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2: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第一篇: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

系的构建策略

[摘 要]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把握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深入研究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状况,对就业指导工作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出发,深入挖掘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设施评估指标、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以及教学管理评估指标的构建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8.165

就业指导类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就业指导效益,与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未重视就业指导类教学,未形成专业化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如何细化指标体系,完善审核评估内容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面临的新挑战。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把握就业指导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特征,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指导效益。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符合就业指导规律,符合教学实际,要形成与客观事实相协调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就业指导状况进行科学、准确、有效地评估,从而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类课的教学状况。

1.2 整体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能够全面覆盖各项就业指导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就业指导状况,在该基础上构建针对性的动态观测体系,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指导效益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形成针对性反馈机制,将各项信息全面应用到指标构建过程中,提升指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3 导向性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其导向作用,及时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效益进行分析,适当量化;要以评价性指标为核心,在上述基础上掌握就业指导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纠正,全面改善课程效益。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把握设施指标,评估软硬件体系

教学硬件设置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开展的关键,与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要强化设施指标的建设,全面把握教学设施设置状况,确定设施是否满足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从而明确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外部环境构建效益。要全面分析就业指导类课程多媒体设施是否完好、就业实践平台是否完善、就业指导模拟环境是否正常以及就业指导资料室是否完备等,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评估,依照上述指标及时调整,为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把握教学指标,优化教学引导效益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构建教学水平体系指标,从教和学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审核评估指标内容,全面提升审核评估指标的应用效益。教学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依照上述5方面内容了解教师是否达到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是否严格依照教学指标落实教学任务,从而确定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质量;学习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状况、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中的学习状况等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课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了解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学效益,确定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是否规范、灵活、可行及连续,全面把握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3 把握管理指标,规范教学评估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教学管理内容,结合当前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要点,把握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形成针对性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效益。要评估就业指导类课程落实过程中的排课状况、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教学矛盾冲突发生状况以及教学问题处理状况等,并结合上述指标确定教学是否达到就业指导类课设置目标,分析就业指导安排是否具有实效性。

结 语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评价高校就业指导类课教学效益的关键,对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完善具有一定贡献性作用。在构建上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把握好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设施评估指标、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和教学管理评估指标,全面把握各项审核评估内容,从而全面优化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效益,从根本上加速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发展进程。

主要

第二篇:关于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棱心目标,如何雄持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问题,提出构建高校公共体育翠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并对体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思路。

前言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保障的问题,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如何在体育经费、场馆等条件有限情况下维持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面临的—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是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的活动,通过教学质量保障的实施要求教育教师员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与自觉性,认真实施并不断改进教学计划,从而达到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外部质量保障系统与内部质量保障系统,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属于后者,主要通过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编、教学计划的纂写、教学环节的组织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学习提出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将影响体育教育质量的因素框定为研究内容,以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24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系统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献资料与走访调查等收集整理的分析指标,结合专家意见筛选出2o项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因素指标,设计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指标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将问卷的原始数据归类整理,采用Slmsforwindows10.0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因素量化结果与分析

高校教学质量是一极具争议性的概念,反映在质量保障上就是人们对质量保障指标的选择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高校体育教学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活动。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体育教学的提升是学校办学条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评估不可能只依据单一指标或一组想似的指标,必须尽可能网络构成教学质量保障的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避免片面性,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注重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法提供科学、可靠的参数。

回收的问卷信息经过量化处理,进行因子模型、最大方差分析,找出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见表一(略)、表二(略)、表

三、不同因子的高载荷指标。

表1用方差殴始因子!}Ilj曰嘣獭得到正交I,结果从25个指标中获得4类主要因子。

第一类因子中,x1、X6、X12、X17因子载荷较高,反映了保障高质量体育教学须提供的可靠基础,命名为基础保障因子。

第二类因子中,X4、X8、X20、X14因子载荷较高。反映保障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极为重要复杂的部分,命名为核心保障因子。

