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

时间:2019-05-13 02:2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

第一篇: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

从“输血式”扶贫迈向“造血式”发展

——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

响导乡蒋祠村,位于合肥市东北方向,与滁州市定远县接壤,这个充满传统田园风格的地方,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滞后于2014年被纳入国家级贫困村,是肥东县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之一。

近年来,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蒋祠村创建新的扶贫机制体制,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让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了“造血式扶贫”,实现扶智与扶贫的相结合,探索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制蓝图,公司明确主攻方向

蒋祠村由原马陈、蒋祠、郭吴三村合并而成,占地1.5万余亩,共1013户4560人,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地贫瘠、面积大、基础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63人,无村集体收入,村两委运转困难;无村办企业,农民就地务工困难;无自来水接入,群众饮用水不便;无卫生室,群众看病不宜;无便民中心,群众办事麻烦多;道路硬化仅1条,电网陈旧落后,居民吃饭吹电扇都成问题……这些问题都摆在当时的村两委面前,在乡党委和扶贫部门的精准指导下,蒋华和公司认真梳理,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脱贫攻坚计划,挂出倒计时,公司层层落实责任,不断打出精准脱贫的系列组合拳。

——强责任,公司组织落实扶贫工作

在外摸爬滚打了多年,蒋华深深的体会到了的打工的不易和创业的艰难,他于2010年回家乡创业。在2014年成立了公司,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特别是处在低收入的贫困人员最让他挂心。2016年他自筹资金,在全县率先建设了扶贫产业园,解决了全村58户贫困户的贫困人员就业问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给予分红。多年工作经验让他知道,要想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改变村子的面貌,必须抓住扶贫“造血”这一关键环节。这几年,无论脱贫攻坚、为民服务、为贫困人口就业等都能看到党员蒋华冲在一线的身影,身体力行,受广大民众的普遍好评,极大的加强了扶贫的工作的凝聚力。

——抓项目,扶贫产业发展有大奔头

2017年,80后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蒋华先行垫付300万元,在全县14个贫困村中,率先启动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扶贫产业园建设;引导扶贫产业园建设,一期180亩“和县二代大棚”目前产销两旺,二期450亩也将于2018年10月投产运行,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道路,扶贫产业已经做到了贫困户全覆盖。

早于2006年蒋华就已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的“七一”表彰大会上蒋华同志再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2018年肥东县全县经济发展大会上,公司被评为2017年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蒋华作为脱贫攻坚典型代表被全县表彰。

蒋华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合肥日报、香港文汇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实地报道。2017年9月合肥日报做了专题报道—— “80”后党员自掏腰包建设扶贫产业园。2018年3月受邀安徽广播电视台,做客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向广大听众分享了在扶贫工作中的心得和收获。

——真扶贫,群众心里的好党员.蒋华十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捐助活动,他都积极的参与。贫困户吴兴兰,今年已80岁高龄,儿子早年去世,她带着两个孙子过日子。蒋华一次次的慷慨解囊使她的家庭得以维持生活,生病了没有钱看病、家里没米了,都是蒋华默默的帮她解决。今年吴兴兰摔断了腿进了医院没有钱看病,正愁着如何解决高额的费用,殊不知蒋华这几年一直都给吴兴兰买了意外保险,让老人的意外伤害有了保障。家人得知消息后非常感谢蒋华为她家老人所做的一切。像这样的事情这么多年蒋华一直都在默默的做着,这样的事迹不是一件两件的还有很多。虽然蒋华和她们都没有血缘关系,但他的付出和无私奉献群众们都看在眼里,他的默默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

第二篇:以青春之音符 唱响脱贫攻坚新乐章

以青春之音符 唱响脱贫攻坚新乐章

——酒店乡大学生村官刘参先进事迹材料

刘参,女,生于1989年10月8日,萧县酒店乡人,大学本科。201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8月至今任萧县酒店乡丁庄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丁庄村团总支书记。自任职以来,她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投入农村,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奔忙于丁庄村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服务员”,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适应环境求突破成为贫困群众的知心人

丁庄村位于酒店乡东北5公里处,全村5个自然村,915户3217人,耕地面积5800亩,贫困户250户607人。到村之后,刘参通过走访调查、登门拜访等方式,她及时了解了村情,用两个月时间走访完丁庄村250户贫困户和42名老党员,熟悉了村组位置及村民户,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丁庄村虽然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村,但果农的种植模式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水果经常滞销,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她深深的认识到脱贫关键是要提高水果质量,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她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奔走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取群众心声、化解群众矛盾、协调土地、规划产业发展,她很快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和知心人。

