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切实搞好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
健全机制 强化措施
切实搞好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
坚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我们党的一项坚定不移的长期方针,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妥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机制,不断加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打开视野选人,一把尺子量人,目前,全乡共有党外干部24名,其中副科级党外干部1名,非党站所负责人8名,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共谋全乡发展的强大凝聚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培养,建立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党外干部队伍,强化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人才保障
1.强化人才储备,切实加强党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党外人才资源调查,采取民主推荐、座谈会等措施,近年来,全乡有效建立了一支数量为20余人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由乡党委和所在单位进行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不断充实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2.强化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乡党委政府将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乡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坚持每年举行四次以上的党外干部培训班,积极推荐党外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并将此作为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针对党外干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多党合作的光荣历史,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依法行政等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岗位履职能力,近三年来,全乡共有8人15人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
3.强化岗位锻炼,不断丰富党外干部的实践经验。在工作安排上,乡党委政府对党外干部一视同仁,积极选派党外干部担任驻村干部和其他重要岗位,接受实践锻炼。目前,全乡驻村干部共有22名,其中党外干部占8名,七所八站负责人13名,其中党外站所负责人8名。通过以上方式,安排党外干部在不同的岗位经受磨练、积累经验,从而使他们在政治上能更快成熟,工作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二、健全机制,制定一套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合作共事体系,强化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保障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始终坚持用人标准,做到既不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也不搞拉郎配,滥竽充数,确保人选素质。乡党委坚持每年对全乡党外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中的党外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年终统一考核推荐、结合日常跟踪管理表现、基层群众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评价、梯次排队,构建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全乡党外干部自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立足岗位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2.建立协商共事机制,确保党外干部岗位责权统一。在认真做好党外人士安排工作的同时,该乡还特别注重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工作的制度建设。把能否与党外人士搞好合作共事、能否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党外干部,作为检验乡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求全乡各单位党组织:除涉及发展党员等少数党务工作以外,召开党组织会议一律要邀请单位内党外人士参加,积极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本部门重要工作和重大事务,要以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实行集体决策;在落实行政问责制上,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与任行政负责人的党外正职负有同等责任,进而保障了党员干部与党外干部地位平等、责权一致。
三、党委重视,营造一个诚相待、真交友、共商议的宽松工作氛围,强化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环境保障
1.从舆论上用心营造重视氛围。营造党委重视、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党内外合作共事的格局,首先在于提高乡党委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合作共事政策要求的认识。近年来,该乡统战工作办公室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党外合作共事工作,主动争取乡党委的重视,形成了乡党委政府班子会议定期听取合作共事情况汇报、定期研究合作共事工作的长效机制,由乡党委的重视推动了全乡各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党内外合作共事政策知识,有效营造上下重视和支持党与党外合作共事的浓厚氛围。
2.在行动中真心落实关怀政策。乡党委从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入手,建立了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分管组织及统战工作的领导,所在单位领导三个层面的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定期走访慰问党外人士,带头与党外人士交心交友。党外人士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遇到问题和困难,可直接向联系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反映,并及时得到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帮助。同时,还明确党外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除有特殊规定外,一律与党员领导干部相同。在工作安排、福利待遇、配备办公设施等方面同等看待,个别情况还优先解决。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乡党委的重视与关怀,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合作共事的岗位工作之中。
今后,大妥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扎实推进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切实发挥他们在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为“富民强乡”献计出力。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合作共事机制问题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 副教授 曹丽娟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起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其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集中智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的内容、方式和程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及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新时期政党制度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它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功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监督机制是权力在执政能力中合理运行的保障,在追求宪政民主的社会中,没有不被监督的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权力将变成专制的工具。将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的《共同纲领》,成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基本政治准则。1997年,江泽民同志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半个多世纪团结合作历史经验,提出多党合作的四条准则: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这些重要政治准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共识,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为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规范。因此,多党合作是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政治准则。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现在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特点。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内部构成,政协章程也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写入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中。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广泛联系,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政治协商是实现这种领导的重要民主形式。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同民主党派广泛的协商,有力地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另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要坚持重大决策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不断完善协商的内容、方式、程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使党的主张充分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意见,使党的领导在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中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制度主要采取的形式有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除会议协商外,民主党派中央可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协商的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同民主党派协商的重要问题等。要进一步完善协商的程序。中共中央根据工作重点,研究提出全年政治协商规划;协商的议题提前通知各民主党派和有关无党派代表人士,并提供相关材料;各民主党派应对协商议题集体研究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协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求得共识;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情况。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主要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要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要求,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发挥参政党作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推动国家政权建设。民主党派参政主要体现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使他们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
应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规范化。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是在政治协商中提出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党委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书面意见。通过在政协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在视察调研中提出意见或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重大问题调查和专项考察等活动、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格,归根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指导思想等自身条件决定的,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密友党,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 16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巩固、发展的基本条件。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国家事务管理是多党合作制形成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这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提供了机制上的规范和创新。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真诚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诤友。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强调,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能够确保国家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能够确保多党派合作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时,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够广泛反映各地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反映民情和民意,沟通执政党与参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协助执政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防止失误和偏差,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机制的完善必将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