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运用科学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个案调查
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机关,其中心工作就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在罪犯教育改造中,重点和难点是对顽固危险罪犯的教育改造。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以理服人,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是教育转化顽危罪犯的必经之路。笔者通过民警对一个顽危罪犯的成功转化,“解剖麻雀”,力求探索一些转化顽危罪犯的基本规律,以期对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一、罪犯基本情况
某犯,男,现年36岁,湖北宣恩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已婚,无政治宗教信仰,2000年9月因抢劫经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同年10月投入某监狱服刑。2004年经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该犯曾于1984年16岁时因故意伤害被判有期刑3年,1986年又因盗窃被判刑8年,服刑期间曾被减刑3年,1995年和一女青年结婚,次年生一女儿。
家庭情况:该犯6岁丧父,其母58岁,在家务农,其姐38岁已出嫁,因少时玩劣与其他亲属均无往来。本人主要简历:16岁以前在家读书; 16岁—19岁在少管所服刑; 19岁—22岁在武汉打工; 22岁—27岁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
27岁—32岁在武汉打工 32岁—今因抢劫罪在监狱服刑
心理测评:D量表测试:表现为忧郁、对未来悲观,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信心。内心抵触,反叛意识强烈。动作缓慢不灵活,与人保持心理上的距离,性格偏内向。
二、犯罪动因及现实表现分析
世界观错位和犯罪惯性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叛逆 性。该犯认为人生都在追求幸福,只不过是方式、运气不同。在监内经常小偷小摸,不服管教。曾被禁闭一次,集训一次,批判多次。
前途丧失信心的悲观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放任性。该犯多次流露“我谁都不怕,大不了一死。”认为自己这辈子算完了,就是出狱也52岁了,妻子和小孩也不知下落。行为放任抵触,为所欲为。
(三)文化程度低,生存能力差的自卑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不适应性。该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技术与特长,劳动技能较弱,加之性格内向,与人语言交流少,封闭压抑,自卑心理严重。
(四)归因客观的仇视心理,表现在行为上的对抗性。认为自己的犯罪是社会造成的,小时候家里就穷,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不偷不抢没法生活。与他犯发生矛盾时手段毒辣,不计后果。
(五)抗拒劳动,不服管的教逆反心理,表现在改造中的危险性。该犯长期抗拒劳动,多次探听路线和地理方位。据耳目报告:该犯表示只要有机会就“走”,万一被击毙正好一了百了,什么时候想烦了就自我了断。存在极大的脱逃、自杀、袭警和制造狱内大案的多重危险。
三、运用科学理论促其转化的基本做法
犯罪就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犯罪思想既是客观世界的产物,也是主观世界的产物,而科学理论则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锐利武器,是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改造罪犯只有依靠科学理论,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消除犯罪思想,实现做一个守法公民的教育改造目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受先天遗传、自然环境和社会教育这三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三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而教育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根据罪犯能力的差异性来确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趋利避害,有的放矢。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一个顽危罪犯,就等于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消除了一个狱内隐患,清除了一个社会“定时炸弹”,意义十分重大。
(一)确立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理念,运用社会科学理论消除对立情绪,达到沟通互动的目的。社会科学认为:人都存在着
情感,是可以沟通的,沟通的基础是人格上的平等,存在价值的认同和对其合理部分的肯定。人是社会的产物,罪犯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的思维和价值取向。该犯由于存在着对社会的抵触和对民警的对立,这种情绪如果不消除,任何教育都难以渗透进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者决不该跟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而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教育改造这些头脑充满邪念,行为充满恶习,心理充满仇视,人格充满堕落的犯罪之人,担负着“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神圣职责。不能因为罪犯抗拒改造而放弃对他的改造,正相反,正因为他抗拒改造,说明他迫切需要得到改造。
初级目标:愿意接受民警沟通。
方法要点:运用倾听法提示他谈家庭,谈社会经历,并表示出必要的同情和关心。愿意倾诉是沟通的开始,这一阶段不宜对其错误观点做过多的批评,要认识事物发展的过程。效果:经过几次交谈,该犯基本上谈到如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同时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情绪有所缓解。中级目标:愿意和民警沟通。
方法要点:换位思考互谈。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则,分析其第二次判刑后间隔五年,犯罪虽然主要是主观因素,但也有一些客观因素。而且第二次判刑时还减了三年刑,说明有改好的可能性,表达出一种关爱之情而不是厌恶之感。相互