第三类因子中,X5、X15、X25因子载荷较高,反映保障体育教学过程各方面的提高,命名为结果保障因子。

第四类因子中,X3、X19、X23因子载荷较高,反映体育教学质量的经济指标,资源投入与预期人才培养的效率,命名为综合效益因子。

3.2构成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的理论探讨

3.2.1基本保障因子

(1)教师专业能力体育教师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通过体育教师创造性、紧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目的、任务才能实现,近年来高校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吸引优秀Ap]-充实教师队伍,使高校师资队伍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看到体育师资队伍培养相对与其他学科有些滞后,有关资料表明(1)公体教师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比例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29%的比例,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工作复杂性、规律性认识不足,对教师队伍稳定不利,出现年龄结构危机;(2)职称结构有所改善,职称结构是反映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师资队伍结构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级职称比例为17%,教授不足1%,中期达到28.4%,教授上升到3.24%,200o年教授上升到3.04%,同时看到公体教师教授年龄偏大,多数50岁以上,因此加速公共体育课中青年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应采取积极措施,使年青人尽快脱颖而出。(3)学历结构层次低,高学历人数偏低,硕士学位比例接近10%,博士学位比例不足2%,整体上看体育师资学历偏低,不能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难以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现阶段提高高校体育队伍建设重点是提高职称和学历水平,使中青年教师硕士、博士学位达到40%以上,高级职称应达到15%以上。(2)学校体育教学经费是构成基本保障因子的第二位因子,高等院校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多数体育经费不单列,致使学校体育经费无保障。(1)学校体育经费贫富不均,差异悬殊,不同学校体育发展不均衡。(2)学校体育工作无长期规划,经费使用无明确目标,体育部门在争取学校投入的同时,利用社会办学、体育场馆开发多渠道增加教学投入,保证教学业务所必须开支,努力保证教学经费的基本保障。从调查看,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体育经费相对较足,一些二类院校体育经费紧张,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3)体育教学物质设备状况是构成基本保障因子的第三位因素。高校体育教学物质设备总体上有所改善,特别是体育场馆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多数体育教研部配备586计算机,影像设备,专业资料室,为教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积极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电化教育,总体看,高校扩招较快,公共体育教学物质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4)教学管理政策与制度是构成基本保障因子的第四位因素,管理能否跟上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能否做到科学、合理化,使各项改革措施和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出最大效益。是体育教学能否上水平的重要保证,从调查结果看:各学校有关体育教育管理与政策参差不齐,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教学管理政策与制度较全,其他院校几乎空白,难以评估各种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对开展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支持程度。今后应加强教学管理政策与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加以规范。

3.2.2核心保障因子

(1)课程建设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方法与体系。调查发现90%以上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合理,多次进行修订,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体育课程结构,有统一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其他院校48%没有课程结构,课程评价方法与体系,上课计划和内容有较强的随意性,目的性不强,教师积极性受挫。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评估教学计划与学校具体办学条件的匹配性,课程结构及课程健全机制、措施等。

(2)课程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由于高校情况不同,所有体育课程不一致,考察近年来公共体育课项目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等反映体育课内容、信息。另通过问卷调查、听课、检查教案等方法了解教师体育教学运用方法,了解体育课程适应新形势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评估课程教学,以便评估调整。

(3)教学服务考察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支持及措施。

(4)师生关系考察师生间人际沟通的状况。

3.2.3结果保障因子

(1)认知态度水平通过体育课学习,学生对体育知识视野的掌握与理解,终身健身意识的培养、体育服务与健康认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获得这些信息。

(2)课程通过率分析体育教学学生课程通过率,了解学生技术水平、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贯彻教学计划的情况,可通过分析体育成绩得到信息。

(3)社会满意感社会、学校等部门对体育教学的总体评价,获得的教学认可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获得反馈意见。

3.2.4综合效益效率因子

通过师生比、人均体育消耗费用、场馆资源综合使用等进行综合效益分析,求出学校体育的综合效益。

以上构成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的四类因子,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构成一个复杂的因素体系。

4、结论月建议

4.1结论

(1)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指标评估体系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履行体育教学质量保障职责,本研究得到4类因子14因素,全面反映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是加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2)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评估是一系统工程,评价指标建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灵活性、长期性,本研究确立教学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的4类核心因子指标14个因素,分别为:①基础保障因子;②核心保障因子;③结果保障因子;④综合效益因子。可以高校自我评估和组织评估中采用。

