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各种优秀的说课稿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网页动态效果》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素材准备』:
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
(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
[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学习任务、课堂作业,并设定了以下评价内容:
1、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间学生相互评价,探讨学习方法;
3、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4、对于学生的其他特殊表现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转变给予相应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1、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用到的素材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作品欣赏)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说课稿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
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⑵. 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 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⑷. 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难点分析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六、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三峡移民精神”做板报的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达到有情感的创作电子作品。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网址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小组协作学习)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出示“三峡移民精神”短片,(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展示)。
教师通过三峡移民精神的板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新课。以“三峡移民精神” 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初识电子板报的时候认识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用word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请学生打开word2003)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进行页面设置及对文字进行美化
教师讲解(屏幕广播)“页面设置”在新页面中,通过点击“文件” “页面设置”对板报的版面进行设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选择多大的版面,纸张边距的如何设置,及页眉页脚进行设置,怎样进行分栏。对第一个问题,我先请同学回忆前面学过的有EXCEL中对页面的操作,将原有的知识迁移过来。
对第二个问题,文字的美化,叫同学点开“格式”菜单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问题答案。我会进行课堂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的插入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页面设置及文字修饰的一般操作步骤。并延伸到对一段文字的设置方式。
知识迁移:对段落的设置这一迁移的知识,一般同学都不太注意,因为这一设置效果没有修饰效果来得显著,但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者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更应该扎扎实实对学好操作技能。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学会插入图片、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文章中、设置图片格式以及图片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1、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带图片并设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峡移民精神”板报作品。
2、教师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指到图片点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工具可对图片进行文字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的设置,与文字的绕排方式的设置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4、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全班分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消除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各展所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㈢.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如何将WEB网页中图片加入板报中?
1、教师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其他同学示范。
3、教师强调并点评。
(1)只要在这张图片上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将图片保存下来,再用word2003中“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来插入。在另存图片时,有的同学会忘记把图片存在哪个文件夹下去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现到处找图片的问题,这时我会提醒同学们把图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个“图片下载”文件夹中,以便用的时候找得到。(2)、也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将图片复制下来,再粘贴到文档中。
4、图片的版权问题: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三峡移民精神”板报。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㈣.课堂小结
首先抽部分学生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㈤.课后作业:展示一幅奥运板报作品并布置以下作业。
大家都知道,在过几个月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网上收集资料作一个以展示北京08奥运风采为主体的小报,做得好的,老师可以帮你们打印出来,送给你们,你们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报上,可以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
右击——图片另存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右击——复制——切换回word2003——粘贴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初中信息技术各种优秀的说课稿47等内容。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以及
怎样撰写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控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得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沦是刘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本课选自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章第七课。下面就我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
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七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课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本课针对初中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确定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所以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了解 确定依据: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二、教法阐述
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有40+台机器的机房 多媒体
软件环境: windows2000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自制导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的,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的环节,请一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学生介绍后,我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认识一下?”出示课题: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设计意图:将计算机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二)、认一认
1.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知道吗?请两名同学回答一下。学生一般情况下只会说出看得见,的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教师小结:一套常见的微型计算机,从外观看,它是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准确。
2.问题二“主机里面的部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算不算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是” 出示计算机主机内部及外部构造图。提示各部名称让学生对号入座,并说出其功能。教师小结: 给出图示(图示如下),指出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各组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图示更直观。
(三)、比一比
“将人的耳朵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口和手比作输出设备,将大脑比作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说一说做一道算术题上述各部分是如何协调一致工作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师小结: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指出此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提出的,即冯·诺依曼原理。设计意图: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很抽象,比一比,使学生更易接受。
(四)、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同学把大显身手中的两个题目解答出来,写在作业本上,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计算机系统简介》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简介》,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思想和思路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基础知识部分中的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二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难点:形象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四、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学法指导较为重要。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法。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的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
另外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采取抢答、竟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致,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解点拨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部件,例如:主机、内存条和一些软件程序。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布置任务、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把学生自由分成五组,我设计了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每组由学生推选出组长,由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要结合着计算机硬件实物来解答本组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附问题设计:(1)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2)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3)主机内有哪些部件?计算机的心脏是什么?RAM和ROM都在内存条上,它们有什么不同?(4)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的资源:(1).自制的介绍计算机组成的课件。(2).计算机硬件实物——包括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光驱、主板U盘以及每组一台可供拆装计算机和部分板卡。(3).Internet网及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2.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让学生仔细看课件中的界面图。师提出“该图的界面上包含了哪些软件?哪些软件是基础?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小组展开讨论,并尝试将这些软件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类,将结果写在纸上。等小组汇报时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
(三)小组抢答,汇报交流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我采取知识竟赛的方式,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并给各小组记分。教师和其他同学对答错的题目给与纠正和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争议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点拨总结,拓展创新
本节知识点更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学完新知识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推荐一些教学资源网站,自由学习,让那些对电脑知识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视频编辑》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Office部分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⑵.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⑷.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难点分析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六、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三峡移民精神”做板报的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达到有情感的创作电子作品。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网址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小组协作学习)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出示“三峡移民精神”短片,(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展示)。
教师通过三峡移民精神的板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新课。以“三峡移民精神” 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初识电子板报的时候认识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用word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请学生打开word2003)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进行页面设置及对文字进行美化 教师讲解(屏幕广播)“页面设置”在新页面中,通过点击“文件”
“页面设置”对板报的版面进行设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选择多大的版面,纸张边距的如何设置,及页眉页脚进行设置,怎样进行分栏。对第一个问题,我先请同学回忆前面学过的有EXCEL中对页面的操作,将原有的知识迁移过来。
对第二个问题,文字的美化,叫同学点开“格式”菜单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问题答案。我会进行课堂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的插入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页面设置及文字修饰的一般操作步骤。并延伸到对一段文字的设置方式。知识迁移:对段落的设置这一迁移的知识,一般同学都不太注意,因为这一设置效果没有修饰效果来得显著,但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者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更应该扎扎实实对学好操作技能。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学会插入图片、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文章中、设置图片格式以及图片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1、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带图片并设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峡移民精神”板报作品。
2、教师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指到图片点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工具可对图片进行文字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的设置,与文字的绕排方式的设置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4、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全班分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
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消除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各展所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㈢.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如何将WEB网页中图片加入板报中?
