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承家风不忘数典 理族是更要热心
承家风不忘数典 理族是更要热心
--家族组织刊物《铜锣新声》五年回顾
2017年3月,因公出差的我,在成都期间收到王茂功会长通过网络发来的信函。信中两件事:一是写一篇有关《铜锣新声》历年编辑、发行过程的文章;二是《铜锣新声》会刊现阶段的编辑思路与工作探讨。说实话,有关家族组织活动的文章我曾写过几篇,识文断字、贻笑大方。若真要为《铜锣新声》背书,还真是江淹才尽。只好旁征博引,与之共勉。若有言之不预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王子文
一、新安琅琊王氏家族组织的基本情况
1、王璧文化研究会
“2010年农历2月12日,璧公诞辰1165周年。常州市长沟村(紫阳堂)王璧公后裔捐资3万元,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祭祖活动。农历2月11日晚上,在祁门闪里镇党委程荣刚书记、闪里镇政府徐建华镇长的主持下,讨论成立王璧文化研究会。次日,祭祖大典上,举行了王璧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关于成立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的说明》-2011.10.王明)。
王璧文化研究会由祁门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管,王茂功、王进丁二位宗长代表新安琅琊王氏家族于2013年元月根据新修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0号)的规定,在祁门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祁门县民政局办理了有关登记手续。于2013年1月10日领到了由祁门县民政局颁发的社证字第13001号《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2、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
“2011年8月1日,子文等十位宗亲,集资3000余元,建立了新安琅琊王氏宗亲网,并向王璧文化研究会提议,成立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为了给新安琅琊王氏宗亲提供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宗亲参与家族大事,经王璧文化研究会研究决定,同意成立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并定于10月中旬在南京召开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关于成立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的说明》-2011.10.王明)。
祁门县王璧文化研究会和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旨在溯源探本、追思祭祖;敦亲睦族、援爱宗亲。致力于继承琅琊先祖文安武定之族风,开展爱同胞、爱祖国,助力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探讨与研究。为方便大家阅读,以下简称“两会”。
二、家族组织刊物《铜锣新声》
1、创办会刊的缘由、宗旨及内容 “王璧文化研究会、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意味着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组织形式就该有组织刊物。我们已经有了网络交流平台,但更多的宗亲会更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一刊在手、纸质温柔、墨香四溢;翻动书页、睹书思人,思念千年之间的祖先,思念千里之外的宗亲。我们愿此刊是播种机,播 撒宗族大爱;我们愿此刊是凝聚剂,凝聚所有宗亲的情感、智慧;我们愿此刊是取暖器,每一个孤单、委屈的宗亲都能在这里倾诉、求助,温暖您的人生。当然,我们最高的追求是将此刊建成有巨大影响力的、王璧文化研究的高地。”(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会刊《铜锣新声》创刊号·卷首语-2012.1.王保家)。
