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花魂》教学设计及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意思。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学习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一、回顾引入新课,知借梅表达“思乡”情。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在王安石眼中,(学生朗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借什么表达思乡情怀?(借春风表达思乡情怀的。)在张籍的《秋思》里呢?(“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借什么表达思乡情怀?(借秋风表达思乡情怀。)在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生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又是借什么表达思乡情怀?(借北方的风雪表达自己的情怀。)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梅花魂》,又是借什么抒发思念之情呢?(梅花。)
二、巩固生字词
1、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多多冷艳
缕缕幽芳
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颇负盛名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泪眼朦胧 玷污
稀罕
品格
灵魂
骨气 气节
秉性
隆冬
华侨
眷恋 抹净
分外
2、上节课我们一起把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谁还记得课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五件:读诗无声落泪、训斥弄脏墨梅、不能回国流泪、赠送墨梅图画、流泪送血梅绢)
三、品读“梅花”事例,体会梅花之魂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梅花魂,走进外祖父的心。请同学们从这五件事中找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大声读一读吧。
1、读诗无声落泪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些唐诗宋词勾起对祖国无限思念和漂泊他乡的浓浓愁绪,不由得流下泪来。)
谁能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愁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读着它,外祖父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落了下来。让我们也怀着外公的这份愁情好好地读读。
生读,读出诗句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乡愁,读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愁。
2、训斥弄脏墨梅师: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下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他认为梅花是清白的,是不允许任何人把它弄脏的。
(我是抓关键词语理解的。“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一个“轻轻”一个“细绸子”还有一个:“慢慢”都能看出外祖父笑梅花。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
你能让我们从你的读中感受到外祖父动作的又轻又慢,像对待婴儿一样吗?(我从外公训斥我妈中看出,梅花在外祖父眼中比自己的亲人还要重要。)外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一定非常----(生气),那我们就来试着生气地读一读吧。(抽生读外祖父训斥的话。)
我们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深切地体会到外公对梅花情有独钟。把这种深切的爱、浓厚的爱一起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
3、不能回国流泪
我从“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句话中体会到外祖父非常爱祖国,因为不能回祖国而哭泣。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是那样伤心。)
外祖父为什么不能回祖国?(因为年纪太大了)外孙女的那句话触动了外祖父的心弦?(外公,您也会祖国去吧!)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到伤心处”呀,外公堂堂七尺男儿,在外孙女面前师生痛苦,那他是有多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呀!此时,外公心里一定在说“春草年年绿,老夫不得归呀,此情此景,不由得让老师想起了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们一起来诵读------(师生深情诵读)
你从这首乡愁里体会到了什么?(浓浓的思乡情;感受到了因无法相聚而有的浓浓的乡愁,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渴望回归的情思。)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是无奈泪水
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读,把外祖父这复杂的心理过程表达出来。
4、赠送墨梅图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大家在听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呢?(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茫茫雪原,此时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在这苍莽的雪海中,所有的花都瑟缩着不敢开放,只有梅花不怕,它反而开得更精神更秀气了。)
哦!想象得太好了!这就是“梅花”,这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这梅花外祖父把它作为什么的象征呢?(作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
外祖父借梅花这种事物来比喻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这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中华民族的气节是什么?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想一想,你所了解的民族人物中谁有这样的气节?
(江姐、吉鸿昌、文天祥、屈原、苏武、钱学森……)(相机出示PPT)
同学们说得真好!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是他们凝成了我们不朽的民族之魂!(板书:民族魂)此刻,大家的心情肯定跟老师一样激情澎湃,那就放开声音将你对梅花的敬佩和对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
(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
谁来当小小配音员,给这幅插图配音?)
这一段话的确让人特别的感动,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初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墨梅图吗?(指导看书本插图——墨梅图)现在为什么又把它送给外孙女呢?