1、教师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其他同学示范。
3、教师强调并点评。(1)只要在这张图片上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将图片保存下来,再用word2003中“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来插入。在另存图片时,有的同学会忘记把图片存在哪个文件夹下去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现到处找图片的问题,这时我会提醒同学们把图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个“图片下载”文件夹中,以便用的时候找得到。(2)、也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将图片复制下来,再粘贴到文档中。
4、图片的版权问题: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三峡移民精神”板报。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㈣.课堂小结
首先抽部分学生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㈤.课后作业:展示一幅奥运板报作品并布置以下作业。
大家都知道,在过几个月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网上收集资料作一个以展示北京08奥运风采为主体的小报,做得好的,老师可以帮你们打印出来,送给你们,你们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报上,可以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
右击——图片另存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右击——复制——切换回word2003——粘贴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电子板报》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演示文稿的切换和链接》
《演示文稿的切换和链接》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第四单元第八讲,主要内容是:演示文稿的不同切换方式和内部链接。
一、关于教材的处理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和教育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和多媒体技术打上交道了。因此,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必须能够有效地、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和交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大纲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幻灯片的不同切换方式;
2)掌握演示文稿的内部链接;
3)了解演示文稿的外部链接。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关心申奥大事。
学生作了大量关于申奥题材的幻灯片,但缺乏动感和交互性,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作品中,做出更精美的作品,为达到此目的制定了本课重点: 1)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应用。
2)幻灯片内部的链接及应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幻灯片的内部链接及应用”是不容易掌握的地方,因此将其设计为难点。
二、关于教法的处理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十三四岁之间,一切都从兴趣出发,我抓住这个年龄特点,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我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投影,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既达到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课容量,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关于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如在课前我布置一个热点主题“申奥”,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搜集信息,有在网上下载的,有在图书馆查阅的,有在报纸上剪下来的,还有在音像书店买的光盘,有的同学还自己设计,同学把搜集的素材整理在一起,最后做成一个申奥小网站,通过此过程,学生学会了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带有个人风格、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作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如在学生设计申奥作品中,多给学生一些创作空间,鼓励作品多样化、个性化。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演示文稿切换 采用“演练引思”的方法导入新知识
首先将一组“申奥体育场馆”的幻灯片的出现形式设置为“中速、盒状展开, 换页方式为每隔1秒,并配以声音”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这是如何实现的。
2、提出注意问题:在声音列表框中选声音时应用和全部应用区别
练习任务:请同学在网上邻居中找到教师计算机,将幻灯片中的练习拷到本地硬盘
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将练习中一组“奥运场馆的幻灯片”切换成自己喜欢的形式并配以声音。
3、练习反馈:通过练习,学生回答老师出的问题。老师运用屏幕监视可随时看学生做的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与老师交流,老师运用遥控辅导功能,把学生作品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4、小技巧:同放电影原理,连续多张幻灯片,利用“幻灯片切换”中每隔“0”秒自动切换,形成动画效果。
任务: 请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有兔子、花、球、足球、等),自己利用幻灯片的切换完成小动画。有能力的同学也可自己制作小动画。二)演示文稿的链接
1、采用“演练引思”的方法导入新知识
我找了“六道关于奥运小知识的问题”其中两道做好链接,先给学生展示,然后引入新知------演示文稿的链接。
任务:将文本框内各行文字作为主菜单,设计各项与相应幻灯片的链接。注意:单击鼠标和使用鼠标移过(这用了个伏笔)的区别
技巧:将“返回第一张”按钮复制,可粘贴到其它幻灯片,而不必再为其它返回按钮重新设置超级链接。
2、练习任务:请同学完成剩下问题的链接。
3、练习反馈:通过屏幕监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讲评:展示学生作品,表扬优秀,鼓励创新。
四)作业: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申奥小作品。
五)由老师示范演示文稿的其它链接。
如链接到word 文档、声频文件、视频文件、网页等 六)课下作业:继续完成申奥作品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帮助指正。
Excel部分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
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网络部分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
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管理技术——3.3数据的统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数据的统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为此,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数据的查询》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因此,在本节中占据最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然后是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内化了这些功能特点之后,就可以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数据的统计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2、掌握数据统计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
3、灵活应用数据统计解决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
4、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要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找到数据统计的最简便直观方法。[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的统计。
2、灵活应用数据统计的能力,利用系统帮助辅助学习。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统计,让学生从走过的弯路中体会到应该怎样正确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探究,自主学习,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达到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的目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更多的解决办法。应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懂得操作。
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渐进性、层次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引入实例,创设情境
大家旅游最关心的会是什么呢?如果你作为旅行社的老板,你们又最关心什么呢?以提供的旅游信息数据库为例子,找出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
2、营造氛围
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统计计算。
1)统计共有多少名游客已经报名参加旅游? 2)统计共有多少名女导游?
