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

时间:2019-05-13 02: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

第一篇: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

目录

第一章 3G系统概述............................................................................................2 1.1 3G通讯网络基本概念.................................................................................2 1.2 3G网络核心设备.........................................................................................2 1.2.1 RNC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3 1.2.2 CN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4 1.2.3 OMC-R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5 1.2.4 Node-B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6 第二章 无线网络设计流程..................................................................................8 2.1 测量设备实物参数......................................................................................8 2.2 网元布配......................................................................................................8 2.3 新建本地小区..............................................................................................9 2.4

添加RRU.....................................................................................................9 2.5 添加天线类型............................................................................................10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1 第四章

实训总结..............................................................................................13 参考文献..............................................................................................................14

第一章 3G系统概述

1.1 3G通讯网络基本概念

所谓3G,即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3G以手机语音功能之外的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等数据功能为特色。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也叫“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后由国际联盟(ITU)正式命名为IMT-2000。IMT-2000最关键技术是无线传输技术。3G通信网络是指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线路和设备铺设而成的通信网络。3G网络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三种制式: 我国国内中国移动(TD-SCDMA)、中国联通(WCDMA)和中国电信(CDMA2000)。TD-SCDMA:特点: 全称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等独特优势。优势:中国自有3G技术,获政府支持 WCDMA:特点: 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优势:有较高的扩频增益,发展空间较大,全球漫游能力最强,技术成熟性最佳。CDMA2000:特点: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公司 为主导提出。优势:可以从原有的CDMA1X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

1.2 3G网络核心设备

3G系统中所需基本设备有RNC(无线网络控制器)、CN(核心网)、OMC-R(操作维护系统)、Node-B(基站)。

1.2.1 RNC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RNC(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即无线网络控制器是新兴3G网络的一个关键网元。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RNC基本结构:

RNC 硬件系统分为以下六个子系统,即:交换子系统,接入子系统,业务处理子系统,网同步子系统,中央控制子系统,告警子系统。

RNC 产品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所述:

·接入子系统:提供Iu、Iub等接口接入功能,由接入单板构成。

·交换子系统:提供设备内部控制和业务数据交换,由一级交换板、二级交换板构成。

·业务处理子系统:完成Iu、Iub、Uu等接口业务面协议处理功能,由GTP-U处理板和无线网络业务处理板构成。

·中央控制子系统:完成传输网络、无线网络信令、系统控制和操作维护等功能,由信令处理板、全局处理板等构成。

·网同步子系统:完成系统时钟产生和分配功能,由网同步板、交换板时钟驱动模块、业务板和接入板时钟同步模块构成。

·告警子系统:完成系统环境监测和告警功能,由全局板、告警箱等构成。

RNC基本功能:

RNC与RNC之间通过标准的Iur接口互连,RNC与核心网通过Iu接口互连。RNC主要完成连接建立与断开、切换、宏分集合并、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等功能。

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任务包括: 1)管理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的无线接入载波; 2)管理和优化无线网络资源; 3)移动性控制;

4)无线链路维护。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具有组帧分配(framing distribution)与选择、加密、解密、错误检查、监视、以及状态查询等功能。

1.2.2 CN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CN(core network),即核心网,将业务提供者与接入网,或者,将接入网与其他接入网连接在一起的网络。通常指除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之外的网络部分。

简单点说,可以把移动网络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系统支撑部分比如说安全管理等这些。核心网部分就是位于网络子系统内,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把A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主要是涉及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补充业务实现,智能触发等方面主体支撑在交换机。至于软交换则有两个很明显的概念,控制与承载的分离,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的分离。

CN核心网基本结构:

核心网CN从逻辑上可划分为 电路域CS域分组域PS域和广播域BC域CS域设备是指为用户提供电路型业务

或提供相关信令连接的实体CS域特有的实体包括 MSCGMSCVLRIWFPS域为用户提供分组型数据业务PS域特有的实体包括SGSN和GGSN其他设备如HLR或HSSAuCEIR等为CS域与PS域共用。

CN核心网基本功能:

核心网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用户连接的建立包括移动性管理(MM)、呼叫管理(CM)、交换/路由、录音通知(结合智能网业务完成到智能网外围设备的连接关系)等功能。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描述、Qos(加入了对用户业务Qos的描述)、用户通信记录(Accounting)、VHE(与智能网平台的对话提供虚拟居家环境)、安全性(由鉴权中心提供相应的安全性措施包含了对移动业务的安全性管理和对外部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处理)。承载连接(Access to)包括到外部的PSTN、外部电路数据网和分组数据网、Internet和Intranets、以及移动自己的SMS服务器等等 核心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通信、娱乐性业务、旅行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遥感业务(Telemetry)-简单消息传递业务(监视控制)等等。

1.2.3 OMC-R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OMC-R(无线接入网网元管理系统)是无线接入网网元统一管理平台。

OMC-R基本结构:

OMC-R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工作方式,OMC-R软件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软件相对独立,并分别运行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上。

OMC-R系统通过网元协议网关与网元进行通信,网元协议网关将网元信息转换为OMC-R系统内部通用的XML格式的信息。

OMC-R客户端采用PC机,可以根据需要同时配置多个客户端。根据需要,OMC-R可以配置一台服务器,也可以配置两台服务器(主备用方式)构成高可靠性系统。

OMC-R基本功能:

(1)配置管理(含状态管理);(2)故障管理;(3)性能管理;

(4)拓扑管理;

(5)软件管理;

(6)安全管理(含日志管理);(7)测试跟踪管理;(8)系统管理;

(9)命令行操作方式管理;(10)北向网管接口。

1.2.4 Node-B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

Node B即基站,是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Node B通过标准的lub接口与RNC互连,通过Uu接口与UE进行通信,主要完成Uu接口物理层协议和lub接口协议的处理。

TDB18AE是一款基于BBU+RRU架构的紧凑型分布式基站;通过基带拉远技术,既可支持本地覆盖,又可支持拉远覆盖。TDB18AE与RRU共同支持全场景覆盖,包括密集市区、普通城区、郊区、农村、交通线、风景区、室内等。TDB18AE主设备包括外部接口单元(EIU)、增强型处理单元(aCCU)、增强型基带单元(aBBU),另外还包括同步和环境监控单元(GEU)、E1接口保护板(ac-EPB)、风扇控制单元(a-FCU)、背板(BP)和电源单元(PSU)。

Node B基本结构:

一般,Node B主要由控制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射频子系统、中频/基带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部分组成。Node B设备按照硬件系统组成可以分为室内基站主设备和室外天馈系统两部分。其中室内基站主设备为基带单元(BBU),室内还包括DDF架、电源柜、电源防雷箱、室内接收天线(吸顶天线)等等。室外天馈系统的主设备为远端射频单元(RRU),室外还包括智能天线、GPS接收天线等。

RRU(远端射频单元)

RRU是基站设备中的远端射频系统,与天线连接使用上跳线和校准线,与基站主设备连接使用光纤和电源线。完成室内基站主设备至室外拉远模块的数字基带信号的使用和解复用,并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调制发射和射频信号的调制发射和射频信号到数字基带信号的解调。RRU支持Node B之间的级联,可以使星形、链形和树型等多种方式和Node B组网。

天线(吸顶天线、智能天线、GPS接收天线)

在下图基站系统结构图中,有室内接收天线(吸顶天线)、智能天线、GPS接收天线。吸顶天线是在室内接收和发送信号,而智能天线是在室外接收和发送天线;GPS接收天线是接收来自卫星的时钟信号,给基站提供同步信号。

Node B基本结构:

传输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RNC的接口,实现传输网络层的相关功能,完成基站与RNC之间的信息交互。物理接口上一般以E1/T1、STM-1等形式出现,为了节约传输带宽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ATM反向复用(IMA,Inverse Multiplexing on ATM)通常会被采用。

第二章 无线网络设计流程

2.1 测量设备实物参数

1.测量智能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型号等参数。进入设备间利用测量工具测量智能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并参照智能天线上的标签,如右图:

由图和实际测量得出智能天线的下倾角为6°,此智能天线为双极化定向智能天线阵,型号为TYDA-2015D4T6,频率范围为1880-1920MHZ、2010-2025MHZ,增益为20dB,所属公司为广东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2.测量RRU型号等参数。

由右图可以得出此RRU型号为TDRU318,额定电压为-48V,额定电流为6A,输出功率为6W,工作频段为2010-2025MHZ。

2.2 网元布配

安装LMT-B软件之后,双击LMT-B,跳出左下图界面,键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111111,选择离线工作方式,然后选择TDB18AE型基站,最后单击确定进入界面,如右图。

2.3 新建本地小区

1.选择工具栏“网元布配”,在跳出的窗口中选择“nb.cfg”文件,单击打开,自动跳出本地小区规划图,单击“新建”,跳出“本地小区ID”,起始值为0,一直往上递增。

2.配置设备参数。在跳出的如下窗口中设置智能天线的参数,参数根据一开始测量的参数配置,如下图:

2.4

添加RRU 在RRU设置表下方处,右击添加RRU,设置RRU参数,根据之前测量的参数进行配置。RRU类型为TDRU318。工作频段为A段(2020-2025Mhz)。按如左下图设置。当用户选择“添加RRS”时,将按照本地小区的“天线模式”自动选择RRS类型和天线类型。

接入板光口号默认为“0”,接入板级数为“0”,连接天线窗口的天线模式为符合当前天线模式的默认值,其中,天线阵编号延续之前网规中连接的天线的编号。

添加RRU时,用户还需要选择RRS类型。TDB18AE目前只支持6C8A/9C1A类型的RRU,因此在网规时只显示该两种类型的选择。

2.5 添加天线类型

天线类型及相关参数按照之前测量的数据进行设置,如右上图。当用户对连接天线信息进行修改时,单击列表中的“天线类型”列,可以随用户的选择更改天线类型。如果用户选择的天线类型型与当前的配置的天线类型不符合LMT-B将弹出提示信息。

“天线方位角”,“天线位置信息”为天线的匹配信息,用户可以修改;“本地小区”列表项表明该天线所属的本地小区。端口关系窗口显示当前RRS端口接入的天线信息。当用户配置完毕网规数据后,点击右下角的“确定”按钮,LMT-B此时对所配数据按照网规限制进行校验,通过后,进入发送阶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小区配置三台以上的RRU和天线拓扑图结果如下:

分析:小区配置三台的RRU((四个RRU都是TDRU318RRU))和天线,所有小区中天线和RRU的 参数配置是符合设备间实物参数的,并且RRU之间存在级联。

2.根据上图的网元布配(拓扑图),利用AutoCAD软件画出示意图,并且与拓扑图是对应的。如下图:

在实际中RRU与智能天线在3G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第四章 实训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为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由于之前我们进行过连续两周的大唐移动实训,所以我们基本了解3G网络系统基本框架,并且也简单的了解了LMT-B软件,并熟悉它的工作环境,并且会简单的进行网元布配。

这次实训不同于之前的实训,要求我们自己实际测量并且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进行网元布配。在实训过程中,测量仪器不会使用时,老师要求我们自己摸索,找到测量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实际测量了RRU、智能天线、EIU的基本参数,然后利用LMT-B软件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参数进行配置。这次实训不仅加深了我们对3G网络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温习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对通信设备测试为维护的兴趣。虽然说设计的结果尚且能够达到本次课题的要求,但我知道这在实际应用中还远远不够。

这次实训再结合上次课程,为我们以后从事通信维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我们的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对通信设备测试与维护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每个阶段都应以用户需求为依据。这些基本的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对以后的实践是大有益处的。

通过了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的掌握,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唐移动

《无线网络设备--原理》(校企合作教材)【2】大唐移动

《无线网络设备--调测》(校企合作教材)【3】周燕、刘韬

《3G移动通信技术》(通信技术自编教材)【4】大唐移动官方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Default.aspx

下载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职大 基于LMT-B的基站典型网元布配3G大唐实训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