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3 02: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第一篇: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本课教学设计追求“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牢牢把握三次出现这句话的不同情况,联系时代背景,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激励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旨在使学生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阅读中悟情,在品悟中动情,在动情后深情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课文的时代背景资料、台湾的资料和文中涉及的伟人的资料。(2)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导言: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前两课,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国历经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相信大家都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播放音乐)2.学生交流听歌后的感受。

(预设:感受到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难忘的一课》,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台湾人民的心声。(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通过听歌曲和教师激情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国情

1.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ɡě,不要读成ɡé。)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运用要素归纳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用简略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地教学生学习祖国的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3.结合课文内容质疑,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梳理主要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自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合作、交流等方式,初步感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品词析句,体会爱国情(一)抓住重点词句,寻找情感主线。

1.导学: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____”画出来,并思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请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2.学生自读自悟,写下批注。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这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老师写下的,第二次是大家读出来的,第三次是作者说出来的。这句话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是情感主线。)(二)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1.导学:请大家先轻声读第2~9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预设: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问题探究:

①一个中国人,而且是教师,自己祖国的文字写得很“吃力”,语言“不太熟练”,这是为什么?

②你从“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点拨:

①这位教师是怎样写的?怎样读的?为什么他写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一笔一画、很认真、很吃力”地写。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②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④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是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中感受到的。)(3)学法点拨: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3.朗读指导:

如果要突出他们读得很认真,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男生读,教师评价。)如果要突出他们读得有感情,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女生读,师生评价。)如果要表现他们读得既认真又有感情,又该怎么读?(齐读)4.朗读方法引领:看来句子表现的重点不同,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三)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我”为什么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2)他们是怎样朗读的?画出这些词语。(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3)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他们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3.课件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老师、学生对这个陌生人走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应感到“惊奇”,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

(不能,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情感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4.引读、评读:请同学们也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室,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1.自读第13~16自然段,作者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1)“别的话”可能是些什么话?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

(2)把同学们所说的“别的话”与作者的这句话相比较,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因势利导,相机点拨。

(1)怎样理解“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句话?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其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2)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3)引问:“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交流伟人的资料。

______的孔子,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的诸葛亮,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郑成功,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孙中山,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学:五十年了,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画在墙上了。同学们,墙上画的仅仅是伟人像吗?画的更是——

(预设: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6.导读:看着这一幅幅新画的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多么亲切,多么自豪!作者被眼前的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即将离别之际,什么话最能表达一个中国人最真实的感受呢?——“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课文时代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课文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生成文本价值。

四、表达心声,抒写爱国情

1.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写一写“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写话提示:

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一种情怀,我永远忘不了________。

2.学生写话。

预设:(1)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赶走侵略者,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3)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师总结: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在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了三次。那是感动的心声,那是激动的表达,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他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学生会对“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读写训练,表达心声,抒发浓浓的爱国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不仅牢记本课如何难忘,更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此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五、总结深化,延伸爱国情

1.总结:“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问题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爱朗读的你,不妨为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2)爱阅读的你,不妨读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或者一些台湾作家的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3)爱写作的你,不妨写下你的读后感悟和思考。

(4)爱唱歌的你,不妨听听歌曲《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等。(5)爱探索的你,不妨了解一下台湾的地理和历史资料,然后跟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结合时事,进行拓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多角度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实践、自由表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教学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爱国情感。例如:交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轻声读、指名读、画出词语、找出句子”,在充分的朗读实践中品味关键词句“一笔一画、很认真、很吃力”地写,“一遍一遍、严肃认真”地读,并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演绎课堂,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学生、文本、教师、教科书编者四者之间的对话中,体会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把听、说、读、写训练,语感培养,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例如: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结合资料练习说话,充分感知伟人的事迹,感悟文本内涵,抒发心声,使爱国的情感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里 扎根。

第二篇:最后一课 教案设计

7、《最 后 一 课》教学设计

汉滨区五里镇建设初中:王宗波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步理解小说题目的意义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掌握评点法。教学难点 分析细节描写小弗郎士对挂在铁杆上的字帖和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受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 《最后一课》。

二、题解:谁能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1、学生对照自己的自学卡一回答。

2、教师补充:这篇小说写的是1873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于年月日向普鲁士宣战。战争爆发后由于普鲁士军队已作了充分准备因而法军连战连败。在色当战役中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 1 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所以取名为 “最后一课”。