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提醒同学注意冒号必须是英文状态下的,并提示学生如何识别自己输入的是何种状态下的冒号。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对问题分析结果的导向性
3、要点剖析提高认识
介绍“合计”功能中各个函数的使用及注意点,并且强调有效性规则。设计意图:学习部分“合计”功能
4、学习体验 任务一:
1)统计共有多少游客?(查询名称为:查询1)
2)统计旅游线路表中平均价格、最高价格、最低价格(查询名称为:查询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找到原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延续,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
5、学以致用
合计功能不仅可以针对所有记录进行统计、还可以分组统计; 任务二:
《邮件好管家》
一、说教材
《邮件好管家》是八年级上册教材,本册教材通过“网络与生活”、“网上交流”、“网上安家”等三个单元,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网上的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网络道德文明,并能利用网页形式加工处理发布信息,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册教材一直围绕着“网络”为主线,逐步深入细致的进行了各单元内容的学习。
《邮件好管家》作为第二单元“网上交流”的组成部分,这课的学习任务是在上一课(即能在Foxmail中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foxmail,初步掌握在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并学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及设置多账号多用户用法。我认为,本课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foxmail软件提供了高效管理电子邮件的功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应当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并掌握。本课在整册教材中主要起到了衔接的作用,作为基本技能课,是学习与网络有关内容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foxmail附件;理解附件的作用;认识地址簿,理解其作用。
技能目标:1.掌握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
2.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
情感目标:本课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交流上,不但要交流还要方便交流。“精于管理自己的日常邮件”是本课向学生传达的情感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悉Foxmail软件环境,充分运用Foxmail管理电子邮件交流,使用foxmail收发附件,在foxmail中设置地址簿,挖掘Foxmail的强大功能使之更好服务于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难点:掌握foxmail中地址簿的功能及操作。
四、说学生
学习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一直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前一节课,对客户端软件foxmail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的使用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在本课进一步学习foxmail的其他功能里,学生更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来的求知欲特别明显。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本课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奥运会在美丽的雅典隆重的举行,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英雄们的形象,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他是参与什么项目的?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刘翔 110米跨栏跑等)
2、介绍完毕,引入知识点,设疑。
原来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英雄,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你是否是真的了解他?课前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介绍的都是奥运会的英雄,还有他们的照片,请同学们用foxmail收取老师给你们发的这封邮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收取信件,发现问题。
学生在收取邮件后,发现只有老师写给学生的信,并没有小文章和照片。
2、质疑,探索新知。
任务一:谁收到了英雄的照片?他是谁?(时间5分钟)没有收到的同学尝试着找一找,小文章和照片都跑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及合作精神。
任务二:把你知道的奥运英雄的资料及图片发给班级所有的同学!
1、设疑
设置问题:暂时我们不知道其他同学的联系信息,如果我们把联系人的信息建立起来,岂不是很方便,在foxmail中如何建立联系人的信息?
2、探索新知
尝试性操作。
(三)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1、一位同学演示收取附件的方法,并介绍添加附件的方式。
2、一学生演示使用地址簿。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共同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认为快捷。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做练习时,我要求后进生尽量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中等生除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外,还要会用其它方法完成操作。优等生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所进步。
《电子邮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4.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明了: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掌握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网络生活有个感性的认知。
2.探究:该部分内容学生较好理解,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也相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感受本节知识点。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3.应用: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说教程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提问和比较,说出优点与不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我列举了部分网址,做了适当的提示避免了学生在无限的网络世界里漫无边际的游走,学生很明确地进行任务完成,并能够顺利掌握,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
1、教材的阅读,2、同学之间的帮助,3、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4.现场实践,进一步掌握
通过邮箱的申请,学生真正融入到网络海洋中,成为一个浪花。注册的成功让他们有了更大的成就感,尤其是看到自己表出来的邮件,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网络的无限魅力。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六、说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利用启发式的原则,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学生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网页动态效果》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
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XX号考生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理论学习得再多而上机太少也无济于事。因此,如何进行计算机上机教学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对XX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XXX的基本操作及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通过分组协作制作/设置XXX,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XX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法
俗话说:“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讨论探究法等对本课程进行讲解。
五、学法
有了好的教法,也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结合,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一个成品,提出一个疑问,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2、新课讲解
首先给学生介绍XX的功能用途,其次让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来了解XX的制作过程,然后通过我简单地演示来对XX的制作过程进行说明;
最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并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之后我将对他们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
3、分组谈论,总结归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最后由我来进行点评。
4、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合理布置课堂任务,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会对本节课教案执行情况进行一些总结,从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版面的美化艺术》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艺术》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是在学会了对文字进行简单修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边框、底纹的设置,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的知识点既用到了工具栏,又用到了菜单命令,它既告诉同学们word2003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过工具栏来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单的形式来补充工具栏无法实现的强大功能。这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图形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状况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高一学生已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文字进行处理,但白纸黑字的老面孔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一份成功的电子板报,不但要文章精彩,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的电子板报色彩丰富、美观大方,把原来单调的白底黑字进行恰当的、符合人们视觉效果的修饰,学生有着很强的内驱力,兴趣很浓。通过本课的操作,学生即可完成一个简单单页电子板报的雏形,将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为文本设置边框和底纹。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字的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2、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四、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图: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问题
