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杨氏之子》看小学文言文教学
从《杨氏之子》看小学文言文教学
什字中心小学
王小丽
《杨氏之子》是小学语文的第一篇文言文。在上课之前,我把教案反复地钻研了几遍,觉得这篇文言文比较短小精悍,全文只有55个字,内容简单,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上课的时候没有多讲解,只让学生读了几遍课文,指名几个孩子讲了句子的意思,20分钟之后,看到几个优秀的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就以为孩子们对所传授的知识都掌握了。谁知道,当课文上完,我请学生回答课后习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时,孩子们竟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除了几个聪明的同学似懂非懂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好像完全不理解作者为什么称赞杨氏子聪明。我这才知道我高估了孩子们的能力,毕竟对于他们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啊,要孩子们像学现代白话文的一样快速学习古文,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接下来的一节课,我重新调整了上课思路,按照几个步骤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从字音字形到节奏断句,从字词意思到句子意思,从重点句子再到整篇文章,一一重来一遍。把句子读通了,句意弄懂了,内容理解了,再让学生交流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学生纷纷作答:“
1、是利用姓氏做文章。
2、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恩,我点点头,这下孩子们是彻底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懂得杨氏子的聪慧之处了。课文上完了,我们又拓展了其他短小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学习其中说话的语言艺术。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呢!
看来,欲速则不达,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才能学好。由此,针对这篇文章,我总结了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几点做法:
一、读顺句子,把握节奏。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可能在于按文言的节奏读顺课文。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朗读指导,应该把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比如《杨氏之子》这篇文章节奏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注停顿、重音和问句的语调;接着让学生小声跟读,读准节奏;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二、读懂课文,理解句意。
学生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照注释以及字词典,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老师可让学生先一句一句的理解,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清楚,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只要大致正确即可。接着联系上下文,添加一些词句,使前后句子意思更连贯,表达更清楚准确。对重点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理解,老师可提示“未闻”的意思,再说现代“家禽”与文言文“家禽”中的区别。再让学生反复吟诵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熟课文,理解了句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故事内容,这样就把课文内容全部读懂了。
三、积累语言,交流心得。
通过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中的杨氏子又和孩子们年龄相仿,所以孩子们都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就这篇文章,我还进行了对对子的语言积累,我说“果”,学生答“禽”;我说“君家果”,学生答“夫子家禽”;我说“蓝天”,学生对“白云”;我说“君子”,学生对“小人”;我说“苦而忧”,学生对“甜而乐”……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阅读心得,孩子们谈的就更多了。有的谈了杨氏子的礼貌,有的谈了杨氏子的机灵,有的谈了表达要注意委婉对答,有的谈了说话要有高超的艺术才能打动别人等等。
四、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兴趣是激发潜能的动力,小学生尤为如此,而小学语文教学则表现得更加突出,小学文言文教学,千万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课尾我来了个举一反三。比如我问“如果来人姓柳,杨氏子会怎么回答呢?”“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如果来人姓梅呢?”“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我竖起大拇指夸奖孩子们,他们的小眼睛都亮晶晶的。趁热打铁,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虽然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作品,但文言文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特殊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愿他们能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第二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该组课文以语言的艺术为单元主题,通过古今人物语言的艺术,展示了语言的魅力。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日,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来找他父亲,他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其中水果里有杨梅。孔来了兴致,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杨梅.。”没想到,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客人无言以对。全文共五句,短小精悍,文笔精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男孩形象。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是学生认知的一个全新领域。这节课,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是公开课,我目的就是想知道在学生完全不知晓得情况下,看看我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是一个怎么的场面,就这样带着满心的期待,带着对学生们的期待,我走进了课堂。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学习现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注释,理解文本。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一件什么是来表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慧”。