深入基层重改革 成为青年创业的带头人 作为丁庄村团总支书记,刘参认识到农村青年是农村发展的突击队和生力军,农村发展需要青年的奉献,因而她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将村里的青年组织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 ”平台为青年打造创业条件。经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尝试,她和返乡青年代表创办果穗园农产品公司,并鼓励和帮助丁庄村青年致富能手创办个体网店和微店,大力宣传本村农特产品,帮助吴高崖等青年创办纸箱厂、养殖场,仅一年时间就为民创收500余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心系农村谋发展成为弱势群体的发言人

众所周知,残疾人扶贫具有特殊性,致贫原因更加复杂,扶贫需求更加多样,脱贫时间更加漫长,是扶贫攻坚中的最难攻克的“堡垒”,丁庄村共有残疾人84人,大部分残疾人无自理能力,对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等不了解,针对这一问题,她和其她村干部一起,组成扶贫政策宣传队,挨家挨户给残疾人讲解扶贫知识,并申请残疾人补助、辅助器具等。了解到村里残疾人较多且无固定的康复训练场所,她多次与县、乡残联部门沟通协商,经过她的努力,丁庄村建立了酒店乡首个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村里的80余名残疾人带来福音。

因地制宜注活力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丁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村,但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供给和果品销售上与市场对接能力差,水果种植一直处于低产值状态,群众收入很低。刘参认真思索解决办法,认识到要想使群众依靠水果产业致富,最好是成立合作社和水果协会,把果农组织起来,走规模化、产业化、合作化的发展路子。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力军,她将扶贫与电商有效结合,带动贫困户就业500余人次,为群众致富带来新路子。

立足本职求创新成为村级发展的推动人 随着水果协会的不断壮大,如何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合作社中得到发挥,刘参进行了认真思考。这就是创新“协会+农户+支部”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发挥党员作用,扩大党的覆盖。身为党员,她带头学习协会的有关政策法规,率先动员年轻党员干部加入协会,以深入的宣传发动和良好的运行效果吸引贫困群众,逐渐使水果协会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载体。同时,坚持以党的建设指导协会发展,以协会发展促进党的建设,将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能人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水果协会在村民心中的致富引领作用得到牢固树立,而水果协会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产业链条上的富民效应也得到了放大,创新了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组织形式,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干部,她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实事,解难题放在首位,她积极参与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任职之初的诺言:“上对得起党的希冀,下对得起百姓的期许”。

第三篇:创新三大载体凝聚党建促脱贫攻坚新优势的实践探索

创新三大载体凝聚党建促脱贫攻坚新优势的实践探索

创新三大载体凝聚党建促脱贫攻坚新优势的实践探索

创新“三大载体”凝聚党建促脱贫攻坚新优势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xx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唱响“党建领航·决胜脱贫”主旋律,创新“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模式、“三项帮联”活动、“四四二”扶志点评党日活动等三大载体,强化党组织脱贫攻坚的牵引力,汇聚贫困户“能脱贫”的带动力,激发贫困户“想脱贫”的内动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全方位组织保障,形成党建促脱贫攻坚新优势。

一、背景与动因

xx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特困区。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摘帽,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XXX户17XXX人,贫困发生率XX.X%,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二是群众思想保守,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部分群众在长年贫困的重压之下,丧失了搏击贫困的信心和勇气,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抓党建促脱贫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抓手。表现在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不会干、干不好、成效差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xx县以“党建领航、决胜脱贫”为主题,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起“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模式、“三项帮联”活动、“四四二”扶志点评党日活动等三大载体,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工作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激发了创造力。xx县抓党建促脱贫的创新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央新闻联播》《国务院扶贫办工作简报》《xx日报》、《xx新闻联播》《xx电视台“今日点击”》《陕组信息》《xx先锋》《xx日报》《宝组信息》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

