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桂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石桂香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做到遵纪守法,热爱学生,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出满勤干满点,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备课,力求把课程的重点淡化在学生的探求中,精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教育教学新思路。
广泛涉猎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领会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把微笑带给孩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出色的完成了教学工作。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2008.9月获潍坊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课堂教学应用优质课三等奖
2012.6月论文《我是怎样当好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1月被认定为青州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能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邵庄镇康家小学
2013.9.1
第二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和千百个普通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名字一模一样!
在中国浙江的钱塘江南岸上生活着一群与命运作着不屈抗争的人,桂香读后感。至清朝后期始,由于钱塘江道的不断变迁,钱塘江南岸多出了一些无主垦种的土地,由于钱塘江坍江的特征,土地面积时有增减,这些土地俗称沙地。萧山绍兴一些穷苦人家为了活命,把家搬到沙地上,垦荒开地,养家糊口,与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沙地的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诞生一些新的地名和名称。在沈青松先生的《沙地风情》中有很多记录,在许仙(许顺荣)先生的小说中也能找到很多影子。像“沙地江司”这个名称,就是沙地上独有,旧称一般有威信,受人尊重的人,我太爷爷叫赵年九,去头蓬老街茶店喝茶时人人尊称“年九江司”。而桂香只是沙地上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封建时代与命运抗争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在解放前后这段特殊时期,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叫“桂香”的普通女子不屈于命运,与时代、与风俗作着抗争,尤其值得我们这些沙地的后辈铭记在心,在《桂香》这部小说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之前我看过陆亚芳和方国娟关于萧山沙地、围垦的小说和散文,但她们偏重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时期,当我一开始读到《桂香》的时候我以为作者肯定是我的父母辈,但我错了,桂香的作者年龄和我差不多,许多历史名称和典故却是我从未涉及过的,作为一个沙地、围垦的文学爱好者,她的写作和学习精神尤其值得我学习,读后感《桂香读后感》。
我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对于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文学价值的现阶段写作体验一窍不通。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把萧山沙地、围垦的历史和变迁用笔记录下来,让后来人能知道在萧山沙地短短一佰多年的时间中沙地人用自己的双手赶超了别人几佰年的发展历程,把萧山围垦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建设成为了大江东开发的热土。
随着大江东开发的不断深入,萧山围垦的面貌将不断变化,许多围垦人物和故事将更多地存在于历史深处,就需要我们有人用笔记录下来,所以《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尊敬,因为她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
《桂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桂香》的作者值得我们每一个围垦人和围垦人的后代尊重。
第三篇:桂香读后感
桂香,多么迷人的书名;桂香,多么美好的回忆;桂香,多么扑鼻的味道。桂香,是多么的令人记忆犹新。这本书讲述的是围绕一名叫桂香的小女孩张开的故事。描写了萧山沙地人的起居生活。我也是萧山沙地人,当地的语言,当地的习俗,当地的建筑,活灵活现。他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河边嬉戏、玩耍。在池塘里洗澡,在农田里种菜。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自制的“篝火晚会”,特别是在冬天,可暖和了。
在刺骨的寒风中,我拿来了成年的麻杆、打火机和蜡烛。我先把麻杆一根根相对,摆成一个尖尖的“小塔”;然后用折断的麻杆在“小塔”的周围围成一圈;点燃蜡烛,拿一根麻杆,点燃一端;在“小塔”的塔尖滴上蜡烛油。五、四、三、二、一,点火。“小塔:瞬间燃起,在寒冷的冬夜,这把旺火像是明天的希望。
在爸爸小的时候,那可更加好玩。那时候没有空调、冰箱,炎热的酷暑,热的小爸爸一天到晚往家后的那条“避暑河”里跳,小爸爸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小爸爸的兄弟们早就已经游泳游了好几个来回了。小爸爸还没有到一个来回,就被小爸爸的爸爸给抓去了。小爸爸可不会善罢甘休,一吃完晚饭,小爸爸又来到河边,跳下水去玩,这下小爸爸可玩的很开心,小爸爸的爸爸又来了,小爸爸说:“我在洗澡。”小爸爸的爸爸没有办法,只好摇头而去。小爸爸看天色差不多放动画片的时间了,小爸爸连忙跑到了电视机前,刚刚好到蓝精灵播放时间,小爸爸和姐姐看起来动画片。