3、背诵课文。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语言的艺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确定“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定为教学重难点,以理解文言文作为突破口,准备用一课时来“解决”掉。
教学时,第一个环节,“看古语,说今话'的小活动,导出新课,读题释题质疑!第二个环节检查初读,整体感知,我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指名大声朗读文言文,结合正音,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注意停顿。(必要时教师范读),第三个环节,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学生根据注释,自由试讲文言文的意思。提出这个要求后,尝试理解,交流汇报。如你读懂了哪些地方或哪个句子?有生很自信地回答:我读懂了杨氏之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然后,他朗读:“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让学生理解甚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替代?引出是很,非常,十分,特别的意思。抓住“聪惠”一词,引导杨氏之子何以聪慧,表现在哪?”引出下面有客孔君平来家招待而智答的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这样一来,请同学们用现在的话来说说《杨氏之子》就很好解释了。第四个教学环节,感受语言的妙处,拓展延伸。既然杨氏之子如此聪明,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他妙答的机智。学生畅所欲言:孔杨关系亲密,孔有意逗逗杨氏之子,以姓氏发问,杨氏之子立即也以孔氏回答·······但在这一部分,对于重点,答得妙,妙在何处?我觉得自己处理的不是很好,只知道给学生们讲解了杨氏之子能将计就计的还击了孔君平,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运用了否定的的形式,既不失礼貌,又体现了自己的聪慧,“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课后想来,其实答得妙就在于
一、妙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孔音刚落,他就应声而答;二妙在答而不芒,含蓄婉转,不失礼貌;三妙在话中有话,温文尔雅,机智幽默。但是当时我确实没有给学生讲出来,总结出来,让自己课堂缺少了关键的“靓点工程”实在是太遗憾了。让自己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但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姐也告诉我,信心这东西是来自他人的鼓励,更来自自身的努力,实力是在失败的打拼中得来的,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一定会成功。我想通过我的反思,加上领导们、同事们的指导,我会不断的完善,总结和提高的。
当然还存在许多我自己看不见的缺点,因为缺点总装在身子后面。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谢谢哦!
第三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
导语: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第四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是人教社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勾勒出杨氏之子机敏善对的聪慧形象。
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意在让学生通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古诗词和多篇文言文的学习与积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后,再次聚焦语言,本节课加强学生对语言感受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会写“梁、诣、禽”。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4.进行言语和思维的训练,提升语言感受力。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篇小古文,去感受它风趣的语言,去领略古人的智慧。
2.齐读课题,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男孩还是女孩?**之子,**之女)
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很高,语感很强。看来以前学习文言文很有心得。
3.回顾一下,你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呢?
(副板书:多读、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你预习的时候查阅了什么资料?出示《世说新语》,介绍。
4.今天老师再推荐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那就是(板书:运用)
相信它一定使你的文言文学习如虎添翼,5.这节课请大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小古文,每使用一种方法都可以记一颗星,看谁能集齐五颗星。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回顾阅读文言文方法,并提出学习新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读通
1.大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指名读,正音。(3-4人)
随机解决:1.家禽与禽的意思 2.禽的书写,上半部分写舒展,中间部分写紧凑,外放内收。
2.注意停顿,划清节奏,学生互相读,指名读。(2-3人)
评:读得有一些韵味了。
3.当我们读到“此是君家果”一句时,你觉得孔君平是故意挖苦杨氏子呢,还是打趣逗小孩子玩呢?孔君平说话如此风趣幽默,所以我们加上点表情、动作就能读得有意思了,看老师读。配乐。生读。
小结:我们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把这篇小古文不但读得准确流利了,还读得生动有趣了,真棒,我觉得每位同学都可以得一颗星。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出韵律、读出趣味,初步感受语言的风趣。
三、再读,读懂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小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大体讲明意思即可。顺势解决“甚聪慧”。
2.从哪看出杨氏子甚聪慧的?边读边画一画,做批注。
聚焦: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层:应声答曰(反应很快)、会听(听出弦外之音)“此是君家果。”、会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言外之意
板书:反应快 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
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从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到孔君平和杨氏子的智慧,是不是又可以得到一颗星?
