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琨老师个人简介
蔡琨,现任香港国际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教育部文物修复教学专指委专家,江苏省文联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江苏省海峡两岸研究会常务理事,星云大师大陆事务顾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顾问。历任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昆曲学校校长,江苏吴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民间艺术与民间信仰研究和文化产业孵化,同时,从事诗歌,曲艺,歌曲,电视剧,舞蹈,文艺理论等,因东西方戏曲悲剧研究,艺术创意,艺术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被聘为三所大学任职。
近十年由蔡琨主持的文化工程有;一,海南三亚国际观音文化园,陕西法门寺景区,南京佛顶宫景区,无锡灵山五印坛城,佛光祖庭大觉寺,重庆大足宋代千手观音修复等佛教文化项目,现正受政府委托筹建佛教文物修复基金会。二,历经十八年编纂《中国历代僧诗总集》即将出版,正在编纂《中国佛教图像大藏》,《百年诗词名家丛书》,《佛藏七典》等文化经典。三,主持以非遗传承为主旨的文创产品,主要定位在佛教艺术,文物藏品等方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举办讲座,并承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二次开发的系统培训班,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培训班,分别为台湾佛光山,故宫,南博,台湾国父纪念馆,世界佛教论坛等开发文创产品获得好评。四,与有关机构合作"昆曲厅堂版牡丹亭",中国藏书楼文化复兴工程","中国儒商文化园","国际古琴打谱研讨会","非物质遗产进寺院系统工程","翁同和与甲午战争","海峡两岸赵古泥研讨会"等文化传承项目。
一、人物介绍
蔡琨,在佛教、民间文艺、诗歌、影视、养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成绩斐然,受到台湾及大陆学者推崇,尤其在佛教文化建设方面影响深远。在其教育生涯中更是桃李满天下,对广大青年学生热心传授,影响深远。曾担任江苏常熟市文化局局长,苏州艺术学院校长,上海昆曲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宗教主任。曾任星云大师佛光山祖庭顾问,现任香港国际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长江文化产业集团顾问,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大觉寺顾问,江苏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省动漫协会理事,江苏省海峡两岸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主任。
二、事迹荣誉
入选《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注:收录当代中国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其领域有突出贡献)。
蔡琨先生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艺术研究,多次在报刊杂志刊登散文,评论,美术随笔,中西方悲剧研究等文学作品,先后发表诗歌近千首,出版诗集《带涩的草莓》,《母亲》等,获得“全国青年诗歌大赛一等奖”。主笔3部电视连续剧,其中《翁同龢》荣获第16届江苏省优秀电视文艺(首届金凤凰)奖优秀中篇电视剧奖。主编《黄人集》,《当代文艺思潮的走向》,《曾补及虞山作家群》,《常熟藏书家藏书楼研究》等六部历史文化研究文集。担任常熟文化局局长期间,在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方做了大量工作,创造性的提出了在乡村建设“特色文化”的新思路,结合农村群众感兴趣的传统习俗,如白茆镇山歌,任阳篆刻,沙家浜京剧等开展文化活动,既加固执政的文化根基,又凝聚人心,带动农村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鼓励支持,并派专人调研。他还积极参与音乐、舞蹈、书画、曲艺方面的学术交流,与中国历史学会联合创办了翁同龢与戊戌变法学术研讨会,组织举办庞熏琹艺术思想研讨会,曾朴作品研讨会等。经常受邀赴国内知名大学讲课,还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如文化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文物修复工作等。
蔡琨先生现任香港国际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国际佛教文化研究会是在国际平台上传播佛教文化的民间机构。最近完成的《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是该会组织全国十七个高校和研究院机构的六十多位学着,历时十八年,约2千万字的巨著,此外,该会先后组织和参与“国际佛教用品博览会”、“国际密宗学术研讨会”、“海霞两岸佛教书画交流展”等活动,以及普陀山佛学院刺绣、剪纸、书法传承基地;杭州灵隐寺僧人围棋队;少林寺禅医院;中国佛学院古琴社。先后投入五年时间参加“陕西法门寺二期工程(舍利塔区)和台湾佛光山祖庭“宜兴大觉寺”的工程建设”。作为香港国际佛教文化研究会会长,蔡琨先生有着深厚的佛教资源和文化底蕴,专业领域包括与佛教相关的造型艺术,如木雕、砖雕、建筑,以及表演、音乐、戏曲等方面。近年来,他专注于研究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养生事业的结合与发展。目前,正受职于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中医养生文化数字化工程,与台湾松针生物科技集团推广净素速食系列产品,在筹建中国佛教书画院等事项。佛学文化蕴含智慧和人生哲理,修身养性,弘扬传统美德。佛教养生把文化、修身、创新融为一体,是集文化性,哲学性,修养身心的新型项目。
三、著作书目
诗集:《带涩的草莓》,《母亲》等;电视剧作品:《翁同龢》等; 文学研究作品:《黄人集》,《当代文艺思潮的走向》,《曾朴与虞山作家群》,《常熟藏书家藏书楼研究》,《<桃花扇>悲剧结局的独特价值》,《论大团员结局在中国悲剧中的作用》《真实鲁迅存在于认识的历史过程中》,《常熟藏书家藏书楼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的走向》等;
文化艺术作品:《书苑集萃风华篇》,《书苑集萃风情篇》,《白茆山歌传统篇》,《虞山琴韵》等。
四、项目成就
(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产业建设项目