妈妈小时候可没有爸爸那么闲。妈妈告诉我,她小的时候要做饭,还要帮外婆割草、种田,比起爸爸,可要累多了。
沙地,是我长大的地方;沙地,是我玩耍的地方;沙地,是我永远的故乡。
第四篇:机关支部优秀共产党员邱桂香事迹
在路上,创造风景
——机关支部邱桂香同志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邱桂香同志于1992年起从事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至今,拥有金牌教练的称号,也有全国十杰的荣誉,可她更珍视与津津乐道的是十几年的寻路——筑路——护路之旅。她享受探路的艰辛与回望的幸福,也享受一路逐梦、创造风景的激情与感动。
寻路——以满腔的激情
邱桂香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初到育才,安排工作时,老校长跟她提起竞赛,竞赛的深广度和灵活性一下吸引了她,也激发了她的斗志。于是,她主动请缨,做起了教练。
她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吸引和调动学生。没有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王益进同学的家庭困难,学习环境差,她就把王益进带回家里,怕伤学生自尊,她还假称要王益进帮忙修机器。跟学生聊天、留学生吃饭,气氛融洽了,她再自然地把话题引到当天的学习上。几次下来,王益进喜欢来她家学习了,王益进的笑容多了,她们的合力也更强了。国际赛前的半年时间,她家成了王益进备赛的第二场所。多年之后,王益进说:“我很早就知道那机器根本没问题,但是,我真的留恋那段日子。”她欣慰,用心做桥,师生并肩才能打胜仗。俞玮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学生不喜欢说,邱桂香就陪他一起做。师生共处时,常常只能听到键盘的敲击声。准备国家队论文时,正月十五被锁在教学楼里,黑暗中的警报声成了师生最温暖的回忆。孙雪玲同学家里没有计算机,邱桂香就把自己家的借给她;辛韬同学自理能力差,邱桂香就每天帮他清理材料……
具备金牌潜质的学生不会年年有,邱桂香却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走得更远。就这样,一步一步,邱桂香找到了方向,也站到了路的起点。
筑路——以超常的坚韧
九十年代初信息学竞赛刚起步,学习材料很少。为了提升能力,邱桂香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1她的儿子出生28天时,有一个赴北师大进修的机会,她说服了家里和学校,跟班到了北京。学习期间,她从不因身体原因给自己放松的借口,听课、讨论、晚修,连续一周的学习,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在学习班结业时,她科科成绩优异,全班排名第一。可是,回到家时,她才知道儿子因为吃奶粉不适应,肠道出血,住院抢救了2天……
为了学习新的算法和高级数据结构,她偷偷溜进东大的教室听课。一次,天黑路滑,她骑车直接撞到了树上。当她一瘸一拐地把车推回家,看到爱人焦急地站在门口,没法躲了,她硬着头皮迎上去。爱人心疼地看看她,再看看自行车,一语不发。她只能忍着疼痛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争取一个再去学习的机会……
坚韧的努力让脚下的路逐渐清晰修长:1996年,她正式成为辽宁省领队;2002年,她受到了市长的接见;2004年,她被评选为中国首批信息学竞赛高级指导教师;2008年,她被中国计算机学会聘为信息学奥赛教师培训班高级讲师;2009年,她入选中国十大杰出信息学奥赛教练……
护路——以真诚的投入
信息学奥赛是一项最纯粹的业余活动,所有的赛事都安排在休息日。暑假的全国赛、寒假的冬令营、清明期间的省选、国庆后的分区联赛、五一后的亚太国际赛,每年,当其他教师开始享受假期的时候,邱桂香却开始了最紧张的竞赛培训。她没报过加班,也不曾计算过自己献工多少时日。可是,有一个插曲却让她对自己的投入做了重新的思考。那时,她的儿子正上幼儿园,她要带队比赛了,出发前叫醒睡梦中的儿子:“妈妈要去上海了,你要什么礼物呀?”儿子揉揉惺忪的睡眼,似乎在思考,然后说:“给我买个妈妈吧。”她愣住了,妈妈是买不来的,可是,奥赛教练同样是买不来的。人们总是习惯忽视最亲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时,忽视已经造成了伤害。她无言向年幼的儿子解释,但是,她却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她发誓,对于自己选择的路,她必须走得更好,让每一分投入都有价值,才能对得起儿子被迫做出的牺牲。后来,儿子上学了,常常在周末拿回校报,说报纸上又有妈妈的名字了,她微笑,也有一些酸楚。
做教练19年,每年都会带队外出,走过的城市有十多个,邱桂香却从没私自去过任何景点。她全身心照料学生的衣食住行,让他们安心参赛。
即使学生在赛场答题,她也一直在场外守候,她担心场内的学生突然出现状况,她也希望学生一出场就会看到她的微笑。那一年,在西安,一个学生刚进场十分钟,就因吐血被送出来,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沉积性胃出血,她一边照顾其他学生的起居,一边在医院陪护,在医院度过的三天三夜是她的唯一一次陪护,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也只是在最后的时刻才匆匆赶去……还有那一年,在北京,一个学生因偶然的一次体温37.4度,被疑似甲流,夜里12点多组委会让她带学生去医院确诊。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套陌生的流程,连跑了三家医院,也没有最终的说法,只能隔离。于是她又担起了送饭探望的责任,送了一批学生进赛场,又马上跑去问候疑似病号,安抚完,再跑回赛场……这样的经历太多,每一次,她都不会记住当时的辛苦与磨难,她只会记得学生的宽慰和对她的依赖。学生们有时会向家长抱怨:你们都没有邱老师想得周到。她相信那不是恭维;有时,班主任跟她说,这些学生就听你的。她也相信,那不是夸大其词。因为,那些感情是在同甘共苦、冲锋闯关中创建与维持的。她真诚地守护在自己开辟的这条路上,守护着这路上的一批又一批学生。