3、字词积累。由一名学生教读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师生评价

4、学生简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研习课文。

(过渡语)高尔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人物形象逐渐完善。

这篇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明确:按照“上学路上”、“课堂上”、“课后”这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标出起止段落。

现在让我们一起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同学们我们用“评点法”来阅读课文好不好?评点法就是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划出来用几个字或三言两语加以评论。我们围绕着以下两个问题来评点课文,看看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人。

具体方法: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在空白处写上批注。

(教学设想:用评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其用意有两点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评点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知识客体进行选择、分析和创造从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重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评点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和评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

1、分析 “上学路上”这部分。思考:

①上学路上小弗郎士有哪些行动和心理活动? ②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教学方法:学生两人合作,边默读边交流讨论,再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①有关语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批注贪玩)。

②有关语句 “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批注不爱学习)。

③有关语句:“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铁匠华希特和“我”开玩笑他 “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批注经常迟到)。

④有关语句:看到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感到 “有趣多了”。“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批注不懂事)。

⑤有关语句:“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批注能管得住自己)。

2、分析 “课堂上” 思考: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

②当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③小弗郎士在习字课上产生了哪两个联想?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交流后明确:

①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以下异乎寻常的情况: a有关语句:往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批注教室里的气氛和往常不一样)。

b有关语句:往常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今天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批注听课的人和往常不一样。)

c有关语句:往常“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今天“我”迟到了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责骂 “我”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批注老师的态度和往常不一样)教师补充:这些情况说明这堂课很不一般,暗示着这是 “最后一课”。②小弗郎士听到韩麦尔先生宣布坏消息时总的感受是 “心里万分难过”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

a有关语句:“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批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b有关语句:“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到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批注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有关语句:当老师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批注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师生小结: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通过人物的行动、心理、细节、环境等描写表现出来。同学们我们已经尝试了用评点法分析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根据你的实践你认为运用评点法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评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选准评点的对象能够体现课文主旨的重点词语、精彩句子都属于评点的范围

二、要讲究评点的深度要紧扣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要简明扼要评要准确简明点要恰当醒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归纳出评点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情节:上学路上——课堂上——课后

小弗郎士:贪玩——热爱法语;不爱学习经常迟到——理解、敬爱老师;不懂事——热爱祖国 能管住自己。塑造方法:描写(行动、心理、细节、环境)

第三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

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

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和语言、动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合作文《记一堂生动的××课》,要求学习本文写法,紧扣“生动”一词,写出课堂的环境气氛,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同学们听课时的情景。

四、教时安排,三教时。

五、预习:

1.分29节,根据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2.能正确地读课文,用几句话简要地讲出全文大意。

3.,为黑体字注拼音:

思量 捂耳朵 诧异 哽住 祈祷

4.把预习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讲读中有机地插入讨论、解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学习(1—10)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①、④、③)。

都德,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要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宣布散学。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较灵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参前)

三、读讲课文。

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宛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

教师归纳提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宛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士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习、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

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到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齐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宛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2.读讲(7—10节):

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平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

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习。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捂 诧异 哽 祈祷 喧闹 郝叟 踱

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平静 摊开 操练 视察

肃静 推开 锻炼 观察

安静

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第11—23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答案见上一教时教案

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平常的事?

1.指名读第11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又……又”联系并列着的两件事,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答案: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

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学习第12—16节(听了这样一个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指导朗读第12节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2—16节,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小结: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提问: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节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独语句)。它们比一般陈述句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举例:“你这个坏蛋!”与“你是个坏蛋!”“多么灵巧的手啊!”与“这双手很灵巧!”比较。)

(2)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习祖国语文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

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节。

3.提问引入下一段: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指名读第18、19节。

讨论:

(1)为什么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单引号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4.串讲第20节:“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这是一种又需要提又顺便带过的写法。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提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小结:这一层里韩麦尔先生责备了人们以及自己以前忽视孩子学习的过错,并说明学好祖国语言的意义。

5.串讲第21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和“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了。

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教师归纳:抓住声音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提问: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归纳: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致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提问:第22节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中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提问:初级班学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朗士又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6.小结:21—23节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习的情况,从11—23节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三、作业 :

1.反复朗读全文,结合“思考练习五”体会本文用词的确切。

2.联系“思考练习题二”,有感情地朗读第11—16节。

3.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比较下面几句话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1)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使他伤心。

(2)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可是我说不上一个字来。

(3)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个个人专心,教室里安静。

(答案(1)的疑问形式比一般陈述语气强;(2)用“连……也”强调了“一个字”;(3)用“那么”表示强调。)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一、读讲24—29节。

二、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哪些语句表现了教师认真教与学生认真学?小弗郎士过去不爱学习,为什么现在这样认真?