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以整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现创意产品实验和孵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跨学科研究机构,是中宣部、文化部指导下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拟与驻地政府和文化产业机构合作组建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文化研究院苏州产业研究基地)。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立足于做国际创意实验品牌,致力于推动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二)“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创建项目
中国嵩山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以“禅、医武”三位一体为核心的少林文化体系。为了使少林文化以整体、全貌的形式造福人类,为世界培养僧俗两用人才,少林寺特授少林药局创办“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蔡琨老师参与少林药局创建项目,以少林药局为依托,继承发扬少林禅医药及少林功夫正骨为使命的综合性职业学院。特聘全国中医骨伤名师、中国整脊学奠基人韦一宗教授任院长。
同时定位学院以“禅、医、武”三位一体为教学特色,以“传承禅医武,弘扬药师佛”为宗旨,以“产学研”为一体的模式,以“人生养正化,生活艺术化,世界和合化”为目标。开辟的事业是集区位优势、理念优势、项目优势和文化积淀等诸多因素的理性考量后而策划实施的文化产业。
(1)区位优势
中岳嵩山是华夏祖先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华文化根的所在;闻名遐迩的历史建筑群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会善寺、少林寺、初祖庵、塔林等建筑,她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古老与博大、凝练与厚重、沧桑与辉煌,她既是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也是“天中美景,世界绝胜”的自然景观,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隶属禅宗祖庭,依托佛门医宗,立于“天地之中”;尽得自然、人文资源之优势。
(2)理念优势
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以“传承禅医武,弘扬药师佛”为宗旨,禅文化深厚,医历史久远,武功夫博大,禅医武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堪称独步,弘扬药师佛,顺应时代之必然。文殊菩萨问佛祖:“末法时代,谁来助世?”佛陀回答:“东方药师佛”。药师佛发十二大愿,令诸众生所愿皆遂。末法时代,药师佛法师担负拯救众生的不二选择。
(3)专业优势
佛医养正师、自然助疗(艾灸、芳香、全息等疗术培训)、达摩禅修班、特色精品(黄帝内经等精品课程)、禅医体验夏令营等专业的开设都是顺应社会需要、带给人类健康的课程和项目。
(4)项目优势 1禅医馆
既是师生研学的场所,又是对外施救疾苦、展示禅医绝技的场所,是学员成为开放式教学的标志;禅医馆可以延伸到校外,实施全国连锁。
2药师精舍(三疗七修):
药师精舍是以三疗七修为内容,将以国际连锁模式架构的现代健康场所。三疗-禅疗,功疗,食疗;七修-德修,功修,食修,花修,书修,乐修,香修;
目前第一所药师精舍已经在少林度假村建构,内设香疗堂、书修堂、花修堂、食疗堂(果疗吧、茶道)等。成熟的理论体系与踏实的实验基地都预示着美好的前景。
3佛医高峰论坛:
2011年由少林药局释延琳大师筹备创办,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国内外佛教、医学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论坛期间,启动了一些重要项目。如:少林药局联袂中国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创办的“中国佛医养正师”认证项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等众多医药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少林寺国际佛医保健博览会”。佛医高峰论坛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佛医的研究成果,论文集的编纂推动了中国佛医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少林寺代表中国佛教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向全球发出邀请,搭建平台,集思广益,促进中国佛医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国际性意义。
4体验式酒店
“体验式商旅酒店”是刚出炉的一个概念。人很多时候会需要另外一个空间来承载一些跳跃的不惯常的情感,在这个空间内,他能实现自己一些心底的喜好和向往。体验重在用形式的构建唤起个人独特的自我意识,促使客人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去关注、去欣赏”。体验式商旅酒店式在基于传统酒店产品的基础上,于客人生活与情境出发,通过与旅客之间的沟通,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关注精神享受,是一种极具价值与发展空间的新型酒店产品。
5佛教艺术博物馆
佛教自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以来,不断与中国文化精神相融合,佛教文化艺术已成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艺术博物馆将通过艺术收藏和艺术创意的形式将佛教艺术品展示出来,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佛教艺术的振兴和进一步发挥佛教艺术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积极作用。6佛教建筑艺术研究院
佛教文物修复,佛教建筑。7少林工坊
艺术品研发创意平台、学生实验工坊。(5)外缘优势:
1、合作单位:
已经与中国专业人才管理中心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健康管理学院、美国纽约健康管理学院等国内外多家中医药大学和健康管理机构有深度合作和互动。
2、缘士林基金会
所有与佛教有缘之人都可以成为缘士。缘士林所有项目将由缘士林基金会运作,传承禅医武,圆满自利利他。善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学佛、弘法、利生。
3、缘士林下设:慈心社(大学生志愿者体系)、特救队(少林禅医及全国著名医生组成)、慈心流通(捐赠平台、物品交换等)。
(三)出版诗集《中国历代僧诗总集》
