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2: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评价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评价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本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第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经商,务农,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学生管理。另外,我们传统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师本课堂”,这样,就导致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被动学习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只是消极接受,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降低。针对以上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在教学中一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自主学习,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小组中,同一组的学生相互彼此依赖,有着同生死共患难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要想促进自主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怀疑和消极的评价。

2.上海的部分学校于1996年起进行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验。他们的课堂教学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十大教学策略,其中一个是自主教学策略,他

们的操作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会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3.郭思乐教授创设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我们这一课题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通过研究,探索方法,使小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地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我们研究的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与评价课题是生本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到研究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便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主动性、坚持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个性飞扬的人。

预计在自主学习方法方面;小组合作交流方面;课堂教学实施方面;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研究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

四、课题界定

(一)研究对象:中高年级学生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所谓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他相对的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是一种无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在讲授课之前,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布置前置性作业,小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独立获取知识,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生本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把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依据知名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关于“教育走向生本”的理念,树立“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相信学生一定能行。

(二)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达成这一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其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学校里不仅做到“学会”,而且要“会学”。只有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才能真正成才。

我们学校正在大力倡导并已开始践行生本教育,如果我们能把生本教育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是会促进这两种教学方式互相提高的。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消除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消极的评价。

(二)使小学生掌握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依赖走向独立,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同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争取多撰写有价值的经验论文在相关刊物上发表。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或生活积累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运用批注的方式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写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通过课题研究找到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激励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

(二)阅读教学中,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八、研究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一)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等教学理论专题文章,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完成理论学习小结。通过理论学习,界定关键概念,理清研究思路。

(二)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部分小学学生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活动要求,进行调查数据处理,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召开课题成员组会议,共同研究、合作解决。

(三)运用实验研究法。在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反思,修正研究方案。在认真实践、筛选的基础上,提炼出能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教学案例和课件,形成初步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

(四)运用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修正实验方向。及时评价总结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完成结题研究报告,为下一阶段成果的推广打好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一)第一阶段:实验的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1.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2.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中年级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中年级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4.对课题组成员、负责人进行培训,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6年8月)

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2.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3.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成果形式:课堂教学论文、案例、反思、教学随笔等。

(三)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7年5月)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2016年11月)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县级骨干刘长田老师担任,其余五人,由市级骨干教师两名,县级语文骨干教师四名,市优质课奖获得者两名,县优质课奖获得者五名,课题组成员均为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各项工作具体责任到人,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制度。学校为每位教师人手购置了一本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并制定出详细的读书汇报交流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关于单元整体教学,学生批注,学生自学等方面的书籍,围绕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科研制度。确定每周三为课题研讨日,举行专题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研究心得、观摩研讨课等活动,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及方法,为实验的逐步深化和取得成绩提供有效保障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与时间。

3.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4.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 分工

刘长田 协调课题组的工作、理论培训、课堂教学 房鹏华 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张清伟 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孙桂晓 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钱相臻 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邱一露 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十二、课题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一)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学生学会自己预习生字新词,并围绕文章中心批注重要的词句段,写出自己的体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围绕老师提出的前置性作业,小组内成员对本组成员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二)成果形式:

调研报告,实验心得体会或论文、教学随笔、反思、课件及教案、师生成果展示、总结报告等。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反馈、有报告,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篇: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教师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许多学生习惯于老师安排学习任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非常淡薄。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而学校教师重“我授你学”而轻“自主探究”,重“分数至上”而轻“素质教育”。郭思乐教授创设的生本教育,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为在我校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本课题组成员的共识。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所谓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他相对的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是一种无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在讲授课之前,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布置前置性作业,小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独立获取知识,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生本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把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学生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开放性课外阅读中,获得终身学习的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3.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四)研究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

2.阅读教学中,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初步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五)预设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预期显性阶段性成果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案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相关论文、通过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教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教学反思,撰写教学随笔。