4.2建议

本研究只确定了教学质量保障指标评估体系的构成模式,其中各因素权重的分配,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第三篇: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策略论文

一、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内容与方法不协调。

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革新,高校的篮球课程教学理念也应当向相应做出变化,但是通过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篮球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当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为学生提供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平台,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再者,很多篮球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包含了基本篮球动作教学,注重学生篮球课的实践联系,但是并没有把篮球动作要领详细展示出来,从而造成学生的随意性较大,同时篮球理论课程缺乏,学生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训练。此外,很多教师无法满足个体教育的需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难以开展,教师往往会采用固定化的教学方案,导致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适应篮球教学。

(二)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通过调查显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其教学场地都在篮球场上,其课程教学主要是篮球实践教学,很少有教师会开展篮球理论课程,这也就导致了篮球教学存在着头重脚轻的现象,过度重视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容易造成很多学生对篮球规则、篮球战术等知识了解甚少,更谈不上专业的篮球技术和脚步技术。再者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性指导针对性不强,日常课程教学随意性较强,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训练和理论教学的衔接性较差,这些都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和篮球训练效果。

(三)课程考核不科学。

当前高校篮球课程的考核内容有体能测试和篮球技巧,两个考核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篮球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对篮球专业知识和技战术的考核,篮球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化,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学生为了应对考试,仅仅加强对考试科目的练习,对其他篮球知识和篮球技巧则视而不见,例如很多学生苦练三步上篮的技巧,在考试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不能提高其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不能直接提升其篮球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和新课程要求篮球教学的要求相违背。

(四)篮球教学设施的不完备。

篮球教学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篮球教学的开展,很多高校都存在着篮球场地缺乏,篮球教学设施不完善的现象,通过对高校的篮球设施调查显示,其篮球场地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篮球场地条件较差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这些直接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的招收人数不断扩张,但是很多高校的占地面积却无法扩大,相应的基础教学设施也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尤其是篮球场地和篮架并没有增加,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冲突,无法满足篮球教学的要求。

二、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策略探析

(一)革新教学观念,勇于创新。

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要从革新教学观念入手,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重视篮球技能和篮球理论的提升,同时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抗压能力。再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不断要提高其运动能力,同时也要调动起篮球思维,培养起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此外高校篮球教学要顺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需求,结合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丰教学内容,提高篮球课程教学的内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

搞笑篮球教学的初衷是强健学生体魄,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秉承“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通过篮球领悟到运动的魅力,加强其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检出“健康第一”的指导目标,提高学生的锻炼习惯,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篮球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能力提升,高校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要发挥其理论知识扎实的特点,为学生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对年轻的篮球体育教师,要提升其综合素质,学校可以组织篮球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议,学习研究篮球领域教学新成果,更新教学框架。再者要提升教师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对现代篮球中出现的新战士、新理念运动早教学中,增强高校篮球教学的前瞻性,同时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用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把最新的篮球技巧、篮球理念融入到篮球中。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当前的高校篮球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篮球技能考核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篮球理论和技战术的考核,造成了教学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脱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设置合理的考核制度,将篮球技能、篮球理论和技战术考核一起作为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内容。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建立新型的成绩评价体系,做到考核方式全面、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通过篮球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创新篮球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同时强化师资力量的提高,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学涛.浅析提高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1(23).

[2]李思林.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才智,2014(36).

[3]靳厚忠.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08).

[4]辛影.中专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2,32(3).

第四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25卷 第4期 ~年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收稿日期:~-06-0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1-018)。

作者简介:邱丽敏,宁波大学科研处实习研究员(浙江 宁波 315211)。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邱丽敏

摘要: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及其构成。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27(~)04-0084-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和高校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连续几年高校超常规地扩大招生规模,全国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超过1 460人,高等教育初步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然而,这种快速发展将伴随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这是高等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在我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的监控与评估从认识到实施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多为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的随机性教学检查,通过外界的压力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对教学质量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完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高校质量内部保证体系。近几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在全国第一次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的措施和方法,并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01年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与高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和宏观监测的机制;高等学校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这种认识的变化,给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带来了机遇。

本文将从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指向的目标与内容入手,通过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相关因素的系统思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框架。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目标

