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5课蒋家王朝的覆灭》—一松溪郑墩中学 杨芳位
《第15课蒋家王朝的覆灭》—一松溪郑墩中学 杨芳位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最后一个阶段即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的分析:
依初中历史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和历史现象,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同时引导学生描画战争示意图,加深对人民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理解,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挺进中原凡《董存瑞人《三大决战火《渡江战役》等影片,先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以少胜多”在军事上打败国民党500万军队的?同时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阅读小字部份和分析战争示意图,分组讨论并概括归纳我军战略战术原则、总体战略目标及人民和英雄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课后布置小组集体撰写历史小论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违背人民的意s,预示着蒋家王朝覆灭的必然”,树立学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b、通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战果和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全国性战略进攻的转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示法一着重让学生认识形成历史发展时序性与内容的内在联系的历史发展
基本线索和脉络。又如多媒体演示一着重在视听两方面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更加形象、感性的深刻认识,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
学,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以求达到传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认为可采取课前组织观看影片、课中分组讨论、课后撰写历史小论文及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二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导人新课:
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是哪两个解放区?
华东解放军是在哪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主力整编七十四师的?
总结学生回答后,指出;
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全国人民的反观战场上又接连失利,这一切都预示着蒋家王朝覆灭的必然。同时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平”、“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板书课题)
“挺进大别山” 首先引用毛泽东同志对当时形势的生动描述,“两头强,中间弱”恰似哑铃状,中间突入,好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又如“双拳出击i 中间胸膛露出空档,中间插入,可直捣黄龙府”。给学生以生动、深刻的认识。采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对大屏幕上示意图一《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入使学生对三路大军”品”字型进攻有较感性和直观的了解。同时强调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是当时我军主力之一,为什么要以牺牲刘邓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12万大军损失三分之一,最终开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局面?强调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对军事作战乃至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如国民党800万军队为什么惨败?除了政治上、人心向背等因素外,就是其新旧军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缺乏大局、全局意识,缺乏集体合作意识。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因学生己经有所了解,请同学生动讲述。并演示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状一“为解放全中国,冲啊”。让学生思考“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碉堡?”总结:“苟利国家生死己,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家而死重于泰山。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部分结束时,指出:”我们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能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由此引出一土地改革”这部分,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然后请学生讨:上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培养其用历史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总结”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再次强调,“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艰苦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使战争形势开始向有利于我方转化。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由此引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三大战役”是本课重点之一,内容多、线索繁且杂,哪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述,中间插入图片,以增强直观性。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1、三大战役为什么首战选在东北发动?
2、毛泽东、林彪、刘伯承、邓小平等军事指挥者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贡献表现在在哪些方面?总结: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有促进作用,但人民才是历史的最终创造者、原动力。最后请学生总结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本课最后一目的”渡江战役”也是本课重点之一。同样也以课件演示为主,加强直观性,使学生能形成较清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在讲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时,利用图片进行生动讲述,引用毛泽东《七律》一“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孤呜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亦沧桑”。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
2、小结:
结合课件进行总结。
3、复习巩固、;
课后习题。
4、布置作业:
以历史练习册第历课。
b、小组集体撰写历史小论文:英雄人物与人民一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一>大别山根据地
陈(庚)谢,(富治)太岳兵团一>豫陕鄂根据地
陈(毅)粟(裕)华东解放军一>豫皖苏根据地
—一>形成“品”字型战略态势,各解放区进入战略进攻。
二、土地改革三、三大战役
时 间一名称
歼敌和改编
意 义 1、1945.9一1945.11 辽沈战役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2、1448.11一1949.1 淮海战役
55万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洲基础 3、1945.11一1949.1平津战役52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1949.4.21
渡江战役 战线;江苏江阴一江西湖口
分三路渡江作战 2、1949.4.23 南京解放一标志着国民党政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