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运用读讲法引导学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大陆
——————
台湾
小钱
——————
青年
二、品读感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就被其中的情节
感动了,然后我又反复读了几遍,每读一次都带给我不同的心灵震撼。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把心沉浸到作者笔下的文字中,细细地去欣赏、去品味,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触动。
默读课文,画出使你深受感动或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在空白处写一写你的感受。
3、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讲词语“凋零”。
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快要死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活下来。
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含苞”。进一步分析这个比喻句。(通过对比两句话,以及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运用的语言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第4自然段。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它会想些什么呢?(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抓住“突如其来”“脱落”“不得不”等词语,体会余震的强烈。(4)“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
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联系上文理解两个“静静地”,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5)第6自然段。
抓住“奔波”“连夜”等词语,体会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6、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爱心)这座生命桥就是海峡也隔不断的两岸人民的(板书:血脉亲情)。
三、拓展练习
1、替小钱表达感激之情。
2、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
台湾
血脉亲情
小钱
————————
青年
第二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3、理解、升华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5、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b.完成练笔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6、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第三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执笔人:区一中 王建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白血病、地震和骨髓移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引入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深入感悟;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例如: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带着自己的疑问,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探究中,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正音“暂停、辗转”。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附: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深入阅读文本3-7段;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二、深入阅读文本3-6段
1、此时的小钱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移植,与此同时,台湾的情形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划句子。写感受。
3、交流反馈。
4、学习第3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李博士的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从“就在昨天„„仍在摇晃”感受到当时环境的危险、抽取骨髓遇到了困难。教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回忆去年九江发现的4.7级地震,谈谈自己当时感受到的余震,而台湾发生的是7.3级大地震,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在这样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下,李博士和青年还坚持抽取骨髓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
⑵ 指导朗读。
5、学习第4段:
⑴ 所幸的是。大地震并没能让病床上的青年受伤,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中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家人是否平安。)
⑵ 引读:
可他现在仍躺在病床上等待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6、学习第5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⑵ 抓重点词句研读、感悟:
“突如其来”感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余震的危险。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下,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是如何的呢?
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分别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对岸有个青年正在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教学到青年的表现时,可与前面小钱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还能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这“静静地”正是他内心坚定沉着反映,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将骨髓顺利抽出的。
⑶ 指导朗读。
7、学习第6段:
⑴ 还有哪里是让你感动的?
⑵ 从“十几个小时”、“连夜”体会到两岸的医护人员劳累奔波的辛苦。
补充资料:其实台湾离大陆只隔一道海峡,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台湾至今还不能直飞大陆,必须先飞到香港,再由香港转机到大陆,这样一来路上的时间就很紧迫了。早一分钟到达,病人就多一分的希望。
⑶ 指导朗读。
8、学习最后一段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
(2)出示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4)那课前提到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吗?
(就是两岸同胞隔不断的血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为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情境表演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突如其来”“沉着”“一次又一次”、“终于”“十几个小时”、“连夜”等关键词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注重加强听、说、读、写 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力求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能力。)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在这次跨越海峡的生命求助行动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2、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呢?