顾名思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地监督、控制与评估的体系,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一)教学质量的定义

--------------

---------------

什么是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教学质量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同时,教学质量又常常与教学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相联系。“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了显著的作用而不依赖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社区环境的学校,即学校通过其教学实践、常规组织和管理等而增加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

因此,一般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

(二)教学质量的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做相应调整,从而确保高等教育活动沿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

判别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密切联系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界开始大力提倡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倾向于以能力高低来衡量。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更加注重--------------

---------------提高人才素质的通识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各类专门人才。根据这一质量标准,《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三)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大致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变教育资源短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属于硬件建设,是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内部监督与评估,建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属于软件建设,是关键性问题。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和模式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构成教学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估、教学管理水平的监控与评估、教师素质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等。

全过程是指高校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全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形成。

全方位是指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

第五篇:关于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_,刁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努力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质量是高校院(系)、学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认识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对现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完善的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确促人才培养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院(系)作为教学实施与管理的基层单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和I管理重心随之下移的背景下,如何依据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较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研究必须面又寸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教学质量,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教学质量,其概念是不同的。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事实上,由于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生产活动,教学活动的结果具有多面陛、长效性的特.,因.tie,想用一个机械定量来评判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开始显现的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因此时学生即将离开学校,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初步形成之时,也是教学活动结束之时,在学生即将离开学校之时,学校才开始进行所谓的教学质量管理,显然没有多大意义,这也确实不是学校的初衷。因此,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进而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成为高校共同致力的做法。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质量的监视、测量与控制,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二、构建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质量是院(系)、学科、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9.8%发展到2t308年的%,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人大众化发展阶段。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力、学资源出现全面紧张等新睛况下,原来由职能部门直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已无法适应新的情况,这就要求一改过去对一线教师、学生的直接管理转变成策划、服务和对院(系)的监督和协调。

(一)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要求在过去高校规模较小时,教学质量监控一般由学校的职能部门进行。高校规模扩大以后,万人大学比比皆是,几万人的大学也为数不少,有的院系的师生数就相当于过去的一所学校,多则三四千,少则一两千,由职能部门来直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已不现实,这就必然要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部门的功能由过去对一线教师学生的直接教学管理监控转变为策划、服务和对院系的监督与协调。所以,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是实施以院(系)为中心的管理体制重要内容之一院(系)是大学的基层管理单位,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等整合一起的实施单位。院(系)过去所承担的执行职能,现在由系、摩、所具体承担,院(系)的各项工作已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院(系)已成为一个集策划、执行、监控为一体的办学实体,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院(系)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院(系)对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最为了解和熟悉,便于直接管理和监控。各院(系)的学科专业差异明显,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虽有共l生,但也有个性。因此,各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学的主要工作人员是高度专业化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不同专业的人之间很难提意见、作评价。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教学评价的专业化和±曾强教平价的科学I生。

(三)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有利于增强院(系)的质量自控意识,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院(系)各专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过去,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务处监控,教学院(系)处于被拄觉位,缺乏主动监控质量的意识。而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院(系)处于主体地位,能够激发他们质量意识和控制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使院(系)的管理者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_4J

(四)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克且艮监控主体单

一、缺位等不良缺陷,实现质量监控由单视角向多视角转变

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监控叉寸象中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主编、主导、主检和主管作用,能激发教师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问题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卡目关的研究结果木目对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后发现,自2000年至今,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类文章不足百篇。由于研究不足,导致目前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存在诸多问题。

(一)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宏观层次的管理太多、太宽,院(系)中宏观、微观层次管理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一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认知不足,指标体系不全,质量标准与目标定位不相吻合,监控项目单调、范围偏窄、融合l生差,仅把监控集中点放到教师教的一面,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主体作用,且忽视其它诸多因素;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信息收集不全,对信息整理缺少有效分析,调控纠偏效能差。特别是跨院(系)、跨部门的反馈信息更是很难跟踪,对结果反馈信息处蔓差。

(二)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执行无规可循,没有健全且带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院(系)虽然制定了—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有困难,除了与校级制度存在有不协调性的影响外,在执行过程中却掺杂了人为因素,不能按章行事,对于违规的人或事,存在着看人论事或做就事论事的简单处理,缺乏有效处理措施,致使教学管理制度功能释放受阻,不能发挥其有效的监控作用。