一路走来,有汗有泪有欢笑,有风有雨有彩虹。但是,邱桂香始终坚守着为师者的本真:为课堂和学生负责。
她很喜欢那句生命的追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而今,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面对党旗,邱桂香再一次给出坚定的回答:“既然我是一名教练,我就要让优才展翅,实现一个梦想,创造一道风景!”
(撰稿人:邱桂香 62340308审核人:安冬冰***)
第五篇:田桂香学习心得
学习王桂香心得体会
在2016年“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武陟县大封镇司马岗小学教师王桂香从全省159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名候选人之列.她的事迹迅速在河南传开,引导和激励着奋斗在一线的我们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立足本职,敬业奉献。
一是学习王桂香老师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01年,王桂香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面对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而双双病倒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王桂香擦干泪水,强忍心中的悲痛,毅然扛起了生活的重任。每天早上5点,王桂香便起床做饭,然后为瘫痪在床的婆婆穿衣、洗脸、喂饭、喂药;晚上与婆婆同睡一张床,半夜为老人翻身盖被、收拾大小便。十几年如一日,成为了我们孝亲敬老的楷模。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她这种敬老爱亲、任劳任怨、孝感天地优秀的传统美德。对老人多些耐心,多听听、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并把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的教育给学生、孩子,让这种优秀的传统美德永远传承下去。并根据这件事把中国其它的优秀传统美德也一并宣扬出去,教育学生敬老爱幼、尊敬师长。
二是学习王桂香老师对教育的认真负责。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阻碍王桂香对教育事业的狂热追求。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常常学校家里两边跑。每天中午下了班,她就立即骑车往家赶。等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饭、安顿好孩子后,她又急匆匆地返回学校。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学习她这种尽职尽责、真诚无私、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也把这种优秀的精神教育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应该在学习中认真负责,不抄袭,不欺骗。小组长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欺上瞒下,组员做好自己工作,按时给组长过关。
三是学习她任劳任怨,敢于承担,吃苦耐劳的精神。2015年8月,镇中心校决定由王桂香到司马岗小学负责。将一个倒闭的破败不堪的摊子收拾起来尤为艰难。学校没有男教师,她就带着两位特岗教师换灯泡、粉墙壁、钉窗纱、制教具„„使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学校旧貌换新颜;她凭着良好声誉,奇迹般招收到了32名学生;她用责任心恢复了村民对学校的信任,使一所“倒闭”了的农村小学重新焕发出来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司马岗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
她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博大的胸怀,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她的这种精神换来了桃李芬芳,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赞誉。她做的这些事情,没有定力的人很难坚持下来,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很难坚守下去。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她的这种精神,甘于奉献。这种精神我们也应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王桂香的事迹,懂得感恩。使他们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做到甘于奉献,在班级在工作中,班长、组长、课代表做到甘于奉献,牺牲自己的时间为班级做事,这种精神就是王桂香精神,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小组长给组员讲题,也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在为组员服务,我们应该鼓励这种精神的发扬,老师学习同时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懂得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并懂得感恩。
“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王桂香自勉的话语。也应该成为每个老师自勉的话语。也同时可以告诉学生“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班长(组长、组员)”是他们自己自勉的话语。不仅让老师懂爱,懂奉献,关键更是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敬老爱幼,懂得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