(当初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寄托他的爱国之情,同时也使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这种秉性,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5、流泪送血梅绢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哪个词告诉我我们外祖父又哭了?(泪眼蒙眬)你能想到类似的词吗?(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有个词让人特别揪心,你梦找到吗?(衰老)外族妇女为什么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因为外祖父回不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这就是眷恋祖国的心,这就是万千游子的中国心。(播放《中国心》孩子们深情地唱。)
三、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1、同学们,落叶是应该归根的,但身在异国的外祖父最后却葬身异国,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他的后代却遵照他的遗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也算是一种弥补吧!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希望你们长大以后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牢记梅花魂,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推荐阅读《故乡》、《斗笠》。
四、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借物喻人
教学反思:
《梅花魂》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所以备课时我力图营造一个个的情境,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外祖父的距离。比如学生对于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感受不深刻,所以我就创设了将寒冬的萧条和梅花的傲放对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压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气,这个似乎是有点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发出了赞叹声。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开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问学生:这仅仅是写梅花吗?不是!于是引出作者借梅花这种事物来比喻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这就是借物喻人。接下来说说中华有气节的人物,我先让学生自己举例,然后我再来补充,学生就很容易的入境了。再追问: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仅仅只有这些吗?不是,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正是他们凝成了我们不朽的民族之魂!这样环环相扣,让学生体会梅花魂,民族魂,中国心。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不少的遗憾。结合冯主任的中肯评课,我再来梳理一下不足之处。
1、评语欠妥,有一个孩子读完之后,我还想再抽孩子来读,就顺口说出:谁还能读得比她好?说完就后悔了,这不就是对这个孩子的变相否定吗?这个孩子心里该多郁闷呀,我课下就去跟孩子道了歉。
2、课堂进行到最后,孩子们都沉浸在《中国心》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里,我大脑一时短路,忘了下一步该干嘛了,就一直傻傻地站在讲台边。究其原因,还是有点紧张了,这个环节我事先设计好了,听完歌曲,我进行课堂小结,再拓展阅读两篇有关思乡的诗歌。可是就这样华丽丽的忘了,给这节课重重地填了一处败笔。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这一次次愁煞人的磨课、听课,怎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自己的提高,为了学生的进步,我要更加认真地去对待这一次次的“彻骨寒”。
阅读材料
1、《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2、3、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故乡》
杨牧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一抬头,便能看见,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斗笠》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到故乡的温暖,寒流侵袭的冬夜也会有春意融融。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漫步,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飞进城市的每扇窗户。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你便把故乡的明月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头的亮光啊,让它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
第二篇:《梅花魂》教学设计及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在其平实的语言中饱含作者对深爱梅花实为爱国的外祖父的深深怀念与敬仰。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寒来暑往,四季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季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其实,夏天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秋天有“风霜挺立直”的荷花,而严冬则有“一身傲骨”的梅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质疑 1、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文章围绕梅花写了那几件事? 学生:自由读2~15自然段,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在书边做简单的画批。
2、读这五件事,想一想哪几件事你能读懂? 3、反馈:
⑴谈一谈你读懂了哪件事?说一说你的理解。⑵在哪件事你还有疑问要和大家交流?
教师整理疑问:{板书}①有气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②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最后送给我?③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三、精读课文,梳理分析文章
1、含泪赠梅花: “梅花图”是外祖父的挚爱,是他最宝贵的画,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刻他却送给了外孙女? 阅读12~13自然段: ⑴学生默读课文,便读边批注。⑵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
2、真心赞梅花: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就像文中写道的:“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与秀气!,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⑴体会几个“愈”字体现了梅花得怎样的品格?