我国自东晋以来,便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诗僧,诗僧写作的诗歌,成为中华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诗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僧以诗说禅,借助于诗歌的形式来阐发佛理,在历代诗僧的诗歌世界里,既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既有宁静祥和,又有高亢激越;既有禅悦慧风,又有莲幢异彩;既有“拈花一笑”,又有“大放光明”。同时他们的不少诗歌,也书写了自己的情致,展示了诗僧的内心世界,一些僧人诗作还反映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并以僧人独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诗僧们的寄情山水之作,则描述了我国的大好河山,并显示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以其独特的无穷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丰富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代僧诗总集》自上世界九十年代启动编辑工程,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等十七个研究机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十八年编辑完成。收录上起东晋,下至1949年以前我国历代僧人所做诗歌。《总集》将全面揭示历代僧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邃的哲学思想,集中展示诗僧们的艺术才能和创作成果。《中国历代僧诗总集》的编辑过程始终受到国家宗教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历任会长的悉心指导。该书全面揭示了历代僧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是历代诗僧以其独特的魅力共同构筑的宏伟的佛教文化圣殿,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代僧诗总集》收录东晋至民国诗僧近300人,存诗15万首,计2000万字,篇幅则是我国最大诗歌集《全唐诗》的三倍。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会长传印长老等高僧大德、学者专家均赐予墨宝,予以鼓励,奠定了《总集》的功德圆满。
《中国历代僧诗总集》由中国扬州广陵古籍出版社线装精印出版,线装本每套200册,函套精装。黄绫封面、黄绢函套,共印300套,编号出版,每套为红木橱装,将于2012年底问世。按时代分卷,分为《东晋至唐五代僧诗集》、《宋代僧诗集》、《元代僧诗集》、《明代僧诗集》、《清代僧诗集》五卷,繁体竖排。
《中国历代僧诗总集》具有以下特点:
(1)规制宏达。《总集》收录历代诗僧近3000人。其中东晋至隋唐130余人,宋代289人,金代8人,元代181人,明代420余人,清代1900余人。全书字数约2千万,收诗约15万首。我国古代最大诗歌集《全唐诗》,作者2200多人,共收唐五代诗4万8千余首。《总集》所收作者较《全唐诗》多出近千人,篇幅则是《全唐诗》的三倍。
(2)收罗齐备。国内图书馆、出版社。私人藏家等所收藏僧人别集已基本收集在内,同时还从方志、山志、寺院志、总集、诗画及僧人语录、大藏经等文献中辑出大量零散作品。有些图书不能复印,就直接到馆里抄写,例如去上海辞书出版社抄录了国内孤本诗集《山晓和尚晓堂初集》(顺治十八年刻本)。
(3)版本精良。《总集》收录了大量珍善本、稀见本,有些还是国内孤本,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版本价值。如《明代卷》中来复《浦庵集》为丁丙原藏正统刻本;范琦《北游诗》为明钞本;性幽《蛰声诗集》为清顺治十一年初刻本,为天下孤本;总集《春华集》为稿本;《明僧弘秀集》为毛晋汲古阁辑刻本,均为世所稀见。《清代卷》中游明崇祯刻本2种,清顺治刻本4种,康熙刻本70余种,雍正刻本3种,还有稿本2种,抄本4种。有多种是独家收藏。
(4)考订精审。《总集》约请国内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的专家和高校教师从事整理工作。参加整理的人员前后有60多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十七个单位。《总集》编撰期间,先后聘请了国内享有盛誉的部分高僧大德和佛教研究学者作为顾问指导,共同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在蔡琨先生参与《中国历代僧诗总集》编纂面世后,拟在海内外佛教圣地分别举办《中国历代僧诗总集》隆重的开光装藏仪式,出版《中国历代僧诗总集》精选本,《中国历代诗僧遗墨选》等。并举办中国历代僧诗朗诵音乐会、中国历代僧诗主题主题书画联展,配合旅游景区建中国历代僧诗碑林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河北石家庄正定古城保护建设项目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历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光辉诗篇和剧作。正定汇集了国学,佛教,道教等众多文化元素,集中体现了包容、多元的文化特点,是目前我国所有州府级古城中城墙最完整、城内文物最密集、历史最悠久、文化价值最高、等级品级最好的古城。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对正定古城保护区域实施规划建设。蔡琨先生应邀作为顾问专家,对古城抢救保护工程进行指导和相关创意工作。
(五)重庆大足石刻保护开发项目
参与大促石刻文物保护与研究开发工作。大促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崖摩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崖摩造像位于重庆市大促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崖摩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六)无锡灵山梵宫、五印坛城建设项目
参与无锡灵山梵宫的屋顶壁画设计工作。灵山梵宫坐落于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钟灵敏秀的灵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宝相庄严的灵山大佛比邻而立,瑰丽璀璨的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座集文化、艺术、旅游、会议等功能于一身佛教建筑。