学法 :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总结心得----自主创造----评价定位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先观察再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对讨论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答案之后,总结心得,自主创造,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自我定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艺术”对比(一个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艺术”,一个加了边框和底纹的“版面的美化艺术”)
师:这里有两段文字,它们的区别在那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修饰了颜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观,特别是标题经过修饰以后还更醒目了。)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颜色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怎样把文字加上丰富多彩的修饰呢?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版面的美化艺术”。(板书)
[ 通过对比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平滩中学 李廷英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
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重庆巴中 吴小洪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发送招聘“试题”)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网页动态效果》说课稿
铜梁县旧县初级中学 龙敏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3、PowerPoint200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素材准备』:
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
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
(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
[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学习任务、课堂作业,并设定了以下评价内容:
1、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间学生相互评价,探讨学习方法;
3、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4、对于学生的其他特殊表现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转变给予相应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1、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用到的素材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部分学生作品欣赏)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说课稿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步骤
铜梁县关溅中学校:刘行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
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东城中学 王均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
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⑵. 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 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⑷. 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难点分析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六、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三峡移民精神”做板报的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达到有情感的创作电子作品。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网址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小组协作学习)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出示“三峡移民精神”短片,(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展示)。
教师通过三峡移民精神的板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新课。以“三峡移民精神” 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初识电子板报的时候认识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用word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请学生打开word2003)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进行页面设置及对文字进行美化
教师讲解(屏幕广播)“页面设置”在新页面中,通过点击“文件” “页面设置”对板报的版面进行设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选择多大的版面,纸张边距的如何设置,及页眉页脚进行设置,怎样进行分栏。对第一个问题,我先请同学回忆前面学过的有EXCEL中对页面的操作,将原有的知识迁移过来。
对第二个问题,文字的美化,叫同学点开“格式”菜单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问题答案。我会进行课堂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的插入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页面设置及文字修饰的一般操作步骤。并延伸到对一段文字的设置方式。
知识迁移:对段落的设置这一迁移的知识,一般同学都不太注意,因为这一设置效果没有修饰效果来得显著,但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者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更应该扎扎实实对学好操作技能。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学会插入图片、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文章中、设置图片格式以及图片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1、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带图片并设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峡移民精神”板报作品。
2、教师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指到图片点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工具可对图片进行文字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的设置,与文字的绕排方式的设置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4、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全班分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
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消除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各展所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㈢.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如何将WEB网页中图片加入板报中?
1、教师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其他同学示范。
3、教师强调并点评。
(1)只要在这张图片上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将图片保存下来,再用word2003中“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来插入。在另存图片时,有的同学会忘记把图片存在哪个文件夹下去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现到处找图片的问题,这时我会提醒同学们把图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个“图片下载”文件夹中,以便用的时候找得到。
(2)、也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将图片复制下来,再粘贴到文档中。
4、图片的版权问题: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三峡移民精神”板报。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㈣.课堂小结
首先抽部分学生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㈤.课后作业:展示一幅奥运板报作品并布置以下作业。
大家都知道,在过几个月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网上收集资料作一个以展示北京08奥运风采为主体的小报,做得好的,老师可以帮你们打印出来,送给你们,你们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报上,可以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
右击——图片另存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右击——复制——切换回word2003——粘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
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课《植物趣谈》
一、从教材方面说,《植物趣谈》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一课时。从信息技术知识模块上看,本课是文字输入学习和网络浏览的一个知识整合。从任务内容上看,本课又是语文写作和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整合。让学生通过网站获取文字资料并用写字板编辑成一篇短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网络浏览、文字输入,文字修饰、语言组织等多项能力。
从课堂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趣味植物”介绍怎样从网上寻找想要的资料。第二部分“为我所用”介绍怎么从网上获取文字信息到写字板中。第三部分“修改文章”介绍怎样完善这篇短文,并且提出尊重知识产权的初步做法。