二、研究情况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先从备学开始,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追求实效。每周三下午是语文教研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我们每个教研组的老师首先通读教材、教学参考书,深挖教学内容,然后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确定每课时的前置性小研究,确立每课时要完成的任务,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预设课堂上的生成资源,然后形成教案,做出课件。我们主要以布置前置性作业为主要形式,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1.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式有:以讲座的形式教给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敢于针对单元主题和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提出质疑的意识;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

以《泉》为课例,结合学会的批注方法,学生进行批注学习。课下小组交流,课上小组展演的方式,进行培养班级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看说读写”的能力。

(2)结合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教师生本高效课堂轮讲、亮点展示课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①以《可贵的沉默》为课例,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课文诵读,把握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写法为目标的亮点展示课活动。

②以《猫》为课例,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精读课文为目标的教师高效课堂轮讲活动。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及时进行课题研究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随笔,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展开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同时,我们从本学期开始,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学生自学能力研究。(1)2015年3月—9月,进行以培养学生生字自主学习能力,诵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初级阶段,精读课文精细讲,然后把精读课文学习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和单元整体教学上来。

(2)2015年10月,充分利用远程研修资源及在远程研修中积累的学习经验,积极开展提升中年级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目标的教学磨课活动。

(3)2015年11月、12月,继续鼓励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及时监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常态化,实施推门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中实施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4)对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化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找出自身的进步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

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开展涉及面广的问卷调查,通过细致的统计分析,形成对我校教学有促进价值的调查报告。我们成功开展了面向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讲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使我校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对相关理论学习、研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通过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研究,初步形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本课题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钱相臻老师被评为县级优秀科任教师,孙桂晓老师获县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称号,房鹏华在县中小学电教化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目前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疑难困惑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探索中,有一些不足和困惑:

(一)如何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学习,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在本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和策略总结还做得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四)研究过程还做的不够严谨和精细,研究活动有时候还不够规律,研究工作存在不够深入现象。

五、后段设想

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展开研讨,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学生和教师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科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继续争取学校领导班子支持,重视课题研究和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行动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型有效自主探究实践模式。

主要措施有:

(一)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

(二)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三)不断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

我们将虚心听取中期评估中各位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更有效的开展以后的课题活动。

第三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12月申报,2015年3月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教科研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文平

课题组成员:徐晖 曹毅 孙世武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实现“ 三维目标”的重大障碍。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前提,没有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试图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自主学习精神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学习理论专家所积极倡导的,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一直以来就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缺乏分层面的细致指导与相关指导策略,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是十分主要的,近期作用可使学生处于自动的学习状态中,远期的作用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地继续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研究是想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学生在物理学习品质上存在的问题,以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我们所教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必将有力推进新课改理念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以我校普通小学学生为样本,通过研究南阳市城区小学学校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从而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引导家长合理期待学生,给孩子营造较为宽松的学生和生活条件。

三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建立动态评价、差异评价模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培养对策研究。

通过教育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哪些原则,经过哪些途径等。主要包括:

①问卷: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②调查:从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性、自主能力、影响自主性的因素等三个维度,了解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从而为研究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③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根据上述问卷和调查的结果,研究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从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归因、自我监控能力、意志、性别差异、学习策略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外部因素主要从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积极的课堂环境的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下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

(2)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首先,弄清自主性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重视强化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建立自主性学习模式,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会了剖析自我学习的特征,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来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

最后,通过探讨,寻找可行的、实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措施

本课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起止时间:2014年12月——2016年1月。分为课题启动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4年12月)(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5年1月)

(1)培训研究成员,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2月)(1)我校小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做法:制定问卷试题,利用午间读报时间分发给学生填写,回收后进行统计,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缺失的内部因素。

(2)寻找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缺失的内部因素。

(3)分析形成上述内部因素的外部原因,完成《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4)研究制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5)对策略和方法组织实施,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进行验证性研究。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相关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4)迎请专家结题。

五、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全体主研教师扎实努力的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一)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要求,认真研究当今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与我校校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的初步模式:

我们借鉴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模式,将课堂划分为五个模块:个人预习、小组交流、分组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评。课堂五个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5(分钟)+5(分钟)+20(分钟)+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4到6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模式:预习—交流(讨论)—展示—点拨(教师)—达标(检测)第一步骤预习即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第二环节为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在小组内进行。将自学中的疑问在学习小组中提出来并通过讨论交流探讨解答,并将小组内通过讨论也解答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下一步展示过程中提出交由班级讨论解决。