(七)海南三亚南海观音国际佛教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自2010年南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挂牌至今,相关的论证、规划、设计工作已逐步开展,建设项目包括佛教论坛会址建设和天竺圣迹景区两部分,总规划用地1711亩。项目建设旨在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其中天竺圣迹项目以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的迁建落户为佛教起源文化的重要承载,以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佛的本性故事为背景,植入佛教发源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完整地阐释佛起源和佛陀伟大而智慧的一生的同时,深度演绎、集中展示佛教起源文化。另外,南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将充分依据南山佛教文化基础,通过生态建设、环保设计、风情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市场设计等手段,通过南山现有景点的整合,丰富南山景区的文化底蕴。建成后的南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将是一个弘扬佛法的道场和文化交流的巨大平台。
(八)河北石家庄正定国际佛教文化园建设项目
(九)中国临济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
第二篇:古筝老师个人简介
古筝老师
个人简历
毕业于XX学院,主修古筝。
本人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筝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我培育过许多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和孩子们在一起,总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与享受。责任心强、耐心、认真是我的特点。希望通过我的传授,能使我的学生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并从中得到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善于发现并挖掘各个孩子的闪光点是我的优点。
第三篇:最美老师个人简介
平顶山市最美教师和最美教师
提名奖获得者事迹简介
谷国营,男,现年40岁,小学高级教师,舞钢市铁山乡中曹小学教师。2002年起他每月拿出200元设立“弱势群体救助基金”,共向社会累计投入爱心基金4万余元,爱心遍及十多个省市。2010年筹资5000余元,建成“爱心流动书屋”,图书漂流到十多所农村小学,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使该市1000多名师生受益。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募捐图书、敬老助残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学生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捐衣600多件,捐款2000余元及图书价值约2000元。荣获“平顶山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和“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芮天和,男,现年45岁,宝丰县肖旗初级中学教师。为保护学生,芮天和赤手空拳同手持利刃的歹徒英勇搏斗,身受重伤。几十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白天忙政教,晚上忙寝管,无怨无悔地将青春、汗水、热血洒在校园这片热土上,献给了他深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同事心目中可信可学的楷模。生活中,他是一个至孝至慈的人,其母今年已有93岁高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利用工作之余,为母亲洗头、洗衣服及床上用品,并坚持每天给母亲洗脚,成为当地孝亲敬老的楷模。李巧玲,女,现年35岁,郏县王集乡雨霖头学校教师。工作中她默默耕耘,积极投身课堂改革,被推选为课改带头人。生活中她乐观坚强。2008年她儿子患骨病,在医生建议放弃的情况下她毅然坚持直到儿子痊愈。2010年,丈夫遭遇车祸进行手术,她悉心照顾,鼓励丈夫度过了人生难关。她把乐观善良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2009年把教育机构发给她的扶困金偷偷地塞给学生龚香倩;多次帮助家境同样贫困的学生时家宁;2011年12月组织同事往云南贫困山区捐献衣物。面对各种媒体和周围人的赞扬时,她总是说:“其实我没做什么,只是在尽我本分罢了”。由于事迹突出她被评为“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感动王集乡八大人物之一”以及“县优质课教师”。
张卿珍,女,现年50岁,鲁山县尧山第五小学校长。32年来,她扎根山村教育,勤苦建校,爱护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拔草刨地,节约开支,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建校工程竣工。一栋双层34间教学楼和10间平房拔地而起。她还专门开设“留守儿童亲情家园”,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在她的带领下尧山第五小学两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南省希望工程优秀教师”、“市督导评估优秀教师”、“市级电教优质课教师”以及“市法制教育先进工作者”。
李艳霞,女,现年38岁,叶县辛店镇杨茂吴小学教师。从教20多年来,李艳霞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兼任两班主科。她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诚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工作中,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及家人,丈夫膝盖骨折动手术、儿子胳膊骨折她都未能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就连自己生病也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2002年秋,她把家搬到了学校,利用吃住在校的便利,用爱心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难题。这是一位把学校看得比家庭还珍贵的老师。多年来,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居全县前茅,6次荣获叶县优秀教师。