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会刊《铜锣新声》秉承立足“两会”,推进时政信息宣传与宗亲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研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王璧家族文化提供高效、专业信息服务的办刊宗旨,使之成为会员之间相互交流、了解“两会”动态的平台;成为会员发布寻根问祖信息、获取宗族资料的窗口;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成为勾通会员与组织、会员与社会、会员与会员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2012年12月1日,王璧文化研究会、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王茂功会长在《王璧文化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中实写到:“在宗亲们的努力下,今年元月,《铜锣新声》创刊号发刊了。《铜锣新声》,季刊,今年四期已完成了印发。《铜锣新声》内设有:家族热心人、功德榜、家族大事、王氏文化、宗亲随笔、问祖寻根、会员通讯等栏目。《铜锣新声》是有史以来我们家族第一份自己的刊物。”
2、会刊的编辑与印发
南京“两会”结束后,我回到家就思索着编辑出版家族组织刊物的事。初步决定第一期刊登有关“王璧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的有关资料和“璧公墓第三期工程建设第一、二、三次捐款名录”。逐步理清家族先行者们有关“璧公墓第一期、第二期修复工程”的丰功伟绩和“璧公墓第一、二期修复工程捐款名录”情况。收资料、找文章,动员大家参与,经过几天的努力,我将印有20个页面的家族资料归类合订成册,通过邮局寄到安徽祁门王茂功会长手中。
王茂功会长是家族组织刊物的坚定支持者,也是筹备编辑家族组织刊物的发起人之一。他老人家对家族文化情有独钟,对家族组织刊物的版面设计,文字校对以及《会员通讯录》的整理等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发现问题,改了寄,寄了改,家族组织刊物就这样在湖北荆门与安徽祁门之间来回穿梳。名称的敲定、发刊词、内容等逐字逐句进行推敲,71岁高龄的王茂功会长工作之认真,办事之严谨,堪称家族典范。家族组织刊物《铜锣新声》创刊号经过编委们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在宗亲们热切的期盼中,于2012年元月顺利出刊。
会刊的编辑印发工作繁锁而复杂,荆门市教育印刷厂在出版价格和会刊邮寄方面给了我们较大帮助,《铜锣新声》会刊第1期到12期分装工时费和信封(除邮寄费外)基本都是免费。从2015年《铜锣新声》会刊第一期(总第13期)开始转由南京王明宗亲处分装邮寄,两期没寄完就夭折了,费用高不说,也实在是太繁锁没人愿意去做的事情。
2015年《铜锣新声》会刊第三、第四期(总第15、16期)原计划在 2015年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上随大会资料一起下发,由于物流等原因,会议结束的第二天鄱阳分会做了补寄。2016年《铜锣新声》会刊第一、二、三、四期(总第17、18、19、20期)决定分两次下发,一是2016年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下发;二是2017年璧公诞辰纪念日活动现场进行了统一补发。
3、关于编委与稿件评奖活动
2012年12月2日,王璧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安徽祁门如期召 开,此时《铜锣新声》已出版了四期,费用11000余元。我与编委会成员王明、王保家二位宗亲在与主编王茂功会长汇报工作时,我拿出印刷厂开给我的收款条据说:《铜锣新声》会刊出版四期,费用合计11000余元就不用支付给我了,算我捐的款。为此,保家在《梅城会议侧记》中如实写道:“家族刊物《铜锣新声》创刊,发行四期,反映良好,声誉鹊起。子文、颂新等编委积极组稿,认真编排,细心核对。尤其是子文编审以一人之力担纲会刊的印刷、邮寄工作,宠杂繁冗,功莫大焉。”
说实话就家族出版刊物之事,当时还是比较前位的,有些不同的声音很是正常。副主编王明、编委王保家、王颂新等宗亲在创刊期间工作一直走在前面,王泽河宗亲和已故宗长王甲良宗亲就会刊的编辑核对工作也担了一定责任。后来,有人问过我,为什么《铜锣新声》会刊上编委就你们几个人。我说:《铜锣新声》的编辑工作是自动参与,编委们不仅要做事而且还要承担很多相应的责任。其实,在创刊初期要想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完成《铜锣新声》编辑工作,也还真是一件“你也懂得”的难事。
家族刊物《铜锣新声》从创刊到2016年底,共编辑出版20期,刊登各类文章360余篇,其中不乏国家级作家的优秀作品,他们不计报酬,不取分文。不少宗亲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这些“两会”领导和《铜锣新声》编委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时新安琅琊王氏会馆在建,苦于“两会”囊中羞涩,编委们实在无暇顾及。2016年10月,浙江温州王先宝会长主动请缨,自掏腰包1000元倡导发起“新安琅琊王氏首届散文有奖征集活动”,分设奖项,以资鼓励。
