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哪养老(来自腾讯网)
网上最近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1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这个段子虽然有些尖刻,但也真实地反应出广大老百姓对我国当前养老环境的不满。
在北京,给老人请一个保姆的费用已超过3000元每月(包吃住),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数量愈发庞大,近些年,“空巢老人病死家中”的新闻层出不穷。把老人送到专业养老机构成为当今不少家庭的选择。
主管民政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提出,北京市的养老要达到9064的目标:即90%的老年人在家里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进入福利院养老。
送老人到机构养老是政府与家庭的一个新共识,但到底哪里可以颐养天年,却是个新问题。
我国目前的养老机构可以粗分为公办、民办两大类,细分起来,还有少部分属于公办民营范畴。有政府主管、财政支撑的公办机构通常具有硬件条件良好、服务质量相对有保障、收费价格较合理的优势;而民办机构要么是服务好但价格非常高,要么是价格低但质量难以保证。
具备相当优势的公办机构成为人们心中的第一选择,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入住公办养老院。
公办养老院:“死之前能排到号就不错了”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是一家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近日又被评为北京市首家五星级养老机构,可以说,这里是北京老人最想入住的养老“圣地”。但该院目前只有520张床位,所接受老人又定位于国家优抚离退休老人与归国华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悉,目前已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一福。
与一福情况类似的还有北京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以及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住不进去的老人占到了绝大多数,老人和家属只能无奈自嘲:“死之前能排到号就不错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公办养老机构都这般风光,很多社区、街道、乡镇的公办养老机构都存在硬件差、床位少、不专业、服务差等问题,生存堪忧。位于钟楼湾胡同11号的东城区安定门街道敬老院,如今已变成一家连锁餐厅。附近的和平里街道敬老院也早已拆除,不复存在。原来托养在街道敬老院的老人如果不回家,只能选择分流到附近街道敬老院,或者住到收费较高的民办机构去。
不久前,有20余张床位的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敬老院正式转型做护工输出,未来不再承担托养老人的职责,离白纸坊街道不远的连锁养老机构金颐寿轩敬老院接收了部分分流老人,当然,前提是老人能够接受该院的收费。
民办养老院:一路亏损
由煤炭企业投资成立的金泰颐寿轩敬老院已走过了10多年风雨历程,如今拥有4家分院、440张床位,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背后煤炭企业雄厚的资金支持,其收费标准低于同类民办机构,如今也快人满为患。
95%的入住率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是可遇不可求的,业内专家称,入住率超过5成或是入住人数超过200人,养老机构的日子就比较好过了,但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多年的低收费运行,难以支撑略显庞大的管理、医护、后勤团队开销,若不是有背后的煤炭企业长期支持,这家养老院恐怕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在部分民办机构裁员、降薪勉强维持运行的时候,金泰颐寿轩敬老院“70后”院长王建伟正在打造一支专业的营销发展团队,看到过去10多年一路亏损的报表,他发誓要打个翻身仗:“虽然办养老院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但也不能坐视企业连年亏损、停步不前。”他带着这只年轻的营销发展团队,历时4个多月,做了大量的内部分析和外部调研,希望把这家北京市唯一拥有4家分院的连锁养老机构打造成业内“基业长青”的领军者。
像他这样看好养老产业未来前景的人不在少数。
民办优惠政策:“看上去很美”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许多专家将中国目前面临的养老困境概括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据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共有401家,床位总数仅仅只有6.9万张。这样算来,即便是现有床位全住满,每百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仅为2.8张,即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仅为2.8%,离丁向阳市长提出的4%的目标还差距较大。目前,国际社会机构养老通行的一般规律为5%的老人在机构养老,如果按这个“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标准计算,北京市的床位缺口在5万张以上。
这么大的缺口便是养老产业的前景,但一些老资历的民办养老院院长却认为国内养老产业的前景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国外,公办养老机构一般面向最需要养老保障的底层人群,民办养老机构则面向高端市场。在部分国家,尤其在高福利国家,养老机构多为公办民营,老人的养护费用也由政府负责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金额。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北京市能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普遍为老干部、华侨或能自理的市民,而真正的养老包袱却抛给了个人和社会。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农村老人月平均养老金仅74元,为城市老人的5%,而城市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也只有1527元,在物价居高不下、人力成本飞涨的今天,1500多块的退休金既请不起保姆,也住不起收费不菲的民办养老院。