第三个环节是展示。展示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将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在表达和倾听中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横向碰撞,在碰撞中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不断地质疑答疑,相互欣赏、鼓励,不断激发思维,获得提升,构成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的作用不再是在讲课上如何去条分缕析,而在导学案编制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通过课下引导小组长代替老师,让满课堂上的学生都成“小先生”。学生通过学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学、交流,达到学习目标。把追求高效课堂放在第一位。一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固然重要,但远不如在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和兴趣方面学会了什么更重要。

第四环节:教师点拨

在我们的模式中,教师就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督促者”。教师带着他曾经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历参与课堂学习,原生态地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和学生平等探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并适时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知识障碍进行点拨指导,形成真正的自主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导航。

第五环节:检测拓展

课堂上留出不小于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查缺补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进行“堂堂清”辅导。

检测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检测的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

检测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学生是否真正构建起知识的体系,牢固地掌握好知识,还得看学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检测,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有利于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不断产生和增强学习的欲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不断延伸和拓展。

(二)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三年来,平均每位老师读了十本以上的与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拓宽了视野,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中,一批教育科研型教师成长起来。他们教学理论深厚,观念超前,教学各具特色。

(三)拉近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的质疑的意识,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变成了“学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何时何地引导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七、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 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八、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

1、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九、一年多来围绕本课题进行的实践

1、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的信念

人的学习过程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你就会对书本感到亲切,乐于学习;当你的心情不好时,你可能见书就讨厌,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强迫自己去学习,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可见,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心理状态包括自信心、情绪、动机、注意、精力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如何增强学习信心,调节学习情绪、预防学习疲劳、提高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

增强学习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所谓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信所进发出来的勇气和毅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是差生,考试成绩总不好,不是学习的材料。“我最害怕数学课,一上课就头疼,一拿起作业就觉得什么都不会做,物理对我来说是没救了”;“我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别人差,我现在总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我也尽量躲着他们。”上述这些想法都是缺乏学习自信心的表现,一旦有这样一些想法出现,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不行,学不好、学不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信心,由此导致学习失败,而新的学习失败又证明了开始时“我不行”的判断,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怎样才能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方法很多,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选择和实施。常用的方法有:

(1)淡化分数的评估功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2)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预习、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预习—交流(讨论)—展示—点拨(教师)—达标(检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十一、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编 开明出版社;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课程整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魏希和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4、《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谌业锋

中小学教育信息网;

5、《课堂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素质教育论》等专著

第四篇: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本教育理念明确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

本的课堂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第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经商,务农,外来务工人员居多,家长很少有时间参与学生管理。另外,我们传统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师本课堂”,这样,就导致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被动学习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学习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只是消极接受,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老师累,学生苦,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降低。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所谓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他相对的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是一种无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有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小学生在学习新文本的最初阶段,在讲授课之前,由教师创设教学条件并确定学习目标,布置前置性作业,小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独立获取知识,并逐步达到自主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生本教育思

想的研究成果,把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本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对学生实施的生本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学生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研究,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开放性课外阅读中,获得终身学习的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

2.阅读教学中,以批注阅读为基础,依托单元整体教学,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构建一个“课前——课内——课外”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14年9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分工,积极搜集与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材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课题的顺利进行献计献策,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实验时间为二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成员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抓好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3.调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情况和具体做法,做好前测工作。4.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5.明确研究目标,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2.根据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学生课下进行自学情况,找出自学能力困难的症结所在。

3.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1)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式有:教给学生批注预习的方法;质疑的意识;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

(2)同时结合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生本高效课堂轮讲、亮点展示课活动,激发学生的自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及时进行课题研究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随笔,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6年8月)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展开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同时,我们从本学期开始,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学生自学能力研究。

1.2015年3月—9月,进行以培养学生生字自学能力,诵读自学能力,课文内容领悟能力,课外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