本课的练习是让学生模仿本课示例,通过网上获取资料,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从知识目标来说:要让学生知道从网上可以获取文字资料并要有所选择。
从能力目标来说:让学生学会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并学会写字板的字体设置。
从情感目标来说: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本课的重点是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
本课的难点是网上资料的筛选。
二、从教法方面来说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从学生的学法来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有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四、从教学过程来说,分成四个部分:新课导入,新课教学,上机操作,课堂总结
(一)第一部分:导入(3-4分钟)
首先问学生:你看到过会吃动物的草吗?再让学生浏览中国科普博览馆的植物馆里的图片及资料
然后问学生:我们怎么样把自己到网上查到的东西保存下来?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引出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
(二)第二部分:新课教学(8-10分钟)
1、有选择地选中自己需要的文字
2、突出复制操作的作用(右击后选择复制选项)
3、突出文章编辑时几个键(光标定位键、回车键、退格键等)的使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文字的美化操作可以通过对画图软件里美化操作的知识迁移来完成。
在下载的文字前面或后面给出原作者信息或下载的网站网址,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及网络道德。
(三)、第三部分:学生上机操作(20-25分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下载并修改。
出示要求:(1)、文章必须有标题、作者姓名、正文、引用出处
(2)、部分资料可以从网上复制
主题:一种动物或植物
内容:网上下载部分内容,结尾加上自己的看法
(3)、同学之间相互观赏,学习
4、第四部分: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一:从网上下载资料(文字型);二:对文字进行修改(要注明资料的出处,重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说完了。
第三课《美化表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表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重难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本课分为6个环节,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4、展示学习成果
5、巩固练习
6、总结本课。(1)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2)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 板书: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②修饰文字
③设置边框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知识”。出示:“http://10.0.0.10/学习资源/小博士”。
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板书: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
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
①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及时解决。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己风格的东西。③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④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
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
①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及时解决。
②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常识。③小结本节内容。④展示优秀作品。
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此时可对两个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
小组三——边框的设置
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1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⑥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
接下来是小结本节内容。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我的说课完毕,课中的不足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第四课《网上下载与解压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习与练习于一体的教学资源网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狐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狐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中国儿童文学网”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活动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将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在一起,学生可通过网上的教学指导边学边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实现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不足之处: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对下载的内容主题没有统一,使学生主要学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俢。比如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可以将要下载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菊花知识》,图片下载任务中下载小榄菊展的相关图片,网页下载中下载与菊花有关的网页,软件下载中可将一些菊花作品压缩后供学生下载。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下载与解压缩,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小榄菊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
第五课《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本课的实施,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前三节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如认识Internet、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信息的检索和信息的下载等操作的基础上设置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标是让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
子邮箱,为下一课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作铺垫。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与他人进行远距离友好交流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要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传递信息,体验友好交流的愉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已经拥有免费电子邮箱,并已经有过收发电子邮件及贺卡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基础校差的学生,可能连注册资料的填写都有困难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采用协作学习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完成任务。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学会利用网上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
2、能力目标:通过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识,体验交流的愉悦。(2)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
本课主要围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展开,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填写注册资料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导致申请不成功,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设置为注册资料的填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使用电子教室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工具。
二、说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科特点,我将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将一个个任务击破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体验成功的快乐。
2、直观演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当然,直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演示,根据实际让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演示,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课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班有许多学生是上网,我本人又是计算机老师,于是我创设一个情景:展示学校邮箱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阅读邮件内容。看完后,请小记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然后我请学生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投稿,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写信,发邮件。我就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经济又快捷又安全,以此得出“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最好。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邮箱的作用,我组织讨论:要发电子邮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要成功发送电子邮件必须收信人和发信人都拥有电子邮箱。接着我请学生中已经用过电子邮箱的
同学来交流一下自己使用电子邮箱的体会,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电子邮箱收发信件、照片、贺卡等,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交流,既快捷又安全。