收不到优质客户、资金困难、得不到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为了维持生计,只好选择降低服务质量、保持低价留住客户,一些家庭困难的老人无处可去,只能毫不体面地在这里挨日子,等待生命终结。
民政部门曾出台了多个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相关政策意见,其中涉及了:社会办福利机构将享受优惠地价,享受用水、用电、燃气、煤、电信业务优惠政策,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获得一次性基本建设资金补助„„但这些政策最终都成了一纸空文,多数养老院表示至今从未享受过。
这些政策有些不了了之,有些政策设置了不切实际的高门槛,将民办养老机构挡在了门外。
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没有自有土地,即便地是自己的,拿不到发改委的批文和用地规划许可证,民办机构也得不到每张床位8000~16000元的一次性基本建设资金补助。
没有土地的机构还要面临着房租水涨船高、土地出让、房屋拆迁等重大经营风险。昌平区北七家镇歇甲村从去年年初开始拆迁,目前,村西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按照拆迁进程表,2012年8月14日是歇甲田园风光养老院的最后期限,风险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
困扰民办养老机构多年的“用地难”问题终于看到了转机的可能。6月底,全国人大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时提出,全国各地养老项目均面临“用地难”问题,建议养老项目用地纳入城区整体规划。
失能老人何处去
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风险是老人的生命健康问题。
老人上了岁数,各种疾病随之而来,按时吃药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老年人身体异常脆弱,特别容易发生意外。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明确这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也缺乏相应的保险,一旦老人发生意外导致纠纷和官司,养老机构通常是“满盘皆输”,这也是多半养老机构不接收失能老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办机构因风险抵御能力差不接收失能老人还情有可原,公办机构以各种理由拒收失能老人则令人难以理解。一位退休多年的前乡镇养老院院长透露:“公办机构的员工都是事业编制,旱涝保收,也不存在经营压力,很多人巴不得院里一个老人都没有,更别提主动接收失能老人给自己惹麻烦了。”
近日,一则关于3300万失能老人面临无养老院接收的报道引发关注,有研究数据显示,未来三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但由于护理难度大、护理需求高、专业护理人员极度匮乏,目前的养老机构无法接收这些老人。北京市老龄委的专家指出,这一数据其实比较保守,只统计了60岁以上的人群,实际上,“老病年轻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60岁以下的失能人群数量不容小觑,各养老院中也不乏中年、青年失能患者的身影。
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对失能人群亮红灯。
朝阳区南皋乡北皋村的东方综合养老院建于1997年,该院已拥有床位3000张,入住人数近千人,规模在北京市各大养老机构中名列前茅。
院长乔秀珍已是花甲之年,从开办临终关怀医院到开办综合养老院,始终与底层人群和失能人群有着深厚的情谊。她说自己是苦出身,最了解穷苦人家的不易,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她不但不拒收,还会在了解情况后会给予大幅的优惠。
大觉寺旁的玉福敬老院,硬件设施虽然比较老旧,以凭借入住门槛低、收费低廉等优势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偏爱,该院还收住了很多其他机构不愿接受的残障人士和家庭困难的老人,承担了很多公办机构都没能做到的社会责任。时常有人打电话过来咨询,如今,该院200张床位已经快住满了,这在举步维艰、入住率普遍不高的民办养老机构中比较少见。
民办的逆袭
红十字会、残联和一些坚持不下去的养老机构常会联系乔秀珍和闻亿,希望他们能接手自己手中的困难户、残障人士和失能老人。但歇甲田园风光养老院已经暂时不接收新客户了,活在“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的自生自灭环境里,民办养老机构举步维艰。
闻亿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出路,他租了十多年的场地即将面临拆迁,他看不到路在何方,只能愁得一包接一包地抽闷烟。“拆一个养老院至少要提前半年安置,”闻亿不知道养老院和老人们的出路在哪,“我再也开不起另一个给穷人住的养老院了。”
最近几个月,乔秀珍一直往来于养老院和通州神仙村,她在那里租下了近200亩田地,打算专门为残障人士修建一个康复基地,同时这些农田还可以为养老院的近千人提供充足的放心食品。酷暑的烈日下,乔秀珍与工人们在农田中同吃住、同劳作,当地村干部感动地尊称她“活菩萨”。也许正是靠着创始人这股拼劲和开拓精神,在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在叫苦不迭、艰难维生之时,东方综合养老院却在高歌猛进。
一切事业的核心是人,管理人才和专业护理人员的紧缺成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心头之痛。
乔秀珍一边在农田里带头劳作,一边还要不停地接打电话处理养老院的各种事务——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也都像她一样累心。有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有的是手下实在没有得力助手,院长一人常常要身兼多职,忙里忙外。
学历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可遇而不可求,东方养老院为招揽人才,愿意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和中层以上岗位,而金泰颐寿轩敬老院为求人才,更是开出了诱人的年薪。
除了管理人才,护理人员也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直接与老人对机构的满意程度挂钩。
但是,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社会认同度低,我国护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且存在极大的缺口。按平均每3名老人需要1个护理员推算,我国大体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100万人左右,但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护理人员的流动性严重制约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稳定。