交流,达到情感上的互动。同时安排其他表现比较好的同犯和他多沟通交流。罪犯和民警所处的地位不同,只要动之以真情,晓知以正理,是可以达到沟通效果的。
效果:该犯感谢民警的关心,认为民警的工作不为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教育、帮助、挽救他。
高级目标:主动和民警沟通,扭转对干警的片面认识。能够反映自己的真实思想,哪怕是错误的思想。
方法要点:不仅在思想上要加强教育和沟通,而且在生活中要注意解决具体困难。监狱民警经过多方努力,找到其妻子和女儿,并实现了来狱会见,进行帮教。
效果:十分感激民警费尽周折为他找到了妻子和女儿,并来监会见,同时提及有一次生病,民警专门为他买来了蜜猴桃,这使他想起在家里有一次生重病,一直想吃而没能如愿,民警比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自己。半年后,基本上达到了全部目标。
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要在交往中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变化,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改造。交流中要尊重罪犯的人格和法定权利,既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教育学原理消除其自卑心理,达到增强改造信心的目的
自卑是人内心的一种自我贬抑意识。特别是农村籍的罪犯,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较为困难的家庭,经常受到挫折、打击,对人生态度消极,缺乏自信心和内动力。教育学中的赏识教育主要是运用人的尊重需求,采用必要的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帮助树立自信心,激发积极向上的潜意识。自卑往往和自暴自弃相联糸,而自暴自弃是因为希望彻底破灭,暴自弃的结果就是自我放任,自我堕落。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初级目标:缓解其自卑心理
方法要点:肯定他的存在价值。利用简单肯定的方式,发现他值得肯定的方面,激发他转变消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进步就表扬,哪怕了微不足道的进步。
效果:语言明显增多,笑容明显增多。心理咨询中心反馈:该犯自信心有所增加。
中级目标:树立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方法要点:肯定他的社会存在价值。在犯人大会上表扬该犯的进步,肯定他还是能够改正恶习,重新做人,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当众表扬优点,背后批评缺点。将表现较好的罪犯与他编为一个互监组,并结成互帮互助对子。
效果:开始完成生产任务,并做一些简单的好事,如对一老年病犯上侧所不方便进行帮助,下雨时主动帮助他犯收衣物。对人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看法。
高级目标: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建立起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
方法要点: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教育,肯定其优点,指出其问题,教育他要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使他明白人的一生,就是与困难争斗的过程,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生,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努力的人是不会失败的。帮助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级阶段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运用法制理论,帮助其分析犯罪事实,达到认罪服法的目的。认罪服法是改造罪犯的前提。罪犯被判刑后,归因客观的心理普遍浓烈,主动认罪的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心理呈惯性化、定势化趋势的顽危罪犯,其犯罪心理与道德法律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罪犯除了需要懂得其他知识、道理外,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法律的普遍性、强制性、正当性和人民权利的保障性,权利义务的对等性。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明确意识。马克思曾说:物质的问题要用物质的方法去解决,精神的问题要用精神的方法去解决。罪犯意识的问题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办法,而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认罪服法必须通过一糸列的教育形式和科学方法,实现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目的。
初级目标:认识自己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
方法要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法制专项教育活动,开展“假如我是一个受害人”“告别明天”演讲,写自传等一糸列教育活动。
效果:该犯初步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但有些客观原因。
中级目标:认罪服判,公正的看待法律制度。
方法要点:深入分析犯罪根源,组织罪犯进行大会宣讲,小组讨论,营造一种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要对犯罪所必需的要件进行逐条分析,深挖犯罪根源,消除归因客观的错误观点。
效果:认为自己并不是生活不下去,主要是想不劳而获,走所谓的“致富捷径”,并在小组和监区会上作反思发言,还在监狱举办的法制教育文艺节目中扮演了一个受害者的角色。
高级目标: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方法要点:大讲法律是社会的最高准则,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促进社会稳定、进步、繁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法治国。说明法治不仅对社会公民,而且对服刑罪犯的人身权利也有巨大的保护作用。结合监狱执法环境的规范及身边的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并邀请了法官、律师到监狱上法律知识课。
效果:该犯认为法律是比较公平的,对自己的判决是公正的,特别是现在监狱规范执法,和过去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为种环境有利于自己的改造。交待了自己曾预谋袭击民警、脱逃的犯罪动机和企图自杀的心理准备,同时还检举了他犯预谋脱逃的犯罪事实。