通过这部分学生的介绍,激发其他学生运用网络与人交流的愿望后,我以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置任务,要求学生为自己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并给中华小记者回信投稿。
第二个环节,主动探索,获取新知。第一步,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哪里可以申请到免费的电子邮箱?肯定有许多学生会说出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然后我告诉学生,我国许多大型的门户网站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搜狐、163、126等,并以在126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例,明确本课的第一个具体任务。并指导学生打开浏览器登陆126免费邮网站,根据学生实际,提示学生在输入126免费邮网址后不要忘记按回车键确认,巩固上网浏览网页的操作。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写注册信息的操作。
首先我让学生找一找在126免费邮网站上哪里有注册免费邮箱的链接?找到后打开注册页面,要求学生依据网页上面的提示填写注册资料。我估计一小部分学生能成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注册不成功,估计不成功的原因是:用户名填写不正确,注册资料填写不完整,有些同学没有仔细看填写要求。此时,我充分调动已经成功的学生的积极性,请一个学生通过广播演示讲解注册过程,请不成功的同学仔细观察,自已不成功的原因在哪。在学生演示的同时,我提问:(1)为什么注册条款必须选择同意?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注册条款,说说通过注册条款你知道了什么?使学生知道注册条款其实就是126对注册用户正确使用电子邮箱签订的协议,必须遵守,所以,在注册条款下必须选择“我同意”选项,否则不能申请。教育学生要健康使用网络资源与他人友好交流。(2)用怎样的用户名和密码又好记又安全?提示学生在填写会员名和密码时要仔细阅读填写要求,用户名和密码要便于记忆。注册资料填写完整后,按提交,当出现注册成功的页面后,根据页面提示记下自己的邮箱地址。学生演示完后,请不成功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注册时存在的问题,网站会提示注册不成功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修改注册信息,直到成功注册。
第三部分,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许多学生会将网址与电子邮箱地址混淆。因此,我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地址的基本格式。首先请愿意公布自己的邮箱地址与大家交流的同学,将电子邮箱地址写在纸条上,通过实物展示台播放到大屏幕上。请学生观察这些邮箱址址有什么异同?学生很快会发现,这些邮箱地址都有@126.com,而@前面的一串字符都不一样。我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得出结论,学生的电子邮箱都是在126上申请的,所以提供邮箱服务的服务器都是126,而@前面的表示注册的用户,所以不可以有重复的用户名。这样,一个正确的电子邮箱的地址由用户名和提供邮件服务的服务器名组成,中间用@隔开。
接着,我选择几个学生的邮箱地址,并故意将一个网址夹在其中,在大屏幕上展示,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想给这上面的邮箱发邮件,都能收到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电子邮箱地址,看看每个人的邮箱地址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赶快改正。
三、自主学习,巩固新知。
首先将我自己在sina的邮箱地址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老师的邮箱地址和大家的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发现老师的用户名很好记,是老师名字的缩写,而@后面的服务器与大家的不一样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请学生仔细看看@后面的sina.com,回忆前两节课上网冲浪时上过的网站,我想,很多同学能猜到,这是搜狐网站的域名。这时我告诉大家很多大型网站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在不同的网站上申请的电子邮箱,@ 后面的服务器也不一样。你想不想到其他网站上申请一个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学习。老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几个大型网站的网址,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交流注册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我进行本课总结:在因特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输入的用户名的具体要求不同,服务条款的内容有多有少,个人资料的填写栏目要求不同,只要同学们在填写注册信息时仔细阅读注册要求,将信息填写完整,你一定会成功注册拥有一个免费信箱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法贯穿本课,始终渗透 “自主——尝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教学、实际操作、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信会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课《制作简单的表格》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制作简单的表格》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金山文字2003基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调整表格及表格的数据计算作好辅垫。
(二)、学生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好玩好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所以我尽量不使用演示法,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及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行线、列线、一行、一列、单元格)
2、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文字。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化表格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
二、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老师,我采用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设置,先把问题灵巧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制作课件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同时老师也是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在此过程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采用探究式学习,从老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中最大力度地获取信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在之前问少先队辅导要十几张香港迪斯尼乐的抽奖卷。(抽奖卷内要填写个人资料的表格),引导学生回答要抽奖必须先填写好这份表格,告诉学生只有今天表现好而且幸运的同学才有机会得到。并且明确评奖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分比赛,获胜的组每人一张)
通过提问:生活中还能见到什么要的表格?(抢答)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表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过程
1、学习表格的常用名词。(教学课件、抢答)
既然大家都想学习好表格的制作,米琪为大家带好一个很好的学习软件,大家可要认真学习它。
2、学习插入表格
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制作五行六列的表格(看书、看光盘、上网学习,问同学等形式)。
学生汇报自学的情况,每种方法在介绍的时候我注意其中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会用不同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任意制作一个几行几列的表格,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巩固练习
在学生会制作表格的基础上,来进行美化表格。通过评选“表格设计师”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通过米琪俱乐部提供的表格,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美化,并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注意了分层次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说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第七课《宣传海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宣传海报》,选自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文字输入练习和画图软件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整合。通过用画图软件创作一个宣传海报,来达到学习画图文字工具和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的目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从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背景图片”,让学生从一个纯文字环保宣传出发,提出用画图实现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的任务,从而让学生用画图打开图片先选择一张海报的背景。第二部分“输入宣传文字”是介绍文字工具的使用,同是还提到了文字工具栏。对于文字格式的要求,教材不作强调,只是提示学生用文字工具栏可以改变文字效果。文字颜色设置与画图前景色有关,教材以“教你一招”的形式出现。第三部分“保存海报作品”,由于是在原有背景基础上修改,所以保存时画图不再弹出对话框,这里便介绍了换名保存的方法,便于让学生给文件取个有意义的名字。本课练习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和提供的背景图片创作另一幅海报。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进行。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使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环保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绿色学校的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鼓励、探究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四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我力求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开展:思考讨论――探索质疑――自主创造的活动。
六、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
首先是教师自我介绍:我来自兰溪市永昌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是一所金华市绿色学校。学校的同学们为了争创绿色学校,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出示学校开展的各类环保活动的图片、宣传标语,然后又出示几张环境污染的图片,通过对比,形成极大的情绪反差,激起学生的兴趣。)
讨论:看了这些图,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有什么想法?