目前,部分民办机构的负责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要性,除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寸草春晖养老院的院长王小龙还会经常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和表彰会,团结激励员工。每天一早,王小龙都会给每个员工的手机上群发一条感谢信息,上面常常写到“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养老院”。
床位是养老院最大的收入来源。为了增加床位数,很多养老院都设置有四人间,甚至更多。虽显拥挤,但对于家庭困难的老人来说,入住这样的房间可以省下不少费用。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通常希望老人能在自己这里多活几年,一个老人的逝去便意味着养老院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客源。
膳食也是养老机构服务的另一个重点环节,患有各种疾病的老人吃饭各有各的忌口,上百位老人众口难调,部分养老院为图省钱、省事,只给老人统一提供最简单的馒头、稀粥或菜汤。
不过,也并非所有养老机构都这样不负责任。香山脚下的千禾敬老院在业内名气很大,不少民办机构都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硬件设施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千禾敬老院专门配备了一套科技含量高、使用方便的护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但可以及时收到并处理老人的需求,还可以起到监督护理人员的作用。
对于膳食,千禾敬老院的副院长刘昊最有发言权。餐饮管理专业出身的他,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研究老年人饮食习惯,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配餐制度,考虑到老人们难以接受伙食费的上涨,院方称从08年至今,始终未从餐饮费上赚过钱。
膳食上的投入最终换来了更大的效益,伙食改进后,老人们普遍较为满意,千禾养老院的入住率也直线上升,开业4年时间,入住率已达到95%以上。
相对于条件优越的公办养老机构,民办机构的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怀,尤其是“远在深山无人问”的远郊养老院。民间组织北京义工联盟的成员们每周都会利用周末时间,自发前往位于远郊的养老院做慰问演出和义工,每次活动结束后,义工们还会聚在一起总结活动心得,以期下次活动更加成功。这些与老人互不相识的年轻人不但履行着子女的责任,也维护着社会的和谐。
人都有衰老的那一天,全社会都来善待老人,便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第二篇:爸爸去哪
《爸爸去哪》节目分析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的确火了,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很高,几个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成为网络讨论话题的热点。跟芒果台原来比较高调的《快乐男声》等选秀节目相比,这次《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算是比较低调的,前期既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大量微博大V转发。
甚至在芒果台内部,都对此节目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据内部人透露,周五收视时段很宝贵,一开始并没有安排给《爸爸去哪儿》,原本想放到周末晚间档,后来又考虑过放到周一,但是那些时间收视真不看好。直到9月中旬,台里高层看到了剪辑完成的版本之后觉得不错,才一拍大腿敲定了周五晚间档。广告商心里没底啊,不愿担风险,之前谈好的某知名家电品牌做冠名,在10月4日左右却临阵脱逃了,换成了现在的冠名商。所以,某种程度讲,《爸爸去哪儿》是一个真正的惊喜,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走红。
《爸爸去哪儿》意外走红以后,我们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的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一、内容为本
跟喧嚣、噪杂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绝对算是低调。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微博的话题推荐,完全靠节目内容口碑自然聚合和传播。从“爸爸去哪儿”的微博指数曲线来看,“爸爸去哪儿”的讨论数在10月11日之前,一直处于几百、几千的讨论量,在10月11日这天,讨论量直线上升到18万,可见此节目真实观众讨论,一下子把节目的讨论量拉升到一个很高的基数。
但是,跟以往的电视节目不同,话题讨论量的峰值并没有出现在播出日,而是出现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10月12日。这表明,节目播出后观众的“好评”,在社交网络上快速发酵,把话题讨论量,推向一个高峰。
《爸爸去哪儿》此次的成功,再次说明节目要想具有真正的影响力,打铁还要自身硬,节目内容本身一定要强。社会化营销和传播,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如果节目本身的内容不行,把主要精力放在网络炒作上,只能说是本末倒置,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二、社交网络的助推功能
既然社交网络只能“锦上添花”,是不是社交网络不重要了呢?此次《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恰恰说明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爸爸去哪儿》再好看,也只能跟深圳卫视的那档《饭没了秀》一样,只在一小部分电视观众中观看和讨论。有了社交网路就不一样了,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一个电视节目可以一夜爆红,可以原本不是父母的观众,也去关注一档“亲子”的电视节目。社交网络的助推器功能,可以让“小众热点”变成大众娱乐狂欢,在放大节目影响力的同时,也会让商业价值无限放大。
这时候,估计那个临阵脱逃的品牌该是把肠子都悔青了,本周肯定有大把的品牌排着队等着要跟这个节目合作呢?