2.2015年10月,充分利用远程研修资源及在远程研修中积累的学习经验,积极开展提升中年级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目标的教学磨课活动。

3.2015年11月—2016年6月,继续鼓励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及时监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常态化,实施推门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中实施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教学。

4.对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化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找出自身的进步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5.2016年8月,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课件。构建“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结题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和成果。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并做好后续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具体策略

课题开始阶段,我们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操作还处于朦胧阶段,所以主要结合单元主题,针对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的培养,老师们在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积累经验,慢慢摸索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课题中期,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篇精读课文的自主学习方法已经掌握,然后我们就结合我们学校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采取注重生本课堂与单元总体教学相结合,同时精读课文重点讲的方法,来探索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策略是:

1.生字过关。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生字过关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认会,一类字采用查字典、用构字方法、在词语中、在句子中等方法理解意思,并组3个词,其中一个是四字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任务单中出示课堂上要听写的生字、词语,利用让学生有动力去学。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前,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这一单元的课文读两遍,用笔圈出每课的生字,熟读,并找出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课文中加上拼音,并要求做到见字会认,并找出容易认错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完成前置性作业中出示的生字,并给生字注音,这就相当于自学了生字两到三遍。(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一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二类生字中找出容易读错的字,一类生字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

课堂上,小组检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出现读错的字,组长负责指导读准确,直至读会,并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同组同学的生字读的正确,吐字清晰,表情大方,勇于表现自己,得三分。出错一至三个字,相应的减去一分。(3)小组汇报。以组为单位汇报容易读错的字,教师指导读。并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一遍。小组汇报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踊跃找出容易写错的字,并说明容易哪部分出错,相应的加二分。例如第八单元中的“烹饪”的“烹”字,学生容易在“了”上加横写成“子”,“斑斓”的“澜”字,中间的点撇容易写成横,这些难写的字,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详细指导写法,预防以后出错。

(4)听写、互批汇报。教师听写,听写完后,小组之内有组长、副组长、组长助理、副组长助理分工批,对照课文,有错的互相教会。如果小组内互相帮助通过了要求会写的字,就需要给组内成员作出相应的评价。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的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因为课前给了学生充分预习的时间,所以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字词的写法,即使是学困生,也通过小组结对的方式,掌握了多数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所以即使课堂上出现错字,也会尽量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二次过关。

(6)头脑风暴。为了巩固学过的生字生词,让学生选取其中的几个词说一段话或编一个小故事,这样让生字词在学生的头脑中灵动起来。

例如,课前,前置性作业中要求把156页的读读记记写两遍,并用上其中的任意五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个小故事,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我们班的程颖同学,选择了“腾云驾雾”“程控电话”“便捷”“欣喜若狂”“轻盈”来写了一段话,就充分的发挥了她的想象力,既锻炼了说话的能力,也训练了词语运用的能力。

生字过关后,利用做配套练习册中的基础题如:看拼音写词语,选音节,组词等),再次进行过关,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

课堂上和课后作业的生字过关还不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于是,我们学校在每个单元学完之后,就专门组织词语过关考试,考试以

试卷的形式呈现,再组织专门的教师阅卷,阅卷教师针对试卷出现的易错部分做好整理,教师利用课堂再次对生字词进行强化训练。

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领悟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强化,这样,知识便内化成自己的了。

集中识字,有针对性,有利于综合训练、强化记忆。2.课文诵读过关。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就算过关,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了,就算过关。

(3)组际互查: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开始找自己的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指导朗诵: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教师点拨,指导朗诵。师生共找需要读的重点段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初步领悟的程度的训练,学生找准了重点段,说明他已经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了课文的重点。为下一课的课文领悟过关打下了基础。例如第八单元,课前,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质疑的问题,再结合文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前置性作业中出示这几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标出多少页第几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住宅》:圈一圈课文先后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地方?读出你感兴趣的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种子“坐上”飞船去太空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太空蔬菜为例,说说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从文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对重点段落掌握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内容初步把握的过程。

3.课文领悟过关。

诵读过关课之后,是课文领悟过关课。领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领悟过关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总结主要内容。