答案:1.认真教学表现在:①教师“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恨不得”“一下子塞进……”“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②小弗郎士“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个个那么专心……也算是法国字”“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发抖了。”2.小弗郎士感到了亡国的痛苦,激发了爱国心,懂得了学好祖国语言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而现在这是最后一次了。他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学,就全神贯注十分珍惜这一常课,恨不得一下子都学进去,所以变得这么认真。“塞”字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谩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答案: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该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指示学生练习读第25、26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归纳答案:这两个字含有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串讲第29节。指出:他写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也没有勇气说出“散学了”三个字,因为这就是宣布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其他一些听课的镇上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学生自由练习轻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然后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作表情朗读。

三、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结合学生实例,指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文,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四、总结写作特点:(如果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只需要作简要的归纳、揭示或补充。)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就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装:表现了对这一课的珍重和特别严肃的态度。

(2)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的深厚的爱(“柔和”、“温和”)和无限的希望。

(3)动作、表情:表现了内心的十分激动以及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节)。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写:(1)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五、作业 :

1.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和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3)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

(3)(4)两题的破折号都是注释的记号,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见以上备课。

2.设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3.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4.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气”的前面。(2)“外”改成“后”,“锻炼”改成“操练”。(3)“小黑丝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韩麦尔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附注:如果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实,分段就放在总结课文时进行。)

第四篇: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南街小学

张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听老师这句话描述的是哪一个词语?“难以忘记,无法忘却;永远印在脑海里的,值得记忆的。”生:难忘。

2、师:谁能将“难忘的-----”这个短语补充完整。

生: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节课

3、师:你有过令你难忘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令你难忘?

4、同学们,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台湾,有一位船员在一所乡村小学上了一堂课,这堂课令他非常难忘,可以用刻骨铭心这个词语来形容。令他难忘的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回到那堂课,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板书课题。

5、生齐读课题两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中那一句话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2、生自由读文。

3、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第一次: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课件出示“校园里很静……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2、指名读。生找一找描写老师写字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笔一画、吃力)

3、为什么那么吃力?用文中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光复”?

出示“台湾‘光复’”的资料,指名读。生谈理解。(光复就是收复、收回、回归)

4、“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一笔一画”。指名上台表演。

5、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有。所包含的情感不同,台湾老师是满怀爱国热情所写的,因此写的认真,慎重。)

6、写完这几个字,老师又是如何教孩子们读的呢?理解“闽南语”、“国语”。

7、让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三次)

(二)、第二次:我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课件出示“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大家朗读的更起劲了。”

2、听着动人的课,情不自禁的,作者坐到了孩子们中间,生读:“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大家朗读的更起劲了。”

3、这样大声地,整齐地如何来表现呢?请同学们同座的合作朗读。

4、指名同座朗读。

5、体会“一遍又一遍“

师: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你认为他们读了多少遍?(几十遍,几百遍,无数遍)同学们,你们读一篇课文,一般读几遍都不想读了?为什么不想读了?那就这一句话,这些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读,他们不觉得枯燥吗?生:(不)为什么?生:(他们爱国,他们离开祖国的怀抱太久了,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台湾同胞们,被日本侵虐者侵略欺压了整整50年,600多个月,1800多个日日夜夜,此刻,他们读着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啊,他们同时也正读出了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作者也正是被这浓浓的爱国情吸引进了课堂,也正是因为同样的爱国心使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可他们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朗读的更起劲。因此,一遍过去了,生读:他们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五遍过去了,女生读,十遍过去了,男生读,二十遍,三十遍过去了。全班读。

6、现在大家能够理解“一遍又一遍”了吗?(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念再多也不能够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第三次:“我”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下课了,我被老师邀请到了学校的礼堂。

1、课件出示:“说是礼堂……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感啊!”指名读。

2、出示句子“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3、现在都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那些伟人呢?大家了解他们吗?他们都有哪些成就呢? 出示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4、比较句子:(1)“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好了,画上了我们中国的伟人。”(2)“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两个句子哪一个好?为什么?