二、做法与实践

(一)推行“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模式,强化党组织脱贫攻坚的牵引力。一是把脉定向,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制定脱贫攻坚规划、拟定产业发展思路,推行村党支部“三个一”工作法,即:开展一次深入调研。找准制约本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潜在优势,扬长补短拟定产业脱贫规划;开展一次可研论证。邀请农技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帮扶部门等,对产业脱贫规划进行全面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开展一次意愿对接。逐户走访征求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坚持“一户一策”,在既定思路下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产业脱贫计划,找准脱贫路子。常丰镇佛堂寺村根据本地花类资源丰富,蜜源期长、流蜜量大的独特优势,制定了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规划。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动员XXX户贫困群众入社,全村中蜂养殖由原来的233箱发展到2500箱。二是优化服务,合作社搭建产业桥梁。立足于改变以往发展产业单家独户、小打小闹、即产即销的旧轨,采取党支部领办、介入、引导等方式,率先把产业大户、技术能手、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为群众开展产前良种提供、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协议销售三项服务,实行统一规划用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标识“四统一”操作规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同时,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实现投资、投地、投劳叠加受益,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能力和信心。酒房镇以xx秦绿蔬菜有限公司、xx天之源蔬菜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注册成立“绿麟蔬菜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1200余人次,带动全镇发展蔬菜XX.X万亩,实现年产值2XXX万元,人均增收1XX元。三是抱团经营,互助组凝聚发展合力。由村党支部牵线搭桥,专业合作社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牵头,组织产业类型相同、居住相近的贫困户,每十户左右建立一个互助组,通过信息共享、劳力互帮、技术互学、销售互带,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同步建立互助组组长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评选优秀互助组组长XXX名,发放奖金50余万元。县财政担保贴息,撬动银行贷款3XXX万元,解决了XXX户贫困户缺资金难题。全县共组建养殖、种植、劳务各类产业互助组XXX个,覆盖农村贫困人口4XXX户13XXX人,发展蔬菜、核桃、药材等39000余亩,秦川牛4245头,布尔羊8466只,土蜂7267箱。

(二)“三项活动”帮带联促,汇聚贫困户“能脱贫”的带动力。通过帮、带、领等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开展“1+2+X”党员致富帮带活动。由每名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结对帮扶2名贫困党员,带动5-XXX户贫困群众,签订帮带协议,开展帮扶承诺,从产业谋划、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多个方面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共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XXX人,与贫困党员和群众结成帮带对子1XXX个。二是深化以“县级领导联镇、县级部门联村、党员干部联户”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创三促”活动。全县XXX名县级领导联系包抓7个镇,XXX个县级部门和XXX个村结成对子,建立“5321”干群结对帮扶体系,1XXX名机关党员干部定点包抓1XXX户贫困户。从县级部门抽调350余名优秀干部,组建工作队驻村扶贫,选派XXX名优秀后备干部担任贫困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全面推行民情日记、公开承诺、跟踪督办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帮扶实绩与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相挂钩,有效夯实了党员干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责任。三是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户、把脱贫致富示范户中的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脱贫、带领群众共同脱贫”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形成致富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县委每年表彰命名一批“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激励先进、树立典型。

(三)开展“四四二”扶志点评党日活动,激发贫困户“想脱贫”的内动力。针对部分群众“慵懒散、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实际,村党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次以“四四二”为内容的扶志点评党日活动,通过推行捆绑式、对比式、激励式、示范式四种点评方式,进一步夯实帮扶党员、干部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拔掉思想“穷根”。坚持因户因人施策,采取“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晒一晒”四类点评方法,做到精准点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设置脱贫攻坚“红黑”两榜:在集中点评的基础上,每季度设立脱贫攻坚“红黑”榜,“红榜”重点宣传变化最大贫困户、党员脱贫致富示范户的典型事迹和脱贫成效。“黑榜”重点曝光思想转变不大、脱贫成效不明显的贫困群众,让其脸红心跳,知耻而后勇。目前,全县XXX个贫困村开展点评活动124场次,XXX户贫困户通过点评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门路,全县贫困群众比拼争先、勤劳致富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村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功能得到彰显。“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党建促脱贫模式,为村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搭建了载体和平台,为引领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找到了现实路径。光伏农业、无公害蔬菜、药材种植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专业合作社、产业互助蓬勃兴起,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村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中存在的思路不广、办法不多,基层干部不会干、干不好、成效差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二是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三联三创三促”、“1+2+X”等结对帮扶机制和民情日记、公开承诺、跟踪督办等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抓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形成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工作格局。佛堂寺村党员马德军得知村上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后,主动返乡开展技术指导,他说:“党支部给村里谋划了这样的好产业,我身为一名老党员责不旁贷,看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我心里比摇出的蜜还甜。”

三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通过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党员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的示范引领,县镇村干部的结对帮扶,使贫困群众对各项扶贫政策掌握更为全面,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同时,开展扶贫扶志点评活动,找准了群众“思想致贫”的根源所在,通过点评、公示,使贫困群众的价值观、荣辱观得到有效转变,在全县形成了不等不靠,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被晒在“黑榜”的紫石崖村贫困群众杨天军,通过点评帮扶,彻底改掉了游手好闲的陋习,新建苹果、核桃园4亩,套种土豆3亩,有了自己长短结合的致富产业。

四是抓党建促脱贫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来抓,在工作载体和抓手的设计上,始终坚持紧贴农村基层实际,统筹考虑谋划,避免党建与扶贫“两张皮”。探索推行的“党建领航、决胜脱贫”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把“扶志点评”党日活动这一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初步形成了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下载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脱贫攻坚新道路(农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