在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参与下,通过概括、提炼,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几句环保宣传语,为后期制作准备前提材料。
请同学们说说环保的意义,问:你是不是也想和永昌小学的同学们一样,大家齐心协力保护我们的环境,创建绿色的校园呢?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可以从制作宣传海报着手。)
2、教师导航、质疑探究。
问:刚才我们欣赏完这么多漂亮的宣传标语,而现在我们自己写的标语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是不是太单调了呢?我们应该制作非常漂亮的宣传海报来吸引其他人。(引导学生通过配上图片,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
任务一:选择海报背景
从给定的素材库中自主选择合适的图片作为宣传海报的背景。
任务二:文字工具的运用
通过美的享受,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出可以利用文字工具进行编辑,先让学生尝试,在学生遇到问题后,可以再小组讨论,最后再由个别学生示范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文字的颜色怎样设置?文字工具栏不见了哪里去找?文字字体大小如何设置?文字写好后怎样修改?”(学生示范,教师讲解后,教师再巡视辅导,个别纠错。)
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比较在“画图”软件和“写字板”中输入及编辑汉字操作的异同及效果,以进一步掌握画图中的文字输入工具。
文字输入与画图软件结合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海报的制作,在最后教师可提出:“学会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后,除了制作海报以外,你觉得还能做些什么?”意在由点及面,强调应用。
任务三:保存海报
引导学生理解,由于是在原有背景基础上进行修改,所以不会弹出“保存”对话框,介绍“换名保存”的方法,取个更有个性的名字。
3、作品评价,讨论交流。
通过小组交流评选推荐出小组的代表作,教师利用电子教室展示这些同学的典型作品,让该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通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制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4、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①、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②、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同时还要渗透环保教育,进一步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优化整合。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创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图片主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表明了什么?你想对中国航天事业说些什么?在练习之前,还应进一步明确练习的要求,如文字颜色、文件命名、作者姓名等。让学生逐步养成看清题目,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七、设计理念
全课一开始,我以永昌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图片为起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学校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激发下,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的确,孩子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师一古脑儿地灌,学生囫囵吞枣地照单全收,教学相长根本无从谈起。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注重体现信息技术与美术、思品课的有效结合,加强“绿色学校创建”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努力形成“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形成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良性循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课《植物趣谈》
一、教材分析
《植物趣谈》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中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对本册所学电脑知识的一个综合复习、运用过程。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比较熟悉;第二单元的键盘练习,为学生正确流利打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第三单元的字、词、句的练习以及13课海报的设计,对于中文打字,简单的排版和编辑,学生正处于一个兴趣增高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想法能够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所以,第十四课《植物趣谈》既是学生兴趣的继续培养,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
教材给我们创设了“植物趣谈”的情境,从猪笼草这一学生感到有趣的植物入手,分成两块。一是上网浏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为我所用;二是将所选取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编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网上有选择地获取文字资料并加以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重
点:获取网上有价值的文字资料。难
点:网上信息资料的选取、编辑。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最近有一个烦恼,随着天气变热,苍蝇、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些讨厌的东西太可恶了,你们知道他们的危害吗?(生:吸血、传播病菌„„)这么可恶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来消除他们呢?(蚊帐、蚊香、杀虫剂„„)这些办法也都是我们平常采用的,可是,其中一些方法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来评一评最环保的办法。(学生评价)老师也知道一种环保的灭蝇方法,想知道吗?(出示猪笼草图片,简单介绍)老师还知道一些有趣的植物,如:含羞草、绿毛龟身上的藻类植物等等。(出示视频)这么多有趣的植物,你们猜,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引出教材中的科普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展示猪笼草的资料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进入网站,查看猪笼草。(点击进入网站——点击植物--点击趣味植物――点击猪笼草)
2、学生尝试进入网站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提醒学生注意网址输入的正确性;喜欢哪种植物就用鼠标单击那里)
(三)为我所用
这么多有趣的植物,真是太有意思了!你愿意给它们写个介绍,让大家都来认识吗?那么,我们该怎么从网上“拿”下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呢?
1、选定文字(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先指向选定内容的开始处,然后拖动鼠标到结尾处,颜色突出的部分就是选定的区域。
2、复制
在选定区域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3、粘贴(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打开写字板,单击粘贴按钮;写字板空白处单击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
(四)修改文章
怎么样才能使我们选取的内容成为吸引读者的文章呢?看看谁的点子最棒!
1、教师根据学生说的修改办法进行编辑演示。(标题、字体、开头„„)
2、进行补充:
a、这些知识是别人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b、写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3、保存
(五)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总结
1、学生说说都认识了什么有趣的植物?
2、怎么认识的?通过什么办法让网上的知识为我所用呢?