⑵这三个“有……有……有……”是在说梅花的什么?学生可以自由谈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对句子理解加以评论,或是以读的方式抒发情感。师:你们见过梅花吗?想看看吗?(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傲雪中的梅花)
3、赤诚喻梅花:外祖父是在简单的赞赏梅花吗?不,他是在借花喻人,是在赞美着那些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国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把自己了解的有着梅花精神的人和他们的事迹在班级中交流。
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补充有关“爱国人士”的图片和感人事迹,让学生在感受上得到升华。让学生从中品味出外祖父也是许许多多中华有气节的人物中的一个,他珍藏墨梅图对梅花的赞美是在表现他的一颗爱国心。不仅如此外祖父也希望自己的外孙女能受到自己的感染,把自己的那颗爱国之心延续到下一代,直到子子孙孙,到此,学生对“梅花图”是外祖父的挚爱,是他最宝贵的画,为什么分别的那一刻他却送给了外孙女的理解已经不言而喻了。
4、呼应课题,深化主题: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梅花象征着什么?⑴学生纵览全文。⑵结合文章内容或者资料和组内同学讨论。⑶全班自由交流。
5、点拨歌曲,升华文章:全班学生跟着音乐,带着对文章的深刻理解放声歌唱。
6、赋诗,回归课文:教师出示一副梅花图,请同学根据学过古诗或自行编写诗句或用文中语句给梅花图赋诗。
四、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以激情导入,自然进入课文学习。在体会梅花精神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华民族那些有节气的民族英雄。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文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将成为孩子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
二、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积极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钱学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三篇:《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1
《梅花魂》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一、教学方法:
这节课教学开始,我充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花,再欣赏梅花的图片和古诗,由花引起对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导课,学生的兴致还是很高的。在总结课文有几件事的时候,我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先让他们自己找,然后在同桌交流,最后再总结,以达到“生本教育”这一部分理念。体会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部分内容时,因为课文离学生的认知比较远我以“三哭” “一生气”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在课文内找句子,读句子,再在同桌内交流以理解祖父的感情,以达到情感的升华。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通过多次探索,这种方法对提高高年级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二、以学生为主:
在“生本教育”的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想想为什让你感动?”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三、不足之处:
因为这是一篇感情隽永的文章,学生提前没有预习,上课时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不仅仅学生吃力,我的教学也吃力,所以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性语言不够,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将在以后努力进行改进。
《梅花魂》教学反思2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重点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既有老人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当我们谈到梅花的.精神时,学生能说出“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进而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体会到梅花的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我顺势提出:“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他的一番话还赞美了什么”他们立刻认识到:外祖父不仅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时,将梅花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对于明白老人的爱国心是水到渠成。
《梅花魂》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梅花魂》入手,先质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梅花魂》教学反思4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不足: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
《梅花魂》教学反思5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开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换课题,揭示“魂”。
教学中,我就课题进行解剖,直接导入课文中心,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体上把握课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学伊始,熟读课文,学生知道课题中“魂”实际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请你换个题目,我们可以换成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换成“民族魂”“松树魂”……通过换课题,学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2、教学收获(思得)
(1)拓展读,悟情感。
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本课教学后,让学生联系王安石的《梅花》,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同时我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张继的“思乡”和文中外祖父的“思乡”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5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平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6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花,由花引到对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导课。在体会梅花精神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华民族那些有节气的民族英雄。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文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将成为孩子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
二、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想想为什让你感动?”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钱学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梅花魂》教学反思7
本课是讲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段录像和一张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播放《江姐》的主题曲,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品格,领悟梅花的品格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播放歌曲后,让学生说出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顶天立地。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歌曲的播放中,发挥想象,写下外祖父分别时对莺儿所说的话。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加深了对外祖父爱国情怀的理解。
在本文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外:例如在复习导入的生字的默写部分要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在第二个环节解读“梅花魂”部分,老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得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作为教师本人,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学他人之长,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
《梅花魂》教学反思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读为本”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为朗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课堂上学生读书次数是多了,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颠倒顺序,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习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呢?最近有幸读了特级教师周一贯的文章《读通课文──阅读教学的底线》,使我豁然开朗,使我对“读通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是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词序不倒)和破句(读破句),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在我的眼前展现了一条通往阅读教学理想境界之路──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做起,正所谓即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节节语文课堂上实践着。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引导点拨,正因“浓缩”出来了文中的“精华”进行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效率,学生也真正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发言明显积极了,有了自己个性化地理解。
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从而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因为在学生读出问题之处常常暴露出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这正是最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之处。按学设教,点在学生的需要处,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
周一贯老师在文中谈到:含在语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才能体味出来,这种语言感受力是通过作者精心遣词组句来体现的。小学生读书信口而出,读出问题处往是言语芜杂的流露。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正是发挥文本言语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好时机。就是在这样的点化中,诱发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现在我班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显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就拿教学本课来说吧,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扎扎实实地读文做铺垫,而不是一遍遍去机械重复地读,所以第二课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是关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读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梅花魂》教学反思9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对祖国家乡无比眷念的老人那种朴实的挚爱。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语文课标指出,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练笔: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B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我的中国心》,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梅花魂》教学反思11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通过回忆,叙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珍爱一幅墨梅图,送给我墨梅图和墨梅手绢。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探究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找出疑问,交流问答。
通过反复读文,我发现课文中几次写到祖父的眼泪,而且每次流泪的含义都是更进一层,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老人读着唐诗宋词竟然会流泪,一个年迈的老人竟然会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爱墨梅图,在我回国之际,居然又送墨梅图,又送梅花手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处,去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我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梅花魂》教学反思12
《梅花魂》是篇略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认真地读书,很快就找出了五件事。接着我引导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一读到有关诗句就落泪?