第二层:
3.同学们也一定关注了聪惠的惠是通假字,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聪慧呢?老师查了一下字典,惠除了有聪明的意思,还有仁,仁爱的意思,放在这里,其实是表达了杨氏子不仅聪明,还很有教养。再读读短文,有没有哪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让你感受到这还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未闻
夫子
小结:可以说杨氏子不是一般的聪慧,配得上甚聪慧的评价,咱班同学也是甚聪慧,咱们班更是甚优秀,给你们点赞。
4.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章读得更生动有趣了,一起来读一读。
5.相信你们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背过,谁先来试试?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的学习,解决“甚聪惠”这一重点,继而从两人风趣幽默的对话中体悟语言中展现出的人物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拓展与运用
1.同学们,文言文中有不少字,在我们现在的白话文里基本不用了,你们找找这篇里哪些字现在基本不用。
2.也就是说,我们适当的运用上这些字,就可以向古人一样说话。想来试试吗?任选一句。
出示三句话:
我班的张三成绩特别突出。
你家的狗叫个不停。
一个学生说:“小强,你的家在哪里?”
小结:学以致用,同学们不仅能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还能把白话文讲成文言文,这可是一大进步,你看这个学习方法是不是也很好?都可以加一颗星吧。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语言的运用,达到语用的目的。小短文的拓展重在强化本单元“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的要素的训练,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推荐阅读《孔文举年十岁》和《世说新语》整本书。
2.《杨氏子之》这篇短文背熟默写。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多读
甚聪慧 反应快: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借助注释
有教养: 为设果、未闻、夫子 查阅资料
联系上下文
运用
第五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答曰”两词的辨析来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学会“„„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理解课题
1、自我介绍
师:吾乃某氏之女。
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某氏”就是姓某的人家,“之”就是“的”。“某氏之女”就是姓某人家的女儿。
2、鼓励学生自我介绍。用上相同的句式。
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你不认识的老师,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向老师们介绍自己吗?
3、引入课题,解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此人为——(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通读顺
1、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昨天我们回去预习了课文,能不能说说初读文言文的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朗读古文要注意停顿、节奏等。)
2、自由读,检查读,随机指导朗读
(1)自由读。指名5人分句读。
(相机指导:诣、为、应的读音)
(2)渗透学法:最后两句挺难读的,再去读一读,用“/”做好正确的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咱们已经把这篇课文读顺了!如果能读懂它,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明白大意
1、再次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下我们来交流。
2、四人小组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渗透学法(随机板书)
(1)预设1:学法指导——看注释
(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根据注释理解“甚”。
(2)预设2: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件出示):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预设3:指导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利用工具书
(课件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指导理解:“君”,“家禽”,(4)预设4: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为何“父不在,乃呼儿出?”
“夫子”指什么人?
“氏”字选哪个意思?(课件出示)
(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比如嫁给了姓张的人就叫张氏,嫁给姓李的人就叫李氏)
4、小结学法。
四、三读,品味语言之精妙
1、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人?
PPT:这是一个()的杨氏之子。
2、品读感受
师:杨氏子甚聪慧(聪明、懂礼貌),从哪儿感受到?想一想,找一找,找到后同桌交流。
(1)生自学,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预设一:懂礼仪——“为设果”
预设二:甚聪慧——“应声答曰”“未闻”
课件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讨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预设1:姓氏上做文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孔君平说杨梅,杨氏之子马上由他的姓联想到孔雀。以姓氏巧妙做答,杨家 小儿的回答真妙!(适时板书)杨梅,孔雀
预设2:说话委婉
A师生对答
(教师扮演杨氏之子,学生扮演孔君平,读时,教师故意迟疑,且落掉“未 闻”两字。)
B鼓励质疑,读懂“话外音”。
讨论了解“未闻”的智慧——不仅否定了孔君平的观点,更委婉地回答了他的话。妙!
C、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随机指导“应声答曰”(体味杨氏之子的马上应答),读出孔君平“逗”的语气。教师每次引读都用不同的语气,把“逗”与“应声答曰”结合到情境对读中去。
师(作指状):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作指状):杨梅是你家的果。
生: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3、语言训练
(1)如果问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课件出示)杨家儿子还会怎么 回答?
此是君家果。
未闻()是夫子家()。
李先生梅先生石先生柳先生五、四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
配乐朗读,背诵。
六、拓展阅读,迁移学法
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小故事的大意。
故事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 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故事二
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 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梅
甚聪慧
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