3、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附:课堂检测
第四篇: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移植、谈何容易、幸运、袭击、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学会凭借文本语言,体会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初步了解抓住关键场景对比记叙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有关段落,在反复吟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情为主线,以两幅静静的画面为副线,感受静静背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上一堂语文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资料,我们来看。(课件出示)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病。会造成死亡。„„)评:你不但声音响亮,而且回答问题时特别自信;
老师特别欣赏你回答问题时的这份沉稳;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老师给你的信息,能干!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认真。
小结:同学们,面对着一段文字,我们通过朗读、思考、感受,从中提炼信息,并且用上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些都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办法。那就让我们大家带着这些好办法进入课堂,相信一定能学得特别好。咱们这就开始上课。教学流程:
一、导入,梳理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这就是台湾海峡。一边是大陆,一边是台湾。这个海峡横隔在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题目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板书课题)写到“峡”字时,师提示:峡的山字旁应该写在左边靠上一点的位子,写得稍窄。
看看,在什么地方稍作停顿,就能把课题读得更有味道。(指名读(有味道)或师范读,一起读)
3、请打开书,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之间的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们在读时会格外感动。就让我们放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说。
4、检查学习成果:
第一组:(生字词)凋零、含苞、袭击、空旷、暂停、身躯、同胞、怀念 第二组:(四字词语)骨髓移植、突如其来、平安无事、谈何容易、海峡彼岸、骨肉同胞、第二组:(多音字)间隔、沉着、白血病、血脉亲情(1)会读的请举手,指名读,读对的跟读,错的纠正。
(2)同桌对读,谁来读给大家听?(注意正音。我们来看 “骨髓移植”这个词,刚才老师听到有些同学读得不够正确,其中骨、髓两个字都是第三声,当两个第三声的字组合成词的时候,前一个字发生音变念第二声,后一个字立场坚定不变调。读,个别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骨髓移植关乎一个年轻的生命,何等重要,一定要读正确。齐读。)
(3)这还有几个多音字组成的词,自由读再指名读(多音字)间隔、沉着地、白血病、血脉亲情(血有两个读音,当他是口语时念xiě,如血淋淋)
4、看来生字词都会读了,那谁试着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提示: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在李博士和两岸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钱得救了。)(板书:大陆小钱 ←台湾青年
↑ ↖李博士 两岸医护人员
总结方法:抓住课文中的几个人物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这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
二、理清脉络,研读重点句段
1、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写这个故事,在写作上的一个独特的地方,他选取了同一时刻(99年9月22日),不同地方(大陆杭州、台湾花莲),同样的场合(医院)差不多的两个镜头。
简介台湾花莲慈济医院: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
2、快速浏览课文,在2、5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两句话,写到了这两个差不多的场景?
3、根据学生讨论交流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组织讨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1)让我们先把目光定格在这个画面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①小钱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默读课文1—2节,想一想在什么样哪些句子在这个瞬间触动了你的心,划下来,可以在旁边写写批注。
②根据研读后的交流,出示重点句子
a:“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思考:a、“含苞的花朵”、“即将凋零”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后老师深情诉说: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就好像那不曾开放就要凋谢的花苞一样,多么让人怜惜。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吧!
b、还有哪里写出病情严重?研读文中第2句: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小钱病情严重的?(好天气带给人好心情,但对于小钱来说,没有丝毫作用,无法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c、第一自然段: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美景,美好的一切,小钱都无法享受了,环境描写反衬出小钱病情的严重。)
d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要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
然而,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此时,对于小钱来说,谁,就成了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的十万分之一的可能?(台湾青年!)现在,只有谁才能救得了小钱了?(台湾青年!)
(2)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海峡彼岸的另一个镜头: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读)句子中那位青年指的是——台湾青年。他是在怎样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静下心来细细品读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哪些句子触动了你的心,划一划,品一品。
①根据交流出示重点句子:“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学生齐读。出示地震图片。面对地震,你想说什么?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他的家人在这场地震中也许会怎样?而此时,他心中纵然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仍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回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③还有哪儿写出了他们当时的处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抓住“努力、暂停、间隔”来理解处境危险。)
④是啊,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台湾青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也没考虑家人安危,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流出。师反问激情: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鲜红的骨髓吗?
(3)、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觉得这座“生命桥”只是连接着生命吗?