教育改造罪犯是一个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促其转变观念,矫正恶习,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渐进过程。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造实践,以保证教育改造的方向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确立人是可以改造的理念,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约束其违纪行为,达到促其遵纪守法的目的。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意识支配的,新意识取代旧意识有一个复杂的自我教育和控制过程。罪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实质上是旧意识与新意识的激烈斗争,在新的意识尚未在大脑中占绝对优势之前,旧的意识总是不断地对新意识发起挑战,有时可能还会占上风。人的发展主要靠激励。激励=吸引力+期望机率。初级目标:放任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收敛。
方法要点:经常性的提醒,树立身边榜样。并鼓励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初步树立集体主义意识。使他认识到,好的行为习惯是受人尊重的基础条件,是人生宝贵财富
效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与约束,虽然有一些小的违纪行为,但总体上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
中级目标:半年内无大的违纪,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具备一定的行为控制力。
方法要点:不断强化目标行为的重复性,注重用物质的、精神的办法加大控制力和吸引力,实现奖励的有效性。要辩证地看待顽危犯在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复,只要大的趋势向前发展就是好势头,切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效果: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有了较好的控制,不仅没有大的违纪,而且还勇于和一些反改造言行作斗争。
高级目标:一年内无大的违纪,初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
方法要点:经常性地关注,帮助,使他成为集体中一个受重视的角色,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力,并经常性地强化这承受力,使其能经得起曲折。
效果:已有14个月无违纪行为,并能常做好事。同时认识到民警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
罪犯的行为矫正、行为养成和行为规范都是建立在正确意识、情感和人生态度基础上的,而罪犯的行为举止又可以对意识起到促进作用。二者相互联糸,相互作用。
(五)确立劳动改造人的理念,运用劳动作用理论使其抑制恶习,达到热爱劳动的目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社会劳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差异性。自己不爱劳动,又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许多人走进监狱的共同原因。劳动具有磨练毅志,认识人类发展,矫
正不劳而获腐朽思想和学会生存技能,减少重新犯罪的重大作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初级目标:能够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
方法要点:讲明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不仅是罪犯改造的法定需要,也是回归后实现社会正常生活的客观需要。根据其劳动技能较差的具体情况,在劳动定额上适当照顾,使他看到希望,增强改造信心。效果:基本上能够完成低级定额任务。中级目标: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
方法要点:逐步加大劳动量,达到和他犯相一致的劳动能力。并在劳动现场播放轻音乐,以适度缓解劳动压力。使其明白劳动是治疗一切精神痛苦、生活困苦的良药。
效果:能够完成任务,多次带病劳动。特别是实行罪犯劳动低薪制以后,其劳动热情明显提高。
高级目标: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自觉完成劳动定额。方法要点:教育其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是实现正常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效果:累积分在全监区位次靠前,经评议符合减刑条件。已开始呈服减刑。并取得了机电修理初级证书。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呈现出一种梯形结构趋势,社会既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也需要诚实勤劳守法的普通劳动者。(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机制会更加完备合理。当前,国家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推荐、生活保障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罪犯只要改恶从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回归社会后是可以实现正常生活的。要经常性地对罪犯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发展教育,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走上正常的改造道路。)
(六)确立以德治监的理念,运用道德教育理论,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达到巩固改造成果的目的。道德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教育对罪犯改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道德是法律的基石。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首先就是道德观念的沦丧,接着就是法律大堤的垮塌。初级目标:恢复一定的道德良知。