(1)课前预习:①读课文,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4处,在写时可以用名言、诗句或课外故事来谈。②根据学习任务单中出示的问题读课文,找出最佳答案。例如,第八单元出示的前置性作业是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技术”,而这一主题正是学生乐于探究的,他们除了在课下查阅有关科技的书籍,对文章中的内容更是兴趣浓浓,所以课下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显得简单多了。③读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每课商量出做的最好的四处批注,每课由一个小组上台引领交流。并和下面的同学互动,补充。

第一阶段是小组内交流,第二阶段是小组汇报批注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如:“我做批注的句子是„„,我做的批注„„”如果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对相同的句子作了批注,那他就会站起来说我针对这个句子和xxx同学交流不一样的批注。学《搭石》学生对“伏”做的批注,有的这样做:从伏字上看出这个人弯腰的程度很大,想让老人很容易的趴在他背上。有的却是这样做:一个伏字写出了人们的敬老美德。如对《卡罗纳》这课做的批注,有的学生说:“卡罗纳”虽然失去了妈妈,但周围的人这样关爱他,他是幸福的。”

有的还说:“课文中我的妈妈非常善良,正因为她这么善良,所以文中的我才这么有爱心。”还有的说:“爱能给一个痛苦的人带来温暖,爱能让人看到希望”从学生丰富的批注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活动是积极、活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对于相同的句子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的碰撞,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多元化。这样课堂上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局面。他们在这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与进步的快乐。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汇报。

例如学习《掌声》这一课,“掌声前和掌声后英子的心理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从文中画出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两次掌声,想一想这两次掌声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交流描写掌声前和掌声后英子表现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掌声前的英子忧郁,自卑,掌声后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了,原因都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鼓励,给了她力量,使她有勇气面对生活,所以学生明白第一次掌声代表了同学们的鼓励,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她发自内心的赞美。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懂得感恩的英子,于是,老师出示提示: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乐于把掌声送给别人。这两个问题都是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课文。

(4)总结主要内容。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总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4.以文引文阅读。

上述四种课型结束之后,我们再抓出精读课文中的一个重点段落,讨论是怎样来表达中心的。然后把《同步阅读》引到课堂中来,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并做批注,如写人物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写事件怎么找起因、经过、结果,表达中心靠什么等。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一堂课可以把几篇文章引进来,通过阅读、思考、比较,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迁移运用。

例如,《搭石》这一课,作者刘章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老师先让学生仔细品味“摆搭石”这一部分,从几个“踏”字体会出摆搭石老人的善良。扩展开来,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懂事的孩子,还是俊朗的小伙美丽的小姑娘,他们都无论走的多急,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让学生体会到淳朴乡风代代传,体会到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然后,从“走搭石”的段落中,体会和谐美的画面,学生从谦让走搭石和背老人走搭石的段落中也深深感受到了谦让之美和尊老之美,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多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学生从《搭石》这一课中发现了美之后,再让学生打开同步阅读中的《雨中》,让学生找出美的段落,细细品味,交流批注,从而发现,风景不仅指自然风景,还包括人文风景,美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个描写美的片段,学生的阅读方法得到了迁移。

5.读写结合。

从本单元中找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再读,在读中分析写法,教师出示下水文,然后指导用这样的写法来进行本单元的习作。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校园的一处景物,要求写具体。怎样写具体呢?我们把《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景物写作的方法拿来运用,学生就很容易知道领悟做法了。习作完成,教师指导如何批改,小组互批,学生自批。

6.课外阅读。

教师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所教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高年级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在教学《景阳冈》时,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学习《七律·长征》,教师就从阅读中精心挑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回忆录,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鲁迅、老舍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

课外阅读我们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例如,周一周三周五中午的午读时间,教师在课堂内指导学生读书。回家做完作业后,跟爸爸妈妈一起亲子共

读。阅读课上,师生在阅览室一起读等多种读书方式。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都要共读最少两本课外书,每周周三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和学生要针对读书内容进行读书交流课,一般都是老师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每本书读完后,年级内都要上最少两节阅读指导课,针对书本内容,写法等进行阅读指导。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读书小达人评选活动,班级内选出最少五名读书小达人,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读书节活动展演,许多班级学生编课本剧,诵读经典,这样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7.小组捆绑评价。