王继民,男,现年41岁,新华区龙门口小学校长。王校长痴心农村教育,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提出了“一改、二创、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开展以体育和书法励志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他亲自编写了校歌、校颂,设立励志贺信、鼓乐操、登山夺旗等特色教育项目,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特色教育体系。近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远程教育示范性学校、区级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区级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2年10月成为河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他个人被评为市小学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最美乡村教师、市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张万春,男,现年53岁,新城区井营小学校长。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万春一直扎根农村,为了给学生接电灯,他摔断3根肋骨;为了平整操场,他右眼差点失明;把自己全部的理想、热情和汗水奉献给一个个农村孩子。在他的带领下,井营小学先后荣获省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市示范性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被评为市教师教育先进个人,新华区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
石秀香,女,现年4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常年担任宏志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石秀香兢兢业业,以校为家,以班为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在她班上,无论尖子生,还是中等生、学差生,学习成绩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她经常帮带年轻老师,在全校新老教师“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中,常常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年来,石秀香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她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平顶山市第二届名师,平顶山市第二届教育科研特约研究员,平顶山市首批学科教育专家,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一高兴校模范,市一高连续两届首席教师。
颜 明,男,现年51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教学部主任。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曾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教4个班的数学课;在任公寓办主任6年期间,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同事送他“拼命三郎”绰号。从2011年开始,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办周末义务辅导班,自发为社区内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2012年,颜明荣获学校首届十佳教师之首。其先进事迹被《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平顶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先后被授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等,曾四次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胜利,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高级教师,田径高级教练。他22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田径运动员,寒暑假从未休息。1996年学生秦熙参加全国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会获得100米第二名,1997年又以10秒7的成绩获河南省100米第一名,1998年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学生。1998年残疾人学生郭东方代表中国在西班牙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上获100米、200米世界冠军,1999年郭东方在英国举行的残疾人世界锦标赛上获得100米、200米世界冠军,2000年郭东方在悉尼残疾人奥运动上获得100米第四名,同年受到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接见。2002年学校田径代表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传统项目学校夏令营获三等奖,所在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学校”,2004年所在学校获得国家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他参加教育部首届国培计划,其研究成果《“捆绑式”在中长跑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优选成果得到推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平煤集团十佳教师、张伟式职工、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河南省优秀教练、河南省“联通杯”田径冠军赛优秀教练员等。
刘长水,男,57岁,郏县茨芭镇空山洞小学校长。1974年,18岁的高中毕业生刘长水放弃入伍的机会,毅然走进村小学当起了教师。师资不足,他一个人带了一至三年级的课程。他34年如一日,在一所山村小学默默耕耘,教书育人,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34个年轮,碾碎了刘长水的青春,也给他带来了荣誉:2005年9月,刘长水被评为郏县“优秀教师”; 2008年被评为“感动郏县十大人物”;2009年被评为市师德师风标兵; 2009年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省市电视台进行系列报道,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进行刊登;2011年被评为郏县“三平”精神的代表;2012年被选为县政协九届委员。
