取常用的形式回答即可;第四问,只要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即可。
参考答案:
(1)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
(3)方式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如举办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搞图片展览等。内容可包含学校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及浪费资源、破坏学校花草树木的照片,对学校目前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重视、对取得成绩的总结、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