5、师:是啊,同学们,多么强烈而复杂的爱国精神,多么深厚、悲喜交加的爱国情意啊,就让我们用读的方式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生齐读“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6、作者别眼前的这一切感动的热泪盈眶,在作者即将离别时,生读:“我紧紧地握着……我爱中国。”

7、出示句子:“还有什么别的话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能将它改为陈述句?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8、是啊,此时此刻,对祖国的深情,千言万语都说不完,道不尽,就这句最简单的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9、重温了这堂课,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了吗?板书:(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10、同学们,作为中国人,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吗?也让我们用这句最简单的话也表达一下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的情感吧!

11、生读三遍“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课外拓展

1、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小诗:七子之歌——台湾

2、指名读。生齐读。

3、放歌曲:七子之歌——台湾

4、了解台中关系。

5、师: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衷心祝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

五、作业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第五篇: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孙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大意,体会蕴含在文中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板书:

难忘的一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祖国语言,觉得没有太多感动,而在《难忘的一课》中,作者对一节国语课铭记在心,作者经历了怎样震撼?请大家首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二、概括文章大意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依次读文章各段。7、8自然段及16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并思考。

师:来说说。

生1:作者在乡村小学听一节国语课。

生2:一位台湾的年轻教师领着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

师:介绍一件事,有几点一定要说清楚,这几点是……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师辅助生概括大意:

课文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一节国语课,课后,教师带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作者为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义深深震撼和感动”的事。

板书:

抗战胜利 台湾 国语课 小礼堂 感动 震撼

三、品读重点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爱国情感

师: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多次,请大家再读课文,划出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出现在怎样的情形下,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默读思考并做批注。

师: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

生:三次。

师:找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形,读一读。

指名读一至四段。

师:作者在抗战后,走进一所乡村小学,看见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国语。他正在黑板上写字。文中用了几个词语形容这位教师写字的样子……

生1:一笔一画。

生2:很认真、很吃力。

师:写字时一笔一划,说明教师……

生1:很认真,怕写错了。

生2:很敬仰祖国的汉字。

师:这位国语教师,怀着敬仰的心情,端端整整的写下……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下的是……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他写得……

生:很认真、很吃力。

师:一个中国人,写中国字,怎么会“吃力”呢?

生1:他好长时间没写过汉字了。

师:是啊,日本统治下,不许台湾民众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永远依恋自己祖国的文化。哪怕是断断续续的说。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那吃力的一笔一划,代表着他的……

生:爱国心。

师:他先用……

生:闽南语。

师:先用家乡话读,然后又用国语……

生:一遍一遍的读。

生齐:老师和孩子……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那火热而真挚的心吸引了作者……

生自由读7至12段。

师: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坐在教师最后一俳的空位上,和师生一起读……

生:我是中国r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怎样在读?

生: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师生们是否发现了作者?

生:发现了。

指名读第9段。

师:很奇怪,孩子们在上课,一个陌生地成年人走进来,还一起读,孩子和老师却反对,不觉得意外?

生1:人们都希望学习汉语和汉字。

生2:日本人不许中国人学习汉字,光复了,中国人可以学习自己的语言了。

生3:每个中国人都渴望学习汉语和汉字。师:第三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我紧紧地握着……全部感情呢?

(领悟紧紧、激动、最简单的话、全部感情的含义)

师:“我”参观小礼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生:“我”听到台湾教师介绍,小礼堂以前画的是日本人,现在画的是中国自己的伟人。读到这儿,我感到日本人多么歹毒,他们不仅让我们当亡国奴,而且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师:那“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孔子画像。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我”还看到了诸葛亮的画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生:“我”还看到了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国民第一任总统,在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师:“我”看到这些画像,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为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我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此时此刻,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来,6

我们一起激动地重复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师:最后,让我们衷心祝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早日统一!”

3、作业: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下载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今天班上有一位同学拿了别人书包里一百多元。 一整天张老师都在对同学们开导和集体谈心,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地将钱还给别人。一百多元,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小......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抒......

    难忘的一课

    23 难忘的一课 备课人:李巧莲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3、体会“我是......

    难忘的一课

    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想去看吗? 播放风景并解说:台湾四面海水环绕,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 阿......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极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

    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

    难忘的一课范文

    难忘的一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见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