闫 申,男,58岁,鲁山县团城第三小学教师。从教36年来,他一直教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他教语文很讲究方法,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幽默风趣。同学们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闫老师不但课教的好,而且对学生十分关心,李向阳的裤子开口了,闫老师就给他缝一缝;范廷阳的衣服烂了,闫老师就给他补一补。朱金安同学寒冷的冬天只穿了一条单裤子,他就从家里给学生拿去了绒裤、袜子。工作之外,步行十几里家访是常有的事,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药更是不计其数,寒来暑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把学校当家庭,视学生为儿女。他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论出现多大变故,都能坚守工作岗位。2012年他被车撞伤,住了四天医院,就带着伤回到了讲台;虽然疾病缠身,可他边吃药、边上课,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程。
井峰,男,57岁,叶县常村镇柴巴教学点负责人。柴巴教学点堪称叶县的“小西藏”,自然条件和办公条件极差。山路险峻,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午饭自己煮且负责照顾离家远的学生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冰雪封山、天寒地冻,从不间断;办公条件虽差,但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数学课、思想品德课、音乐课,甚至还有舞蹈课,教育教学管理规范。2012年4月被常村镇中心校授予“2011十大师德标兵”;2012年6月,被推选为“2012感动中原教育人物候选人”;2012年9月4日,他的事迹在河南卫视新闻联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播出。
安耀伟,男,39岁,新华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他治学严谨、锐意创新,摸索出“五步自学法”,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出教案改革为老师减负、分级阅读为孩子增趣,并作为优秀教学成果在全区推广。他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撰写各级论文28篇,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11项,尽展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主持编写《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中华传统节日集锦》两本校本教材,用传统民族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他躬耕教坛、硕果满枝,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省优质课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市教育专家、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级各项荣誉26项。
张瑜,女,28岁,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卫东区竹园小学教师。竹园小学是卫东区最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小学。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张瑜,毅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选择了竹园小学。作为教研组长,她发挥特长,带领老师们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做新时期科研型教师。努力用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去改变乡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让山区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她积极与家长交流,开通飞信服务,每天把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一一汇报给每个家长;山区学生大多中午无法回家,她总是经常自己从家带食品送给孩子们吃。因为责任,毅然放弃回市区学校的机会;她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内涵和风采。
唐喜梅,女,37岁,湛河区沁园小学高级教师。用爱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她做班主任的座右铭。18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倾注了满腔热血。面对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学生,她深夜和家长一起到网吧寻找;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总是格外关注,把学生领到家中一住就是好几天,带她上下学,给她做饭,补课,倾听她心里的委屈,用大爱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她对新课改教学模式有了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坚持每周一节课改公开课,供全校乃至全区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成为新课改的排头兵。她曾获得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级课改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湛河区名师、区德育先进个人、区级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等。
韩晓琳,女,41岁,石龙区山高学校教师。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工作之余常去家访,晚上回来整理家访记录,她常常自己花钱给学生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为贫困生购买衣物。她给学生做这些的时候,女儿却周周寄宿在某中学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备课,做好课前预设,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如同一片绿叶,滋养着学生,大地轮回的季节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默默无闻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所教班级成绩突出,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和市优秀班主任。