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拓展延伸,表达感激
小钱得救了,小钱康复了,当他的父母告知他海峡对岸那感人的一幕后,小钱凝望着窗外,此时此刻,小钱的内心激动万分,让我们将他的想法诉之笔端。生命在延续——
小钱苏醒后,得知海峡那头地震中感人的一幕,内心激动万分,他„„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反思:
第五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段重点:
1、指导朗读、默读。根据朗读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要着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并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4、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单元训练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 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一心救人、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跨越、海峡、桂树、移植、台湾、袭击、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
2、师生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重点句,感受小钱的生命垂危,体会他对骨髓的期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引导质疑。
1、师板书课题: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2、学生跟着写,指导“峡”字的读音及写法
3、学生读课题,说说自己读题后,脑海中会产生什么疑问。
4、对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归纳。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读文。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采用“审题入手,开门见山”方法 就课题质疑,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轮读:含苞 凋零 满怀着希望 骨髓移植 几经辗转 海 峡彼岸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2、结合句子体会:凋零 几经辗转
A、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通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小钱的生命垂危,生命之花的凋零。
B、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抓住“十万、有可能、终于”来体会“几经辗转” 结合图片了解:海峡彼岸 结合资料了解:骨髓移植
4、朗读优秀的学生毛遂自荐分工读课文:
1、2,3、4、5,6,7
5、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用上提示的关键词)【设计意图:教师的主导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创设语境,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通过环境描写与小钱状况的对比,感受小钱内心的期盼。
1、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出示:1999 年9 月22 日,早晨7 时30 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轻声读这几句话,想象语言描绘的画面,感受生活的美好。
2、创设语境体会: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病情严重、对生命的渴望与期待)严重: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设计仿写语言练习)• 当同龄人在操场上飞奔、欢呼的时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 的时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多想沐浴窗外的暖阳,他多想呼吸甜润的空气,他多想拥抱美好的生活,可是,白血病的魔爪掳走了这一切,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描写环境的句子,读小钱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句子,并设计语言练习题是为了感受小钱的孤独、无奈,进而体会他满心的期望。为下一节课走进台湾同胞的内心做好铺垫。】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感动自己的内容多读几遍。
2、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准备。
3、认真抄写本文生词3 遍,精彩词句一遍。板书设计: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心放到文章中读课文,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引导学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跨越生命的海峡桥》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填空: 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花朵,唯有(),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小钱是幸运的,(),()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设计理念:“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强化旧知识,也是搭建新知学习的桥梁。】
二、品读感悟:走入台湾,走近台湾青年,走近李博士。
1、学生默读3-6 自然段,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预设: A、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创设语境: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 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在这场大地震中,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断裂,人们流离失所,顿时哭嚎遍地。许多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
一边是骨肉相连的家人,一边是生命垂危的同胞,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清楚: 他只清楚:
2、在大地的余震中,在家人生死未卜的时刻,我们看到了台湾青年静静地躺着的人,看到了他()的心。
3、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读这句话。
B、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面临如此危险,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他可能在想什么?(时间 就是生命,尽快抽取骨髓送到杭州。)
2、从这几句话里,我们看到了李博士,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救人)
3、请问你觉得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李博士的品质?(沉着,一次 又一次)
4、台湾青年身体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爱心,是对生命 的尊重,是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5、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读一读这几句话。
C、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第二天凌晨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抓住“十几个小时、连夜”体悟李博士的辛苦
师总结:从带着生命的种子出发到骨髓移植手术完成,李博士经历了漫长、紧张、辛苦、扣人心弦的十几个小时。是一心救人的高尚医德 支撑着他走过了这异常艰辛的十几个小时,是对大陆同胞的爱支撑着他走过了这异常艰辛的十几个小时。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关注语言的品读感悟,注重对语言的感知模仿,让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语言的训练在情感的推动中完成。】
三、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升华情感。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你怎么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这座桥是用 架起的,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的危险,拯救了杭州小钱的生命,是一座生命之桥。(爱心、骨髓、血脉亲情)
3、把心中的感动融入朗读中读好这段话。
4、引读课题,激发情感: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1 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指板书)用骨髓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爱心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血脉亲情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次情感升华。组织诗朗诵。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爱心是一弘沙漠中的清泉;使濒临危境人的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落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爱到情感的滋润。
【设计理念:没有人文性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没有深度和广度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围绕“爱”的主题,设计了品读课题和适度拓展的环节。在深化情感感受的同时,实现课外延伸。】 作业设计: 写话练笔,任选一题。
1、学习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几句话,请写下来。
2、你读文后的感受是什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板书设计:
22、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捐献骨髓
静静地躺 爱心 得救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血脉亲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