(三)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一般由院(系)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兼职,队伍素质整合度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少是专职^员和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虽然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和能力,加之一上岗就得面对繁杂的事务l生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能是在摸爬滚打中悟出点道理。突出表现是责权脱节、职责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监控效果不尽人意。

四、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严格遵循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务主管部门指导、配合、协调下,结合本院(系)教学实际而构建。

(一)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院(系)要根据现有监控条件,充分利用资源,在全面了解与掌握本院(系)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水平的前提下,将监控划分为五大监控对象:一是专业定位,包括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实施效果;二是教学活动条件,包括教师(包括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进度、辅导答疑、实验报告批改、作业批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与毕业设汁(论文)质量、课程成绩、课程建设小结、教学法总结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学生(学生的学习质量监控重要的目标,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和学习纪律进行检查)、教材、教室、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人员;三是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见习、实作、实训、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四是教学效果,包括考试、考核、计算机过级率、体育达标率、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率、实习生优秀率、考研匕线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用人单位);五是学生的创新性成果,包括学生作品、科研立项、论文发表、课外科技活动获奖(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工程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广告t殳计大赛等)。

(二)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1、树立全程、全员、有重点的监控意识

质量是高校院(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院(系)质量是基础和关键,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尤其是“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全程监视、测量与控制。改变过去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始无终、头重脚轻的现象,只重视对结果的监控,而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或只重视监视、测量,忽视对结果的分析、控制、信息反馈处理。充分体现监控的意义作用。

2、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院(系)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层教学单位,做好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一般由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来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成员要求是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管理工作业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一般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在学生中成立评教评学委员会,下设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评教/J、组。

3、建立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全过程监测与控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是提高监控质量与水平的基础和可靠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下设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和学科基础、学科专业两个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职务结构由院(系)长(主任)、教办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专职辅导员、骨干教师和学生信息员组成;专业结构要有学科带头人、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骨干教师、教育管理专业人员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中的成员要求是教学第一线教师或管理第一线人员,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一般具有讲师、助理研究员以上职称。不同的监控象、监控点,由不同的监控机构、监控人群来承担监控主体,有利于发挥监控机构与职能作用和监控队伍质量效益。

4、制定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保证教学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营造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质量保障。~般要求学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应包括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教学督导(视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状态数据公示制度、实践教学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教师任课制度、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主讲教师负责制度、集体备课试讲制度、教案书写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同行专家评教评学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含网上评课)、实践技能导师制度、试卷分析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风考核制度、社会信息反馈制度、教学奖惩制等度。此外还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5、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评价的参照系。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如培养目标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标准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材选用、授课计划编写、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实验报告和作批改、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应有具体的质量标准。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教学评估力、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综合性、设计实验标准,生产实习标准;所有这些标准归属教学过程与结果标准。在监控活动中按质量标准执行,确保各个教学过程、环节、要素与结果质量达标。评价方案要根据教学过程与结果质量标准的要求定选评价方法;要素应包括基本要求、有明确的项目、具体的观测点,确定的权重值、可划分等级与可量化标准、评价结果判定、有关说明等。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体现可操作性、简便易行性、便于反馈性特点。

(三)建立畅通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机制

教学信息反馈是对每一过程阶段或结果、每一级教学质量适时进行信息采集、评价、纠偏与反馈控制,使教学质量状态尽量符合既定目标。列院(系)要建信息反馈是通过期初、期中和期末有划性的各项教学检查或专项检查获取教学信息,即通过各项监控制度、监控x,-J-象、监控点的实施,获取反馈信息,完成信息反馈职能,也要求建好学生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各班学生信息员要认真填写《教学班周志》,记录教学活动有关情况,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要有专人专班负责,通过机构职能实现。测量数据可采用量化、半量化数据表达或用模糊数学评判法,灰色类聚求算法,可能满意度法,贝氏预测分类法归类或计算,结果用等级报告法、量化、半量化法数字法或用语言文字描(表)述形式报告。信息反馈是改进、修正、纠偏及其实施奖惩的依据。

下载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而提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由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系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