方法要点:在狱内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列查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并进行剖析,开展学雷锋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录像等一糸列活动,使罪犯逐步恢复道德良知。效果:能够初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中级目标: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方法要点:批判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腐朽观念。狱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聘请地方上的先进模范人物开展开展道德教育讲座,在罪犯中开展“道德是做人之本”大讨论,开展道德知识竞赛,建对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效果: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能够较好的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
高级目标:能用道德观念规范自己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长抓不懈。一个罪犯如果真正建立起了良好的道德观念,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就应该视为达到了改造的目的。
用科学的理论转化顽危罪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多科学理论综合运用的过程,各学科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糸的糸统,没有先后轻重之分,罪犯的思想行为弱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三、思考与建议
(一)确立一种克难进取理念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前提。要在民警中确立种以教育转化顽危罪犯为己任的进取理念。克难奋进、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一般原理与罪犯改造实际相结合,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长期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狱外教育相结合,转化思想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持之以恒,以理服人,刚柔相济,创造性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二)制定一项科学激励政策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动力。教育转化顽危罪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是正确与缪误、正义与邪恶、改造与反改造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和保障利益功能作用,制定强有力的鼓励政策来推动这项工作的迅速发
展。鼓励民警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的思维、科学方法,实现对罪犯的科学转化。
(三)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案是转化顽危罪犯的保证。科学合理、结合实际和易于操作是一个方案成败的关键因素。要紧密结合罪犯改造的客观实际。全面分析顽危罪犯的主要犯罪根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上缺少哪些“政治营养”?一人一策,对症下药,制定详细的转化“治疗”方案。科学的转化方案应遵循必要的程序:一是监区通过查阅罪犯档案,个别谈话,耳目情况反映和平时观察完成原始情报搜集;二是监狱、教育科和监区三级对该犯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完成“会诊”,弄清“病因”;三是组织相关“专家”制定转化“治疗”方案;四是对监区实施方案情况进行效果测评,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五是方案确定后交监区具体实施。监区采取一定形式,成立转化攻坚组,具体落实到人。方案科合理,就成功了一半。
(四)创建一个科学机制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基础。转化顽危罪犯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确保监管安全秩序的重要内容。一是监狱要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加强对转化工作的领导;二是业务部门要组织自己的专家队伍,加强对转化工作的指导;三是监区要合理调配警力,确保转化工作的落实到位。可以采用挂牌攻坚法,招标转化法,狱外对口帮教法,民警“三承包法”(包管、包教、包转化),领
导干部责任法,形成人人争当转化能手的良好帮教转化氛围。并将罪犯的转化数量、质量,作为考核评价民警素质的重要标准。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转化网络,确保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
(五)培养一批专家型的民警队伍是转化顽危罪犯的关键。民警是教育改造的主体,主体素质优化,则整个工作就会出现勃勃生机。转化顽危犯是多学科知识的具体运用,也是对民警最好的锻炼和考验。要教育、培养、引导民警业务素质由行政事务型向改造专家型发展,由“浅而宽”变为“深而精”,培养出监狱自己的教育专家、法学专家、安全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队伍。文化素质,由社会普及型向专业对口型发展。新进招录的监狱民警,应重点放在法律专业,教育专业,监所管理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其它专业,以确保民警的文化结构的优化,实现提高改造质量的总目标。民警只有通过客观实践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才华,才能担当教育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转化顽固危险的罪犯不是通过一件事或在几天内就可以完成的,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促进转化,达到改恶从善,成为一个守法公民的目的。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监狱的神圣使命。
参考书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2、《实践与探索》 张坚 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新编者领导科学》万良春 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书编写组 农村读物出版社
5、《犯罪心理学》 罗大华 何为民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现代社会心理学》(日)井上惠美子 午出彦仁 群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