三、本土化创新
目前,好像有这样一个规律,芒果台只要模仿其他台的节目都失败,凡是自己首创的节目都成功,《爸爸去哪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该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由原来《变形记》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监制。
我看了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片段,发现韩国的国情跟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韩国的家庭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节目中也都是爸爸带着两三个孩子,孩子之间会有很多的交流,比较强调的真人秀的感觉。而芒果台版的《爸爸去哪儿》,更加注重的是“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节目组编排的成分更大一点。节奏比较紧凑,更加适合国人的收视习惯,这可能正是节目组聪明之处。
另外,一个做儿童节目的制片人告诉我,孩子的节目是最难拍的,因为现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孩子不可能会按照你的台本来。节目选择原来《变形记》的团队,可能正是考虑节目在拍摄同类节目中的经验。《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胜《饭没了秀》一筹,还是因为嘉宾是明星爸爸和星二代,节目满足了普通的观众窥探心理,从而使一档家庭亲子节目具备了娱乐性,变成一档可以全家人一起观看的电视节目。
可以预见的是,《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可以对电视节目行业产生以下影响:
一、真人秀节目,由原来单一的“选秀”节目的竞争变成全类型“真人秀”节目竞争,除了亲子节目以外,不排除出现以婚恋、老年人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
二、版权引进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一些在国内观众有着广泛受众的《我们结婚吧》、《大爱RUNNINGMAN》等电视节目将成为角逐的重点。
三、本土化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国外节目引进也常常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这时候节目的制作能力和本土化创新显得重要。芒果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其节目制作和剪辑的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本土化创新能力。
第三篇:去哪现代诗歌
从我身边急忙走过的男子
腰边挂着的钥匙 碰撞出清脆的声音
这声音我似曾相识
像极了以前一位同事下班后
急急忙忙赶回家和家人吃饭时
在我身边发出的声音
我悄然走到了络绎不绝近了走远的道路上
这时一对母女的影子
突然将我的影子覆盖住
那小女孩的笑容像这个季节的花
她母亲的笑容像河岸的霓虹明亮灿烂
还在这样的遭遇中喜悦
灯光就已经把影子拉开很远
回过神来旁边一双步履蹒跚的影子即将把我超越
我狠狠盯着近在咫尺的两头银发
竟发现是两枚平行的硬币从眼前溜过
那紧扣的手臂像命运的磁场
直到他们从眼前消失也未曾偏离一丝一毫
我决定快速的迈开步子
那刚刚还在水中清晰的楼层的倒影
突然就模糊了
其实它想不想被人看清
真的与我无关
第四篇:初二去哪作文
初二去哪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去哪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二去哪作文1时间每一秒都在走,每一分钟都在走。
是走了一会儿,是一天天走着
一月在走,一年又一年在走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
早上起床,大部分时间离开
午饭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离开
看完电视后,我离开了大半个下午
我整晚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电脑游戏
我的野心呢?我的志向怎么实现?
会在吃饭睡觉打游戏中实现吗?
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的时间呢?我安排的时间呢?
都去哪了?
我的`时间去了哪里,亲爱的你自己,你能找回你的时间吗?
亲爱的自己,你能节省时间吗?