我告诉学生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再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外祖父教“我”读这些诗词,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当读到这些诗词时,勾起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思念,所以他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读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懂得: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爱梅花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爱。
当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后,引导学生读读开头和结尾,让他们懂得首尾照应的好处,学习一些表达方法。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梅花魂》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教学重点除了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之外,还要理解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中寄托的爱国之情。而后者则必须通过体会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才能实现,可见,这段话揭示了“梅花魂”的内涵是理解课文的支点所在。但对学生来讲,体会“梅花魂”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心呢?
针对阅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试着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自学疑,在初读中发现问题,在细读中分析问题,在品读中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问题如雨后春笋:“为什么外祖父读唐诗宋词会落泪?”“一支梅花,有什么稀罕呢?”“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为什么外祖父把珍藏的墨梅图送给我?”“为什么送别时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听着孩子们的提问,我一边欣喜他们的乐学善问,一边思忖着怎样梳理这么多的问题。当又有两个学生站起来说到“为什么要以‘梅花魂’为课题?”和“外祖父讲述梅花的一段话中为什么指代梅花用‘她’而不用‘他’?”时,直觉告诉我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教学契机,肯定了他们会动脑筋后我告诉大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在这一点上,从他们的议论和表情不难看出,孩子们急于解决这个新奇的问题却不知从何入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她”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称代词,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了一下,外祖父用“她”指代梅花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问题的坡度减缓了,学生很快从外祖父的话中找到了答案:因为“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因为“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所以外祖父又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外祖父仅仅是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吗?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读外祖父的话,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为“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外的花”,是祖国的象征,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关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歌颂。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学生还补充道“‘梅花魂’不仅是有品格、有气节的象征,还是华侨老人的眷恋祖国的心。”看来,学生在跨越这个理解课文中心的障碍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课文的中心,刚开始的提出的问题也自然得到了解决。
看着孩子们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我也深切的体会到抓住孩子们质疑中闪现的教学契机将会把课堂教学引入一种和诣活跃的新境界。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本文的人文内涵丰富,而作为语文课文的教学,我尽量挖掘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因素。
一、以“冷艳”“幽芳”两个词为线
我读文以后,认为开头描写梅的“冷艳”“幽芳”的两个词不仅是梅的特点,更是梅花精神:孤独而独树一帜,淡雅而无时不有;又是外祖父的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爱国之心的写照。我试图以这两个词语为贯穿研读。
文章开头是由物及人。我试图通过抓住“冷艳”“幽芳”、“又”“总”两组词:让学生感悟梅与人的关联,从而为下文的“借物喻人”特点的学习作铺垫。
三次“落泪”的`研读:
第一次落泪,我除了抓住三句古诗的解读,更试图想通过引读、词“冰冷”的品味感受外祖父的“默默而又是那样浓烈;又如梅花的“缕缕幽芳”,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
二、三次“落泪”的写法比较
试图通过写法上的比较,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有理性的连接,是三次研读之后顺接的写法的运用。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此窗口为阶梯,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内容,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理解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两首现代的诗歌《游子情怀》和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第四篇:《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既有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层层推进,层层深入
课文紧扣“魂”字,写出了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梅花魂的“魂”就是赞扬梅花不屈不饶的精神;“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收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魂”就是赞颂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最后再到“你要好好保存它!”外祖父借物抒情,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简短却寓意深刻。这就是全文的题眼“魂”,紧扣全文,升华主题。
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将梅花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对于理解老人的爱国心是水到渠成的。
二、读“三哭”,悟真情
课文由外祖父在教我唐诗宋词时的“落泪”,到外祖父由于年龄大不能回祖国时的“呜呜呜”痛苦,再到外祖父和我们送别时的“泪眼蒙胧”,层层深入,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加的强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在备课阶段,我感觉这篇课文不好讲,因为从梅花的精神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会理解不透彻,因为这需要用丰富的知识去感悟,然而从课上到课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感受到了“感染与激情的力量”——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第五篇:《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本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对比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通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课后我经过反思,认为如果能够把这节课的命题方法与学生平时习作的命题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下次授课所需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