在生活中充满诱惑力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毕竟不是单凭兴趣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在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

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是按学生的好、中、差来构建学习小组,看上去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小组以好学生为主导,差生变得比较被动。这样造成的结果,优生得不到发展,因为他缺少发展的目标,差生得不到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很多时候是优生给包办了。

我们的班级成绩最大的障碍是那一小部分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好的关键是缺少自信,学习中很难有值得他们荣耀的时候。所以,教学中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喜欢上学习。

为了让优生更优,学困生转变,我们采用的是小组捆绑评价。小组的构建分三类,一类是全优组合,二类是中等生组合,三类是学困生组合。全优小组和全优小组展开竞争,中等小组和中等小组展开竞争,学困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让每个小组都有跳一跳就能先摘到桃子的可能。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会精神饱满,因为他们跳一跳,就有超越对方的可能。这样,学生竞争的目标就变得明朗了。

也许你会担心这样分组学困生的一组没有优生的引领,会很吃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最根本的是基础的东西落下了,真正思维方面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差。那么这样的分组,更有利于布置分层作业。都感觉学生需要分层作业,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布置分层作业?原因是鱼龙混杂,教师很难对哪些学生说要完成什么层次的作业。我们实行这样的分组,教师布置作业就有了针对性。课堂上教师去指导去提问的针对性也明显强了。一堂课下来,教师很容易掌握全体学生 的接受情况,而不会被热闹的课堂假象所迷惑。

我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整合教材,引进课外阅读,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小组捆绑评价推动着学生向学习的更深处漫溯。

(二)理论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小组捆绑评价的评价模式。课题组成员在课堂研究过程中撰写多篇教学论文、示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随笔,制作了教学课件,形成了课题调研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三)实践成果

1.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主体观,形成了一些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改善,学习毅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典型案例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主导地位,相反,教师仍要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时,也应避免采取从外部强加的简单方式,而应努力把问题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困惑,给他们的认知结构造成不平衡,使得寻求问题解决成为他们解决内在困惑,保持心理平衡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2.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论证报告[推荐]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负责人:冯琼兰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江夏区湖泗小学

一、本课题的界定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自主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实现由依赖到自主、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就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化的外部条件。通过优化管理,创设良好的软环境与改善教育因素将构成小学生由依赖向自主转化的最重要的条件。针对小学生特点施以适宜的自主教育,从观念、目标、策略和评价等方面同步改革,开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管理机制的研究,取得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主性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实现人的自主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为此,新课程实施倡导自主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也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生只有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由地进入学习和创造的殿堂,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以“适者生存”。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养成一种习惯是收获,而收获会给一个人成功。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若离开了自己的天地和自主的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有他人代替,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使小学生自主学习,把理论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把学生真正推向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创新者、知识的建构者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也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而对于知识、能力都有限,生活、学习上依赖惯了,一切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安排的小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就如突然放飞的小鸟,不知所措,不知要做些什么。所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对新课标的实施就显的尤为重要。

三、本课题的研究的内容

(1)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对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3)培养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1、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让学生总结如何更好地自主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理想境界。因此,教师要将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3、运用问卷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对当前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先期的调查。

4、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语文实践课,进行语文小组合作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每天课前学生自己完成前置作业,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汇报总结新知识。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小组观察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首先做到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有关课题研究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了管理和理论知识。利用互联网络及学校网站进行自修学习。在江夏区教科所的指导下,积极撰写研究心得、研究收获,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课题实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零三个月。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3——2013.4)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二)、实施阶段(2013.4——2014.5)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4.6)

(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人一直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愿意致力于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理想境界。本人也曾参与学校过学校集体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2.学校对教师的个人课题特别重视,所以在研究经费的落实和课题研究所需时间上,都会给与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3、建议学校邀请教研员、外校教学骨干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主动争取他们支持和指导

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一)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3、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效的测试及其分析。

4、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

(二)评价方式

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否养成,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否得到增强。

七、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姜芳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