初二去哪作文2时间去哪里了?转眼间,我已经是第二天了。我有时候会回想起小时候。每次想起来心里总是甜蜜的。
小时候调皮捣蛋,父母很担心我。有一次去商场,看到什么都想买。没有跟着好父母走,迷路了。妈妈发现我迷路了,很着急。妈妈和爸爸分开找我。终于在一个买衣服的地方找到了我。我看见妈妈在哭。那是我父母的爱。
爸爸现在也老了,没有以前年轻了。我看到他的头发为我们家变白了。妈妈现在脸上有很多皱纹,每天都在为我们家努力。时间过得真快。
爸爸妈妈,我会尊重你们,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谢谢你对我的爱和关心。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第五篇:领导干部过硬执行力来自哪?
中新网2月12日电 香港《文汇报》11日刊出署名文章说,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执行力上“不会执行、不敢执行、不去执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法不多”、“气不够”、“劲不足”。这样下去,势必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损领导干部队伍形象。那么,领导干部过硬的执行力究竟来自哪里呢?该文对此作了分析。
文章摘录如下: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过硬的执行力。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执行力上“不会执行、不敢执行、不去执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法不多”,干事没有章法,做事没有想法,遇事没有办法;“气不够”,抓落实没有底气、缺少正气、缺乏人气;“劲不足”,工作没有闯劲,没有干劲,没有恒劲。这样下去,势必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损领导干部队伍的形象。
那么,领导干部过硬的执行力究竟来自哪里呢?请谨记以下四点要诀:
抓住学习之根 增强知识引力
时常听到有的领导干部说:“我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实在是力不从心”,“我有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觉得使不上劲”。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领导干部的“储备知识”不够用,导致执行力不强。
世界多变,社会发展,我们的执行任务和执行对象不断变化,过去有效的工作经验今天可能变得一筹莫展。因此社会环境、执政形势的千变万化,对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和信息更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正如古人所云,“良将用兵如良医治病,病万变药以万变”。而要把握这个“变”,适应这个“变”,就要不断地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美国新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一语道破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是责任,是内在需要,更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学习力越强,学习质量越高,应变能力就越强,执行力提高就越快。因此,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拓宽知识面,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善于在学习中多加思考,学以致用,有知识引力为牵引,其它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牢记敬业之魂 增强工作动力
提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首要问题是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敬业是提高执行力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与敬业,敬业精神来自对自己身份或职位的珍惜,来自对党、国家、个人的忠诚和自觉。
如果一个人能领悟到“爱我所选,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理念,对工作始终保持像热爱生命一样的信仰理念,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的话,那么,高效完成任何工作任务就不会成为难题,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敬业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敬业,又是一种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也直接影响到上级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有责任感,执行力的实施才有落脚的根基;有敬业精神,执行力的实施过程才富有生命力。大力培植领导干部自身的敬业精神,是提升执行力的灵魂。
兴务实之风 增强实干能力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领导干部提升执行力的必修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感受到某些现象,有些地方或单位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追根溯源,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没有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一项一项地抓落实。所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空抓”。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变成全党的自觉行动,不是光靠说,更重要的是靠做。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求真务实的作风理清工作思路,下功夫找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火力,解决影响全局的矛盾和难题;要确立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强化“兴务实之风,求务实之效”的信念,靠前指挥,到实地,查实情,“一沉到底”,抓反复,反复抓;要树立创一流的思想,提高抓落实的标准,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还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出成效,积小胜为大胜,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提高真抓实干的能力。
亮自律之剑 增强人格魅力
提升执行力,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领导干部要有人格魅力。我们经常会感到,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事情,不同的领导去执行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人格魅力在起作用。领导干部的表率做好了,良好形象树起来了,执行力就自然会有提升。
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社会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没有自律之心,何来以德治邦,何来执行力?反之,领导干部的腐败,势必影响到执行力的提高。强化自身的执行力就要努力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实践证明,有德无才贻误事业,有才无德毁掉事业,德才兼备开创事业。因此我们说,加强政府执行力,责任在领导,关键在落实。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必定是反腐倡廉制度的坚决执行者和拥护者,必定把制度作为镜子和尺子,在行动上先于群众,在标准上高于群众,在要求上严于群众。
能常亮自律之剑,把廉洁作为做人之基,才有说服力;能常怀自律之心,把廉守作为成事之道,才有感召力;能常领自律之路,把廉政作为为官之本,才有凝聚力,才能带领和团
结广大群众,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