3、环保教育:地球上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植物、动物,可是由于人类的一些破坏活动,环境的恶化,这些有趣的生物越来越少。看着这个变化,你心疼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设计意图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围绕3个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给我们创设的情境,同时对他进行补充和扩展,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另外,在整堂课中始终贯彻环保思想。从开始的导入,到最后的总结,学生的环保意识必会得到加强。
第九课《感受千变万化》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通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可以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
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十课《字体魔术大师》
一、说教材
1、对学生的分析:本节课,上课的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是在他们已经熟悉Word2000的设置,能比较熟练的输入文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学期的知识,生动、实际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这节课主要学习Word2000中,字体、字型、字号、位置以及简单介绍字符间距的设置,和字体选项卡中“特殊效果”的运用。
3、教学目的
(1)学会给字体设置特殊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优秀学习品质。
4、教学重点:字体、字型、字号、位置的设置,和字体选项卡中“特殊效果”的运用。
5、教学难点:字体选项卡中特殊效果的设置,尤其是上标、下标、阴文、阳文等特殊设置。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的应用: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法、讨论法。
2、说学法指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这节课,我会把学生每3人结合成为一个小组,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共同完成操作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三、说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必须考虑到硬件条件的支撑。这节课,需要教师机一台、学生机20台并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和office2000办公软件以及传奇2000或其他软件教学系统。此外,我还为着
节课专门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两分文档,第二分队字体进行了设置和美化,一上课就展示给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有两位同学交给我一份作业,都是用Word2000打了一段文章,我们来看一看,咱们大家来当一回小裁判,看看谁的作业完成的好。
学生一定回答第二份好,我接着说:老师也是这么认为,那么谁能说一下,第二份作业,为什么比第一份作业做得好呢?它都有哪些方面比第一份作业更加出色?谁能说一说?看随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各抒己见。我继续说: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非常好。那么,你们以后写文章想不想也像第二份作业一样的精彩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一位字体魔术大师,帮助大家美化我们的文字。
2、新授
首先,来学习设置字体的大小。Word2000为我们提供了十几种字体的大小,包括初号、小初号、一号、小一号、二号、小二号„„等等。Word2000默认的是五号字。下面,我们就以古诗《春晓》为例来设置一下字体的大小。
我们就把这首诗的题目变成二号字,四句诗变成三号字。(教师演示)首先,选中题目“春晓”,然后点击菜单栏字号下拉菜单,选择二号字,这样题目就变成了二号字;接下来选中四句诗,点击菜单栏字号下拉菜单,选择三号字,这样诗句就变成了三号字。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下面,就让同学按照把题目变成小初号字,诗句变成小二号字的要求,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下。这时候我下去巡视并指导学生。
第二、学习设置字体样式。我对学生说:字体大小调整好了,那么如何设置字体样式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字字体很多,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Word2000也为我们提供了13种不同的字体,比如楷体、隶书、仿宋体、华文彩云等等,Word2000默认的是宋体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的字体样式,有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样式的不同效果。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回呢,我请咱们同学来做自己的小老师,谁能根据刚才我们所讲的把《春晓》这首诗的题目变成隶书,诗句变成楷体呢?我请2名学生,到教师机上,来给大家演示,便操作边讲述你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同学们按照刚才的要求自己操作一下。
完成之后,我说:我们把字体大小调整好了,字体也样式也变化了,你们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毛病吗?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题目没有居中,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讲述。
接下来,我想同学们具体介绍字体选项卡。如何设置字体的一些特殊效果呢?这就要请出字体魔术大师的看家法宝——字体选项卡了。我们单击菜单栏格式选项,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单击字体选项,就弹出了字体选项卡了,字体选项卡共分为三个部分:字体、字符间距和文字效果。字体选想从上到下依次为:中、西文字体、字形、字号的选项,下面是对文字颜色、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以及字体是否带着重号的选项,在往下,是对字体效果的设置选项,最下面是预览窗口,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窗口中可以看到我们对字体所进行的设置效果。我们可以演示几种效果来看一下。(教师演示)接下来,我们来看字符间距选项卡,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字体的高矮胖瘦以及每个字之间的距离。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量词:磅,这个磅呀既不是英镑,也不是重量单位,它是印刷业中的一种长度单位,1磅大约等于0.35毫米。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文字效果选项卡,它给我们的文字提供了一种魔术般的动态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特效吧。
字体选项卡我们介绍完了,这回我们就利用它把《春晓》这首诗的题目变成红颜色。首先选中题目“春晓”,然后点击“格式、字体”选项,弹出“字体选项卡”,在点击字体颜色下拉按钮,选择红色,题目“春晓”就变成红色的了。当然了,在字体选项卡中,还有很多设置字体效果的选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设置一下其他的效果,并预览看一看都各有什么效果。
这时,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字体选项卡中的各种设置。
3、巩固
我设计了一个“Word小医生”的练习,让学生对一些对文字的效果处理有那些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练习,请大家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每人打一份自我简介,看谁打的最好,把字体选项卡中的特效运用的最合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走动一下,互相学习、参考一下别的同学的设计,等同学们基本上完成之后,我请几位同学把他打的自我介绍演示给大家看,把他自己介绍给大家,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么设置?
附:本节课当中,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的应用:
这节课,在教学上,我注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和对话。合理、恰当的运用了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在“设置字号”和“居中”这一环节,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之前,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先前经验,并不是盲目的让学生进行探究。在练习的时候,在学生已基本掌握设置方法的同时,合作学习,并做出了有针对性和具操作性的要求,避免了盲目合作、放任合作,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合作的无序性、表层性和低効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师生之间的参与度,学生参与了教,教师也参与进学生的学和练,保持了和学生的亲和度,在练习时,充分把握了学生练习的自由度,做到了放收自如,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时,注意了课程的整合度。
第十一课《初识Powerpoint2000》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
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
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第十二课《绿色家园》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第十三课《彩色世界》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一些学习网页上的帮助自己研究或通过学习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
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制作画图学习网站(学习网站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技术帮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传、学习交流等)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彩色世界”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学习网页解决(提供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2、任务二—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把自己需要的内容保存到下表。
九寨胜景
九寨文化
九寨物产
九寨气候
九寨动物
九寨线路
(2)操作指导:学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时,可以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再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通过“粘贴”命令,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就被复制到word文档中去,再保存word文档。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同时上课环境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学生除了获得老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外还可获取大量新的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所需的信息。
(4)信息反馈: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式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3、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