2016年12月16日,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在潜山召开,根据《新安琅琊王氏首届散文有奖征集活动规则》和参评活动《附件》规定,经评委会认真评定,共有12位宗亲的作品胜出,王先宝宗亲代表“两会”为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两会”常务理事和《铜锣新声》全体编委的作品都自动放弃了参加首届有奖征集活动评选的权利。
“首届征文活动是温州的王先宝宗亲见议新一届理事会并自掏腰包1000元发起的活动。宗亲会已设专项帐户吸纳四方捐助之善款发展新安琅琊王氏文化,如诗词、图画等活动也将随专项帐户资金的增加而定期开展。”(《新安琅琊王氏首届散文有奖征集活动规则·附件》-《铜锣新声》(2016第1期)总第17期)。
三、承家风不忘数典 理族是更要热心
1、家族组织刊物的作用
《铜锣新声》会刊是家族组织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最直接的渠道,也是“两会”对外宣传、探讨与学习最重要的工具;是家族组织研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王璧家族文化最理想的园地,也是“两会”与各地分会开展组织交流、宗亲联谊最好的平台;是家族组织宣传王家热心人、弘扬正能量最有效的阵地,也是“两会”发布寻根问祖信息、普及谱牒常识最有价值的载体。
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会刊《铜锣新声》除在遍布各省市区县村镇会员中发行外,还在2013年台湾金门第十一届和2015年重庆十二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期间与海内外王氏宗亲组织交流学习。寻根问祖信息、谱牒常识等一度被寻根问祖之人视为珍宝,正能量典范、家族热心人的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传阅、享有盛名,他们的善行懿德“两会”理应要为他们的歌功颂德、著书立传。
2、编辑思路与工作探讨
(1)、出刊《铜锣新声》合订本
“《铜锣新声》至今已出刊5年,共20期。5年来,家族的大事、热心人的芳名、家族的文化、王氏的名人、分会的活动、研究与探索、宗亲的随笔等都刊载其中,这是我们家族一份宝贵的史料。我们打算将这5年来20期会刊合成一本,以合订本形式刊发。并计划在这合订本中安排若干插页,提供给家族中的企业家、公司作广告宣传,望有意者与秘书组联系。”(《2016年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工作报吿》-2016.12.17.-王茂功)。
(2)、建立会刊通讯员队伍
“《铜锣新声》创刊初期,我们毫无经验,我们是在边干边学摸索中办刊的。5年来,《铜锣新声》虽有些方面还不令人满意,但我们还是从中积累了一些的办刊的经验,同时,我们也感到要办好一份刊物也非易事,其中,稿件的来源是一主要问题,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要继续办好《铜锣新声》,除欢迎广大宗亲踊跃投稿外,还必须要建立会刊通讯员队伍,我们要求每县分会必须选派1至2人作为会刊的通讯员,每位通讯员每年须投交2至3篇稿件,这样才能保证会刊稿件的来源。”(《[2016年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工作报吿》-2016.12.17.-王茂功)。
(3)、继续做好优秀作品的评选奖励工作
“《铜锣新声》的作者们:你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新安琅琊王氏家族与时俱进的点点滴滴,时代不会忘记你们,家族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付出将收获累累硕果。”(《新安琅琊王氏首届散文有奖征集活动规则·附件》-2016.1.1)“希望各位作者为宣传先祖功德,弘扬家族正气,赞美如画家乡而不斋投稿。”“两会”决定将有奖征集活动范围扩大到诗词、图画等其它体裁作品,对获奖作品在王璧文化研究会暨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年度会上进行表彰。
3、家族的使命 历史的责任
千年文化传承,家族荣耀植根!研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王璧家族文化,编好新安琅琊王氏宗亲联谊会会刊,是璧公在天之灵赋予给我们王氏子孙后裔的家族使命,也是我们王氏后人应尽的历史责任。
说实话,《铜锣新声》从无到有,一晃5年过去了,感恩各位编委、各位作者的辛勤耕耘和热心付出!感谢各位宗亲、各位读者的呵护厚爱与理解支持!
家族组织刊物《铜锣新声》在以王茂功会长为主编的新一届编委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编辑与印发工作将是一个全新模式,也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努力办好家族会刊,我们责无旁贷!
新安琅琊王氏始祖王璧 第44世孙
思聪秩下荆楚始祖伏一 第25世孙
丁酉春日 晚生 子文 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