周堂霞,女,46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26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她视如亲生,学生李某某家庭困难,周老师经常贴补给他生活费。学生王某腿部患了铁骨瘤,需采用中药治疗,周老师主动承担起熬药的事,一天三次按时按点熬好等学生去家中喝,直到痊愈。她还善于架起各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在历次考试中,所教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上报道。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三八”育人先进个人。
潘 颖,女,45岁,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她本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想法,打开心胸,放下功利,利用一切能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生活。她所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班级”称号。她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家、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市骨干教师,她在省市举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还受邀到河北、山东等地做多场专题交流。
张 馨,女,现年3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8年来,她用朴实的行动谱写着特殊教育的真谛。她爱岗敬业,为了能让聋哑孩子开口说话,会发音,她总是让学生的小手放在自己的鼻旁、喉部、腹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振动,她甚至让学生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她爱生如子,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这群残疾学生。她情系学生,把“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所带的历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她用她的心去教诲学生,她用她的情去培育学生,她无愧于心,更无悔于特教事业。曾荣获省、市级特殊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第四篇:谦和老师个人简介
谦 合 老 师 简 介
人物介绍:
谦合老师,原名陈彦华,贵州遵义人,大专文化,85年出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人,也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女孩,由于家境的贫困和母亲生病,导致她刚读到高中就缀学了,为了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她放弃了学业南下打工。幼小就不甘平庸的她,在广东一边打工一边完成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秉着农村人老实本份的性格。谦合老师爱岗敬业,从一个普工做到了营销经理。后来由于谦合老师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善于把握任何可以改变的机会,源于一份相信结缘我们卓越的网商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谦合老师现为一名网创指导机构资深导师,责任心强,个人素质优秀,极具亲和力。愿意帮有梦想有强烈成功欲望并愿意付出实际行动的朋友走向成功,创造辉煌!
谦合老师寄语: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没梦想。
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目标才是最可怕的!
谦合老师座右铭: 你给我一份相信,我给你一个平台,你给我一份信心,我给你一份事业!
编后语:21世纪互联网是个大的趋势,造船出海不如借船出海,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们共勉
有一个小故事【个人英雄 呕心而死】:一匹上好的千里马和一条小船要去同一个目的地。千里马奋蹄急奔,小船顺流而下,哪个能先到目的地呢?千里马累极而亡,小船一路欢歌。短期内千里马一路领先,真正到达目的地的却是顺势而为,善于借力的小船。
谦合老师扣扣:叁叁零柒柒柒壹柒零柒,愿做你生命中的天使
第五篇:钟国文老师个人简介
钟国文个人简介
钟国文,斋名韧庐,字启焘,毕业于陶瓷学院,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岭陶艺协会会员,景德镇瓷画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副教授,李林洪教授入室弟子,其具有深厚绘画造诣,将中国画的意韵及中国优秀文化之美与釉彩的表现功能融为一体,力求变革中国画以水墨宜纸为材质的传统,作品大气豪放而酣畅淋漓。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大赛并获奖,99年获全国大师级精品陶瓷大赛铜奖和优秀奖,99年获江西省工艺美术大赛三等奖。作品入选2000年全国第六届艺术节展、2000年国际陶瓷研讨会、2001年全国美术协会举办的首届陶艺大展、2010年江西省鄱阳湖艺术节工艺美术大奖赛及工艺美术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和金奖,作品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及广州当代艺术馆收藏。
作品被刊录在《景德镇陶瓷大全》、《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品集》、建国五十周年进京参展作品《瓷魂》,百事通版《景德镇陶瓷百家》,泰晤士报《亚洲经济》及陶瓷教课书《全国陶瓷基础教议》等等。本人还被全国各报纸及电视台专题报道。其数十篇关于陶瓷艺术专业论文被刊入《中国陶瓷》、《江苏陶瓷》、《陶瓷研究》。
在北京、上海、宁波,中山,惠州等第先后举办过陶艺个展或联展。
1997年双万件青花山水大花瓶《江山如此多娇》被中南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